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52
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相应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入体液,发挥免疫效应。
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故此过程也称为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依据抗原的不同可分为对T细胞依赖抗原(TD-Ag)的免疫应答和对T细胞非依赖抗原(TI-Ag)的免疫应答。
在应答过程中,前者需要Th细胞的辅助,后者不需要。
第一节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CR是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
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的激活有两个相关联的作用:BCR特异性结合抗原,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内化BCR所结合的抗原,并对抗原进行加工,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peptide-MHCⅡcomplex,pMHC),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h识别,Th活化后通过表达的CD40L与B细胞表面的CD40结合,又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CR对抗原的识别与TCR识别抗原不同:①BCR不仅能识别蛋白质抗原,还能识别多肽、核酸、多糖类、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类抗原;②BCR能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原降解所暴露表位的空间构象;③BCR对抗原的识别不需APC的加工和提呈,亦无MHC限制性。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与T细胞相似,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特异性抗原提供第一信号启动B细胞活化,而共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使B细胞完全活化。
B细胞活化后的信号转导途径也与T细胞相似。
(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又称抗原刺激信号,由BCR-CD79a/b (BCR-Igα/β)和CD19/CD21/CD81共同传递。
1. BCR-CD79a/b信号BCR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即启动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但由于BCR重链胞质区短,自身不能传递信号,故需经BCR复合物中的CD79a/b将信号转入B细胞内,与CD3类似,CD79a/b胞质区亦存在ITAM。
第十二章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 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A.CD2B.CD3C.CD4D.Igα、IgβE.CD82.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由哪些细胞介导的?A.Th1、Th2、B.Th 1、TsC.Th 1、TcD.Th 2、TcE.Th 2、Ts3.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由Tc分泌并参与Tc的增殖及分化?A.IL-1B.T NF-βC.I FN-γD.MCFE.MAF4.Tc细胞活化时, 第二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分子是:A.CD2与LFA-3B.C D8与MHC-I类分子C.C D4与MHC-II类分子D.CD28与B7-1E.TCR与CD35. Th细胞在CTL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A.协助传递第一信号B.T h分泌促进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C.T h能促进Tc的TCR表达D.Th促进Tc表达MHCⅡ类分子E.T h促进Tc释放穿孔素6. Tc杀伤靶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T C无需与靶细胞接触B.靶细胞被溶解时,T C同时受损C.T C具特异性杀伤作用D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E.一个T C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7.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形成是因为:.A.有Th 细胞参与B.有巨噬细胞提呈抗原C.有活化的CD4+ Th1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D.有Th活化的第一信号存在E.有Th活化的第二信号存在8.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效应细胞是:A.活化的巨噬细胞B.活化的NK细胞C.活化的Th 2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9.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210.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发生中,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能活化巨噬细胞?A.IFN-γB.TNFC.TGF-βD.LTE.IL-1011. 活化的CD4+ Th1细胞释放的TNF-β的作用是:A.促进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B.促进骨髓干细胞分裂C.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D.促进IL-2的进一步释放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E.加强IFN-γ的作用12.关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哪项是错误的?A.由TD抗原刺激产生B.有多种细胞参与C.能经效应T细胞被动转移D.产生的效应分子其作用均是特异性的E.有免疫记忆13. 关于免疫应答,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TD抗原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B.对TD抗原的应答都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C.都产生效应产物D.效应产物的作用均是特异的E.都能形成免疫耐受14. 关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TD抗原引起B.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结合产生第一信号C.CD3传递第二信号D.TCR识别抗原受MHC限制E.需抗原提呈细胞参与15. 关于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巨噬细胞和Th细胞参与B.局部可出现急性组织损伤C.表现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伴有IgG、IgM水平增加E.炎症反应出现较迟16. 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清除抗原B.可以是非特异性的C.可以是特异性的D.Tc 和巨噬细胞参与E.NK细胞不参与17. 哪些细胞不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A.巨噬细胞B.T cC.T hD.T DTHE.NK细胞18.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不是活化的T淋巴细胞释放的?A. TNF-βB.IL-219. 关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T淋巴细胞介导B.需特异性抗原刺激C.活化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效应细胞D.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E.NK细胞参与20. 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是:A.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B.ADCCC.杀伤表达特异抗原的靶细胞D.输血反应E.毒素与抗毒素的中和反应21.T DTH活化时, 第一信号来自于:A.T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B.T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C.CD28与靶细胞的B7结合D.TCR识别抗原肽E.CD28与Th细胞的CD2结合22. 维持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长期增殖的是:A.IL-10B.MIFC.IFN-rD.IL-2E.LT23.T细胞活化时,只有第一信号,缺乏第二信号,其结果是:A.导致T细胞分裂B.T细胞立即死亡C.T细胞处于克隆无能状态D.导致T细胞克隆扩增E.以上都不是24. TCR的双识别是指:A. 同时识别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决定簇和B细胞决定簇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SmIg的复合物D. 同时识别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25. Th细胞活化除需要信号1和信号2外,还需要哪些细胞因子参与?A.IL-1、IL-4B.IL-2、IL-4C.IL-1、IL-5D.IL-1、IL-2E.IL-2、IL-526. 下列哪种受体的表达是Th细胞活化的标志?A.IL-1RB.IL-2RC.TNFRD.IFNRE.IL-3R[X型题]1. T 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A.ADCCB.CDC作用C.释放穿孔素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E.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2.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为:A.由T淋巴细胞介导B.由TI抗原引起C.发挥作用慢D.需要淋巴因子参与E.有DTH和细胞毒作用两种基本形式3. 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细胞有:A.APCB.TcC.T DTHD.ThE.Ts4.与T淋巴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是:A.CD2B.CD3C.CD4D.CD8E.CD285. 在DTH中起重要作用的CKs有:A.LT、TNFB.IFN-γC.IL-2D.MCFE.MIF、MAF6. Tc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来自:A.T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B.T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C.TCR识别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D.CD28与B7结合E.SmIg与抗原肽结合7. 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 下列参与细胞的组合哪些是正确的?A.A PC, T DTH, NK细胞B.A PC, Ts, B淋巴细胞C.A PC, Th, TcD.A PC, Th, B淋巴细胞E.APC, Th, T DTH8. 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的是:A.Th细胞与B细胞B. LAK细胞杀伤靶细胞C.Tc细胞杀伤靶细胞D.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E. 巨噬细胞与Th细胞9.Tc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包括:A.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B.C D8分子与MHC-I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C.C D28与B7相互作用D.CD2与LFA-3 相互作用E.T CR与CD3 相互作用10. 由静息Tc分化为效应Tc 需要哪些细胞因子?A.IL-2B.I L-3C.I L-6D.TNF-αE.I FN-γ11. 参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因子是:A.IL-2B.M CFC.I L-6D.IL-10E.I L-1312. DTH 炎症反应的效应作用是:.A.特异性杀伤靶细胞B.引起炎症C.间接杀伤靶细胞D.引起细胞凋亡E.阻止炎症的发生13. DTH产生中的主要步骤是:A.TCR的双识别B.T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C.NK细胞活化D.Tc杀伤靶细胞E.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效应作用14.下列哪些属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A.对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B.抗肿瘤免疫C.调理作用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迟发型超敏反应15. 免疫应答的效应是:A.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B.对机体产生损伤作用C.对靶细胞的杀伤及排异作用D.调节免疫应答E.产生免疫耐受16. 关于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可因接触非特异性抗原而活化B.CD3传递第一信号C.协同刺激信号为第二信号D.静息状态的Tc即可杀伤靶细胞E.杀伤靶细胞的范围比NK细胞大17. 下列哪些是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A.活化巨噬细胞B.直接杀伤靶细胞C.细胞免疫放大作用D.恶液质作用E.DTH二、填空题1.免疫应答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
第九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选择题A型题1、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AA、初始T细胞B、效应性T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D、记忆性T细胞E、前T细胞2、T细胞特异性活化的第一步是CA、APC对抗原的摄取B、A PC对抗原的加工和处理C、初始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D、IL-2的分泌E、CD3的表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A、外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B、内源性抗原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C、外源性抗原经专职APC提呈D、内源性抗原可被非专职性APC提呈E、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均可直接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4、关于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EA、细胞内合成的抗原为内源性抗原B、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抗原属内源性抗原C、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属于内源性抗原D、内源性抗原主要被宿主的APC类细胞加工处理及提呈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形成提呈给CD4+ T细胞识别5、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的分子的是AA、CD28-B7B、C D4-MHC II类分子C、C D8-MHC I类分子D、TCR-抗原肽E、ICAM-1与LFA-16、关于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错误的是DA、以受体和配体的形式结合B、为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C、加强APC和T细胞间的直接接触D、具有抗原特异性E、激活的专职APC高表达7、关于CTLA-4分子,错误的是EA、对T细胞的活化有负调节作用B、与CD28竞争结合B7C、与B7分子的亲和力大于CD28与B7间的亲和力D、与CD28高度同源E、在初始T细胞上高表达8、促使Th0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的细胞因子是CA、IL-2B、I L-4C、I L-12D、IL-10E、IFN-γ9、促使Th0细胞向Th2细胞方向分化的细胞因子是BA、IL-2B、I L-4C、I L-12D、IL-10E、IFN-γ10. Th细胞的主要功能是DA、抗原提呈B、中和作用C、激活补体D、分泌细胞因子E、吞噬作用11. 记忆性T细胞的维持描述正确的是CA、需要CD4+ T细胞辅助的存在B、无需与MHC I分子相互接触C、不需抗原持续刺激D、无需T细胞共刺激信号存在E、需要B细胞的参与12. 下列哪种细胞是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BA、B细胞B、T细胞C、肥大细胞D、浆细胞E、树突状细胞13. 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AA.初始T细胞B.效应T细胞C. 细胞毒性T细胞D.记忆T细胞E.前T细胞14. 关于CD8+T细胞,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可通过合成穿孔素和颗粒酶溶解靶细胞B.可诱导靶细胞凋亡C. 不能杀伤CD4+T细胞D.通过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子识别靶细胞E.对靶细胞的杀伤具有特异性15. 下列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BA.对抗原的应答产生记忆B.需APC提出抗原C.CTL杀伤靶细胞受MHC I类限制D.能形成免疫耐受E.效应产物的效应均具特异性16. 能促进T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是:BA.IL-1B. IL-2C. IFN-γD. TNF-αE. TNF-β17. 与穿孔素具有类似功能的是EA.C1B. C3C. C4D. C5E. MACB型题A、CD3B、C D4C、C D8D、CD28E、CTLA-41、传递TCR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的是A2、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是D3、对T细胞的活化具有负调节作用的是E4、Th细胞的分化抗原是B5、CTL细胞的分化抗原是C6、能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是C7、能与MHC II类分子结合的是B二、名词解释1、T细胞的辅助受体:T细胞表面CD4和CD8分子是TCR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在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中,CD4和CD8可分别识别和结合APC或靶细胞表面的MHC II和MHC I类分子,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的亲和力。
免疫学练习题09(第十二~十三章)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单选题1、APC向T细胞提呈外源性Ag描述错误的是:()A.外源性Ag可在局部或局部引流淋巴组织接触APCB.外源性Ag首先被APC摄取C.外源性Ag在APC内被加工处理为抗原肽D.外源性Ag通常被APC以Ag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2、关于内源性Ag提呈描述错误的是:()A.内源性Ag通常被以Ag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B.细胞内合成的抗原为内源性AgC.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属于内源性AgD.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抗原属于内源性Ag3、关于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结合描述错误的是:()A.T细胞利用表面黏附分子与APC表面相应配体结合B.这种结合是可逆而短暂的C.未能识别相应抗原肽的T细胞随即与APC分离D.与APC分离的T细胞随即凋亡不再进入淋巴细胞再循环4、关于T细胞与APC的特异结合描述错误的是:()A.指TCR与APC上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B.由CD3分子向胞内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C.CD4和CD8分子不参与影响这种结合D.可导致LFA-1分子构象改变,增强其与ICAM-1的亲和力5、下列是位于免疫突触中心区的分子,除了:()A.TCR/Ag肽-MHC分子复合物B.CD4或CD8分子及其配体C.CD28/B7分子D.LFA-1/ICAM-1分子6、位于免疫突触周围区的分子是:()A.TCR/Ag肽-MHC分子复合物B.CD4或CD8分子及其配体C.CD28/B7分子D.LFA-1/ICAM-1分子7、关于免疫突触描述错误的是:()A.免疫突触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亲和力B.免疫突触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C.免疫突触参与T细胞激活和细胞效应有效发挥D.LFA-1/ICAM-1分子不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8、对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描述错误的是:()A.仅有第一信号即能有效激活T细胞,分泌IL-2B.由TCR特异识别APC上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而触发C.同时CD4/CD8分子结合MHC分子D.导致CD3和辅助受体分子胞浆尾部聚集并激活与之相连的PTK9、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共刺激分子主要是:()A.CD28/B7B.CD28/CTLA-4C.CD4/MHC II类分子D.CD8/MHC I类分子10、关于T细胞CD28与APC表面B7结合描述错误的是:()A.是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重要分子B.能促进IL-2基因转录和稳定IL-2 mRNAC.亲和力比CTLA-4与B7的结合强D.如果缺乏T细胞不能活化11、可负调T细胞活化的配对分子是:()A.CD28/B7B.CTLA-4 / B7C.LFA-1/ICAM-1D.CD2/LFA-312、关于共刺激分子描述错误的是:()A.激活的专职AP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静止的APC不表达或仅低表达共刺激分子C.正常组织不表达或仅低表达共刺激分子D.肿瘤细胞往往高表达共刺激分子13、对CTLA-4表述有错的是:()A.激活的T细胞才表达CTLA-4B.能更有效提供T细胞激活信号C.其配体也是B7D.与B7结合的亲和力大于CD28分子14、能启动抑制性信号的分子对是:()A.CD28/B7B.CTLA-4/B7C.LFA-1/ICAM-1D.CD2/LFA-315、双信号激活的T细胞活化后首先分泌增强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12C.IL-1D.IL-616、与CD4或CD8分子胞内段尾部相连的PTK是:()A.P56lckB.P59fynC.ZAP70D.P56lck和P59fyn17、与CD3δ链相连的PTK是:()A.P56lckB.P59fynC.ZAP70D.P56lck和P59fyn18、游离于T细胞胞质中的PTK是:()A.P56lckB.P59fynC.ZAP70D.P56lck和P59fyn19、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是:()A.PLC-γ活化途径B.MAP激酶活化途径C.免疫突触途径D.PLC-γ和MAP激酶活化途径20、初始T细胞是:()A.已初次接触过抗原的成熟T细胞B.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T细胞C.已初次接触过抗原的不成熟T细胞D.未接触过抗原的未成熟T细胞21、关于T细胞与APC的特异结合描述错误的是:()A.是在非特异性结合中遇到了相应抗原肽B.指TCR与相应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C.可稳定和延长T细胞与APC结合的时间D.其亲和力与CD4或CD8分子无关22、关于CD4+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IL-12可促进Th0向Th1细胞极化B.IL-4可促进Th0向Th2细胞极化C.Th2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D.CD4+T细胞不能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二、名词解释1、抗原识别2、免疫突触三、填空题1、能介导T细胞与APC细胞非特异结合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主要是和的结合以及和的结合。
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杀伤性T细胞给肿瘤细胞的“死亡之吻”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初始T细胞膜表面抗原识别受体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TCR-抗原肽-MHC分子❖MHC restriction,MHC限制性。
APC与T细胞相互作用参与T-APC相互作用的主要分子Kuby Immunology 7th, P360辅佐分子的作用❖稳定TCR-pMHC三元体结构,拉近T细胞与APC间的距离,促进细胞间相互作用。
❖通过相关蛋白激酶,参与传递抗原识别信号及协同刺激信号。
❖参与形成免疫突触。
突触❖突触: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信号交流的一种结构。
❖免疫突触SMAC:多分子激活聚合体,super-molecular activation cluster。
•中央SMAC:包括TCR-pMHC复合物的各种信号分子,cSMAC。
•周边SMAC:整合素家族的黏附分子,pSMAC。
cSMACTCR/CD3 Coreceptors CD4 or CD8 Costimulatory receptors (CD28) pSMAC Adhesion moleculesLFA-1/ICAM-1 LFA-3/CD2Kuby Immunology 7th, P360参与T-APC相互作用的主要分子Kuby Immunology 7th, P360免疫突触形成的三个阶段•绿色:TCR—pMHC•红色:LFA-1—ICAM-1秒分钟小时黏附因子间发生配接,T-APC发生相互作用。
免疫突触形成的意义❖使胞内信号分子多聚化,全面启动胞内信号传导。
•稳定的超分子结构使多个TCR分子成簇,以平行的方式传递T 细胞的活化信号,使T细胞完全活化。
•在免疫突触的微结构域中,缩小了T-APC相互作用的空间,使TCR有连续被触发的机会。
•TCR-pMHC复合物向中心移动,可使之浓缩100倍左右,而且T细胞受力均衡,基本不会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