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高热80例
- 格式:pdf
- 大小:84.74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银翘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16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银翘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入住我院的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11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58例。
研究组患者服用中药银翘汤,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抗病毒,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及补液)。
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体温变化、血象变化及疗效等指标,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体温下降快,血象恢复快,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药银翘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比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好。
关键词:中药;银翘退热汤;小儿外感发热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qia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fever fever in 116 casesLi DanDepartment of newborn Pediatrics,Zh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Zhuzhou,Hunan 412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qia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ver in children. Methods 116 patients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2 groups,each of which 58 cases.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Yinqiao decoc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antiviral,antipyretic and rehydration Ibuprofen Suspension).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such as adverse reaction,temperature change,hemogram change and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had fewer adverse reactions,faster body temperature and quicker hemogram recovery,and the results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qia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fever effect than routine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tipyretic Yinqiao Decoction;infantile fever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的多发病,尤以小儿外感发热为主,常由感染引起[1]。
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发热60例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发热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银翘散加减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P<0.05)。
结论针对发热患儿,给予银翘散加减治疗,疗效理想,能够快速缓解其症状,恢复其健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银翘散;小儿;发热发热属于儿科中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其主要的中医症状表现为口渴、发热、尿黄、便干、苔白等[1]。
本病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所致,其发病机制为发热激活物(主要包括来自体内的类固醇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来自体外的真菌、病毒、细菌或疟原虫等)作用于患儿机体,产生内生致热源并入脑,进而诱发体温调节中枢释放介质,导致调定点改变而引发发热。
该病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传染性高等特点,因而必须及时加强干预以控制疾病进展。
我院主要采取银翘散加减治疗,现将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发热患儿,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11岁,平均(7.62±2.15)岁;病程8h-3d,平均(17.62±5.31)h。
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12岁,平均(7.65±2.17)岁;病程8h-3d,平均(17.64±5.35)h。
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给予物理降温、补液以及抗感染等基础治疗。
基于此,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生产企业: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44)治疗,给药剂量为5-10mg/kg,6-8h可重复一次,但连续24h不可超过4次。
银翘散加减治小儿病毒感染发热有效
周泽才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1977(0)11
【摘要】作者采用下列方剂治疗小儿病毒感染发烧87例取得较好疗效:银花9克(三钱),连翘9克,大青叶9克,板蓝根9克,青蒿4.5克,全皮9克,丹皮4.5克,条芩6克,柴胡6克,淡竹叶9克,白薇9克,地龙9克,生石膏9克,鲜黄荆叶12克。
【总页数】2页(P37-37)
【关键词】银翘散;病毒感染
【作者】周泽才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流感发热60例 [J], 赵金玉;郝瑞芳
2.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疗效观察 [J], 郑芳丽
3.观察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流感发热的疗效 [J], 段海峰
4.柴葛解肌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发热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杨晨曦
5.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J], 李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斯文:银翘散加减,擅治小儿发热张某,男,8个月。
1979年7月16日初诊。
其母代诉:患儿发热已四五日,每晚夜间发热尤甚,曾在医务室注射过退烧针,还经思茅地区医院诊断为“病毒感染性发热”,注射过消炎针(西药名不详),发热仍未退。
刻下见:患儿精神不振,少许咳嗽,时有烦躁、啼哭,无咳嗽气喘。
二便正常。
查:体温39.8℃,咽部无红肿,头面及全身无皮疹。
指纹暗红不鲜,浮滞。
听诊: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面部无发绀。
诊断:小儿发热(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宣肺。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3g,连翘3g,粉葛5g,防风2g,荆芥2g,蝉衣5g,钩藤6g,前胡3g,陈皮3g,茯苓3g,苏叶3g,生草3g。
2剂,每日1剂。
嘱其浓煎频服。
当夜其母因嫌煎药麻烦,将2剂一并煎煮,频服数次。
1979年7月17日二诊:晨起仅有微热,37.5℃,嘱其母续服余药。
1979年7月18日随访:患儿精神渐复,热退,告愈。
按语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寒,易感外邪。
该患儿在婴儿期护理不当,感染外邪,正邪交争,故发热数日不退。
当下辨证为风热犯肺,投予辛凉解表代表方银翘散加味。
该方药性轻灵,能尽快引邪透表,因势利导,服药2剂即使数日发热得以消退。
“病毒感染性发热”乃西医诊断,现代中医要善于采取中西两法双重诊断。
诊断明确之后,既然选择用中医药治疗,就要坚持以中医理论做指导,抓住主证,按照中医思维进行辨证论治,绝不能被西医病名干扰了辨证论治思路,要依照理法方药顺序而为,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调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同样重要,五脏元真通畅,气化平衡,气血中和,万病不生。
3…五脏元真通畅、气血中和方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相关、生克制化的活动是人体病理生理的演变过程。
五脏相关理论在治未病领域内恰好表现为五脏元真通畅,而五脏元真通畅方可气血中和,气血中和亦离不开五脏元真通畅。
五脏元真通达调畅,正常人体生理状态可期;若五脏元真不利,势必百病酝酿。
因此“通”是临床诊病的重中之重。
根本目的是使五大功能系统由“痞塞不通”转为“通达调畅”的状态。
中医学对生命规律的独特认识,是由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体质学说和经络学说相互包容渗透,互为补充而成的。
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传变往往是依五脏相关的生克制化、阴阳表里、气血内外等相对应的规律传变,故相应的也产生了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的辨证方法。
一旦五大功能系统中的一方面功能出现异常,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及证候[10]。
综上所述,五脏相关在治未病范畴集中体现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而五脏元真通畅的实渗透,相辅相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参考文献[1]邓铁涛.邓铁涛医学文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26.[2]李梴.医学入门[M].江西:江西科技出版社, 1988:731 .[3]叶蕾, 秦林.试论肝生血气与肝藏血[J].江苏中医药, 2005,26(2):44-45。
[4]张景岳.景岳全书[M].李继明, 王大淳等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98.[5]唐宗海.血证论[M].魏武英,李佺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8.[6]余昌.医门法律[M].史欣德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8.[7]周学海.读医随笔[M].闫志安,周鸿艳整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8]杨士瀛.仁斋直指[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6:243.[9]孙光荣.气血中和百病消[J].中医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0(3):82-87.[10]于清华, 刘淑荣.于作盈教授谈“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J].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16):50-52.(收稿日期:2020-01-02)编辑:宋超…★查亚平1*…尚莉丽2**(1.安徽中医药大学…肥……230031)摘要:本文介绍了尚莉丽运用银翘散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毒,凉血祛风之效,临床可用于感冒之风热感冒证、关键词:尚莉丽;银翘散;治疗;经验中图分类号:R272.6……文献标识码:A* 第一作者:查亚平(1993―),女,在读硕士。
银翘散加味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疗效观察李德泽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儿科,广东清远 511500[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证)采用银翘散加味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证)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奥司他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翘散加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咽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以及流涕消失时间分别为(2.02±1.12)d、(1.02±0.45)d、(3.02±0.52)d、(2.12±0.25)d,均短于对照组的(4.98±1.26)d、(3.12±0.85)d、(4.98±1.62)d、(3.18±0.52)d,组间差异明显,t=11.104、13.809、8.963、12.6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P<0.05);观察组治疗后SAA、CPR分别为(5.08±0.25)mg/L、(2.02±2.78)mg/L,低于对照组的(10.18±0.35)mg/L、(8.63±3.9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发热、肢体酸痛、恶寒、头痛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证)采用银翘散加味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炎症反应。
[关键词] 小儿;流行性感冒;银翘散;奥司他韦[中图分类号] R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9)22-19-04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s of modified Yinqiao San combined with oseltamivir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nfluenzaLI Dez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Qingyu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ingyuan 511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modified Yinqiao San combined with oseltamivir in treatment of the wind-heat syndrome of children's influenza. Methods 80 children with the wind-heat syndrome of children's influenza who wer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seltamivir alone whil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dified Yinqiao San on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the main symptoms, the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changes of inflammation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ore throat,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fever,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nasal congestion and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alivation were respectively (2.02±1.12)d, (1.02±0.45)d, (3.02±0.52)d and (2.12±0.25)d, all shorter than (4.98±1.26)d, (3.12±0.85)d, (4.98±1.62)d and (3.18±0.52)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t=11.104,13.809, 8.963, 12.632.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7.5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164, P<0.05). The SAA and CP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5.08±0.25) mg/L and (2.02±2.78) mg/L, lower than (10.18±0.35) mg/L and (8.63±3.96) mg/L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scores of symptoms such as cough, sore throat, nasal discharge, nasal congestion, fever, limb aching, aversion to cold and headach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Yinqiao San combined with oseltamivir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he wind-heat syndrome of children's influenza is significant. It is helpful to shorten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and re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Key words] Children; Influenza; Yinqiao San; Oseltamivir流行性感冒也被称为流感,发病快,具有较短潜伏期与极强传染性,易在大范围内流行[1]。
银翘退热汤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刘兴香发布时间:2023-06-14T03:37:05.850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刘兴香[导读]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症状时,予以银翘退热汤的疗效探究。
肥城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东肥城 2716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症状时,予以银翘退热汤的疗效探究。
方法:选取2022年3月起,收集临床分析数据,拟定相关研究计划,直至2023年3月截止,共计纳入我院接诊80例外感发热患儿,参与分析,以用药方案作为分组标准,研究组予以银翘退热汤,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每组患儿40例,分析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体温变化、血象变化等。
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5.0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22.50%)相比,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多。
研究组治疗效果(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85.00%)。
研究组患儿体温变化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体温变化时间、退热时间。
研究组患儿血象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血象变化,临床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症状期间,予以银翘退热汤干预,能够快速稳定患儿体温,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外感发热;小儿;银翘退热汤临床上导致小儿发热的因素极多,以外感接触发病类型最为常见。
通过中华医学对其进行分析后,总结出小儿外感发热多由燥、湿、风、寒等因素所致[1]。
部分症状较为严重者,由疫气感染所致。
加之小儿自身生理因素,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自身脏器组织尚处于发育阶段,受到病症侵袭后,使其气血阻滞,极易受到风寒湿邪等情况影响,致使正邪相搏而发热[2]。
而通过现在医学理论分析,患儿外感发热,多由微生物进入体内所致,加之幼儿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健全,导致体温无法控制,同时,患儿自身含水量较大,如持续发热期间,极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病症的发展[3]。
临床治疗此类病症,以药物干预为主,常规西药治疗,虽具有一定效果,但往往伴有较多副作用,影响预后效果[4]。
银翘散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多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程短等特点,笔者采用银翘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制定。
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有汗,咳嗽痰黄,流黄涕,口干微渴或咽喉红肿,唇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1.2 一般资料 50例外感发热患儿均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病例。
男27例,女23例;病程最长4d,最短1d;体温37.5~38℃20例,38.1~39℃27例,39~40℃13例;伴咽喉红肿38例,轻咳嗽26例,有干性啰音6例;呕吐3例。
2 治疗方法采用银翘散加减并配合穴位贴敷治疗。
银翘散基本方:银花9克、连翘12克、荆芥6克、淡竹叶6克、淡豆豉6克、牛蒡子9克、薄荷(后下)5克、桔梗6克、芦根15克。
若热甚者,加炒栀子、板蓝根、生石膏;口渴甚者,加花粉;咽喉肿痛者.加马勃、玄参。
用法与用量:每日1剂,水煎煮2次,2次药液兑一起共约100毫升,分4~6次热服。
穴位贴敷药物:冰片、生石膏;穴位:大椎、尺泽(双)、委中(双)。
用法:将药物研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敷于患儿的大椎穴、肘窝尺泽穴、膝窝委中穴处,外用纱布固定。
敷药24小时后换药1次。
3 疗效标准及结果痊愈43例(2天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状与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好转5例(2天内体温下降,主要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无效2例(服药后2天内体温下降不明显,主要症状与体征未改善或改用其他药物)。
有效率为96.0%。
4 病案举例朱××,女,5岁,2011年6月22日因高热就诊。
发热2天,体温在38~40℃,在他处诊治无效随来我门诊。
查患儿体温39.5℃,血象白细胞11×109/升,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15。
银翘散的应用(附儿科医案)银翘散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是治疗风温、温热以及某些杂病属于邪在卫分、上焦,治当辛凉清解者的代表方剂。
吴鞠通立足于本方,对其发挥变通,以应付各种复杂的病变,大大的扩展了银翘散法的治疗范围。
“原文记载的本方药物组成为:银花一两,连翘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并详细叙述了其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
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
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
病不解者再作服。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1]从方剂组成上看,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辛凉解表之剂,适用于风热侵犯肺卫之证。
共有连翘、薄荷辛凉轻透以泄风热,桔梗、甘草宣开肺气以止咳嗽;苇根以生津止渴。
但银翘散为辛凉复辛温法,有荆芥、豆豉等辛散透表之品,且金银花、连翘用量大,并配竹叶,辛凉清解与透邪作用较强,故吴鞠通称为“辛凉平剂”,邬姗认为金银花、连翘、竹叶为其主药,其功用主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
“…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
”“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剂,又宗喻嘉言芳香逐秽之说,用东垣清心凉膈散,辛凉苦甘。
病初起,且去入里之黄芩,勿犯中焦;加金银花辛凉,芥穗芳香,散结解毒,牛蒡子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皆手太阴药也。
”由此可知,吴氏制方的原则是“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之为基本方的东垣清心凉膈散本身已具备此功效。
且从第七条白虎汤自注所言;“恶热,邪欲出而未遂也。
辛凉平剂焉能胜任,…”可证其为清宣透邪之品。
[2]有学者搜集了1994-2005 年间的关于银翘散临床运用的106篇报道,发现了该方在临床的广泛运用,不仅可以用于外感风热的感冒,更可以用于下列多种疾病。
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理研究与临床观察目的:观察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总结银翘散的药理作用。
方法:62例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采用银翘散口服,疗程为3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银翘散的药理作用。
结果:62例患者中,治愈41例,占66.13%,有效16例,占25.8l%,无效5例,占8.06%,总有效率91.94%。
结论: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药理研究显示,银翘散具有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综合功效。
标签:银翘散;药理研究;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每年4~10月是发病的高峰期,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西药尚无特效药,且价格昂贵,治疗效果不理想,副作用较大,现在有些患者不首选西药治疗,而求治于中医药。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2例患者均为首诊于笔者所在医院患者,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l6~78岁,平均(37.53±3.12)岁;病程最短者3h,最长者2d。
体温:38~38.5℃29例,38.6~39.5℃24例,39.6℃以上9例;凡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合并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者不纳入观察病例;肺炎不纳入观察病例。
1.2 疗效标准。
显效:服药24h内,全身及局部主要症状如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等消失或基本消退。
有效:服药48h内,全身及局部主要症状如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等消失或基本消退;或体温39.5℃以上患者,体温在48h内下降2℃以上亦视为有效。
无效:服药48h后,全身及局部主要症状如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等未见好转或加剧[1]。
1.3 方法:以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其方药组成为:银花、连翘各15g,薄荷、荆芥、豆豉、牛蒡子各10g,芦根30g,竹叶12g,苍耳子10g,黄芩12g,大青叶、板蓝根、柴胡各15g,白芷10g,羌活10g,生甘草6g。
葛根银翘散治疗手足口病高热36例体会葛根银翘散治疗手足口病高热36例体会葛根银翘散治疗手足口病高热36例体会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常见于学龄前儿童,以1~5岁的儿童多见。
临床以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为特征,且发热与皮疹无必然联系,可先有发热后出皮疹,也可先出皮疹后出现发热,可以是高热,亦可以是低热,部分病例亦可无发热。
治疗上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建议除予利巴韦林或干扰素外,多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轻症患儿退热勿用阿司匹林和激素。
2009~2010年收治手足口病轻症高热不退患儿36例,运用自拟的葛根银翘散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儿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0个月~1岁6个月20例,1岁6个月~2岁6个月16例。
高热时间1~3天多已用西药退热效果欠佳,36例患儿中,合并上感27例,支气管炎9例,体温均39~40℃。
治疗方法葛根银翘散组成粉葛根6g,银花6g,连翘6g,竹叶6g,薄荷后下6g,元参6g,藿香6g,淡豆豉6g,各药剂量根据患儿年龄、症状以及治疗经过,适当进行调整,其中葛根1味,在退热药中极其重要,2岁~2岁6个月8g,10个月~1岁6个月6g,诸药加水120ml,中火煎煮10分钟后入薄荷,共计15分钟,取药汁60ml,然后再加水120ml,中火煎煮10分钟,取药汁40ml,将2次药液混合,待温后服用,10个月~1岁6个月昼夜分7~8次服完,1岁6个月~2岁6个月分5次服完。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用药12小时,体温降至正常,发热无反复;②有效用药24小时体温降至正常,其间发热偶有反复。
结果36例患儿中,显效30例83.3,有效6例16.7,总有效率100。
例1患者,男,2岁6个月,2010年7月13日初诊。
患儿发热,皮疹1天,测体温39.3℃,壮热恶寒,面赤颧红,纳差,双手足心可见米粒大小的暗红色丘疹及少许椭圆形疱疹,唇红而干,口腔内可见散在丘疹,舌质红,苔薄白微腻,咽红,扁桃体不大,脉六部皆浮数。
银翘散治疗外感风热的处方浅析摘要银翘散来源于《温病条辨》,其立方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内经》,吸纳并蓄了喻嘉言芳香逐秽学说,深受叶桂(字天士)《温热论》理论影响,与李杲(号东垣)清心凉膈散有极大渊源。
刘景源教授指出银翘散的君药是银花和连翘,臣药是荆芥穗和淡豆豉;银翘散药物性味要从“天然味”和“功能味”两方面来理解;吴瑭(号鞠通)银翘散中的淡豆豉性味是辛温的,银翘散初创时方剂中包含元参。
关键词银翘散;外感风热;处方浅析;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
根据吴瑭(号鞠通)编写《温病条辨》的有关论述,该方是吴氏采集叶桂(字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的一些医案、结合李杲(号东垣)清心凉膈散,并结合自身的用药经验制定的一首温病名方。
在该书中,银翘散主要出现在《温病条辨• 上焦篇》,或单独出现,或随证加减,或与他方合方治病,有以下九条。
①《上焦篇·第四》:“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②《上焦篇• 第五》:“太阴温病……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③《上焦篇• 第十一》:“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④《上焦篇•第十六》:“太阴温病……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黄、牡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⑤《上焦篇• 第三十八》:“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苦杏仁、滑石主之”;⑥《上焦篇• 第三十九》:“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牡丹皮、赤芍、麦冬主之”;⑦《上焦篇• 第四十》:“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苦杏仁、石膏、黄芩主之”;⑧《上焦篇• 第五十三》:“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曰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⑨《中焦篇• 第二十二》:“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主之”。
银翘散主治太阴温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感风热证,其药味组成为:金银花一两(30g)、连翘一两(30g)、苦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牛蒡子六钱(18g)、竹叶四钱(12g)、荆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生甘草五钱(15g)。
银翘退热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吕亚芳【摘要】目的观察银翘退热汤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90例患病儿童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银翘退热汤加减治疗,治疗3d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以及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 (P< 0.05).结论银翘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与常规对症治疗相比效果更为显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5(024)005【总页数】2页(P800,810)【关键词】银翘退热汤;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作者】吕亚芳【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浙江新昌31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4.9小儿发热的原因较多,而其中以外感触发最为多见,此类发热多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严重者或由疫疠之气感染而引起。
因小儿具有的病理生理特点,如小儿脏腑较为娇嫩,气血未充,若感受风寒湿等外邪,腠理功能异常,阳气内郁,不得宣泄,正邪相搏则发热。
现代医学则认为由于微生物致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而出现发热,小儿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故而发热较难控制,同时小儿机体含水量较大,持续发热极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所以小儿发热的治疗应予以重视。
但西医常规治疗常引发患儿胃肠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笔者应用银翘退热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即解决了发热又避免了副作用的发生,疗效较理想。
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中医学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外感发热的相关标准执行[1],西医学诊断依据《实用儿科学》[2]。
收集本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90例,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45例;年龄1~7岁。
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患儿平均年龄(3.60±1.53)岁;平均病程(11.3±2.20)h;平均体温38.9℃。
银翘退热汤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7-07T15:47:19.2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作者:沈文杰[导读] 探讨银翘退热汤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沈文杰(启东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江苏南通226200)摘要:目的:探讨银翘退热汤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接诊的5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进行课题分析。
通过随机编号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参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银翘退热汤治疗。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外感发热治疗中应用银翘退热汤具有理想疗效,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还能有效增强药物安全性,值得持续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银翘退热汤;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常规西药;药物安全性;应用价值前言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小儿外感发热多发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鼻塞、体温身高、咳嗽、流涕等症状[1]。
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本研究针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接诊的5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旨在探讨银翘退热汤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于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5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进行课题分析。
通过随机编号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参照组:男患14例,女患11例;年龄0.8~9岁,平均年龄(6.17±0.24)岁;病程1~3天,平均病程(1.47±0.42)天。
观察组:男患15例,女患10例;年龄0.7~9岁,平均年龄(6.21±0.19)岁;病程1~4天,平均病程(1.52±0.44)天。
银翘石膏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60例
宁连如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2001(19)7
【摘要】小儿外感高热多为感受温热毒邪所致 ,临床按温病卫气营血辨治。
自拟银翘石膏汤以清气泄热 ,清热解毒为主 ,随证加减 ,主要适用于温热病气分证、卫气同病的小儿外感高热急症。
临床总结 6 0例。
【总页数】1页(P56-56)
【关键词】儿童;外感高热;银翘石膏汤;中医药疗法
【作者】宁连如
【作者单位】四川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肖和印主任运用银翘白虎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经验 [J], 张丽;陈艳霞;郭凯;龙小雅;毛娜;杨兵宾;王红娟
2.银翘柴葛石膏汤治疗外感发热97例疗效观察 [J], 张文军
3.自拟银翘石膏汤治疗高热86例 [J], 王广芳
4.银翘石膏汤治疗外感高热52例疗效观察 [J], 李温;马道珍
5.双黄连粉针合银翘袋泡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86例临床观察 [J], 刘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