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门罗小说读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9.11 KB
- 文档页数:7
《逃离》读后感《逃离》读后感(精选3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逃离》读后感(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逃离》读后感1爱丽丝门罗的作品集来到我家的书架上完全是由于她得了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她。
是某个对我闺女怀有青春期骚动的小子几乎在诺奖公布的第一时间弄来了这本书。
算得上时髦又风雅的礼物,女儿看上去很喜欢,而我不像小丫头那样性急,我得看完它再说。
憋了半年后才读它是出于反潮流的情绪,真正的文学和新鲜度无关,相反,经得起时间筛选的才是好书。
昨天看完了第一篇《逃离》,有点失望。
稍后发现错在我自己,由于诺贝尔的光环,我把它设想成一顿大餐,结果很清淡。
清淡不见得就不是美食,扉页上也说了,平凡和僻静是门罗的写作风格。
是诺贝尔奖要引领低糖低脂的时尚口味,是那些评委总是喜欢另辟创意,比如:他们可以把反贼和忠良放在同一个获奖台上。
一点也不像春晚那么死板,换了谁当导演都是一成不变的姹紫嫣红。
先得把情节提炼出来,看别人写读后感全是这样的,我以前老是把这个程序省略。
卡拉和克拉克是一对穷夫妻,在一个好像是旅游景点的地方经营了一个马场。
这个夏天因为连日阴郁,暑期里的生意有点惨淡,连家里的宠物山羊也不恰时宜地玩起了失踪。
反正一切都糟透了,夫妻俩的坏情绪像潮湿空气里的霉斑一样滋长。
丈夫克拉克逼着妻子卡拉去敲诈有钱的邻居,一肚子怨气的卡拉反倒在好管闲事的邻居帮助下起了离家出走的念头。
在逃跑的长途车上卡拉想起了自己更早一次逃离经历‐‐几年前她不顾一切的跟克拉克私奔。
回忆让卡拉从逃脱的兴奋转向前途迷茫的恐惧,然后她回家了。
天气晴朗了,明媚阳光下的马场似乎还是那么忙碌和美好。
然而邻居的来信无意中揭示了卡拉钟爱的山羊是被克拉克谋害了,可能这小气的男人在吃山羊的醋。
刺痛卡拉的尖刺依旧存在,不过,现在她选择了忍受。
读门罗逃离一书的心得体会篇一:逃离-爱丽丝门罗观后感赏析逃离-爱丽丝门罗观后感赏析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
或许是新的开始。
或许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就像看戏路上放松的脚步,就像午后窗边怅然的向往。
一次次逃离的闪念,就是这样无法预知,无从招架,或许你早已被它们悄然逆转,或许你早已将它们轻轻遗忘。
无论是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脱丈夫和婚姻的卡拉;放弃学术生涯,毅然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乡间男子朱丽叶;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某一天忽然消失得再无踪影佩内洛普;已然谈婚论嫁,却在一念之间与未婚夫的哥哥出逃了一个下午格雷斯??真正的逃离不是物理空间上的,而是心灵的。
第一篇《逃离》的结尾,主妇卡拉最终还是回到了丈夫克拉克身边。
可是白山羊弗洛拉的尸体阻隔了他们心灵接触的可能。
大隐隐于市,这是一样的道理。
最终极的逃离不是我逃到天涯海角,你遍地寻觅不到,而是我和你相距不过咫尺,却再无靠近的可能。
卡拉年轻鲜活,西尔维亚像女主人爱慕一只刚刚孵出的小鸡一般喜爱她。
但这种爱隔着多少时空呢!卡拉永远不能体谅一个迟暮女人对新鲜热腾的事物的爱慕,对于生命的记念和追挽比西尔维亚拥有的所有财产重要得多,而卡拉需要的仅仅是一小叠满足她对美好物质生活的追求的钞票而已。
卡拉带着西尔维亚塞给她的一卷钞票逃离她的同居男友克拉克并给他留下了一张纸条:我已经走了,我不会有事的。
而出于同样的厌倦,几年前她逃离自己的父母时也留下了一张纸条: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
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解的。
纸条上提到真实的字眼,仿佛只有她能理解“真实的”三个字如何在她的身体和心灵上留下的分量,也只有她和克拉克的相爱才能诠释“真实”的全部涵义,他们躺在草地上嚼草根哼歌,他们过着浪费金钱浪费时间的快乐时光。
但是过了多久呢,真实的日子陷入艰辛的窘迫现实,她和克拉克失去了激情,卡拉再一次留下纸条,惟一的特殊原因只是:去一个地方,过一种生活,那里将不会包括克拉克。
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爱丽丝门罗逃离》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
小说以一个女主人公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对她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抉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无常。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坎坷和挫折。
在家庭和爱情中,她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但她从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她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塑造非常细腻,每个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在小说中,主人公面对家庭和爱情的考验,她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女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通过对主人公的成长历程的描写,作者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小说中,作者对生活的描写也非常细腻。
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抉择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多变。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她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抉择的描写,作者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和多变,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通过阅读《爱丽丝门罗逃离》,我深受感动,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著称,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人生抉择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
通过对生活的描写,作者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和多变,也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逃离》读书有感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艾丽丝·门罗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对她的了解甚少。
然而,这次挑选这本书的小伙伴却令我十分感激,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书中卡拉的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想要逃避的事情,总想着通过逃离来摆脱这一切。
那么,逃离之后又会怎样呢?艾丽丝·门罗在《逃离》中却让已经开始逃离的女主卡拉最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在逃离的过程中,她选择放弃逃离。
这种对逃离的放弃并非因为女性独立的艰难,也不是因为卡拉被束缚于对丈夫的感情,而是她在逃离的过程中意识到逃离的徒劳和无望。
她年轻时逃离父母与爱人,去往全新的地方,以为这样可以过上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但结果却激起了另一次想要逃离的欲望。
那么,这次的逃离之后呢?也许它只是下一次逃离的开始。
如果这样,就不应该把生活的希望再次寄托在逃离上,而应该选择返回。
“逃离”对生活的冲击,并非取决于你是否已经真正开始逃离,而是你内心对逃离的念头。
很多生活安稳的人,看上去却总是一副要去远方的模样,他们深陷于自己想象中的逃离旋涡,而意念中的逃离才是最极致的逃离。
只要你有了逃离的念头,只要逃离在诱惑着你,那么对于你周围的种种,你都注定是个缺席者。
门罗的故事没有给每一个“逃离”以对错的判断,也无法让你找到什么答案,甚至有些故事的结局都是不明朗的、主观的。
她用细腻的文字为读者编织出一个平行的世界,在阅读时,你不再只是旁观故事的发展,而是能够进入到主人公的生活细节和复杂情绪中,从而反观自省内心的真实欲念。
虽然这本书的翻译存在一些难度,尤其是一些倒叙和插叙的部分比较复杂,但多读几遍,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平凡人的生活中,我们无法逃离生命的束缚,也无法逃离整个人生。
我们必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学会在束缚中寻找自由,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正如卡拉在经历了多次逃离之后,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原来的生活一样,我们也需要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珍惜眼前的幸福。
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
《爱丽丝门罗逃离》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爱丽丝·门罗的一部作品,该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
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逃离家庭的故事,她在逃离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琳达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和压迫的家庭中。
父亲是一个酗酒的人,经常对母亲和她进行暴力的打骂,母亲则是一个软弱无力的女人,无法保护自己和女儿。
在这样的环境下,琳达感到无助和绝望,她渴望逃离这个家庭,寻找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在逃离的过程中,琳达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
她在逃亡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给予了她帮助和支持,让她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最终,琳达找到了一个可以让她安身立命的地方,她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迎接着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琳达的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也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放弃,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寻找出路。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因为有时候,一个朋友的帮助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另外,小说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是人生的港湾,它能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而一个充满暴力和压迫的家庭则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和痛苦,让我们无法快乐和幸福。
因此,我们要珍惜家庭,努力营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得到关爱和尊重。
总的来说,读完《爱丽丝门罗逃离》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琳达的故事,我学会了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
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家庭,就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归宿。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更是一部给人以启发和鼓舞的作品。
希望每个人都能读到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追寻自己的幸福和梦想。
《逃离》读后感有幸读到几位文学圈人士联袂推荐的作品,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喜。
当时是 2009 年,很少有读者热衷于阅读门罗的作品,更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她会在多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门罗本人也未曾料到这一殊荣。
当获奖的喜讯传来,国内媒体的报章无论是采用“为什么不是爱丽丝·门罗”还是“为什么是爱丽丝·门罗”的标题,其结论只有一个:82 岁的老太太获此大奖实至名归。
实际上,文学奖项仅仅代表了评委和一部分读者的意见。
获奖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大师之作,而那些陪跑的作品也未必不是杰出之作。
门罗的短篇小说数量颇丰,而《逃离》是迄今为止收录较为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
重读此书,我认为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它是过于轻佻的,而“独特”一词更能准确地描绘我对它的感受。
女作家描写女性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像门罗这样的作家,其小说中的绝大部分主人公都是女性,且她们几乎都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对生活有自己的见解、性格坚毅,而这些人物形象又各不相同,要达到如此境界实属不易。
在《激情》中,格雷斯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曾经有宣传语这样写道:“这么说吧,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婚姻,那么多爱情维持着,就是因为那个叫尼尔的家伙还没出场。
”没错,格雷斯是一家餐厅的侍者,一个叫莫里的大学生与她交往,意图与她步入婚姻殿堂。
然而,莫里的哥哥尼尔出场后,无需过多的交集,尼尔就开车将格雷斯带到一处旅馆休息。
门罗向来擅长描写男女之间情感的克制,两人仅仅只是十指相扣。
然而,格雷斯内心的波动已经清晰地展现出来,“她似乎感觉他的舌头正在她自己的皮肤上游走,就如欲望在跳舞,‘教堂也不总是安全’。
”门罗对女性内心细致的描写并非为了描写而描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自我审视,而这种智慧源于生活,与贫富无关。
在小说的结尾,格雷斯向莫里坦白是她自愿跟尼尔走的。
门罗通过格雷斯的形象表达了她所期望的女性形象:勇敢面对,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做生活的逃兵。
Reflection on Dear Life 《亲爱的生命》爱丽丝·门罗读后感5600字作为一部集合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作品的精华集,Dear Life 《亲爱的生命》以那独特而又简约的文笔,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深处。
门罗被称作“现代短篇小说之王”,她的作品在文学领域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而Dear Life无疑是其巅峰之作。
阅读Dear Life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门罗对于生命意义的深思熟虑。
她从生活中的各个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人性的本质,对于人生的起起伏伏,作出了深刻的解读。
书中的每一篇短篇小说,都充满着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启示。
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Dear Life中的故事有着鲜明的加拿大特色,其中有着作者亲身经历。
她运用了自己在加拿大农村长大的亲身经历,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故事中的人物、感受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同一件件世事沉浮洞彻心扉的镜子,深深地触动着读者。
在这个众说纷纭、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难免会对未来心生迷茫。
在这样的情况下,读Dear Life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更能让人们深入思考自己身在其中的生命,反思自己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弥足珍贵的观点和思考。
门罗通过短篇小说这种形式,揭示了人性的本质,表现了人们的情感交流,为读者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Dear Life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总之,Dear Life《亲爱的生命》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读者,通过自己独特的体验,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一个充满人性魅力的加拿大,智慧地揭示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教给了读者很多珍贵而又深刻的人生思考。
它是门罗作品中的瑰宝,是我们在人生路上不容错过的重要一站。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艾丽丝·门罗小说读后感
前些天,买了几本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先是读《快乐
影子之舞》,作家奠定声名之作,觉得也没有什么,说不上
有多好。但当我读到第二本《公开的秘密》时,便欲罢不能
了。然后废寝忘食读完了《好女人的爱情》和《逃离》。读
罢,思绪还沉浸在她的叙述中,缠绕在她讲的故事所创造的
浓雾中,不能自拔。
每一个作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艾丽丝·门罗
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作家,艾丽丝·门罗无疑是一
个讲故事的高手。她很善于吊人的胃口。她从最不起眼的地
方讲起,你先是漫不经心地听着。但听着听着,便被她的故
事吸引了。而当故事讲到最吸引人的地方时,你抻长了脖子,
正无限神往地听着,想饕餮下面的精彩,她却停了下来。然
后一声咳嗽,开始讲其他。没办法,你希望听下去,只好跟
着她走。于是,她带着你走啊,绕啊,走到另一个时间,另
一个地点,讲另一个有些关联的故事。虽不算美味,但也足
以饴人。就这样,你听着听着,走着走着,发现又跟着她回
到了原处,回到刚才中断了的精彩之处。而因为这种时空转
换的叙述,你得以更加品味到故事的妙处,尝到美食的精华,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从而神驰千里,沉醉其中。原来那些转换,那些看似的不相
关,都是这道大菜必不可少的作料啊。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里的主角,都是一个个普通小镇上
的普通人。而故事的内容,也多是讲述人类普遍的微小感情,
比如一位父亲埋藏已久的恋情(《沃克兄弟的放牛娃》),比
如两个普通的小女孩的微妙的友谊(《有蝴蝶的那一天》),
比如一个女孩因为怜悯而故意放走父亲要杀的马(《男孩和
女孩》),比如一个女人对一个传奇式的凶恶男人的一见钟情
(《破坏分子》)。因为是写人类的微小的感情,所以她的小
说有着那么多的悬疑,让你在阅读时过把读侦探小说的瘾。
艾丽丝·门罗是一个制造悬念的高手。这也是她吊胃口的手
段之一吧。她为你出示一个场景,那个场景暧昧无比,看似
零乱不堪,却有着那么多的蛛丝马迹,让你忍不住悄悄地探
究,希望捕捉到常人难以发现的幽微。这也难怪,好奇心是
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原始动力。你大气儿
也不敢喘,更不敢稍微离开片刻,怕一离开,就中断了思路,
一喘气,便惊飞了灵感。你全然忘了,其实你一直在那个现
场制造者的控制之下,她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提着一盏小小
的灯,发着幽暗的光,指引着你,一点一点寻找着,探求着。
好不容易,你觉得你接近真相了,你欣喜万分,正待豁然,
突然,灯光消失了,你眼前一片黑暗。你努力地找啊找,但,
你找不到答案,或者,根本没有答案,只是一个看似杂乱的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场景罢了。内中,也许藏有玄机,但所有的隐秘都是你自己
的猜测,那个布置场景的人不会告诉你。这样也许更好些,
让你得意于你自己的发现,也给你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你发
现更多的可能。
那个与图书管理员互通书信常诉衷情的大兵,后来到哪
里去了?是图书管理员那个当推销员的朋友用了大兵的名
字,还是大兵的父亲用了什么计谋?(《忘情》)
那个在野营路上失踪的女孩到底去了哪里?是被人害
了,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浪迹到了别处?(《公开的秘密》)
朱丽叶的女儿,那个二十岁那年在某种程中“隐退”消
失的女孩,到底怎么样了?是她自愿消失?还是被人胁迫?
(《沉寂》)
劳莲,那个十三岁的女孩,她到底是父母的亲生女儿,
还是德尔芬的女儿?那个死去的并父母保留的孩子的骨灰,
是属于父母的劳莲,还是德尔芬的劳莲?
没有人告诉你答案,你只能自己去想,从而把她的小说
读上一遍又一遍。越读,你便越会发现,那些风平浪静的叙
述下面,是怎样的暗流汹涌。
题材上,艾丽丝·门罗写那些发生在小人物身上,并非
大众化但却经常发生,只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她写这些,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让你看到了更多的隐秘,可是,你看完之后,回想一下,审
视周围,却发现其实这样的事时时在发生,就在你身边,或
者,虽未发生却随时有可能发生。艾丽丝·门罗就是通过这
些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性中被人忽略或者故意忽略的普遍
性。在她的小说里,你看到的是人是最本真的状态,没有道
德的评论,没有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在生活里存在的小
人物。存在,我觉得我只能用这个词。因为,艾丽丝·门罗
绝不是用小说来揭示什么生命的意义或者一段感情的对错,
那些人物,只是存在着罢了,生活着罢了,依从着生命和情
感的本能。从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中,你看不到时代,因
为这些人物是普通的小人物,有着普遍的典型性,这些故事
是在每个人心里都发生过,在许多人生活中都出现过的故事,
有着普遍的共性。这些人,这些事,超越了时代,超越了道
德,甚至超越了意识形态,而直面人性最深最真处,表现最
为本真的生命状态。
比如那个已然谈婚论嫁女子格雷斯,与未婚夫的感情不
能说不和谐,但是,当她第一次看到未婚夫的哥哥,却在一
念之间与之外出,并出逃了一个下午。也许,她只是在与未
婚夫的欢爱中有未被满足的愿望(比如被需要,被征服),
也许只是因未婚夫的哥哥身上那种特有的气味和那深不可
测的目光而一见钟情,也许只是渴望激情,或者,只是好奇,
想体验另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激情》)谁又能说自己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没有过这种期待与想象呢?心动的感情谁都有过,只是,我
们在自己的人生轨迹里一直小心地走着,不敢超越。
卡拉,十八岁从父母家出走,如今又打算逃离丈夫和婚
姻,但虽然有贾米森太太的帮助,她还是在出逃的半路失去
了勇气,写信让丈夫来把她接回家。而她的丈夫,在去质问
并想要伤害贾米森太太时,因为卡拉那只失踪的小羊的意外
出现而改变初衷,暧昧的气氛之后,小羊被卡拉的丈夫秘密
危害。这又是怎样复杂而隐秘的情绪?(《逃离》)
艾丽丝·门罗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就那么娓娓道来,像
我国三十年代的白话小说,有着沈从文的舒缓与张爱玲的锐
利。她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经常省略掉一部分,只在最关键
处展示几个细节,那些细节有着非同寻常的重量,如同一部
电影,只是用蒙太奇的手法呈现几个场面,便让你感受到了
整个空间的广阔。而这几处细节,就可以让你一斑而知全豹,
而且,因为只给你几斑,让你更生出无限的想象来,心中反
而酝酿了更多的精彩。
艾丽丝·门罗善写短篇小说,而这些短篇却包容了很多
的内容,“她在每一个短篇小说中呈现的深度、智慧和精准
比得上很多长篇小说家穷极一生的书写”(布克国际奖评委
会)。她的文笔是浓缩的,如同果珍,哪怕只是一点小末末,
也够你放入一杯水中品味良久。有时候,她只是看似轻描淡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
写地说一句话,而你读来,却发现,这一句话背后,却藏着
那么多的隐秘与幽微,你只有再联系前后文细细地读,才能
发现更多的情节,更多的妙处。
艾丽丝·门罗不愧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作为英语语种
的作家,她的小说让我们读起来无多晦涩,这除了要感谢翻
译者的功底外,还与她的平实的风格是分不开的。她获得今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绝非偶然。这让我想起上一届诺贝尔文学
奖的获得者,莫言。莫言与艾丽丝·门罗是有共性的,他们
都是讲故事的高手,都讲述着小人物的命运,都有着令人惊
心动魄的细节,也都有着引人入胜的力量。但他们的风格又
截然不同。莫言的故事,有着浓重的民族风格,他的叙述,
更像在讲民间的传奇,有着许多的俚俗、幽默和许多的荒诞。
而在这些看似荒诞的故事中,却隐藏着对人性真实状态的揭
露和人类命运的悲悯。而艾丽丝·门罗的讲述,更像是一个
老太太在跟你聊天唠嗑,絮絮叨叨,有的地方看似没有逻辑,
你以为是这个老人犯了糊涂遗忘了,或者思维混乱了,但听
完后,细细琢磨,她的每一句话都那么有条不紊并暗藏玄机,
每个故事都是对人性隐秘处的探寻。如果说莫言的小说像传
奇,那么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更像回忆录。在语言上,莫言
的语言是经过提炼的民间语言,通俗易懂;艾丽丝·门罗的
语言是经过文学加工的叙述语言,平实亲切。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7
感谢这些书,可以让我得以与这些大师亲密对视,让我
感受到阅读的幸福。也怅恨我自己没有更多的文学评论知识,
语言如此枯竭,不能充分表达出我阅读后的强烈感受。只好
有待慢慢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