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思路

侧重于读,要求读出感情;采用激疑、导疑、质疑、解疑等学习方式;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创设一些情景(如续编故事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会走的树是驯鹿。

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续编故事。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读题目会走路的树

你见过会走路的树吗?

那么,课文中讲的.树为什么会走路呢?

(二)品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从而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的友善交往

1.会走路的树和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

(这棵树与小鸟形影不离,相处得非常快乐。)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师小朋友,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脑子里形成了什么画面?

师读一读,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像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师谁来读第二句话?

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师小鸟对小树的请求是什么?

师假如我是小树我会问小鸟:树林里有许许多多的树,你为什么只想到我的身上坐一坐呢?

生(及时评议)

师过渡小树会同意它的请求吗?你认为小树对小鸟好吗?

师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及时评议)

师你认为小树对小鸟好吗?

师以后它们是怎样相处的呢?

天天陪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师假如你是小鸟,请你说说这棵小树带着你去过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计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和驯鹿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来体现小鸟小鹿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鸟、驯鹿爸爸、小驯鹿的头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会“小树”和小鸟间的美好交往 (一)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你知道会走路的树指谁吗?课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谁?(小鸟)

2、一天这样的故事发生了,(出示森林早晨的课件)教师叙说:“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七彩的阳光洒向幽静的树林,雾气渐渐散去,树林从一夜的沉睡中醒过来了。瞧,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3、小朋友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4、读一读第一节,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想象“会走路的树”的美丽。 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美妙的音乐、美好的春天、美丽的“小树”构成了美的境界。学生通过听、读、想感受美,欣赏美,通过有声的语言再现美) 5、有一只小鸟看到这棵金色的会走路的小树,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他说了些什么呢?哪只小鸟来问一问?(出示: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指导读好问话,通过“让”、“坐一坐”等词语,体会小鸟好奇、急切的心情) 6、哪棵会走路的树来回答可爱的小鸟?(指名学生朗读) 7、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和善、友好)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的?找出句子用美妙的朗读来回答。根据学生的朗读顺序出示,指导朗读。 例如:

会走路的树

25会走路的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明白“会走路的树”到底指的是什么。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能正确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会走路的树”到底指的是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会走路的树。 2.看着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 (1)树怎么会走路呢? (2)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3.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圈出课文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4.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早zǎo晨chen坐zuò下xià陪péi着zhe跟ɡēn着zhe鹿lù角jiǎo特tè别bié提tí起qǐ驯xùn鹿lù大dà概ɡài 5.请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6.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生字”,学生拼读生字。 (2)重点指导“晨、跟、提”等生字。 晨:上边是“日”(日字头),下边是“辰”。 跟:左右结构,右边的“艮”要写宽一点。 提:加一加,扌+是=提,用手提。 三、游戏巩固,牢记生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做“找大树”的游戏。(几个带有课文生字词的学生代表大树,指名学生代表小鸟。只有读准大树上的字音,小鸟才能落在树上。)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

(1)“会走路的树”指的是什么? (2)小驯鹿见到小鸟为什么会激动?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小结:本文讲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由初识到熟悉的过程,展现了动物之间纯真的友谊。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旧知回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生甲:小鸟和小驯鹿的纯真的、深厚的友谊。 生乙:驯鹿对小鸟的关心和帮助。 生丙:小鸟和小驯鹿交往非常的快乐。 ……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好不好? 二、合作探究,重点学习 1.课件出示探究的问题: (1)“会走路的树”指的是什么?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驯鹿的特点以及小鸟对“会走路的树”的赞美? (4)理解“好奇”“告别”“大概”“激动”等词语。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意见。 4.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汇总: (1)“会走路的树”指的是驯鹿。 (2)课文主要讲的是关于小鸟和小驯鹿一家纯真的友谊的事。 (3)围绕“美丽”“金色”“特别好看”等词语进行体会。 5.想象一下,小鸟和驯鹿见面后会发生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生甲:驯鹿见到小鸟,一定会非常高兴,他一定热情地招待小鸟并说着以前的事。 生乙:小鸟这次回来,一定是想在这里安家,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驯鹿。 ……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的深厚情谊。再联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们都有哪些好朋友呢?能和我们讲讲你们之间的故事吗? 三、精读悟情,拓展实践 1.指名读一读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对话,了解他们相识的经过,并演一演。 2.你喜欢这棵“会走路的树”吗?为什么? 3.尝试续编这个故事。 (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 [教学板书] 会走路的树小鸟与“小树”相识小鸟想坐一坐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会走路的树》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会走路的 树》教案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领略到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白鸟欢叫的优美音乐、动物头饰、动物挂图、一幅美丽的森林图。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之间的美好交往。 1.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老师贴驯鹿爸爸的图) 2.老师:孩子们,听了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春天很美。 生:我感受到一棵金色的小树很美丽。 3.师:是呀。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更美丽。这时,一只小鸟在树上看见了这棵会走路的树,十分

好奇,小鸟问了些什么?(老师贴小鸟的图)请孩子们翻到课本的128页,谁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指名读、评议、挑战读) 4.老师:小鸟看到了,小鸟是怎么做的?请孩子们自读2、3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老师:谁能用书上的句子,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是呀。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长时间,(贴小鸟到驯鹿爸爸角上)才把它安全地送回家,小树多么喜欢、关心小鸟呀。那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通过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喜欢,关心表达出来。 (齐读第2自然段)

老师:小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请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想像吧。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好,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过着无比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齐读第3自然段) 老师: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乐。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他不得不与小树告别。小鸟与小树告别时会说什么呢?请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棒。 (学生4人小组交流)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草原美景,另一部分是蒙汉情深。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认识草原的特点,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描写。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

《会走路的树》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到动物之间那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字词,感受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会走路的树,齐读课题。 2、(点击)小朋友,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世界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就是从一个美好的早晨开始的。瞧,阳光明媚,草木茂盛,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正好奇地东张西望呢!他看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到128页,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出示: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1)师范读,谁来读这句话? (2)你觉得这棵小树长得美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3)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语。(金色很美,金色真美,金色真亮,金色呀特别美)(4)请你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小树是金色的,多美呀!) (5)我们一起来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3、小鸟和我们小朋友的心情是一样的,它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引读) 4、谁也来好奇的问一问?(我可从没见过这样的树,的确太奇怪了。真想去坐一坐。) 5、小鸟们,一起好奇地问一问。 6、那小鸟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回答)小树是怎么回答小鸟的? 出示“当然可以,来吧!” (1)个别读。 (2)小树不但没有拒绝这只小鸟,而且还一下子就答应了小鸟的要求,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 (3)对呀,第一次见面小树就把小鸟当作了——朋友(板书)这就叫一见如故。 (4)谁愿意也来做一做友好的小树。(小树回答得多干脆呀!小树对小鸟可友好了!多热情的小树呀!真是棵豪爽热情的小树!) (5)让我们一起爽快地答应小鸟吧!一起读! 7、小树把小鸟当作了朋友,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这棵小树对小鸟非常友好呢?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 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 板书: 看画面 请看画面。 出示课件迎客画面。

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 板书: 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 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 幻灯出示: 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 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 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 齐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草原》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忍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观察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

小学语文二年级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侧重于读,要求读出感情;采用激疑、导疑、质疑、解疑等学习方式;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教学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创设一些情景(如配乐朗读、续编故事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知道会走的树是驯鹿。 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自己能续编故事。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动物头饰。 五、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揭疑导入 1.《出示驯鹿角的课件》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看,这像什么? 2.小朋友们的想像可真丰富,其实呀,这是一棵会走路的树(板书课题)。这棵树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们翻开书,自己看看。 3.噢!原来这是驯鹿的角啊!(出示完整鹿的课件) 4.过渡:是谁以为驯鹿是会走路的树呢?小鸟与鹿爸爸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品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从而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的友善交

往 1.驯鹿爸爸和小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们自己读读课文。(要通过动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棵树与小鸟形影不离,相处得非常快乐。同时穿插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爱,读出文字的精彩。教师要指导读好对话,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鸟好奇、急切的心情以及驯鹿爸爸热情、友善的态度。) 2.(小组讨论交流)这棵树带着小鸟去过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这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要使学生理解鹿爸爸乐意帮助别人,应注意充分发挥动感课件的作用,突破难点。)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只要想象合理,应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同时配上音乐。) 4.齐读一至四自然段。 (三)精读五至九自然段,感受小驯鹿与小乌相见的惊喜与激动 1.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她看到了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第五至九自然段。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说说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自读自悟) 2.指名读课文。(读中指导,引导学生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同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3.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续编故事,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出示课件)小驯鹿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们编一编,看谁编的故事最吸引人。 2.续编故事表演。 评析: 1.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出种种情景,引导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积极主动地发掘文本的含义和感情,甚至超越文本创造意义,而教师充分理解、尊重学生

会走路的树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教师:胡春艳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树吗?你见过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生: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树叶,高大而挺拔,落叶松和常绿松等。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多大树的知识,看来你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那么,你见过会走路的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会走路的树》。 出示课题,生齐板书,齐读课题。 师:会走路的树是谁呢?课文中还有谁?文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师:就让我们在文中解决问题,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学习新课,明确目标(生齐读) 1.我要认识“陪、常、激、跟”等9个生字以及它们组成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明白故事其中的道理。 三.自主检查,初步感知 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能大声地认读生字新词: 走路好奇陪伴经常有趣 停下明显特别激动 生:请一小组内开火车轮流朗读词语,全班跟读。 师:点评,本组学生声音洪亮,整齐流利,发音准确,加分。 2.朗读课文: 要求: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9个。 小组展示:每组小组长轮流朗读课文。 生:有感情地展示。 生:质疑,点评。 师:表扬,激励,朗读和质疑加分。 (小组内评价:我给我们组---评价,---我为你评价---- 为其他组评价:---我为你评价。)

3.课文主要内容: 春天的(),一只小鸟看见了一棵会()的树,感到非常()。后来,这棵树()小鸟看见了许多()的东西。 师:请全班同学一起填一填。 生:填空。 师:这真是一篇有趣的故事呀!下面我们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 四.梳理问题,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会走路的树”天天来陪着小鸟。他们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自由读,边读,边想。) (2)小驯鹿带着小鸟回到家以后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2.小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7分钟,小组交流3分钟) 前7分钟不打扰学生,时间到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已到,下面是组内交流,开始。 3.教师巡回指导。 (读提示,请发挥你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当好朋友们来到我们家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如何招待客人呢?) (生默读课文,讨论课文) 五.汇报点拨,朗读感悟 师:讨论的怎么样?让我们回答问题。 1、解决自学问题1: 生:小鸟跟着“会走路的树”来到草原,看见了许多羊群。 小鸟跟着“会走路的树”来到……,看见了…… 师:同学们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他们去过的地方,你们说得真好!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看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①(音乐渲染)春天的早晨,一颗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板书:简笔画“小树” 师:走来走去说明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树”? 生:非常勤快的“小树”。 ②(课件)照样子,说词语: 例走来走去 写游来游去跳来跳去跑来跑去 师:小鸟看见了这棵走来走去的“小树”,心情怎么样? 生:好奇。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挂图: 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图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原因。 6、指名说,体会摹的美和大: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现了草原的美和大。 ②绿毯绣白花是很美? ③绿毯为什么会像无边的绿毯?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草原确实很大很美,让人联想到无边的绿毯。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给人美的享受。 ②中国画的技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用细细的墨线勾勒出事物的轮廓,然后涂上色彩,画法与我们的铅笔淡彩相似;另一种直接用大毛笔醮上水墨或颜料,画出各种图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小丘像哪种中国画? 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会走路的树教案

会走路的树 (第二课时) 课前:欣赏小鹿图片,读诗《小鹿》 一、复习导入(课前贴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会走路的树》。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 早晨美丽好奇告别有趣激动 2.想课文,选词填空: ()的小鹿()的东西 ()地问()地叫 小鸟长大了,她向这棵树(),飞往远方…… 3.还有一个词藏在句子中了,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 打开田格本写一写。写对了吗?写对的小朋友给自己打一颗星。 二、学习3-4自然段,感受小树和小鸟的友谊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1、2两小节。小树和小鸟是怎么认识的呢?谁来给大家讲讲? 2.你喜欢故事中的那棵小树吗?我喜欢小树,因为他。 3.过渡:初次相识,小鸟也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位热情友好的朋友。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呢?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课本,朗读3、4两个自然段。 4.读好了?谁来说说,后来小树和小鸟怎么样了呢?[板书:好朋友] 你从哪儿看出小树和小鸟成为好朋友了? (1)出示: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 “天天” 什么是“天天”? 晴天的时候,小树来陪小鸟。雨天呢?刮风的时候呢?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它们天天在一块儿? 小树天天来陪小鸟,它们可能会在一起干些什么呢?

小树天天来陪小鸟,他们有时,有时,每一天都过得那么! 指名交流。 (2)我们读懂了“天天”,感受到他们相处得非常友好、快乐。再读读第3自然段,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它们的友情呢? 指读:“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你强调了“许多地方”。如果你是小树,你会带小鸟去哪些地方,看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跟随小树和小鸟去看一看吧!(观看图片,配乐) 小鸟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回家后它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快乐告诉妈妈。它会怎么说呢? 出示: 妈妈,妈妈,今天我跟小树去了,看到了……我觉得! (3)一天天相处,一天天陪伴。天长日久,小树和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齐读第3小节,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对好朋友浓浓的友情。 5.可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一天。谁来读读第4小节? 天天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分开了,小树和小鸟的心情怎么样? 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怎么跟小树告别呢?[配乐:天鹅] 预设:再见了,小树,我会再回来的。 再见了,小树,我会想你的。 再见了,小树,你要等着我呀!我一定会再回来找你的! 评价:我听出了你内心的难过与不舍。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份舍不得? 生读。 飞得多慢呀!多么难舍的感情!谁再读读? 小鸟带着对好朋友的留恋,带着不舍,慢慢地飞往远方……小树看着好朋友渐渐远去的身影,它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呢? 看到这样的分别场景,你想到了什么词?(依依不舍、难分难舍) 感情越深,越舍不得分开。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句话,感受它们难分难舍的友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 1、本课八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儿童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调动情感 1、教师情境导入:草木茂盛的树林,鲜花盛开的草地(出示挂图)。这里的风景美吗?就在这个小树林里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树林里的鸟儿们都唱起了欢乐的歌。在一棵树上,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鸟,探着头。睁着黑豆般的小眼睛,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她沉浸在着迷人的`景色中。忽然,小鸟惊叫起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小鸟看到了什么?(学生猜后)原来她看到了一棵会走路的树,揭题,板书:会走路的树。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你们一定和小鸟一样的惊奇!你们的小脑袋里有哪些疑问,请快提出来吧。学生的疑问大致是: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究竟是什么?……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那美妙的故事吧。[从美妙的画面入手,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给孩子们美的享受,有设下了悬念,读文做情感的铺

垫。] 二、读中感悟放飞想像 (一)、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过渡:这篇课文是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故事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小学语文教案《《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和反思》。(课件)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2、这时,一只小鸟看到了这棵会走路的树,非常好奇,它问了些什么呢?(出示句子:“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自由地读一读。 谁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评:小鸟充满了好奇心。 还有谁来读?· 评:老师从你的声音中听出了小鸟充满了好奇心,要是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再充满好奇,就更好了。 再试试看。···评:有进步了。 还有谁想读?··评:声音好听,表情丰富。 让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3、小鸟这样问了,小树怎么说的呢?(出示:“当然可以,来吧!”) 自由读一读。 谁来做小树说一说。评:小树干脆、热情。 你再读读看。·评:真干脆、真热情。 还有谁想读?·评:也干脆、也热情。 还有谁想和他比赛?评:多么干脆,多么热情。 4、谁愿意做小鸟和小树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教学】会走路的树教案

【关键字】教学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1、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读过什么童话故事? 2、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认识了9位童话王国的生字卫兵,谁能声音洪亮,准确无误地叫出他们的名字,看着这9个生字卫兵,现在我们要比比谁读故事读得仔细啦,谁能说出和这些生字有关的词串, 小鹿带来了一组词串:小鸟也带来了一组词串: 金色的小树猎奇地问 美丽的小鹿激动地叫 有趣的东西快步地走 3、大家对老朋友这样热情友好,现在啊他们的一位使者要邀请我们二一班去童话王国做客,大家想不想去?你们看,使者来了,谁愿意先来和这位使者打个招呼呢!(读课题) 好的!大家一起来:23(齐读) 4、故事开始了: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板书:树,贴老驯鹿图)——小朋友们,请你闭上眼睛,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树林里是什么样的?你能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些词语?(春光明媚——) 5、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温暖的阳光洒向幽静的树林,树林的每一个角落都蒙上了七彩的光芒,露珠在草叶上滚来滚去,各种各样的鸟儿欢快地歌唱,小溪哗哗地流淌,——就在我们陶醉其中的时候,我们看见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看到这样的情景,小朋友们,你觉得怎么样?(猎奇)是啊,真奇怪,有一只小鸟和我们的心情一样(板书:贴小鸟图),小鸟看见了,猎奇地问——谁来学学这只小鸟,说一说小鸟的话。(一只活泼的黄鹂,一只自信的百灵,一只很猎奇的画眉)。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学学这只小鸟了,我要看看下面你们这些小树是怎么回答我这只小鸟的? 6、从小树的回答中,你们觉得这棵小树怎么样?(热情友好爽快) 7、谁能做好这棵热情友好的小树?谁来做那只猎奇的小鸟?我们一起来读旁白。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草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篇一: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中的第二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二、教案背景: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课时的基础,并通过听歌曲、看视频、赏图片,对草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个课时除了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外,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四、教学重点:

5、热情的草原人民用什么来款待我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 ①课件出示:“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指导朗读。草原人民富有民族风情的待客之道真的很令我们感动,我们带着感激之情来朗读这句话。 ②除了吃和喝的,还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唱歌,以歌助兴)③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句子:“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进一步感受蒙汉两族浓厚的感情,把两族人民一起高歌的愉快场景读出来。 ④有感情地朗读。 6、走进“尽情联欢”,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①草原人民既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联欢节目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的。你知道他们有哪些联欢项目吗?(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草原人民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概括为:人情---美(板书) 蒙汉人民同欢乐的场景真是充满了热闹、喜庆的气氛。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图片,再次感受一下草原人民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②课件展示民族舞蹈、套马、摔跤等相关图片。 现在老师要求大家结合刚才的画面,带着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之情来朗读3、4自然段,再次回味草原人民的人情美。 (五)自主探究三:“深情话别”,感悟蒙汉情深。 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两族人民愿意分离吗?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2’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会走路的树 2.通过昨天的学习这棵会走路的树就是指什么呀?(驯鹿)会走路的树就是指小驯鹿么?评价:这句话说得多完整呀!/说得真好! 3.师:这篇课文就是讲驯鹿爸爸、小驯鹿和小鸟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二、精读第1~2自然段6’ 1、小朋友,小鸟一开始知道他叫小驯鹿么?(不知道)那小鸟和会走路的树是怎么认识的呢?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引读1~2自然段: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世界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驯鹿和小鸟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早晨认识的,听,鸟儿们唱起了欢乐的歌,它东看看西瞧瞧!突然他就看见了这棵会走路的树,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生读。 3.小鸟怎么说的呀?指名。小树怎么回答的?指名。(出示:小鸟看见了。。。。) (1)小鸟你是好奇地问会走路的树,你好奇什么呢?(这棵树怎么会走路?)能给好奇换个词吗? (2)指名读(3生)

评价:树是植物,怎么会走路呢?的确让小鸟觉得很好奇。→我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树,的确太奇怪了!→小鸟是多么想到小树身上坐一坐呀!→齐读 (3)走到学生中间,问“我能到你身上….”教师随机问。 评价:小树回答得多干脆呀!→我听出来了,这棵小树很热情!→真是棵热情友好的小树! →让我们一起来做热情友好的小树,爽快地答应小鸟吧!齐读。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现在就请小女孩来做好奇的小鸟,小男孩来做热情的小树。 4.听出来了,小树和小鸟之间多么的友好啊!读读这一句话,(出示:玩了好一会。。。)从哪感受出小树对小鸟的友好。(超级链接,点红关键词语) 评价:想坐一坐,没想到小树带着他玩了好一会儿。→小树不光带着小鸟玩,还把小鸟安全地送回家,多好呀! 三、精读第3自然段10’ 过渡:美好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从这天开始呀,小鸟和驯鹿就真的成了好朋友,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从哪里看出他们彼此非常友好的呢?指名说。 交流: 1.出示句子: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 ▲指名读。 ▲你有没有听出他哪个词语读的特别好?(学生读得好就问/学生读得一般好可以这么说,老师听出来了,他在朗读的时候啊

语文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语文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纯真的友谊,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字词,感受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欢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树齐读——树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树呢?(柳树、杨树、松树……) 小朋友们看过的树可多了,它们的根都深深地扎在地下,会走动吗?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认识一种与众不同的树。 用彩笔板书:会走路的“路”是个生字,因为我们走路需要用到

脚,所以“路”是足字旁,右边是“各”,用脚走了各种各样的路。 齐读课题——会走路的树 3.读了这个题目,小朋友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棵会走路的树到底是什么样的呀?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赶快去认识它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里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指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早晨好奇有趣陪 走路大概激动角 a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b读时有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注意“好”、“角”、“激”、“趣”等字的读音) c齐读生字词。 d去拼音读。 e开火车读。(小朋友们把文中的词语读得非常准确,把这些词语放进长句子中还能读好吗?)

会走路的树

小朋友们,父母们都希望我们自信、勇敢,怎样才能开启自信之门呢读了下面的故事你会受到启发。 首先让我们跟随这棵会走路的树一起去重拾自信心吧。 《会走路的树》是绘本,寥寥几个字,讲述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关于重拾自信心的问题。故事中的茂茂是一棵枝叶茂盛的树,在森林里长了许多年了。但是他常常想,如果能自由自在地到处走动,那该有多好啊!后来伐木工人把他拖进林场,他坚信自己作为一棵树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作为木材,生命才刚刚开始。木匠把他做成一辆漂亮的小车快乐地滚动着车轮上路了。他会永远记得自己曾经是一棵想走路的树。 茂茂是一棵枝叶茂盛的树,在森林里长了许多年了。但是他常常想,如果能自由自在地到处走动,那该有多好啊!茂茂请求伐木工人把他锯下来。茂茂对一只小兔说:“我的树墩有20圈年轮,送给你做凳子。你要好好爱护他。”伐木工人把茂茂拖进了山上的小溪流。顺着流水,他到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景物。一天,他来到了山下的林场。这里聚集着一些锯成片的木料,他们的身上贴着“松木”、“杉木”等好看的标签。“啊,我和你们一样变得光秃秃了吗”茂茂问。“是的,你没有一片叶子了。”其他的木材回答他。“你还要被锯成更小的木快,然后被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木材们担心地说。可是茂茂不这么想,他说:“作为一棵树,我们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作为木材,我们的生命才刚刚开始。”一位伐木工人开始锯木料了,他一眼就认出了茂茂:“你就是那棵很想走路的数啊!”细心的伐木工人在他身上贴了一个特别的标签——“一棵想走路的树” 有位木匠看到了标签,马上就决定用他做成一辆漂亮的木车。这是一辆多么好的木车呀,笔直的车把,圆圆的车轮,厚厚的车身,他能和小兔一样灵活地奔跑。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小学课文《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

幻灯出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读课文画句子谈体会)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播放课件)(在汇报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有关课文片段,以幻灯画笔指导,在学习热情款待部分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草原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多笔画生字的写法。 2.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人们的深情厚谊。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感受老舍语言的特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1.指导写好多笔画的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义和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喜欢旅游吗?到过草原吗?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献给你。仅凭一段舞蹈还不足以了解草原,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的散文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欣赏草原的美丽风光。请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 1、出示:渲染勾勒骏马迂回礼貌拘束羞涩襟飘带舞指名读,齐读。参、写字黄金十分钟。1.观察一下,这些字有个共同的难点。 2.出示自主学习卡,看同学写的,哪里写得不够美观? 3.怎样把这些多横多竖的字写得端正、美观呢?看今天的写字锦囊带给我们什么妙计!出示:匀。多横多竖笔画要匀,笔画间距要相等。 4.出示“羞”字:看这个字,怎样写的匀称呢?生答,动画演示 5.指导“偏”字。生答,动画演示,微课范写。 6.生描摹练写。 7.师生评价 8.口诀识记 9.除了“羞”和“偏”,你觉得其他的生字要怎样写匀呢?举例说明。 四、整体感知 1.老舍这一趟草原之行,最深切的感受,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概括,是哪一句? 2.作者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来表达这份情感的

呢?这是自主学习卡第1题,交流一下。 3.都说散文是集所有美于一身的文体,素有美文的雅号,接下来我们要去细细品,慢慢体会。首先我们先去欣赏草原自然风光。 伍、风光美 1、【出示第一段】老师找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草原? 2、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中,有一句话,直接概括写出了草原的特点,(稍停顿)哪一句?谁找到了? 3.师:一碧千里是什么样子?请你来说。 4.而老舍在《草原》原文开头这样写道: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你又读懂了什么?可真见到草原,他又说“并不茫茫”。 5.草原到底怎样的美让老舍感觉并不茫茫?聚焦这三句话,默读,边读边圈画出你发现的草原之美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6.交流美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生答,师:到处都是绿,怪不得老舍称他为——一碧千里。继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