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99.11 KB
- 文档页数:2
探析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樊蓉【摘要】目的对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在促进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所接收的产妇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9例.常规组产妇采取常规体位分娩,干预组产妇采取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情况.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84.7%)高于常规组(69.5%),且剖宫产率(6.8%)低于常规组(1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会阴侧切率(22.0%)低于常规组(7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第二产程比常规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7%)低于常规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采取自由体位,可促进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28【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第二产程;自然分娩;体位【作者】樊蓉【作者单位】南昌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江西南昌 330003【正文语种】中文通常情况下,产妇分娩一般是采取仰卧位分娩。
但实践表明,采取该体位分娩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即宫颈难以有效扩张,继而延长第一产程,且腰椎曲度加大,从而引起一系列问题,比如胎儿宫内缺氧、胎盘循环受阻,又或导致回心血量下降,诱发低血压综合症[1]。
因此,为确保产妇顺利生产,且提高自然分娩率,对产妇分娩体位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现为了解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本研究选取59例产妇采取第二产程自由分娩,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所接收的产妇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皆为足月初产妇,不存在剖宫产指征,且单胎头先露;同时,将患有严重产科疾病者、骨盆狭窄者、胎位异常者、头盆不称者予以排除;将患有严重脏器疾病者、糖尿病者、高血压以及心脏病者等予以排除。
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周肖郁;叶小青;黎佩兴;陈小瑶【摘要】[目的]观察实施坐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初产妇,观察组产妇在胎头已衔接、宫口开大3 cm时,由助产士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让产妇在坐式产床上就坐,然后按照产科护理常规观察产程进展;对照组按传统仰卧位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产妇感觉更为舒适,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降低.[结论]活跃期及第二产程采用坐位分娩体位,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0(024)013【总页数】2页(P1164-1165)【关键词】分娩;体位;坐位;产程【作者】周肖郁;叶小青;黎佩兴;陈小瑶【作者单位】52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52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52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5280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产妇分娩体位可以有多种,在欧洲和美洲,产妇多使用坐位分娩。
而我国传统分娩体位多采用仰卧位,但仰卧位分娩可使骨盆扩张受限,胎头下降阻力增加,易致胎儿窘迫[1]。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正常分娩的护理实践指引中指出,应鼓励使用的分娩体位包括坐位分娩,认为坐位分娩让产妇更为舒适,同时减少分娩镇痛的使用[2]。
因此,为了提高产科质量,促进自然分娩,我院产房于 2007年11月—2008年6月对100例初产妇实施坐位分娩。
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 2007年 11月—2008年6月10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年龄 20岁~35岁,认知正常,估计胎儿体重4 000 g以下,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无骨盆异常,并同意选择坐位分娩,将其作为观察组。
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初产妇100例选用传统仰卧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
两组年龄、孕周、胎龄和胎儿体重无明显差异。
初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杨碧凤; 黄玲玲【期刊名称】《《云南医药》》【年(卷),期】2019(040)005【总页数】3页(P410-412)【关键词】初产妇; 第二产程; 自由体位; 临床效果【作者】杨碧凤; 黄玲玲【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房福建厦门3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3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受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协调,才能使分娩过程顺利完成。
第二产程时间越长,剖宫产、继发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等就越多[1]。
第二产程是指当孕妇宫口开全直至胎儿娩出的整个过程,又称胎儿娩出期。
由于这一过程宫缩强度更强、产妇对疼痛敏感性增加,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避免第二产程耗时增加,保障产妇及其娩出新生儿的安全[2]。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及医疗机构均将缩短第二产程耗时、保障母婴结局作为研究热点,并指出了分娩体位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意义[3,4]。
自由体位是指产妇在产程中可自由选择舒适体位,包括卧、走、坐、站立、趴、跪、蹲、等姿势,而不是静卧于产床上固定取膀胱截石位[5],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200例头胎妊娠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胎头位、拟阴道分娩、足月初产,无头盆不称;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00),观察组孕妇年龄范围22~34岁,平均年龄(26.73±5.60)岁,平均孕周(39.22±3.17)周,估计胎儿体重(2500~4000)g,平均(3499.86±836.18)g。
对照组孕妇年龄范围22~35岁,平均年龄(26.25±5.44)岁,平均孕周(39.08±3.35)周,估计胎儿体重(2500~3900)g,平均(3513.74±880.21)g,2组产妇年龄、孕周、胎儿体重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坐位和仰卧位在硬膜外麻醉镇痛产妇第二产程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坐位和仰卧位,分娩效果更佳的体位。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产妇348例,第二产程采用坐位分娩的产妇为观察组,采用仰卧位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产时产后24h出血量、难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第二产程采用坐位分娩与采用仰卧位分娩比较,第二产程持续时间短(p﹤0.01);产时产后24h出血量少(p﹤0.05);难产发生率低(p﹤0.05);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无差异(p﹥0.05)。
结论:对于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第二产程中采用坐位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出血,降低难产风险,效果优于仰卧位分娩。
【关键词】体位第二产程镇痛分娩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11-02分娩疼痛是由于分娩过程子宫肌肉强烈收缩以及胎儿经过产道时对组织的牵拉作用而引起,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的方法,是目前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法[1]。
但是国外曾报道,镇痛分娩可引起产妇子宫收缩乏力[2]。
国内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应用,延长了第二产程持续时间[3]。
而第二产程是正常分娩的关键时期[4],故对于硬膜外麻醉镇痛产妇,更需要合适的分娩体位护理配合来增强分娩效果,以保证第二产程的顺利进行。
我国传统的分娩体位多为仰卧位,在欧洲和美洲,产妇多采用坐位分娩[5]。
坐位为WHO提倡的分娩体位之一,更符合生理体位,有利于自然分娩[6]。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的产妇采用坐位和仰卧位,在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产时产后24h出血量、难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方面的差异,探讨对于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中效果更佳的分娩体位。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资料,按分娩体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纳入产妇168位,第二产程采用坐位分娩;对照组纳入产妇180位,第二产程采用仰卧位分娩。
分娩椅的介绍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有利于坐式分娩的临床实用工具的应用成效,以解决因胎头位置不正或下降缓慢、相对头盆不称而导致的第二产程延长,减轻产妇痛苦,促进自然分娩。
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新研发的分娩椅应用于临床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应用传统卧位分娩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间产妇的分娩疼痛感觉、产程时间及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出生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较短并且产程进展顺利;产后产妇出血情况良好;阴道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降低;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分娩过程中应用此分娩椅,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增强其阴道分娩的信心,促进自然分娩。
【关键词】自由体位;坐式分娩;分娩椅;从古至今,卧位分娩为传统的分娩体位,但对于胎头位置异常如枕横位、枕后位,而导致的产程进展缓慢如胎头下降停滞,以及相对头盆不称等状况往往爱莫能助。
然而,随着产式服务模式的改变,坐式分娩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正常分娩的护理实践指引”中鼓励使用的分娩体位之一,并认为端坐位是符合分娩机制的生理体位[1]。
为此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此款分娩椅,以解决因胎头位置异常而导致第二产程延长的问题,并增加产妇时的舒适感,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2015年1月~7月在我科住院可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均为孕足月,头位单胎,骨盆评分无异常,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估重2500~4000g,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观察组为愿意选择分娩椅进行分娩的产妇,对照组为沿用传统卧式分娩的产妇。
2组产妇在年龄、身高、胎方位、胎儿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观察组在第一产程潜伏期采取孕妇舒适体位,活跃期末由于宫缩和胎先露下降导致孕妇腰骶部剧痛而拒绝下床活动,可让孕妇在第二产程胎头着冠前使用坐式分娩,利于重力作用和骨盆轴与胎背的关系配合指导使用分娩椅以加速产程进展;在胎头拔露后采取卧式分娩,帮助胎儿娩出。
不同分娩体位应用于第2产程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1-25T16:45:00.3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曾容[导读] 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综上可知:自主舒适体位,即“半卧位+膀胱截石位”应用于第2产程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位。
曾容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610030【摘要】目的评估第2产程中不同分娩体位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孕40周至43周经阴道头位分娩的86例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传统体位,观察组43例采取自主舒适体位,对两组分娩体位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评估。
结果观察组孕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平均分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新生儿窒息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自主舒适体位,即“半卧位+膀胱截石位”应用于第2产程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位,能够促进胎儿的娩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进而保证母婴双方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分娩体位;第2产程;顺产第二产程即为胎儿娩出期,指的是从子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的这一段时间。
一般情况下,经产妇娩出胎儿比较快,而初产妇较慢,大概需要1h到2h[1]。
为了胎儿能够顺利娩出,并减少窒息等危害症的发生,选择合理、科学的分娩体位非常重要。
本次将86例孕40周至43周经阴道头位分娩初孕妇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评估第2产程中不同分娩体位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入选的86例孕40周至43周经阴道头位分娩初孕妇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于我院,经产前体检均为正常初孕妇。
在孕妇知情同意的条件下,以所选分娩体位的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组43例中,最小、最大年龄者分别为22岁、31岁,年龄均值(26.8±1.3)岁;对照组43例中,最小、最大年龄者分别为23岁、30岁,年龄均值(26.9±1.4)岁。
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的临床价值
薄翠华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初产妇在第二产程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的临床价值。
方法在我院待产的产妇中选取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对照组选择仰卧位用力,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
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会阴狈9切率、经阴道分娩率分别为2 . 2%、11 . 1%、84.5% ,对照组分别为13 . 3%、26.7%、62.2%,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和经阴道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第二产生时间、产后2 h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 0.05。
结论在初产妇的第二产程中应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分娩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结局。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009)002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初产妇;第二产程;坐式分娩
在自然分娩中可有多种体位,临床常见的有侧卧位、仰卧位、坐位等,欧洲及美洲产妇多采用坐位分娩,在我国的产妇多数采用传统仰卧位分娩,传统的仰卧位分娩降低了孕妇的腹压,限制了骨盆的扩张[1]。
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应用坐式体位可增加产妇舒适感,并可避免仰卧位造成的腹压降低、骨盆扩张限制等盾况[2],本次研究分析在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的临床价值,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第二产程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1-14T16:29:59.6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李玲娟[导读]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第二产程时自由选择分娩体位,能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重视。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湖南永州 425000摘要:目的:研究第二产程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妇产科足月分娩实例112例,第二产程中,对照组56例行抬高床头30。
的截石位分娩,研究组56例行侧卧位、半卧位、坐位、蹲位等自由体位,比较2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状况、产后出血等情况。
结果:2组在产后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产程时长(37.5±11.8)min及新生儿窒息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顺产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第二产程时自由选择分娩体位,能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重视。
关键词: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随着现代妇产科学的发展,产妇分娩体位由传统单一平卧位向蹲位、膀胱结石位、俯卧位、自由体位等多种体位转变。
研究表明,第二产程分娩体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分娩舒适度及母婴健康。
自由体位是指产妇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趴、跪、坐、立等多种姿势进行分娩,科学的体位选择能有效降低分娩风险,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提高分娩质量[1]。
笔者现结合我院临床实例探讨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对分娩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产科2014年1至12月期间足月分娩初产妇112例,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6.3±4.9)岁。
孕周33-40周,平均(35.8±4.3)周。
新生儿体重2869g-4125g,平均(3109.6±382.5)g。
严格排除妊娠合并症及产妇并发症,产妇骨盆外测量正常。
根据分娩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在孕周、产妇年龄、新生儿体重等基本资料上午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第二产程初产妇以分娩凳配合坐式用力的应用效果分析
彭海燕陈丽红曾丽丽叶香兰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第二产程初产妇以分娩凳配合坐式用力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IOO例在本院待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初产妇在开始第二产程时采取仰卧位方式用力。
观察组初产妇在开始第二产程
时采取分娩凳配合坐式用力,发生宫缩后从阴道口可以看到胎儿头部3~4cm时帮助产妇卧于产床,取仰卧位,等待胎儿的娩出。
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用时、分娩后2h出血量、会阴撕裂情况和新生儿窒息率等。
结果两组第二产程用时、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o结论初产妇在第二产程利用分娩凳配合坐式用力,能减少第二产程用时Z有利于顺产,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
【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8(017)00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初产妇;第二产程;分娩方式
在美欧等国产妇大多选择坐式垂直分娩的方式[1],目前分娩时采用仰卧位方式, 虽然此种方式方便医生护士监控胎心、宫缩情况,查看阴道和生产过程及接生[1,2],但此种方式易给产妇分娩过程及新生儿带来不好的作用[3]。
而坐式分娩顺应了产妇的生理特点,既科学又合理,能避免仰卧位分娩的不足。
相关研究报道[4~6]其在临床中的运用方法和利用的相关器具的差异。
本院从2015 年
开始,引进了分娩凳配合产妇坐式用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分娩体位的选择对于产妇的腹压以及骨盆的扩张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产妇自然分娩的成功率以及产后母婴的健康状况。
目前我国较多采用传统的仰卧式分娩体位,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会阴侧切率、母婴不良事件率等指标明显高于普遍采用坐式体位分娩的欧美国家[1]。
我院自2017年引进分娩凳后,积极探索新的分娩体位,为研究第二产程中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对于初次分娩产妇的临床效果,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实施分娩的产妇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分娩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会阴侧切率、分娩凳在初次分娩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李浩娟,陈燕玲厦门市妇幼保健医院产房 (福建厦门 361000) 〔摘 要〕目的 探究初次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在顺产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医院实施分娩的产妇8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及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
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式体位用力,观察组在第二产程采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
对比两组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平均第二产程(39.64±7.33)min,对照组平均第二产程(61.97±9.26)min;观察组阴道分娩率87.50%,对照组阴道分娩率67.50%;观察组会阴侧切率10.00%,对照组会阴侧切率27.50%;观察组母婴不良事件率7.50%,对照组母婴不良事件率3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后2 h内平均阴道出血量(167.76±39.14)ml,对照组产后2 h内平均阴道出血量(172.95±47.02)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次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可缩短第二产程、增大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减少会阴侧切率与不良事件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性与安全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17 期2018 Vol.5 No.1729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的临床价值刘 凤1,冯莉莉2*(1.徐州市中心医院产房,江苏 徐州 221000;2.徐州市矿务局总医院产房,江苏 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 探讨初产妇第2产程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于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68例作为研究研究对象,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34例产妇。
观察组产妇在进入第2产程后采用分娩凳辅助产妇坐式用力,对照组产妇则采取传统仰卧位用力。
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的第2产程明显更短,自然分娩率明显更高,二者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明显更低,会阴III 度及以上裂伤发生率明显更低,二者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结论 初产妇第2产程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可有效缩短产妇的第2产程时间,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初产妇;第2产程;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7.29.02当前我国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仰卧位为主。
仰卧位在初产妇分娩中应用已久,且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仰卧位利于医护人员观察产妇的宫缩、胎心及阴道检查,且有助于观察生产的进展程度及接生情况[1]。
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仰卧位分娩会给产妇及胎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且不利于产程进展。
因此,积极地转变初产妇分娩体位,促使其整个分娩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欧美等国家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垂直分娩的方式进行,与我国传统的仰卧位相比,坐式分娩更加符合分娩生理,能够有效克服仰卧位分娩存在的不足[2]。
分娩凳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张学敏摘要:[目的]探讨分娩凳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将192例分娩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㊂对照组在第二产程予以常规方法行仰卧位用力,观察组予以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㊂记录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㊁产后2h 出血量㊁新生儿出生5m i n 时的阿氏(A p ga r )评分,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阴道顺产㊁阴道助产㊁剖宫产)和会阴侧切率㊂[结果]观察组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产后2h 出血量㊁新生儿出生后5m i n 的A p g a 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第二产程予以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可以有效缩短分娩时间,提高阴道顺产率,降低会阴侧切率㊁剖宫产率,并不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㊂关键词:初产妇;第二产程;分娩凳K e yw o r d s p r i m i p a r a ;s e c o n d s t a g e o f l a b o r ;b i r t h i n g s t o o l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0.23.032 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合适的体位有利于促进分娩[1-2]㊂仰卧位虽然便于分娩时的观察和监测,但是影响了产妇分娩时的舒适感,容易加大产妇紧张和焦虑情绪[3-4]㊂坐式分娩则更加适合产妇的生理需求,能够给予产妇更好的舒适体验[5-6]㊂但是,传统观念认为坐式分娩易造成盆腔动静脉静压升高,从而加大产后出血风险[7-9]㊂本研究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采用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发现坐式分娩并未加大初产妇产后出血风险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 2019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共192例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①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②产前各项检查正常;③产妇本人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㊂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者;①合并有妊娠期严重并发症者;③胎儿异常;④有妊娠期合并症者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㊂观察组:年龄21~36(28.41ʃ3.65)岁;孕周39~42(40.75ʃ0.53)周;体重56~71(61.75ʃ7.44)k g ㊂对照组:年龄20~35(28.36ʃ3.85)岁;孕周39~42(40.66ʃ0.57)周;体重56~70(61.47ʃ7.30)k g ㊂两组产妇年龄㊁孕周㊁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㊂1.2 方法1.2.1 观察组分娩方法 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采用分娩凳辅助产妇坐式用力㊂经阴道检查确认宫口全开后进入产房[10],分娩凳置于产床上㊂于分娩凳的前方置一面镜子[11]㊂宫缩或便意明显时嘱产妇尽量分开双腿并跨于分娩凳两侧㊂双手握紧分娩凳前端把手,要求产妇用力吸气㊁憋气,然后往下用力㊂呼气后立即憋气,进入下一个循环㊂助产士予以床旁指导,并密切观察胎心㊁宫缩㊁阴道口扩张等㊂当宫缩时阴道口见胎头3~4c m ,协助产妇上床,并采取仰卧位准备接生[12]㊂1.2.2 对照组分娩方法 产妇进入第二产程采用常规方法行仰卧位用力㊂经阴道检查确认宫口全开后送入产房㊂取仰卧位,两腿屈曲分开,充分暴露外阴部㊂双脚蹬床,双手上举推床支架㊂宫缩时指导产妇吸气㊁憋气,向下用力㊂然后呼气,进入到下一个循环㊂宫缩间隙时保持休息状态并放松肌肉㊂助产士予以相应指导,给予产妇鼓励,并密切观察胎心㊁宫缩㊁阴道口扩张等情况[13]㊂其余操作同观察组㊂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㊁产后2h 出血量㊁新生儿出生5m i n 时的阿氏(A p ga r )评分,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阴道顺产㊁阴道助产㊁剖宫产)和会阴侧切率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 分娩方式阴道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会阴侧切观察组9684(87.50)8(8.33)4(4.17)8(8.33)对照组9667(69.79)17(17.71)12(12.50)19(19.79)χ2值9.1545.215P0.0030.022作者简介 张学敏单位:242000,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㊂引用信息 张学敏.分娩凳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J ].全科护理,2020,18(23):3060-3061.㊃0603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A u gu s t 2020V o l .18N o .23表2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㊁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5m i nA p g a r评分比较(xʃs)组别例数第二产程时间(m i n)产后出血量(m L)5m i nA p g a r评分(分)观察组9638.54ʃ13.61247.37ʃ40.869.80ʃ0.40对照组9660.39ʃ15.12258.06ʃ42.589.80ʃ0.30t值-10.617-0.4450.267P<0.0010.6420.7833讨论从体位的舒适度而言,坐式分娩优于仰卧位分娩[14]㊂F l e n a d y等[15]认为,坐式分娩更加适合产妇的生理需要,可以让产妇尤其是初产妇获得更好的分娩体验,降低分娩时的疼痛感,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㊂但是,坐式分娩也可能加大会阴裂伤和产后出血风险,从而限制了坐式分娩的应用[16-17]㊂随着现代分娩技术的发展,以分娩凳等为代表的辅助坐式分娩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坐式分娩的安全性㊂C h a r p a k等[18]认为分娩凳能够让胎头在下降过程中更容易的旋转至枕前位,有效提高了顺产率,减少了产钳使用㊂本研究采用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的观察组阴道顺产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9.79%,观察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4.17%㊁12.50%㊂两组阴道顺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说明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能够提高阴道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㊂本研究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9.79%(P<0.05),证实分娩凳坐式分娩可降低会阴侧切率㊂刘凤等[19]的研究认为,分娩凳辅助坐式体位促进了骨盆扩张,增加了胎儿重力作用,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㊂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为(38.54ʃ13.61) m i n,短于对照组的(60.39ʃ15.12)m i n(P<0.05)㊂楼俊等[20]的研究认为,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加大了骨盆出口面积,有利于胎头入盆㊂同时,坐式分娩能够实现胎儿纵轴与产轴的一致,引发更有规律和更有效的宫缩,加快第二产程㊂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坐式分娩也有利于改善初产妇呼吸,让产妇的用力更有效率[21]㊂产后2h出血量观察组为(247.37ʃ40.86)m L,对照组为(258.06ʃ42.58)m 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证实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并不会加大产后出血风险㊂薄翠华[22]也认为,在坐式分娩中加强胎心等常规监测,并及时上床,可以降低出血风险㊂两组新生儿出生5m i nA p g a 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这与现代分娩技术发展㊁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较低有关㊂总之,较之常规仰卧位用力,在第二产程予以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可以有效缩短分娩时间,提高阴道顺产率,降低会阴侧切率㊁剖宫产率,并不会增加产后出血风险㊂参考文献:[1] B A L I K U D D E M B E M S,WA K H O L I PK,T UMW E S I G Y EN M,e ta l.M i d l e v e l m a t e r n i t yp r o v i d e r s'p r ef e r e n c e so fac h i l d b i r t hm o n i t o r i n g t o o l i nl o w-i n c o m eh e a l t h u n i t si n u g a n d a[J].S t u dH e a l t hT e c h n o l I n f o r m,2018,247:456-460.[2]I N F A N T E-T O R R E SN,M O L I N A-A L A R CÓNM,R U B I O-L V A R E ZA,e t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d u r a t i o nof s e c o n ds t ag eo f l a b o u r a n dp o s t p a r t u ma n a e m i a[J].W o m e na n d B i r t h,2018,31(10):318-324.[3]李佳颖,郑佩玉,钟雅晶,等.双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用于第二产程中分娩效果的M e t a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9,36(3):11-15.[4] C H E N G Y W,C A U G H E Y A B.D e f i n i n g a n d m a n a g i n g n o r m a la n d ab n o r m a l s ec o nd s t a ge of l a b o r[J].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G y n e c o l og yC l i n i c s o fN o r t hA m e r i c a,2017,44(12):547-566.[5]谢栩娟,李娟,韩春萍,等.双手抱膝用力法在尾骨凸出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4):140-142. [6]夏华安,江紫妍,胡静,等.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娩出胎儿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11(1):41-44;52.[7] J E S M I N P,S H A K I A,T I N N U,e t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i m p r o v e d c a r e d u r i n g t h e s e c o n d s t a g e o f l a b o u r a n dm a t e r n a l a n dn e o n a t a l h e a l t ho u t c o m e s i nar u r a lh o s p i t a l i n B a n g l a d e s h[J].M i d w i f e r y,2018,66(10):30-35.[8]陈媛.系统化培训下N0级助产士护理第二产程的实践和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12):73-74.[9]R E F I K A G E NÇK O Y U C U,N U R D A N D E M I R C I.E f f e c t s o fp u s h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d u r i n g t h es e c o n ds t a g eo f l a b o r: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J].T a i w a ne s e J o u r n a l of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G y n e c o l og y,2017,56(10):606-612.[10]吴晓琳,王双,詹远.分娩监视镜配合垂直分娩体位助产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5):25-27.[11]李浩娟,陈燕玲.分娩凳在初次分娩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9):168-170.[12]彭海燕,陈丽红,曾丽丽,等.第二产程初产妇以分娩凳配合坐式用力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4):31-33.[13]施秀红.新标准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11):100-102.[14]苏秀梅,李林娜,朱艳霞.不同体位在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中对剖宫产率及母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1): 4878-4880.[15] F L E N A D YV,WO J C I E S Z E KA M,M I D D L E T O NP,e t a l.S t i l l-b i r t h s:r ec a l lt o a c t i o ni n h i g h-i n c o m ec o u n t r i e s[J].L a n c e t,2016,387(1):691-702.[16] Z I P O R IY,G R U NWA L D O,G I N S B E R G Y,e t a l.T h e i m p a c t o fe x t e n d i n g t h e s e c o n ds t a g eof l a b o r t o p r e v e n t p r i m a r y c e s a r e a ns e c t i o no nm a t e r n a l a n d n e o n a t a l o u t c o m e s[J].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G y n e c o l o g y,2018,220(2):191.e1-191.e7. [17]顾晓霞,于红,胡燕.无痛分娩下新产程管理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学,2018,46(11):1283-1285.[18] C HA R P A K N,HO ZA M DL,V I L L E G A S J,e t a l.D i s c r i m i n a n ta b i l i t y o ft h eI n f a n t N e u r o l o g i c a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a t t e r y(I N-F A N I B)a sas c r e e n i n g t o o l f o rt h en e u r o l o g i c a lf o l l o w u p o fh i g h-r i s k i n f a n t s i nC o l o m b i a[J].A c t aP a e d i a t r i c a,2016,105(5):195-199.[19]刘凤,冯莉莉.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7):29-30. [20]楼俊,姚培琴,罗琪.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15):56-58.[21]杨坤,唐萍,郭云霞,等.可行走自控麻醉及缩宫素㊁分娩凳在产程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7,36(11):930-932.[22]薄翠华.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143-144.(收稿日期:2019-05-21;修回日期:2020-08-06)(本文编辑卫竹翠)㊃1603㊃全科护理2020年8月第18卷第23期。
32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在持续枕横位及枕后位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施海凤(江苏省人民医院句容分院产科,江苏镇江 212400)【摘要】目的 探讨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在持续枕横位及枕后位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66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仰卧式辅助用力,观察组采取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
比较两组阴道分娩、剖宫产及会阴度裂伤、Ⅱ度裂伤、会阴侧切情况、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及妊娠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后道出血量、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见新生儿死亡情况,观察组妊娠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可促进初产妇分娩,缩短产程,同时还能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
【关键词】枕横位;枕后位;分娩凳;妊娠结局Application eff ect of labor stool assisted sitting force in continuous occipital transverse position and occipital posterior positionShi Haifeng(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Jurong Branch, Jiangsu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Zhenjiang 2124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ool assisted sitting force in continuous occipital transverse position and occipital posterior position. Methods Sixty-six primipara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inverted horizontal auxiliary exer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stool assisted sitting exertion. Vaginal delivery, cesarean section,I degree cleavage of the perineum, Ⅱdegree cleavage, lateral episiotomy, time of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total time of labor,2 h postpartum vaginal bleeding, 5 min Apgar score of the newbor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pregnancy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e of vaginal delivery and the incidence of I degree perineal lac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the rate of lateral perineal resection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 (P<0.05). The duration of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and the total stage of labo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 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 (P<0.05), while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postpartum vaginal bleeding at 2 h and Apgar score at 5 m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no neonatal death in the two group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pregnancy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9%, which was signifi 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0.30%),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 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stool assisted sitting force can promote the delivery of primipara, shorten the labor process, and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perineal lateral resection.【Key words】Pillow horizontal; After the pillow; Birth stool; Pregnancy outcomes研究指出,当出现胎位不正,如枕横位或枕后位时,胎儿背面在产妇一侧或后侧,产妇极易出现头位难产,若第二产程开始后仍无法纠正头位,则可能延长产程,同时还可能增加剖宫产通信作者:施海凤,E-mail:****************33率[1-2]。
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的效果观察楼俊;姚培琴;罗琪【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
对照组初产妇进入第2产程采用常规方法行仰卧位用力;观察组初产妇进入第2产程采用分娩凳辅助产妇坐式用力,当宫缩时阴道口见胎头3~4 cm时协助产妇至产床采取仰卧位,做好接生准备。
观察比较2组初产妇第2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会阴裂伤情况。
结果观察组初产妇分娩时第2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初产妇会阴侧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用力,可有效缩短第2产程时间,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改善分娩结局,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期刊名称】《护理学报》【年(卷),期】2016(023)015【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分娩凳;坐式分娩;第2产程【作者】楼俊;姚培琴;罗琪【作者单位】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室,浙江宁波 315012;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室,浙江宁波 315012;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分娩室,浙江宁波 315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相较于欧美国家较多采用的坐式垂直分娩方式[1],目前我国大多数产科机构仍采取传统仰卧位分娩,尽管仰卧位便于医护人员监测宫缩、胎心,行阴道检查,观察产程和接生[1-2],但同时仰卧位对产妇、胎儿状况以及产程均易造成不良影响[3]。
而坐式分娩由于符合分娩生理、科学合理,可以有效的克服仰卧位分娩的缺点,越来越多的国内研究报道了坐式分娩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4-6],但具体操作方法以及采用的分娩器具各不相同。
我院自2014年起采用分娩凳辅助产妇坐式用力,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3—6月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纳入标准:初产妇,单胎头位,足月,无头盆不称,无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胎儿情况良好;排除标准:胎位异常,早产或过期产,头盆不称,骨盆狭窄,胎膜早破,妊娠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胎儿窘迫。
坐式体位对活跃期及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徐晓俊;胡诚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7(022)015
【摘要】目的观察活跃期后利用坐式体位加强宫缩、缩短产程、促进良好的分娩结局.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6年4月于本院接受陪伴分娩的产妇,均衡条件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产妇进入活跃期后采用常规体位--仰卧位.观察组40例产妇进入活跃期后取坐式体位--坐于特制的产凳上.结果观察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活跃期后采用坐式体位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保护母婴健康.
【总页数】2页(P1380-1381)
【作者】徐晓俊;胡诚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相关文献】
1.蹲式体位对正常骨盆形态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产妇分娩的影响 [J], 王秀梅;陈殿红;荆蕊平;刘凤娥
2.产程活跃期产妇所取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J], 高锦清;孙金珠
3.分娩晚活跃期坐式体位对产程促进作用的探讨 [J], 江秀敏;金丽珠;林勇红;张玲玲;张慧萱
4.蹲式体位对正常骨盆形态产程活跃期胎头浮动产妇分娩的影响 [J], 王秀梅;陈殿红;荆蕊平;刘凤娥
5.新产程时限下分阶段体位管理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分娩结局的影响 [J], 赵海霞;张丽丽;王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凳辅助坐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12-11T16:39:29.6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作者:钟小良
[导读] 针对临床收治的初产妇病例,取分娩登在第2产程应用行辅助坐位用力,可加快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保障分娩质量。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湖南株洲 412200
摘要:目的:探讨将分娩凳用于初产妇第2产程辅助坐式用力临床成效。
方法:选择初产妇8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宫口开全时胎先露S=0---S+2,随机分组,就抬高床头30°常规仰卧位用力(对照组,n=40)与取分娩凳在第2产程应用,行辅助坐位用力(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
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第2产程用时、产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初产妇病例,取分娩凳在第2产程应用行辅助坐位用力,可加快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会阴侧切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保障分娩质量。
关键词:初产妇;第2产程;分娩凳;坐位用力;效果观察
仰卧位分娩为我国大部分医院产科传统分娩体位,虽利于医护人员行阴道检查,对胎心、宫缩等指征进行监测,完成产程观察及接生步骤,但仰卧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母婴安全风险明显增加,不利于产程顺利进展。
坐式分娩与分娩生理学机制相附,更为合理、有效、科学,可规避仰卧位分娩的不足,保障产科整体分娩质量[1-2]。
本次研究针对所选初产妇,在第2产程应用分娩凳辅助坐式分娩,取得了理想成效,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初产妇8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年龄22-34岁,平均(27.3±4.1)岁,孕周平均(39.9±1.9)周,新生儿体重平均(3.2±0.4)kg,孕妇体重平均(61.5±7.1)kg。
对照组40例,年龄21-35岁,平均(27.5±4.3)岁,孕周平均(39.6±1.8)周,新生儿体重平均(3.1±0.5)kg,孕妇体重平均(61.6±7.2)kg。
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胎儿情况良好;初产妇;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单胎头位。
排除标准: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及糖尿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本组病例取分娩凳在第2产程应用,以辅助坐位用力。
步骤:经检查宫口开全后,胎先露S=0---S+2之间,将初产妇送至产房,取一分娩凳在产床旁放置,背靠治疗台予以靠枕垫背,增加舒适度,以发挥支撑作用,取1张无菌护理垫,放置分娩凳上,中间自然下垂5-10㎝,通过会阴垫的空隙处便于观察,协助产妇坐于分娩凳靠后位置,背靠治疗台予以靠枕垫背,便意感或宫缩较为明显时,鼓励其双腿尽量分开,在分娩凳2侧骑跨,双手紧握凳前端把手,在做大口吸气动作后,有效憋气,持续向下用力,吐气后,再重复大口吸气,憋气,至宫缩结束,子宫收缩间隙,提供全方位的照护,使产妇得到充分的休息放松。
,助产士在宫缩时一边指导产妇用力,一边观察胎头下降情况,对宫缩、胎心等情况密切观察,反复告知产妇宫缩时一切听从助产士指导,以防用力过猛导致胎头娩出过快。
当宫缩时,可见胎头约2cm 时,重新躺于产床,完成接生步骤。
1.3.2 对照组
经检查宫口开全后,将初产妇送至产房,于抬高产床30°仰卧,屈曲双腿并尽量分开,将外阴部有效暴露,双脚蹬于产床。
子宫收缩时,嘱深吸气、憋气、用力,后缓慢呼气,再用力,至结束宫缩,其间合理休息并放松。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第2产程用时,产后2h出血量;(2)对比两组分娩方式;(3)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
1.5 统计学分析
组间计量数据第2产程用时,产后2h出血量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会阴侧切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产程用时、产后2h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初产妇第2产程用时、产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第2产程用时、产后2h出血量对比( ±s)
注:*P<0.05。
3 讨论
依据产科分娩产妇特点,对合适的分娩体位进行选择,对产程的进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自然分娩率,与产妇需求符合,并能最大程度降低分娩不适,保障产程安全[3-4]。
坐式分娩与产妇生理要求一致,可使产程中舒适度增加,降低产痛感及恐惧感,特别是应用辅助器行辅助坐位用力,效果更为理想。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分娩凳辅助坐位用力分娩,第2产程用时、自然分娩率、母婴情况明显优于常规仰卧位用力的对照组,分析原因,与抬高床头30°仰卧位时,可使腹压居较低水平,产妇单通过收缩腹肌加快产程,易过度消耗体力,且仰卧位骨盆出口平面呈狭窄显示,骶尾关节完全扩张受限,胎头下降速度较为缓慢,使第2产程明显延长[5-6]。
同时,仰卧位时,子宫增大对盆腔血管构成压迫,可减少胎盘血供,使新生儿窒息风险明显加大。
而分娩凳辅助下坐式用力,骨盆入口面方向改变,为胎头入盆创造了有利条件,相较仰卧位,骨盆出口前后径会呈1-2cm增加,骨盆出口面积也呈增加显示;此外,产妇取跨坐位,产轴与胎儿纵轴一致,可使宫缩更为有效和规律,对第2产程有促进作用。
胎头下降过程中,易转为枕前位,进而降低了剖宫产率和产钳使用率。
同时,坐式分娩产妇腹部肌肉呈松弛状态,可改善脐带血中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7]。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初产妇病例,取分娩登在第2产程应用行辅助坐位用力,可加快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保障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涂伟妹,刘佩蓉,郭爱英,等.初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对分娩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8):68.
[2]Gupta J K,Hofmeyr G,J,Shehmar M.Posi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ur for Women without Epidural
Anaesthesia[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16(5):CD002006.
[3]楼俊,姚培琴,罗琪.初产妇第2产程时使用分娩登辅助坐式用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15);56-58.
[4]何洁茹.分娩球、分娩车、分娩登联合应用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24):39-40.
[5]孙小金,朱忍娣,周巧仪,等.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672-1674.
[6]张惠欣,郝荣,张宏玉,等.第二产程分娩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国产医学杂志,2014,17(11):743-747.
[7]罗琳虹,郭实贤,郑巧丽.产程中不同体位与运动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7(1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