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应用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3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考试重点1.网络教育的概念:a.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b.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c.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d.网络教育是一种后现代教育e.综合型观点(填空)2.网络教育:是指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名解)3.网络教育的发展的原因:a.教育自身的内在需求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b.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网络基础。
(简答)4.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学习效果研究;B.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述)5.网络教育是以构建注意学习理论作为其重要指导思想的。
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最合适的理论模型。
它的目的是促进复杂或非良构领域的高级知识的获取。
认知灵活性理论使用超文本为知识的多维表征和只是组分的多种互联交叉来重新安排教学序列。
(论述)6.认知灵活性含义: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名解)7.随机通达教学: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并由此鼓励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名解)8.随机通达教学方法按以下原则组织支持建构学习的教学:a.教学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方式,如多种观点、多种模式、多种方案等,并鼓励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b.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使用多个案例理解复杂知识,揭示抽象概念在非良构领域中的细微变化,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于灵活性,能够适应变化的情景。
增强知识的迁移性和覆盖面。
c.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化,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使学习者认识到非良构知识的多样性、多种关联性以及对情景的依赖性,而且使学习者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考虑知识的复杂性是非常重要的d.教学应基于情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e.作为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选择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曾提出了一个所谓的(2)纲领可供选择答案:1.信息高速公路发展2.教育技术行动3.京都协议4.网络教育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不包括2 可供选择答案:1.纯粹的Web交互2.面对面的提问3. 利用asp,jsp4.Web编程技术表单网络教育过程中包含的因素可以分为:(3)可供选择答案:1.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信息3.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4.网络教室、电子点名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活动也有缺点,表现在:( 1)可供选择答案:1. 教师必须适应网络时代非线性思维的要求2.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3.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4. 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教育过程的主体是:(2 )可供选择答案:1.教育者2.学习者3.计算机网络4. 教育信息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3 )状态可供选择答案:1.通信2.教学3.分离4.讨论在网络上实现所谓的“网上学校”属于网络教育的(1 )可供选择答案:1.虚拟功能2.共享功能3.检索功能4.服务功能网络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4 )可供选择答案:1.幻灯投影技术2.知识爆炸3.经济高速发展4.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美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就是网上K-12,其中的字母K 表示的是(3)可供选择答案:1.网络2.中小学3.儿童4.信息高速公路1998年,(2)提出“因特网宣言”,通过实现5个新目标来进一步完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可供选择答案:1.比尔·盖茨2.阿尔·戈尔3.史蒂夫·鲍尔默4.理查德·贝卢佐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远程教育技术(如打印机、收音机和电视)的特征是( 1 )。
可供选择答案:1.单向传输,师生交流少2. 双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3.单向传输,师生交流频繁4.双向传输,师生交流少.中国目前的远距离教育的特点不是( 4 )。
《网络教育应用基础》在线自测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网络与教育自测练习题第1题:(2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曾提出了一个所谓的()纲领1.信息高速公路发展2.教育技术行动3.京都协议4.网络教育答案:2第2题:(2分)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不包括1.纯粹的Web交互2.面对面的提问3.利用asp,jsp4.Web编程技术表单答案:2第3题:(2分)网络教育过程中包含的因素可以分为:()1.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信息3.教育者、学习者、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4.网络教室、电子点名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课程学习系统答案:3第4题:(2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活动也有缺点,表现在:()1.教师必须适应网络时代非线性思维的要求2.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3.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4.实现资源共享答案:1第5题:(2分)网络教育过程的主体是:()1.教育者2.学习者3.计算机网络4.教育信息答案:2第6题:(2分)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状态可供选择答案:1.通信2.教学3.分离4.讨论答案:3第7题:(2分)在网络上实现所谓的“网上学校”属于网络教育的()可供选择答案:1.虚拟功能2.共享功能3.检索功能4.服务功能答案:1第8题:(2分)网络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可供选择答案:1.幻灯投影技术2.知识爆炸3.经济高速发展4.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答案:4第9题:(2分)在美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就是网上K-12,其中的字母K表示的是()1.网络2.中小学3.儿童4.信息高速公路答案:3第10题:(2分)1998年,()提出“因特网宣言”,通过实现5个新目标来进一步完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1.比尔·盖茨2.阿尔·戈尔3.史蒂夫·鲍尔默4.理查德·贝卢佐答案:2简答题第1题:(5分)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
《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期末考试复习个人整理,仅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P6)2.数据交换方式、数据通信交互方式1.电路交换数据交换 2.2.1数据报2. 存储转发(2.1.报文交换 2.2.分组交换)(P38) 2.2.2虚电路数据通信交互方式:1.单工通信 2.半双工通信3.全双工通信(P25)3.无线传输方式、传输介质:无线传输方式:无线电波,微波,卫星,红外线,蓝牙,激光等(P51)4.网络拓扑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形结构,网状结构(P7) 5.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P21)6.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对应关系:(P81)7.MAC地址、IP地址:1.MAC地址:每个网卡在出厂时都赋予了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物理地址。
这一个物理地址固化在网卡的ROM中,被称为网卡的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MAC地址长度为48位,6个字节,常用16进制数表达。
有两种格式表示MAC地址:0000.0c12.3456和00-00-0c-12-34-56。
(P88)2.IP地址:IP地址(IPv4)32位(4个字节)一般格式: 类别 + Netid(网络标识)+ Hostid(主机标识)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D类,224-239,E类保留备用。
(P89)8.局域网体系结构、交换式局域网:1.局域网体系结构:1.物理层2.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3.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P138)2.交换式局域网:三种交换方式1.直通式 2.存储转发3.碎片隔离特点:1.与共享以太网兼容 2.支持不同传输速率和工作模式 3.支持多通道同时传输 4.低交换延时 5.支持虚拟网服务(P146)9.ATM: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1.ATM是一种异步传输模式2.A TM以信元为基本单位3.A TM的信元的长度为53个字节。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有五大部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五大部分的是。
(B)A.运算器 B.软件 C. 110设备 D.控制器2.断电后,会使存储的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
(A)A.RAM B.硬盘 C.ROM D.软盘3.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C)A.操作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客户管理系统 D.语言处理程序4.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而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则是。
(B)A.运算速度 B.字长 C.存储容量 D.进位数制5.计算机内部用于处理数据和指令的编码是。
(B)A.十进制码 B.二进制码 C.ASCII码 D.汉字编码6.二进制数10110001相对应的十进制数应是。
(D)A.123 B.167 C.179 D.177注意:这类进制转换的题目,用电脑中的“附件”中的“计算器”即可算(要在“查看”中选“科学计算器”。
)7.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是。
(A)A.控制器和运算器 B.控制器和存储器 C.CPU和控制器 D.运算器和FO接口8.保持微型计算机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输入输出设备是。
(C)A.键盘和鼠标 B.显示器和打印机 C.键盘和显示器 D.鼠标和扫描仪9.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只有。
(A)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算法语言 D.高级语言10.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
(D)A.语言处理程序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服务性程序 D.操作系统11.在计算机中,信息的最小单位是。
(B)A.字节 B.位 C.字 D.KB12.在微机中,将数据送到软盘上,称为。
(A)A.写盘 B.读盘 C.输入 D.以上都不是13.下列各项中,不是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的是。
(D)A.字长 B.存取周期 C.主频 D.硬盘容量自测题及参考答案1.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历四代,而划分成四代的主要依据则是计算机的。
计算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承受的电子器件是。
A.大规模集成电路B.电子管C.晶体管 D.集成电路答案:B2.是以数字量作为运算对象的计算机。
A.电子规律计算机B.电子模拟计算机C.电动混合计算机D.电子数字计算机答案:D3.主要打算了计算机进展数值计算时的高准确度。
A.内存容量B.根本字长C.计算速度D.外存容量答案:B4.数据经过计算机的处理能够得到有用的。
A.信息B.图形C.声音D.图像答案:A5.在下面的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的一种用途分类。
A.多媒体计算机系统B.企业治理C.人工智能 D.计算机网络答案:B6.以下字符中的ASCII码值最小。
A.bB.fC.AD.Y答案:C7.以下各类进制的整数中,值最大。
A.十进制数11B.十六进制数11C.八进制数11D.二进制数11 答案:B8.计算机系统中指的是运行的程序、数据及相应的文档的集合。
A.主机B.应用软件答案:C9. 在计算机领域中, 用英文单词“byte”表示。
A.二进制位B.字长C.字节D.字符答案:C10. 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单元中的 。
A.只能是指令B.只能是程序C.只能是数字D.可以是数据或指令答案:D11. 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有序的指令或语句的集合称为。
A.指令B.指令系统C.程序D.程序设计语言答案:C12. 计算机显示器画面的清楚度由显示器的A.图形B.亮度C.区分率D.颜色 答案:C打算。
13. 以下选项中,含有计算机最主要技术指标的是。
A.主频、字长和内存容量B.外设、内存容量和体积C.语言、外设和速度D.软件、速度和重量答案:A14. ROM 中的信息是 。
A.由计算机制造厂预先写入的B.在计算机通电启动时写入的C.依据用户需求不同,由用户随时写入的D.由程序临时写入的答案:A15. 微型计算机系统构成的核心局部是 。
A.外部设计B.关心电路C.系统软件奥鹏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大学英语B 、计算机应用根底”统考题库 最整版全套复习题库,内容全面、排版清楚、题题精选、高效通过,无需根底,多加复习即可一次通过; 此为模拟试题,非题库,如需题库请+Q :2 6 9 0 4 1 7 1 6;16.Windows 的显示了正在运行的程序按钮图标。
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幕布素材最适合多人观看?A白塑,B灰塑,C玻珠D珍珠答案:A2.多功能一体机的功能有哪些( D )A:打印,复印,照相 B:打印,摄像,传真C:扫描,录像,传真D:打印,扫描,传真答案:D3.联想家悦Ir358计算机的显卡类型()A、独立显卡B、集成显卡答案:A4.清华生产的盲文点显器V系列中,性价比较高的是()A. V3B. V4C. V5答案:A5.下面不属于特殊教室的设备的是A、扩视机B、盲文刻印机C、特殊电脑D、打印机答案:(D)6.进机房人员操作应穿工作服、工作鞋,插拔电路板时要采取防()措施。
A、静电B、电流C、火灾D、损毁答案:(A)7.为节省费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打算先选两名教师去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然后再由这两名教师对其他老师进行培训,那么下面四个老师中最应该被送进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是:()A.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多的老师B.年轻的教师C.对计算机知识了解较多的年轻教师D.热衷学习新知识的老师8.结合实际情况,哪个系列的电脑最适合中国中小学机房使用?A、联想启天M系列B、DELLC、HP答案:A9.下列对象中,不能插入PowerPoint幻灯片的是:A.excel工作薄B. excel工作表C. word文档D. BMP图片答案:A10.在Dreamweaver中,下面关于拆分单元格说法错误的是:DA. 用鼠标将光标定位在要拆分的单元格中,在属性面板中单击按钮B. 用鼠标将光标定位在要拆分的单元格中,在拆分单元格中选择行,表示水平拆分单元格C. 用鼠标将光标定位在要拆分的单元格中,选择列,表示垂直拆分单元格D. 拆分单元格只能是把一个单元格拆分成两个11.下面那个不是制作网页的技巧?()1、页面简洁大方2、主题色彩鲜明,不能太杂乱3、利用表格定位功能4、页面字数要少答案:D12.Dreamweaver中,插入直接打开邮箱的超链接的代码为()A.Mail ToB.MailToC.Mail toD.Mailto答案:D13.教育设备采购应该注意的内容,不包括下面那个选项()。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一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计30分)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_A__。
A:ENIAC B:EDVAC C:EDSAC D:MARK2、当前计算机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应用于_B__。
A:数据处理 B:科学计算 C:辅助设计 D:过程控制3、专家系统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这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_D___。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自动控制 D:人工智能4、"同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不同的软件或连接到不同的设备上,就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是指计算机具有__B__。
A:高速运算的能力B:极强的通用性C:逻辑判断能力 D:很强的记忆能力5、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包括的不同形式有数值、文字、语言、图形和_D__。
A:多媒体 B:表达式 C:函数 D:图像6、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了_B__。
A:CPU和RAM B:控制器和运算器C:控制器和RAM D:运算器和I/O接口7、8个字节含二进制位_D__。
A:8个 B:16个 C:32个 D:64个8、计算机内部用于处理数据和指令的编码是___B_。
A:十进制码 B:二进制码 C:ASCII码 D:汉字编码9、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_C_。
A:代数和逻辑运算 B:代数和四则运算C:算术和逻辑运算 D:算术和代数运算10、与二进制数11111110等值的十进制数是_D_。
A:251 B:252 C:253 D:25411、在Word中,工具栏上标有剪刀图形的快捷按钮的作用是_D_选定对象。
A:打印 B:保存 C:删除 D:剪切12、Excel工作表中最小操作单元是_A______。
A:单元格 B:一行 C:一列 D:一张表13、在Windows窗口的任务栏中有多个应用程序按钮图标时,其中代表应用程序窗口是当前窗口的图标所呈现的状态为__C_。
1.移动教育:移动教育(Mobile Education,国外称之为mLearning或者Mobile learning)是指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Internet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中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移动教育的目的是利用移动设备和移动通信网方便地访问Internet上的教育资源。
移动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向短消息的,另一种是面向连接的(实现实时通信)。
2.虚拟教室: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可靠的通信系统进入虚拟教室,开始基于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学习。
(1)虚拟教室系统的组成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教室,其系统构成分为使用者部件、控制中心和资源库三部分。
(2)虚拟教室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要活动:选课、学习、交流等教师的主要活动:备课、授课、组织资源、答疑等3.知识管理: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根据知识的特性,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有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知识管理工具是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的手段和方法。
4.智能代理: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智能代理不是对整个网络进行索引,而是在接到一个新任务时就出发,去搜索网上资源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代理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搜索,将具有信息提取功能的Agent派遣到一台至多台服务器,执行分布式计算,试图去发现自然语言与样本网页的模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将这些与新近发现的网上资源相匹配,最后以一串URLs的形式供用户访问。
网络教育资源概述(3)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的应用智能代理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查询表达式,但用户仍需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用户创建智能代理之后、进行首次搜索之前,需要对这些代理进行“训练”,训练包括描述查询主题的简单的文本输入。
之后该代理将独立地对网络进行浏览,根据自身内部的相关性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级。
智能代理能够解析自然语言,但它也需要进行大量的搜索和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信息对于它们的结构是必需的。
5.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主要面向高等教育和科研,一般由高校和国家的科研部门承担建设任务,数字图书馆对数字化技术的要求较高,因为要涉及到校间的数据共享以及跨区域共享等问题,它对标准化的要求也很高,一般会遵循国际或国家的相关标准。
分布式管理是当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简答题(40分)1、什么是随机通达教学简答1: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教学的观点——随机通达教学学习者之所以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新的实际情境中,是由于学校所教的知识都是经过简化处理了的结构性知识,而在实际情境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习者具有大量的非结构性知识。
学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习者接受、记忆和套用这些结构性的知识。
对高级知识学习的研究表明:一开始就将复杂的学科范围简单化会妨碍进一步获得比较复杂的、正确的理解,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解。
皮罗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通过这一方法对十字交叉形学习提供支持。
由于复杂和非良构领域存在概念的复杂性、实例的不规则性、情景的变化性、多种表征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因而对知识的理解会因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为了达成全面的理解,教学必须不止一次地涵盖内容。
这种反复绝非为了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每次学习的情景中存在着互不重合的方面,会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
对复杂概念和实例所做的任何单一解释都会漏掉复杂性中的很多因素。
随机通达教学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并由此鼓励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随机通达教学方法按照以下5个原则组织支持建构学习的教学:①教学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方式,并鼓励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
②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使用多个案例理解复杂知识,揭示抽象概念在非良构领域中的细微变化,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于灵活性,能够适应变化的情景,增强知识的迁移性和覆盖面。
③教学应基于情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④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化,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使学习者认识到非良构知识的多样性、多种关联性以及对情景的依赖性,而且使学习者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考虑知识的复杂性是非常重要的。
⑤作为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学在非良构领域内过分简化知识和预定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认知灵活性理论完全排斥预定学习内容。
2、阐述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概念简答2: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一、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学习资源包括人类和非人类资源。
1.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媒体、媒体环境、学习资源三个阶段。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①在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中,媒体就是学习资源。
在这个阶段,媒体辅助教师的教学,只起单向传递教学内容的作用,学习者处于消极的被灌输状态。
②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开始重视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媒体也因而成为双向交互的中介。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③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交互媒体观念进一步向媒体环境的观念转变,媒体环境常常是教师控制的,学习者只有很小的自主权。
④建构主义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外部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所有的资源配置以支持学习的学习为中心,媒体环境的观念也因此向学习资源观念转变。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2.学习资源的分类从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两个方面来划分,网络上的资源主要包括:(1)人类资源:学习伙伴、有组织的学习小组、非组织性的讨论小组、指导教师、在线专家、网络社团、网友等。
(2)非人类资源:基于网络的课程、结构化的学习资料库、基于网络的网络题库、基于网络的网络图书馆、非结构化资源(各种主题站点)基于网络的学习工具等。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二、学习环境1.学习环境的定义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意味着中心事物在其特定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由于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因而也可以把学习环境说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和条件。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况”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某一时刻的状态,而“条件”则是学习活动继续进行的保证。
学习环境中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主要指学习资源;非物质条件包括我们常说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还包括系统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相对于教学环境提出来的,学习环境主要强调通过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因而学习环境的概念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的基础。
2.对学习环境的进一步理解(1)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在教学论中,教学环境往往被定义为“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或“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主要内容是家庭、学校、课堂中的物质因素,而文献中往往又把教学环境称之为学习环境,因此教育技术学理论中的学习环境也往往成为教学环境的代名词,没有涵义上的区别。
美国教育技术学家Knirk(1979)就明确将学习环境定义为“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不论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都绝不仅仅是物质环境,它们都包含着物质之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等因素。
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环境是以“教”为主的环境,而学习环境是以“学”为主的环境。
(2)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概念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概念,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进程是共存共生的,随着学习活动进程的展开,学习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变化。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和动态的学习进程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静态的学习环境观。
只有把学习环境放到动态的学习进程中去考察,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也才能把握住学习环境的本质。
(3)教学系统与学习系统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是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状态下的理解。
前者强调以教师的“教”为系统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后者则强调以学习者的“学”为系统活动的主要内容。
它们的要素是相同的,即教师、学习者、内容和手段,二者的区别重心不同。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由于建构主义逐渐深入人心,很多教学系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也采纳了以“学”为中心的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开发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4)学习环境与教学系统的关系学习环境与教学系统的关系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①学习环境是设计的结果,是系统开发的蓝图,是为了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对未来学习进程中种种可能的因素的描绘;而教学系统是开发的结果,是蓝图的实现。
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②学习环境是由教学系统创设的。
按照蓝图开发出来的教学系统创设出蓝图描绘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各元素相互作用展开教与学的活动。
③要从两个阶段去理解学习环境和教学系统之间的关系。
一个阶段是在教学系统诞生前,一个阶段是在教学系统诞生后。
3、请论述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三条基本原则简答3: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一、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1.乔纳森定义的学习活动乔纳森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基于问题、项目或案例的学习活动分为三类:探索(Exploration)、阐明(Articulation)和反思(Reflection)。
(1)探索。
探索活动包括分析案例、查找信息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完成项目。
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在探索活动中有意识地管理达到目标的进程。
探索活动还包括关于问题解决方案效果的考虑和猜测、学习环境的操纵、观察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2)阐明。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反思。
建构学习环境要求学习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对此进行反思。
要求学习者阐明他们的学习活动,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并解释他们完成知识建构的策略和元认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