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泰莱夫人情人》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作者:江楚池来源:《参花·下半月》2017年第07期摘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20世纪著名文学家劳伦斯文学生涯后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劳伦斯通过这部作品,全面而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本文即通过分析他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的解构来展现他的这一思想。
关键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生态女性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男权中心主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下文简称《查》)是劳伦斯在1926年至1928年间写成的。
在此期间,“劳伦斯对于复活的主题变得异常关注起来”(Meyers,352)。
终其一生,劳伦斯都对西方的工业文明持批评态度,此小说则通过对于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的解构,表达了他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一、与自然的认同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康妮的爱情和她的选择意味着与自然的认同,这种认同是“生态女性主义最重要的关切。
一方面,有一种观点将女人置于类似于无助被剥削的自然的地位,而它否定这种观点;另一方面,它鼓励女性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实现与自然的认同”(金莉,58)。
小说开端,康妮强迫或者说欺骗自己,觉得应该很满足与她的残疾丈夫毫无接触的生活,但在她的无意识中,“一种躁动不安正在紧紧抓住她,疯狂一般”(Lawrence,23)。
生命本能深处的欲望在困扰着她,她觉得在拉格比庄园里如窒息一般,“她必须离开这庄园,离开所有人”(Lawrence,23)。
因此,她到了树林中,碰到了梅乐斯,见到了小鸡在她手里颤抖着生命的光辉。
她终于明白自己想要的就是与自然的认同,最后,通过与梅乐斯的爱情,她也实现了这样的认同。
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绝大多数的生态女性主义者都同意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始于男性对自然的征服”(苗福光,210)。
因此,对于生态女性主义者来说,呼吁结束对于自然的压迫是很必要的(金莉,57)。
而劳伦斯终其一生都是坚决反对西方把灵魂与肉体、人类与自然分而为二的形而上学思维。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常丽平1,2(1.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2.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新乡453002)摘要:劳伦斯在其写作生涯的前后两个时期发展了不同的女权主义观点,《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作为其最后一部小说表现出了作者明显的反女权主义倾向,烙上了明显的男权烙印;劳伦斯在关注西方工业制度下的异化现象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了对自然的生态伦理关怀,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新的理论入手,对他的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和女性的命运、处境重新进行一番阐释。
关键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生态女性主义;男权主义;女性主义;生态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08)06-0098-03 D·H·劳伦斯(1885-1930)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以下简称《查》)是他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也被女性主义者认为是大肆宣扬作者男权主义思想的作品;从另一角度讲,劳伦斯的作品扎根于英国土壤,大都以英格兰中部诺丁汉一带的矿区与乡村为背景,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对环境恶化的描写以及人类如何为了自身利益而肆意破坏大自然的描写,《查》也不例外。
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新的理论入手,对他的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和女性的命运、处境重新进行一番阐释。
1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有人将生态女性主义归结为“在环境主义中的女性主义”和“在女性主义运动中的环境主义”。
这种说法虽然未必完全准确,但却道出了生态女性主义的诞生机制。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女权主义学者奥波尼(F r a n c o i s e d'E a u b o n n e)于1974年在其女权主义著作《女性主义·毁灭》(L e F e m i n i s m e o u l a m o r t)中首次提出的,用以意指女性问题与生态问题的内在关联。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批评解读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70901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学者们对他的研究涉及到他的家庭、经历以及哲学思想。
文学批评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分析研究了其作品语言、结构、文体等。
本文拟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对其文本的研究提供一个较新视角。
生态批评文学理论形成和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美国文学与环境教授特罗尔·格罗夫特认为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与环境关系的理论。
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蕴涵了劳伦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工业化.他的思想与生态主义思想不谋而合。
本论文拟从四个章节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进行分析。
第一章主要分析的是劳伦斯的自然生态思想。
劳伦斯在文学上实践他的生态思想,这表现在他对原始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以及对人类工业机械文明给自然生命带来戕害的挞伐上。
劳伦斯提出只有回到自然人类才能与自然构成和谐关系。
第二章详细分析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一群如克利福德和“活死人”—煤矿工人的异化人形象。
劳伦斯认为工业化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理性扭曲了人类本性,使人成为钱和机器的奴隶,造成人的身心分离。
第三章剖析了女主人公康妮由失去活力到获得新生的过程和原因。
表达了劳伦斯对压抑人性本能的工业社会的鞭挞和对女性生存状态与命运的关怀.本章最后分析了劳伦斯的自然救赎人的思想,认为只有自然才能唤醒人的本能.第四章通过分析康妮与克利福德的不平衡关系以及康妮与梅勒斯的平衡关系,剖析了劳伦斯的社会生态思想。
劳伦斯认为男女关系达到和谐要通过血性意识,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回归生命的本真。
最后论文对劳伦斯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其观点在当今的社会意义。
劳伦斯在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作者:张蕴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7期摘要:劳伦斯最后一步长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哲思是当今文学评论界研究劳伦斯小说的一个崭新方向。
该作品有很强的工业化时代背景,以女主人工康妮的不幸遭遇为线索,将作者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思考体现其中。
通过对作者在小说中灌输的生态女性主义进行分析,充分地了解劳伦斯文学创作理念和价值观。
关键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生态女性主义;工业化;生态自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7-0-02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以下简称劳伦斯)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一颗光辉夺目的明星。
这位来自英国诺丁汉的作家在其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渗透了他对于自然与人性、社会与人性以及男女两性关系的哲学思考。
劳伦斯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一经面世就对当时文坛以及社会舆论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品中一以贯之的自然、女性意识以及大量的性爱描写充满了争议,其生前最后一部作品《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以下简称查)更是其中的经典,该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蕴含其中的哲学思考历经时代更迭却依旧魅力不减,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学者在谈论。
一、生态女性主义20世纪风起云涌,各种思潮甚嚣尘上。
随着女权运动、女权主义的发展,1970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在其著作《女性主义:毁灭》中第一次使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来解读女性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此以后,一种崭新的女性理念——生态女性主义诞生。
生态女性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态自然的理念与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认同女性与自然的统一。
其旨在通过生态运动与女性运动的相互影响,改变普遍单一的社会结构和道德价值观,将男、女两性置于合理的关系中,促进社会多元化发展。
二、劳伦斯生平对于其生态女性观点的建立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的劳伦斯,父亲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母亲却有着英国中产阶级的出身。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结合的产物,主要探讨对自然的破坏和对女性的残害之间的密切联系,主张打破父权制度,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力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劳伦斯在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所展示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标签: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劳伦斯;破坏;压迫1.引言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天才,在他20年的写作生涯中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10多部小说,7个中篇和30多篇短篇小说,4个剧本,近千首诗,许多论文和随笔,被称为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具创造个性、最有争议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最富有创新成就的代表作家之一。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劳伦斯全部作品中最具轰动效应的作品。
小说中女主人公康妮的命运多舛,婚姻不幸,生活压抑,人性畸变,尽管康妮试图与命运抗争,可到头来依然无法摆脱男权的控制,丧失了自己个性。
在劳伦斯所生活的时代,英国正迅速实现全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当时他居住的恬静的小镇发现煤矿后,工业文明的火车和挖掘机器开进了小镇,小镇的空气遭到了污染,他眼睁睁的看着伴随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的美丽的森林被砍伐,恬静的田园风光被黑烟滚滚的煤矿和工厂所取代,不绝于耳的噪音打破了乡村自然的宁静,从工厂里冒出的浓烟也污染了人们心灵的静谧与和谐,曾经繁荣的精神世界变成了片片荒漠,人类的精神家园满目疮痍。
作家劳伦斯在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深受其害,饱受疾病的困扰,劳伦斯从此把对工业社会机器文明的憎恨和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当做他一生的创作主题。
与此同时,英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女性的地位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提高,女性们开始拥有更多自由,女性重要的社会角色也开始得到人们的认识。
劳伦斯当时的资助人路易莎·鲍洛斯就是这场女权运动的参与者,她积极地为女性的选举权奔波。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别关系与社会问题研究1. 引言1.1 概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作家达·希·劳伦斯的一部重要的小说作品,出版于1928年。
该小说以复杂而引人深思的方式描绘了性别关系和许多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性别关系与社会问题,探讨其对人物关系与角色发展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女性解放和男性角色困境所引发的挑战与变革。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将在第二部分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别关系进行细致描述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人物关系产生的影响。
随后,在第三部分我们将着重研究女性角色塑造与女性解放运动所带来的影响。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聚焦于男性角色所面临的困境和变革趋势,并探讨他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寻求自我解放和价值观调整。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进行总结,并提出本研究的观点概括。
同时,我们也会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别关系和相关社会问题,探讨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物角色认知、女性解放以及男性困境等议题。
通过揭示性别关系与社会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我们将展现小说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因,并尝试回答一些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女性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进步,男性面临的困境及其转变趋势等。
此外,本文还将对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并希望能够为现代社会追求性别平等和公正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2. 性别关系与社会问题分析: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中,性别关系和社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主题。
以下将对该作品中的性别关系进行描述,并分析如何影响人物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一些社会问题。
2.1 描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别关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描绘了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中存在着束缚和制约女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性别观念和角色定位。
主人公康妮是一个受过教育和思想开放的女性,但她与丈夫克里福德之间的婚姻却面临着巨大的困扰。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摘要: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中的统治逻辑、父权制二元论、男权中心论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关键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二元论自然女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d·h·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由于劳伦斯所处的时代,工业的发展带来城镇化的扩展和环境的污染,因此他在作品中总是把婚姻、性、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异化归结为工业机械的戕害,并在对英国工业社会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在作品中不自觉流露出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
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中的统治逻辑、父权制二元论、男权中心论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一强调自然和女性的相互联系生态女性主义将自然与人的关系比喻成母子关系,相信女性与自然之间有着生物学上的关联,认为女性与自然都能够孕育和养育生命,而且月经使女性与自然过程(月亮圆缺)保持着有规律的联系,使得女性天生比男性更接近大自然,更能体验这种关系以及与女性经验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关怀。
女性与自然代表人物苏珊·格单芬(susan griffin)在其著作《妇女与自然:女人心底的怒号》中主张:“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由大地构成的,大地本身也是由我们的身体构成的,因为我们了解自己。
我们就是自然。
我们是了解自然的自然。
我们是有着自然观的自然。
自然在哭泣,自然对自然言说自己。
”(1:226)她还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特殊关系:“妇女与大自然共语……她能聆听来自地球深处的声音……微风在她耳边吹拂,树向她喃喃低语。
”(2:175)劳伦斯认为女性与自然都遵循着相同的韵律。
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主人公康妮的生活经历与四季的交替是一致的:在寒冷的冬天,康妮与克利福德在拉格比过着索然无味的生活,康妮在克利福德为她所营造的枯燥缺乏生机的生活中感到无比的苦闷;在二月的春天到来时,康妮在自然的召唤下来到树林中,并在树林中遇到了自然人梅勒斯,与之坠入爱河。
在爱情的滋润下,康妮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生气;他们的爱情终于经过春天和夏天的孕育,在秋收时节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康妮怀孕了,而同时梅勒斯的农场也获得了丰收,两人都获得了新生。
这难道只是巧合吗?实际上,女主人公康妮的生活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韵律之中了。
自然是女性天然的避难所,她们互相安慰、互相依靠。
康妮在拉格比随着精神的萎靡,她的身体也日渐消瘦,她已是身心俱损:“她(康妮)想要冲过园林,抛开克利福德,俯卧在羊吃草丛中。
摆脱那座房子……她必须摆脱那个家和所有的人。
树林是她唯一的藏身处,她的避难所。
”(3:15)在树林里,她在精神和身体上从自然中汲取了生命活力,“康妮背靠着一棵小松树坐了下来,这小松树在她背后摇曳着,有着一种奇异的生命力,富有弹性,力量充沛,昂扬向上。
……她看着野水仙在阳光下变成了金黄色,一阵子温暖的阳光照在她手上和腿上。
”(3:79)她在树林中疗伤,又恢复了活力。
女性与自然在灵魂上是相通的,女性是自然的朋友。
在小说中,康妮非常热爱自然,当她置身于自然,欣喜地注视着树林中的花花草草时,她感受着自然生命的活力和毫不畏惧,并沉醉于其中。
女性是自然的保护神。
康妮看着那些可怜的、被碾碎的风信子,心想有什么比得上英国的春天这样可爱啊!她痛恨去摧残花草,心中充满对花草的怜爱。
而且在梅勒斯看来,康妮就是大自然中的鲜花,她有着鲜花一样的品质:“可怜的人儿,她也有着野水仙那样的柔弱,容易受到伤害,她根本不是坚韧的橡胶制品和白金……她是那么的柔弱,柔弱得像一株生长着的野水仙那么柔和恬静。
”(3:111)所以说,在劳伦斯看来,自然和女性是同一的、相互联系的,女性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女性的生命。
二批判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压迫生态女性主义把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和对待女性的态度与父权制的中心文化联系起来,将自然和女性同视为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旨在揭示父权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界的主宰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人们反思父权制中心文化和人类中心主义在性别和环境方面已经给人类造成的根深蒂固的病态思维,反对各种形式的统治和压迫,揭露、批判物种歧视和性别歧视,赞美自然和女性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自然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受害者。
在劳伦斯生活的时代,工业革命在英格兰大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以势不可挡的姿态侵吞着美丽富饶的田地,践踏、吞噬着自然生态环境,工业文明的英格兰抹去了农业文明的英格兰。
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工厂和机器破坏给自然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当康妮回到她丈夫克里福德的老家拉格比时,她呼吸到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地下的气味:硫磺、铁、煤或者酸味物质”,发现“肮脏的尘埃就连圣诞蔷薇都不放过,黑色的粉末像末日天空降下的黑露般执着地沾在花草上……”(3:8)工业的嘈杂声打破了人们生活中的宁静,破坏了人的诗意生存,也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这种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人类必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大自然才是人类真正的家园。
女性同样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受害者。
首先,罪恶的工厂排放的恶臭的工业废气污染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女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压抑的。
“在那云层低矮的夜空,斑斑点点的红色脓包在燃烧和颤动,拉长着,收缩着,好像令人痛苦的火伤。
那是高炉在燃烧。
起初,它们以一种恐怖的感觉纠缠住康妮,她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中。
”(3:8)其次,在资本主义父权制下,女性是第二性的,她们依附于男性,女性的存在价值只是充当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女性的言语和行为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
在拉格比,康妮是没有自由的,她过着空虚的生活。
当男子们在抽烟谈话时,“康妮得像只老鼠那么安静地坐着,不去干扰这些高智商的绅士们无限重要的思辨。
但是她一定得坐在那儿。
”(3:20)而且,康妮只是生育的工具。
克利福德希望康妮怀上另一个男人的孩子,然后在拉格比把孩子抚养大,而不在乎是不是亲生的,这就意味着康妮只是他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康妮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父权制的蹂躏。
那么,和谐的男性和女性关系也就陷入了危机。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这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男性和女性平等和谐相处的社会才是人间天堂。
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不仅批判了资本主义父权制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而且高度颂扬了自然和女性对压迫不屈的反抗。
对于工业文明的破坏,自然的愤怒是猛烈而又无声无息的。
人类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而千方百计的谋利,换取所谓的物质文明的发展,结果遭到了自然的报复。
首先,污染了环境也就破坏了人类的栖息地,噪音和灯光的污染扰乱了人类正常的生活。
在夜里,工业的嘈杂打破树林的寂静,“斯达克斯门的电灯光多么刺眼,多么让人憎恶啊!这其中有着一种无法言明的罪恶本质!这让人不安的,永远躁动着恐惧的英格兰中部工业之夜啊!”(3:111)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人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尤其是两性关系的异化。
书中的煤矿工人只是“半个人,一个全然没有美的生命……当煤炭召唤他们时,他们成千上万地出现,他们是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是矿物世界那怪异变形的元素生物!他们是分解矿物的生物”。
(3:150)铁与煤已深入地蚕食到他们的肉体和灵魂,更可悲的是,“他们的女人!她们不在乎他们,他们不在乎她们。
……他们无法和女人真正在一起。
”(3:211)与自然的反抗相比,女性的反抗更加明显和强烈。
在拉格比,康妮过着毫无生气的生活,内心激荡着不安,这样的生活压抑着她活泼的天性。
她望着镜子中自己的身体,只有27岁却显得衰老,“这种深入肉体的不公平感使她的灵魂感到灼痛。
”(3:64)康妮的心中郁积着一种反叛感。
在遇到梅勒斯后,她意识到自己多么痛恨克利福德,再也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了,她不愿再受他的压迫和控制。
最后,康妮毅然决定离开象征资本主义父权制的克利福德,和自然人梅勒斯私奔,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真爱。
劳伦斯热情地赞美了康妮的行为,认为平等自由真诚的爱情才是人间真爱。
三劳伦斯对理想人类社会的探索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的途径就是建立以女性原则和生态原则为基础的统一的多样性社会,尊重差异和多样性,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同一性,解构传统父权文化中文明—自然、人类—自然、男性—女性的二元对立,树立没有种族歧视和等级差别的观念。
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和梅勒斯之间的吸引是出于自然生命的共同的挚爱,康妮流连森林,寻求生命的活性,并偶遇躲避现代文明的自然人梅勒斯,而她的闯入则破坏了梅勒斯隐居似的生活。
刚刚孵化出来的鸡雏唤起了康妮心中的母性,而她自然母性的流露又让梅勒斯心中重新燃起性的火种,康妮在梅勒斯性的感召下焕发了活力。
康妮在自然的感召下放射出绚丽的生命本色,激发出了梅勒斯的活性,他们的结合没有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一方屈从于另一方,而是个体生命在生态整体中原始本能的呈现。
这就是劳伦斯理想的男性女性的和谐关系。
拉格比树林象征着大自然,是人类重返自然、重新寻找在工业文明中丢失的“天人合一”理想的场所。
劳伦斯笔下的树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
康妮与梅勒斯完美的性爱就是在松柏环绕、绿叶遮天的林中空地,在枯树枝铺成的床上进行的。
康妮感到自己“像是一座森林,充满了朦胧愉快的春天的呻吟,发芽吐蕾……像一个盘根错节、树叶交织的幽暗的橡树林,神秘的花蕾在展开”。
(3:108)树林是康妮和梅勒斯的理想世界,是他们重温人类原始时代纯真和自然的地方。
在这里,他们找到了人类已失去的“伊甸园”,脱离了肮脏的、污染的“烟雾与钢铁的可怖世界”。
在树林里,康妮和梅勒斯寻求的是一种牧歌式的愉悦,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一种外在简朴、内心丰富的生活方式。
通过他们的爱情,劳伦斯试图告诉我们:只有在自然的怀抱里,才能真正得到自然的爱;只有通过调整男女之间的关系,使性变得自由、健康,人类才能从高度工业化文明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人必须重新回到自然的怀抱,才能有新的生机,这种人与自然的相互交融的理想生活正是当代生态学所提倡的“诗意栖居”的境界。
劳伦斯正是以他对文明戕害下的自然的一片怜悯和对处于困境之中的妇女的一片同情,以他对自然与女性关系的富有生态人文关怀情愫的诠释,借助《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表达了他希望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建立和谐关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总之,劳伦斯小说中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解构文化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达到女性、自然与男性、文化相互和谐的境界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
注:本文系南阳师范学院201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d·h·劳伦斯生态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qn2010017;201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011-qn-222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d·h·劳伦斯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