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郢(2008)
- 格式:ppt
- 大小:443.50 KB
- 文档页数:19
哀郢:忠诚与痛苦的象征
哀郢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它源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故事。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非常忠诚于楚国,但由于政治斗争和宫廷的阴谋,他被流放到了一个叫郢(音同“应”)的地方。
在郢城,屈原过着孤独的生活,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悲伤。
他对楚国的未
来感到担忧,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因此他写下了《离骚》这首悲怆
的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沉沦和自身遭遇的悲痛之情。
据说,屈原曾经在郢城的河边痛哭流涕,感慨万分。
他感到自己的忠诚
和付出被背叛,国家的繁荣与安宁被破坏,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最终,屈原绝望地投江而死,以此来表达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
悲痛。
哀郢的典故寓意着忠诚与痛苦、无奈与牺牲。
屈原为国家的利益而付出
了一切,但却遭遇了背叛和流放。
他的死象征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尽
思念和无尽哀悼,也反映了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
这个
典故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忠诚、悲痛和牺牲精神的象征。
哀郢-远接商周祚最长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哀郢-远接商周祚最长翻译赏析《哀郢·远接商周祚最长》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
屈原《哀郢》南歌解读:编者推荐:当代对《哀郢》屈原行程研究说法不一。
此文以风向、地名、历史文化遗存的考证,得出结论,屈原《哀郢》所落之地在洞庭山上。
此文用充分的证据说明汉人所定论的和《拾遗记.洞庭山》所描写的高度一致。
屈原《哀郢》没有到陵阳也没有到汉口。
屈原到的是洞庭山,就是今天屈原管理区汨罗渊上的磊石山。
屈原在此等待顷襄王召他回都工作。
所以九年不敢远游。
《哀郢》是公元前287年,屈原在“秦齐称帝”,楚国由强国变为弱国的背景下而写下“伤楚国之多忧”的诗章,可谓忧国忧民之历史第一篇章。
写作地点在湖南屈原管理区汨罗渊磊石洞庭山。
杨世灿《屈原研究》云:“屈原葬怀王于枝江,去汨罗居所,至前289年九年未回宜昌楚王城郢都,通篇思想尊君爱国爱都爱乡爱民。
背景是离开枝江郢都至湖南汨罗居所九年的历史回顾。
”《哀郢》结构上比较独特,用的是倒叙法,先从九年前“怀王客死秦国”百官“震愆”写起,直到“大坟”磊石洞庭山的经历,点明是九年前的经历。
后表达了屈原对自己“无罪”放流的“冤屈”,同时也表达自己九年来一直在渴望回都为国效力的心情。
屈原从郢都出发,乘坐大帆船带着家人和随从,先逆风(仲春的东风)行驶在正东而行的夏水(楫齐扬),考为今蚊子河,然后在石首中夏口(夏首)进入长江古道的西流河道,西浮后,直接表明是为了到“洞庭山”而进入长江。
然后在城陵矶北江道“背夏浦”“南渡”到了汨罗磊石洞庭山(东方朔《哀命》、王嘉《拾遗记.洞庭山》可证)。
诗中表达了对怀王的思念,也表达了诗人被放迁时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汉人定论此篇为“放逐思归”,说法是相当正确的;但不全面,应该说是屈原不但思归,而且一直在此思回朝效力,不仅仅只是希望回去。
这才是此篇的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屈原定居磊石山交通站“罗汭”九年无历沅湘的主要原因。
在分析《哀郢》时,我们不能忽视历史事件对作品的影响。
根据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原是怀王“客死于秦”后的“东迁”。
《哀郢》重读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髻讯?含戚。
外承欢之?踉假猓?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ブ?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o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读罢《哀郢》,自然而然便想到这句诗,或许是它们向我展现了同样的意境。
长楸、大坟、水波、行舟……万物都在诗人心中被染上了黄昏幽暗的色泽,天地更显苍凉。
当那些香草美人的传说随了诗人的青春与梦想一去不返时,怅惘的诗人终于拿起落寞的笔,追忆、倾诉、呐喊与叹息。
浪漫的笔触依旧,抒写的却是现实深刻的悲哀。
悼故都、忧黎民、怀故园、恨谪迁,区区数百字,却写尽了人生的大悲大痛,浓缩了生命的百恨千愁,演绎了一出千古悲歌。
《哀郢》是流动的。
它是诗人流动的回忆。
九年,漫长的时间,可以发生多少事,可以抚平多少事,然而九年前那场流动的回忆,诗人却不会忘却。
从“过夏首”到“凌阳侯”,从“顺风波”到“上洞庭”,水波流动,诗人也跟着流动,那些熟悉的院闱宫墙渐流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四野茫茫,河滩荒凉。
屈原《九章·哀郢》原文|译文|赏析《九章·哀郢》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
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章·哀郢》原文先秦:屈原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译文及注释译文老天爷的指令变化无常啊,为什么老百姓震荡遭殃? 人民妻离子散不能相顾啊,正当仲春二月逃往东方。
离开了故乡而去向远方啊,沿着长江夏水四处流亡。
走出郢都城门我悲伤怀恋啊,甲日的早晨我就起航。
从郢都出发离开了故里啊,远道茫茫尽头在哪方?一齐举桨我乘船徘徊啊,伤心的是不能再见君王。
望着参天梓树只有叹息啊,泪珠纷纷像雪霰一样。
过了夏首我向西漂浮啊,回望郢都已不见了门墙。
心中牵挂不舍悲伤怀恋啊,前路茫茫不知落脚何方。
悲愤填膺的哀歌——《哀郢》赏析《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哀郢”的“郢”是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
对于这篇作品的创作年代、时代背景,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有一种较普遍的看法,认为这首诗作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是在楚国的郢都被秦将白起攻破以后所写。
当时楚王仓皇动迁,百姓四处逃亡,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屈原百感交集,写下了这篇悲愤填膺的哀歌。
所谓“哀郢”,就是哀悼郢都沦亡的意思。
诗的一开头就描写了诗人目睹一片慌乱的景象“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皇天:老天爷。
不纯命:天道无常,即本来不应该这样做的,老天爷却这样做了。
震:震动。
愆:罪愆。
这句意思是,老天爷你是如此地变化无常,为什么让老百姓受到这样的震动,遭受这样的罪过呢?“民离”句:意思是,因为郢都沦亡,所以百姓四处流散。
方:正当。
仲春:二月。
东迁:向东逃亡。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诗中记述他在甲日早晨离开郢都的,他实际上就是逃难人群中的一员。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之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从郢都出发,离开旧居,远远地逃难,到哪里才是尽头呢?当船夫们一起举桨,船开始慢慢离开郢都时,心里很哀痛,因为不能再见君主了。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长楸:高大的梓树。
龙门:郢都的东门。
渐行渐远,郢都的最高树木和最高的城门都已经在视野中逐渐消失了,他伤心的泪水不觉像雪珠一样纷纷洒落下来。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婵媛:联绵字,指的是心绪缠绵,有所牵挂。
蹠:到达。
洋洋:漂流失所的样子。
本来是自己的故都,自己的国土,而现在反而不能安居,敌人反客为主,占领了楚国,而楚国的国人,却失去了家乡无处安身,到处流落为客,沉痛地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阳侯: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