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集成制造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90
电子行业电子元件智能制造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第二章智能制造现状分析 (3)2.1 电子元件行业现状 (3)2.2 电子元件智能制造需求分析 (3)2.2.1 提高生产效率 (4)2.2.2 降低生产成本 (4)2.2.3 提升产品质量 (4)2.2.4 加快产品研发 (4)2.2.5 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 (4)2.2.6 培养人才队伍 (4)第三章智能制造总体方案设计 (4)3.1 总体框架 (4)3.2 技术路线 (5)3.3 实施步骤 (5)第四章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 (6)4.1 设备选型 (6)4.2 设备联网 (6)4.3 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 (6)第五章生产流程优化 (7)5.1 生产计划管理 (7)5.2 生产调度优化 (7)5.3 生产过程监控 (7)第六章质量控制智能化 (8)6.1 质量检测设备 (8)6.2 质量数据分析 (8)6.3 质量改进策略 (8)第七章供应链协同 (9)7.1 供应商管理 (9)7.1.1 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9)7.1.2 供应商关系维护 (9)7.1.3 供应链协同策略 (9)7.2 物流配送优化 (9)7.2.1 物流网络规划 (9)7.2.2 物流配送模式创新 (9)7.2.3 物流成本控制 (9)7.3 库存管理智能化 (10)7.3.1 库存数据实时监控 (10)7.3.2 安全库存设置与调整 (10)7.3.3 库存优化策略 (10)7.3.4 库存智能化管理 (10)第八章信息系统集成 (10)8.1 数据集成 (10)8.2 业务集成 (11)8.3 系统集成 (11)第九章安全生产与环保 (11)9.1 安全生产管理 (11)9.1.1 安全生产目标 (11)9.1.2 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12)9.1.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2)9.1.4 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12)9.1.5 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 (12)9.2 环保设施改造 (12)9.2.1 环保设施现状分析 (12)9.2.2 环保设施改造方案 (12)9.2.3 环保设施改造实施 (12)9.2.4 环保设施运行维护 (12)9.3 安全环保监测 (12)9.3.1 监测体系构建 (12)9.3.2 监测设备配置 (12)9.3.3 监测数据分析 (13)9.3.4 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13)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评估 (13)10.1 项目实施计划 (13)10.1.1 实施阶段划分 (13)10.1.2 实施时间表 (13)10.1.3 风险控制 (13)10.2 项目评估指标 (14)10.3 项目后期运维 (14)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电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面临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1.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式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信息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
2.信息的性质:1.事实性2.时效性3.不完全性4.等级性5.变换性6.价值性3.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大,则发出的信息量就大,反之。
如果事先就确定信息的内容,那么信息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而知识管理则是对思维的管理。
4.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5.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他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系统。
第二章:.1.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1.他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2.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人机结合的系统4.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5.多学科交叉的学科2.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特征:信息特征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战略管理来源系统内部内部外部范围确定有一定确定性很宽概括性详细较概括概括时间性历史综合未来流通性经常变化定期变化相对稳定精确性要求高较高低使用频率高较高低3.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4.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需求。
5.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模式。
正确反应了企业生产中人、财、物等要素和产、供、销等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生产,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6.企业资源计划(Erp)在mrp的基础上,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向内主张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应链管理功能。
自动化专业导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A:韩国 B:中国 C:英国 D:日本答案:英国2.在工业信息化的阶段划分中,系统化的主要特征是()A:应用计算机 B:通信、网络 C:数据、控制 D:系统、管理、集成答案:系统、管理、集成3.()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石A:自动化技术 B:自动化科学 C:自动化 D:自动化科学技术答案:自动化科学技术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英文简称是()A:CIES B:CIPS C:CINS D:CIMS答案:CIMS5.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自动化的主要特征是()A:应用网络 B:电子控制器 C:应用电机 D:使用机器答案:电子控制器6.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中,电气化在工业化中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刚性自动化生产线。
()A:对 B:错答案:错7.自动化是指设备、过程或系统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参与下,按照人的期望和要求,通过自动运行或自动控制,完成其承担的任务。
()A:对 B:错答案:对8.“工业化”是指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A:错 B:对答案:错9.在“机”的基础上通过“网”与“流”分别构成()A:网络化 B:先进自动化 C:电气化 D:基础自动化答案:先进自动化;基础自动化10.工业信息化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计算机化 B:系统化 C:数据化 D:网络化答案:计算机化;系统化;网络化第一章测试1.控制系统中,如果输入量和反馈量的极性相反,两者合成的过程是相减,则称为()A:串联 B:正反馈 C:负反馈 D:并联答案:负反馈2.用于表示测量系统的输出值与被测量间的实际曲线偏离理想直线型输入输出特性的程度的物理量是()A:线性度 B:重复度 C:精确度 D:灵敏度答案:重复度3.下列元件中,不属于放大元件的是()A: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B:晶闸管 C:电子管 D:偏差传感器答案:偏差传感器4.1945年,美国学者波特将反馈放大器的原理应用到了自动控制系统中,出现了()A:开环负反馈控制 B:开环正反馈控制 C:并联控制 D:闭环负反馈控制答案:闭环负反馈控制5.下列属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最基本控制形式的是()A:扰动控制 B:随机控制 C:闭环控制 D:状态控制答案:闭环控制6.执行元件的职能是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1.一般认为 ,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1946 年。
2.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 , 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科学计算。
3.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 , 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字长 _。
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 , 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电子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 , 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电子器件。
7.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 , 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8.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9.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存储程序。
10.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基本字长。
11.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 主要取决于编制的软件。
12.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 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
1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1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 , 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5.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 , 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军事。
16.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
17.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 , 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8.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信息处理。
19.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2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 CAD。
2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人工智能2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23.所谓的信息是指处理后的数据24.时至今日 , 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存储程序原理 , 原理的提出者是冯·诺依曼。
机械加工行业智能制造与工业方案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1.1 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 (2)1.2 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 (2)第二章工业技术基础 (3)2.1 工业的类型与结构 (3)2.1.1 按照驱动方式分类 (3)2.1.2 按照关节类型分类 (4)2.1.3 按照功能分类 (4)2.2 工业的控制技术 (4)2.2.1 运动控制 (4)2.2.2 路径规划 (4)2.2.3 感知与避障 (5)2.2.4 机器视觉 (5)2.3 工业的编程与应用 (5)2.3.1 示教编程 (5)2.3.2 图形化编程 (5)2.3.3 文本编程 (5)第三章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5)3.1 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 (5)3.2 智能制造系统的工作原理 (6)3.3 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技术 (6)第四章视觉与传感器技术 (7)4.1 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7)4.2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7)4.3 视觉与传感器的集成与优化 (7)第五章智能制造工艺流程 (8)5.1 智能制造工艺流程的设计 (8)5.2 工艺参数的智能优化与调整 (8)5.3 智能制造工艺流程的监控与优化 (9)第六章工业在机械加工行业的应用 (9)6.1 工业在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9)6.2 工业在装配与检测中的应用 (9)6.3 工业在物流与搬运中的应用 (10)第七章智能制造与工业的协同作业 (10)7.1 协同作业的规划与实施 (10)7.1.1 规划原则 (10)7.1.2 实施步骤 (10)7.2 协同作业中的通信与控制 (11)7.2.1 通信技术 (11)7.2.2 控制技术 (11)7.3 协同作业的优化与评估 (11)7.3.1 优化策略 (11)7.3.2 评估方法 (11)第八章智能制造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12)8.1 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12)8.2 可靠性保障措施 (12)8.3 安全与可靠性监测与预警 (12)第九章智能制造与工业的发展趋势 (13)9.1 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3)9.2 工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3)9.3 智能制造与工业的融合发展趋势 (13)第十章智能制造与工业应用案例 (14)10.1 机械加工行业智能制造应用案例 (14)10.2 工业应用成功案例 (14)10.3 智能制造与工业应用前景分析 (14)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 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模式,是指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绿色、智能化。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州大学研制成功。
2、计算机发展史: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为基本元件,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为基本元件,程序设计采用高级语言,出现了操作系统,应用到数据和事物处理及工业控制等领域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应用到文字处理、企业管理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功能元件,在办公自动化、电子编辑排版等领域大显身手。
3、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运算精度高(3)存储能力强(4)逻辑判断能力强(5)可靠性高4、计算机的分类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按工作原理划分按功能划分按性能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又称超级计算机、超级电脑。
大中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工作站 微型计算机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台式机 便携机或称笔记本手持机或称掌上(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 )(4)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CAI/CMI )(5)自动控制(6)多媒体应用(7)电子商务6、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7、计算机硬件系统(冯。
诺伊曼机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控制器运算器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通常把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储器称为主机。
8、计算机指令定义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元,是一种采用二进制表示的命令语言。
一条指令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操作码和操作数。
SWIM(现场集成制造系统)在汽车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规模化生产已成为现代汽车生产的主要趋势。
然而,传统的汽车生产方式面临许多问题,如制造效率低、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场集成制造系统(SWIM)应运而生。
SWIM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生产方式,将传统的生产模式转变为“按需生产、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的新型生产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规模化生产。
本文将围绕SWIM在汽车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具体来说,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SWIM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SWIM在汽车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3. SWIM对汽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4. SWIM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 总结和未来展望。
第二章:SWIM的基本概念和特点SWIM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生产方式,其中包含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其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核心理念:SWIM的核心理念是“按需生产、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制造”。
这一理念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手段,将生产流程转变为一种根据市场需求、实时管理和高效制造为导向的生产模式。
2. 特定技术:SWIM的实现需要借助多种数字技术的支撑,它们包括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项相关技术。
3. 自适应性:SWIM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流程的变化和资源配置的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高度集成化:SWIM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的协调和协同,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浪费。
5. 面向未来:SWIM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制造方式,可以帮助汽车制造商实现数字化转型,迎接未来数字化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SWIM在汽车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SWIM在汽车规模化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