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学习主题测验题 川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一历史川教版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查大禹治水的工作B.尧发明了文字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D.禹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2.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契丹族C.女真族D.蒙古族3.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准外国商船在哪个港口通商贸易?()A.广州B.杭州C.上海D.宁波4.下列说法中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无关的是()A.起义的原因是秦的暴政B.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C.起义首先在大泽乡爆发D.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5.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6.《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稳,天下为家,…是为小康”,这里的的“公”和“家”指的是()①禅让制②奴隶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D.宋朝时粮食产量非常大8.“禅让制”反映的选举制度中,参加推选的人是( )A.氏族公社全体成员B.部落全体成员C.部落连联盟全体成员D.部落首领9.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10.“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下列原始人类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二、判断题11.改错题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1.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至余杭,它们分别是今天的a.北京、上海b.北京、杭州c.天津、扬州d.洛阳、杭州2.右图的座桥被描述为“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它是a.玉带桥b.赵州桥c.泸定桥d.卢沟桥3.唐诗诗曰“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田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诗中提到人们喜爱“饮”的是a.咖啡b.可乐c.酒d.茶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a.设三司b.抗击沙俄c.重用人才d.建立行省制度5.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的作品?①颜真卿②柳公权③张择端④赵孟頫⑤吴道子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史书记载中“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通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反映的是下面哪一种生产工具?a.曲辕犁b.水排c.二牛抬杠d.筒车8.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a.辽b.西夏c.金d.蒙古9.“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a.唐朝b.隋朝c.宋朝d.元朝10.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a.蒙古族b.靺鞨族c.女真族d.回纥族11.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与伦比”,“此城“是指a.东京b.临安c.泉州d.大都12.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a.苏轼b.关汉卿c.辛弃疾d.李清照13.990年一个遂川人到集贸市场购物,他使用的纸币最有可能是a.瓦子b.票子c.会子d.交子14.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被作者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a.隋文帝b.成吉思汗c.忽必烈d.努尔哈赤15.明朝的“戚家军”和南宋的“岳家军”最相似的地方是a.抗击金军b.肃清倭寇c.作战勇敢,纪律严明d.抵抗蒙古16.郑成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a.设置台湾府县,加强管理 b.传播先进技术,发展台湾经济c.从事反清复明大业 d.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7.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①起止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8.以下哪项发明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19.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生活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0.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a.军机处b.三司c.行省制度d.厂卫特务机构21.下列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a.曹操煮酒论英雄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梁山泊义士尊晁盖22.假如你是当年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一名商人,那么你会携带那些你认为销路最好的商品a.书籍和药材b.丝绸和瓷器c.金银饰品d.香料和宝石2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增多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24.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唐本草》25.张华去北京旅游,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中,看到了一排不起眼的平房,导游告诉大家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膨胀的产物,张华一下子就知道了它其实就是a.太和殿b.坤宁宫c.军机处d.乾清宫二、填空题26.明朝建立于_________年,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清朝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年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的统治。
第九学习主题达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唐朝时,全国闻名的印刷业中心是( )A.长安B.洛阳C.扬州D.成都2.隋唐时的雕版印刷品不包括( )A.佛经B.日历C.诗集D.小说集3.在前人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的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4.明长城全长( )A.6000多千米B.7000多千米C.8000多千米D.9000多千米5.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B.《资治通鉴》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6.《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 )A.1300多年的历史B.1400多年的历史C.1500多年的历史D.1600多年的历史7.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高适B.李白C.杜甫D.白居易8.明代的三大奇书不包括(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9.莫高窟位于( )A.河南境内B.甘肃境内C.四川境内D.重庆境内10.被誉为“画圣”的是( )A.阎立本B.吴道子C.张择端D.徐渭二、连线题(12分)11.将下列相关两项用直线连起来。
司马迁史圣张仲景医圣王羲之书圣杜甫画圣张旭草圣吴道子诗圣三、列举题(共18分)12.列举唐代几类著名诗人。
(10分)13.列举明清小说的代表作品。
(8分)四、材料解析题(7分)1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涛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1)这里的“长河”是指什么河?(2)这条河贯通南北是在何时?(3)诗中认为这条河的贯通带来什么后果?五、问答题(13分)15,简述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三大发明的对外传播情况。
第七学习主题检测(七年级下)通过本主题的学习,你肯定收获不少,如果能再接再厉,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相信你会百尺竿头,更进一大步,那就一显身手吧!辽、宋、西夏等政权的并存,汉族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以和为主流。
★填空:年契丹国建立,年西夏建国,年北宋建立。
“不忘靖康耻,犹唱《满江红》”,在纷杂的历史中,英魂今犹在。
★议议:宋金对峙的原因。
元朝的统一,重建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议议: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有哪些?两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促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商业繁荣。
★说说:人们衣食住行的情况。
单元过关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将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黄袍加身”的成语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2.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3.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 )①辽②西夏③金④蒙古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916年耶律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都城在 ( )A.南京B.东京 C.上京D.兴庆5.宋辽达成和议,结成“澶渊之盟”的时间是 ( )A.916年B.1004年 C.1005年D.1038年6.下列国家在历史上对宋称臣的是 ( ) A.辽B.西夏 C.金D.元7.北宋与西夏双方达成和议的时间是 ( ) A.1004年B.1044年 C.1038年D.1005年8.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时,极力主战的宋朝宰相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苏轼D.寇准9.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皇帝,建立金,是在 ( )A.1114年B.1115年 C.1125年D.1127年10.金灭辽是在( )A.1115年B.1226年C.1125年D.1126年11.金军攻陷东京,灭北宋是在 ()A.1223年B.1225年 C.1226年D.1127年12.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 )A.宋太宗B.宋徽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13.1127年,以临安为都城、重建宋朝(南宋)的是 ( )A.宋高宗B.宋徽宗 C.宋真宗D.宋钦宗14.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 )A.西汉与东汉 B.东魏与西魏 C.西晋与东晋D.唐朝与后唐15.“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能和下列哪组人物搭配比较相符? ( )A.秦桧与宋高宗 B.岳飞与秦桧 C.秦桧与宋钦宗 D.岳飞与忽必烈16.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过着游牧与狩猎生活的一个古老民族是 ( ) A.契丹族B.蒙古族C.党项族 D.女真族17.在我国古代的下列朝代中,疆域最辽阔的是 (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8.两宋时,进行海外贸易必须接受哪个机构的管理 ( )A.市政司B.市舶使 C.十三行D.海防局19.北宋东京娱乐场所里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 )A.瓦子B.勾栏 C.瓦舍D.团20.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想了解商业信息和商谈生意,最好去 ( )A.瓦子B.瓦舍C.茶馆D.勾栏21.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景德镇兴起于 ( ) A.唐朝B.北宋 C.元朝D.明朝22.回族形成于( )A.秦朝B.汉朝 C.宋朝D.元朝23.下列哪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 ) A.建立蒙古政权 B.灭亡南宋和统一全国C.正式定国号为 D.相继灭亡西夏与金24.“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王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A.契丹族 B.回纥族 C.蒙古族D.满族25.我国古代对台湾的称呼有多种,元朝时称 ( )A.夷洲B.流求 C.琉球 D.台湾二、列举题:本大题共8分。
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每题正确选项的字母序号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A.《佛经》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四书集注》火药5.下列建筑成就中,哪些是隋朝的①赵州桥②大运河③故宫④长城⑤会通河⑥通惠河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C.③④⑤⑥D.⑤⑥6.为缩短江南到大都的航程,元政府开凿了①大运河②会通河③灵渠④通惠河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④7.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是9.《本草纲目》的编著者是10.我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指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资治通鉴》D.《金刚经》11.《资治通鉴》是谁主持编写的A.司马迁B.赵匡胤C.A.“诗仙”B.“诗圣”C.“诗史”D.“诗父”17.下列哪一部不属于明代“三大奇书”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18.《三国演义》的作者是19.《西游记》的作者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22.下列有关石窟艺术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为石窟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3.讲求形式,严格规范,其书法成为后世学习楷模的著名书法家是A.苏轼和赵孟頫B.颜真卿和柳公权24.人物画在唐朝进入黄金时期,其代表画家是①张择端②吴道子③阎立本④徐渭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25.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的画种是二、材料解析题:第26、28题各4分,第28题12分,共计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文豪、哲学家培根认为它们(中国的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一个教派、或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三大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⑴培根所提到的“中国的三大发明”是指什么?(3分)⑵培根的见解是否正确?(1分)27.阅读下列材料:“形如彩虹、千年不垮的赵州桥,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故宫,延绵万里、坚不可摧的长城,还有横贯南北的大运河,它们为世人所赞叹,被称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观。
初一历史川教版试卷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C.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D.甘肃敦煌莫高窟2.隋文帝(年号开皇)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A.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B.大运河上漕运繁忙C.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统一D.通过考试选拔人才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这一年属于公元前:()A.8世纪前期 B.8世纪后期 C.9世纪后期 D.9世纪前期4.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A.商鞅 B.张骞 C.北魏孝文帝 D.班超5.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B.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6.下列哪项关于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A.以明清两朝为盛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C.考试题目取材广泛,涉及诸子百家D.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7.北宋时期在东京城里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A.瓦子 B.市 C.交子 D.勾栏8.“楚汉战争”指的是()A.陈胜、吴广反秦的战争B.楚国和汉朝之间的战争C.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D.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9.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B.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10.五四运动首先爆发于()A.北京B.天津C.上海D.南京二、判断题11.判断改错题(判断并改正错误。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个小题,共50分)
1、公元6世纪80年代,伴随着朝的建立,中国200多年分裂局面结束了。
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
2、统治时期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A、唐太宗B、汉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
3、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
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
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国措施中的共同点是:
A、抗击突厥B、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D、重用人才
5、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女皇武则天D、唐玄宗
6、哪位皇帝教育儿子时,经常引。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川教版练习题八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 )
A、黄河流域
B、淮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
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A、诗
B、词
C、曲
D、小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铁木真曾经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下列事迹与他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金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两宋时期,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粮食作物是( )
A、玉米
B、番薯
C、马铃薯
D、占城稻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1
第八学习主题测验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考试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本学习主题重
点内容有:明清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封建帝国的危机等。
学完了本学习主题,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是知识杂乱带来的烦恼,还是学习方法
欠缺灵活?是重要概念难以理解,还是情感态度未至周全?不过没关系,只要你能及时调整
心态,把所学知识再进行一次有机整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一切定会迎刃而解,马上就
能嬉笑言欢。不相信吗,那就试试看。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选项请填在表格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
人容。”这副对联描写的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汉
高祖
2.右图的官印应是明朝的 ( )
A.内阁印 B.锦衣卫印
C.东厂印 D.西厂印
3.中国封建社会丞相制度的形成和终结分别是在 ( )
A.秦朝和明朝 B.秦朝和清朝
C.夏朝和清朝 D.夏朝和明朝
4.下列不属于明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
A.建立厂卫制度 B.实行八股取士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大兴文字狱
5.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
A.蒙古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6.为保卫祖国边疆,清政府曾两 次在同一个地方成功抗击沙俄,这个地方就
是( )
A.尼布楚 B.雅克萨 C.伊犁 D.库页岛
7.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清“八股取士”规定范围的
( )
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考生的答卷,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C.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
D.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8.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字狱规模最大、次数最多的是 ( )
2
A.秦朝 B.汉朝 C.元
朝 D.清朝
9.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 )
A.郑和下西洋出现在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时期
B.郑和先后航海6次,经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C.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郑和航海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0.明朝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
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地说:“你没有骗我。”这一故事说明( )
A.宋濂对朱元璋很忠诚 B.明朝高官也受
特务监视
C.明朝君臣关系很和睦 D.宋濂仅仅是皇帝的奴仆
11.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所管辖的地区是今天的( )
A.蒙古国 B.内蒙古 C新疆 D.西
藏
1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句话反映了 ( )
A.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 B.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志向
C. 岳飞抗金的决心和意志 D.郑和下西洋的远大志向
13.上题中的“海波平”是指 ( )
A.建筑海塘,防止海潮的冲击 B.四海统一,国家安定,政治清明
C.扫平倭寇对沿海地区的掠扰 D.海洋上风平浪静,便于下西洋
14.17世纪20年代,侵占祖国宝岛台湾的殖民者是 (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
国 D.日本
15.下列历史事件,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中俄两次雅克萨之
战
③戚继光抗击倭 ④《尼布楚条约》签订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
④
16.郭沫若题写了“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的对联,
他赞美的“一代英雄” 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郑和 D.岳
飞
17.清政府对西藏的管理进一步加强的标志是 ( )
A.册封五世达赖 B.册封五世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伊犁将军
18.下列对明朝倭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倭寇是指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B.明朝中期,我国沿海倭患严重
C.倭寇只在海上行动 D.戚继光在台州彻底消灭
19.清朝前期,疆域的四至(东、南、西、北)分别是( )
A.太平洋、葱岭、西伯利亚、巴尔喀什湖
B.太平洋、南海诸岛、葱岭、西伯利亚
3
C.台湾、南海诸岛、葱岭、西伯利亚
D.太平洋、南海诸岛、葱岭、外兴安岭
20.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这里的“与外界隔绝”发生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
朝 D.清朝
21.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有( )
①台州之战 ②郾城大战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
④
22.面对台湾又被侵略的危险,决定用武力统一台湾的清朝皇帝是(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3.明清时期,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完整作出重要贡献的有 ( )
①郑和 ②郑成功 ③戚继
光 ④康熙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
③④
24.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往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外政策逐步闭关 B.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领土安全
C.引进外来先进制度 D.西方传教士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使者
25.学习明清两朝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作出了下列概括。其中恰当概括这段历史全过
程的是 ( )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二、识图题:本大题共8分。
26.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清朝什么机构的办公地点?该机构创设于
何时?(4分)
(2)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
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
(1)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4分)
4
(2)六部有什么作用?它对谁负责?(4分)
(3)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
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清乾隆皇帝称赞那些寺庙时,写下了“一座喇嘛庙,
胜抵十万兵”的诗句。
(1) 上述两则材料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8分)
(2)你从唐太宗和乾隆帝的这两句话中能看出唐朝和清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这种
思想对今天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10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0分。
29.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所坑”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
四、附加题:本题共6分。(附加题加入总分,但总分不超过100分)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请你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现在的中国应分
别从这些原因中吸取什么教训?
5
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
黄坑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学习主题测验题
参考答案
一、1-5 CBACD 6-10 BDDBB 11-15 CBCBD
16-20 BCABD 21-25 DBDCA
二、26(1)军机处 雍正时(2)加强了君主专制。
三、27(1)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2)帮助皇帝处理朝廷政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
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加强了君权。28(1)材料一的意思是以前的统治者都重
视汉族,鄙视少数民族,而我却对各民族一视同仁。材料二的意思是清朝尊重各民族的宗
教信仰,避免矛盾,维护和平,这种做法胜过储备千军万马。(2)唐、清两朝实行开明的
民族政策。借鉴:各民族只有相互尊重,平等对待,才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这种做法
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四、29(1)焚书坑儒(2)正确。因为八股取士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发展
和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五、30(1)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吸收国外先进文明。教训: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要坚持改革开放;(2)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阻碍了文化和社会进步。教训:大力发展
教育,坚持科教兴国战略;(3)皇帝权力过大,且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教训:完善民主
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