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GBT13730—92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10
NS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NSR618RF-D60线路光纤纵差保护测控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资料版本号:V3.13)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信息使用产品前,请仔细阅读本章节本章叙述了使用产品前的安全预防建议。
在安装和使用时,本章内容必须全部阅读且充分理解。
忽略说明书中相关警示说明,因不当操作造成的任何损害,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
警示标记定义本手册中将会用到以下警示标记和标准定义:危险!意味着如果安全预防措施被忽视,则会导致人员死亡、严重的人身伤害,或严重的设备损坏。
警告!意味着如果安全预防措施被忽视,则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严重的人身伤害,或严重的设备损坏。
警示!意味着如果安全预防措施被忽视,则可能导致轻微的人身或设备损坏。
本条特别适用于对装置的损坏及可能对被保护设备的损坏。
操作指导及警告危险!在一次系统带电运行时,绝对不允许将与装置连接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
该回路开路会产生极端危险的高压。
警告!为增强或修改现有功能,装置的软硬件均可能升级,请确认此版本的使用手册和您手中的产品兼容。
警告!电气设备在运行时,某些部件可能带有危险的高电压。
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只有合格的工作人员才允许对装置进行操作或在装置附近工作。
工作人员需熟知本手册中所提到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流程,以及安全规定。
特别注意,一些通用的工作于高压带电设备的工作规则必须遵守。
如果不遵守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
警告!●裸露端子在装置带电运行时不要触碰裸露的端子等,因为可能会产生危险的高电压。
●残余电压在装置电源关闭后,直流回路中仍然可能存在危险的电压。
这些电压需在数秒钟后才会消失。
●接地装置的接地端子必须可靠接地。
●运行环境该装置只允许运行在技术参数所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而且运行环境不能存在异常震动。
●额定值在接入交流电压电流回路或直流电源回路时,请确认他们符合装置的额定参数。
●印刷电路板在装置带电时,不允许插入或拔出印刷电路板,这样可能导致装置不正确动作。
电气规范目录123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4、《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95-92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9、《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9710、《电力装置的继电爱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11、《电力装置的电测量外表装置设计规范》GBJ 63-901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14、《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9418、《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9619、20、《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设计选择标准》CECS32:9121、《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压、容量系列选择标准》CECS33:911、《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4、《单边带电力线载波系统设计导则》5、《高压电缆选用导则》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7、《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8、《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9、《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热缩型附件应用技术条件》1、《国外电力操纵元器件及功能编号》2、《进口252(245)~550kV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规范》3、《进口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1、《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3、《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1、《送变电工程启动验收规程》(国家标准)》200104042、《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913、《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4、《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5、《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6、《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967、《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8、《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9、《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10、《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11、《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12、《10531开闭所、小区变投运验收规定》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1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25、《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26、《110~500kV架空线路规范》GBJ233-9027、《1kv及以下配线工程规范》GB50258-9628、《35kv架空线路规范》GB50173-922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规范》GB50257-9630、《变压器室布置》GB88d264-131、《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32、《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33、《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 4776-843、《电力系统部分设备统一编号准则》4、《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5、《供电营业规则》6、《电业安全工作规》(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7、《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8、《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9、《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10、《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11、《微机继电爱护装置运行治理规程》12、《继电爱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1991)(《继电爱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25S08)13、《电力系统继电爱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判规程》14、《110kV无人值班院前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规程》15、《3~110kV电网继电爱护装置运行规程》17、《电力系统继电爱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判规程》18、《可控硅中频电源装置操作爱护检修规程》19、《晶闸管整流器检修操作爱护规程》20、《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21、《送电线路对通讯线路干扰规程》22、《电网与电厂运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24、《有载分接开关运行修理导则》25、《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27、《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28、《电力装置的继电爱护和自动装置规范》29、《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30、《继电爱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31、《静态继电爱护装置逆变电源技术条件》32、《静态距离爱护装置技术条件》33、《数字型频率继电器及低频自动减负荷装置技术条件》3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爱护和绝缘配合》35、《交流外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SD 111-83为了适应供电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和创一流工作、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的开展,加强电力行业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治理,促进电力标准和法规的全面实施,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以满足各级供电人员对成套标准、法规和规定的需求,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技术标准汇编》,分法规与基础标准(上下册)、设计标准(上下册)、设备标准(上下册)、材料与金具标准、安装与验收标准、试验标准、运行标准(上下册)、计量标准、检修标准、安全与电能质量标准、环保与运算机信息标准共11卷15册,要紧收集了截止2001年底有关国家、部委和国家电力公司等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治理规定等857个标准、规定和文件,共约2500万字。
任课教师:王守相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3年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第二章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SCADA第一节SCADA 概述第二节交流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三节远动终端 RTU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第三节远动终端 RTU一、概述三、远动终端硬件与软件配置二、远动终端的功能四、遥测信息采集五、遥信信息采集六、遥控及命令执行过程七、遥调及命令执行过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概述远动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是电网监视和控制系统中安装在发电厂或变电站的一种远动装置,简称RTU。
作用:采集所在发电厂或变电站表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量和状态量,监视并向调度中心传送这些模拟量和状态量, 执行调度中心发住所在发电厂或变电站的控制和调节命令。
简言之,采集电网运行数据和执行调度命令。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二、远动终端的功能(一远方功能:RTU与调度中心之间通过远距离信息传输所完成的监控功能。
(二当地功能:RTU通过自身或连接的显示、记录设备,实现对电网的监视和控制的功能。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远方功能1、遥测(Tele-measurement2、遥信(Tele-indication、Tele-signalization3、遥控(Tele-command4、遥调(Tele-adjusting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远方功能1、遥测(Tele-measurement遥测即远程测量,它是将采集到的被监控发电厂或变电站的主要参数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远方功能2、遥信(Tele-indication、Tele-signalization遥信即远程信号。
它是将采集到的被监控发电厂或变电站的设备状态信号,按规约传送给调度中心。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 EMS (一远方功能3、遥控(Tele-command即远程命令。
FFC3机架式电能量采集终端1 概述兰吉尔FFC3电表处理器,是兰吉尔专为大中型发电厂、省网级关口设计的新一代电量采集装置,适用于对电量采集要求高、远传通道多样化、需接入多个主站的应用场合。
FFC3采用机架式结构、模块化设计。
相比国内同类型的电能量远方采集终端,该电表处理器具有可靠性高、采集数据格式齐全、接入电表数量多、集成规约丰富的特点。
FFC3采用大屏幕触摸屏操作和显示,提供客户更好的用户体验。
2 参照标准电能量采集装置设计、生产主要遵循下列标准:GB/T 13729-1992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DL/T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 60870-2.2:996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候、机械和其他非电影响因素)IEC 1000-4-2/3/4-1995 电磁兼容DL/T743-2001 工频耐压、电磁兼容DL/T743-2001 电能量远方终端GB2423.1/2/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DL/T 719-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idtIEC60870-5—102:1996)DL/T634-1997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IEC1107-1996 (直接本地)IEC1142-1993 (本地总线)DL/T645-199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DL/T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3 技术参数3.1 运行环境工作温度: -30~+70˚C储存温度: -40~+85˚C湿度:≤100%无凝结振动: IEC68-2-6或GB2423.10机械强度:符合IEC68-2-273.2 电源参数输入电压:交流 85~264V 47~65HZ 直流 110~370V功耗:正常:6W ,最大:9.5 W(取决于产品配置形式)3.3 安全参数电磁兼容性:静电放电抗干扰±8kV,符合IEC61000-4-2辐射电磁场抗干扰80MHz~1000MHz,符合IEC61000-4-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干扰±4kV,符合IEC61000-4-4浪涌抗干扰4kV,符合IEC61000-4-5抗高频干扰能力±2.5 kV,符合IEC61000-3-8抗工频磁场400A/m,符合IEC61000-3-8电压降落和短时中断影响,符合IEC61000-4-11安全性能:绝缘电阻:正常工作条件,终端:500MΩ。
变电站无线监测系统透传模式实施方案1、概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由调度中心主站系统和变电站监控系统(RTU)两大部分组成。
主站系统通过RTU可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电网实时运行状态的监视与显示、实现远程控制与调节、事故报警、越限/变位报警、数据计算统计、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监视、事故追忆等功能。
目前, RTU和主站系统之间的传输通道主要有光纤、微波、电力线载波和通信电缆等多种通信方式。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要求为社会提供更加可靠、优质的电能。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电力管理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很多用户终端站和偏远的变电站都纳入了管理的范围,但是由于这部分变电站都地处偏远,不具备安装上述有线通道的条件(主要是铺设的成本过高)。
而各通信运营商的无线数据网络却能覆盖这些区域,因此,利用现有的无线数据网络传输电力数据,就能够实现这些变电站的数据监控和管理,而且还能降低铺设和运行的成本。
同时还可以降低日常的维护成本。
在申请了无线业务后,无线数据网能够可靠的提供一个传送速率在150kBps的能够24小时进行传输的通道,完全能够满足电力数据传输的需要,通过申请vpdn的业务可以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
因此,在投入成本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增加无线数据通道作为偏远变电站的数据通道或者是变电站的备用通道,是完全能够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的。
2、系统简介无线透传模式是我公司TY400无线监控系统中一种较经济而又稳定高效的运行方式,该模式下TY400系统在厂站---通道---主站的调度监控系统中提供通道的功能。
系统本身的各功能模块融为一体成为一条数据通道。
对于厂站和主站来说与其他常规通道变电站的运行没有区别。
形像的说TY400就像厂站与主站间的一条光纤,不对数据做任何处理,只提供数据的传输。
系统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主站平台◆终端设备◆无线网络2.1主站平台主站平台完成与终端装置的链接、终端采集数据的汇集和整理;通过专用网络(或公共网络)可以登陆联通或移动通讯网络,主站平台链接程序就会在网络上找到已经登陆到网络的终端通讯模块发来的申请连接的指令,建立相应的链接后主站和终端就建立一条透明的传输通道,终断采集的数据就会送到监控中心进行处理,主站下发的指令也会通过这个通道下发到终端装置得到实施,主站平台收到终端的数据后可通过转发程序将数据转发至指定的串口或专用的规约转发服务器,与该串口或规约转发服务器通讯的调度系统前置机便可以像常规站一样实现与厂站RTU的通讯。
NS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NSR618RF-D60线路光纤纵差保护测控装置技术使用说明书(资料版本号:V3.13)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信息使用产品前,请仔细阅读本章节本章叙述了使用产品前的安全预防建议。
在安装和使用时,本章内容必须全部阅读且充分理解。
忽略说明书中相关警示说明,因不当操作造成的任何损害,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
警示标记定义本手册中将会用到以下警示标记和标准定义:危险!意味着如果安全预防措施被忽视,则会导致人员死亡、严重的人身伤害,或严重的设备损坏。
警告!意味着如果安全预防措施被忽视,则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严重的人身伤害,或严重的设备损坏。
警示!意味着如果安全预防措施被忽视,则可能导致轻微的人身或设备损坏。
本条特别适用于对装置的损坏及可能对被保护设备的损坏。
操作指导及警告危险!在一次系统带电运行时,绝对不允许将与装置连接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
该回路开路会产生极端危险的高压。
警告!为增强或修改现有功能,装置的软硬件均可能升级,请确认此版本的使用手册和您手中的产品兼容。
警告!电气设备在运行时,某些部件可能带有危险的高电压。
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
只有合格的工作人员才允许对装置进行操作或在装置附近工作。
工作人员需熟知本手册中所提到的注意事项和工作流程,以及安全规定。
特别注意,一些通用的工作于高压带电设备的工作规则必须遵守。
如果不遵守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亡或设备损坏。
警告!●裸露端子在装置带电运行时不要触碰裸露的端子等,因为可能会产生危险的高电压。
●残余电压在装置电源关闭后,直流回路中仍然可能存在危险的电压。
这些电压需在数秒钟后才会消失。
●接地装置的接地端子必须可靠接地。
●运行环境该装置只允许运行在技术参数所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而且运行环境不能存在异常震动。
●额定值在接入交流电压电流回路或直流电源回路时,请确认他们符合装置的额定参数。
●印刷电路板在装置带电时,不允许插入或拔出印刷电路板,这样可能导致装置不正确动作。
电力调度系统
技术协议 1 目 录 1.总则 ....................................................................................................................................................................... 2 2.矿区简介、气候条件、工作制度、设备使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应遵循的标准 ....................................................................................................................................................... 3 4.技术要求 ............................................................................................................................................................... 5 5.供货范围 ............................................................................................................................................................... 9 6.备品备件 ............................................................................................................................................................. 11 7.专用工具 ............................................................................................................................................................. 11 8.技术资料 ............................................................................................................................................................. 11 9.工程进度要求 ..................................................................................................................................................... 12 10. 安装调试 .......................................................................................................................................................... 12 11. 验收和考核 ...................................................................................................................................................... 13 12. 质量保证 .......................................................................................................................................................... 13 2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宣贯材料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2010年2月目次第一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编制说明 (4)1 项目来源 (4)2 编制目的 (4)3 编制原则及思路 (4)4 编制依据 (4)5 标准编制过程 (5)6 标准主要内容 (6)第二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8)第一章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8)1 适用范围 (8)2规范性引用文件 (8)3术语和定义 (9)4技术要求 (9)5检验规则 (28)6运行管理要求 (30)第二章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31)1 适用范围 (3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1)3术语和定义 (32)4技术要求 (33)5检验规则 (54)6运行管理要求 (56)第三章通信单元技术规范条文解释 (57)1 适用范围 (57)2规范性引用文件 (57)3定义 (58)4结构 (58)5技术要求 (59)6检验规则 (68)第三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76)第一章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76)1适用范围 (76)2规范性引用文件 (76)3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76)4外形结构 (73)5显示 (75)6通信接口结构 (76)7材料及工艺要求 (76)8标志及标识 (79)第二章集中抄表终端形式规范条文解释 (81)1适用范围 (76)2规范性引用文件 (76)3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82)4外形结构 (82)5显示 (85)6通信接口 (86)7材料及工艺要求 (90)8标志及标识 (94)第三章采集器型式规范条文解释 (117)1适用范围 (110)2规范性引用文件 (76)3终端分类和类型标识代码 (76)4外形结构 (111)5通信接口 (114)6材料及工艺要求 (114)7标志及标识 (117)第四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通信协议条文解释 (141)第一章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条文解释 (131)1适用范围 (14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4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1)4帧结构 (141)5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 (144)第二章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条文解释 (117)1适用范围 (14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4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2)4帧结构 (144)5集中器式路由载波通信的用户数据结构 (148)第五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终端设备安全防护培训材料 (186)1 术语和定义 (186)2 安全防护设备的部署 (187)3 采集终端加密算法的应用 (188)4 安全芯片数据交互流程 (189)附录1 安全部分扩展协议 (195)第一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编制说明1 项目来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规范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功能、型式、技术性能及验收试验等相关要求,满足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公司系统经营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在取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化标准列入了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风电分公司XX远程监控中心工程招标文件第二章技术部分招标人:随县界山风电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目录 (2)1工程概述 (5)1.1公司概况 (5)1.2气象条件 (6)1.3交通运输 (7)1.4建设用地 (8)1.5现场条件 (8)2供货范围 (8)3技术规范 (9)3.1技术标准 (9)3.2技术要求 (10)3.2.1技术概述 (10)3.2.2系统概况 (10)3.2.3电气环境 (11)3.2.4工作电源 (11)3.2.5设备的接地 (11)3.2.6中文的使用 (12)3.2.7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可利用率 (12)3.2.8可维护性 (12)3.2.9安全性 (12)3.2.10可扩性 (13)3.2.11调度专用电话 (13)3.3主要技术指标 (13)3.3.1系统容量指标 (13)3.3.2系统实时性指标 (14)3.3.3系统负载率指标 (15)3.3.4设备可靠性指标 (15)3.3.5系统可靠性指标 (16)3.3.6I、III区数据同步指标 (16)3.3.7系统时间指标 (16)3.3.8系统可用性指标 (16)4系统结构和硬件配置 (17)4.1系统概述 (17)4.2系统结构 (17)4.2.1监控中心主站 (17)4.2.2中间传输链路层 (17)4.2.3现场生产自动监控层 (18)4.3硬件设备 (18)4.3.1监控中心主设备 (18)4.3.2远程监控中心路由器及核心交换机 (20)4.3.3打印设备 (20)4.3.4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同步时钟GPS (21)4.3.5各风电场侧设备要求 (21)4.3.6电源配置 (21)5系统功能及软件配置要求 (22)5.1总体功能概述 (22)5.2系统功能要求 (23)5.2.1总体要求 (23)5.2.2数据采集 (23)5.2.3数据处理 (25)5.2.4人机界面 (27)5.2.5控制与调节 (32)5.2.6告警处理 (34)5.2.7事故追忆(PDR) (37)5.2.8趋势曲线 (37)5.2.9拓扑着色 (37)5.2.10系统时钟 (38)5.2.11历史数据管理 (38)5.2.12数据图表分析 (40)5.2.13报表管理 (41)5.2.14数据接口 (43)5.2.15高级应用 (44)5.2.16风电机组性能及运行状态评估 (45)5.2.17WEB发布 (46)5.2.18系统管理 (47)5.3系统安全防护 (48)6XX远程监控中心装修方案 (49)6.1监控中心装修基本原则 (49)6.2监控中心装修基本要求 (49)6.3监控中心布置方案 (50)6.4监控中心装潢时间要求 (51)7调试验收与性能试验 (51)7.1工厂试验 (51)7.1.1主计算机服务器设备的工厂试验 (51)7.1.2光端机及网络设备的工厂试验 (51)7.1.3出厂验收试验 (52)7.1.4软件功能 (53)7.2设备验收调试 (55)7.3最终调试验收 (56)8设计、安装、联络协调及图纸资料 (56)8.1范围 (56)8.2投标人对设计的责任 (56)8.3协调 (57)8.4设计联络会 (57)8.5安装和培训指导协调 (57)8.6卖方提供的资料、图纸 (58)8.7安装、运行和维护说明书 (59)8.8图纸资料具体提交要求 (59)8.8.1在合同生效后15天内,提供以下图纸和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3730—92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CADA system to the district power network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0-06批准1993-05-01实施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EC870(1988)《远动设备和系统》。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地区电网及各类供电网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变电站的集中控制系统亦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GB2887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9813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3729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DL451循环式远动规约3技术要求3.1环境条件3.1.1工作大气条件系统中主站(调度端)计算机正常工作条件一般为:a.环境温度15~30℃;b.相对湿度10%~75%;c.大气压力:86~108kPa,66~108kPa。
3.1.2周围环境要求a.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冲击源;b.接地电阻符合GB2887中第8条的规定。
3.2电源要求3.2.1交流电源a.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15%~+10%;b.谐波含量小于5%;c.频率50Hz,允许偏差±5%。
3.2.2直流电源a.电压允许偏差-15%~+10%,-10%~+15%(浮充供电方式);b.纹波系数小于5%。
3.2.3不间断电源(UPS)交流电源失电时间不大于20min时,UPS应维持系统正常工作。
3.3系统设计要求3.3.1系统构成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常由主站(调度端)、通道和若干子站(厂站端)组成,见图1。
图13.3.2硬件在系统设计时,应满足3.4条和3.5条功能要求,还应考虑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扩性。
系统和各单元的逻辑设计应采用校验技术,留有适当逻辑余量。
硬件系统应有自检功能。
配置的设备其性能和结构尺寸应符合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
3.3.3软件配置的软件应与系统的硬件资源相适应,除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外,还应该配置在线故障诊断软件。
数据库应考虑具有在线修改运行参数、在线修改屏幕显示画面等功能。
软件设计亦应遵循模块化和向上兼容的原则。
软件技术规范、汉字编码、点阵、字型等都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3.3.4远动规约循环式(CDT)、远动规约应符合电力行业标准DL451。
3.4基本功能3.4.1数据采集(遥测、遥信)a.模拟量;b.数字量;c.脉冲量;d.状态量(开关量)。
3.4.2数据通信主站与子站的通信采用点对点、星形、共线或环形方式(详见附录B)。
与上下级电网的主站通信采用计算机通信或远动数据转发方式。
3.4.3数据处理a.数值运算、统计、存贮;b.事件分类处理;c.数据合理性检查。
3.4.4告警a.异常告警;b.事故告警。
3.4.5屏幕显示图形、表格、曲线、棒图等。
3.4.6打印a.定时或召唤制表;b.异常、事故记录;c.操作记录。
3.4.7汉字化屏幕显示与打印制表应汉字化。
3.4.8模拟屏显示a.十进制数字或其他方式表示的测量量;b.状态量。
3.4.9运行参数人工设置3.5选配功能a.循环式(CDT)与问答式(POLLING)规约兼容;b.与其他计算机系统通信;c.记录仪表驱动;d.遥控;e.遥调;f.事故追忆;g.系统对时;h.事件顺序记录;i.通道故障监视;误字率显示;j.画面拷贝;k.趋势显示。
3.6基本性能要求3.6.1模拟量遥测总误差:≤1.5%(变送器总误差≤1%)。
3.6.2事件顺序记录站间事件分辨率:≤20ms。
3.6.3屏幕显示3.6.3.1分辨率:400线以上。
3.6.3.2符号种类:256。
3.6.3.3几何失真:≤1.5%。
3.6.4数据通道3.6.4.1传输速率:(50),(200),300,600,1200,2400bit/s。
3.6.4.2通道工作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有主备用通道时,可自动切换通道(包括手动)。
3.6.4.3比特差错率:≤1×10-4。
3.6.4.4接收电平:-40~0dB。
3.6.4.5发送电平:0~-20dB(5~20dB)。
注:括号内数值为专用通道且特殊要求时采用。
3.6.5远动终端3.6.5.1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的容量可以组合。
3.6.5.2事件顺序记录站内事件分辨率:≤10ms。
3.6.5.3模数转换总误差:≤0.5%。
3.6.6模拟屏控制器接口:串行方式或并行方式。
3.6.7系统响应时间3.6.7.1遥信变位传输到主站时间:≤3s。
3.6.7.2遥测量超越定值变化(越死区)传输到主站端时间,或在循环传送方式下,重要遥测量更新时间:≤3s。
3.6.7.3遥控命令选择,执行或撤销传输时间:≤3s。
3.6.7.4遥调命令传输时间:≤3s。
3.6.7.5有实时数据的画面整幅调出响应时间:画面总数的85%:≤3s;其余画面:≤5s。
3.6.7.6画面数据刷新周期:5~20s。
3.6.7.7双机自动切换时间:≤50s。
3.6.7.8主站计算机与远动终端通信总速率:≥9600bit/s。
注:通信总速率为各通信口传输速率之和。
4试验方法4.1性能检查按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性能逐项进行检查,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通过运行检查程序检查单个装置(如计算机、远动终端等)功能时,应从头至尾执行一遍检查程序。
检查程序编制原则与技术要求应符合GB9813附录A的规定。
检查系统基本功能时,应按附录A系统功能测试步骤进行。
4.2连续运行试验系统所有设备同时投入运行,连续运行72h,每隔2~4h测试一次系统各项功能是否符合3.4、3.5及3.6条要求。
如测试中出现关连性故障则终止连续运行试验,待故障排除后重新开始计时试验,如测试中出现非关连性故障,待故障排除后继续试验,排除故障过程不计时。
关连性故障及非关连性故障的定义见GB9813附录:“故障的分类”。
5检验规则系统应通过出厂检验和现场检验。
5.1出厂检验按第4章试验方法检验系统是否具备3.4或3.5条规定的功能,以及是否达到3.6条规定的要求。
完全符合以上各项技术要求者,为合格系统并附合格证书。
5.2现场检验当系统所有设备在现场安装、联接、调试完毕后,按3.4、3.5条及3.6条规定的要求进行在线检验。
检验不合格者,供货单位应进行修改直至符合要求。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系统中所用的产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由产品标准规定。
附录A系统功能测试(补充件)A1基本设备现场检验时按实际配置的系统进行,出厂测试时应具备下列设备:a.计算机系统1套,包括主机、控制终端、外存贮器、通信接口等(双机系统时各种设备应为2套);b.图形终端至少1台;c.打印机至少1台;d.调制解调器至少5路;e.模拟屏显示器:遥测量显示器,遥信显示器各若干块;f.远动终端至少5台;g.模拟量发生器及精度为±0.1ms的状态信号模拟器各1套;h.遥控执行指示器1台;i.通道延时器至少2台;j.512位数字电压表1台;k.毫秒计一块。
将上述设备按图A1连接成一个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电运行。
A2屏幕显示及打印制表测试按画面显示目录检查屏幕显示功能和打印制表功能,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图A1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测试A3遥测量采集及显示试验在模拟量发生器上改变模拟量输出值,在3.6.7.2条及3.6.7.6条规定的时间内应在图形终端的画面上和模拟屏显示器上显示出相应的数据,该数据应与接在模拟量发生器输出端的数字电压表读数(经工程量换算后)相符,模拟量遥测总误差应符合3.6.1条规定。
模拟量遥测总误差计算公式如下:E E E=+a b22式中E——模拟量遥测总误差;Ea——模数转换误差和工程量变换等引起的误差之和;Eb——变送器误差。
A4状态量采集及显示告警试验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模拟开关的跳闸、合闸操作,则在3.6.7.1条规定的时间里,图形终端的画面上应有显示或告警,在模拟屏遥信显示器上有灯光显示。
A5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测试A5.1站内事件分辨率测试将状态信号模拟器的两路输出信号接至任意一台远动终端的任意两路状态量输入端上,如图A2所示。
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设置一个时间定值,使该定值等于3.6.5.2条规定的站内事件分辨率,启动状态信号模拟器工作,则计算机系统应打印出符合先后次序并带有各自时标的两个事件的顺序记录。
重复上述试验5次。
图A2事件顺序记录测试A5.2站间事件分辨率测试将n路状态信号模拟器输出分别接至n台远动终端装置的任意一路状态量输入端上,如图A2所示。
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设置一个时间定值,使该定值等于3.6.2条规定的站间事件分辨率,启动状态信号模拟器工作,则计算机系统应打印出符合先后次序并带有各自时标的n个事件的顺序记录。
重复上述试验5次。
A6遥控功能测试在操作键盘上进行遥控操作,则在3.6.7.3条规定的时间里遥控执行指示器应正确显示。
A7双机切换试验a.人工手动切换记录从切换操作开始到备用机正常工作的时间,该时间应符合3.6.7.7条规定。
b.双机自动切换按双机切换测试程序进行试验,双机自动切换时间应符合3.6.7.7条规定。
A8画面响应时间测试每幅画面从输入命令开始直到画面全部画素显示完毕的时间应符合3.6.7.5条规定。
附录B数据通信结构(参考件)数据通信结构有以下6种方式:B1点对点连接方式这种方式是最简单的数据通信方式,由一个主站和一个子站所组成,如图B1。
B2多路点对点连接方式多个子站分别与主站的多个通信口连接,在这种方式下,主站计算机可同时与所有的远动终端交换数据。
这种方法使用广泛,如图B2。
B3多点星形连接方式主站计算机由一个通信口分别与多个远动终端相连接,在这种方式下,主站分时与所有子站交换数据,如图B3。
图B1点对点连接方式图图B2多路点对点连接方式图B3多点星形连接方式B4多点共线连接方式主站计算机由一个通信口并由公共通信道与多个远动终端相连接,数据交换方式与多点星形连接方式相同,即计算机分时与各远动终端交换数据,如图B4。
B5多点环形连接方式主站计算机与所有远动终端都连接在一个封闭的环形网络中,这种方式可提高通道利用率,还可使主站从两个方向与各子站交换数据,起到了主备用通道的作用,如图图B5。
图B4多点共线连接方式图B5多点环形连接方式B6复合连接方式复合方式是上述方式全部或部分组合而成的数据通信方式,一般由多个主站或数据采集转发站及多个子站组成,这种方法使用较广泛,如图B6。
图B6复合连接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