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及体征
病毒性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 呈亚临床发病,重者发生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猝死、 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包炎。成人病毒性心肌 炎多较新生儿及儿童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患 者预后良好。爆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于急性期后 转为持续。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谱包括局灶性或弥漫性, 病情轻重和感染病毒的量及个体差异有关,感染后临 床表现和预后不尽相同。现根据我院收治患者结合文 献浅谈临床表现的几种类型。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1.休息:以充分休息、对症治疗为主。现证明多种 免疫调解剂治疗有效,如胸腺素、干扰素等。
2.对心肌的治疗
正常心肌产生许多活性氧自由基及许多酶,能及时 将氧自由基清除掉,使心肌细胞免受损害。心肌炎时, 自由基产生增多,有些酶活性下降,导致心肌细胞严重 受损,再加上病毒在细胞内破坏心肌,产生心肌细胞溶 解和坏死。因此,在心肌炎的急性期采用自由基清除剂, 维生素C(Vitc)、辅酶Q10、VitE等治疗,特别是大量Vitc 治疗疗效肯定,症状很快消退,低血压时疗效更明显。
诊断标准---主要参考条件
4.病毒学诊断依据: 外周血病原学检查在我国逐渐推广,单份血清滴度
大于1:640或双份血清同型病毒中和抗体升高4倍以 上是最常用阳性标准。80年代用ELISA方法测定病毒 特异性IgM抗体更为简便快速,但特异性不强。90年 代应用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较为敏感。最近采用病 毒VP1合成肽代替完整病毒抗原测定病毒IgM。病毒 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 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诊断标准---次要参考条件
1.超声心动图检查: Mirlzek等报道有67%的超声心 动图检查异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局灶性或节段性运动 减低或LVEF减低,或有少量心包积液,一般1-2周可吸收, 最快3-9天可吸收。心脏扩大如数周或一年以上心脏持 续扩大,可转为慢性或扩张性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