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7.73 MB
- 文档页数:43
[胸部影像]“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资料男,32周早产生后12小时。
生后呼吸困难。
体检:可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低,面色苍白。
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影像学报告描述6小时X线胸片(图1A),两肺纹理增多,多发颗粒状密度增高影。
8小时(图1B),肺内颗粒影增多,左肺大部实变,可见含气支气管征。
24小时(图1C),左肺病变减轻,右肺大部实变,纵隔气管右移。
4天(图1D),右肺实变范围减小,左肺大部及右肺底肺纹理增多模糊,局部斑点状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8天复查(图1E),两肺透过度明显改善,右上中肺仍见轻度密度增高。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均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HMD)也称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表面物质缺乏症、特发性呼吸困难综合征,为2型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过少所致的肺顺应性下降及呼吸困难,常见于早产儿(低于36周及体重低于2.5kg),为其死亡的重要原因。
病理学上肺膨胀不良,肺泡内见含有蛋白的物质沉积,形成透明膜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在产后很快发生,进展迅速,患儿出现三凹征、发绀、呼吸快、呻吟等,予以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症状迅速好转。
影像学检查一般采用X线胸片即可,需注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保证图像的分辨率。
①早期两肺弥漫性透过度减低,有时呈颗粒状,下肺为著。
肺体积小。
②进展期两肺呈弥漫性密度增高,呈“白肺”状,肺纹理显示不清,重者可掩盖膈面与心缘。
如图2,两肺弥漫性密度增高,并见支气管充气征,气管内见插管影,两侧膈面及肋膈角均被掩盖。
③弥漫性空气支气管征。
④其他表现包括多发结节影、肺内弯曲条状及小泡状透过度增高影,自发性间质性气肿、气胸及纵隔气肿。
⑤治疗后肺体积增大、透过度增加,无变化者提示预后不良。
⑥出生后6小时X线胸片若未见异常,则可排除本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136例影像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并经过临床综合诊断所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136例,对其胸部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双肺可见弥漫性磨玻璃影者112例,其中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微小或小结节影者41例,伴有散在分布的细网状结节影者37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腺泡结节影及斑片状影者23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片状影及大片状影者11例;双肺外围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者33例,双肺呈“白肺”改变者17例;心影及膈影均模糊甚或消失者14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气者11例;可见轻度纵隔气肿者8例;可见局限性肺不张者7例。
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典型表现为两肺野的透亮度呈现明显的均匀性降低,其内可见广泛分布的细小颗粒状阴影(肺泡萎陷与不张)和网状阴影(过度充气的细支气管和肺泡管),随着病情的发展,大量的肺泡萎陷后互相融合而发生实变;不典型表现为合并有湿肺、肺炎、肺出血等,对于临床怀疑本病的患者及时采取X线检查,能够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影像学表现【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055-0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 idiopathic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IRDS),是由于新生儿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引起肺泡萎陷,肺泡和细支气管壁上附有透明膜所导致的病变。
常见于胎龄少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生产过程中有窒息史的早产儿[1],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情进展迅速,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约为17.7%[2],占早产儿出生后3天内死亡的首位[3]。
1 一般资料抽取2009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诊治并经过临床综合诊断所证实的13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58例。
4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影像分析赵红【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as,HMD)X线影像特征.方法:对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42例确诊为HMD的患儿床边X线胸片进行分析,根据肺泡萎陷程度,HMD分为四级.结果:I级X线表现肺野透亮度略低,肺野内见细小颗粒影;II级X线表现肺野透亮度进一步降低,呈磨玻璃样改变,肺野内见密集分布均匀的细颗粒影,并见支气管充气征.III级X线表现肺内细颗粒影融合变大,边缘模糊,肺野透亮度明显降低,心膈模糊.IV级X线表现肺野密度均匀致密呈"白肺",心缘膈面完全消失.结论:HMD的X线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X线胸片是诊断HMD的可靠检查方法.【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4(026)001【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野透亮度;X线胸片【作者】赵红【作者单位】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江苏,扬州,22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又称为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表面张力物质缺乏疾病,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早产儿。
其病情重,早期病死率高,而胸部X线检查是简单又必要手段。
现将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008 年1 月至2013 年8 月收治的42例生儿肺透明膜病病例,就其胸部X 线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儿均依据《儿科影像诊断学》的HMD 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1例,女11例;日龄30min~24h,胎龄28~38 周;其中早产儿32例,足月儿10例。
42例中单胎38例,双胎4例。
初次摄片时间最早为生后30min,最迟为24h;复查时间1~4d。
42例出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吸气性三凹征和呼气性呻吟等,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部分可闻及湿啰音。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表现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所有患儿于症状出现后行仰卧位胸部X线摄片,并对患儿行X线随访。
结果:4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病灶分布于肺部双侧,呈多发病灶;15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其中8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细颗粒状阴影,3例细颗粒状阴影以分布在肺底部较明显;20例表现为双肺颗粒状阴影明显融合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片状阴影,9例双肺可见支气管气相,13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结节影,心影及膈影轮廓仍较清晰;3例表现为双肺呈毛玻璃阴影伴有双肺广泛分布的大片状影,并可见明显的支气管气相征延续至肺周边区,肺野透亮度明显降低,2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液,1例可见纵隔气肿,9例患者的心膈影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46例复查病例中,3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儿治疗及时病情稳定或好转。
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动态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可及时、准确确诊本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多见于早产儿,另发现产妇为糖尿病患者,或有妊娠中毒症的新生儿易患本病[1]。
剖宫产婴儿易患肺透明膜病[2]。
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46例肺透明膜病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旨在加深对本病的正确诊断,早期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笔者所在医院1994年7月-2009年12月确诊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共46例。
其中男20例,女26例。
年龄1~2 d,平均1.5 d。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案资料和胸部X线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
34例伴有呼气性呻吟,29例可见吸气性三凹征,10例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16例可听到细湿啰音,2例叩诊出现浊音。
46例患儿的血气分析均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并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所有病例均在出生后1~6 h内行首次X线检查。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特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回顾20例临床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X平片及其它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20例患儿中有8例肺部X线平片示肺野呈网格状改变及细小颗粒影,3例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斑片状改变及细支气管充气征。
2例两肺野大片实变,呈“白肺”改变,其中合并肺炎者5例,肺出血者3例,气胸者2例。
结论普通X平片是诊断肺透明膜的主要方法。
其X线表现有特征性,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现表现;影像学1 讨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全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0.5%-1%,早产儿发生率为10%-16%,占全部新生儿死亡原因的30%,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本病主要发生在早产低体重儿,32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1500g者尤为多见,也可发生于孕周38周,糖尿病孕妇及剖宫产或产前、产后缺氧窒息的新生儿,仅约5%见于足月产儿,本组20例患儿中,孕周超过38周者6例,该6例虽属足月,但体重均小于2500g,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80%以上由磷脂(PL)组成,在胎龄20-24周时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的原因有:①早产:小于35周的早产儿Ⅱ型细胞发育未成熟,PS生成不足;②缺氧、酸中毒、低温:均能抑制早产儿生后PS的合成;③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其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胰岛素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延迟胎肺成熟;④剖宫产:因其缺乏正常子宫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促进肺成熟,PS相对较少;⑤通气失常:可影响PS的合成;⑥肺部感染:Ⅱ型细胞遭破坏,PS产量减少。
患儿几乎都是早产儿,足月儿仅约5%。
产母病史常示贫血、产前子宫出血、剖宫产、臀位产和多胎儿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和分娩异常。
出生时心跳、呼吸亦可完全正常。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
结果:本组病例中8例表现肺野呈网格状改变;12例表现为肺透光下降,斑片样密度增高影并支气管充气征;6例表现肺野呈毛玻璃状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3例表现为“白肺”;并发肺出血2例。
结论:双肺透光度降低,伴斑片密度增高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的典型X线表现。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特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P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致死的主要原因。
临床突出表现为呼吸呻吟,紫绀,“三凹征”。
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表现,且常继发各系统疾病,病程发展快,早期死亡率高。
因此,PHMD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极为重要。
X线胸片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X线典型征象表现为双肺野透光度降低,伴细颗粒状影,支气管充气征及心缘及膈面模糊及“白肺” 等。
现回顾分析15例PHMD的X线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1材料和方法1.1收集我院2000~2005年间摄胸片诊断为PHMD,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
男9例,女6例,为出生后25分钟~4天的新生儿,孕28~37周者7例,35~38周者2例,38~42周者6例。
出生时体重2.5 ㎏4例。
死亡年龄1~4天。
1.2所有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呻吟、紫绀、“三凹征”和血氧分压降低。
呼吸频率加快,最大可达100次/分。
血气分析:PO2下降;血pH值下降,最低6.5;PCO2升高,最多达19 kPa。
均在出生后摄胸片;所有病例有临床或病理检查证实。
2结果本组病例中8例表现肺野呈网格状改变;12例表现为肺透光下降,斑片样密度增高影并支气管充气征;6例表现肺野呈毛玻璃状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3例表现为“白肺”;并发肺出血2例。
3讨论3.1发病原理:PHMD是新生儿期一种危重疾病,早产,低体重是主要诱因,也可见于剖宫产,双胎,宫内窒息及糖尿病孕妇。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鉴别诊断目的研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选择经X线片诊断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和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观察两组患儿X线征象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42例患儿细小颗粒网状影、支气管充气粒、毛玻璃影、白肺等特征分别为54.76%、64.29%、83.33%、19.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征象具有代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出生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气性呻吟,同时伴发绀、口吐白沫、吸气性三凹征甚至昏迷,查体显示双肺呼吸音低,并闻及湿啰音。
1.3 检查方法1.3.1 检查设备SIEMENSAXIOMARISTOSVMPLUS数字化X线摄片机,岛津MUX-10J床边机。
1.3.2 检查方法所有患儿均取仰卧位,行前、后常规胸片摄片。
摄片条件为快速摄片,参数为48~53 kV,低毫安秒(5~63 mAs);所有患儿均经具初级职称及以上的医师阅片,由中级职称以上医师复查审签报告。
1.4 评价方法所有患儿X线片均由2名中级职称以上医师阅片,以2名医师意见一致作为最后诊断。
所有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例经临床治疗后证实。
1.5 观察指标(1)细小颗粒状和网状影:宽为0.5 mm条纹状影或大小在0.2~0.4 mm小点状影;(2)支气管充气征;(3)毛玻璃影:肺纹理影可辨,但肺野透亮度轻度降低;(4)肺纹理增粗;(5)纵隔积气或气胸;(6)肺野内斑点或斑片状影:大小6~8 mm或以上、边缘模糊的略高密度影;(7)白肺:纵隔和两隔缘影消失,两肺野内广泛均匀密度升高。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与对照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X线征象比较显示,观察组42例患儿细小颗粒网状影、支气管充气征、毛玻璃影、白肺等特征分别为54.76%、64.29%、83.33%、19.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以上征象具有代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表现分级与患儿体重、胎龄、发病时间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HMD患儿X线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1例HMD患儿X线表现分级与患儿体重、胎龄、发病时间呈负相关关系,31例HMD患儿合并并发症19例(61.3%),死亡2例(6.5%)。
结论临床医师根据HMD及合并症的X线征象,不但可评估HMD病情进展,而且还可针对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作为新生儿HMD的首选诊断措施【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X线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391-0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是新生儿呼吸系统常见危症之一,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若诊治不及时常危及患儿生命安全。
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HMD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早期诊断对及早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HMD患儿X线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宗旨为探讨HMD患儿的X线表现分级与患儿体重、胎龄、发病时间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例HMD患儿,其中男20例,女11例;日龄1~48h,平均(8.5±1.2)h ,胎龄26~37周,平均(31.5±2.5)周;体重:≤1500g者18例,>1500g者13例;剖宫产21例,阴式顺产10例。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气促,且呈进行性加重,伴有紫绀、面色苍白、三凹征、低体温等,双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血气分析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pH值下降。
1.2方法采用北京万东新东方1000 DR行650mA仰卧前后位胸部摄片,曝光条件45~60kv,80~100mA,3.2~6mAs,管球中心距胶片距离110cm,并传输至柯达5800DR图像处理系统打印胶片,摄片2~3次。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分析发表时间:2010-12-03T15:33:35.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周建辉陈华勇罗海波[导读]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临床及放射科医师对肺透明膜病认识周建辉陈华勇罗海波(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 517000)【中图分类号】R81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137-0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临床及放射科医师对肺透明膜病认识。
方法选择我院2005,10-2009,8月经我院临床确诊、X线表现典型的20例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主要表现为肺野透亮度不同程度减低,肺内广泛网状、颗粒状密度增高影,以及多发的支气管气像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结论肺透明膜病典型X线特征,并结合患儿胎龄及出生史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X线片鉴别诊断肺透明膜病(HMD)是狭义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特指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而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症,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也可发生于糖尿病孕妇及剖腹产或产前产后缺氧窒息的新生儿[1]。
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此病常常继发其他系统疾病,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极为重要。
本文对20临床证实确诊的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及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和方法搜集我院20例经临床确诊、X线表现典型的肺透明膜病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h-5d,胎龄27周-35周13例,36-40周5例,其中包括糖尿病孕妇1例,剖腹产2例。
主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出现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至2-72小时到达高峰,部分病例出现呼吸三凹征,部分患者出现全身性水肿,肌张力低下,其中有三例因症状严重出现呼吸衰竭并且并发其他系统并发症而死亡。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与临床特征。
方法选出本院的3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所有患儿均行X线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与临床特征。
结果①诊断结果:X线诊断3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病情分级中,I级患者人数最多,构成比为46.9%,其次是II级(28.1%)、III级(12.5%)与IV级(12.5%);②X线特征:主要表现为细颗粒状影与网点影、支气管充气征、胸廓扩展良好且容量无异常。
结论X线检查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特征表现具有典型性,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再与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可为疾病的确诊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诊断;临床特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也称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其发病人群主要为早产儿,发病因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紧缺,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偏高,肺顺应性变弱,进而造成进行肺不张。
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青紫、呻吟、呼吸衰竭等。
X线检查可为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性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与临床特征,选出本院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的3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研究,分析其X现特征,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选出本院的3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都通过临床检查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青紫、呻吟、呼吸衰竭等症状。
患儿中,男婴17例,女婴15例;发病时间2~16h,平均(3.0±1.8)h;孕周34~42周,平均(36.5±2.9)周;出生体重1.6~3.8kg,平均(2.5±0.6)kg;早产儿19例,足月儿13例;分娩方式中,顺产8例,剖宫产24例。
浅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发表时间:2013-05-13T10:50:18.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宋敏[导读]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大多可表现出典型的征象, 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有效地随诊临床治疗效果。
宋敏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116011)【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141-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方法。
方法收集完整的肺透明膜病患儿64例, 对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根据X线征象分析, 64例中60例两肺透亮度明显减低, 呈毛玻璃样改变; 46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 56例见纵隔、心影及横隔轮廓模糊, 但膈面位置正常;白肺及纵隔气肿各2例。
临床疗效分析: 本组治愈30例, 好转后自动出院26例, 8例死亡。
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大多可表现出典型的征象, 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和有效地随诊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X线诊断鉴别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
主要见于早产儿。
本病病死率高。
本文对6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临床X线确诊为肺透明膜病的患儿,男48例, 女16例, 均为早产儿。
发病日龄<半小时18例,≤6小时40例,12-24小时6例,平均发病时间为3小时, 均在1天内发病。
胎龄≤30周16例(25%),≤32周32例(50%),≤35周10例(15.6%),35-37周6例(9.4%), 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24例, 顺产32例, 异常分娩32例,臂位助娩18例,羊水早破10例,妊高症6例,宫内或产时窒息14例。
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为生后15分钟-6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呻吟、青紫、面色苍白、口吐白沫、低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