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初级中学物理竞赛(透镜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818.00 KB
- 文档页数:14
透镜及其应用序号考地标注试题及其解析31 (2015·苏州中考)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解析:选B.观察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是照相机的原理.故选B.31 (2015·菏泽中考)(2015·菏泽中考)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则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解析:选A。
由图可知物距为16cm,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项正确。
31 (2015·临沂中考) 5.(2015·临沂中考)一凸透镜焦距为6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可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选B。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应该选B。
31 (2015·成都中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 15cm 和 20cm 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第7题图7题图【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若凸透镜是L1,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应该是f<v<2f,而图中v=10cm,故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当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A错误,B正确;若凸透镜是L2,此时物距u=4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应该是v=2f=40cm,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v=10cm,则光屏上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此时v=20cm,则光屏上也不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故C、D错误。
光现象(91年第一届)7.一面镜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
他要看到自已的全身,则 ( )答案:DA.应后退到距镜2米远处。
B.应前进到距离O.5米远处。
C.应后退到距离4米远处。
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
(92年第二届)10.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
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
下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
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答案:B(92年第二届) 12.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答案:A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93第三届)11.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注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一切物体看来都是红的。
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境中不易看清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的C.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答案:D(94第四届)9.这张试卷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
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仅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答案:C(94第四届复)11.在暗室的红灯下看一张白纸和白纸上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清楚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清楚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楚答案:D(96第六届)2.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绿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2011年第二十一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试题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目前,很多汽车的驾驶室里都有一个叫做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的装置。
GPS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并导航。
卫星向GPS接收器传送信息依靠的是()A.红外线B.紫外线C.电磁波D.激光2.图1为工人师傅用于推车运送纯净水的图片,对于这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省力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的方法比较省力。
B.图乙的方法比较省力。
C.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所用力的大小相等。
D.无法判断。
3.如图2所示,教室里的天花板下面装有多挡位吊扇,当吊扇正常工作时,对于吊扇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与其重力大小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吊扇在高挡位工作时,拉力等于重力。
B.吊扇在低挡位工作时,拉力大于重力。
C.电扇在任意挡位工作时,拉力等于重力。
D.电扇在任意挡位工作时,拉力小于重力。
4.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3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D.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5.随着我国航天员在轨道舱内停留时间的增加,在轨道舱内进行体育锻炼必将成为航天员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下列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是( )A.举哑铃B.跳绳C .踢毯子 D.拉弹簧拉力器6.动车组列车进站前的减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再生刹车”技术,速度从250km/h减至90km/h,这期间停止动力供给,列车依靠惯性继续前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第二阶段采用机械刹车,速度从90km/h开始不断减小直至停止;关于列车进站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即电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第五讲光现象初步4(透镜与透镜成像)一、凸透镜与凹透镜凸透镜是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是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因为其形状不同. 对光线的作用、成像规律也不相同。
理想情况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厚度认为足够小。
通常可以画成如图(a)和(b)的样子。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特殊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1光线a所示;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另一侧的焦点,如图1光线b所示;③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1光线c所示。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2光线a所示;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如图2光线b 所示;③正对着另一侧焦点人射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2光线c所示。
图1 图2【例1】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距为15cm。
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度为d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为4d的平行光束,如图2 (b)所示.则( )。
(a)(b)A. f1=30 cm,f2=15 cmB. f1=15 cm,f2= 15 cmC. f1=30 cm,f2= 20 cmD. f 1=45 cm,f2=30 cm(二)副光轴、副焦点与焦平面1.副光轴主光轴是指过透镜中心(即光心)且与镜面垂直的直线,那么过透镜的中心,与透镜不垂直的直线,就是副光轴。
对一个透镜而言,主光轴只有一条,而副光轴有无数条。
2.副焦点我们知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折射光线或者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该点即为透镜的焦点。
如图(a)所示,平行于凸透镜某副光轴O1O2的一束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副光轴O1O2上一点,该点即为凸透镜的副焦点。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集锦(光学)第29届预赛3•图中L 为一薄凸透镜,ab 为一发光圆面,二者共轴, S 为与L 平行放置的屏,已知这时 ab 可在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透镜切除一半,只保留主轴以上的一半透镜,这时ab 在S 上的像(B )A •尺寸不变,亮度不变. SB •尺寸不变,亮度降低. |a A L c •只剩半个圆,亮度不变. tvD •只剩半个圆,亮度降低.第29届复赛七、(16分)图中乙为一薄凸透镜.0为髙等于2, 00cm 与光轴垂 直放置的线状物,已知Q 经厶成一实像,像距为40.0cm.现于妇 的右方依次放置薄凹透镜S 厶和薄凸透镜乂以及屏巴它们之间 的距离如图所示*所有的透镜都共轴,屏与光轴垂直,3、。
焦距 已知物Q 经上述四个透镜最后在屏上成倒立的实像,橡高为0.500cm.T 1 27,5cm —H1 2&0ctn 一H2,5cm5.0cmt 厶焦距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 cm f h 焦距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__ cm.现保持Q 、血、人和尸位置不变,而沿光轴平移鸟和最后在屏上成倒立的实像,像髙为1- 82cm,此时&到乙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____ cmt 為到“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 cm.最后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的大小均为15. Oem第28届预赛7. (10分)近年来,由于 微结构材料”的发展,研 制具有负折射率的人工材料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已受人们关注.对正常介质,光线从真空射人折射 率为n 的介质时,人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折射定律公 式,人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布在界面法线的两侧; 若介质的折射率为负,即 n<0,这时人射角和折射角仍满足折射定律公式,但人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 布在界面法线的同一侧•现考虑由共轴的两个薄凸 透镜L !和L 2构成的光学系统,两透镜的光心分别为 很小夹角的光线人射到 有负折射率的介质平板 介质的折射率第28届复赛七、(20分)如图所示,L 是 一焦距为2R 的薄凸透镜,MN M ; ? 为其主光轴。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透镜及其应用分类解析汇编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9·泰州)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2019·大连)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3.(2019·上海)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理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B.13厘米C.23厘米D.33厘米4.(2019·宜昌)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5.(2019·娄底)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μ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B.当μ=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μ=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6.(2019·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7.(2019·临夏州)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 B. C. D.8.(2019·百色)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山的倒影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C.用放大镜鉴赏邮票D.用照相机照相9.(2019·德阳)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10.(2019·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11.(2019·鄂州)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12.(2019·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18cm13.(2019·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14.(2019·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5.(2019·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19·泰州)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分析】①阳光聚焦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解答】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 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30cm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2.(2019·大连)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f时,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且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将蜡烛从二倍焦距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逐渐变大.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成像特点与物距大小变化的关系,要掌握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含义.3.(2019·上海)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理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A.3厘米B.13厘米C.23厘米D.33厘米【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2)实像用光屏能接到,虚像用光屏呈接不到.【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像距v=30cm>2f=2×10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2f>u>f,即20cm>u>10cm,所以u=13cm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由物距和焦距的关系,通过解不等式能确定焦距或物距.4.(2019·宜昌)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分析】当将凸透镜的部分挡住后,光屏上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数量比原来减少,像比原来变暗.【解答】解: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故选D.【点评】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5.(2019·娄底)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μ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B.当μ=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μ=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分析】(1)要解决此题,首先要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A、由图知,当物距为4cm时,像距也为4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4cm,则f=2cm.故A错误;B、f=2cm,2f=4cm,当u=3.5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当物距u=5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到8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6.(2019·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分析】(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然后根据凸透镜的特点进行判断;(3)望远镜是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4)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解答】解:A、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正确;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B错误;C、望远镜是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目镜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C错误;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7.(2019·临夏州)学完光学后,小明对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连线正确的是()A. B. C. D.【分析】结合选项的知识梳理中的内容,对照所掌握的具体知识,逐一做出判断即可.【解答】解: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用于夜视仪等;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可用来消毒、杀菌,故B错误;C、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故C错误;D、平面镜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凹透镜可以成虚像,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知识结构的梳理,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要对每一个知识有一定清晰的认识,综合性较强,但总体难度不大.8.(2019·百色)如图所示的现象或情景中,成实像的是()A.山的倒影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C.用放大镜鉴赏邮票D.用照相机照相【分析】(1)成实像的情况有: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都是成的实像;(2)成虚像的情况有:平面镜成像、折射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A、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不符合题意;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情况,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9.(2019·德阳)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光沿直线传播: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②光的反射:知道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③光的折射: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其中光的色散其实质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C、“老花眼”是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戴“老花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是因为星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能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区分,是正确解答的关键.10.(2019·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B.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分析】(1)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让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使平行光线会聚成一点,使发散的光线变为会聚一些.(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当平行光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发生的是漫反射;(4)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解答】解:A、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故B错误;C、当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就是黑板反光问题,故C错误;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导致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黑板反光的理解和光的直线传播,是一道综合题.11.(2019·鄂州)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 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0cm>2f,得f<15cm,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判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间接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是搞清两种情况下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另外要知道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12.(2019·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cmB.10cmC.15cmD.18cm【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因为当f所以,f<30cm<2f,则15cm四个选项中在15cm到30cm之间的只有18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确定物距的范围,从而可以得出焦距的范围.13.(2019·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答】解:由题意知,烛焰在屏上成一缩小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的2f之外,即u>2f;当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此时u>f,那么有可能是2f>u>f,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等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缩小的实像,所以只有u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要熟记成像规律,关键是搞清像距、物距,像和物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此题中,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14.(2019·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由题意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可知,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故选A.【点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的难点,在平时学习中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此题应用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分析很简单.15.(2019·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u) 成像特点像距(v) 应用u>2f 倒立缩小实像f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 测焦距2f>u>f 倒立放大实像v>2f 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u,(3)结合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通过透镜会聚而成像和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解答】解: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常规题目,考查了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透镜成像的原因,近视眼镜.第21页/共21页。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全解全析汇编(第二期)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一、第一期汇编试题来源:2021年江苏连云港、2021年四川乐山、2021年四川泸州、2021年四川遂宁、2021年云南、2021年浙江湖州、2021年浙江金华、2021年浙江丽水、2021年安徽、2021年浙江嘉兴、2021重庆A卷年、2021年重庆B卷等12套试卷。
二、本期汇编试题来源:2021年浙江温州、2021年浙江宁波、2021年四川内江、2021年四川南昌、2021年四川成都、2021年甘肃武威、2021年江苏扬州、2021年陕西、2021年山东临沂、2021年山东泰安、2021年上海等12套试卷。
三、第二期试题赏析:1、(2021·浙江温州·T3)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
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
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2、(2021·浙江宁波·T3)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3、(2021·上海·T4)凸透镜成像,焦距是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 放大实像B. 放大虚像C. 等大实像D. 缩小实像4、(2021·山东泰安·T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5、(2021·山东临沂·T12)2021年5月20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开幕,长安智能化汽车UNI——K(如图)充分展现了“中国智造”科技风采,UNI——K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刷脸识别车主身份、车内拍抖音、全速自适应巡航等众多功能,其炫酷的转向灯也尽显奢华。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全解全析汇编(第五期)专题05 透镜及其应用一、第一期汇编试题来源:2021年江苏连云港、2021年四川乐山、2021年四川泸州、2021年四川遂宁、2021年云南、2021年浙江湖州、2021年浙江金华、2021年浙江丽水、2021年安徽、2021年浙江嘉兴、2021重庆A卷年、2021年重庆B卷等13套试卷。
二、第二期试题来源:2021年浙江温州、2021年浙江宁波、2021年四川内江、2021年四川南昌、2021年四川成都、2021年甘肃武威、2021年江苏扬州、2021年陕西、2021年山东临沂、2021年山东泰安、2021年上海等12套试卷。
三、第三期试题来源:2021年北京、2021年福建、2021年广东、2021年海南、2021年河北、2021年河南、2021年吉林、2021年宁夏、2021年青海、2021年山西、2021年天津、2021年新疆、2021年云南等12套试卷。
四、第四期试题来源:2021年湖北恩施州、2021湖北宜昌年、2021年湖南岳阳、2021年湖南衡阳、2021湖北邵阳年、2021年江苏苏州、2021年山东济宁、2021年山东潍坊、2021年山东枣庄、2021年四川广安、2021年四川凉山州、2021年浙江衢州等12套试卷。
五、第五期试卷来源:2021年浙江杭州、2021年四川眉山、2021年山东菏泽、2021年山东东营、2021年江苏泰州、2021年江苏南京、2021年湖南长沙、2021年湖南怀化、2021年湖南郴州、2021年湖南常德、2021年湖北武汉、2021年湖北十堰、2021年黑龙江龙东、2021年黑龙江绥化、2021年广西北部湾经开区等15套试卷欢迎各位下载。
1、(2021·山东眉山·T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
(物理)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2009年7月我国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B. 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 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 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实际位置【答案】 A【解析】【解答】A、2009年7月我国出现的日食奇观,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解释,A 符合题意;B、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使眼“近视”,这时就需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不符合题意;D、你在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其实就是鱼在水里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凹透镜矫正视力,光的折射等光的知识。
属于基础题。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武汉长江大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解答】A. 要使底片上桥的像变小,物距要增大,所以马亮离桥要远一些。
A符合题意。
B.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不符合题意。
C.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不符合题意。
D. 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3.如图所示是被课本反射的光经小洪同学眼睛的晶状体折射的情况,则该同学是()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B.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1 / 14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如图l0所示,凸透镜地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l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地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地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地成像情况是 ( ) b5E2R。
A.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一个正立实像 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C.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 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1.答案:A 解析:物体AB通过透镜在透镜右侧10cm处成一个倒立实像,该像通过平面镜在平面镜右侧成一个倒立虚像,该虚像又通过透镜在透镜左侧成一个正立实像,选项A正确.p1Ean。
2.(2012年“志英杯”物理竞赛)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地玻璃杯内,从右边俯视图中地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地应该是左图中地哪一个DXDiT。
答案:D解析:装水地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筷子成放大虚像,所以从右边俯视图中地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地应该是左图中地D,RTCrp。
3. (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地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地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由此可以判断,他所使用凸透镜地焦距5PCzV。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一定大于20cm D.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 / 14 3.答案:B【解析】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地像是放大地像,说明烛焰处于焦点和2倍焦距位置之间,焦距小于10cm;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地像是缩小地像,说明烛焰处于2倍焦距位置之外(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像在焦点与2倍焦距位置之间,焦距大于8cm;所以他所使用凸透镜地焦距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选项B正确.jLBHr。
4.(1994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地人能看清屋外地人是一个正立缩小地像,屋外面地人却看不清屋内地人,则“猫眼”应该是:( )xHAQX。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D.凸透镜 4.答案:C 解:根据面镜和透镜地成像规律,能成正立缩小地像是凸镜和凹透镜;但要使屋内地人看屋外地人;只能用凹透镜,选项C正确.LDAYt。
5.(1997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复赛)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地像,那么应采取地措施是:( )Zzz6Z。
A.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地距离调小一些 B.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镜头与幻灯片地距离调大一些 C.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地距离调大一些 D.幻灯机离屏幕近一些,镜头与幻灯片地距离调小一些 5.答案:A 解析: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地像,那么应采取地措施是减小物距(使幻灯片向镜头移动),增大像距(幻灯机离屏幕远一些),选项A正确.dvzfv。
6.(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地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地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地像,则rqyn1。
A.所成地像是正立缩小地实像 B.所成地像是倒立缩小地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地实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地实像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3 / 14 6.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由图可知,蜡烛火焰位于焦点和2倍焦距位置之间,所成地像是倒立放大地实像,选项AB错误;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减小地实像,选项C错误;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地实像,选项D正确.Emxvx。
7(2009上海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地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地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地主光轴垂直, 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 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地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地成像情况是SixE2。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 7.答案:D 解析:画出成像光路图,注意题述地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显然只能在2倍焦距处成一个等大地实像,选项D正确.6ewMy。
8.有一种称之为“七仙女”地神奇玻璃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栩栩如生地仙女图.下面是对仙女图形成原因地探讨,正确地是( )kavU4。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在液面处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地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像 D.可能是斟酒后使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地虚像 答案:D解析:仙女图形成原因可能是斟酒后使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地虚像,选项D正确.y6v3A。
9.(2011上海第25界初中物理竞赛)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4 / 14 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地判断,正确地是()M2ub6。
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 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 9.答案:A 【解析】两倍焦距处点光源S通过凸透镜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成一实像S1,在平面镜中成一虚像S2.S2通过凸透镜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上方成一实像S3.S1在平面镜中成一虚像S4.所以选项A正确.0YujC。
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地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地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地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地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地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地像,下列操作可行地是eUts8。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解析: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地像说明蜡烛成像在光屏前面.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地像,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选项C正确.sQsAE。
.答案:C 11.右图为我国发射神州9号飞船地运载火箭上“箭载摄像机”拍得火箭上升时地一幅图片.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感光元件上.若拍摄该图片时镜头地焦距为f,为保证成像清晰,GMsIa。
A.镜头到感光元件地距离v满足地条件是v>2f B.镜头到感光元件地距离v满足地条件是vC.物体经该镜头成地像是正立缩小实像 D.物体经该镜头成地像是倒立缩小实像 11.答案:D解析:“箭载摄像机”拍得火箭上升时地图片,物距u大于2f,镜头到感光元件地距离v(像距)满足地条件是fD正确.TIrRG。
12(2009河南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一个不透明地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地范围,如图所示.在小孔中嵌入一定形状地玻璃制品,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则在图中地四个截面中能够获得最大观察范围地是7EqZc。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5 / 14 【解析】: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知在图中地四个截面中能够获得最大观察范围地是D. 【答案】D 【名师点评】此题中在小孔中嵌入玻璃凹透镜后地光路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小孔中嵌入玻璃凹透镜后可获得最大观察范围.lzq7I。
13.(2010上海初中物理竞赛题)如图所示,F1、F2是凸透镜地焦点,S是放在凸透镜前地点光源,S’是S经凸透镜所成地像.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地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地情况是 ( )zvpge。
A.沿平行主轴方向. B.沿O与S’连线方向. C.沿F2与S’连线方向. D.沿F1与S’连线方向. 【解析】:画出凸透镜成像地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光源S沿平行主轴地方向向透镜移动时(始终保持u>f),像S’远离透镜移动地情况是沿F2与S’连线方向,选项C正确.NrpoJ。
【答案】.C 【名师点评】掌握透镜成像作图地三条特殊光线,作图分析,可简洁明了、事半功倍. 14.(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用一直径为20cm地凸透镜正对着阳光方向,在透镜地另一侧15cm处,有一垂直于主轴地光屏,此光屏上呈现一个直径是10cm地光斑,则该透镜地焦距 ( )1nowf。
A.可能是10cmB.可能是15cm C.一定是30cmD.一定是45cm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6 / 14 【解析】画出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如图所示.若光屏在凸透镜与焦点之间,则凸透镜焦距为30cm;若光屏在凸透镜地焦点右边,则凸透镜焦距为10cm;所以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0cm,也可能是30cm,选项A正确.fjnFL。
【答案】A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光路.要注意,光屏上呈现一个直径是10cm地光斑,光屏可能放在凸透镜与焦点之间,也可能放在凸透镜地焦点右边,因此对应两个可能焦距值.tfnNh。
15. (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小明在用可变焦地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地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地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地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HbmVN。
【解析】:保持相机和小兰地位置不变,即保持物像之间距离不变,又给小兰拍全身照,即减小像距,增大物距,使小兰(物)远离透镜地焦点,焦距变小,所以选项B正确.V7l4j。
【答案】B 【名师点评】此题也可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u+1v=1f,得出f=uv/(u+v),式中u+v为物像之间距离不变.照相机拍人身体照片,物距u一定大于相距v.拍全身照时物距更大,uv减小,焦距变小.83lcP。
16.(1993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图中画地是王小刚同学地眼镜,从眼镜判断,他地眼睛(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解析】:把眼镜放在纸上看到两个眼镜片都是放大地字,说明两个眼镜片都是凸透镜,说明他地两只眼睛都是远视眼,选项A正确.mZkkl。
【答案】.A 【名师点评】佩戴凸透镜地是远视眼,佩戴凹透镜地近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