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22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备人: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学目标】

1.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本课诗人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3. 欣赏诗歌中的名句,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课内篇目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鉴赏古文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把握诗文的主旨和感情,提升对古文的欣赏能力。

【导学设计】

自读四首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式微》《子衿》

一、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

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贵族所作;“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是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祭礼歌

辞。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为陈述(直接铺叙);比为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

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多为隔行用韵,但不拘泥,章节常反复,多用叠字。

二、复习《关雎》《蒹葭》

学生背诵

三、学习《式微》《子衿》

活动一:朗读诗歌

1.老师读读这两首诗(范读)。

2.学生自读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学生赏读。要求学生自己看注释,并反复诵读。

4.朗读擂台。小组内自由朗读、小组展示朗读

活动二:发现《诗经》之美

1.情感探究——情感美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

2.艺术探究——艺术美

点拨: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

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

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

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

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

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活动三:抒写情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有谁没有经历过离别之后的思念,那么就让我们把一腔深情化为美丽的诗歌吧。课堂上写作,当堂朗诵。

四、作业设计

默写《式微》《子衿》

五、板书设计

《诗经》两首

劳役者的悲歌

重章叠句

古老的恋歌

第二课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导入:

据说孟浩然在长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阳,又南游洞庭时,因面对波澜壮阔的湖水,

不禁激起自己求仕的壮志,就写了下面这首赠给张九龄的求荐诗。

二、资料链接:

1.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

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

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前后,诗人赴长安应试时,张九龄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

院事,二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她(这一期间,诗人未到过长安)。诗题也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等。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2.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4岁,尚是一少年,但因才华外露,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

《王子安集》。

三、细读品味

活动一:朗读品味

•自主朗读诗歌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活动二:畅谈感受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点拨: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写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漲,和岸上几乎平接。(天光映入湖面)湖水彷彿涵融着整个天空,水天相接,混合成整个浑然一

气的天空。

赏析: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

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颔联水气蒸腾,弥漫整個云夢大泽。波涛汹涌,

几乎要撼动了這座岳陽城。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

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

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颈联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卻沒有船只。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无事,想想深觉可心。

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

赏析:转入抒情,表达希望出仕,一展才华的想法。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感慨,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

深感惭愧的苦衷。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尾联,徒然看著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

羡他们钓鱼,只有聊表欣慕之情!

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要做官的愿望。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