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古文教案(三上)

小古文教案(三上)

小古文教案(三上)
小古文教案(三上)

第1课放风筝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小古文《放风筝》

2.初步知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流利地朗读小古文《放风筝》

一、猜猜PK,乐趣多

读了这篇古文,你觉得文中的‘汝’和‘吾’会指的谁呢?老师提示一下,在我们现在的说话和写话中可是最常用的称呼哟!下面,我们来个‘猜猜’PK,看谁先猜出来!”

(‘汝’是指你,‘吾’是指我。”)

二、角色PK,乐趣多

1、在朗读环节中,为了让孩子们对这篇仅有12个字的小古文兴趣不减运用以往常用的男女接读

2、师生接读

3、同桌互读等方法。

4、“想一想,如果是小朋友在放风筝,该怎么读这篇文章呢?谁来试一试?”。

找3个孩子进行首轮PK,评一评,谁读得最好。

5、人物的性格与人物的说话语速是息息相关的。在几位“爷爷”争相亮相后,我又问道:“听了几位爷爷的朗读,你们觉得哪位爷爷是个急性子?哪位爷爷是个慢性子?”

三、齐读升华感情

打着属于自己的节奏,摇头晃脑读

第2课乡村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乡村》翻译成现代文。

3、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感受乡村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一、诗画引路,快乐启程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咱们学过的那首《一去二三里》的小诗吗?咱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

师、生:齐背

师:背得真好。这首小诗里边的乡村是多美呀,孩子们,你们去乡村玩过吗?见过的同学能给大家说说你见到的乡村是什么样的?

预设:

(1)生:我看见的乡村里有很多的小动物,有鸡有鸭还有狗。

生:我看到乡村里有许多的农田,田里种了很多的庄稼,还有蔬菜。

生:我看到的乡村里有很多的树,有的人家用灶头烧饭。

2、师:你们真会观察生活。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乡村的图片,瞧:满眼都是蓬勃的绿,天空那么纯净,小桥流水蜿蜒曲折,农舍错落有致,成群的畜禽那么悠闲……你喜欢这样的乡村吗?

3、师:乡村和城市有着很大的不同。风景自然,环境优雅,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游玩。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借助一篇小古文,去乡村游一游。(板书:乡村)

4、师:这篇小古文选自民国时候的老课本,写的就是那时候的孩子们在乡村里见到的景物。一起读题目。生:(齐)乡村

二、分步过关,读熟不难

1、师:小古文里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呢?先听我给大家读一读。

(以两字一顿的节奏配乐诵读)

2、师:孩子们,你们一定能读得比我棒。不过要胜过老师,可是有小诀窍的,需要一步一步来。第一关,先数数这篇小古文一共有几句。

(出示)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标注句数)两句。

3、师:第二个诀窍就是要会读每一个字,小古文上已经标好了拼音,借助拼音把那些生字多读几遍,让自己熟悉它们。

(生各自读生字)

4、师:这些生字会读了么?

(出示)篱、茅、临、夹、甚、捷(生逐一读出生字的读音)

5、师:第二关过了,那第三关就更容易了。读的时候像老师一样,两字一顿,试试看,你能读得很有节奏,更顺畅。(生各自练读小古文)

6、师:谁来尝试一下第一句?

(出示)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生按节奏读

7、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读得这么流畅,你真是个会读的孩子。谁来尝试第二句?

(出示)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生尝试读: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8、师:读得真好。大家一起像他们这样读一读,好么?

9、师生:(齐)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10师:没了拼音的帮助,你还能读得这么准确流利吗?

生再读《乡村》

三、猜猜连连,理解简单

1、师: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读的时候,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不明白呢?

2、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连起来介绍一下这篇小古文里描绘的乡村景色?

预设生:乡下农村,有竹篱笆,有茅草房,靠着河边建村子。河边有好多棵杨柳,杨柳当中还夹了些桃树、李树,一对燕子一会儿飞得高一会儿飞得低,来来去去很快。3、师:能再用你的朗读声把对乡村的喜爱读出来吗?

生:(练习朗读)

4、师:谁已经能看着填空背下来了呢?

生:(尝试填空背诵)

师:不看填空,谁也能背诵了呢?

生:(尝试独立背诵)

14、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奖励大家跟着音乐一起来诵读。

四、古文配画,再游乡村

五、总结全课,回味古文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小古文,其实我们平常多读读、多背背古诗文,就能从中看到更多古人眼中的美景,感受到小古文独特的节奏、音韵之美。来,让我们再次在古典音乐中齐声诵读《乡村》,结束这次快乐的小古文之旅。

2、齐诵《乡村》

第3课芦花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乡村》翻译成现代文。

3、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感受乡村的美好,尝试合作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上课开始,播放了一段视频:旧式的学堂里,几个身着古代服饰的学童正在摇头晃脑地吟诵古文。引入课题

二、初识小古文,启蒙感悟

1、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小古文叫《芦花》。

2、师(范读):“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你们喜欢吗?喜欢就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朗读)

3、师:当然可以,看谁读得最有味道。

4、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的形式。)

5、师:读了这么长时间,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生小古文读起来很有节奏,朗朗上口。

生:我发现小古文每句话都很短,有好多都只有四个字。

6、小结:我告诉他们文言文用词准确、精妙,句子短小,所以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

三、品词析句,体会美妙

1、师:再读这篇小古文,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生1:我看到了一大片芦苇。

2、师:芦苇长在哪儿?

预设生1:芦苇长在水边。

3、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生1:“水滨”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水边。

4、师:“水边”可称“水滨”,那么“湖边”呢?“江边”呢?

预设:湖滨、江滨、海滨

5、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2:我看到了一大片白色的芦花开了。

生3:一阵风吹来,白色的花漫天飞舞,就好像白雪一样。

6、师:真美啊!真是一幅美丽的——你们能给这幅图取个名字?

预设生4:我给它取名《秋之韵》,因为文中告诉了我们“秋日开花”。

7、师:谁来把这幅《秋之韵》描绘得具体一些?

预设生5:湖边长满了密密层层的芦苇。秋天到了,芦苇开满了白色的花,一阵西风吹来,白色的花在风中飘舞着,好像下起鹅毛大雪。

8、师:瞧,这篇小小的文言文,用短短的句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秋之韵》。这就是文言文用词的精妙啊!

9、师:短短的句子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又有动态的描写。你认为该怎样读?

预设生6:“秋日开花,一片白色”是静态的,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儿;“西风吹来、花飞如雪”是动态的,要读得重一点,悠长一点。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四、合作交流,妙笔生花

1、引导学生:“这篇短文写的是芦花,你们想写其他的花吗?”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篇小古文。

2、作品交流:

五、情感升华

我采用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边欣赏边表演。

第4课荷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荷》翻译成现代文。

3、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感受荷花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可要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好了!

池中有个小姑娘,从小生在水中央,粉红笑面迎风摆,只坐绿船不划桨。

师:对啊,就是荷花。

今天董老师就把美丽的荷花姑娘请到了教室里,你瞧。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生:

二、初读小古文

1、师:有一篇小古文也很美,它的名字就叫《荷》。(板书,齐读)

2、现在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荷的世界!

配乐朗读,生听

3、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相信你们也能读得很好,现在就请你们借助拼音把小古文读一读吧!读好的小朋友坐端正。

这篇小古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第一句话谁想来读?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第二句谁来挑战?荷梗直立,荷叶形圆。第三句肯定难不倒大家了吧,谁会读的?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只剩最后一句啦,谁来挑战?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预设:字音读标准了

评价:你可真能干,每个字音都读得这么正确。

预设:字音标准,读得有感情。

评价:你的字音不仅正确,还让我们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预设:字音读标准了,读得太快!

评价:字音读得很标准,不过老师希望你能慢慢欣赏,慢慢读,好吗?

预设:

评价:你的声音很好听,你读得多么老练呀!

师:你们可真厉害,已经把这篇小古文读得这么流利和正确了。

4、小组赛读。现在老师可要考考你们团队的实力,就让我们来个小组比赛吧!每一组读一句。评价:你们真是不分伯仲,实力相当,果真是团结力量大,相信咱们全班一起读,肯定能更好!

三、精读、配画

1、学习第一句

(1)师:小朋友真不错,已经把小古文读得这么好了。我们来给它配一副画好不好?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开始吧!请小朋友瞪大眼睛看黑板!

板画,边说第一句,文章第一句就写了画,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第一句。

评价:你的声音真好听。

(2)读了这句,大家知道荷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吗?

生:夏天,你怎么知道的?(夏日开花)

(3)过渡:是啊,夏姐姐为我们带来了满池的荷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是一番迷人的景象,谁再来读?

(4)师:老师听着,就好像看到了一池的荷花,亭亭玉立,那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呢?

红色和白色的。

(5)师:你怎么知道的?或红或白。

师:原来你读懂了,这池里的荷花有的红,有的白。(“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的)板画:荷花。多美呀,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指名一生读。从你的表情中,老师看出来你很喜欢读这一句话。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呀!

(6)齐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好这句话吧!

2、学习第二句

(1)师:接下来,该画什么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古文,你读懂了吗?

生:荷梗,荷梗长在哪里?(水中)谁来指一指,荷梗是什么样子的?小古文怎么说的?荷梗直立

板画,边画边说:是啊,荷梗直直地长在水中央呢!谁能读好这半句话呢?

评价:仿佛真的看见荷梗直直地长在水中央呢!荷梗好像被风吹歪了一般!

(2)荷梗画完,我们就要画什么了?荷叶是什么形状的?(圆形)你怎么知道的?

(3)板画,是啊,荷叶圆圆的,碧绿碧绿的,多好看哪,谁来读?

评价:真圆呀!还能更圆一些吗?

(4)师:圆圆的荷叶像什么呀?(玉盘)你能像古人那样形容一下荷叶吗?

玉盘评价:真有想象力。

小伞,雨伞评价:是啊,圆圆的荷叶为水中的小鱼撑起了一片绿阴。

小船评价:圆圆的荷叶为爱旅行的蜻蜓准备了一个温暖的港湾。

草帽评价:圆圆的荷叶还为调皮的乡下孩子带去了一片清凉!

烧饼铁饼

(5)荷叶在小朋友的奇思妙想下,变得更大更圆了,让我们一起读好它吧!(齐读)

3、配乐朗读一二句。过渡:这夏日里的荷花有的红,有的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再美美地读好这两句话吧!小朋友还可以为它配上动作!

谁来表演?评价:你就像朵美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真美!荷花仙子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

现在我们都是美丽的荷花,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4、学习第三句

师:小朋友,我们的画画画到这里画好了吗?还要画什么呢?(茎)这荷花的茎就是什么?——藕。茎长在哪里?怎么长得?出示:藕,让学生上来摆一摆藕的位置。

正如小古文所说,引读,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5、学习第四句

藕是什么样子的?指导学生看图,藕断了丝还连着,就叫藕断丝连。

小古文用几个字,就把藕的样子写出来了,谁来读?

出示: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评价:藕虽然长在泥中,但是吃起来非常香甜。

6、过渡:美丽的荷花、直立的荷梗、圆圆的荷叶,原来这篇小古文就是一副美丽的画呀!让我们徜徉在这盛开的荷花中,一起再来美美地读好它吧!

四、熟读成诵

1、小朋友已经把这篇小古文读得很美了,那你们能把荷花的美记到脑海中去吗?先来挑战老师的填空题吧!你会吗?

谁还会给它配上动作!评价:你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我们还可以指着黑板上画来背呢!谁来尝试一下。评价:你真有本事!就请你当小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我们还可以把这篇小古文放在拍手游戏中,一起玩一玩呢。

3、老师还为这篇小古文配上了歌曲,可以唱一唱呢!大家一起来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4、其实读小古文的方式,还有很多,希望通过小古文的学习,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喜欢读小古文,爱上小古文。谢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5课菊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菊》翻译成现代文。

3、背诵课文。通过对古文的学习,了解菊花的傲霜独放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让学生了解菊花其他形状,了解菊花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名篇,流传至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则古文。文章虽短小,内容却十分丰富。板书课题:*14、古文二则

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古文,《菊》。

(1)板书:菊

(2)秋天,花中的佼佼者当属菊花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3)谁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菊花呢?

3、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菊花的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师领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4、交流朗读。

(1)指名分句读。先注意读准字音,再注意句子的停顿。

(2)同桌互相读。

(3)齐读。

三、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或借用字典,自己先试着理解一下这则古文的意思。

2、学习第一句。

(1)读一读句子。

(2)对照注释,理解关键字“溢”的意思。

(3)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4)齐读句子。

3、学习第二、三句。

(1)读一读句子。

(2)理解关键字“其、或、赭”的意思。

(3)试着连起来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3)感受一下菊花的花瓣如丝线,如蟹爪,菊花的颜色各种各样。再说一说,菊花还有哪些形状呢?

(4)齐读句子。

4、学习第四句。

(1)读一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呢?

(2)同桌互相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大家交流。

(3)人们之所以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还因为什么呢?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吗?(因为它有不畏严寒的精神。)

(4)小结:是啊,严霜降临,百花凋零,菊花却傲然盛开,真是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

(5)齐读句子。

四、齐读全文,小结复习。

1、齐读这则古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菊花的?

板书:香味形状颜色性格

2、师引读全文,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则古文的意思。

3、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四个方面来背一背这则古文呢?

学生背诵。

4、师总结:短短的几句话,却写出了菊花的清香四溢、形状各异、色彩丰富、品格高尚,也道出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喜欢菊花的原因。

五、拓展作业。

1、自古以来,有许多诗人,文学家曾写过许多关于菊花的诗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布置作业:

第6课雨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雨》翻译成现代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一、复习导入。

1、谁能通过背诵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积累的小古文。《放风筝》《芦花》《日月星》《乡村》

2、这些小古文都很简短,但是富有韵律。读起来音袅袅,意悠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朗朗上口、意蕴悠悠的小古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揭题。

1、学习小古文和古诗一样,要从题目入手,由“雨”字你想到了什么?(下雨时的景象,学生谈下雨的经历。)

2、雨是天的魔术。【播放图片,解说:雨丝飘飘洒洒,小雨淅淅沥沥跳到地面,在屋檐上跳舞;大雨如注,倾盆而下。你喜欢这样的雨吗?】让我们走进这篇小古文来感受蒙蒙小雨。

三、读准读通

1.师范读:小古文里的雨是什么样子呢?先听老师给大家读一读。

2.教授方法:孩子们,你们一定能读得比我棒。不过要胜过老师,需要一步一步来。

①看准生字,文中只有一个生字,你会读吗?出示“渐”读词“晨雾渐浓”;②看准标点,注意停顿。你能读得很有节奏,更顺畅。自由练习上几遍。

3生练读:谁来尝试一下第一句?

预设: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读得这么流畅,你真是个会读的孩子。

谁来尝试第二句?(读得真好。)大家一起像他们这样读一读,齐读《雨》

几遍下来大家就把小古文读得既准确又流利,而且带着一些节奏感。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短句都是四个字,四字成句,结构整齐。)(缺一遍读)

四、读懂

1.同学们读得很不错,不过要想读出小古文的韵味还要读懂、理解它的含义。

2.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小古文,多读几遍,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后交流。

预设:字词。

①“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下雨前,天气阴沉。早上的雾变得越来越浓。)

晓:早晨。回顾《春晓》(学小古文就要大胆地借助已有的知识来猜,好多字词的意思你一猜就能猜准);渐:慢慢地

细雨如丝:细细的雨像丝一样纤细、轻柔,细雨还像什么?(牛毛、绣花针、松针)我们可以说:细雨如(如毫、如烟、如雾、针)

细细的雨像丝一样纤细、轻柔,我们读得时候也要轻轻柔柔的,谁来读读“细雨如丝”,带着这种感觉把第一句读读。

我们看一个如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写出了小雨细细密密的特点,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用上了比喻或者带有“如”的词语(暴雨如注、料事如神、度日如年、惜字如金、江山如画、守口如瓶、栩栩如生、呆若木鸡)

②“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止”停止,雨停了。组词法也是我们学习小古文常用的解词方法。“初”开始“出”出现

待到天黑雨就停了,细雨停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呢?

“风吹云散、明月初出”看图,这么美的景色,你一定要读出美感。

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美丽的雨后景色?(微风吹散了云,

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皓月像害羞的姑娘一样渐渐升起,天地间一片澄静明朗)结构:

除了读懂了它的意思,你还读懂了什么?(作者在写雨,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不单单写下雨时怎样,还写了雨前、雨后。)

雨前雾浓阴沉,雨中细雨如丝,雨后月朗风清,你能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吗?

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生提出疑惑,交流解答)

五、诵读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音乐性的文字,古人诵读文章的时候,读着读着仿佛音乐一般,很是好听。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指名读,齐读)

老师觉得这么美的景色还是应该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谁想读一读。

1、配乐。配上音乐,小古文的节奏和韵味就更足了。【指名读、女生细柔的声音最适合读;男生声音响亮又不是节奏之美,来读。】

2、背诵。你背过了吗?(可以同位之间相互检查一下。)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六、拓展。

古人的笔下的雨姿态万千。小雨像牛毛,似丝线,你还记得那夏天的雷雨吗?

1.出示《雷雨》:夏日如火,忽见西北角,有黑云起。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来,大雨来。须臾,云散雨止,红日西下,蝉鸣树间。(夏天的天气热得像下了火,忽然看到西北角有黑云浮起。接着看到了很亮的闪电,听到了隆隆的雷声。大雨来了,大雨来了。一会儿,云散去,雨就停了。太阳逐渐落去,蝉在树上鸣叫)

2.我们可以按照刚才学习的步骤来自己读通读懂读好这篇小古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读通,指名读;②多读几遍,猜猜含义,生说意思;③读出节奏和美感,雷雨来的快去的也快,读出气势。

3.现在我们把两篇小古文放在一起,你再来读读,看看有什么发现。(总结特点:句式短小整齐,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写法上都先写了雨前雨中雨后。)

七、写

我们看小古文短短几字写出了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景,你也可以试着写一写。你想写写什么天气。生交流,师引导。生写,师评。

总结:文言世界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现在同学们开始读小古文、模仿写小古文,拿到了打开宝库的钥匙,,就能从这座宝库中寻到很多的宝贝。

第7课雪

教学目标:

1、学习小古文《雪》,能够流利诵读,并试着背诵。

2、打节奏读古文。

教学重点:

学习小古文《雪》,能够流利诵读。

教学难点:

试着背诵小古文。

教学过程:

一、感受雪景,导入。

1、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雪。

2、出示雪的图片,学生欣赏。

二、学习《雪》

1、出示句子“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1)出示生字:冬、脱、阴、群,认读生字并组词。

(2)教师教读,逐步指导学生连续流利诵读出来,最后能成句朗诵出来。对句子不可以做讲解,只针对学生主动提出的质疑处,进行简单解析。

2、出示图片配诗句:“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通过图片雪夜,观察北风寒冷,大雪纷飞,进而理解句子,达到朗诵流利的目的。

3、出示句子:“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1)出示生字小古文《雪》教学设计:晨、屋、观,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出示图片,感受银白世界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最终能够流利诵读句子。

4、出示整篇古文,学生流利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5、以拍手的形式,学生练习边拍手边诵读古文。小组进行展示诵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

第8课日月星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诵读“日月星”,读出古文节奏,

2.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会学习小古文的乐趣。

课前互动:

一、谜语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先来玩个猜谜游戏,看看谁读得懂、猜得快。

1.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日)

2.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月)

3.一闪一闪亮晶晶,挂在天空数不清。(星)

二、复习小古文《放风筝》

1.出示青草地放风筝的图片,请学生观察,指名说图意: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两位小朋友在放风筝,一位在前面拉着风筝跑,一位在后面追。

2.背诵“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

3.小古文,简单、好玩、有趣。今天我们一起来再来学习一篇小古文,说的就是天上的吉祥三宝“日月星”。

三、初读

出示小古文《日月星》

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助。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读准生字。

5.带着正确的读音再读小古文。

四、读出停顿、韵味

1.读小古文和读古诗一样,是要读出停顿和节奏的,自己练一练,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

指名一生读课文。

2.指导停顿处。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标记停顿处,一起读。

五、读出古文理解

1.出示: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引导孩子通过理解“夜晚有月亮,还有星星”来理解“日则有日”两个“日”的意思)

2.出示: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这一句又说了什么?

(1)同学们不明白“次之、又次之”,别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三名同学上台比高矮。某某同学最高,某某次之,某某又次之。)

谁看明白了?(请学生说,这三个同学在比高矮,知道“次之”就是第二,“又次之”就是第三。)

(2)再次理解“次之又次之”

出示图片:篮球、排球、乒乓球

篮球,排球,乒乓球,三者之中,最大,次之,又次之。

(3)回到“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练习不同身份的角色诵读:

a.我是最亮最大的太阳,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我是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又应怎么读。

c.我是老师,将日月星谁最明亮讲给孩子们听。怎么读。

d.我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第一个发现了日月星的小秘密。怎么读。

六、读出古文乐趣

像刚才那样,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读法读出小古文。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读?

快读、慢读、拍手读、句尾加“啊”字读、转换角色读等。

(小组合作变换形式读,组与组之间开展诵读比赛。)

第9课日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诵读“日时”,读出古文节奏,

2.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会学习小古文的乐趣。

一、激趣引入初读小古文

1、示范诵读短文

2、生自由尝试读

3、老师教读

二、读出节奏

三、理解意思

1、十二时:

哪十二个时辰?

日:白天子:子时午:午时

2、识字儿歌

四、再读短文

第10课猫捕鱼

教学目标:

1、学习小古文《猫捕鱼》,能够流利诵读,并试着背诵。

2、打节奏读古文。

教学重点:

学习小古文《猫捕鱼》,能够流利诵读。

教学难点:

试着讲述小古文。

一、回忆导入

齐背《青草地》,我们知道了“吾”是?“汝”是?比如说:吾乃老师也。汝为——?说自己就是——?吾乃大人也,吾乃老师也。

二、看图激趣

1、这一课,我们又要学一篇小古文,他讲的是今猫和鱼的故事。

题目叫——板书《猫捕鱼》齐读课题

三、听范读猜一猜

1、老师把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图1)

那么看到了什么?(猫在什么地方,鱼在什么地方)猫什么动作?它这个样子,身体向前叫什么?这只猫趴在鱼缸上想干什么呀?捉鱼干什么呀?

是不是这样呢?这里有一句话就是写的这幅图。你听老师读,边听边想。

四、自己读想一想

1、学着老师刚才的样子,自己读一读吧,注意停顿。

2、指名读一读,正音。(读得很好,尤其是节奏,老师画了斜线,那就是提示节奏)齐读。

五、师生研读

1、你读懂了没有?考考大家,“缸中有金鱼”是什么意思?“一猫”什么意思?看来很简单,是吧?

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课桌就是鱼缸,我们就是猫。我跟你们是一样的吗?

吾乃——?(老猫)汝为——?(小猫)指着我(汝乃老猫也)你们可不能把我小瞧了,我是老猫。

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猫有猫规。众位小猫听令:起立

缸中有金鱼,众猫伏其上。(有些同学做得很好,伏其上.,不错)

有个问题啊,你伏就伏吧,怎么口水——?

采访一下:你想——(吃鱼)还有想吃鱼的小猫吗?谁来说说哪句也是说想吃鱼的?(欲捕食之)哪只猫想吃鱼的,表现出来(动作语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你真是一只小馋猫呀)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演一演,注意,既要读也要演。齐读。

这个小猫究竟吃到鱼没有呢?(出示第二句话,范读)

吃到鱼没有,从哪儿看出来的?(全身皆湿:是个什么样子呢?他怎么会全身都湿了呢?想吃鱼他跳到水里去捉鱼了?从文中找)哪个字表示他是掉进水里的呢?(坠)掉到水里之后,急跃起,什么是急跃起?

掉水里不是正好吗?你在缸里,现在我也进来了,看我怎么收拾你,是吧?猫不是一下抓住鱼把它给吃了?如果不赶紧出来,会淹死,所以猫急跃起,什么叫急跃起。(一下跳起来,哪个字表示很急啊?)如果迟一会,小猫可能就会呛水,可能就会——?

谁来演一演:失足坠水(一下子掉下去,也是一下子跳出来)还是---全身皆湿。如果是下雨,全身湿透,我们会说被淋了个落汤鸡。这只猫现在成了落汤猫呀。想想这只落汤猫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你是这只猫,这时候你会怎么样?刚才真是太危险了。

这只小猫,这只落汤猫在想些什么呢?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边读边演第二句话。

这篇小短文,情节简单,充满趣味,像个动画片一样。现在这短文的顺序被打乱了,谁能够把它连起来呢

看图猜顺序

出示图和文字,打乱顺序连线。读一读,把这个动画片读出来。

3、看图试背

最难的一关来啦,现在黑板上只有这几幅图,没有文字了,你能背出来吗?先看着试一试。

11 叶公好龙

教学设想与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

3、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课件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决?⑴、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⑵、“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

六、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第12课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1、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

1、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

2、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则谜语,请大家来猜一猜。

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

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停靠在床边。(鞋)

“鞋”在古代也被称为“履”,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则与鞋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来,跟我书写题目。这个“履”字,“丿”要写得长一些,这样鞋子才能盖住脚,“”拖长一点与“丿”对应,这样才平衡,走路才能四平八稳。一起读读课题《郑人买履》,再读:《郑人买履》。读了课题,你知道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呢?(S: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哦?你是从何得知的?这个“郑人”是“郑国人”而非“一个姓郑的人”呢?(S:从注释上知道的)对,借助注释是学习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

二、初读

1、下面我们读读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吧!请孩子们拿出文章,平整地摆放于桌上。读之前啊,请先观察课文,里面有两位小老师,一位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位是先前提到的课文注释,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读好课文。

2、孩子们,文中有三个“度”字,然而在不同的句子中它的读音不一样。

·吾忘持度(dù)。

·宁信度(dù),无自信也。>

根据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念duó,表测量之义,如:揣度、审时度势;在作为名词时念dù,表尺寸之义,如尺度、长度、温度等。了解了度的用法,再将它放回句子中,相信你能读得更好,谁愿来试试?

3、嗯~,孺子可教也。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将课文读好,先试读一下吧!(抽读,2名)

4、孩子们,读得可真好!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你还想将它读得更好吗?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我已经将停顿节奏画分出来了,愿意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摇头晃脑地读)来,跟随我的手势一起来读读,读出抑扬顿挫来。(指导生读)孩子们,自己去读读吧,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自由读)

三、品读,读出情景

孩子们真是越读越有韵味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你读了几遍了?(生答)那么这个有趣的故事是否已经浮现在你脑海中了?(生:是的)你是如何将情景读出来的?(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考)

你们真了不起,已经灵活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三大法宝,指板书读,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三大法宝,小组同学合作来讲讲这个故事,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

四、品味语言

孩子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描写生动准确,尤其是文中人物语言描写得十分传神,带给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来找找文中人物的语言,用“____”线画出来。

1、(PPT8:A:吾忘持度)

大家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鞋店老板,这个郑国人进了你的店,你会如何招呼他?(生扮演)

郑国人拿起一双鞋,左看右看,掌柜的,你会如何推荐你的鞋?郑国人摸摸鞋面,看看款式,非常满意,正准备要的时候却一拍脑袋,说了句______(生接:吾忘持度)郑国人啊!你是何种感情说出的这句话?

(生1:惊讶地感情)请人带着惊讶的感觉来读一读(遗憾、懊悔、恍然大悟)

2、于是郑人,反归、取之、及反,却发现市罢,遂______(不得履)唉!他最终也没能买到鞋子。

而周围的人们开始议论纷纷,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生:太奇怪了/太可笑了/笨蛋

那么,如果你也在人群当中,你会是怎样的感受?

生:惊讶、疑惑、嘲笑、友好提醒

请你读出你的惊讶/疑惑……

3、听到旁人这样问,郑国人是如何回答的?(板书:宁……无……)

(PPT:宁信度,无自信也)当旁人惊讶地问你(女生读:何不试之以足?男生答:宁……,无……)当旁人疑惑地问你(抽2生演),当旁人友好地提醒你,你的回答是?

4、大家想想,旁人再劝劝他,他会改变主意吗?

(生:不会)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宁)

从这里你看出郑国人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板书:顽固、呆板)请人读出他的顽固、他的呆板。

五、介绍背景,悟理

这位郑国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他买鞋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笑谈,你愿意给他提点建议吗?

孩子们,这则寓言有趣吗?你想知道是谁写出来的吗?

(PPT:介绍韩非子及写作背景)

(PPT:进谏图)

六、背诵课文

现在,让我们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你就是博学的韩非子,你想要劝谏韩迁,于是你决定为他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如果成功了,你便可拯救自己的国家哟!

(背景音乐,生起立,摇头晃脑地背)

七、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领略了一则文言小故事,它虽短小,却言简意丰,读来韵味无穷。其实啊,文言文除了这些魅力之外,还有更多有趣之处,如通假字、倒装句等……今后,我们随着文言文的增多,会更深入地去学习它。

[指着板书,总结]我们利用:借助注释,边读边思考,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理解了这则有趣的文言小故事——郑人买履,他——宁信度,无自信也,是个顽固、死板的人,这里推荐大家去读读另一则文言小故事《刻舟求剑》,也有相同妙处。今天的文言之旅到此结束,下课。

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2、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3、了解人与动物的区别,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读背小古文。 2、体会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出课题。 1、播放老人、成人、儿童在不同地点看书图片。 他们都在干什么(读书)再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出示动物看书图片),你觉得新奇吗对了,动物怎么会读书,这是与人的区别,其实很古很古的人们早已知道这种区别,用另一种形式写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读书”(板书、读书)齐读。 2、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 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如此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或故事呢(学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些,请看大屏幕(指名读,齐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二、初读古文,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1、“读书”这篇小文章几千年前就写下了,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复印的内容自由去读读,感受下几千年前写的文章。 2、交流初读感受 古时候的文章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1)篇幅短小(2)语言精炼(3)不太容易懂 师总结: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文言经典句段,这些都是古时候文章的特点,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板书)齐读,也叫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几把“金钥匙”,如果你使用了老师送你的金钥匙,就不觉得难了。 3、第一把金钥匙——读、板书;学法读 (1)、古文比现在的文章要难读些,现在请自己练读,每个同学至少读到3次才能有资格参评“古文朗读能手”。 (2)、学生展示读 评价:字正腔圆,音全准了,一号朗读能手。 这位古人似乎气急了些,这古人说话慢条斯理的,要慢慢地吟诵,再练练。 停顿恰当,二号朗读选手 (3)、小古文也要像古诗一样读出节奏,看(大屏幕出示划的节奏)谁来挑战一下 读的通顺,读出了节奏,真是古文朗读能手。 (4)全班读。师评价:嗯,读古文就应这样,读通顺,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能猜猜这则小古文的意思吗

必备小古文 (1)

附件3: 小学生小古文诵读篇目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菊》 【文言文】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bàn)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种类繁(f án)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 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⑤赭(zhě):红褐色。 【文白对读】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单元《荷》 【文言文】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gěng)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ǒu)。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

【文白对读】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三单元《日月星》 【文言文】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阳、月亮、星星三个里面,太阳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 第四单元《龟兔竞走》 【文言文】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mián)。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xǐng),则龟已先至矣(yǐ)。 ——选自《意拾喻言》【文白对读】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第五单元《芦花》 【文言文】 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文白对读】水边有很多芦苇。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六单元《孔融让梨》 【文言文】 融四岁,与诸兄共食梨,融辄(zhé)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选自《后汉书·孔融传》【文白对读】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 第七单元《雨》 【文言文】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选自民国老课本

小古文《猫斗》教学设计

《猫斗》教学设计 师:出示:斗。齐读。看到这个字,你立马会想到什么? 生:打斗。 生:吵架。 生:争斗。 师:的确,这个字总会让人想起不和谐的场景。看了这个字,你的心中又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生:斗?斗什么呢?(看来有些懵,估计心里正嘀咕——就一个字能产生什么疑问呢?) 生:我想知道是谁在斗? 生: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斗? 生: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斗的?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一个字就让你们产生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到今天所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出示题目《猫斗》。 指名读。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是猫在斗。 师:上次猫捕鱼,这次猫打架,这猫还真不得了啊!(同学们会心一笑)出示:黄白二猫,斗于屋上。 指名读。 师:你知道啥了?

生:一只黄猫,一只白猫,在屋顶上争斗。 师:哪个字表示“在”? 生不约而同地:于。 师:古时候的人说话和我们不一样,有的时候就要倒过来理解。比如这句——斗于屋上,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可说成—— 生:于屋上斗。 师:怎么个斗法呢?出示: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相对,两不相下。请同学们各自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或者仿佛看到了什么? (各自阅读) 生:我仿佛听到了猫在尖叫。 师:尖叫,你能学着叫一下吗? 生表演。 师:他如此尖叫,仿佛在说? 生:仿佛在说:你还不给滚下去? 生:仿佛在叫:你最好识相点,否则有你好果子吃! 师:都想用叫声吓退对方,所以——呼呼而鸣! 生:我还仿佛看到两只猫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眼睛瞪得就像铜铃一般大。 师:铜铃一般的眼睛,好吓人哪!你从哪读到的? 生:耸毛竖尾,四目相对。

师:请同学将16个字再读一读,其余同学思考:想象着二猫相斗的场景,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词? 生:针锋相对。 生:怒目而视。 生:互不相让。 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紧张气氛。 一起读前半部分。 师:两只猫就这么僵持着,僵持着,结果如何呢?出示: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指名读,思考:结果怎么样了? 生:结果白猫败了,黄毛赢了。 师:为什么白猫会输,黄猫会赢呢? 生:因为过了好长时间,白猫坚持不住了,而黄猫坚持住了。 师: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一些俗语—— 生:贵在坚持。 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师:在僵持了好长时间后,白猫终于坚持不住了——引读“白猫稍退缩”,而黄猫却是越战越勇——“黄猫奋起逐之”。黄猫的勇猛让白猫彻底吓破了胆——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齐读整篇小古文,感受整个故事内容。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程门立雪 教学内容:《程门立雪》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程门立雪》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程门立雪》。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虚心好学。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2.兄弟争雁 教学内容:《兄弟争雁》 【原文】

三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

三年级上学期古诗文诵读必背篇目 1、夜书所见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望天门山 4、*饮湖上初晴后雨 5、*小儿垂钓 6、*凉州词 7、*江雪 8、*元日 9、*鹿柴 10、江南逢李龟年 11、采莲曲 12、绝句 13、莲花坞 14、雪 15、对雪 16、柳絮 17、野望 18、秋浦歌(二) 19、观书有感 20、小园 21、过分水岭 22、桃花溪 23、题竹石画 24、约客 25、从军行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莲花坞

小古文教案

1.程门立雪 教学内容:《程门立雪》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程门立雪》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程门立雪》。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虚心好学。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2.兄弟争雁 教学内容:《兄弟争雁》 【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

小古文《孔融让梨》教案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及小古文《礼》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一种美德。初步知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文字入手,初步感知小古文 1、先看老师写一个字,谁认识左边是一个示字,现在就是示字旁,左边是一个豊字古代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器。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有关了。 2、给礼组个词。(礼貌,敬礼) 3、其实。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到今也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诗文和有关礼的故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小古文,它的题目就叫礼。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把这篇小古文读上两遍,把字音都读准了。 出示:小古文 同学们你们刚才读着小古文有什么感觉(短小、不容易懂) 古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两种文体都是都可以作为记录,写在纸上,不同的是“古文,只是写在纸上平常说话却不是这样。而现在我们的文章,写在纸上的意思就是你想说的,和我们平常说话的语言差不多。 2、看看如果去掉拼音读行不行 指导速度慢一点、有节奏、有韵味。 3、同学们读古文有读古文的语气,我们这样读,只是在念字,这还不够,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读。老师想先来试一试,好吗给点掌声!谢谢。 老师配上音乐范读,要读好古文还必须要有节奏、有韵味。听老师读,看我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停顿的地方可以用笔画一下斜线,做个记号。 4、同学们根据你刚才画的节奏先自己练习两遍。 两句分开读 5、第一句谁来试试。知道读出韵味、节奏。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6、潘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谁来把小古文整个地读一遍. 6、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吗 (孔融让梨)

伊索寓言小古文教案

伊索寓言小古文教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伊索寓言》两则 执教:朱文君 六年级 【白话文】 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见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头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 蝉和狐狸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真美妙!你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份额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文言文】 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教学过程】 一、回顾白话故事 1、(课前让学生预习了两篇白话文)同学们,读过老师给你们的两篇文章了吗?

4、要是没有“之”感觉怎样? 师生合作:去“之”读。听起来够怪。 5、文中有多少四字词语? 文言文中往往用四字词语,连起来,让我们读着有明快的节奏。 找出来读一读。 齐读,读出节奏。 6、文言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文言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有音乐性的语言,我们要继承发扬。古人读时半读半唱,叫吟诵。 7、媒体播放:唐老先生吟诵《狐与葡萄》,让学生感受吟诵是怎样的一种诵 读。 【滕春友评价:不提倡小学课堂上吟诵,因为今人已无法复古,很容易扭曲了 “吟”的意味。】 三、改写文言文 1、读《蝉和狐狸》,按要求改写成文言文。 要求:(1)、任选一句改写成文言文。句意不变。 (2)忘了用上“之乎者也” (3)完了读一读,斟酌一下,设法让句子有节奏。 2、学生交流 (有些学生写得不错,有些学生不到位。但老师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体验一下 写古文的感受。把古文中的“之乎者也”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中。)

小古文荷教案

这只小猫,这只落汤猫在想些什么呢?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边读边演第二句话。 这篇小短文,情节简单,充满趣味,像个动画片一样。现在这短文的顺序被打乱了,谁能够把它连起来呢 看图猜顺序 出示图和文字,打乱顺序连线。读一读,把这个动画片读出来。 3、看图试背 最难的一关来啦,现在黑板上只有这几幅图,没有文字了,你能背出来吗?先看着试一试。 【篇二:小古文教案】 《小小少年大智慧》教学设计 课型:小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小古文。 2、阅读两篇小古文,理解其意思。 3、积累古文中常用字的意思。 4、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这两则小古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这两则小古文的意思。 2、诵读两则小古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 两则小古文的原文和注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背小古文《杨氏之子》。 师:这篇小古文,寥寥数字,就刻画了一个聪明、机智、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孩子的形象。小古文就是这样短短的,浅浅的,内容丰富,越读越有味。 二、学习第一篇小古文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小古文,这两则小古文中的少年也都很有智慧,请同学们读课题“小小少年大智慧”。 2、听故事,进行听力测试。问题:故事中这个聪明的孩子是谁?他的父亲是谁? 3、学生自由读小古文,揣摩小古文的意思,并思考:故事中提到了哪几个人物? 4、对照课下注释再读小古文。 5、指生说说自己对照课下注释读懂的句子。 6、指生提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句子。 7、检查学生对古文意思的理解。 8、思考:恪续其下曰:“。”这里应该填写什么? 9、指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小古文教学计划

2013年春学期《趣味小古文教学实践研究》具体实施计划 一、学期研究目标 1.通过小古文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进行小古文课堂教学,形成基本的小古文教学策略。 3.通过开展小古文主题活动,形成多样的小古文活动方案。 二、学期研究内容、过程及预期成果 结合“趣味小古文教学实践研究”具体要求,主要依托《小古文一百课》,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两块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一)小古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着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从《小古文一百课》下册中的50篇文章选择四种类型的20篇左右的文章,进行“读——演结合式”、“读——咏结合式”、“读——讲结合式”和“读——编结合式”四种基本教学策略的研究。 预期效果如下: 1.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形成“读—演结合式”、“读—讲结合式”、“读—咏结合式”和“读—编结合式”四类教案、反思等操作性教学设计20篇左右,形成一线教师可以拿来就上的一份《小古文一百课》教案集。 2.分析、研究四类教学资料,对比、反思其优劣得失,总结教法和学法,形成对“故事”、“景物”两种小古文内容的可操作性的基本教学策略若干。 3.完成小古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一份,具有前瞻性和实际性。 4.形成一份小古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稿(含PPT)。 5.制作教学用小古文诵读音频10篇。 (二)小古文主题活动 除了小古文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将对小古文课外主题活动进行研究。本学期主要借鉴日常语文教学比较成功的做法,移植到小古文教学中,重点突出兴趣和积累两个方面,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小古文主题活动,主要安排如下。

《趣味小古文教学实践研究》专题研究方案 “陈耀方”名师工作室冷漓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背景 如何使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文言文精华不被悠久的历史长河淹没如何让生动有趣的小古文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呈现出来、鲜活起来何使这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字真正成为修身养性、提升人格、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我们认识到: 1、白话文以文言文为语言根基:文言文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文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白话基本源自文言,它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白话的辞章文法也并没有超脱文言。 2、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理解古诗文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对文言文一无所知。教师虽深知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但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乃憾事,无能为力。可以说,文言文教学在小学是一片空白。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今天的学生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我们认为,这是由教育的育人本质决定的。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具有中国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公民的使命。我们认为,学好文言文对形成小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1. 拯救国宝,培养小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意识;2. 夯实文言根基,培养汉语言文字素养;3. 增强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4.启迪智慧,提升听说读写语文基础学力;5.开发精神宝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6.汲取精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7.陶冶性情,完善人性,净化灵魂,提升人格;8.探究方法,巧手翻新,化为终身受益的语文财富。 二、课题相关概念和重点难点的界定 1.趣味小古文:就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短小、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言文。

小古文教案

虎与刺猬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隋朝笑话集《启颜录》,是一则幽默讽刺的寓言小故事。全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其实很简单,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被一次事情吓得乱了阵脚。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其实很普遍。因此,这篇寓言故事虽然简短,所能折射的却是很大的道理,值得人们深刻思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意、文意。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被一次事情吓得乱了阵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老虎的心情及动作。 一、活动导入,揭示文题 1.热身运动. 2.根据词语做动作 张牙舞爪摇头摆尾欢天喜地 3.古时候老虎叫什么?长虫是什么?老虫是什么?小虫是什么? 二、初读古文,了解文意 1.看图,观察刺猬和橡斗。 2.我读你演 强调“走”“肉脔”“而”“也”“乃”“云”在古文中的意思。 3.重点讲解“贤尊” (1)对别人的父亲敬称为“贤尊”,那对别人家人的敬称还有哪些呢?

(2)另外,文言文中对自己家人的谦称: 我---鄙人,在下 本人父亲---家翁、家尊 本人母亲---家慈、家母 本人妻子---拙荆、内人 本人儿子---小儿、犬子 本人女儿---息女、小女 三、探讨笑话的笑点 1.你觉得本篇笑话中,哪几个地方引人发笑? 2.探讨中读文 笑点一:将刺猬看成肉丸子 预设1:老虎将刺猬看成是肉丸子,此时心情如何?试读 笑点二:如丧家之犬,狂奔不停。 预设2:此时的老虎哪还有威风凛凛之时,他是怎样呀?再读 笑点三:将橡树的果实看成是刺猬的儿子,对其彬彬有礼。 预设3:出示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可为何老虎将橡斗认成是刺猬的儿子呢?这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此时的老虎再也没有以往森林之王的威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他呀?(神态、动作、语言)试读 这样的老虎,你想送他哪些成语?(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颤颤巍巍……) 3.老虎的这番沮丧,还曾经出现在哪些故事中?为什么会这样呢?(遇事不够冷静、惊慌失措,失去了自信,从而失去了判断力。) 4.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忙中出乱的事情呢? 四、拓展研读 出示《启颜录》中的《卖羊》 五、总结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音频同步资料)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上册 第一组乡村即景 1、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 如雪。 4、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 丝。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 10、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第四组读书要得法 14、读书

选学《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选学:小古文《曹冲称象》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神童,三国时期的曹冲就是其中一位名气比较大的神童。曹冲,字仓舒,是曹操的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五六岁时,他的智力便达到了成人水平。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老少皆知。 故事的大概我们已经从课文中知道了。不过《曹冲称象》的古文你不一定见过。先听老师读一读,注意听。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跟老师读一遍。读古文要先看仔细,读正确,不能马虎哦! 故事中,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文中说“曹操得巨象”,一个“巨”字,可以看出大象的身体很庞大,所以“巨象”要重读,一起读读看——曹操得巨象(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大象,你可以围绕大象的身躯、耳朵、鼻子等部位来描述大象。 这头大象真大啊!(课文中官员们说的称象办法)…… 这些办法显然都不切实际。“不能称”要读得舒缓,来表现无法称量。一起读——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默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操之幼子名冲。 曹冲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出场要隆重地介绍——操之幼子名冲 你发现了吗?这个句子里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曹冲——在文中都省略了姓,单单提了他们的名——操和冲,这种单提名不提姓的称呼也是古文的习惯。所以,“操”和“冲”要重读。同时,表现二人父子关系的“幼子”也要重读。试试——操之幼子名冲 因为他想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主意——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曹冲果然很聪明!他的办法很独特,很巧妙。认真读,把这句话读通顺,读到像自己说话一样熟练。 思考:曹冲称象分三步——

(完整)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 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 1.恒:常常。 【译文】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 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 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

小古文孔融让梨教案

小古文孔融让梨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及小古文《礼》 2.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一种美德。初步知道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文字入手,初步感知小古文 1、先看老师写一个字,谁认识?左边是一个示字,现在就是示字旁,左边是一个豊字古代象古人祭祀时用的祭器。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有关了。 2、给礼组个词。(礼貌,敬礼) 3、其实。我们中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古到今也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诗文和有关礼的故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小古文,它的题目就叫礼。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把这篇小古文读上两遍,把字音都读准了。 出示:小古文 同学们你们刚才读着小古文有什么感觉?(短小、不容易懂) 古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两种文体都是都可以作为记录,写在纸上,不同的是“古文,只是写在纸上平常说话却不是这样。而现在我们的文章,写在纸上的意思就是你想说的,和我们平常说话的语言差不多。 2、看看如果去掉拼音读行不行? 指导速度慢一点、有节奏、有韵味。 3、同学们读古文有读古文的语气,我们这样读,只是在念字,这还不够,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读。老师想先来试一试,好吗?给点掌声!谢谢。 老师配上音乐范读,要读好古文还必须要有节奏、有韵味。听老师读,看我是怎样停顿的,你认为必要停顿的地方可以用笔画一下斜线,做个记号。 4、同学们根据你刚才画的节奏先自己练习两遍。 两句分开读 5、第一句谁来试试。知道读出韵味、节奏。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6、潘老师给你配上音乐,谁来把小古文整个地读一遍. 6、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小古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吗? (孔融让梨) 三、精读,明文意

小古文教案精编版

1《口鼻眼眉争辩》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5、会读了吗?我们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句。 6、男生、女生交替读。 三、理解古文内容。 1、读了好几遍了,能读懂吗?(屏幕上同时出现白话文、文言文。)看注释理解:曰、尔、谓、亦。 说说它们之中谁的本领最大呢? 2、学生自由发言。 重点理解: (1)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理解“毫端”:形容像头发那样细微的东西。 “惟”:只有。“当先”:排名第一。 师:瞧,眼睛认为自己的本领无人能比,细小的,遥远的,什么都能看清,天下第一的就是他。他是多么的骄傲自满啊! 谁来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2)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这一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眉毛有什么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图。师演示。你看到了什么?(没有眉毛,脸就不像脸了,感觉特别怪) 没想到大家认为什么也不会做的眉毛居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难怪他是那么自信满满的。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3、这四个朋友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输,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再想想究竟谁的本领大?(他们各有各的用处,缺了谁也不行) 4、没想到他们争辩了几千年的难题一下子就被你们解决了,真聪明。这样吧,我们的头上除了口鼻眼眉还有耳朵呢,谁来充当耳朵劝一劝他们,让他们重归于好吧! 5、学生试用白话文续写结尾。 师:你们说得都很在理,相信口鼻眼眉一定会再次和睦相处的。老师也想试试当一回古人,把你们说的话变成文言文,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出示:耳在一旁,目睹此辩,叹曰:“尔等莫再争也,世间万物,皆有其用,无谓乎高低。”口鼻眼眉闻之默然,互视一笑。 师读。 四、分角色表演古文。

小古文教案王娟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分析并感受共工的精神品质,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及背诵。 2.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及课外的拓展延伸。 【资料链接】 1.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主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一些神话学者将神话分为独立神话和体系神话两种。所谓独立神话,又叫“原始的、单个的神话”,所谓体系神话,又叫“文明的、综合的神话”。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或宏伟壮丽,或典雅庄重,或优美动人,或谐趣天成,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分为《山经》(五篇)和《海经》(《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两个部分。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

三年级小古文诵读教学文案

三年级小古文诵读 姓名: 言物篇 第1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第3篇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第8篇 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 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 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 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 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 智慧篇 第15篇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 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第17篇 称象 曹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第18篇 破瓮救友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有一儿,误堕水缸中。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明理篇 第19篇 职业 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第20篇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寓言篇 第21篇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第22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第23篇

关于植物的小古文创作教案

关于植物的小古文写作 教学目标: 1.学习小古文《菊》,体会古文句式特点 2.观赏《植物世界》,学会提取信息 3.根据小古文句式特点和结合对植物的了解,初步体会古文之精炼,激发学生古言创作的兴 趣。 课前准备:会背小古文《菊》、纪录片《植物王国》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小古文《菊》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 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小古文一百课》(上册)第5课1.回顾: (1 )请几位学生背诵小古文《菊》,并给予奖励; (2 )全班背诵,做到背诵如流,为写作打下基础 2.教授:与生交流《菊》的意思,指出关键词的意思: 其:代词,它的或:有的 3.巩固: 步骤一:请学生一人背句子,一人讲解词句的意思 步骤二:请学生发言,理解意思。 4.师小结: 小古文《菊》,全篇只有43个字,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菊花的香气、形状、颜色、种类 和习性这五个方面,语言简练而不简单,生动而不平实,且介绍菊花的段式非常经典(PPT 出示): 板块二:顺势引导,看植物王国

1.导入: 今天学着这样经典的段式来写一写,兴致盎然地学做一回小古人。来,先跟着杨老师来 去植物世界看一看。 2.观看影片,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随手笔记。 3.观看影片,到介绍杜鹃时,顺势引导: 杜鹃花开了,香味怎样?一一生:那是一种淡淡的清香;有的学生说,这香味飘到我的鼻子 里来了。 那杜鹃花花瓣的形状怎样?一一生:有的说像像可爱的小喇叭,有的说像我们绍兴的小毡帽,还有的说像雨天戴的斗笠................... 那杜鹃的颜色有哪些呢?——生:有红的,有粉的,有白的,也有紫的,黄的,紫红的…… 板块三:创作与分享 1.学生现场创作 要求:结合影片内容或者联系生活,选择一种植物进行小古文写作。 2.学生作品展示: 杜鹃盛开,清香淡淡。其瓣如羽,如笠。其色或红,或粉,或白。 月季花盛开,微香迷人。其瓣如扇,如椭。其色或红,或白,或橙。 山茶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绢,如卵。其色或暗红,或金黄,或纯白。 3.其他方法推荐: (1 )对植物特点不是很了解的同学,可打开资料袋。 (2)联系科学课,回想植物特性。 范文: 山茶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绢,如卵。其色或暗红,或金黄,或纯白。种类繁多。性喜暖,略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