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营养研究法 实验数据处理

植物营养研究法 实验数据处理

植物营养研究法 实验数据处理
植物营养研究法 实验数据处理

(4)、现场观测记录生长指标结果:

资环09级4班2组成员:赵伟丽任衍珍李秀云秦栋菊孙雪张浩许耀华

1、计算各处理:

n=3 ,k=12 ,T=1334.17

2、计算自由度:

df

T =kn-1=35 df

A

=k-1=11 df

B

=n-1=2 df

e

=df

T

-df

A

-df

B

=22

3、计算平方和:

C=(∑X)2/nk = 49444.7

SS

T

=∑X2 - C=(23.302+21.722+……+21.52) – C=3288.75

SS

A =1/n∑T

ai

2– C=1/3*(66.802+136.202+……+73.12)–C=3228.43

SS

B =1/k∑T

bi

2– C=1/12*(454.132+443.862+436.182)–C=13.525

SSe=SS

T –SS

- SS

==46.795

4、计算方差:

S A 2=SS

A

/df

A

=3228.43/11=293.5

S B 2=SS

B

/df

B

=13.525/2=6.76

S e 2=SS

e

/df

e

=46.795/22=2.13

5、计算F值并进行检验

F A =S

A

2/S

e

2=293.5/2.13=137.8

F B = S

B

2/S

e

2=6.76/2.13=2.94

因为FA>F(0.01),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FB<F(0.05),区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2、计算自由度:

df

T =kn-1=35 df

A

=k-1=11 df

B

=n-1=2 df

e

=df

T

-df

A

-df

B

=22

3、计算平方和:

C=(∑X)2/nk =467.3

SS

T

=∑X2 - C=(22+62+……+22) – C=(220.47+220.88+256.42) -467.3=230.5

SS

A =1/n∑T

ai

2– C=1/3*(62+19.12+……+7.62)–C=222.9

SS

B =1/k∑T

bi

2– C=1/12*(42.72+41.82+45.22)–C=0.5

SSe=SS

T –SS

- SS

==230.5-222.9-0.5=7.1

4、计算方差:

S A 2=SS

A

/df

A

=222.9/11=20.3

S B 2=SS

B

/df

B

=0.5/2=0.25

S e 2=SS

e

/df

e

=7.1/22=0.3

5、计算F值并进行检验

F A =S

A

2/S

e

2=20.3/0.3=67.7

F B = S

B

2/S

e

2=0.25/0.3=0.8

F A (0.01)=3.18 F

B

(0.05)=3.44

因为F

A

>F(0.01) ,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F

B

<F(0.05),区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如下:

1、计算各处理:

n=3 ,k=12 ,T=1208.1

2、计算自由度:

df

T =kn-1=35 df

A

=k-1=11 df

B

=n-1=2 df

e

=df

T

-df

A

-df

B

=22

3、计算平方和:

C=(∑X)2/nk = 40541.8

SS

T

=∑X2 - C=(28.72+49.02+……+382) – C=15142.9

SS

A =1/n∑T

ai

2– C=1/3*(84.62+148.82+……+128.62)–C=14859.1

SS

B =1/k∑T

bi

2– C=1/12*(413.82+419.72+374.62)–C=100.2

SSe=SS

T –SS

- SS

==183.6

4、计算方差:

S A 2=SS

A

/df

A

=14859.1/11=1350.8

S B 2=SS

B

/df

B

=50.1

S e 2=SS

e

/df

e

=8.34

5、计算F值并进行检验

F A =S

A

2/S

e

2=1350.8/8.34=162

F B = S

B

2/S

e

2=50.1/8.34=6.0

F A (0.01)=3.18 F

B

(0.01)=5.72

因为F

A

>F(0.01 ),处理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F

B

>F(0.01),区组之间差异极其显著。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

植物营养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矿质营养学说 2.植物营养临界期 3.最小养分律 4.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5.报酬递减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主要是,其次是。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主要是,此外植物还可吸收少量形态的养分。 2.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中,内在因素是。 3.养分跨膜的机制有和两种,其中选择性吸收养分,同时要消耗能量的机制属,空气中的SO2、CO2等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叶细胞,其机制属。 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中,微量营养元素有种,它们是。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的是。 5.在下列元素中选择填空(单项或多项) A.氮 B.钙 C.钾 D.铁 E.氧 F.磷 G.硫 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很强,首先在下部叶片出现黄化症的是,首先在下部叶片出现叶色暗绿或墨绿的是。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差,缺乏症状首先出现在上部幼叶或顶尖的是。在粘重滞水的土壤中,植物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弱,原因是缺,而影响到根系的呼吸作用。 6.在下列肥料中选择填空(单项或多项) A.人畜粪尿 B.氯化铵 C.磷酸铵 D.过磷酸钙 E.堆肥 F.硫酸钾 G.硝酸钠 上述肥料中,属于有机肥的是;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属于二元复合肥的是。 上述肥料中,最适宜做根外追肥的是;不能与石灰混合施用的是;不适宜施在强还原性水稻田的是。 7.人粪尿不能施在盐碱土上,是因为其含有约1%的。 8.秸秆可以通过、、 和四种方式还田,但生产上强调的还田方式是。 9.微生物菌剂并不直接提供养分,而是通过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6分,第2、3题7分,共20分) 1.简述养分从土壤到达植物叶片的几个步骤。 2.为什么要提倡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3.简述铵态氮肥的合理施用方法。 四、计算(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欲配制适用于某一地区某一作物的专用肥,要求其养分比例为N:P2O5:K2O=1:0.58:1.25,养分总浓度为28.3%。配制该专用复混肥1吨,需用硫酸铵(含N20%)、磷酸铵(含N15%,含P2O550%)、氯化钾(含K2O60%)和添加物各多少公斤(结果保留为整数)?该专用复混肥料

抚州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抚州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 . 流放的人们在饱尝世事沧桑之后,对生死的问题已看得很淡了。 C . 他们已经成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至交,他们的友谊,已经成为了文坛的佳话。 D .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2. (2分)(2018·南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根据杭州出台的国内首部网络交易政府规章,卖家如果骚扰、威胁消费者,使其违背意愿作出或修改交易评价,将对其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 B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人也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驱壳,能不能创作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 C . 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数量安全,而且对粮食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D . 国务院近日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的相关政策,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大部分进口日用消费品,于今年6月底前确定降低进口关税试点,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3. (2分)下列公共标语,表达不太好的一项是() A . (某候车室)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B . (某企业)今天您工作不努力,明天您努力找工作。 C . (某游点)禁止乱写乱画,违者重罚! D . (某建筑工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试题(1)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得二大类缓效氮肥就是(合成有机氮肥 )与(包膜氮肥 )。 2、玉米白芽症就是缺乏元素(锌 )。 3、需硫元素较多得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 )科与(百合科 )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 )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得主要营养元素就是(钙 )与(钾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得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 气 )得条件,利于(保肥 )与(腐殖质形成 )。 8、新开垦得沼泽土最易缺乏得元素就是(铜 )。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就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就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得矿化铵与施入得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得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得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得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得复合肥料 6、离子间得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得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得吸收 7、磷得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得磷与其接触得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得磷浓度间得关系曲线

植物营养研究法 复习

第一章植物营养的培养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模拟培养试验:又叫培养试验,它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用特制的容器(如盆钵、玻璃缸、塑料桶、水泥池等…)栽培农作物,并进行各种科学试验的方法。 2.溶液培养试验:植物生长介质为含有营养成分的水溶液的盆栽试验(有水培和砂培) 3.隔离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将植物培养在被隔离的不同营养环境中进行栽培试验的方法。【特点:根据试验要求把植物分成多个部分进行试验,中间用隔板分隔营养环境。 P29】 4.流动培养及更换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是在营养液经常流动并保持农作物生长整个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营养水平或环境pH条件下所设置的培养试验。【因此流动培养是有特定目的和要求所布置的试验。】 5.灭菌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又称无菌培养,即在没有微生物的情况下来设置试验。 6.渗漏水研究方法【生物研究方法】:用特制的“渗漏计”装置,即在容器或框体中安放土柱采集不同深度渗漏水进行水量和水质测定的研究方法。 7.幼苗法:利用作物幼苗期对营养的敏感性来指示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这种培养试验法可以用来测定土壤供应有效养分的情况,特别是供应有效磷、钾的情况。】 8.耗竭试验:是通过植物在容器中强烈消耗土壤养分用以评定潜在养分库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土壤中磷、钾潜在养分的释放速率和数量,耗竭试验消耗土壤养分的强度主要决定于供试作物种类,连续种植时间及供试土壤。】 二、简答题 1.培养试验的特点 答:(1)土壤一般取自土壤的耕作层,作物只能从耕作层的土壤中吸收养分。 (2)由于人为控制了盆钵中土壤的水分和温度,所以土壤中养分的释放过程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均与田间条件有所不同。 (3)培养试验所用的土壤结构与自然土壤结构不同。 (4)培养试验的施肥量大于田间一倍至数倍。 (5)人为供水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与田间不同 (6)培养试验几乎没有氮肥的淋失

植物营养学期末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养分归还学说 2. 作物营养临界期 3. 生理酸性肥料 4. 化成复合肥料 5.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6. 堆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水稻、对大豆、对甜菜有好处。 2. 土壤溶液中养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和。其中前者主要表现在之间,如 和之间。 3.矿质养分在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来沟通。 4. 在磷肥鉴定中,pH值是常用指标之一,过磷酸钙一般呈性,钙镁磷肥呈性,而磷矿粉呈性。 5. 某一复合肥料含N 20%、含K2O 15%、含B 2%,那么它的表达式为,它属于(二元、三元或多元)复合肥料。 6. 指出下列营养病害是缺乏何种营养元素:水稻缩苗病,苹果苦痘病,花菜褐心病,茶树茶黄病。 7. 有机肥料的种类主要有、、和等四类。 8. 施肥技术中,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主要有、 和三种。复混肥料或有机肥料施用时主要用作。 9. 人粪尿含氮物质分解最终都产生,容易,故贮藏期间要防止养分损失。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2小题5分,第3、4小题6分,共22分)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是什么?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包括哪些? 2.石灰性土壤上作物缺钙的原因是什么? 可采取哪些措施调控钙素营养水平? 3.试分析土壤条件与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关系。 4.叶面施肥有何优点? 它能否取代根部施肥? 为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2.我国的钾矿资源极其贫乏,农业生产中所用的钾肥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入手解决我国钾矿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需要大量钾肥之间的矛盾? 3.试述酸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4.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有哪些?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营养临界期: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2离子间的拮抗作用: 3质子泵:高等植物细胞膜产生负电位的质子(H+)泵主要是结合在质膜上的ATP酶。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4逆向运输:ATP酶的水解产生大量质子并泵出细胞质。与此同时,阳离子可反向运入细胞质,这种运输方式称为逆向运输。 5 Michaelis-Menten方程:V=V max·S/(Km+S) 式中:V——吸收速率;V max——载体饱和时的最大吸收速率;Km——离子-载体在膜内的解离常数,相当于酶促反应的米氏常数;S——膜外离子浓度。当V=1/2V max时,Km=S。 6 生物反硝化 7:被动吸收: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8生理碱性肥料: 9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10质流: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大麦灰斑病、番茄脐腐病、苹果小叶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2.简述根际的概念和范围

3.何谓菌根? 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4. 如何提高铵态氮肥在石灰性土壤上的肥效? 5. 简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三.论述题 1.试说明水稻营养中铵态氮肥优于硝态氮肥的内因和外因。(10分) 2.通常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低于氮肥和钾肥,试分析其原因。在磷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如何安排作物种植制度和使用技术去提高磷肥利用率? (15分)3. 试论述植物适应缺铁的机制并解释为何石灰性土壤花生单作可能出现缺铁黄化而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间作时无缺铁症状?(15分)

海南大学2013年《植物营养研究法》复习资料

2013年1月植物营养研究法复习资料农学院2010 级农业资源与环境林罗添骥 《植物营养研究法》复习资料 1.植物营养田间研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植物营养及其行为规律、供应状况和调控方法。特点: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总体:总体指的是同质事物的全体。 3.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这部分个体的总和叫做样本或抽样总体。 4.试验因素:指在试验中必须加以考察的因。。 5.水平:试验因素在试验中的不同数量水平或质量水平。 6.处理:因素的每一个水平或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处理。 7.重复: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 8.区组:将整个试验空间分成若干个各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一个局部叫做区组。 9.误差: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10.随机误差:由试验单元、管理方法、测试仪器、操作方法等方面不可识别的、大小方向不同的微小差异所造成的观察值和真值间的差异,具有随机性,所以称为随机误差。

11.系统误差:指由于管理方法、测试仪器等方面有可辨别的差异,从而使观察值与真值间发生一定方向的系统偏离称为系统误差。 12.错误误差:试验中由于试验人员粗心大意所发生的差错,如记录、测量错误等。真值:在一条件下,事物所具有的真实数值。由于偶然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影响,真值是无法测得。 13.平均值:用无数个数据平均后求得得近于真值的平均。。 14.方差:观察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离均差平方的平均数。 15.均方:总体方差一般不易求得,通常用样本进行估计。样本方差称为均方。 16.标准差:方差的正平方根。 17.科学试验的主要步骤:试验设计阶段:包括选题、设计试验方案、准备试验材料和环境。试验实施阶段:正确进行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的一致性,观察试验结果,收集数据。试验分析阶段:检查核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解释试验结果,作出科学结论、总结试验为今后的研究及生产提供。 18.科学试验的实施内容:据试验目的和任务、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作好试验场所、器材、工具的准备工作。认真布置试验。作好试验的管理工作。完成计划观察记载项目和各项目测定工作。 19.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准确性、重现性。 20.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严密的可比性:要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底肥,对照);要提高试验效率;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 21.肥料试验方案制定的要点:试验题目力求探索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试验因素力求精练、水平设置合理;试验处理力求简明可比;试验方案中设置对照。

中国农业大学_864植物营养学_笔记实验十

实验十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原理及其生态学和农学意义——根瘤 菌和菌根真菌侵染状况的调查 一、目的: 自然界中植物与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共生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共生关系通常是建立在植物向微生物提供碳水化合物,而微生物为植物提供氮、磷等营养元素基础之上的,共生关系能够保证植物和微生物正常生长。 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的游离态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 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与陆地上80%以上的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它增加帮助植物从土壤中获得根系无法吸收的磷,从而改善植物的磷营养状况,促进植物生长。据前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90%以上的磷,50%以上的锌和铜。 很多研究表明,豆科植物同时接种根瘤菌和丛枝菌根真菌能够起到提高固氮酶活性,增加结瘤数和固氮量,提高植株磷含量的双重效果。因此,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菌剂是十分重要的生物肥料,在农业和自然生态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和土壤改良与保护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检测豆科植物根瘤形态、数量、根瘤活性、根瘤菌结瘤能力;菌根真菌的结构和侵染率,了解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操作步骤: 1.根瘤菌接种和观察: (1)大豆种子表面消毒(用10%双氧水浸泡10分钟;或者用95%浸1分钟后再用 0.2-0.4%HgCl2浸泡15分钟,无菌水洗净)后,在菌液中浸泡一下,立刻播入基质 中。 (2)如果用石英砂或者蛭石作为培养基质,则需要定期补充低氮营养液。低氮营养液的配方为如下,每天或者每隔一天浇一次。 低氮营养液配方(g/1000ml) Ca(NO3)2·4H2O 0.03g CaCl2·2H2O 0.10g KH2PO40.1g Na2HPO4·12H2O 0.15g MgSO4·7H2O 0.12g 柠檬酸铁0.05g 蒸馏水1000ml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8)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8)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 1. 生物有效性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以及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 4 硝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铵转变为硝酸根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5共质体途径:养分通过由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连成的一个整体即原生质整体,经过皮层达到中柱的途径叫共质体途径。 6 根自由空间:根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7 截获: 8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叫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9 忌氯作物 10横向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 二.简答题(每题8分) 1.简述酸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2.为什么微生物要求外界营养物质的C/N比值是25:1? ?如施用有机肥料作追 肥,营养物质的C/N比高于此值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 木质部与韧皮部在其汁液的组成和含量上有何差别? 4.植物缺氮时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而缺乏铁时首先出现在新叶,说明其原因是什么。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2.试论述肥料发展的国际化趋势。 3.硼的主要营养功能是什么? 列举三种对硼敏感的作物,并说明缺硼时它们哪些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主动吸收:植物细胞逆电化学势梯度(化学势和电势)、需能量的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 2闭蓄态磷: 3载体学说(扩散模型):认为载体是亲脂性的类脂化合物分子。磷酸化载体能与根外溶液中特定离子在膜外结合,当它扩散到膜内侧遇到内蛋白层中的磷酸脂酶时,能水解放出能量,并把离子和无机磷酸离子从载体的结合位置上解离出来,释放到细胞内。 4硝化作用: 5生物反硝化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上。 7截获: 8离子泵学说: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在有能量供应时可使离子在细胞膜上逆电化学势梯度主动地吸收。 9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植物营养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课程: 植物营养学 班级: 资环121 学号: 13612126 姓名: 廖丁筑 指导教师: 黄启为、徐阳春职称: 教授 实习时间 2014年11 月3日至2014年11月7日 实习地点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常熟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笙绿科技园、南农科技综合实验基地

2014 年11 月13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分采用双层筛,筛除过大过小颗粒,第二次筛分采用滚筒筛,筛除小颗粒。包膜机给成品颗粒定量包裹上一层油脂包浆,最后包装入库。 4、思考 化肥化工产业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在合成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能量,冷却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水,为此华昌化工采用煤气化工艺,有效地节约了能源。冷却后的废水可用于发电,但大部分经处理后排放用于灌溉等。就此,我认为此类高耗水产业可选择靠海而建,在冷却中,利用海水资源,有效节约淡水资源。 化肥厂氨味重,氨气排放不仅造成合成效率降低,更会造成环境污染,引起酸雨与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一旦超过环境容纳值,一系列正反馈后会造成恶性循环。故,提供合成效率是第一要务。并且要注意尾气废水的处理达标排放。 华昌化工为环保企业,在处理尾气时会采用重力沉降,尾气洗涤,旋风处理等工序,使尾气达标排放。但环境污染不只与尾气中污染物浓度有关,也与排放总量有关。作为年产值如此高的大型企业,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 综合分析,我认为在努力解决化肥化工工业中污染问题的同时,应该大力扶持有机肥生产这类低耗能低污染企业,以此来缓和环境污染问题。 三、常熟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公司简介 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5月,是一家专业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生产有机(类)肥料、发展优质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环保型农业科技企业。与南京农业大学结成了紧密得产学研联盟,组建了苏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田娘新型肥料研发中心”,以863项目——作物秸秆快速分解制成生物有机肥成果为基础,围绕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固体废弃的资源化处理和开发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 2、田间试验 此田间试验分17个小区,共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另有两个空白组。每小区至少40㎡。五个处理分别为单施化肥,施化肥加10公斤秸秆伴侣,施化肥加20公斤秸秆伴侣,施有机无机复合肥240公斤/亩,施有机无机复合肥120公斤/亩。 此试验主要用于探讨微生物区系,土壤微生物活性。试验过程中保证单一因素差异,作隔水处理,垂直埋塑料薄膜,至少40公分到达犁底层。 小区单独计产,折算成公顷。 3、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 田娘公司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与华昌化工基本相同,但因规模较小,相较于华昌化工的立体构架,生产采用平面结构。堆肥工艺与联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同,但采用原料主要为猪粪与秸秆。 4、思考 田娘农场从肥料生产,到农产品种植销售均为一体,兼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科研,并且发展家庭农场,生态农家乐,一系列自成一体,作为民营企业,是自主创业的典型,值得借鉴。

植物生理学2套模拟卷及答案讲解

第一套: 一、选择题 1、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D)。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 2、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向地上部分运输时,主要通过(C)。 A.筛管B.共质体C.质外体D.胞间连丝 3、以下关保卫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体,黑暗时淀粉积累,而光照时淀粉减少B.气体通过气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气孔的周长成正比C.气孔完全关闭时,用无 CO2的空气处理可使气孔张开 D.不是所有的气孔外侧都有副卫细胞 4、下列关于细胞壁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伸展蛋白具有丝氨酸羟脯氨酸高度重复的基序 B.纤维素在细胞壁中是纤维素酶的主要底物 C.酸性环境有利于纤维素酶的水解活性 D.扩张蛋白对pH敏感,且具有高度专一性 5、C3、C4、CAM植物的碳固定的CO2受体分别是(A)。 A.RuBP PEP PEP B.RuBP RuBP PEP C.RuBP PEP RuBP D.PEP RuBP PEP 6、在光照弱、温度低的条件下,C4植物的光和速率(B)C3植物。 A.高于B.低于C.等于D.无法比较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C4植物在低温环境下仍可以很好地生长 B.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净光合产物的积累,所以北方生长的苹果比较甜 C.在高CO2浓度下,温度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 D.水分过多不利于植物生长 8、光呼吸碳氧化循环在以下哪三种细胞器中完成(C)。 A.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B.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液胞 C.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D.高尔基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 9、氨的同化作用中(A )植物多利用其绿色组织还原硝酸根。 A.热带B.温带C.寒带D.亚寒带 10、下列不是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是(C)。 A.土壤温度B.土壤pH C.土壤水分D.土壤通气情况 11、大部分硝酸还原酶在还原硝酸时的供氢体式(C)。 A.水B.NADPH C.NADH D.NADH 和NADPH 12、利用水泵将营养液循环利用的方法是(B)。 A.溶液培养法B.营养膜培养法C.有氧溶液培养法D.都不是13、下列属于生理酸性盐的是(AD )。 A.硫酸铵B.硫酸钠C.硝酸钾D.氯化铵 14、具有门控特性的离子跨膜运输蛋白是(A)。 A.离子通道B.离子载体C.致电离子泵D.中性离子泵 15、不属于植物细胞膜上H+-ATP酶的是(B)。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营养学试题(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混成复合肥 4、土壤缓效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7、土壤中闭蓄态磷 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 二、填空:(每题1分, 计20分) 1、春季发生玉米紫苗主要是缺乏元素_________。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5、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和 __________________。 8、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元素() A、硫 B、氮 C、钙 D、锌 2、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元素() A、氮 B、钾 C、硫 D、镁 4、影响土壤中铜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pH B、有机质含量 C、水分 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 B、氯化铵 C、硫铵 D、硝铵 6、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的元素是() A、硼 B、钾 C、铁 D、钼 7、对大豆根瘤固氮有特殊作用的元素是() A、镁 B、硅 C、硒 D、钴 8、最易引起土壤中Ca2+流失的肥料是() A、尿素 B、碳铵 C、硫铵 D、氯化铵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 B、钙 C、钾 D、镁 10、在缺镁的土壤上最宜施用那种氮肥()

植物营养学实习报告

植物营养学实习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课程:植物营养学实习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实习目的: 1、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 2、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 3、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生产工艺及施肥情况, 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

实习意义: 在本科专业教育中,实习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可以使我们熟悉肥料生产车间工作模式以及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方式: 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分析农户施肥效果;参观大棚蔬菜,发现其出现的问题。 主要采用大棚指导员邱师傅讲解和指导老师随旁帮助解答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实习内容: 1、施肥情况调查及分析 1.1肥料购买情况 从化肥与商品有机肥购买情况看,全部农户都购买了化肥,9户农户购买了商品有机肥,占调查农户

总数29.0%,户均购买化肥和商品有机肥分别是354.77元和792.30元。说明农户还是以化肥施用为主。具体见表1。 表1肥料购买情况表 1.2化肥的使用情况 从使用情况看,碳铵、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是农户首选,氯化钾和硫酸钾肥施用农户17户,占调查户数54.8%,专用肥施用农户15户,占调查户数48.4%.肥料施用的比例为氨:磷:钾=1:0.28:0.15,与顺昌上壤条件下及栽培作物的要求相去甚远,光其是钾肥的施用明显不足。具体见表2 表2使用化肥品种表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4)

植物营养学试题(4) 一.填空:(每题1分,汁20分) K叶面喷Zn2+时.溶液的PH应调到()性。 2.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婆是()?( 3.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 ?K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等器官。 5、作物缺俐多发在PH ()性的土壤上。 6、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和( 7.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学说:()学说和()。 J作物体内的钾是以()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可提商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増强作物的(), (),和()。 二、选择:(每题1分.计10分) 1.果树发生小叶病是缺少下列哪种元素() As硫氮C.钙D.锌 2.水ED在淹水期不适宜施用哪种氮肥() A.尿素氯化饮C、硫饮D、硝饮 3.作物新叶失绿,色泽均一.是缺哪种元素() A.氮B、钾C.硫D、镁 4.彩响丄壤中铜有效性的展主要的因素是() A. PH B、有机质含量C.水分D.温度 5.下列哪种氮肥不宜在甜菜上施用() A.尿素B、氮化钱C、硫钱D、硝钱 6.下列哪种元素可以调节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 A、硼钾C>铁D.钥 7.下列那种元素对大豆有特殊的作用() A.镁氏硅C.硒D.钻 8.施用哪种肥料最易引起上壤中Ca2+的流失() As尿素B、碳饮C.硫钱D.氯化钱 9.番茄脐腐病是缺少元素() A.铜钙C.钾D.镁 10.下列那种氮肥最易引起作物缺镁() A.硫饮 B.尿素 C.硝饮 D.硝酸钙 三.解释槪念:(每题3分,讣24分) 1.作物营养临界期: 2.绿肥的激发效应: 3.螫合态微址元素肥料: 4.交换性钾: 5.离子间协助作用: 6.丄壤养分强度因素: 7.活性镒: 8.: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 四.简答题:<11-26分)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实习指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实习的准备工作 第二章土壤培养试验 第三章溶液培养试验 第四章沙砾培养试验 第五章田间试验 第六章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第七章数据分析及实习报告的撰写 附录一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二常用化肥供给的主要元素、百分含量及换算系数附录三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四作物种子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附录五试验结果统计表

前言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站或附近团场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参观或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有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因此为了便于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的实习内容,便于教学实习的顺利开展,本学科教师结合我校的实习条件,编写了这本实习指导书。该试验指导书中包括七章内容。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莫治新(内容的编写),支金虎(文字的校对)。在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翟云龙、王冀萍老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书中如有错误,敬请各位老师、学生不吝指导,以便于今后修订时予以完善。 莫治新2009.12

《植物营养学(上册)》考研大纲

《植物营养学(上册)》考研大纲 考试大纲内容提要 营养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是与生物、农学、资源、环境等学科有关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管理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植物营养学(上册)重点阐述了植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包括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概念和分类,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生理功能及其营养失调症状,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机制,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其遗传,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等内容。 本课程以陆景陵主编《植物营养学(上册)》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为主要参考书。 植物营养学(上册)考试大纲目录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学的内涵、地位、作用和发展;了解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掌握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李必希的贡献和认识的不足。 重点及难点: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内涵、植物矿质营养相关学说的内涵与发展。 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一、植物营养学研究的早期探索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与李比希的工作 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第三节我国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主要按时间顺序讲述我国植物营养与肥料的发展及成就 第四节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一、植物营养学的范畴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养分的吸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确定标准,了解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一般功能;了解影响养分吸收的影响因素,掌握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机理及根外营养的有关内容。 重点及难点: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及确定标准、根系吸收养分离子的机理、影响养分吸收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植物的组成成分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 三、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及功能 第二节养分进入根细胞的机理 一、养分吸收器官——根系结构与功能 二、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三、养分在根细胞的积累特点

植物营养学课堂笔记及期末复习参考

第一章 第一节:植物的组成 一、植物的组成 单宁、脂肪等(占15%) 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各种糖类(60%) 有机物质(占干重95%)蛋白质(占10%) (占鲜重25%)木质素(占25%) 植物体灰分(占5%):P、K、Ca、S、Si、Fe、Mn、B、Mo、Zn、Cu、 Na、Cl 水(占鲜重75%) 二、物质组成的差异 ⑴水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生育期;③不同器官 ⑵有机物种类差异:①糖类植物;②脂肪类植物;③纤维类植物 ⑶灰分的成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土壤条件;③不同器官 三、植物体的必需营养元素 ⒈必需营养元素判断标准: ⑴完成植物生命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⑵缺少后会呈现专一的缺乏症; ⑶在植物营养上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 大气影响营养元素:C、H、O ⒉必需营养大量必需营养元素:N、P、K 元素的种类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中量必需营养元素:Ca、Mg、S 微量必需营养元素:Fe、Mn、Zn、B、Mo、Cl ⒊有益元素(不具有普遍性,只作用于个别植物) Si 禾本科Co 豆科植物 Na C4植物Al 茶叶 四、⑴植物营养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被需求量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所 求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⑵植物营养不可替代律:一种必需营养元素的胜利功能不能被其他营养元素所完全替 代。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 ⒈离子态(主要吸收形式):NH4+、NO3-、H2PO4-(酸性)、HPO42-(碱性)、K+、Ca2+、Mg2+ ⒉分子态:Co(NH2)2(尿素) 二、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 ⒈根:根冠区吸收能力强土壤施肥主要部位 ⒉叶子叶面施肥次要部位

植物营养研究法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2)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习内容 (3) 1.田间小区规划图 (3) 2.试验方案设计 (4) 3.试验过程及其方法 (5) 三.结果分析 (6) 1.结果记录表 (6) 2.产量计算 (9) 3.结果计算: (9) 4.方差分析 (10) 四.实习总结 (11) 五.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属于植物营养学和肥料学与统计学的交叉领域,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 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 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基地的田间试验地进行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一.实习目的 所以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试验设计,筛选低肥力土壤种植紫色甘蓝氮磷钾最佳配比,对于这种高经济效益的稀特蔬菜的大力种植生产推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巩固学生对课本学习到的知识,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基地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试验小区的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掌握植物营养田间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通过实习,学会并掌握紫色甘蓝的育苗、移栽、种植、收获等技术 3.掌握植物大田其间施肥,浇水等管理知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5.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实习数据分析实习结果,能够体现出格水平之间的差异性。 二.实习内容 1.田间小区规划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