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206.42 KB
- 文档页数:2
2011年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
优化1000字
201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腰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明确了
腰痛(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该指南结合实践和
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医生和患者进行诊疗的依据。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该疾病通常表现为下腰痛、下肢放射痛、
肌力下降等症状。
在治疗方面,该指南提出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选择。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目的是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
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修复和肌肉松弛;手术治疗是保守治
疗无效后的选择,主要是清除压迫神经的椎间盘组织。
该指南的出台有效地引导了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并取得了明显的
疗效。
然而,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药物治疗亟待优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对症治疗,没有针对疾病本身的干预措施。
因此,如何研发有效的干预药物成
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物理治疗需要进一步规范:物理治疗中存在手法不规范、操作
不当等问题,在实际治疗中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因此需要有更为严
格的规范和标准。
三、手术治疗需精细化管理:手术治疗需要进行严格的手术适应症、术前评估、术后康复等管理措施,以保障手术的效果和减少术后并
发症。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涉及医学的多个领域,在实践中需要
科学理性地选择治疗措施,避免盲目使用和不合理的治疗方式,从
而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腰痛这一常见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以及年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旨在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与前沿。
一、病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椎间盘中的软骨组织向外凸出,压迫了椎间盘周围的神经根和脊髓,导致腰痛、下肢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过度和长期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负重等。
2. 骨骼增生等引起的脊柱变形。
3. 腰部受伤或扭曲。
4. 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姿势不变等引起的腰背部肌肉紧张。
二、诊断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1. 症状和体征: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局部压痛等明显症状,行走和站立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
2. 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等技术检查患者的脊柱情况,明确椎间盘的突出部位、大小和形态等。
三、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患病早期或轻度患者。
主要包括止痛、消炎、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理疗等措施。
物理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热敷、冷敷、牵引等。
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代谢;冷敷可以减轻疼痛,消除炎症;而牵引可以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缓解神经根的压迫。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盘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等。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
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沿技术。
四、中国的前沿技术我国的医学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不断进行着前沿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开始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针刺、推拿、保健养生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及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成年人。
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因而出现疼痛症状。
【主要表现】(1)症状体征,先出现腰痛,同时出现一侧下肢痛,特点为沿臀部、大腿、小腿的后外侧、足背外侧或足底放射性疼痛,偶可放射至足趾尖,常伴麻木、酸胀感。
腰腿痛反复、多次交替性发作。
检查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或消失,脊柱侧弯,患侧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棘间或椎旁有深压痛,并向患肢后外侧放射。
可有患侧伸拇肌、胫前肌肌力下降,病久者下肢肌肉萎缩。
患肢后外侧皮肤浅感觉异常,早期为皮肤过敏,后期皮肤感觉迟钝。
患侧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2)辅助检查:X线摄片检查显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或消失,相应椎间隙变窄。
CT扫描可清楚地显示突出髓核的部位、方向及与神经根的关系,一般以腰4-5椎间盘突出居多,腰5、骶1次之。
CT还可显示椎间小关节增生及神经根管的狭窄情况。
【治疗与护理】(1)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而愈。
主要措施包括:①卧硬板床休息。
②推拿按摩或椎旁肌肉封闭有一定的疗效。
③年轻患者,轻、中度突出可采用机械牵引方法。
④配合消炎止痛药物或神经营养药物可有效地缓解疼痛。
⑤症状缓解后应积极锻炼腰背肌肉,可在腰围保护下进行。
(2)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者。
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椎板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
(3)护理措施:①适当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腰腿部剧烈活动,避免挑重担,避免腰腿部受冷,尽量局部保暖,避免不良动作和工作习惯;疼痛发作期卧硬板床休息,避免提拾重物。
②理疗的护理,腰部可用热水袋热敷,或用红外线照射、肩部按摩,以减轻疼痛。
③局部牵引的护理,根据医生嘱咐进行机械牵引方法时,避免重力过大,以免造成意外损伤。
④需要进行手术者,按要求进行手术前后护理。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 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髓核组织突出及脱出的病变,可对神经根及马尾造成压迫而引起腰腿痛、脊柱活动受限、痛觉过敏等症状。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与工作方式逐渐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也不断增加,所有年龄段均可患病,直接影响了患者生活与工作质量。
而中医通过对病因病机研究,结合辩证论治与各种传统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症状,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腰痛病的一种,是由于椎间盘逐渐退化,由于外力与肌肉拉伤,使得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滑脱,腰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出现诸多症状[1]。
目前LDH患者已经逐渐年轻化,直接影响了患者工作,治疗上课选择手术与保守治疗,在长久研究中,保守治疗效果会更加理想[2]。
中医在临床治疗期间效果突出,通过传统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牵引等疗法,可获得理想效果,本年通过综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中医病因病机腰痛病的产生原因主要为寝卧湿地、少阴、风痹、肾虚、坠堕伤腰,也有学者指出腰痛的根本原因在于肾虚,标为风寒湿热痰饮[3]。
中医认为无论何种,本质均为肾气虚惫,发生基础在于原有追腰间盘退变,加之体质虚弱,过度劳累,肾精亏虚。
患者在出现跌倒、腰部外伤、腰部用力等情况下,也会出现筋骨受损,使得腰部瘀滞经脉气血,引发腰痛[4]。
2.中医药内服中药治疗机制主要在于止痛,减轻水肿,改善血液循环,控制炎症递质释放,并调节免疫等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5],中药内服可使得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并促进变性神经纤维恢复,使得胶质细胞减少,瘢痕化对周围组织挤压减轻,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现代药理学显示,补肾药物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机体新陈代谢,改善患者骨骼韧带结构,活血药物可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了局部的营养供给,祛风解痉药改善腰部肌肉痉挛,减少了对化学刺激的敏感性[6]。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新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因此,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也日益重要,以便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1.全脊椎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出血和并发症等问题。
最新的研究表明,全脊椎手术可以将整个手术过程转为无创伤的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全脊椎手术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自体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干细胞治疗是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组织。
最新的研究表明,自体干细胞可以通过注射到受损的腰椎间盘中,促进间盘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效果,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
3.应力管理和康复训练: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最新的研究还关注到心理因素和康复训练的作用。
应力管理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这些方法通过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提升身体的功能水平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同时,康复训练还可以加强腰背肌肉和腰椎韧带的力量,提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
4.神经调控和电疗:最新的研究还发现,神经调控和电疗技术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神经调控通过植入神经模拟器或电极刺激来减少疼痛信号传递,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电疗则通过应用电流来改变组织的电位和生物学功能,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治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在脊柱疾病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我们将从中药内治法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近年来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成果,包括各种中药方剂的应用、疗效评价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我们还将关注中药内治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我们将对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中医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范畴,多因风寒湿邪侵袭、劳损外伤、肝肾亏虚等因素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因此,中药内治的目的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从而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效果。
在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祛风散寒药、补益肝肾药等。
这些药材能够针对病因病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缓解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药内治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状况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个性化配伍药材,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通过选用适当的中药材和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药内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效果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性的自然病程,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
因此,非手术治疗应作为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临床功能得到改善。
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约为80%~90%,但临床症状复发率达25%(1级推荐)。
一)保守治疗的时间文献报道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保守治疗6~12周得到改善。
因此,对无显著神经损害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周(1级推荐)。
二)保守治疗方法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一直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正常的日常活动相比卧床休息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对疼痛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且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其尽早恢复适度的正常活动,同时需注意日常活动姿势,避免扭转、屈曲及过量负重(1级推荐)。
2.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治疗腰背痛的一线药物。
NSAIDs可缓解慢性腰痛并改善功用状态,但对坐骨神经痛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白,不同种类NSAIDs之间效果也未发觉明显差异(2级推荐)。
阿片类止痛药:在减轻腰痛方面短期有益。
在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方面,阿片类药物的效果仍不明确,同时应关注药物长期使用的副反应及药物依赖(2级推荐)。
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可短期缓解疼痛,但缺乏长期随访的数据;考虑到激素全身使用带来的副反应,不推荐长期使用(2级推荐)。
肌肉松弛剂:可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但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是否选用肌肉松弛剂缺乏相关研究(2级推荐)。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对慢性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但目前相关的高证据级别研究较少(2级推荐)。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8 җ基金项目: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2017-R C -58)通信作者:宫玉锁,E -m a i l :807295187@q q.c o m 第一作者:刘晓婷,E -m a i l :l x t 2742@163.c o m 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җ刘晓婷1宫玉锁2,元宝华1,黄 康1,刘建平2,周 君2,禄成龙1,陈绪帆1(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ʌ摘要ɔ 腰椎间盘突出症(L D H )的非手术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以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较为广泛,联合电针㊁康复理疗㊁中药㊁西药使用,效果显著㊂该文将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期望能为临床中更好地应用中医传统诊疗方式提供新的思路㊂ʌ关键词ɔ 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康复理疗中图分类号:R 27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l u m b a rd i s ch e r n i a t i o n ,L D H )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化等病变,或在外界暴力或慢性损伤的作用下,导致椎体内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进而引发腰部㊁臀部及下肢等部位出现疼痛㊁麻木等症状的疾病[1]㊂目前,治疗L D H 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仅少数患者需要手术干预[2]㊂腺苷钴胺是维生素B 12的活性辅酶形式之一,可营养神经,修复神经髓鞘,缓解机体局部病变导致的麻木㊁疼痛等症状,常应用于多发性神经炎㊁坐骨神经痛㊁神经麻痹㊁营养性神经疾病等的治疗㊂研究显示,穴位注射能通过刺激局部间接影响腺苷三磷酸(A T P )的生成,其中腺苷是针刺镇痛作用机制的关键[3]㊂穴位注射腺苷钴胺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现将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其他疗法治疗L D H 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㊂1 单纯穴位注射腺苷钴胺穴位注射是将药物直接在局部病灶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㊂操作方式:常规消毒后将注射针刺入穴位,到达一定深度后,上下缓慢提插以刺激穴位,将患者局部产生酸㊁麻㊁胀㊁痛等感觉视为得气,回抽无血后进行注射,使药物在穴位肌肉层发挥作用㊂穴位注射融合了针刺效应与药物,可以使药物直达穴位深处,药物起效快,缓解疼痛更为明显,且皮下注射药物吸收慢,作用平稳且持久,适用疾病范围广㊂其缺点是容易造成肌肉层的血管神经损伤[4]㊂宫玉锁[5]采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L D H 患者25例,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单纯穴位针灸治疗)的72.00%,且能更有效地缓解L D H 导致的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㊂张良等[6]采用肌内注射腺苷钴胺治疗L D H 患者40例,总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的42.50%,且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及改善神经功能㊂虽然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但目前其作用机制及临床作用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仍有待突破,对于穴位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验证㊂2 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电针治疗电针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㊂操作方式: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对穴位局部进行针刺,行提插捻转法,产生得气感后,在针尾端连接电针治疗仪㊂电针不仅具有传统针刺疗法的舒筋㊁活络㊁镇痛作用,而且可以加快机体代谢,消除局部神经根水肿,减轻患者疼痛㊂研究表明,电针可调控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疼痛产生的各个环节,促进已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恢复[7]㊂腺苷钴胺可营养神经,缓解患者疼痛㊂对于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效果不佳者,辅以电针可松解局部肌肉,加快血液流通,激发人体自我调理能力,从而减轻症状㊂汤剑等[8]采用腺苷钴胺穴位注射联合电针治疗L D H 患者40例,总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穴位注射腺苷钴胺)的57.50%,40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8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8提示电针联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可提高疗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病变椎体的功能㊂梁静等[9]采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电针治疗L D H 患者29例,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穴位注射腺苷钴胺)的82.76%,且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㊂虽然电针联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如电针仪与针柄的接触处多采用小夹子固定,不利于操作时控制;输出线较多,易混淆,且容易牵拉针柄,导致针灸针脱落;多功能的电针仪的设计较复杂,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等㊂总之,改进电针仪并统一相关标准是电针进步的方向[10]㊂3 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康复理疗中医康复理疗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针灸㊁推拿㊁中药㊁物理等多种途径,对老年病㊁慢性病等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以缓解疼痛㊁改善机体功能为主的治疗方法㊂康复理疗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组织激发人体的持续性反应,引起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影响病理过程,达到修复损伤的目的㊂高阳等[11]以采用绝对硬板床卧床与红光照射治疗的40例L D H 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注射腺苷钴胺治疗的40例L D H 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逐渐增加五点支撑法㊁ 小燕飞 等腰背肌康复锻炼,且配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症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麻木症状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疼痛数值评定量表(N R S )评分㊁O s w e s t r y 下腰痛残疾指数(O D I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采用肌内注射腺苷钴胺联合物理疗法配合适时康复训练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L D H 有显著疗效㊂张小亮[12]以采用腰椎牵引及中频电疗治疗的70例急性L D H 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注射腺苷钴胺治疗的70例急性L D H 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麻木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采用肌内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康复疗法可改善急性L D H 引起的肢体麻木和疼痛症状㊂刘慧[13]以采用腰椎牵引联合中频电疗治疗的38例L D H 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药物腺苷钴胺治疗的38例L D H 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卧硬板床休养,起床后佩戴腰围,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65.79%,V A 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采用腺苷钴胺配合康复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感㊂王贵千等[14]以采用中频脉冲电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的30例L D H 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采用\法㊁拿法㊁点法等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的30例L D H 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㊁J O A ㊁V A S 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运用\法㊁拿法㊁点法等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能有效缓解L D H 患者疼痛,改善其下肢疼痛及麻木等症状㊂虽然康复理疗联合穴位注射的临床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专业人才匮乏㊁专科能力建设不足㊁循证医学证据欠缺等[15-16]㊂4 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中药治疗L D H 患者往往病程较久,可以通过中药补气血,强肝肾,壮筋骨,扶正祛邪,消痹止痛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可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炎症介质聚集,缓解受损神经根水肿现象[17-18]㊂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具有的独特优势,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痛苦㊂马站立[19]以卧床㊁牵引㊁理疗及手法按摩等基础方法治疗的80例L D H 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内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口服丹鹿通督片治疗的80例L D H 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㊁J O 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L D H 比单纯应用牵引㊁推拿手法等治疗方式效果更佳㊂王智耀等[20]以采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㊁丹参注射液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及按摩手法治疗的60例L D H 患者作为观察组,以采用腺苷钴胺肌内注射联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的60例L D H 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生理功能㊁躯体疼痛㊁总体健康㊁活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㊁穴位按摩治疗L D H 患者,可有效营养神经,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㊂5 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其他西药治疗西药可有效抑制L D H 患者疼痛,提高机体功能恢复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易导致部分患者病情复发或出现耐药性,部分药物具有不良反应,易对人体产生慢性伤害㊂因此,临床应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其他西药治疗L D H ,加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㊂目前较少有应50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8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8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其他西药治疗L D H的研究㊂7小结腺苷钴胺是氰钴胺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为维生素B12的两种活性辅酶形式之一,是促进细胞生长繁殖和维持神经系统完整性的必需物质,可直接参与人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而氰钴胺需要在细胞内转换成腺苷钴胺才能参与反应㊂腺苷钴胺主要降解产物为腺苷㊁羟钴胺素等,见光易分解,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碱㊁高温等环境中不稳定,因此在配制过程中需注意避光,从配制到使用时间尽量控制在2h以内[21];在进行肌内注射时也需尽快注入,避免药液在透明的注射器中停留时间过长,以最大程度保证药品的稳定㊁安全和有效㊂腺苷钴胺作为药品,以口服和穴位注射等途径应用多年,对于L D 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神经炎㊁坐骨神经痛㊁神经麻痹等典型神经痛,以及白癜风㊁带状疱疹㊁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㊂腺苷钴胺联合其他疗法治疗L D H的效果确切,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探究总结㊂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克服报道不充分㊁观察例数不足㊁疗程短缺㊁随访信息不充分等问题,从而为临床运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联合其他疗法治疗L D H提供更加优质的方法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8):477-487.[2]尹亚娜,李毅斌,谌祖江,等.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22,34(1): 69-72.[3]G O L D MA N N,C H E N M,F U J I T A T,e ta l.A d e n o s i n e A1r e c e p t o r s m e d i a t el o c a la n t i-n o c i c e p t i v ee f f e c t so fa c u-p u n c t u r e[J].N a tN e u r o s c i,2010,13(7):883-888. [4]韦兰春.腺苷钴胺肌内注射不良反应1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2):211.[5]宫玉锁.穴位注射腺苷钴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临床观察[J].甘肃科技,2016,32(9):124-125.[6]张良,邱红明.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6):54-55.[7]程瑞动,屠文展,操芬,等.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学及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66-69,226.[8]汤剑,王晓东,杨卫明.穴位注射用腺苷钴胺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 10(17):99-101,134.[9]梁静,陈静子,吕福全.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 1998-2001.[10]汪容羽,鲜浏霖.浅析电针仪临床运用现状及改进展望[J].科技展望,2016,26(20):187.[11]高阳,刘阳,宋聪睿,等.注射用腺苷钴胺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17(34):131-133.[12]张小亮.腺苷钴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肢体麻木和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6):23-24.[13]刘慧.腺苷钴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4): 162-163.[14]王贵千,赵焰,龙凌.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3): 32-34.[15]王绮雯,陈惠荣,钟小芳,等.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7): 67-68.[16]庞立健,吕晓东,王琳琳,等.中医康复医疗发展战略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2):217-220.[17]胡育铭,朱丽蓉,赵元淑,等.葛根素通过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和炎性反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英文)[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9,35(7): 1316-1322.[18]王裕祥,杨应忠,秦卫春,等.舒筋祛痹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P L A2活性㊁I L-6㊁T N F-α水平和椎间盘退变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8,39(5):543-546.[19]马站立.丹鹿通督片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C 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 67,69.[20]王智耀,胡悦,鲁超,等.穴位注射中医综合疗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0):1333-1336,1348.[21]江小四,程钢,郑玉荣,等.注射用腺苷钴胺与维生素B1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 42(10):1020-1025.(收稿日期:2022-07-09)60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8期。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由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可恢复椎间高度和脊柱活动度的人工髓核置换术和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微创治疗等技术。
腰椎间盘可以分为正常、膨出、突出、脱出和许莫氏结节几种类型。
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运动节段即活动度。
影响脊柱节段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纤维环、韧带、小关节的作用,以及间盘的稳定作用,即所谓的三关节复合体。
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发展的趋势,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一是间盘镜技术,第二类是经皮穿刺技术。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椎的稳定性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地早,短期的治疗效果突出,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但缺点是手术难度较大,操作要求精细,技术要求较高,医生研究曲线长,必须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术中仔细操作,才能取得满意疗效,远期疗效目前尚无确切报道。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于间盘突出初次发作,突出部位为偏中央型且不伴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病人手术效果明显,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
但对于极外侧型或是椎间孔狭窄的且反复发作的患者效果不佳。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尤其是椎间隙感染、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损伤、切口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术后复发等,其中以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在临床上处理最为棘手。
另一种微创手术方法是经皮髓核摘除术,目前可以归为这一类技术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两类。
一是用化学方法溶解髓核,如经皮臭氧腰椎间盘减压术、胶原酶溶解术等,以及经皮激光汽化冷凝技术。
二是用物理学方法使间盘内突出的髓核还纳或消失,如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等。
根据国际公认的脊柱稳定性理念,小关节和椎间关节(即三关节复合体)提供了稳定性。
椎间关节提供了53%的稳定性,在Ebam实验证明,在部分切除椎板和关节突后,每个三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降至原来的81%。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 自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进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优势病种的病例共有193例,完成193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腰椎牵引、穴位贴敷、腰部理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的19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49. 2%,辨证施治率100%o其中针灸193例(100%)、推拿80例(41.5%).辨证口服中药汤剂95例(49.2%)、穴位贴敷94例(48.7%)、火针疗法25例(13.0%)、腰椎牵引55例(25.5%)、拔罐123例(63.7%)、腰部理疗者85例(44. 0%),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普通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口服中药、拔罐,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推拿、拔罐活血化瘀法治疗腰痛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如理疗、穴位贴敷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刀疗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L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同时发病者仅占15%-22%。
【诊断要点】1.症状大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
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表现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
反侧凸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6)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为迟钝或消失。
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7)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腰椎生理曲度消失,腰椎侧弯。
部分患者可见某一或更多节段腰椎间隙前窄后宽。
大多数患者伴有脊柱退行性改变。
同时可除外局部结核、肿瘤等导致腰骶神经痛的骨病。
(2)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