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quest高中语文多向互动学习策略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8
浅谈基于网络探究(WebQuest)进行研究性学习
浅谈基于网络探究(WebQuest)进行研究性学习
钟晓冬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育学术》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化学习则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如何将两者较好地合二为一,利用网络为研究性学习服务,同时避免网络的一些负面效已成为当前面临的崭新课题。
【总页数】2页(P.9-1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网络探究(WebQuest);基于网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作者】钟晓冬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浅谈基于网络探究(WebQuest)进行研究性学习 [J], 钟晓冬
2.探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推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侧记[J], 刘扬云
3.探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推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侧记 [J], 刘扬云
4.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J], 王红艳; 李瑾
5.浅谈如何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 [J], 孙明明。
获奖课例“Web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Webquest是教育界近年來新兴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它反映了先进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
该模式口诞生之FI起便大受欢迎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冃前已经成为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推荐模式么一。
Webquest作为网络教学设计的典型代表,在本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该内容集中反映了教学理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资源设计和过程设计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思路,能够充分体现教学设计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这个本质特征。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基本概念,分析其产生的背景;2.熟悉Webquest主题探允网页的基本组成部分;3.归纳Webquest的特征并总结其优点;(二)能力目标1.学会选取恰肖的Webquest主题;2.能依据评价标准如量规对Webquest主题探究网页的设计进行评价;3.使用模板设计出具有实用价值的Webquest主题探究网页;(三)情感目标1.形成交流互动、协作学习的习惯和态度;2.近一步增强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新技术手段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一)Webquest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1.Webquest 的概念2.Webquest产生的背景(二)Webquest主题网页的主要组成部分1.导言2.任务3・过程4.资源5.评价6.结论(三)Webquest的特点和优点1.特点:以网络为依托以任务驱动为核心强调协商、合作注重过程性评价2.优点:充分、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学习结果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四)Webquest的一般设计步骤1.选定主题2.设计Webquest主题网页3.组织学生活动4 •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教学重点:Webquest的特征、优点及Webquest主题网页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Webquest 主题网页的设计三.教学对象教育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基础。
基于WebQuest的构建-探究教案模式的教案设计实例应用木发表于 2007-3-28 21:07:00【摘要】本文通过对WebQust和建构-探究教案的分析,提出了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教案模式的教案设计,并结合“Flash MX”课程教案分析了该教案设计理念在具体教案中的应用。
【关键词】WebQuest 教案设计建构-探究学习一、引言随着建构主义在教育界中的应用推广,它的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在实际教案中应用。
而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WebQuest建构-探究教案模式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大环境下,将教案设计理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孕育而生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新型网络学习模式。
怎样构建该模式?怎样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良好的设计应用,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二、基本理论基础1、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案问题和确定教案目标,建立解决教案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案中的推广应用,教案设计理论不断变化发展。
现代教案设计观认为:教案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与教的具体情境中、在学与教的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案设计理论基础在传统的教案模式中,总以教师为中心,教案过程尤显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学习者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切由教师掌控,养成学习者的依赖心里,缺乏自主独立的学习意识,也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这是一种“人灌”的学习模式;而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目前已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案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2009届学士学位论文基于webquest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开发学院、专业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生姓名崔娜学号200504417008指导教师姓名李晓岩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年月日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网络的开放性,多样性及高效性为开展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
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本文在对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作者对网络主题探究模式----WebQuest进行了研究。
作者设计开发了一个WebQuest模板,并利用此模板进行了以《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解决》为主题的案例开发,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高质量的WebQuest设计和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webQuest利用网络为教师、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师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为评价和成果的展示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对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webquest、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Abstract:Probing study is a kind of study way which the present course reform in our country advocates.The opening,varie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network have offered unprecedented superior terms for launching the probing study based on network.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urrent situation,directed by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heory of cooperation study,the author studied WebQuest,which is a probing mode based on network.The author designed and opened up a WebQuest template and developen the case“prevention and solution of computer virus”making use of it.It aim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s,develop students’advanced thinking ability and form the learning way of independence,cooperation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WebQuest design of high quality and the parctice guided by advanced ing the website,WebQuest provides large quantity of resources to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start exploring activities,broad room to students for cooperation learning and eq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 firm stage for evaluation and achievement display.It can act as a instruction to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state of web.Key words:webquest、Information Technology、cooperation learning、learning methods of exploration目次1导论 (3)1.1、问题的提出 (3)1.2、国内外的现状 (3)1.2.1 国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3)1.2.1 国内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4)1.3、研究课题目标、内容和意义 (8)1.3.1 研究的目标 (8)1.3.2 研究的内容 (8)1.3.3 研究的意义 (8)2 webquest概述 (8)2.1、webquest概念 (8)2.2、webquest模式 (9)2.2.1 情境 (9)2.2.2 任务 (9)2.2.3 过程 (9)2.2.4 资源 (9)2.2.5 评价 (9)2.2.6 结论 (10)2.3、Webquest的理论基础 (10)2.3.1 建构主义理论 (10)2.3.2 合作学习理论 (11)2.3.3 教学策略 (11)3 webquest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12)3.1、webquest是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形式 (12)3.2、基于webquest的信息技术教学 (13)3.3、webquest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14)4 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设计 (14)4.1、网页设计的技术和特点 (14)4.2、网页设计的案例 (15)5 本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1)1 导论1.1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重点。
WebQuest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改变过去用考试的分数、用学历的证书等标准化的模式来衡量人才的观念,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近几年,我国教育界正在经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转变,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WebQuest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我们实现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重要渠道。
其最大被认可之处在于它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延伸课堂维度,并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与统计分析WebQuest教学模式最早于1995年提出,可以理解为“基于网络的探究性活动”。
为了进一步了解WebQuest在我国中小学中应用发展的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统计,主要抽样收集WebQuest相关文献,文献取自权威网站中国知网所提供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在主题选项以“WebQuest”或“网络探究”进行文献搜索后,截至2010年8月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26篇。
对这些论文的作者单位进行筛选,发现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只占55篇,仅为总数的10.4%比例,其中中学的40篇,小学的仅15篇,其余文献的作者绝大部分都是高等院校或教育培训机构的工作者,巨大的数据差距说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一线老师在WebQuest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当薄弱的;从对这55篇抽样论文的内容分析来看,仅35篇属具体应用类,20篇属认识讨论类(无应用实践)。
我们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学段分布、地域分布、学科分布等,如图1、图2、图3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WebQuest在高中阶段开展得比较多。
分析原因可能是WebQuest的应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加上当前我国传统教学模式还处在转型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才基本具备一定的信息水平和学习能力,为WebQuest的开展提供可能性。
开展WebQuest除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外,网络软硬件环境的搭建更是不可或缺,所以WebQuest应用案例的分布情况难免存在不均衡现象。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分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语文教育也在进行着深刻的改革。
在新课改的政策指导下,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讲授和填鸭式的学习,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多元化的互动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从单一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变革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增加语文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方式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4. 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和课堂参与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
二、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3. 融合技术手段的教学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融合技术手段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多维互动。
1.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多维互动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表达,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多种教学方式中获取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前言新课改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其目的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有创新力的人才。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新课改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以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如何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学生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互动为形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和反思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课改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传统上,教师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
而在新课改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
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尽量减少单向的讲授,而是要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这种互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合作学习是多维互动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相互帮助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互相讨论、批判、合作,增加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分享。
学生与教材的互动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也非常重要。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切实地入手思考教材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为学习和思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正将知识、技能与情感相连接,并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具有以下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减少学习压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积极影响。
本文认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为语文教育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理论基础、应用、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实践意义、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发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则强调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能力。
研究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讨其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这也是本研究的基本背景和出发点。
1.2 研究意义高中语文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为语文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对于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平等的互动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者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也能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得知识,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平等的互动关系。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分析1. 引言1.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参与和互动,不仅仅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高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引入多维互动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多维互动教学,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展开各种形式的讨论、合作和探究,拓展思维空间,提升语文素养。
研究和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多维互动教学方法的介绍、实施多维互动教学的策略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的有效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多维互动教学分析新课改(New Curriculum Reform)是指我国教育系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的行动。
新课改的背景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教育进行深刻变革。
而新课改的意义则在于提倡学生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在于引领教育走向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推动教育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注重创造力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2 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变得尤为突出。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参与。
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六期《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多向互动学习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多向互动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冉华2008年2月容提要: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极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由单一模式向多向互动模式拓展。
教师面临的不仅仅是教学课程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思考探索在网络教育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如何变革教学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本课题就是希望能借助Webquest这一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在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学习策略的构建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做点尝试。
关键词:webquest教学模式沟通多向互动学习一、课题的研究背景2005年秋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省实施。
新的《高中语言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了“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要求。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率先改变。
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极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在这种新的模式中,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学习过程的开放、自由和相对宽松的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虽然这种模式还在探索实践中,还不能系统性的运用到主要必修学科中,然而学生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热情与对传统教育必修学科的被动、厌恶心态形成了强烈反差让人思索: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模式?怎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当前教育第一线每一个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
我校于2006年正式恢复市第一女子中学,学校逐步装备了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和相应的教学系统,这为改进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但是在大力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最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等问题亟待解决。
国,以惟存教育为中心,这两年陆续有老师开始WebQuest的教学模式相关实践与研究。
WebQuest这种教学模板,能使学生体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获得新课标所要求的“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这5个层面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但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国外的WebQuest研究集中在成熟模板的推广运用上,所涉及课程也以研究性学习为多,还未引伸到主要学科的正式教学中来。
而经典的WebQuest模板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方面还有所欠缺,从中文大学提供的WebQuest网页来看,学生只能以作业提交方式和老师进行单向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路径缺失。
2005年8月,本课题组成员在王莺老师个人网络“Haloha”社区成功运行两年,两年中来,她多次利用网络进行尝试教学都有一些可喜的收获,这为我们的探索铺垫了基础,由此,我们提出“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多向互动学习策略研究”课题,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想把Webquest这种成熟的教学模式改良,加入新的技术元素,比如互相讨论的论坛、博客、相册等,努力加强它的互动性,使Webquest走进常规的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
另外,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通过学习个体的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以此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07年高考大纲在06年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探究”能力的考查,高中阶段要培养的能力就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而我们的课题理念正好与新课程要求接轨。
重视通过信息网络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究活动。
二、理论思考1、有关概念的界定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导向的主题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习者所接触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都来自因特网。
简单地说,WebQuest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者是课程单元。
WebQuest区别于其它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师运用WebQuest提供一些有趣的、可行的任务,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博客(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
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
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本课题研究利用此形式为学生自己开辟成长日记搭建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拿手的优秀的全展示出来,如开一个展览馆,欢迎别人参观与评价。
社区论坛:也可称简称为BBS。
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
它为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老师或学生有什么想法、建议要与大家交流就利用这个公告版面发表。
后有强大的空间与技术支持人们的跟帖留言、评论以及讨论。
教师的网络作业布置常用这个方式发表,学生以回帖的方式来反馈作业。
2、理论假设“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多向互动学习策略”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整合课程资源,着力构建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实现学生主动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多向”是指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师生、生生、人机、群体等)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和谐的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
而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实现感知可视化、想象可视化、护理可视化、创意可视化、思想可视化、观念可视化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实现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学习过程的主动化,学习结果的创新化,为多维互动教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这过程中学习者在适当的环境下能通过自主、探索与发现、协作、会话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应该建立全新的以“学”为中心的自主性、研究性、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身知识结构的重组。
在这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处理知识和取得信息,以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方法来与新知识进行交互,与同学和老师平等对话和分享,以达到高效的学习。
三、本课题研究的容及意义:研究容:①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学习策略的研究;②基于WebQuest 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③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评价方式的研究;④基本WebQuest的高中语文学习平台的建设、改善与拓展性研究;⑤基于WebQuest的高中语文学习过程的交互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研究意义:①探索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新途径,同时对本课题的研究也是转变教师语文教学观念的有效途径。
WebQuest模式的多向互动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它是一种“式”学习。
它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它有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开放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老师的一场职业革命。
WebQuest主题学习模式导入,势必冲击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的外延扩展了,不再局限于教学参考与名师教案等,教师要变“讲师”为“导师”。
在网络背景下的主题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导”,即指导、教导和引导。
教师要“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的指导,首先自己要收集、整理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为自己充电。
教师自己有了知识源框架,才可以此引导学生达到深度思维。
②尝试语文学习策略的改革,借此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不高高在上的“权威”,每个学生由于对主题研究兴趣的不同,侧重点也就不同,课题的目标是鼓励学生利用共享资源在主题框架围大胆的探索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设计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知识,借助Haloha 社区、HalohaBlog、留言板、E-mail 等,尝试实现Web语文学习的新拓展。
教师也借此形成和积累有效的高中语文Web教学新模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教学能力。
本课题研究要求老师必需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网络查询、网络通讯、撰写博客、能用E-mail、BBS等方式与学生沟通。
熟练使用FrontPage 、Webquest等模板编制网页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迫使教师把压力变为动力,让自己在教育领域里能一专多能,能纵深发展、横向联系、深入浅出、多向思维。
课题研究不只在于它的物化成果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具有无限的价值。
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能促使教师不断地读书、学习、思考、研究、创新,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优化教学过程,建构新的教育模式,切实全面地提高教学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③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改革高中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一方面利用Haloha 社区自带的站消息,跟帖功能以及Blog评论留言功能,实现学生学习的多元、即时评价(评价者不仅仅是老师,凡读过帖的人都可以发表见解,形成客观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以学生成长记录为主要元素的个人Blog, 探索过程性评价的有效途径。
四、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本课题被确定为省级立项课题后,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
1、自愿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这就强调了参加研究人员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课题组老师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
2、组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了使广大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学习。
有理论的培训;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有课件制作的培训;有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组织教师观摩示课,然后进行探讨,再分头实践,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