LTE物理层关键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85.93 KB
- 文档页数:4
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一:引言4G移动通信系统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它具有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容量。
本文将对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物理层技术1. OFDM技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4G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基础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以及频率选择性衰落,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抗干扰性能。
2. MIMO技术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的传输和接收,通过空域上的多径传播提高系统的速率和容量,并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三:网络层技术1. IP分包技术IP分包技术可以将数据分成多个小包进行传输,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传输效率,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2. 全IP网络技术全IP网络技术是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它通过统一的IP协议对语音、数据和视频进行传输,提供统一的服务和优化的网络接入。
四:数据链路层技术1.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可以根据信道条件来动态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2. 空间复用技术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将频率和空间进行灵活的分配,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容量。
五:移动接入层技术1. LTE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是4G移动通信系统中最主流的技术,它具有更高的速率和容量,支持多种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
2. WiMAX技术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技术是另一种重要的4G移动通信技术,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和灵活的接入方式。
六:安全与管理技术1. 身份鉴别与认证技术身份鉴别与认证技术可以保护用户和网络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 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可以确保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性,通过合理的密钥、分发和更新策略,保护用户隐私和通信内容的保密性。
LTE的技术原理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无线接入技术、核心网技术和网络优化技术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LTE的技术原理。
一、无线接入技术1.OFDM技术LTE使用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作为其物理层技术,采用了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作为上行链路的多址技术。
OFDM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符号时间间隔长、对调制方式的选择灵活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整体性能。
2.MIMO技术LTE还采用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增加多个天线,利用空间复用技术实现多个数据流同时传输,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
MIMO技术在LTE 系统中广泛应用于数据传输和信号处理过程中。
3.自动重传请求技术LTE系统还引入了自动重传请求技术,通过在物理层上实现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功能,可以有效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当接收端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错误时,会向发送端发送自动重传请求,发送端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包,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核心网技术1. Evolved Packet Core(EPC)LTE核心网采用了Evolved Packet Core(EPC)结构,EPC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核心网节点(PGW、SGW、MME)、用户面协议GTP(GPRS Tunneling Protocol)和控制面协议S1AP(S1 Application Protocol)。
EPC实现了LTE系统的核心网络功能,包括连接管理、移动性管理、安全性保障、QoS(Quality of Service)管理等。
LTE⼊门篇-4:OFDMOFDM是LTE物理层最基础的技术。
MIMO、带宽⾃适应技术、动态资源调度技术都建⽴在OFDM技术之上得以实现。
LTE标准体系最基础、最复杂、最个性的地⽅是物理层。
1.OFDM正交频分复⽤技术,由多载波技术MCM(Multi-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发展⽽来,OFDM既属于调制技术,⼜属于复⽤技术。
采⽤快速傅⾥叶变换FFT可以很好地实现OFDM技术,在以前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实现傅⾥叶变换的设备难度⼤,直到DSP芯⽚技术发展,FFT技术实现设备成本降低,OFDM技术才⾛向⾼速数字移动通信领域。
⾸批应⽤OFDM技术的⽆线制式有WLAN、WiMax等。
1.1 OFDM和CDMA多址技术是任何⽆线制式的关键技术。
LTE标准制定时⾯临的两⼤选择是CDMA和OFDM。
不选择CDMA的原因如下:⾸先CDMA不适合宽带传输,CDMA相对于GSM不过是增加了系统容量,提⾼了系统抗⼲扰能⼒。
但CDMA在⼤带宽时,扩频实现困难,器件复杂度增加。
所以WCDMA不能把带宽从5MHz增加到20MHz或更⼤。
假如未来⽆线制式⽀持100MHz,CDMA缺点更⼤,但OFDM不存在这个问题。
其次CDMA属于⾼通专利,每年需要向其⽀付⾼额专利费⽤。
最后,从频谱效率上讲,在5MHz带宽时两者频谱效率差不多,在更⾼带宽时,OFDM的优势才逐渐体现。
使⽤CDMA⽆法满⾜LTE制定的带宽灵活配置、时延低、容量⼤、系统复杂度低的演进⽬标,OFDM是真正适⽤于宽度传输的技术。
LTE采⽤OFDM,空中接⼝的处理相对简单,有利于设计全新的物理层架构,有利于使⽤更⼤的带宽,有利于更⾼阶的MIMO技术实现,降低终端复杂性,⽅便实现LTE确定的演进⽬标。
1.2 OFDM本质OFDM本质上是⼀个频分复⽤系统。
FDM并不陌⽣,⽤收⾳机接收⼴播时,不同⼴播电台使⽤不同频率,经过带通滤波器的通带,把想要听的⼴播电台接收下来,如图所⽰。
LTE的关键物理层技术LTE的关键物理层技术主要有:正交频分的多载波传输(OFDM)、多入多出(MIMO)、高阶调制(LTE最高64QAM)。
OFDM的特点正交频分传输是一种多载波传输技术,整个传输信号由很多子载波组成,各子载波之间互为正交(而传统的频分复用技术的各载波是不正交),来避免子载波之间的互相干扰。
与传统的频分复用相比,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使得子载波可以排列更紧密,频谱效率更高。
(CDMA系统中的各码道之间也是互相正交的。
正交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是可以消除的)OFDM的作用OFDM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抗信道衰弱。
无线信道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反射、折射、多谱LE频移,使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产生剧烈的变化,就会产生严重的衰弱现象。
在同样的衰弱情况下,较窄的信道带宽,在整个传输带宽内,它的衰弱可能是比较一致的,称为平坦衰落(从时域的角度看,也称为慢衰落);而较宽的信道带宽,在整个传输带宽内,它的衰弱可能是变化的,称为不平坦衰落(从时域的角度看,也称为快衰落)。
平坦衰落由于在传输信道带宽内信号变化是一致的,在产生衰落时可以用较简单的均衡技术来恢复;而不平坦衰落导致的传输失真的恢复比较困难。
由于LTE要求的传输速率相当高,它的信道带宽必然比较宽(20M,而LTE-A 可以达到100M);并且,LTE系统需要支持这种使用环境,最高移动速度达到500公里每小时(LTE -TDD支持的最高速度是300公里)(衰落最严重的情况是市区内高速运动)。
因此,LTE系统的信道衰落比较严重(在高速率的传输系统中,OFDM已成为一种趋势)。
OFDM在抗多径衰落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OFDM把较宽的带宽分割成很多子载波(LTE中子载波带宽15K),因此,在每个子载波内,衰落是平坦的。
这样,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均衡技术来达到较好的效果。
OFDM技术的主要特点∙1.高速数据先经过串并转换,再调制到各子载波。
这样子载波上的码速率就很低,可以有效降低码间串扰。
lte物理层处理过程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物理层处理过程是整个LTE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物理层处理过程涉及到无线信号的调制、多路复用、功率控制、信道编码等一系列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高效利用无线资源。
首先,在LTE系统中,物理层处理过程涉及到信号的调制和多路复用。
LTE系统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通过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子载波并进行调制,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同时,多路复用技术将多个用户的数据同时传输到同一个频段上,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
其次,在物理层处理过程中,功率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LTE 系统通过动态功率控制技术,根据用户的信道质量和距离,调整发射功率,以确保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另外,信道编码也是物理层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LTE系统采用了Turbo码和LDPC码等高效的编码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和交织,提高了信道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性能,从而保证了数据传
输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物理层处理过程还涉及到天线技术、信道估计和均衡等方面。
LTE系统采用了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传输和接收,提高了系统的频谱效率和容量。
同时,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多径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总之,LTE物理层处理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调制、多路复用、功率控制、信道编码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处理过程,LTE系统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广覆盖和高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无线通信体验。
1、LTE 相关信道映射信道类型信道名称PBCH(物理播送信道〕TD-S 类似信道PCCPCH功能简介MIB•传输上下行数据调度信令•上行功控命令掌握信道PDCCH〔下行物理掌握信道) HS-SCCH•寻呼消息调度授权信令•RACH 响应调度授权信令业务信道PHICH(HARQ 指示信道〕PCFICH〔掌握格式指示信道〕PRACH〔随机接入信道〕PUCCH〔上行物理掌握信道〕PDSCH〔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上行物理共享信道〕ADPCHN/APRACHHS-SICHPDSCHPUSCH传输掌握信息 HI〔ACK/NACK)指示 PDCCH 长度的信息用户接入恳求信息传输上行用户的掌握信息,包括 CQI, ACK/NAK反响,调度恳求等。
闭环功控参数 TCP下行用户数据、RRC 信令、SIB、寻呼消息上行用户数据、用户掌握信息反响,包括CQI,PMI,RI规律信道:播送,寻呼,多播,掌握,业务(即掌握和业务两大类)传输信道:播送,寻呼,多播,共享特殊子帧包含三个部分: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GP(guard period),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
DwPTS 传输的是下行的参考信号,也可以传输一些掌握信息。
UpPTS 上可以传输一些短的RACH 和SRS 的信息。
GP 是上下行之间的保护时间。
调制方式:PCFICH QPSKPHICH BPSKPBCH QPSKPDCCH QPSKPDSCH QPSK, 16QAM, 64QAMPUCCH BPSK, QPSKPUSCH QPSK, 16QAM, 64QAMPRACH 不用星座图,用ZC 序列.2、LTE 小区搜寻流程:PSS >SSS >RS >BCH.Mode 传输模式技术描述应用场景1 单天线传输信息通过单天线进展发送无法布放双通道室分系统的室内站2 放射分集3 开环空间复用闭环空间复用同一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分别通过多个衰落特性相互独立的信道进展发送终端不反响信道信息,放射端依据预定义的信道信息来确定放射信号需要终端反响信道信息,放射端承受该信息进展信号预处理以产生空间独立性信道质量不好时,如小区边缘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4 信道质量高且空间独立性强时。
LTE网络结构协议栈及物理层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和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LTE采用了全新的网络结构和协议栈。
本文将介绍LTE网络的结构、协议栈及物理层。
一、LTE网络结构LTE网络结构包括用户终端设备(UE)、基站(eNodeB)、核心网(EPC)和公共网(Internet)四个部分。
UE是移动设备,eNodeB是用于无线接入的基站,EPC则是支持核心网络功能的节点。
UE与eNodeB之间通过无线接口建立连接,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eNodeB负责对无线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以及用户数据的传输。
而EPC则是核心网络,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 (Serving Gateway)和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等网络节点,负责用户移动性管理、用户数据传输和连接到公共网。
二、LTE协议栈LTE协议栈分为两个层次:控制面协议栈(CP)和用户面协议栈(UP)。
CP负责控制信令的传输和处理,UP处理用户数据的传输。
协议栈分为PHY(物理层)、MAC(介质访问控制层)、RLC(无线链路控制层)、PDCP(包隧道协议层)和RRC(无线资源控制层)五个层次。
- 物理层(PHY):是协议栈的最底层,负责将用户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到空中介质中,并接收从空中介质中接收到的数据。
物理层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和解调,实现无线传输。
-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负责管理无线资源,包括分配资源、管理调度和处理数据的传输。
MAC层通过无线帧的分配来实现用户数据的传输控制。
-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负责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段、确认和相关的传输协议。
RLC层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如可靠传输和非可靠传输。
- 包隧道协议层(PDCP):负责对用户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减小无线传输时的带宽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