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电器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物理电荷试题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______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___电【答案】甲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发生转移负【解析】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如果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是因为这个带电小球上的负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了中和现象。
点睛: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电荷的中和现象,使电荷相互抵消。
2.如图所示,两个小球带电荷时而张开一定的角度,甲图所带的电荷量最少,丙图中所带的电荷量最多试分析两小球所带电荷的性质,比较三图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答案】由于两球相互排斥,所以带同种电荷比较三图可得出两球带的电量越多时,相互间的作用力就越大【解析】由于两球相互排斥,所以带同种电荷。
比较三图可得出两球带的电量越多时,相互间的作用力就越大。
3.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B.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正电C.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负电D.用两根铁棒互相摩擦后,两铁棒均带正电【答案】A【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
所以选A。
思路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摩擦起电。
4.已知A球带负电,如图2所示现象可知,B球带____电,C球可能_____电,也可能_______电。
【答案】负正不带【解析】A球带负电,如图A球与B球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特点,则B球也带负电;B球与C球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特点,C球可能带正电,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C球也可能不带电。
5月10日验电器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参考答案】AC【试题解析】A可能不带电,验电器把金属球静电平衡了,使金属球靠近验电器的一端带上了与金属球异种电荷的电量,所以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张角变小了,还有可能是金属球本身带负电直接和验电器上的电荷相互吸引使张角变小。
故AC正确。
【知识补给】验电器1.验电器的原理当验电器指示系统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的排斥力使指示器发生偏转,它是从力的角度来反映导体带电的情况。
当指示系统具有一定的偏转角时,其重力矩与静电力矩平衡。
2.验电器的主要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比较带电的种类以及所带电荷量的多少等。
(2019·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如图所示,用带有正电的带电体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上端金属球,则A.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D.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带电体A没有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学习监测)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可能带正电C.金属球可能带负电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下学期4月统一测试)为了研究空腔导体内外表面的电荷分布情况,取两个验电器A和B,在B上装一个几乎封闭的空心金属球C(仅在上端开有小孔),D是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如图所示。
实验前他们都不带电,实验时首先将带正电的玻璃棒(图中未画出)与C接触使C带电。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验电器专题1.(2019昆明,10)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________电,验电器是利用了________的规律制作的。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通过摩擦使电子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了________。
2.(2019北海,18)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这是因为(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到火上加热,水沸腾了纸锅也不会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3.(2019北京,24)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互相(选“吸引”或“排斥”)而张开。
4.(2019常德,20)有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球带正电,当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电流的方向是(选填“从甲到验电器”或“从验电器到甲”);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则丙球带电。
5.(2019玉林,)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电荷;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的原理制成的。
5.(2019山西,5)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
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6.(2019内江,5)下列有关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B.摩擦起电是利用摩擦的方式创造电荷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荷7.(2019沈阳,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动机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B.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提供动力C.电能表是计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表D.验电器既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也能辨别火线和零线7.(2019北部湾,18)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这是因为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两种电荷五大题型题型1: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例题】下图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气球时的情形,则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无法判断 【解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图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气球相排斥,则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气球一定带负电荷,故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题型2: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例题】下列物质属于绝缘体的是(D)A.铜B.铝C.银D.橡胶 【解析】ABC.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容易导电,属于导体,铜、铝、银都是金属,所以铜、铝、银都是导体,故ABC 不符合题意;D.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D 符合题意。
气球(C)题型3:判断问题带何种电荷【例题】如图所示,验电器M不带电、N带负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它们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发现验电器M的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M带上了正电B.N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C.金属棒中电流的方向由M向ND.用手触摸金属棒,M、N的金属箔片张角不变【解析】A.M、N的金属球通过金属棒连接后,带负电的N的电荷经过金属棒流向M,使M带上负电荷,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M、N上的总电荷量不变,因为M从不带电到带电,从而使N的电荷量减少,所以验电器N 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故B错误;C.在金属棒中负电荷由N流向M,相当于正电荷由M流向N,我们规定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移动方向,所以金属棒中电流的方向由M向N,故C正确;D.用手触摸金属棒,使负电荷通过人体流向大地,导致M、N上的总电荷量减少,所以M、N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故D 错误。
题型:4验电器【例题】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如图,使甲带负电荷,乙不带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甲验电器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B.甲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用橡胶棒连接两金属球,金属箔片的张角都会发生改变D.用金属棒连接两金属球的瞬间,棒中电流方向由乙到甲【答案】【解析】A.摩擦起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甲验电器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验电器的制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验电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橡胶棒连接两金属球,由于橡胶棒是绝缘体,甲验电器的负电荷不能转移到乙验电器,因此两个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都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用金属棒连接两金属球的瞬间,由于A带负电,B不带电,则A 验电器的电子通过金属棒转移到B验电器,由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所以金属棒中所形成的电流方向由乙到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摩擦起电 10 题 1.(2014•益阳)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 和 B,使 A 带电,B 不带电,可以看到 A 的金属锡箔张开,B 的金属锡箔闭合(如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 A 和 B 上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则 A、B 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A. A 和 B 都 不 变)B. A 变 小 , B 张 开C. A 变 大 , B 不 变D. A 闭 合 , B 张 开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验电器使用时是让金属杆上的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然后同种电荷 会相互排斥从而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 (2)A 带电,B 不带电,连接的瞬间,会发生电荷的转移. 解答:解:A 带电,B 不带电,用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将 AB 连接起来,连接的瞬 间,A 上的电荷会传到 B 上,使 B 带上电,B 的金属箔张开,A 带的电减少,金 属箔片张角变小. 故选 B. 点评: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通过金属箔片的张角的大 小可以确定其所带电荷的多少. 答题:山东张洪霞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2.(2014•南通)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摩 擦 起 电 说 明 物 体 能 自 发 产 生 电 荷)B. 分 子 间 吸 引 力 和 排 斥 力 不 能 同 时 存 在C. 炭 笔 画 出 的 连 续 的 线 放 大 后 不 连 续 , 说 明 分 子 间 有 空 隙D. 宇 宙 是 有 层 次 的 天 体 结 构 系 统 , 是 有 起 源 的 、 膨 胀 的 和 演 化 的考点:摩擦起电;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不能创造电荷.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解答:解:A、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能使物体带电,但并不能创造电荷,故 A 错 误.B、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故 B 错误; C、炭笔画出的线之间的空隙可以用肉眼看到,所以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间 有间隙;故 C 错误; D、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很多的星系,星系中又有很多星体,宇宙是 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并且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宇宙的知识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答题:刘治强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3.(2014•盐城)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 如图所示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若 相 互 吸 引 , 则 泡 沫 球 带 正 电B. 若 相 互 吸 引 , 则 泡 沫 球 不 带 电C. 若 相 互 排 斥 , 则 泡 沫 球 带 正 电D. 若 相 互 排 斥 , 则 泡 沫 球 不 带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 泡沫球相互吸引,小球有可能不带电或带负电; 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 若相互吸引, 则小球不带电, 选项 B 正确, 选项 A 错误; 若相互排斥,则小球带负电,选项 C、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要综合分析解答. 答题:llm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4. (2014•莆田)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 一定( )A. 带 正 电B. 带 负 电C. 带 同 种 电 荷D.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掌握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能顺利解题.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 斥. 解答:解: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上都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 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验电器工作原理.属于基础性习题. 答题:pywl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5.(2014•大连)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轻质小球,二者互相排斥.则小 球的带电情况是(A. 不 带 电)B. 带 正 电C. 带 负 电D. 不 带 电 或 带 正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1)橡胶棒和小球靠近时,它们互相排斥,说明橡胶棒与小球带同 种电荷, (2)由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所以小球带负电荷. 故答案为:负.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及电 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题:卢远望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6.(2014•常州)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橡胶 棒( )B. 得 到 一 些 电 子A. 失 去 一 些 电 子C. 失 去 一 些 质 子D. 得 到 一 些 质 子考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电流和电路.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 正电. 解答:解: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橡胶棒得到电子,由于电子带 负电,所以橡胶棒带负电;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答题:gwb46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7.(2014•日照)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A. 在 干 燥 的 天 气 里 脱 毛 衣 , 会 听 到 轻 微 的 噼 啪 声)B. 演 奏 二 胡 时 , 琴 弓 的 弓 毛 与 琴 弦 摩 擦 会 产 生 声 音C. 冬 天 感 到 手 冷 时 , 双 手 摩 擦 会 使 手 变 暖 和D. 把 钢 针 沿 磁 体 摩 擦 几 下 , 钢 针 就 能 吸 引 铁 屑考点:摩擦起电.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 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 起电. 解答:解:A、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放电时产生噼啪声, 符合题意; B、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产生声音,属于振动产生声音,不属于 摩擦起电; C、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不属于摩擦起电; D、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是磁化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 故选 A. 点评: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衣服上有闪电,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 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等. 答题:llm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8.(2014•宿迁)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 雾 霾 是 由 于 固 体 分 子 不 停 运 动 形 成 的)B. 固 体 和 液 体 很 难 被 压 缩 , 说 明 分 子 间 没 有 空 隙C. 用 丝 绸 摩 擦 玻 璃 杯 , 有 电 子 从 玻 璃 棒 上 转 移 到 丝 绸 上 , 玻 璃 棒 带 正 电 荷D. 地 球 等 行 星 围 绕 太 阳 转 动 , 太 阳 是 宇 宙 的 中 心考点:摩擦起电;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 系;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 的物质体. 分子间有间隙;分子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宇宙没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 中心. 解答:解:A、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 是可见的物质,不是分子,故 A 错误; B、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有分子间都有间隙,故 B 错误; C、丝绸与玻璃摩擦,玻璃中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故 C 正确; D、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 宇宙结构、 摩擦起电等内容, 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答题:bzlbx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9.(2014•大庆)有 A、B、C 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 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 AB 间吸引,BC 间排斥,AC 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B. B、 C 带 同 种 电 荷A. A、 B 带 异 种 电 荷C. A、 C 带 异 种 电 荷D. A、 B、 C 均 带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解答:解:A、B、C 三个轻小物体,BC 间排斥说明两个物体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AB 间吸引,说明 A 不带电或带与 B 不同的电荷; AC 间吸引,说明 A 不带电或带与 C 不同的电荷; 综上所述,BC 带同种电荷,A 不带电或带与 BC 不同的电荷,只有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 实际联系在一起,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答题:llm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10.(2014•龙岩)一个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金属箔片一 定( )B. 带 异 种 电 荷 C. 带 正 电A. 带 同 种 电 荷D.考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掌握验电器的工作原理能顺利解题.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答:解: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上都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 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故选:A.1.(2014•海门市二模)以下是小红对一些小实验或看到的生活中的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 图 甲 中 , 头 发 越 梳 越 蓬 松 , 是 因 为 头 发 经 摩 擦 而 带 上 同 种 电 荷B. 图 乙 中 , 厨 房 墙 壁 上 的 吸 盘 式 挂 钩 挂 了 重 物 却 不 掉 下 来 , 挂 钩 受 平 衡 力 的 作 用C. 图 丙 中 , 压 路 机 的 碾 子 质 量 很 大 , 通 过 增 大 压 力 的 方 法 增 大 摩 擦D. 图 丁 中 下 孔 流 出 的 水 喷 得 较 远 , 表 明 液 体 压 强 随 深 度 的 增 加 而 增 大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平衡状态的判断;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我们的周围存在大气压强; (3)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4)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解答:解:A、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头发带上同 种电荷,头发和梳子带上异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越梳越蓬松;正确 B、厨房墙壁上的吸盘式挂钩挂了重物却不掉下来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正确 C、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这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故错误; D、下孔流出的水喷得较远,这表明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大气压、改变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的规律,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答题:1906529360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2.(2014•常熟市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 子 是 微 观 世 界 的 最 小 粒 子B. 固 体 很 难 被 压 缩 说 明 分 子 间 存 在 斥 力C. 摩 擦 起 电 的 实 质 是 电 子 的 转 移D. “ 谱 线 红 移 ” 说 明 星 系 在 远 离 我 们 而 去考点: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电流和电路;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1)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4)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了星系在远离我们. 解答:解:A、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分子不是微观世界的最小粒子,故 A 错误;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B 正确;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 C 正确; D、“谱线红移”说明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的实质以及“谱线红移”现象,全面掌握基 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答题:gwb46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3.(2014•徐州)东汉《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指的是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 象,这种吸引力是( )A. 分 子 间 引 力考点:摩擦起电.B. 电 荷 间 引 力C. 磁 极 间 引 力D.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解答:解:摩擦过的玳瑁(海龟)外壳吸引草屑的现象,这种吸引力是电荷间引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道基础题. 答题:llm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4.(2014•常州一模)2014 年 1 月 15 日,扬州江都有一老人,在穿衣服时引发液化气爆炸.消防员调查 发现,老人家里液化气管道老化,气体泄漏,结果被老人穿衣时瞬间产生的静电引爆.下列措施中,不能 有效去除静电的是( )A. 室 内 用 加 湿 器 加 湿B. 用 手 触 摸 金 属 门 窗C. 用 手 触 摸 木 制 衣 柜考点:静电现象.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要去除静电人要接触导体才能把电荷导走,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大地等D. 勤 洗 手 、 洗 澡解答:解:A、用加湿器加湿能使室内潮湿,能把静电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A 不符合题意; B、金属门窗是导体用手触摸金属门窗,电荷能导走,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B 不符合题意; C、干木头是绝缘体用手触摸木制衣柜电荷不能导走,不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C 符合题意; D、水是导体,勤洗手、洗澡能有效去除静电,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对于保障生命、财产 的安全及正确解答本题有着重要意义. 答题:wdlf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5.(2014•毕节市)现有 A、B、C 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 带负电,A 和 B 相互吸引,C 和 A 相互排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一 定 带 正 电 , C 带 负 电B. B 可 能 不 带 电 , C 带 负 电C. B 可 能 带 正 电 , C 带 正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③解题时,根据小球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 A 球带负电这个已知条件判断.D. B 可 能 不 带 电 , C 带 正 电解答:解:已知 A 带负电,C 和 A 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 C 带负电; 又因为 A 和 B 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 B 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B 也可能不带电.所以 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 故选 B. 点评:异种电荷相吸引和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物体这两个知识点要考虑周全,考虑不全是此题选错答案的原 因. 答题:llm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6.(2014•滨海县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大 风 吹 过 尘 土 飞 扬 , 说 明 分 子 处 在 永 不 停 息 的 运 动 中B. 毛 皮 与 橡 胶 棒 摩 擦 后 能 够 吸 引 轻 小 物 体 是 摩 擦 创 造 了 电 荷C. 质 子 的 发 现 揭 示 了 原 子 是 有 结 构 的D. 固 体 与 液 体 很 难 被 压 缩 , 说 明 分 子 间 有 斥 力考点: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摩擦起电的实质. 专题:应用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1)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机械运动); (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3)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从而揭示了原子的结构; (4)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 A 错误; B、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是摩擦起电现象,是电荷的转移;故 B 错误; 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有结构、是可以再分的;故 C 错误; D、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摩擦起电、原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 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答题:外星人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7.(2014•大港区一模)如图所示,手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 用餐巾纸摩擦过的饮料吸管,观察到橡胶棒排斥吸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吸 管 带 负 电B. 吸 管 带 正 电C. 吸 管 可 能 不 带 电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D. 吸 管 一 定 不 带 电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此棒一定带负电,由于棒与吸管排斥,说明棒与吸管带同种电荷,即吸 管也带负电. 故选 A. 点评:(1)记住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 (2)排斥的物体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答题:wdzyz001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8.(2014•南京二模)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宇 宙 是 一 个 有 层 次 的 天 体 结 构 系 统 , 恒 星 是 绝 对 不 动 的B. 固 体 、 液 体 很 难 被 压 缩 是 因 为 分 子 间 存 在 引 力C. 在 下 列 微 观 粒 子 中 , 空 间 尺 度 从 大 到 小 的 排 列 是 : 原 子 、 原 子 核 、 夸 克 、 质 子D. 摩 擦 起 电 的 实 质 是 电 子 从 一 个 物 体 转 移 到 另 一 个 物 体考点: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的其它内容及应用;摩擦起电. 专题:错解分析题.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解题: 微观粒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 宇宙浩瀚无边,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整个宇宙是在运动和变化的. 摩擦起电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没有电荷被创造. 解答:解: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但恒星也不是静止的,相对于其它参照物来说,也可 能是运动的,故 A 说法错误; B、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 B 说法错误; C、在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夸克;故 C 错误; D、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 D 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分子动理论、宇宙的组成、摩擦起电的实质等知识,是一道学科综合题. 答题:pydrx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9.(2014•江西)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 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A. 乙 带 负 电 、 丙 带 正 电B. 乙 带 正 电 、 丙 带 正 电C. 乙 带 负 电 、 丙 带 负 电 或 不 带 电D. 乙 带 正 电 、 丙 带 负 电 或 不 带 电考点: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排斥的一定带同种电荷, 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根据上面的两个规律进行判断. 解答:解:∵甲带正电,甲、乙相互排斥, ∴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即乙一定带正电. ∵甲与丙相互吸引,而吸引的现象:一是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之间;二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由于已知甲一定带正电. ∴一是丙可能和甲带异种电荷,即带负电;二是丙可能不带电.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知道相互吸引的情况有两种,所以相互排斥的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相吸的物体可能 带异种电荷,可能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答题:山东张洪霞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10.(2014•郴州)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 、 乙 两 球 一 定 带 异 种 电 荷B. 甲 、 乙 两 球 一 定 带 同 种 电 荷C. 乙 、 丙 两 球 一 定 带 异 种 电 荷D. 乙 、 丙 两 球 一 定 带 同 种 电 荷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专题:电流和电路. 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可知: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带电情况:一个带正电, 一个带负电; 一个带正电, 一个不带电; 一个带负电, 一个不带电; 两个物体相互排斥, 则都带同种电荷. 由 此入手分析即可确定甲乙丙三者的带电情况. 解答:解: (1)甲球排斥乙球,则甲、乙带同种电荷,故 A 错误,B 正确; (2)乙球吸引丙球,丙有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不带电,故 CD 错误. 故选 B. 点评:在根据物体间的作用规律判定物体带电情况时,要注意两者相互吸引有两种可能: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考虑问题要全面. 答题:llm 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 下载错题重做重做训练关闭温馨提示:当日前三份训练得分率 70 以上可获赠 2 个优点,30 以上可获赠 1 个优点(单次训练少于 10 题及重复训练无优点赠送)1.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 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A. 一 定 带 了 正 电)B. 一 定 带 了 负 电C. 一 定 是 不 带 电D. 不 带 电 或 带 负 电 都 可 能考点: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分析:吸引有两种情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根据上面的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可能带 负电,可能不带电. 故选 D. 点评:排斥的一定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 电体. 答题:dongfeng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2. (2012•郴州)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 斥,则这个小球(A. 一 定 不 带 电)B. 一 定 带 负 电 C. 一 定 带 正 电D.考点: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专题:定性思想.分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 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 故选 B. 点评: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 答题:dongfeng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3.三只轻纸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A. 三 球 都 带 电)B. 有 两 个 球 带 同 种 电 荷 , 第 三 个 球 不 带 电C. 只 有 一 个 球 带 电D. 有 两 个 球 带 异 种 电 荷 , 第 三 个 球 不 带 电考点: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分析: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 (1)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2)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解答:解:A、如果三个小球都带电,至少有两个是带同种电荷,当它们两个靠 近,会互相排斥,与题意不符; B、当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与题意不符; C、如果只有一个小球带电,那么其他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近时,它们不会吸引, 与题意不符; D、如果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第三不带电,当带异种电荷的两个小球靠近时, 互相吸引;而带电小球分别与不带电小球靠近时,也能吸引不带电的小球,D 符 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该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属 于基础题. 答题:ddllnn 老师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下载试题4.下列物体一定带正电的是()。
有道精品课初中物理验电器专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 小题)1.如图所示,验电器A 与B 的顶端各安装了一个上端开有小孔的金属圆筒,验电器B 上的圆筒C 带有正电荷,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E,在下列操作中能将C 上的电荷尽量多的搬至D 的是()A.把E 与筒C 的内壁接触后,再与筒D 的内壁接触,重复多次B.把E 与筒C 的内壁接触后,再与筒D 的外壁接触,重复多次C.把E 与筒C 的外壁接触后,再与筒D 的内壁接触,重复多次D.把E 与筒C 的外壁接触后,再与筒D 的外壁接触,重复多次【分析】明确物体带电的三种带电方式及原理:接触带电、感应起电、摩擦带电.注意空腔导体带电时分布在外表面.【解答】解:本题通过接触带电来转移电荷,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因此与C 接触时应该与其外壁接触,使部分电荷转移到小球E 上,然后与D 圆筒内表面接触,这样电荷可以全部转移到D 的外部,若和外壁接触,只能转移部分电荷,故ABD 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弄清各种带电方式的实质,并能正确理解和应用,尤其注意导体带电特点.2.吉尔伯特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后来,英国人格雷改进了验电器,其结构如图所示.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如果用一根带大量负电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的张角将()A.先变小后变大B.变大C.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分析】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制成的,金属箔片是否张开角度说明物体是否带电,金属箔片张开角度的大小反应了物体带电的多少.当正电荷与负电荷接触时,就会发生中和现象,使物体带的电荷量减小.【解答】解: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如果用一根带大量负电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棒上的部分负电荷中和了验电器上的正电荷,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但是还剩余一部分负电,荷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张角还会变大。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验电器的验电器的制成原理.验电器是用来验证物体是否带电的,若已知验电器带的是何种电荷,也可以利用其张角的变化来确定物体带什么电荷.3.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哪个图是正确的()A.B.C.D.【分析】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会发生静电感应,当接触不带电的导体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发生静电感应,金属箔片会张开,负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的金属球上,正电荷会被排斥到远端的金属箔上,此时金属球上带的是负电,金属箔片上带的是正电。
电荷与电流习题1.如图,验电器甲带负电,验电器乙不带电。
当用不带电的绝缘导电棒把甲、乙两验电器相连时,就有瞬时电流()(填“从甲到乙”、“从乙到甲”或“无瞬时电流”)2.三个通草球,任意两个接近时都互相吸引,正确的结论是()A.两个带正点,一个带负电 B.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C. 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D. 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一个不带电3.从电视机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在电视机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内()A.电流方向从灯丝到荧光屏B. 电流方向从荧光屏到灯丝C. 显像管内是真空的,无法通过电流D. 电视机使用的是交流电,显像管中的电流方向不断改变4.某同学发现家里的电风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上往往带有一些灰尘,其中一个原因是( ),使得扇叶容易吸附灰尘。
5.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如图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心的()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带()电荷的()绕核运动。
6.在某种溶液中,分开放入A、B两极板,通电后在2s内有0.8C的正离子到达溶液中的A 极板,同时有0.8C的负离子到达B极板,则该溶液中的电流强度为()7.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其中a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选填“L1”或“L2”)的电流,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A。
8.小明同学准备有:①铅笔芯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尺④塑料笔袋⑤橡皮等物品,以备考试之需,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9.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异种电荷相吸B.同种电荷相斥C.分子间相斥D.大气的作用10.如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C. 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11.现有甲、乙、丙、丁四个通草球,已知甲、丁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丙互相吸引,则乙、丁一定互相排斥B.如果甲、丙互相排斥,则乙、丁一定互相吸引C.如果甲、乙互相吸引,则丙、丁一定互相吸引D.如果甲、乙互相排斥,则丙、丁一定互相排斥12.一个验电器由于带了负电而使金属箔张开了一定的角度。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考点汇编——专题八十三:验电器1.(2020滨州,9)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通常情况下橡胶棒是导体D.金属箔张开瞬间电流的方向是由金属球到金属箔2.(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3.(2020衡阳,9)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A,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如图所示。
再用C棒去同时接触A、B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A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片张角变大。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验电器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C棒与其手柄D均为导体C.当C棒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为A到BD.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电子是由丝绸转移到玻璃棒4.(2020巴中,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 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它们是串联在一起的D.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5.(2020东营,2)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B. 金属箔张片开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C. 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D. 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箔片流向玻璃棒6.(2020孝感,7)关于下列几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装置内的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减小B. 图乙中家用电能表是一种测量电功率的仪表C. 图丙中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 图丁中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7.(2020株洲,10)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迅速张开。
九年级物理《验电器及其原理》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它们是串联在一起的D.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2. 如图所示,一根实验室中常用的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立即将该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电B.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C.毛皮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橡胶棒强D.该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 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自由电荷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B.导体之所以能导电是由于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子4. 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金属箔张开一个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一瞬间电流方向从金属箔到带电体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一瞬间电流方向从带电体到金属箔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5. 有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当用金属棒连接A和B的金属球时,A 的金属箔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明显张开,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电荷通过金属棒由A定向移动到BB.验电器B带上了负电C.瞬间电流从验电器A流到验电器B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金属箔带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6. 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摩擦后的梳子能吸引细水流B.细线悬挂的两个泡沫小球互相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带上负电,在这过程中橡胶棒失去了电子D.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7.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连接前,验电器A的金属箔能够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连接时,验电器A的张角变小,是因为负电荷从验电器A转移到验电器BC.连接时,如果用手直接拿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验电器A和验电器B的张角不变D.连接时,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B流向A,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给手机充电,手机电池是用电器C.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D.在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9. 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穿化纤的衣服走路时容易沾上灰尘B.洗净、吹干后的头发会越梳越蓬松C.雷电时云层间的放电现象D.冬季脱毛衣时,毛衣发光并噼啪响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公路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它们是串联在一起的D.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二、填空题11.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1)甲图:验电器的原理是________.(2)乙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是由于_______.(3)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说明________.12. 如图所示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验电器带电,B验电器不带电.A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若用手拿着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将验电器A、B连接起来,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13.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通过摩擦使电子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了________.验电器是利用________的规律制作的.14.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首先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再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金属棒中瞬间电流方向为________(选填“A到B”或“B到A”).15. 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是头发带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的结果,用来检测物体是否带电荷的仪器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C5.C6.A7.C8.B9.B10.C二、填空题11.(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3)分子间存在引力12.排斥,A箔片张角变小,B箔片张开13.转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14.B到A15.同种,验电器。
验电器题型
1.
2.
验电器可用来检测( )
A.电流做功的多少 B.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C.物体是否带电 D.电路两端的电压
5.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验电器上的箔片张开,这说明验电器箔片( )
A.一定得到电子 B.一定失去电子
C.得到或失去了电子 D.得到或失去了质子
6.如图所示,已知验电器A带的是正电,验电器B带的电性未知.现拿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去接触两
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A,B的金属箔张角不变,验电器B带什么电?为什么?
如果验电器A,B的金属箔张角都减小为零,验电器B带什么电?为什么?
7 、验电器带有正电,物体A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后又张开,这表明( )
A.物体A原先带正电 B.物体A原先带负电
C.物体A原先不带电 D.物体A原先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8、验电器原来带正电,把一个导体靠近验电器小球,结果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减小,这说明( )
A.导体一定带正电 B.导体一定带负电
C.导体一定不带电 D.导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9、甲、乙两个构造相同的验电器都带了正电,但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当用不带电的金属棒连接
两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乙验电器上 B.乙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甲验电器
上
C.甲验电器上的一部分质子转移到乙验电器上 D.乙验电器上的一部分质子转移到甲验电器
上
10、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此时用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的金属
球接触,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
A.一定增大 B.一定减小 C.一定闭合 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使带电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
分布情况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把酒精灯的火焰靠近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稍微合拢了一些,这说明验电器的电
荷减少了,其原因是( )
A.电荷被火焰烧毁 B.火焰使周围空气变成导体,电荷转移到空气中
C.电荷转移到酒精灯上 D.火焰产生相反的电荷与它们中和
13、.一个验电器由于带了负电而使金属箔张开了一定的角度.若用一根不带电的绝缘金属棒靠近验电器的
金属小球时,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4、.甲、乙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上等量的正、负电荷,用一根玻璃棒把甲、乙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
连接起来,则( )
A.甲、乙两验电器发生电中和而不带电 B.甲带了更多的正电,乙不带电
C.甲不带电,乙带更多的负电 D.甲乙两验电器带电的情况没有发生改变
15、两个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用一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连接甲、乙验电器的金属球,则( )
A.自由电子由乙转移到甲,电流方向由乙向甲,甲的箔片张角减小
B.自由电子由乙转移到甲,电流方向由甲向乙,甲的箔片张角减小
C.自由电子由甲转移到乙,电流方向由甲向乙,乙的箔片张角增大
D.原子核由甲转移到乙,电流方向由甲向乙,乙的箔片张角增大
16、用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张开,则( )
A.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C.验电器先后都带正电 D.验电器先后都带负电
17、.用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个箔片就会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
A.一部分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球上 B.一部分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上
C.一部分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球上
D.一部分电子从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同时一部分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金属球上
18、.有一不带电的验电器,当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它接触后,验电器带 电,若再用另一
带电体与 之接触后,验电器的箔片先闭合后张开,则这一带电体带 电,验电器后
来带 电.
1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验电器将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
电.
20、有甲、乙两个不带电的验电器,现将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甲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甲上
的金属箔张开,另取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则连接起来的瞬间( )
A.正电荷由甲到乙 B.电流方向由甲到乙
C.自由电荷由乙到甲 D.电流方向就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21、.一个站在大地上的人,只用一个验电器,不用其他器具( )
A.可判断不同带电体带电的多少 B.可判断带电体带电的正或负
C.可判断带电体的电阻大小 D.以上各项都不能判断
22、.当验电器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后,金属箔张开了一个角度.现用一个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去靠近这个
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其最终结果是( )
A.金属箔张角变小 B.金属箔张角变大
C.金属箔张角变为零 D.以上情形都可能发生
23、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棒下端的两条金属箔便张开如图所
示.这一实验现象说明:
(1) (2) (3)
24、.两个验电器,它们的金属箔都是张开的,将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下列情况中不会出现的是:
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 )
A.都变大 B.都变小
C.一个变大,另一个变小 D.都变为零(闭合)
25、.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上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现将它们的金属球用一根绝缘的金属导体接触
后分开,则两验电器的金属箔( )
A.张角一定都减小,且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B.张角一定都增大,且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张角一定是有一个增大,且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D.张角一定是有一个减小,且带上等量同种
电荷
26、.验电器的金属箔带上负电后张开,一个人拿着棒状物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发现金属球箔片全部闭
合,这可能是因为棒状物( )
A.带正电 B.是导体 C.不带电 D.是绝缘体
27、. 如图所示,A,B为两验电器,A带正电,B带负电.用一条金属棒将两验电器的金属棒接通的瞬间,
实际发生定向移动的是 ,方向是由 到 ,电流的方向是由 到 .
28、当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地时,金属箔就闭合,这是因为( )
A.金属箔中电子转移到大地 B.金属箔中质子转移到大地
C.大地上的原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D.大地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29、有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电,B不带电.用导线通过灯泡把A、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则( )
A.导线中有电荷通过,B张角变大 B.导线中没有电荷通过,B张角不变
C.导线中有持续电流通过,灯泡发光 D.导线中有持续电流通过,灯泡不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