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6
八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问: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例:*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五要素)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大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具体事例:(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完整word版)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的全部内容。
八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 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 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3.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 5 层(从下到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 、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 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问: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 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 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1 大气层 知识点1 大气的作用及大气的温度 1.大气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多数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大气层的水汽可以成云致雨,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2.大气层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永远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生物死亡. 3.大气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12km以下和55~85km的范围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余高度则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知识点2 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底层的对流层. 点拨: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目前地球大气上界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 km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 km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km 知识点3 对流层 1.对流层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大;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小. 2.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2 气温 知识点1 天气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阴、晴、风、雨、雷、电、雾、霜、雪等都是天气现象. 2.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也是不同的. 3.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是构成天气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2 气温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1.气温是时刻变化着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而不是太阳高度最高的12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晚上24时. 2.陆地和海洋的性质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而海洋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8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和北半球正好相反. 2.3 大气的压强 知识点1 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 1.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有很多,如浮杯实验、可乐瓶瘦身、瓶吞鸡蛋等,日常生活应用中的吸管、吸盘等均是利用的大气压. 2.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气体与固体、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就产生了大气压强. 3.离地面越高,空气就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就越小.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 Pa(760 mmHg).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4.大气压没有把人压扁是因为人体内也有压强,而且体内的压强与体外的大气压大致相等,体内压强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知识点2 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气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2.跟气体一样,液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液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知识点3 飞机的升力 飞机的升力与空气对飞机的浮力不同.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是飞机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造成机翼上、下表面所受压强不同,正是这个压强差,使飞机得到了一个向上的升力.故飞机的升力和浮力成因不同,不是同一个力. 知识点4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空气干燥;受赤道低压控制的地区,降雨多,空气湿润;热带风暴经过的地区,伴随着狂风暴雨的一定是低压区. 一般来说,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晴天的大气压又比阴雨天的高. 知识点5 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液体表面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液体表面的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注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意这里指的是液体表面的气压.例如家里用的压力锅就是利用了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增大锅内的气压,液体的沸点就升高,从而更容易煮熟食物. 知识点6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1.真空压缩保存袋是专门用来保存体积较大的物品的,它不但可以省去许多储存空间,还可以防霉、防蛀、防菌、防潮等. 2.吸尘器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另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吸盘、注射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等均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来工作的. 2.4 风和降水 知识点1 风的形成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 2.风是组成天气状况的重要因素. 3.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区作水平运动. 知识点2 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即风的来向.从北方吹来的风就叫北风. 2.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根据风速的大小,一般把风分为0~12级,最小风是0级,最大风是12级,但陆地上风力一般不超过10级. 拓展:目测风向与风速 (1)风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旗帜的飘向、烟的飘向、树叶和小树枝摇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2)风速:我们可根据风效来目测风速,如树叶有微响时,是轻风;若整棵树都摇动起来了,那就是劲风了. 知识点3 空气的湿度 1.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用湿度表示.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2.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相对湿度也就越高. 3.当空气中水汽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降水.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多少与气温关系密切,气温越高,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 知识点4 降水 1.形成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降水的类型主要有:降雨、降雪、降雹等,其中,最常见的降水形式是降雨. 拓展:测定降雨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雨量筒的构造,特别注意要熟悉并正确读出雨量杯上的刻度. (2)正确使用雨量筒.雨量筒应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准确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降雨结束后,及时将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中直接测量,雨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降雨的降雨量. (3)每天定时测量,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 2.5 天气预报 知识点1 怎样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 1.天气预报主要包括气温、阴或晴、降水的可能性或强度、风力的大小和风向、空气的湿度、空气的能见度、空气质量等级等. 2.天气符号是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风、雨、雪、阴、晴等天气状况的各种符号. 证明:气象与天气 (1)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霜、雹、闪电、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俗话讲“气象万千”就是表示这些现象很多,变化很快. (2)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态,例如,“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而不能把这种“天气”说成是“气象”. 知识点2 天气图 1.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区一般是天气晴朗;低压区一般是阴雨天气. 2.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包括冷锋和暖锋. 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如下:
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知识点1 气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 2.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点拨:天气与气候 概念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气 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短时间、多变 两者都是描述一个地区的天气状况 气候 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长时间、稳定
知识点2 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海陆位置对气温和降水都有较大的影响,沿海地区一般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且降水量较多;内陆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较大,降水量较少. 3.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迎风坡降水量较多,背风坡降水量较少. 知识点3 季风 1.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冬季,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风又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2.当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时,一般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当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时,一般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3.比较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可能带来严寒、大风、
霜冻等恶劣天气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影响降水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
知识点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灾;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则会使局部地区气候恶化.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