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部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22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应用题带答案解析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有一些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拉紧后如下图,这4个铁环连在一起有多长呢?解析:164毫米【详解】5厘米=50毫米50+50+50+50=200(毫米)6×6=36(毫米)200-36=164(毫米)2.丽丽准备买一些橡皮,她所带的钱买2盒还剩36元,买3盒还差12元,已知每盒装8块橡皮,你知道丽丽带了多少元钱吗?解析:132元【详解】36+12=48(元)48×2+36=132(元)3.图书馆、体育馆和小华家在中山大道的一旁。
小华家距图书馆450米,小华家距体育馆900米。
图书馆和体育馆相距多少米?解析:1350米或450米【详解】如果图书馆,体育馆在小华家两侧:450+900=1350(米)如果图书馆,体育馆在小华家同一侧:900-450=450(米)4.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作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3,结果和为1955.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解析:1999【详解】个位上多加了:7﹣1=6;十位上少加了:8﹣3=5,也就是少加了50;50﹣6=44;1955+44=1999;答:原来正确的得数是1999.【点睛】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看成了7,7﹣1=6,所以多加了6;把十位上的8当作3,8﹣3=5;十位上少加了5,也就是少加了50,一共少加了50﹣6=44;用所得和加上44就是正确的和.5.三(2)班有20人去秋游,如果每辆车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车?出租车限乘4人面包车限乘6人解析:方案一:租5辆出租车;方案二:租2辆出租车和2辆面包车;【分析】本题用列表法找出方案即可。
【详解】方案出租车4人面包车6人人数方案一5020方案二22202×4+2×6=8+12=20(人)答:方案一:租5辆出租车;方案二:租2辆出租车和2辆面包车;【点睛】本题考查优化问题,用列表法解决比较简单直观。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毫米厘米分米基础知识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A.2克 B.2毫米 C.2厘米]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 毫米② 厘米③ 分米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 文具盒② 电视机③ 数学书考点二、比较大小【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1、简单的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者“=”4分米○ 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2、计算后比较大小1米—3分米○ 7厘米 5米3分米○ 53米7厘米+23厘米○3米 1米-2分米○8分米1米○2分米30厘米考点三、计算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2千米=()米 3米—2分米=()分米7千米—2000米=()千米 36分米—16分米=()米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考点四、解决问题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3、一层楼高约40分米,五层楼高大约是多少米?4、一根4分米的木条,锯成每段是5厘米的小木条,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多少次5.有一根长10厘米的火腿,壮壮吃了6厘米长的一块。
我们的资料全网独一无二,关掉有可能再也找不到。
建议保存让家长轻松地辅导让孩子高效地学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应用题(知识清单+经典例题+名师指导+巩固练习)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单元测量3.吨的认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第三单元测量1.毫米、分米的认识第三单元测量2.千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加法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减法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2.笔算乘法第六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1.口算乘法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四边形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2.周长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初步认识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3.分数的简单应用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2.分数的简单计算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清单秒的认识,认识秒,知道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明确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即1分=60秒。
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经典例题例1 小莉走路上学,7:15从家出发,7:50到学校,她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分析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巩固学生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
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解答7:50-7:15=35(分钟)答:她从家到学校用了35分钟。
名师指导明确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进率。
计算求所用时间,既可以通过查格来完成,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进行计算。
巩固练习1.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3:5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2.一场足球赛在2:20开始,进行了90分后结束,请你算一算足球赛是什么时候结束的?3.一节数学课是40分钟,从7:50开始上课,几点几分下课?4.一列火车本应11:15到达,现在要晚点20分钟。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1、一辆汽车14∶30从甲城出发,17∶30到达乙城,两城相距570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3、实验小学绘画组有男同学11人,女同学有17人,合唱队的人数是绘画组的4倍,合唱队有多少人?4、一段铁丝长84厘米,做了一个边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框架后,还剩多少厘米?5、侦察员小王扣押了5包盗版影碟,每包有5捆,每捆有40张,共扣押了多少张光碟?6、侦察员小王扣押了7包盗版影碟,每包有7捆,每捆有20张,共扣押了多少张光碟?7、一个正方形草坪,边长是22米,这块草坪的周长是多少米?8、同学们要种93棵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棵?9、学校操场长400米,宽210米,小方绕操场四周跑3圈,他跑了多少米?10、有38个糖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11、一个杯子6元,一个热水瓶16元,50元钱能买1个热水瓶和几个杯子?12、一根绳子的5倍是45米,一根铁丝是这根绳子的7倍,这根铁丝长多少米?13、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14、一个长方形木板,周长12米,宽2米。
这个木板的长是多少米?15、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550米,剩下的是已经修的4倍,剩下多少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6、一个杯子5元,一个热水瓶12元,50元钱能买1个热水瓶和几个杯子?17、小红?小英?小兰?小平四人进行一次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打一次,一共要打多少场?请把他们写出来?18、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19、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75天完成。
为了迎接“六一”儿童节,实际只用60天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每天生产玩具多少件?20、一头牛一天要吃32千克草。
第一单元时、分、秒1.1秒的认识1.填一填。
(1)钟表上有三根针,我是最长最细的那一根,我走一圈是1分钟,我是()针。
(2)秒针从3走到10经过了()秒,从10走到3经过了()秒。
2.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刷牙大约用了3()。
(2)小强跑50米大约需要10()。
(3)脉搏跳动10次大约用了8()。
(4)爸爸每天工作8()。
(5)做一遍眼保健操大约需要5()。
3.下面是裁判员记录的三年级男生100米跑预赛的成绩。
跑道 1 2 3 4成绩/秒17 18 19 16第()跑道的男生跑得最快,第()跑道的男生跑得最慢。
答案:1.(1)秒(2)35、252.(1)分(2)秒(3)秒(4)时(5)分3.4、31.2 时、分、秒的简单换算1.填一填。
3时=()分 4时=()分5分=()秒 2分=()秒2分30秒=()秒 1时20分=()分2.比大小。
40秒○1分 1时○52分2时○90分 240秒○3分答案:1.180、240、300、120、150、802.<、>、>、>1.3 计算经过时间1.比大小。
2时30分○150分 1时20分○80分2.蓝天小学要求学生上午7:40到校,但是值日生需要提前10分钟到校做值日,值日生最晚什么时候到校?3.奶奶今天早上6:30去广场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5分钟。
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答案:1.==2.40-10=30(分)答:值日生最晚7时30分到校。
3.30+15=45(分)答:她昨天6:45去锻炼身体。
1.4 练习一1.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看一场电影大约需要2()。
(2)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不少于10()。
(3)明明跑100米用了17()。
(4)吃一顿饭大约用了15()。
2.判一判。
(1)小强跑50米,用了13分。
()(2)分针从1走到3,经过了2分。
()(3)从8时30分走到9时,经过了70分钟。
()3.比大小。
100分○1时 2时○120分 120秒○2时8分○8秒 90分○1时40分 15分○2时答案:1.(1)时(2)时(3)秒(4)分2. (1)×(2)×(3)×3.>、=、<、>、<、<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1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1.口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计算题汇总基本计算题50×2=400×6=22×3=57÷9=460-80=23×4=57×0=41×3=800×5=50÷5=240÷8=230-40=240×2=0÷90=130×4=93÷3=1008×5=28÷4=0+8=3×0=90÷3=25×4=56÷2=24×5=15×4=50×4=310×7=98÷7=40×2=105×4=30×2=120×3=90÷3=0÷2=840÷4=200×4=21×3=50×4=100÷5=80÷4=60÷9=1000×7=300×5=24÷6=500×9=800÷2=86÷2=60×7=80÷4 = 100÷2 = 10÷4 = 24÷4 = 92÷4 = 30÷6 = 64÷2 = 64÷4 = 50÷5 = 60÷8 = 96÷4 = 90÷6 = 400+80 = 400-80 =40×8=400÷8=48÷6 =96÷4 =38÷6=46÷3=98÷4 =96÷2=56÷14 =65÷13 =75÷15 =120÷2 =20÷5 =80÷6 =840÷21=560÷4 =39÷3 =60÷5 =72÷4 =85÷7 =90÷5 =96÷6 =7×42=2×34=40÷2=72÷8=9×44=28÷4=25÷2=36÷9=30÷5=81÷9=6×5=7×4+9=80×6×0=77÷7+1=80+20÷2=10-0÷5=35-35÷7=7+3×0=6×8÷3=40+10÷2=12×50=25×8=23×11=125÷5=420-220= 220+80=20×8=600-3×200= 20+20÷2= 35-25÷5= 36+8-40= 280÷4=78÷6 =51÷17=25×3=91÷7=640×8=60÷5=52÷4=98÷2=54÷2=70÷2=28÷28=78÷4=720÷9=48÷3=72÷6=23×6=63÷3=60÷5=48÷6=84÷6=87÷3=350÷ 100-30=260× 43-42 =180+90÷5=136÷4=35÷ 46-41 =62÷20=26÷8=58-40÷4=59+62÷62=32÷2-9=25+25 ÷3= 48×2-71=210×7=56÷7=76÷3=11× 31-27 =250-88÷2=14+30 ×2=18×4=104÷5=128×8=56×7=80×3=246×3=56×5=90÷3=17×6=35÷5=11×7=38×8=32÷4=71÷3=54×6= 76÷4= 24÷3= 15×3=84÷4=9×500=40×8=20×7=20÷5=90÷3=64÷2=680×6=83÷4=9×485 =405×7=79÷5=750×9 =326×5=84÷8=308×6 =26×7 =37×8 =230-40=800×2=240×2=0÷90=130×4=300÷3=200×4=18×5=15×4=90÷3=105×4 =15÷7=84÷4=84÷3=84÷7 =84÷8=95÷9=24×5 =20×5=24×5=6×38 =57×7=23×6=65÷5= 62÷3= 80×7= 93÷4= 32×5=25×5=79÷6=83÷8 =68÷4 =91÷8=60÷5=300×5=91÷3=52×4=74÷6=53×5=73÷9=36÷6=62×9=120+489=49÷7=255-190=64×4=53÷7=84÷4=52÷6=50÷9=60÷4=1米-3分米=43×5 =602×4=245×3=64÷8=48÷6=94÷3=10÷5=64÷4=64×4=5×7=48÷6 =42÷7=36÷6=37×4=19×8=102×4=49÷4 =156÷3=100÷5 =25÷5=48÷6=95÷5=13×7=720÷9=210÷6210×4=549÷9=154 +345= 95÷5=竖式计算32 ÷2 28÷3 91÷4 47÷5789÷692÷8 47÷9 32÷286÷3 92÷478÷6 92÷7 92÷8 47÷9 32÷291÷4 47÷5 78÷6 91÷7 91÷847÷9 32÷2 28÷3 91÷4 43÷578÷698÷7 98÷8 43÷9 39÷228÷3 97÷4 47÷578÷6 97÷791÷8 44÷9 38÷220÷3 91÷445÷578÷6 91÷7 96÷8 4 5÷9 31 ÷221÷3 95÷4 55÷578÷6 91÷791÷8 46÷9 36÷2 99÷394÷4 47÷5 78÷6 94÷794÷8 425×5 345×4 378×3 87×8 56×334×5 543×2 654×2 189×3 462×3901×2 345×4 89×5 435×3 267×6589×2 37×9 289×2 37×2 456×3238×6 45×9 300×7 40×6 201×2309×2 201×4 333×4 502×2 303×2223×2 300×6 420×3 481×2 238×3342×4 98×4 781×2 267×2 333×329×8 45×3 78×3 76×3 571×3345×1 89×2 336×1 532×1 66×988×6 92×7 501×7 302×4 551×678×6 88×3 191×3 233×2 671×256×6 78×3 209×4 523×5 337×267×4 345×2 289×2 671×3 228×4小学三年级数学脱式计算题汇总132+12×37 250+23×38 440+13×36= = = == = =199+25×89 819+49×90 418+57×67= = == = =516+27×36 315+57×34 147+28×36= = == = =518+18×47 419+29×54 128+28×19= = == = =319+32×56 189+42×37 818+41×53= = == = =32+65×37 850+27×38 269+85×39= = == = = 215+35×47 652+78×36 107+29×64 = = == = = 307+77×83 635+57×86 556+38×87 = = == = =671+92×23 493+18×67 465+85×34 = = == = = 378+54×27 498+56×26 807+51×46 = = == = = 909+37×35 414+58×47 731+59×67 = = == = = 308+47×87 167+81×90 299+33×77 = = == = = 506+21×49 190+76×34 41+47×36 = = == = = 245+53×69 752+53×87 817+56×89 = = == = = 837+68×36 865+98×49 356+76×58 = = == = = 561+57×92 43+59×38 458+86×36 = = == = =538+27×38 548+52×59 87+29×78 = = == = = 299+39×48 544+56×21 531+51×88 = = == = =38+23×38 67+59×57 99+35×36 = = == = = 516+55×65 90+53×38 49+82×49 = = == = = 265+54×66 552+53×46 417+88×62 = = == = = 237+26×48 665+39×45 256+15×64= = == = = 761+63×25 643+31×63 645+42×83 = = == = = 338+19×62 648+33×59 587+19×83 = = == = = 999+26×63 644+42×39 431+24×66 = = == = =38+72×26 567+35×61 699+53×16 = = == = = 506+56×56 19+23×93 99+53×33 = = == = = 125+16×55 352+28×32 217+29×37 = = == = = 307+46×52 265+23×53 556+73×26 = = == = = 631+52×33 243+21×23 345+21×37 = = == = = 378+49×77 478+56×65 787+53×53 = = == = = 399+42×66 544+35×27 731+35×46 = = == = =438+55×69 67+51×38 899+35×51 = = == = = 506+32×64 177+58×35 741+34×57 = = == = = 689+22×89 872+23×52 412+26×62 = = == = = 541+20×87 49+52×15 396+41×35 = = == = =11+83×59 258+45×67 743+76×38 = = == = = 529+25×62 248+31×53 487+28×65= = == = =38+35×46 344+25×75 831+56×65 = = == = =51+16×62 267+35×59 846+28×73 = = == = = 125+35×82 127+28×39 59+26×38 = = == = =64+24×35 83+57×61 55+39×63 = = == = =71+21×63 581+51×52 753+53×82 = = == = = 317+46×36 713+53×83 26+85×37 = = == = = 305+44×53 548+38×94 793+59×36 = = == = = 389+52×34 544+37×92 131+28×56 = = == = = 238+33×87 67+58×98 100+29×32 = = == = =26+68×61 85+57×96 52+69×67 = = == = =103+13×81 552+71×38 817+26×73 = = == = = 745+35×91 565+37×93 856+17×83 = = == = = 286+26×82 78+87×36 23+52×87 = = == = =90+56×38 999+27×37 888+28×38 = = == = = 199+28×36 777+29×73 766+38×83 = = == = = 666+27×72 767+81×90 399+29×92= = == = = 656+38×96 222+39×96 898+37×61 = = == = = 212+30×76 252+32×83 717+28×73 = = == = = 939+72×29 565+36×83 656+88×35 = = == = = 828+35×63 121+63×16 555+86×37 = = == = = 777+26×42 323+43×67 111+29×37 = = == = = 565+38×67 789+66×39 373+69×73 = = == = = 646+85×69 167+26×83 399+78×39 = = == = = 293+31×68 717+32×97 828+37×86 = = == = =73+15×46 90+76×19 52+16×38 = = == = =67+12×35 29+15×32 83+26×18 = = == = =50+93×13 23+40×91 80+73×26 = = == = = 12+57×34 863+26×26 353+55×63 = = == = = 105+53×63 555+28×72 373+68×19 = = == = = 55+16×62 66+38×67 121+49×82 = = == = = 666+37×68 535+56×37 81+30×59 = = == = = 33+26×14 51+18×67 19+84×19= = == = = 87+26×88 95+31×72 59+77×81 = = == = = 91+72×53 93+29×93 75+37×75 = = == = = 59+56×95 24+82×23 36+68×36 = = == = = 78+73×87 57+85×95 99+59×59 = = == = = 58+53×77 190+88×31 61+52×57 = = == = = 31+35×53 69+83×38 69+65×96 = = == = = 85+58×99 83+69×86 96+88×69 = = == = = 75+55×68 29+73×67 89+92×28 = = == = = 66+76×77 93+33×63 82+66×82 = = == = = 99+59×71 82+87×73 51+22×37 = = == = =75+53×35 86+36×39 85+29×26 = = == = = 63+28×27 29+37×38 82+66×73 = = == = = 23+87×79 28+36×67 87+18×76 = = == = = 100+32×25 79+64×68 56+37×57 = = == = = 893+35×49 74+59×68 563+37×48 = = == = = 93+18×36 92+27×38 256+57×69= = == = = 123+13×26 93+23×36 71+89×16 = = == = = 236+12×76 525+26×39 999+59×67 = = == = =列式计算1、19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2、24里有几个63、一个数的5倍是870,这个数是多少4、甲数是60,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5、75除以3的商是6、两个加数都是750,和是多少7、527比284大多少8、746加上什么数得10009、326比一个数小44,求这个数10、已知减数是157,差是86,求被减数11、728的4倍是多少12、385乘以最大的一位数,积是多少13、被除数是530,除数是5,商是多少14、7除234,商是多少15、690是6的多少倍16、315的3倍是多少17、245加上365的和是多少18、480除以6的商是多少19、115与4相乘的积是多少20、45与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21、128减去119的差是多少22、154与26的和是多少23、108乘以5的积减去210,差是多少24、748加253的和是7的多少倍25、590减去46是多少26、999除以9,商是多少27、224除以7的商得多少28、8除6424的商是多少29、一个数的5倍是545,这个数是多少30、540是9的多少倍31、一个因数是368,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32、除数是7,商是256,余数是5,求被除数33、甲数是160,乙数是它的7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34、480个8的和是多少35、商和除数都是30,余数是9,被除数是多少36、甲数是200,是乙数的5倍,乙数是多少37、甲数是36,是乙数的3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38、最大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是多少39、比388大24的数是多少40、4除36的商是多少41、360与280的和是多少42、5个250是多少43、48除以6的商是多少 8与6的积是多少44、60减去49,差是多少 17乘以3,积是多少45、甲数是227,比乙数大64,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46、8个125相加的和是多少47、350乘以9,积是多少48、270乘以3,积是多少49、72与8的积是多少50、75除以5商是多少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6、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只要是求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05 = 6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就有0。
(如:1055 = 21)4、笔算除法:(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①没余数:商除数=被除数;②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横式上结果要写准。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大、中、小括号的计算顺序为小→中→大。
括号里面的计算顺序遵循以上1、2、3条的计算顺序。
知识点一:0的运算(背诵)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无,a÷0是错误的表达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字母表示: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0(a≠0)知识点二:运算定律(背诵并灵活运用)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5册)数学教案(1)
全 册 教 材 分 析 一.教 学 内 容 领 域 分 类 内 容
数 与 代 数
知识与技能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富饶的大海——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解决问题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了解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认识分数;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空 间 与 图 形
知识与技能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解决问题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知道平移与旋转现象;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有关知识,并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常见图形的周长。 统 计 与 概 率 知识与技能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
解决问题 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统计,知道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实践与 活动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 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二.教 学 目 标 1.知 识 与 技 能 方 面
数与代数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了解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认识分数;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空间 与 图形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知道平移与旋转现象;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有关知识,并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常见图形的周长。 统计 与 概率 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统计,知道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实践 能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与 活动 2.数 学 思 考 方 面 1、 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会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会进行混合运算。 2、 知道并能正确使用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 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4、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初步知道平移与旋转现象。 5、 能按照要求进行相关的统计,知道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3.解 决 问 题 方 面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会运用其解决相关问题。会进行混合运算。 2、能根据提供的条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常见图形的周长。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4.情 感 与 态 度 方 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2、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会与别人进行合作。
教学进度 时间 内 容 备 注 动物趣闻 富饶的大海 富饶的大海 富饶的大海 走进新农村 十一放假 走进新农村 风筝厂见闻 风筝厂见闻 风筝厂见闻 风筝厂见闻 美化校园 美化校园 奇妙的变化 奇妙的变化 摸名片 回顾与整理 回顾与整理 复习 复习、期末测查
达 成 教 学 目 标 的 设 想
在学习《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先来谈谈本册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 1、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2、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学生处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低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突出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培养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2、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看、多说、多摆、多画、多想,在活动中体会、认识,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 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 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 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 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 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注意让学生先通过掂一掂估计一下,再动手称一称。小组合作进行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具、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 )千克=8000克 (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 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 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你问我答。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 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 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填一填 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 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