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杆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微生物检验项目与临床意义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特介绍那些属于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
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
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
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
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的鉴定一、概述革兰阳性需氧杆菌的种类繁多,与临床疾病有关的棒状杆菌属、李斯特菌属、需氧芽孢杆菌属、丹毒丝菌属。
这类细菌多为腐生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其中有些为人和动物的正常菌群,可条件致病,有些对人和动物具有高度致病性。
二、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需氧杆菌及鉴定要点(一)棒状杆菌属1、定义及临床意义棒状杆菌属的细菌是革兰氏阳性、有独特形态(常排列为X、V、W形或中国字形、栅栏形)、菌体大小长短不一,常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棍棒状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大部分触酶阳性,动力阴性。
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大多为条件致病菌,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较粗短,着色均匀,很少有异染颗粒,这些条件致病菌可致医院内感染,引起血液、组织器官感染,如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等。
2、常见的棒状杆菌(1)假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微生物特性革兰阳性棒状杆菌,菌体形态酷似白喉棒状杆菌,较小,细长,无典型的异染颗粒。
呈木栅栏样排列。
●生化反应触酶阳性,还原硝酸盐,尿素阳性,不发酵糖类。
●临床意义寄居于人类鼻腔、咽喉部外耳道、眼结膜、外阴和皮肤等的正常菌群,可引起心瓣膜修复术后的心内膜炎及肾移植病人致死性尿路感染。
3、常用实验触酶、动力、CAMP试验、吡嗪酰胺酶和碱性磷酸酶试验;4、生化反应葡萄糖、木糖、甘露醇、乳糖、蔗糖、麦芽糖、七叶苷水解、硝酸盐还原试验、尿素。
其它非白喉棒状杆菌还有结膜干燥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假结核棒状杆菌、溶血棒状杆菌、杰克棒状杆菌等。
(2)白喉棒状杆菌●微生物特性革兰阳性棒状杆菌,没有荚膜、鞭毛和芽孢。
菌体大小、长短不一,直或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有明显的异染颗粒。
●生化反应触酶阳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还原硝酸盐。
不分解乳糖,不液化明胶,吲哚阴性,尿素阴性。
●临床意义白喉棒状杆菌是白喉的病原菌,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不侵入血流,在黏膜局部定植并产生白喉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侵入血液后能形成毒血症致全身中毒症状。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临床检验与结果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是指泌尿系统的脏器(如肾脏、尿路、膀胱等)被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病症。
常见的病原菌有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变形杆菌等。
临床上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检验和结果分析有助于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病原菌的检验方法1.尿液培养:首先采集患者清晨的中段尿,经过无菌操作,将其接种于含有丰富养分的培养基内,进行静置培养。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有细菌生长。
如果在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可以进一步鉴定细菌种类。
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毒力因子等性质,可以使用革兰染色、生化反应试验、PCR等方法进行鉴定。
2.尿常规检查:通过尿液的外观、PH值、比重、白细胞及红细胞数量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如尿液外观浑浊,PH值偏酸性,比重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则提示存在感染可能。
3.血培养:部分严重感染患者会引起血流感染,血液中的病原菌可经由血液循环传播到泌尿系统。
通过血液培养可检测到血液中的病原菌,进一步指导治疗。
二、结果分析1.细菌种类分析:根据培养结果进行细菌种类的鉴定,常见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变形杆菌等。
不同的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对病原菌的鉴定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很重要。
2.药物敏感性试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确定感染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助于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见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和浓度梯度法。
3.病原菌数量分析:通过培养结果可以得到细菌的数量,根据数量多少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程度。
细菌数量过多,一般为10^5CFU/ml以上,提示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三、结果的临床意义通过对病原菌的检验和结果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感染的菌株和敏感性信息。
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重复检测病原菌来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微生物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高压蒸汽灭菌效果除去与高压时间、温度(压力)消毒物品的包装和布放有关外最重要的是与灭菌器内冷气排除有关,当高压灭菌时,压力升至多少,彻底排除冷气后,再至所需压力,才能达到满意效果A、0.3kg/cm2B、0.2kg/cm2C、0.1kg/cm2D、0.4kg/cm2E、0.5kg/cm2正确答案:D2.检测新型隐球菌较有临床意义的是A、直接镜检B、检测抗原C、检测抗体D、生化检测E、检测核酸正确答案:A3.关于嗜血杆菌标本采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标本B、立即送检C、发热期间取D、干燥送检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入血,但并不在血中繁殖,属于哪一类型的感染A、脓毒血症B、毒血症C、内毒素血症D、菌血病E、败血症正确答案:D5.下列哪种细菌标本送验时需保温而不是冷藏A、志贺氏菌B、布氏杆菌C、肠炎耶氏菌D、肺炎球菌E、脑膜炎球菌正确答案:E6.一男性患者,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
无腹痛,无里急后重感。
查体,疲倦面容,皮肤、唇舌干燥,眼窝内陷。
请问应先进行哪种检查来完成初步诊断?A、尿液常规B、大便常规C、取粪便标本直接悬滴检查D、血常规E、取粪便标本革兰染色检查正确答案:C7.抗酸染色的结果判定A、菌体着黄色为抗酸B、菌体无色为抗酸菌C、菌体着兰色为抗酸菌D、菌体着绿色为抗酸菌E、菌体着红色为抗酸菌正确答案:E8.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A、肉毒梭菌B、白喉杆菌C、霍乱弧菌D、伤寒杆菌E、破伤风梭菌正确答案:D9.爱滋病是A、持续性病毒感染B、慢发病毒感染C、急性病毒感染D、慢性病毒感染E、潜伏病毒感染正确答案:B10.下列哪种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A、霍乱弧菌B、痢疾志贺菌C、白喉杆菌D、大肠杆菌E、结核杆菌正确答案:D1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A、脂多糖B、N-乙酰葡萄糖胺C、磷壁酸D、N-乙酰胞壁酸E、肽聚糖正确答案:E12.药敏试验K-B法接种菌液的浓度为A、1.5×104CFU/mlB、1.5×105CFU/mlC、1.5×106CFU/mlD、1.5×107CFU/mlE、1.5×108CFU/ml正确答案:E13.引起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体是A、炭疽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C、A族链球菌D、葡萄球菌E、绿脓杆菌正确答案:B14.S-R变异属于:A、耐药性变异B、菌落变异C、毒力变异D、鞭毛变异E、形态结构变异正确答案:B15.引起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A、真菌B、支原体C、立克次体D、病毒E、螺旋体正确答案:C16.蚊虫传播哪种病毒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烟草花叶病毒E、乙型脑炎病毒正确答案:E17.哪种创伤最适宜引起的破伤风梭菌感染A、深度刺伤或战伤B、被猫抓破的伤口C、膝肘部大面积擦伤D、被树枝刮破表皮E、因搔痒挠破的伤痕正确答案:A18.关于鲍特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有鞭毛B、无芽孢C、兼性厌氧菌D、抵抗力弱E、有荚膜正确答案:C19.K-B法药敏试验时,纸片之间的距离应大于A、15mmB、18mmC、20mmD、22mmE、24mm正确答案:E20.依其大小、结构、组成可将微生物分成几大类A、3类B、4类C、5类D、6类E、2类正确答案:A21.正常菌群指寄生在人体内或体表,一般情况下无致病作用的细菌。
类杆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类杆菌基本概述
类杆菌是革兰阴性、专性厌氧的一类小杆菌,是感染人类的最常见的厌氧菌。
它引起的感染占临床厌氧菌感染的70%以上,主要引起菌(败)血症和组织深部感染,如脑脓肿、肺脓肿、妇科厌氧菌性阴道炎、胸腔或腹腔感染等。
厌氧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类杆菌、消化链球菌、厌氧芽孢梭菌、双歧杆菌、真杆菌和乳酸杆菌等,临床上引起感染的厌氧菌中以类杆菌为主。
类杆菌属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脆弱类杆菌、多形类杆菌、多形杆菌、普通类杆菌,临床上分离率最高的是脆弱类杆菌。
二、类杆菌检测的重要性
厌氧菌是正常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引起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的感染。
近年来随着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厌氧菌得以及时分离和鉴定,厌氧菌感染的报道渐见增多,厌氧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已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在外科感染中厌氧菌的检出率至少在50%以上。
根据有关资料,厌氧菌在腹部感染中的检出率为60.67%在阑尾脓肿、阑尾切除术后切口化脓中占70.58%。
厌氧菌不仅可引起严重的胸腹部感染和脓肿,而且很多严重的软组织坏死性感染,几乎都与厌氧菌有关。
厌氧菌感染可遍及人体各个部位,在临床感染病例的标本中类杆菌占70%以上,其中又以脆弱类杆菌分离率最高,在厌氧菌菌血症病例中,本菌的分离率高达50%~90%,阑尾炎病例中占25%~90%,在肺和胸膜感染中占26%,还可引起颅内感染、阴道及盆腔感染等。
无芽孢性厌氧菌的生长通常比较缓慢,因此出现临床症状有时较晚。
厌氧菌引起的切口感染甚至在拆线后数天才发现明显的脓液。
此外厌氧菌培养往往需要3~7天始有细菌生长,不能及时的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因此,研究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在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和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感染的常见部位及所致疾病
(1)脑脓肿
在脑脓肿致病菌中,最常见的为类杆菌、普氏菌、梭形杆菌和消化链球菌,其中脆弱类杆菌等类杆菌尤为多见。
(2)败血症
以往的研究提示,败血症中由厌氧菌所致的可以高达10%~15%。
新生儿厌氧菌败血症的发病率尤高。
临床重要性大的厌氧菌败血症中,2/3~3/4由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所致,尤以脆弱类杆菌多见;其次为消化链球菌(约10%)和梭菌(5%~10%);)。
(3)肺部感染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在肺部厌氧菌感染中很常见。
类杆菌属占第一位,其次是梭杆菌属,偶有纤毛菌属。
类杆菌属中最常见的是脆弱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口腔类杆菌等。
(4)胸腔内感染:
下呼吸道厌氧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四种临床病症,即吸入性肺炎、肺脓肿、坏死性肺炎和脓胸。
上述各种感染的发生常由口咽部内容物吸入所致,多见于因神志改变以及局部防御功能削弱,如支气管阻塞性病变(异物、肺癌
等)、缺氧、吸烟、酒精中毒、食管梗阻、上呼吸道化脓性病灶等情况,致分泌物或脓液易吸入而引起。
除吸入性(最为常见)者外,肺部感染亦可为血源性,由远处感染灶(以盆腔或腹腔内者为多见)或脓毒性血栓脱落播散而
来。
厌氧菌胸腔感染大多为混合性,细菌种类自两至九种不等,其中包括需氧菌和兼性菌,但也可获厌氧菌纯培养。
厌氧菌中以各种类杆菌(尤脆弱类杆菌)、普氏菌、梭形杆菌(尤核梭形杆菌)和消化链球菌为多见,革兰阳性非芽孢杆菌和梭菌相对少见。
(5)腹腔内感染
正常肠道内含有大量厌氧菌,腹腔内感染常与肠道菌丛污染有关,因此具有以下特征:①厌氧菌分离率高。
常见者为脆弱类杆菌和其他类杆菌、梭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消化链球菌和真杆菌等。
病菌种类取决于感染或手术部位,上消化道含有来自口咽部的少量兼性革兰阳性菌,大肠类杆菌和专性厌氧菌相对较少,回肠下部为过渡区,厌氧菌和兼性菌各半,结肠则以厌氧菌为多,尤以类杆菌多见,厌氧菌大大超过兼性菌,如大肠杆菌等达1000与1之比。
因此上消化道损伤(如溃疡病穿孔或外伤),往往仅有少量细菌进入腹腔,感染的危险性较小;但结肠穿孔常释出大量细菌,引起感染的危险性甚大。
②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平均每个标本可分离到五种细菌,包括
厌氧菌和需氧菌(或兼性菌)。
厌氧菌的分离率高,主要厌氧菌为脆弱类杆菌,其次为厌氧芽孢梭菌和厌氧球菌等;腹腔内感染初起时可表现为腹膜炎(弥漫性或局限性),继而形成脓肿,后者可位于腹腔内、腹膜后或内脏间。
部分病例伴有菌血症,以类杆菌为多见。
(6)阑尾炎:
正常阑尾中可培养得大肠杆菌、需氧链球菌、双歧杆菌和革兰阴性厌氧菌(包括类杆菌、梭形杆菌等)。
阑尾炎的致病菌以厌氧菌占主要地位,尤以脆弱类杆菌为多见,占70%以上。
阑尾炎症越严重,厌氧菌阳性率越高。
单纯性阑尾炎阳性率为36%,化脓性者近70%;坏疽性和穿孔者在80%以上。
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