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物画-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专题11 肖像(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三者虽有交集,但仍有不同。
外貌描写更广,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
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
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区别:1.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例如:他,一个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两只大又圆的眼睛,时而忽闪忽闪,流露出一股可爱的神态,一会眼珠左转右转,十分机灵的眨着眼,高翘的鼻子下一张灵巧的小嘴,别看它小,从早到晚就属它最勤劳。
最有特色的是他那蓬松的西瓜太郎的发型,走起路来忽上忽下,像个不知疲倦的精灵。
2.神态描写专指对脸部表情的描写刻画,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 她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她听到这儿,噗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投进池水里,脸上漾着欢乐的波纹; 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若举一个例子说明,可以理解为肖像描写主要专注于人的面部特点,外貌描写专注于人的体貌的全部特征且包含肖像,神态描写专注于面部表情变化。
当然这样说只是为了方便记忆,我们还是要深刻理解它们各自的概念,肖像描写和外貌描写在现代文阅读中也已经不做明显的区分。
阅读时这几种描写方式经常同时出现。
【范例1】天津市2020中考题艾香悠悠溢端午钟芳①“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论工笔人物画的现代意识
彭露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在20世纪初就面临转型的问题,工笔人物画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工笔人物画现代转型的核心是要具有现代意识,所谓现代意识即要体现时代精神。
工笔人物画要体现现代意识,不能只在形式上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这种意识的形成首先需要继承中西方的优秀传统,其次结合艺术创作的实际,最后创作出具有生命力、时代感的现代工笔人物画。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彭露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1.25
【相关文献】
1.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女性画家笔下的情感意识 [J], 刘莲莲
2.浅谈传统工笔人物画与现代工笔人物画构图装饰性的比较 [J], 杜芳霞
3.浅谈传统工笔人物画与现代动漫人物画线语言的区别和传承 [J], 刘晓娟;
4.从传统走向现代——浅谈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 [J], 徐卉
5.摹古开新--从传统工笔人物画临摹到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写生练习 [J], 余曜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工笔人物画特点现代工笔人物画特点一、写实性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大都突出绘画的“写意性〞,用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强调将客观物象与自我的审美情趣、思想观点相融合,最终到达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艺术境界。
随着西方绘画艺术流传入我国,西方的绘画风格对工笔人物画的开展也起到一定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西方写实绘画。
写实绘画的造型艺术以写真为主要特征,这与工笔人物画造型“以形写神〞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写实性〞。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受到的美术教育,或多或少都涉及西方写实主义所凸显的造型观和色彩观,这就使得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审美态度、创作观念、表现手法上发生变化,写实性具有了可能。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许多技法相比传统形式更注重造型的真实感和形式技巧上如光、色彩、质地、空间透视等的运用。
由此可见,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造型原那么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工笔人物画“以形写神〞、“随类赋彩〞的特征向追求写实与意向相结合的特征转变。
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没有完全延续传统工笔人物画,而是将西方的艺术元素融入其中,我们应当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
工笔人物画的开展不能把自身局限于一个范围之内,,应该提倡创新、积极学习外来文化,经过长期的融合,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形式。
二、题材多样性由于宗教、文化、政治等的影响,古代的工笔人物画题材较为单一。
题材大致可分为仙佛罗汉、帝王君杰、宿世人物、高逸雅士、绚罗仕女、市井杂流、妇孺婴戏等等。
进入到现代之后,随着文化的开展、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题材上趋于多样化,涵盖了现实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更多的描绘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
如可爱的儿童、慈祥的老人、朴实的农民、勤劳的工人等,都成为了当代画家的绘画对象。
此外,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变,人体艺术才成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绘画题材。
工笔人物画家才利用毛笔、宣纸等工具来描绘具有东方内涵和魅力的人体之美。
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手抄报模板示例文章篇一:《五年级上册中国民间故事手抄报模板》一、手抄报标题标题就像手抄报的眼睛,要足够吸引人。
可以写“中国民间故事:奇妙的传说之旅”,这个标题用“奇妙”和“之旅”这样的词,让人感觉民间故事充满了神秘和趣味,就像一场旅行一样,等待着大家去探索。
二、板块一:什么是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呀,那可太多了。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
民间故事是老百姓自己创作的故事,口口相传。
这些故事里有神仙鬼怪,有善良的普通人,也有聪明的小动物。
比如说《牛郎织女》,牛郎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凡人,织女呢,是天上的仙女。
他们的爱情故事可感人了。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也能有美好的相遇。
你想啊,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人们在夜晚的大树下,围坐在一起,就开始讲这些故事。
一个老人绘声绘色地讲着,小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听得入迷。
这些故事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是不是很神奇呢?三、板块二: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那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可不少呢。
《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一个。
孟姜女的丈夫被抓去修长城,一去就没了音信。
孟姜女那个着急啊,她就踏上了寻找丈夫的漫长路程。
最后到了长城边,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
孟姜女伤心极了,她哭啊哭啊,那哭声震天动地,结果把长城都给哭倒了。
这得是多么强烈的悲伤啊!就好像一阵狂风,可以吹倒大树一样。
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数载,梁山伯却一直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子。
等到他知道的时候,祝英台已经被家人许配给别人了。
他们的爱情受到了重重阻碍,最后双双化蝶。
这就像两只美丽的蝴蝶,挣脱了束缚,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
这两个故事都是讲爱情的,但是又各有各的悲伤和无奈。
再说说《白蛇传》,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和他结为夫妻。
可是法海和尚却认为人妖不能在一起,非要把他们拆散。
白娘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爱情,和法海斗智斗勇。
这就像一场激烈的战斗,白娘子是勇敢的战士,她不向恶势力低头。
初探现代古彩人物画的创作作者:傅玉婷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9期摘要:古彩艺术在陶瓷艺术史上独具美学特征,而古彩人物画更呈现出与其他陶瓷装饰形式截然不同且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
传统古彩人物画固然值得研究和学习,但对于古彩人物画的传承和创新更值得探究。
本文在分析传统古彩艺术特点及传统古彩人物画艺术性的基础上,对现代古彩人物画的创作提出一些思考,并对如何突破其传统艺术性,加入现当代艺术意识和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彩艺术;现代古彩人物画;传承和创新0 前言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区发现的宋代时釉上红绿彩器物,可谓最早的釉上彩装饰,也被后人称为“古彩”的前身。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及研究史料中,“古彩”一词之“古”为传统、古老之意,亦指出现时期相对“古”,区别于粉彩及新彩这两种釉上彩装饰品种。
另外,“古彩”也被称为“硬彩”,是就其装饰效果上,相对于粉彩的粉润细致的风格,古彩呈现的是色彩鲜艳、对比明快、线条挺拔硬朗的独特风格。
也有些研究文献中,古彩指在已烧成的瓷器上,施以红、绿、黄、蓝、紫等多种二次烧成的釉上彩的类型,还有些陶瓷艺术研究者指出,我们现在所说的“古彩”多指“康熙古彩”(“康熙五彩”),专门针对康熙时期对釉上五彩的叫法,不仅因为康熙釉上五彩最能代表康熙五彩典型特征和独特风格(另还有“青花五彩”),更因为在清康熙时期,人们研发了能取代以前明代五彩时釉下青花的蓝色的釉上蓝彩(古翠),故现人对于大明时期的五彩,习惯直接称之为“大明五彩”或“大明彩”,用以划分概念。
然“古彩”之“古”,并不指古老之意,也不可能只是字面上能理解及解释清楚的。
我们探究古彩的创作之路,探究其名称的演变,对于我们了解其发展渊源及风格衍变都有很大的必要。
1 传统古彩人物画的特点陶瓷装饰形式涉及繪画的很多,题材内容甚至是艺术特点多少都受同时代的其他艺术、文化、思想发展的影响,比如中国绘画、戏曲、宗教等。
纵观历代五彩题材的发展和演变,人物题材在五彩瓷上的出现最早可上推至元代,当时人物纹样相对较少,受元杂曲发展繁荣的影响,一般为戏曲中人物故事及绘画艺术中常有的婴戏纹饰;到明代五彩瓷上,人物题材有所增加,比如仕女、童子图,更有大量仙佛道人的神话故事画;而到清代,尤其是康熙这一最具代表性的时期,当时思想文化大背景开明,其题材达到空前繁荣,有仕女图、婴戏图、高士图、神话人物故事、历史人物、戏曲小说人物等等,而在人物题材的刻画上,也由以前较局限、大概到而后的精细入微。
高中美术鉴赏《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high school art appreciation "vivid portrayal -- figure painting"高中美术鉴赏《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2篇前言: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2、篇章2:高中美术鉴赏《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篇章1:高中美术鉴赏《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
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二、鉴赏过程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
工笔技法工笔画【现代人物】画法及染色步骤工笔现代人物画法详细步骤图解一、主要部分线稿的画法嘴:要通过线的虚实转折表现嘴唇的体积,中间的嘴缝宜实,唇线宜虚,有时为了突出嘴唇的质感也可以不画唇线。
眼:画眼睛一般从眼内角起笔,至外眼角收笔,眼珠用淡墨勾出轮廓,眼睫毛要注意生长方向和疏密。
耳:耳部结构变化微妙,软骨处用线略方,耳轮略圆。
鼻:鼻梁的结构通过线的轻重提按来表现,鼻孔宜实,鼻翼宜虚。
发型:现代女性的发型多样,表现手法也十分丰富,头发勾线要均匀、流畅,发梢要虚。
如果是披发,边缘要有蓬松的感觉。
手:手背骨节用线稍硬,指腹要丰润饱满,特别是女性的手,关节的处理要含蓄。
注意手指甲的透视关系,要和手指混然一体。
脚:女性的脚不宜画的太夸张,要结构清晰、圆润自然。
工笔人物染色色谱参考二、面部上色示例1.皮肤以中墨加曙红勾线,眉毛、睫毛用浓墨。
嘴的中缝线要实,上下要虚。
下巴要注意虚实变化。
2.面部用淡赭石略加一点胭脂或朱膘调少许花青进行分染,水笔含水要适中,在分染时水笔要尽量把颜色染开,水笔运行的方向对结构有微妙的影响。
3. 罩染肤色,干后用小板刷蘸清水在上过的肤色上轻洗一遍,洗去浮色。
4.调整结构关系,分染和罩染交替进行。
三、手部上色示例以中墨加曙红勾线。
2.染手部时尤其要注意结构,指尖、指腹处用曙红染圆有色,骨节点用色偏冷一些,指甲盖上的白色月牙部分要小心留出,用胭脂从指甲盖的边缘往中间染。
3.赭石加胭脂加三绿加白罩染几遍。
4.调整结构,手背染结构多一些,骨节处颜色较深,手心特别是指腹部位染血色多些。
工笔人物嘴部刻画示范视频工笔人物绘制步骤作者:张艺步骤1:起稿勾线在勾稿前首先要考虑画面的虚实关系,勾线的墨色要注意分出浓淡。
近景和需要着重刻画的形象可勾的深一些,远景和陪衬物件则可勾的淡一些,皮肤用线要用很淡的墨色来勾。
在勾衣褶时要注意转折处的力度,行笔不宜过快,每根线条都要考虑起承转合及线条之间的呼应。
线条的组织要注意疏密、长短关系,突出结构线,去掉多余的线条,尽量做到简洁明了。
现代工笔人物画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作者:刘玄来源:《美术界》2013年第10期纵现中、西绘画史,无论东方或西方的绘画艺术,都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着。
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呈现多姿多彩的状态,其中作为艺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人物画的表现也是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人物画最早开始是意象的人物绘画,后来才有了线描人物,其中以晋代的顾恺之,南朝刘宋时期的陆探微最具代表。
但是受当时社会发展限制,人物工笔画的绘画语言简单明了,还保留古朴的艺术状态,虽然后期的人物工笔画日渐丰富和细腻,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神似总是高于形似,以至于在中国五千年的艺术作品中,中国绘画艺术无论从创作到欣赏都极力倡导“体品”、“玩味”、“禅悟”之象外之意的功夫。
可以认为,有价值的画论和画作,提供的是一种象征的形象图式,属于流动、多次发展、生化的结构构成,整个中国画境都是建立在人本身的结构同自然通融华裔的普遍宗教意识之上。
画面“神”的根本是一种超然的命意,是建立在“大化虚空”、“鸿蒙混沌”的境界之上的象征符号,这便是中国画的“神、气”,也是人物写意性表现最重要的内涵所在。
然而主张“精气神”的传统中国人物画在面临“严谨科学理智”的西方绘画艺术的撞击时却并没有一味地去迎合与改变,反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中国传统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吸纳融合,从而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现代工笔人物画前景。
在工笔画基础上加入西方写实因素的具代表性的画家可以追溯到清朝的外籍官郎世宁。
中国人物画一直以平面的二维形象为主,但是郎世宁受西方绘画影响,在画中国工笔画时均着重刻画主体的三维空间表现,这种画虽然不符合传统中国工笔画的定义,但是他的画面表现却给人一种另类的美感,新鲜却不突兀,这种东西方完美结合的技法表现也为后来西方元素融入传统工笔人物画做好了伏笔。
工笔人物画发展到现代,呈现出纷繁的景象,无论是写意性还是写实性,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的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与期望,社会对艺术的需求直接影响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方向。
现代人物画【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现代人物画【优秀7篇】中国古代人物画篇一南京师大附中艺术组朱建军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一。
a143期|世界最著名的70幅美女人体油画赏心悦目世界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
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给人以美的享受。
今天给大家分享,世界上著名70幅人体油画。
01《亚当与夏娃》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507年209cm×81cm (左)209cm×83cm(右)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这幅作品在表现风格上,明显受意大利画风影响。
每个人体都占满画面空间,成为可以独立的人体作品。
夏娃动作优美,富于舞蹈性,左手去摘树上被禁的“罪恶之果”,右手扶在树枝上,双脚一前一后,婀娜多姿,显示了女性的妩媚与青春活力;亚当带有明显的古希腊风格倾向,更内在,也更平静,左手捏着带叶的苹果,右手摆向后面。
亚当和夏娃互为呼应,夏娃脸部呈现出的微笑,反衬出亚当的内心惶惑。
02《沉睡的维纳斯》乔尔乔内1505年尺寸:175×108cm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这幅画是乔尔乔内27岁时的作品。
画面背景为宁静的大自然,维纳斯柔和的体形、旺盛的生命力与纯洁的心灵被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崇敬、高贵。
比例匀称的身体流露出一种纯真,人体弧线宛转柔和,右手枕入脑后,右腿弯在膝下,形成封闭的轮廓,有一种柔顺感。
画面坡度很小,丘岗宁静,起伏的线条与人体的轮廓相呼应。
乔尔乔内擅长表现美丽的人体和优美的大自然风景,色彩华丽、明暗关系柔和、色调流畅。
《沉睡的维纳斯》是乔尔乔内作品中最著名、最成熟的一幅,但是没有画完他就离开了人世,其弟子提香补上了画中的风景。
这幅画可算是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最具艺术魅力的一幅。
03《美惠三美神》巴龙·让·巴蒂斯特·勒尼奥1793年204cm×154cm法国卢浮宫藏勒尼奥的这幅三美神画,强调三位女性裸体组织在一起的形式意味:画家将他们描绘得身材修长,体态匀称,三种姿态分别显露女性身体曲线的和谐流畅,展示出一种生命之美。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1.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中人物描写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其中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⑦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⑧侧面描写,衬托出人物某种思想、心情、性格等。
2.分析人物形象。
①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②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往往暗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
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都往往决定人物的性格。
⑤通过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⑥借助表达方式反映人物性格。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性格,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现代人物画现代人物画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学习画家们刻苦钻研,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难点:要运用“讲述”、“引导”、“启发”、“提问”等方式,介绍不同画种的欣赏方法。
要引导学生讨论并独立欣赏,但要掌握内容的难易程度。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新课: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广州等辟为通商口岸,商贾云集,经济繁兴,许多画家亦聚集于此,卖画为生,形成了商业气较重、雅俗共赏的“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
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革命口号,蔡元培在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府--国力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从此画家兼美术教育家(即“学院派”或“教授派”)成为画坛的主流。
面对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一些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坚持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增加学养,不断推进绘画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人称“齐黄潘傅”。
另一些留洋归国的画家,主张中西兼溶,吸收西画优秀成分,推进中国绘画的改革。
代表人物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世称“林徐刘吴”。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的画家向海外发展,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并借鉴海外艺术的长处,不断探索水墨画的创新。
他们孜孜以求,使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绘画的魅力,张大千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好评,有人称他为“东方的毕加索”。
活跃与大陆的学院派画家,也经过不懈的努力,推陈出新,逐渐形成南北互相呼应的局面。
历经极左路线与“文革”的摧残,画家们坚持发展传统艺术的赤诚之心更坚,心胸更为广博,学养也愈为丰厚。
“笔墨当随时代”,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崇尚艺德、不断创新的李可染、陆俨少是其中的佼佼者,经过他们艰辛的努力,中国绘画艺术由古典向现代转换,进入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更新的境界。
傅抱石(1904年-1965年),江西新喻人。
曾受徐悲鸿器重,推荐赴日留学,归国后任教于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
善绘山水、人物、工意兼具。
线描或细挺,或秀柔,面部具体,衣着姿式泼墨写意,尤擅长历史人物,既有晋、唐古雅之风,又有现代浪漫气质,如《九歌图.湘君》。
“五四”以来,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健将都按照各自的观点倡导美术革命。
有的提出改革国画的纲领,有的留学归国后办新学,画模特儿、办展览、出画报,形成一股力量,向以模拟四王山水为代表的“正统派”展开进攻。
兼溶中西的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教授即为其中的杰出人物。
林风眠(1900年-1991年),广东梅县人。
少年时以《芥子园画谱》习画,后留法,研习西画。
归国后,1928年被蔡元培派赴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首任校长。
他艺通中西,对中西的审美情趣皆有深刻的领悟,以调和中西复兴中国艺术为己任。
长于人物、花鸟、山水,所作富有韵味,且通俗易懂,他的孤鹭、秋雁、水汀、美女等水墨画,设色浑化自如,浓艳处多加积色和复色,清雅处纯净透明,厚而不浊,淡而不薄,光影色彩自然柔和,具有诗一般的美感,和盎然的生命力。
晚年定居香港,弟子遍及海内外。
徐悲鸿(1895年-1953年),江苏宜兴人。
早年赴日本和法国游学,1927年归国。
历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
擅长人物、动物、花卉等。
主张学习素描,讲究造型之严谨、结构之精确、整体感之强烈,并认为应吸收西画优秀技法,丰富中国绘画的创作。
所画人物、动物,笔墨放纵,形神兼备,往往还寓以热爱祖国、嫉恶如仇的情感。
吴作人(1908年- ),安徽泾县人。
年青时受徐悲鸿帮助,赴欧留学。
归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艺专。
善于溶会中西技艺,所作骆驼、牦牛等,构图简洁,造型生动,有清新、洗练、柔和、秀美的特点,水墨色彩变化微妙,格调高雅,耐人寻味。
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
1937年日寇侵华,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爱国主义画家蒋兆和(1904年-1986年)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心痛万分,乃创作《流民图》以表达他对沦陷区人民流离失所生活的深深同情。
《流民图》从1941年开始构思,至1943年完成,高2米,长约26米,表现逃难群众悲惨的生活。
画家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与真人等大,构图多为半身特写,重个性刻画,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
笔墨则侧重悲怆氛围烘染与愤慨情绪的渲泄,缩短了艺术形象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为民写真”的现实主义杰作。
该图在北平(今北京)太庙展出,不及一日,就被日本军宪勒令停展。
1944年移至上海租界展出,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
蒋兆和先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艺专等,1950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近百年来,在继承传统、开辟时代新风的众多画家中,张大千(1899年-1983年)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代大师。
他是四川内江人,年青时游学日本,后归隐四川青城山,潜心于石涛、八大及董源、巨然、王蒙等古典风格,又赴敦煌临摹壁画,技艺大进。
中年达到可与古人争雄竞胜的水平。
张大千于山水、人物、花鸟、鞍马无所不精,工意兼具,勤奋创作,乐此不疲,且于历代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以及西洋画皆有汲取,取精用宏,晚年由传统派画家而成为融和西法的变革派画家。
作品早、中、晚年风格不同,但都以浓郁的东方情调而被受世人瞩目。
1956年他与毕加索在欧洲相识,被画坛称为“东方的毕加索”。
晚年病逝于台北“摩耶精舍”。
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激烈变革,在全盘西化、中西融合,以及新儒学思潮浸润的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进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李可染(1907年-1989年)、陆俨少(109年-1993年)就是推动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南北二位著名教授。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
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后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本世纪中国绘画的传统主义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及改良主义大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都是他的老师。
在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他“以最大的功力打入传统,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并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几何造型法、封闭立体主义构图法等技巧,透过自己的理解,适切地融入个人的绘画中,不但塑造出具有创造性及成熟的绘画风格,并成功地完成中国绘画的改革。
李可染的绘画讲究点、线的搭配,注意点线面的节奏感,山水构图圆中见方,饱满严谨,画面明暗层次丰富,云烟朦胧,亮点活跃;人物、动物、墨块笔痕清晰有力,简练拙朴,生趣勃勃,尤多农家自然清新气氛。
他主张苦学,主张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大自然、深入思考、深入实践,人称“苦学派”。
王式廓(1911—1973)出生于山东掖县,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1936年考入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
回国后,将他学到的绘画技巧运用于创作实践。
解放后,王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继续他的艺术追求,创作了一批反映中国革命和根据地面貌为题材的作品。
他的作品备受徐悲鸿先生称赞,还被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誉为可与俄罗斯画家列宾并列的画家。
王式廓是一位热爱农民,热爱农村题材的画家,被任誉为“农民画家”,于是在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农村题材的作品。
他始终用他锐利而又充满热情的眼光捕捉最纯朴、最自然、最生动的描绘对象,用他极深的绘画功底去追求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将他的全部心血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民。
1954年,王式廓先生开始《血衣》的创作,《血衣》是公认的王先生的代表作,是反映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作品。
此画的创作长达20年之久,王先生为此耗尽了心血。
为了这幅画,王先生做了大量前期准备,绘制了一系列的人物素描,这些单幅的素描作品本身已经表现出了王式廓先生素描的功力和成就。
经过长实践的酝酿和严肃的探讨,王先生数易其稿,终于在1973年创作完成了这幅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纵米,横米的巨幅素描《血衣》,以它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王先生不仅对油画、素描有精深造诣,而且木刻、速写、水墨、书法各方面的创作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他的修养和才华都史全面的,而他对农民的热爱,对农民的理解,以及他为此而付出的心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大多数中国人都熟悉《开国大典》这幅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典的巨幅力作,作者便是董希文先生。
董希文作品有两个重心:一是革命理事历史画,除了《开国大典》之外,还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百万雄师下江南》等;另一个重点则是藏区写生。
董先生分别于1954年、1955年和1961年三次入藏,尤其是后两次,在藏区生活长达数月以上,对藏区的山水、人物实地写生,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像《草地黄河源》、《山歌》、《翻身农奴》等。
这批作品充分展现了高原特有的秀丽景色及人民的精神面貌。
三.小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