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与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13.51 KB
- 文档页数:25
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科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全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共48分)1.下列四组单位中,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m、kg、s B.m、N、s C.kg、J、s D.m、kg、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B.在2008年8月16日晚的北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再次以9秒69的惊人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他在比赛中做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
说明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也越大C.伽利略设计的理想斜面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D.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合乎逻辑的科学推断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对地的力,所以人往前走;B.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100倍,则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C.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这是因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D.甲乙两同学手拉手拔河,甲对乙的作用力任何情况下都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4.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中飘落的树叶,其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B.弹簧的弹力大小F总是与弹簧长度x满足关系式F = kxC.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5、一辆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广东省广州市中学(高中部)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某人站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底板的台秤上,发现台秤的示数比他的体重减少了20%.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升降机一定是在下降过程 B.如果是在下降过程,则升降机肯定处于减速状态C.升降机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D.升降机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竖直向下参考答案:CD2. 关于万有引力公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公式只适用于星球之间的引力计算,不适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D. 公式中引力常量G的值是牛顿规定的参考答案:C【详解】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任何两个可以看成质点的物体之间或均质球体之间的引力计算,故A错误;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万有引力公式不再适用,万有引力不会趋近于无穷大,故B错误;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 正确;公式中引力常量G的值是卡文迪许测定的,故D错误。
所以C正确,ABD错误。
3. 投飞镖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枚飞镖从高于靶心的位置水平投向竖直悬挂的靶盘,结果飞镖打在靶心的正下方.忽略飞镖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飞镖命中靶心,他在下次投掷时应该()A.换用质量稍小些的飞镖B.适当减小投飞镖的高度C.到稍远些的地方投飞镖D.适当增大投飞镖的初速度参考答案:D 【考点】平抛运动.【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抓住等时性,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分析.【解答】解:A、平抛运动的规律与飞镖的质量无关,换用质量稍小的飞镖,飞镖命中的位置不变.故A错误.B、由于初速度不变、水平位移不变,则飞镖击中靶子的时间不变,则竖直方向上下落的高度不变,减小飞镖的高度,飞镖将打在靶心的正下方.故B错误.C、水平距离增大,初速度不变,则飞镖击中靶子的时间增大,竖直方向上下落的高度增大,飞镖将打在靶心的正下方.故C错误.D、增大初速度,水平距离不变,则飞镖击中靶子的时间减小,竖直方向上下落的高度减小,飞镖将会打在靶心.故D正确.故选:D.4. (单选)如图所示,物块第一次沿轨道1从A点由静止下滑至底端B点,第二次沿轨道2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C点至底端B点,AC=CB,。
广东高一高中物理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胡克D.卡文迪许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A.速度B.加速度C.动能D.合外力3.一辆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越大,则牵引力越大B.汽车的速度越小,则牵引力越大C.汽车一定做匀加速运动D.汽车一定做匀速运动4.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撤去其中一个力,其余的力不变,它不可能做()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曲线运动5.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甲、乙物体的质量均增加到原来的2 倍,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亦增加到原来的2 倍,则甲、乙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将为()A.8F B.4F C.F D.2F6.如图所示,用细线吊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A.重力B.重力、绳子的拉力C.重力、绳子的拉力、向心力D.重力、向心力7.下列现象中,不能用离心现象解释的是()A.拍掉衣服表面的灰尘B.洗衣机的脱水筒把衣服上的水脱干C.使用离心机可迅速将悬浊液中的颗粒沉淀D.在汽车转弯时,要用力拉紧扶手,以防摔倒8.水滴自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在落地前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则()A.风速越大,水滴下落时间越长B.风速越大,水滴下落的时间越短C.水滴下落的时间与风速无关D.水滴着地时的速度与风速无关9.如图,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y(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10.有质量相等的两个人造地球卫星A 和B ,分别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A 和r B , 且r A >r B .则A 和B 两卫星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A 受到的地球引力较大 B .卫星A 的动能较大C .若使卫星B 减速,则有可能撞上卫星AD .卫星A 的运行周期较大11.在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如果卫星上的天线突然折断,则天线将 A .做自由落体运动 B .做平抛物体运动 C .做离心运动 D .仍随卫星一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12.一人用力踢质量为 0.1kg 的静止皮球,使球以 20m/s 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 200N ,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m 停止 . 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A .5 J B .20 J C .50 J D .400 J13.下列情况中,运动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 A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 .作平抛运动的物体 C .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D .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14.在高处的同一点将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v0分别上抛、平抛、下抛,最后均落到同一水平地面上,则A .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的功相同B .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C .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相等D .三个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15.一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J 的功,则 A .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2J B .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2J C .该物体动能减少2J D .该物体动能增加2J16.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1的半径与从动轮2的半径之比R 1: R 2 = 2:1,A 、B 分别是两轮边缘上的点,假定皮带不打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 A : v B =" 1:2" B .A 、B 两点的线速度之比为v A : v B =" 1:1"C .A 、B 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D .A 、B 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17.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物理学领域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这些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的物理概念以及一系列基本规律产生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
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1.如图所示,对下列课本插图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右上方的路牌所标的“50”因为车辆通行的平均速度B. 由图乙可推出所有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均在其几何中心处C. 图丙中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说明其具有惯性D. 图丁中电梯向上制动时体重计的读数变小说明人所受重力减小2.小李坐公交车从荔城到天河,途经各站点到荔城的距离和到达各站点的时刻如图所示,假设公交车行驶路线为直线.则下列关于此公交车说法正确的是()A. 朱村到中新的平均速度比中新到镇龙的平均速度大B. 从镇龙到天河的位移为60kmC. 在荔城到朱村的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比中新到镇龙的速度小D. 如果从镇龙到天河的平均速度同中新到镇龙一样,则达到天河的时刻为11:20:003.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将直尺刻度进行了改进,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上标记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制作了“反应时间测量仪”,下列四幅图中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A.B.C.D.4.如图,光滑斜面固定于水平面,滑块A、B叠放后一起冲上斜面,且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上表面水平。
则在斜面上运动时,B受力的示意图为()A. B. C.D.5.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A. B. C. D.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1、F2、F3,其大小关系是()A. B. C.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单位的换算中B. 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C.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直线D. 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8.架在A、B两根晾衣杆之间的均匀铁丝在夏、冬两季由于热胀冷缩的效应,铁丝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夏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B. 冬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C. 夏季晾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D. 夏季、冬季晾衣杆对地面的压力一样大9.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大B. 时人对地板的压力为0C. 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小D. 时人对地板的压力最大10.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并由此而引入了“场”的概念B.伽利略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应用了“微元法”也就是微积分的基本原理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了很多的小段,每一小段近似地看做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的方法C.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压器就是以这一现象作为其工作原理的D.库仑在发现了库仑定律之后,进一步得出了电场强度E=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公式B=定义式,从而总结出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小球静止置于高低不同的两个平台上,a、b、c 分别为不同高度的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以c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B.若以b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C.若以a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D.无论如何选择参考平面,总是M的机械能大3.如图所示,D、E、F、G、为地面上间距相等的四点,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C分别在E、F、G的正上方不同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左抛出,最后均落在D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可判断A、B、C三个小球()A.初始离地面的高度比为1:2:3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3C.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1:2:3D.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之比为1:2:34.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 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A. B.C.D.5.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定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x 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做功为mgx B.重力势能增加mgxC.动能增加mgx D.机械能增加mgx6.如图所示,一飞行器围绕地球沿半径为r的圆轨道1运动.经P点时,启动推进器短时间向前喷气使其变轨,2、3是与轨道1相切于P点的可能轨道.则飞行器()A.变轨后将沿轨道3运动B.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长C.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速度大小相等D.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7.如图所示,在x轴上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B.四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8.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长直金属轨道,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间距为d,其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于轨道放置,且与两轨道接触良好,导体棒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在水平向右、垂直于棒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距离l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轨道保持垂直).设导体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轨道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这一过程中()A.导体棒运动的平均速度为B.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C.恒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等于回路产生的电能D.恒力F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之和大于导体棒增加的动能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如图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两个质量各为m A和m B(m A>m B)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轻质软绳两端,用手拉住物块B,使它与地面接触,用米尺测量物块A的底部到地面的高度h.释放物块B,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当物块A碰到地面时,停止计时,记下物块A下落的时间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在物块A下落的时间t内,物块A、B组成的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E p=,增加的动能△E k=.改变m A、m B和h,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若在实验误差范围内△Ep=△EkE均成立,则可初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请写出一条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10.王红同学到实验室做“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发现实验桌上还有一个定值电阻R0.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测量R0的阻值,实验时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1)他在同一坐标纸上分别作出U1﹣I、U2﹣I图线,则所作的直线斜率较大的是.(2)定值电阻R0的计算表达式是:R0=(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无错误,实验中测得R0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3)张超同学说:“在王红同学所用的实验器材中,如果知道电流表的内阻r A,就能少用一个电压表测出电动势、内阻以及R0的值.请你在图2虚线框中画出张超同学设想的电路图,并根据测量原理及记录的电表读数(自设符号表示),写出r和R0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式.r=,R0=.11.如图所示,两根电阻不计的光滑金属导轨MAC、NBD水平放置,MA、NB 间距L=0.4m,AC、BD的延长线相交于E点且AE=BE,E点到AB的距离d=6m,M、N两端与阻值R=2Ω的电阻相连,虚线右侧存在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一根长度也为L=0.4m、质量m=0.6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在外力作用下从AB处以初速度v0=2m/s沿导轨水平向右运动,棒与导轨接触良好,运动过程中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率不变,求:(1)电路中的电流I;(2)金属棒向右运动过程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W.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左端与长L=1.25m的水平传送带AB相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的速度υ0=1m/s.轻弹簧右端固定,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左端恰位于A点.现用质量m=0.1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由静止释放,到达水平传送带左端B点后,立即沿切线进人竖直固定的光滑半圆轨道最高点并恰好做圆周运动,经圆周最低点C后滑上质量为M=0.9kg的长木板且不会从木板上掉下.半圆轨道的半径R=0.4m,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1=0.8,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2=0.25,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3=0.026,g取10m/s2.求:(1)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υB的大小;(2)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E P;(3)小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二)选考题,请考生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D.当两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间距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E.将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就变成非晶体14.如图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气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密闭活塞,活塞A导热,活塞B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处于平衡,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均为l0,温度为T0.设外界大气压强为P0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S,且mg=P0S,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①在活塞A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时,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活塞B下降的高度.②现只对Ⅱ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A回到初始位置,此时Ⅱ气体的温度.【物理--选修3-4】15.A、B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正向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经过时间t(t小于A波的周期T A),这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分别变为图中丙、丁所示,则A、B两列波的波速v A、v B之比可能是()A.1:1 B.2:1 C.1:2 D.3:1E.1:316.有一玻璃球冠,右侧面镀银,光源S就在其对称轴上,如图所示.从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射到球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经球面反射后恰能竖直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光折入玻璃球冠内,经右侧镀银面第一次反射恰能沿原路返回.若球面半径为R,玻璃折射率为,求光源S与球冠顶点M之间的距离SM为多大?【物理--选修3-5】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康普顿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C.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汤姆逊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E.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康普顿提出了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18.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均为2m的B、C两物块固定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C紧靠挡板但不粘连.另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以速度v o 从右向左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所有过程都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求:(1)A、B碰后瞬间各自的速度;(2)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与第一次伸长最长时弹性势能之比.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并由此而引入了“场”的概念B.伽利略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应用了“微元法”也就是微积分的基本原理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了很多的小段,每一小段近似地看做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的方法C.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压器就是以这一现象作为其工作原理的D.库仑在发现了库仑定律之后,进一步得出了电场强度E=以及磁感应强度的公式B=定义式,从而总结出了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考点】1U:物理学史;A6:电场强度.【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法拉第最先引入“场”的概念,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A错误.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是运用了微元法,故B正确.C、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变压器就是以这一现象作为其工作原理的,故C正确.D、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不是库伦总结的,故D错误.故选:BC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小球静止置于高低不同的两个平台上,a、b、c 分别为不同高度的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以c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B.若以b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C.若以a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大D.无论如何选择参考平面,总是M的机械能大【考点】6C:机械能守恒定律;67:重力势能.【分析】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重力势能的计算式是E P=mgh,h是物体相对于参考平面的高度,若物体位于参考平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解答】解:两个小球均静止,没有动能,机械能就等于它们具有的重力势能.A、若以c为参考平面,M、m的机械能分别为:E PM=Mgh M,E Pm=mgh m,h M>h m,但由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未知,所以不能比较机械能的大小,故A错误.B、若以b为参考平面,M的机械能为零,m的机械能为负值,所以M的机械能大,故B正确.C、若以a为参考平面,M、m的机械能分别为:E PM=﹣Mgh M,E Pm=﹣mgh m,h M、h m是两个物体相对a所在水平面的高度,h M<h m,但由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未知,所以不能比较机械能的大小,故C错误.D、由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未知,m的机械能也可能大于M的机械能.故D 错误.故选:B3.如图所示,D、E、F、G、为地面上间距相等的四点,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C分别在E、F、G的正上方不同高度处,以相同的初速度水平向左抛出,最后均落在D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可判断A、B、C三个小球()A.初始离地面的高度比为1:2:3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3C.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1:2:3D.从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之比为1:2:3【考点】AF:等势面;66: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把平抛运动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去研究,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抛出速度相同,根据水平位移可确定各自运动的时间之比,从而求出各自抛出高度之比.由功率表达式可得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即为竖直方向的速度之比.由动能定理可求出在抛出的过程中的动能的变化量.【解答】解:A、相同的初速度抛出,而A、B、C三个小球的水平位移之比1:2:3,可得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3,再由h=可得,A、B、C三个小球抛出高度之比为1:4:9,故A错误;B、由于相同的初动能抛出,根据动能定理,由不同的高度,可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不可能为1:2:3,若没有初速度,则之比为1:2:3,故B错误;C、相同的初速度抛出,而A、B、C三个小球的水平位移之比1:2:3,可得运1:2:3,由P=Gv,动的时间之比为1:2:3,由v竖=gt可得竖直方向的速度之比为那么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1:2:3,故C正确;D、根据动能定理,由于质量相等且已知高度之比,可得落地时动能的变化量之比即为1:4:9,故D错误;故选:C.4.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 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A. B.C.D.【考点】2H: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27: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对A、B整体和B物体分别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对A、B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F=μ2(m1+m2)g ①再对物体B分析,受推力、重力、向左的支持力和向上的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水平方向:F=N竖直方向:m2g=f其中:f=μ1N联立有:m2g=μ1F ②联立①②解得:=故选:B5.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定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沿斜面运动的距离为x 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做功为mgx B.重力势能增加mgxC.动能增加mgx D.机械能增加mgx【考点】6B:功能关系;62:功的计算.【分析】拉力做功等于机械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等于克服重力做功;动能增加等于合外力做功;根据重力势能增加和动能增加分析机械能的增加.【解答】解:ACD.根据动能定理知:动能增加为:△E k=F合x=max=mgx.重力势能增加为:△E p=|W G|=mgx,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则知机械能增加为△E=△E p+△E k=mgx,根据功能原理知,拉力做功为:W F=△E=mgx,故AC 错误,D正确;B.重力做功为:W G=﹣mgxsin30°=﹣mgx,由功能关系知:重力势能增加△E p=|W G|=mgx,故B错误.故选:D.6.如图所示,一飞行器围绕地球沿半径为r的圆轨道1运动.经P点时,启动推进器短时间向前喷气使其变轨,2、3是与轨道1相切于P点的可能轨道.则飞行器()A.变轨后将沿轨道3运动B.相对于变轨前运行周期变长C.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速度大小相等D.变轨前、后在两轨道上经P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考点】4H: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飞行器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题意确定飞行器受到如何变化,然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答题.【解答】解:由于在P点推进器向前喷气,故飞行器将做减速运动,受到v减小,飞行器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m减小,小于在P点受到的万有引力:G,则飞行器将开始做近心运动,轨道半径r减小.A、因为飞行器做近心运动,轨道半径减小,故将沿轨道3运动,故A正确;B、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知,卫星轨道半径减小,则周期减小,故B错误;C、因为变轨过程是飞行器向前喷气过程,故是减速过程,所以变轨前后经过P 点的速度大小不相等,故C错误;D、飞行器在轨道P点都是由万有引力产生加速度,因为在同一点P,万有引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故选:AD.7.如图所示,在x轴上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B.四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考点】AC:电势;AE:电势能.【分析】该电场中的电势、电场强度都关于x轴对称,所以bd两点的电势相等,场强大小相等,方向是对称的.c点在两个电荷连线的中点上,也是在两个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所以它的电势和无穷远处的电势相等.【解答】解:该电场为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将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图画出如图,然后与该题的图比较可得:该电场中的电势关于x轴上下对称,等势面不是圆形.A:该电场中的电势关于x轴对称,所以bd两点的电势相等,故A正确;B:c点在两个电荷连线的中点上,也是在两个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所以它的电势和无穷远处的电势相等.而正电荷周围的电场的电势都比它高,即c点的电势在四个点中是最低的.故B正确;C:该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关于x轴对称,所以bd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是对称的,不相同的.故C错误;D:c点的电势低于a点的电势,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电场力做正功,+q的电势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ABD.8.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长直金属轨道,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间距为d,其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m的导体棒ab垂直于轨道放置,且与两轨道接触良好,导体棒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在水平向右、垂直于棒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距离l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运动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轨道保持垂直).设导体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轨道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这一过程中()A.导体棒运动的平均速度为B.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C.恒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等于回路产生的电能D.恒力F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之和大于导体棒增加的动能【考点】D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CC:安培力.【分析】导体在恒力作用下向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此时速度达到最大,根据平衡条件和安培力的表达式F A=求解最大速度.由q=求解电量.根据功能关系分析:恒力F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之和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以及恒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与动能的变化量的关系.【解答】解:A、杆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设杆的速度最大值为v,此时杆所受的安培力为F A=BId=B d=,而且杆受力平衡,则有F=F A+μmg,解得,v=,由于杆做变速运动,因此平均速度不可能为.故A错误.B、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q==.故B正确.C、D、根据动能定理得:恒力F做的功、摩擦力做的功、安培力做的功之和等于杆动能的变化量,而摩擦力做负功,安培力也做负功,则知恒力F做的功与安培力做的功之和大于杆动能的变化量,恒力F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之和大于杆动能的变化量.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9题~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如图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两个质量各为m A和m B(m A>m B)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轻质软绳两端,用手拉住物块B,使它与地面接触,用米尺测量物块A的底部到地面的高度h.释放物块B,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当物块A碰到地面时,停止计时,记下物块A下落的时间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在物块A下落的时间t内,物块A、B组成的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E p=(m A﹣m B)gh,增加的动能△E k=.改变m A、m B和h,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若在实验误差范围内△Ep=△EkE均成立,则可初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请写出一条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选取质量小的定滑轮;选取轻质绳;选取伸长量小的绳;多次测量平均值.【考点】MD: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下落的速度,从而确定动能的增加量;根据重力势能表达式,可以求出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2)比较动能增加量和重力势能减小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机械能是否守恒.【解答】解:(1)在物块A下落的时间t内,物块A、B组成的系统减少的重力势能△E p=(m A﹣m B)gh,在下落过程中,根据运动学公式=,解得:落地速度v=;那么在物块A下落的时间t内,增加的动能△E k=(m A+m B)v2=;(2)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根据(m A﹣m B)gh=,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可以有以下操作:对同一高度h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对同一时间t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对物块A或B的质量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择质量相对定滑轮较大的物块A、B,使A静止后再释放B等等;故答案为:(1)(m A﹣m B)gh,;(2)选取质量小的定滑轮;选取轻质绳;选取伸长量小的绳;多次测量平均值.10.王红同学到实验室做“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时,发现实验桌上还有一个定值电阻R0.他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测量R0的阻值,实验时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不同位置时,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1)他在同一坐标纸上分别作出U1﹣I、U2﹣I图线,则所作的直线斜率较大的是U2﹣I.(2)定值电阻R0的计算表达式是:R0=(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无错误,实验中测得R0值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3)张超同学说:“在王红同学所用的实验器材中,如果知道电流表的内阻r A,就能少用一个电压表测出电动势、内阻以及R0的值.请你在图2虚线框中画出张超同学设想的电路图,并根据测量原理及记录的电表读数(自设符号表示),写出r和R0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式.r=,R0=.【考点】N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析】(1)U1﹣I图线的斜率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U2﹣I图线的斜率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和定值电阻R0之和.(2)R0两端的电压(U2﹣U1)没有误差,电流表示数比R0的实际电流偏小,所以R0的测量值偏大(3)若实验中没有伏特表V1,根据U2﹣I图线能测出的量是电动势E和内阻r.。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物理科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9页, 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 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用2B 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有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 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第1-8题每题4分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第9-12题每题4分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4分, 选不全的得2分, 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共48分)1.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力学范围内, 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速度为三个基本物理量B. “ ”“ ”“ ”都是国际单位制的单位C .21/9.8/N kg m sD. 后人为了纪念牛顿, 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2.物体在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突然撤去恒力F1, 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3、 C. 可能做曲线运动 D. 速度大小一定增加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内, 有一人从B 点正上方相对车厢静止释放一个小球, 不计空气阻力, 则小球( )A. 可能落在A 处B. 一定落在B 处C. 可能落在C 处D. 以上都有可能4.将货物由静止竖直向上吊起, 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 v-t 图象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前3 s 内货物加速上升, 加速度为2m/s2, 物体是失重状态B. 前3 s内与最后2 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C. 第5s末到第7s末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完全失重D. 第3 s末至第5 s末的过程中, 货物匀速上升处于平衡状态5.如图所示, 起重机将重物匀速吊起, 此时四条钢索拉力均为 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 则重物的重力大小为()A. 4F sinθB. 4F cosθC. 2F sinθD. 2F cosθ6.固定的测速仪上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 如图所示, B为测速仪, A为汽车, 两者相距。
广州市执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单元测试卷(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间50分钟)2017 5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第7~12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用力300NF=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习行40m,人对足球做功1200JB.人用力推物体,但物体未被推动,人对物体做功为零C.物体竖直上升时,重力不做功D.只有恒力才能做功,变力不能做功【解析】A.用300N的力踢足球后,足球不再受300N力的作用,因此无法计算踢足球的力做功的多少,故A错误;B.物体未被推动说明物体的位移为0,所以人对物体做功为零,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物体竖直上升时,位移方向向上,重力方向向下,所以重力做负功,故C错误;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力就做功,跟恒力还是变力无关,故D错误.故选B.2.如图所示,甲图中的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乙图中物块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丙图中球形物块沿光滑斜面从压缩的弹簧开始向右加速运动,丁图中物块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则四个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是()A B C D【解析】A.图中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物体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B.图中物块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沿光滑斜面匀速上升,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B错误.C.图中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压缩的弹簧开始向右加速运动,小球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C错误.D.图中物块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A.3.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在s t内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率和s t末的瞬时功率分别是( )A.2/2mg t,2/2mg tmg t C.0,0D.2/4mg t B.2mg t,2mg t,2/2s t 内物体平均速度2gt v =, 则平均功率为212P mgv mg t ==;物体下落s t 末的速度v qt =,则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2P mqv mg t ==. 故选A .4.如图所示,用长为l 的绳子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 点,拉小球至A 点,此时绳偏离竖直方向θ,空气阻力不计,松手后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率为( )A 2cos gl θB ()21cos gl θ-C ()21sin mgl θ-D 2gl 【解析】分析可知,小球摆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拉力与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接下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列式求解即可.解:小球从A 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有:()211cos 2mgl mv θ-=,解得:()21cos v gl θ=-故选B .5.从离地高为H 的阳台上以速度v 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 的物体,它上升h 后又返回下落,最后落在地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以地面为参考面)( )A .物体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212mgh mv +B .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212mg H h mv ++C .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mg H h +D .物体在落回过程中,经过阳台时的机械能为212mv【解析】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机械能保持不变;A .最高点,物体速度为零,以地面为参考面,物体在最高点时机械能为()mg H h +,所以A 错误;B .因为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物体落地时的机械能为()212mg H h mgh mv +=+,故B 错误C 正确;D .因为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物体在落回过程中,经过阳台时的机械能为()212mg H h mgh mv +=+,所以D故选C.6.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0~1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合外力做负功B.在1~3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合外力做正功C.在3~7s内,合外力做功为零D.在1~7s内,速度变化量不为零,合力的平均功率不为零【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比较初末动能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合外力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在0~1s内,速度均匀增加,动能增加,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正功,A错误;在1~3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动能不变,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不正功,B错误;在3~7s内,初末速度相等,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C正确;在1~7s内,初末速度相等,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合力的平均功率为零,D错误;故选C.7.如图所示,固定竖直平面内光滑圆环半径为R,圆环上套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B(均看作质点),且小球A、B用长为2R的轻质细杆相连,在小球B从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沿圆环下滑到低点的过程中(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球减少的机械能等于A球增加的机械能B.B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A球增加的重力势能C.B 43gRD.A球克服细杆所做的功8/3mgR【解析】A项,不考虑轻杆的机械能,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因此B球减少的机械能等于A球增加的机械能,故A项正确.B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球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A、B两球增加的动C 项,当B 球下滑到最低点时,系统重力势能减小的最多,动能最大.由题目分析可知,A 、B 的速度大小相等,由动能定理,()2122222mg R mg R m m v ⨯-⨯=+,解得43gRv =,故C 项正确. D 项,设A 球克服细杆所做的功为W ,对A 球应用动能定理,21202W mgR mv --=-,解得83W mgR =-,故D 项错误. 故选AC .8.如图所示,小车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从井中拉出,绳与汽车连接点距滑轮顶点高为h ,开始时物体静止于A 点,且滑轮两侧的绳都竖直绷紧,汽车以速度v 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至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30θ=︒时,(不计一切摩擦)则( )A .运动过程中,物体m 一直做减速运动B .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物体m 上升的速度为32v C .从A 运动到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功238mgh mv +D .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拉力功率等于32mgv 【解析】A .将汽车的速度沿着平行绳子和垂直绳子方向正交分解,如图所示:物体速度为:0cos v v θ=,因为θ逐渐变小,故物体加速上升,所以A 错误;B .当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物体的速度3cos30v v '=︒=,根据动能定理得,212W mgh mv '-=,计算得出拉力做功212W mgh mv '=+,故BC 正确.D .拉力的大小大于mg ,拉力的功率33cos30Fv F mg ︒=>,所以D 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BC .m hA .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B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 H h +C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D .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mg H h h +【解析】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做功为()mg H h +,重力势能减小了()mg H h +,根据动能定理,过程中物体前后动能都是零,所以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为零,根据功能关系,除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的力(也叫“非保守力")的合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增量,设地面对物体平均阻力为F ,则()()mg H h Fh mg H h F h+=+⇒=,故B 、C 、D 项正确.A .重力做功只与高度有关,物体下降的高度为H h +,所以在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 H h +,故A 错误,C 正确.B .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重力做功为()mg H h +,所以重力势能减少()mg h H +,故BD 正确.重力做功的特点的重力共与路径无关,取决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所以重力在整个过程中做的功等于()mg H h +,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即总功等于动能的增量,据此可以计算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大小. 故选BD .本题考查学生对功的计算;重力势能的理解和掌握,要掌握两个重要的功能关系: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合外力做的功等于运动的增量.10.如图所示,物体沿弧形轨道滑下后进入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图示方向匀速运转,则传送带对物体做功的情况可能是( )A .始终不做功B .先做负功后做正功C .先做正功后做功D .先做负功后不做功运动,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作用,所以传送带对物体始终不做功,所以A 可能.B .若物体速度大,则受向后的摩擦力,做负功,直至速度一致为止,摩擦力消失,不做功,不会出现再做正功的情况,所以B 错误.C .若物体速度小,则受向前的摩擦力,做正功,到速度一致时,摩擦力又变为零,不做功,所以C 正确.D .若物体速度大,则受向后的摩擦力,做负功.直至速度一致为止,摩擦力消失,不做功,所以D 正确. 所以ACD 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ACD .设传送带速度大小为1v ,物体刚滑上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2v .(1)当12v v =时,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则传送带与物体之间不存在摩擦力,传送带对物体始终不做功.(2)当12v v <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所以物体滑上传送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1v 为止,此后物体不受摩擦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传送带对物体先做负功后不做功.(3)当12v v >时,物体滑上传送带后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增为1v 为止,此后物体不受摩擦力,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传送带对物体先做功后不做功.11.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以0.8a 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加速运动,在物体下落h 高度的过程中A .合外力做功为0.8mghB .动能增加了0.8mghC .机械能增加了0.8mghD .重力做功为mgh【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首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物体受到的阻力,再根据功能关系,动能、机械能的变化对应的力做的功,判断能量的变化.物体以0.8a 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加速运动,说明物体受的向上的大小等于0.2mg 的阻力,合外力向下,大小等于0.8mg .物体下落h 的过程中,合外力做功为0.8mgh ,动能增加了0.8mgh ,AB 正确;阻力做功0.2mgh -,机械能减小了0.2mgh ,C 错误;重力做功mgh ,D 正确. 故选ABD .12.将质量为0.2kg 的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 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弹簧把球弹起,球升至最高位置C (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 时弹簧正好处于自由状态(图乙).已知B 、A 的高度差为0.1m ,C 、B 的高度差为0.2m ,弹簧的质量和空气阻力都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210m/s g =,则有( )A .小球从A 上升至B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直减小,小球的动能一直增加 B .小球从B 上升到C 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一直减小,势能一直增加 C .小球在位置A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6JD .小球从位置A 上升到C 的过程中,小球的最大动能为0.4J【解析】过程分析:小球从A 开始向上运动,开始做加速运动,当弹簧弹力与重力平衡时,小球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减速,运动到B 时脱离弹簧,之后只在重力作用下减速. 选项分析:A 项,当弹簧的弹力与小球重力平衡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小球继续上升,弹簧弹力小于重力,球做减速运动,直到脱离弹簧,故小球从A 上升到B 的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A 项错误.B 项,从B 到C ,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做减速运动,所以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加,故B 项正确. C 项,从A 到C ,小球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势能由弹簧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重力势能增量为()0.2100.10.20.6J P E mg h ∆=∆=⨯⨯+=,所以在A 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6J ,故C 项正确.D 项,小球受力平衡时,因未给弹簧的劲度系数,则弹簧的形变量由题设条件法求出,故无法求出小球最大动能,故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C . 故选BC .13.(8分)如图为“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F 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适当距离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率,要求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1)为了完成实验,除了测量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F 、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率A v 和0v 外,还需要测量_________(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需要验证的物理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本实验有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要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B .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速度传感器的电源C .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时,要使所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D .该实验装置也可以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解析】(1)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x ,小车和车上的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221122B A Fx mv mv =-(2)AD .若没有平衡摩擦力,则有F f ma -=,而摩擦力f 又无法,因此需平衡摩擦力,故A 正确;应选打开电源,再释放小车,使纸带的长度有效利用,故B 错误;小车受到的拉力由传感器显示,不再用钩码的重力代替,不必使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C 错误;本实验也可以验证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力的关系,即牛顿第二定律,故D 正确.14.(10分)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质量为10g 的砝码B .质量为50g 的塑料球C .质量为200g 的木球D .质量为200g 的铁球(2)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下图所示,纸带的_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3)上图中O 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点A 、B 、C 、D 、E 、F 、G 作为计数点,为验证重物对应O 点和F 点机械能是否相等,并使数据处理简便,应测量O 、F 两点间的距离1h 和_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2h .(4)已知重物质量为m ,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 ,从O 点到F 点的过程中重物动能的增加量k E ∆=_________(用本题所给字母表示).【解析】(1)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重物应选用质量大密度大的物体,所以应选D .(2)纸带从左向右点间距逐渐增大,左边的点先打,所以左边连接重物.(3)验证重物对应O 点和F 点机械能是否相等,需要计算出F点的瞬时速度,所以需要测出E 、G 间的距离.(4)212k F E mv ∆=,22F h v T =,所以228k mh E T∆=.15.(16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2kg m =的物体,初速度为0.8m/s ,受到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方的推力110N F =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了距离12m s =后撤去推力,此后物体又滑行了2 1.6m s =的距离后停止了运动.设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它们间弹力的0.2倍,求:(1)推力1F 对物体做的功;(2)请分别利用动能定理和做功定义式计算全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析】(1)根据恒力做功公式得:111cos371020.8J=16J W F S =︒=⨯⨯.(2)根据题意得:当1F 作用时()11sin37 5.2N f mg F μ=+︒=, 撤去1F 时24N f mg μ==,222 6.4J f W f S =-=-, 所以1216.8J f f f W W W =+=-,动能定理,=k W E ∆总,F f W W W =+总,0k E ∆=,20102F f W W mv +=-,2011102sin3720.816.8J 22f F W W mv =--=-⨯⨯︒-⨯⨯=-.答:(1)推力1F 对物体做的功为16J ;(2)全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6.8J -.可以分成有推力和摩擦力作用与只有摩擦力两个阶段讨论,同一个力在不同阶段做的功可以相加. 本题容易把两个阶段的情况混淆,一定要分开考虑,本题易犯的错误是:(1)把推力的功写成()1112cos37W F s s =+︒,出现力与位移不对应的错误;(2)错求摩擦力,由于思维定式,把第一阶段的摩擦力写成mg μ,另外求摩擦力做功时忘记乘以cos180︒等.本题主要考查功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求某个力的功还是求合力的功,以及求哪个阶段的功.16.(18分)如图所示,一滑板B 静止在水平面上,上表面所在平面与固定于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 的1/4圆形光滑轨道相切于Q ,一物块A 从圆形轨道与圆心等高的P 点无初速度释放,当物块经过Q 点滑上滑板之后即刻受到大小2F mg μ=、水平向左的恒力持续作用.已知物块、滑板的质量为m ,滑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3μ,物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取g .(1)求物块滑到Q 点的速度大小;(2)通过计算判断物块在滑板上滑行过程中,滑板是否滑动; (3)滑板足够长,求物块A 与滑板B 之间产生的内能? 【解析】(1)物块A 从P 点运动到Q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21102mgR mV =-(3分)解得:12V gR 分)(2)物块A 滑上滑板B 时,滑板B 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块对它的摩擦力1f 和水平地面对它的摩擦力2f 的作用,其中113f mg mg μμ==(1分)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物块在滑板上滑行的过程中,B 受到的合力12B F f f mg μ=-=(1分)滑板B 将向左滑动做加速运动(1分)(3)而1F f <,物块做减速运动,直到两者速度相等,以物块和滑板组成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2=220F F f mg mg μμ-=-=合(1分).系统动量守恒定律:12mV mV =(1分)解得:V =(1分)(此处也可以分别对物块和滑板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t 和v ) 共速后两者不再分离,一起做匀速运动.设从B 开始运动到A 、B 恰好同速的过程中,A 的位移为1L ,B 的位移为2L .对A ,由动能定理得:2211111122FL f L mV mV -=-(1分) 对B ,由动能定理得:()212212f f L mV -=(1分) 物块A 与滑板B 之间产生的内能:()112Q f L L =-(1分)由以上三式解得: 1.5Q mgR =(2分)问题求解:(1)物块A 从P 点到Q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可得到物块A 滑到Q 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A 滑上滑板B 时,滑板B 阻碍物块A 的运动,物块A 受到水平向右的滑板对它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B 将受到水平向左的物块对它的摩擦力,滑板还受到地面对它水平向右的摩擦力,通过计算即可求得滑板的合力,得到滑板将向左滑动.(3)物块受到的力F 小于物块受到的滑板对它的摩擦力,物块将做减速运动,根据(2)分析可知,滑板将做加速运动,直至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一起做匀速运动;以物块和滑板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合力大小为零,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从而可得两者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对A 和对B 分别应用动能定理,分别求得A 和B 的位移;A 和B 之间产生的内能等于A 受的摩擦力大小乘以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移,通过计算即可求得A 和B 之间产生的内能.。
广东省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4题,共50分,第Ⅱ卷为15-19题,共50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纸上。
2、第Ⅰ卷、第Ⅱ卷均完成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纸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计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计18分)1.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质量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B.研究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运动时,螺旋桨可以看成质点C.行走的自行车,因为车轮转动,所以自行车一定不能视为质点D.各部分运动状态不一致的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量的运算一定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B.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C.伽利略的斜槽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并把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D.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牛顿3.一滑块从长为L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滑块通过最初L/4所需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所用时间为 ( ) A.2 t B .t C t D .4 t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的拉力F 作用下加速往前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B .物体受到地面的的支持力为mg -F ·sin θC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cos θ5.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再由固定在墙上的水平弹簧支撑,平衡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已知cos 53°=0.6,sin 53°=0.8) ( ) A .小球静止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0.6mg B .小球静止时细绳的拉力大小为5mg / 3 C .细绳烧断瞬间,弹簧的弹力突变为零 D .细绳烧断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 t 图像 如图所示,则 ( ) A .经2s 后乙开始返回 B .在第5s 末,甲在乙的前面C .甲、乙两次相遇的时刻为2 s 末和第6 s 末D .甲、乙两次相遇的时刻为1 s 末和第4s 末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全对得4分,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误选项或不选得0分,共计32分)7.关于物理量或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v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时间为三个基本物理量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C.1N/kg =1m/s2D.“米”、“秒”、“牛顿”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8.在2006年的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一起以完美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音乐响起后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第9-12题为不定项选择,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B.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C.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D.长度、时间、力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物理量2.(4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3.(4分)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所示。
在推力F突然撤去的瞬间,物块获得的合力为(g=10m/s2)()A.8 N,方向沿斜面向下B.5 N,方向沿斜面向下C.8 N,方向沿斜面向上D.3 N,方向沿斜面向上4.(4分)短跑运动员起跑的好坏,对于能否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因此短跑运动员都采用助跑器起跑,发令枪响必须奋力蹬助跑器,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取最大的()A.速度B.加速度C.位移D.路程5.(4分)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A.B.C.D.6.(4分)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1.5m/s B.3m/s C.4m/s D.无法确定7.(4分)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缓慢减小B.F缓慢增大C.F N缓慢增大D.F N缓慢减小8.(4分)如图所示,一水桶上系有三条绳子a、b、c,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的水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绳受力最大B.b绳受力最大C.c绳受力最大D.三条绳子受力一样大9.(4分)将一个大小为8N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下列各组值不可能的是()A.1 N 和10 N B.10 N 和15 NC.100N 和100N D.100 N 和150N10.(4分)如图,完整的撑杆跳高过程可以简化成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下落时人杆分离),最后落在软垫上到速度减为零,不计空气的阻力,则()A.起跳时竿对运动员的弹力大于他的重力B.起跳上升时运动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C.越杆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D.越杆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11.(4分)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20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两辆车刹车时的v﹣t图象如图,则()A.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100 mB.若两车发生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间距一定小于200mC.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以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D.若两车发生碰撞,则一定是在刹车后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12.(4分)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A.B.C.D.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13.(8分)如图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三个细线套L1、L2、L3一端共系于一个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A、B和重物M上,A挂于固定点P.手持B拉动细线,使结点静止于O点.①某次实验中A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N;②实验时要读出A、B的示数,还要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③下列实验要求中必要的是(填选项的字母代号);A.弹簧测力计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校零B.细线套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C.需要用托盘天平测量重物M的质量D.弹簧测力计B始终保持水平.14.(10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打点计时器应接入(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单位:cm).该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钩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钩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钩码添加到钩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钩码盘中钩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作出a﹣F的关系图象.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主要原因是.③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套装置可以用于验证牛顿第一定律B.不可能使小车获得任意加速度C.实验过程中每次添加钩码必须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过程应保证钩码和钩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15.(8分)刹车距离(即图中“减速过程”所经过的位移),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某型号骑车在一段马路上的测试结果是:当骑车以15m/s速度匀速行驶时,从开始到汽车停下的距离是10米.(1)求测试骑车减速时的加速度为多大?(2)假设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5s.若在测试车前方摆放一固定障碍物,那么测试司机至少应在多远处发现目标才不至于出现安全事故.16.(8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杆上穿两个重均为2N的球A、B,在两球之间夹一弹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N/m,用两条等长的线将球C与A、B相连,此时弹簧被压短10cm,两条线的夹角为60°,求:(1)杆对A球支持力大小;(2)C球重力大小.17.(8分)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5.0kg的磨石A对地面和斜壁进行打磨,已知A与地面、A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g取10m/s2)(1)当A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F1=25N打磨地面时,A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用A对倾角θ=37°的斜壁进行打磨(如图所示),当对A施加竖直向上的推力F2=60N时,则磨石A从静止开始沿斜壁向上运动2m(斜壁长>2m)所需时间为多少?(sin 37°=0.6,cos 37°=0.8)18.(10分)在水平长直的轨道上,有一长度L=2m的平板车在外力控制下始终保持速度v0=4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一质量为m=1kg的小滑块轻放到车面的中点,滑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g=10m/s2,求:(1)小滑块m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2)通过计算判断滑块能否从车上掉下;(3)若当滑块放到车面中点的同时对该滑块施加一个与v0同向的恒力F,要保证滑块不能从车的左端掉下,恒力F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第9-12题为不定项选择,全部选对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B.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C.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D.长度、时间、力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物理量【解答】解:A、质点是理想化模型,而位移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不是理想化模型,故A错误;B、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所以容易改变其运动状态,故B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无法通过实验验证,故C错误;D、力不是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是导出单位的物理量,故D错误。
故选:B。
2.(4分)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
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解答】解: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误;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的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可知乙先到分界线,故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C正确;D、收绳速度的快慢并不能决定“拔河”比赛的输赢,故D错误。
故选:C。
3.(4分)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kg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所示。
在推力F突然撤去的瞬间,物块获得的合力为(g=10m/s2)()A.8 N,方向沿斜面向下B.5 N,方向沿斜面向下C.8 N,方向沿斜面向上D.3 N,方向沿斜面向上【解答】解:A、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于物体匀速上升,合力为零;撤去退F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上滑,重力不变,支持力等于重力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也不变,滑动摩擦力也不变;由于原先三个力的合力与推力平衡,故三个力的合力为8N,沿斜面向下;故选:A。
4.(4分)短跑运动员起跑的好坏,对于能否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因此短跑运动员都采用助跑器起跑,发令枪响必须奋力蹬助跑器,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取最大的()A.速度B.加速度C.位移D.路程【解答】解:当发令枪响时必须奋力蹬地,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大,即短时间内获取较大的速度。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所以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取那起跑瞬间最大的加速度,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4分)如图,质量m A>m 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A.B.C.D.【解答】解:A与B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受到总重力,墙壁对其没有支持力,如果有,将会向右加速运动,因为没有弹力,故也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B间无弹力,再对物体B 受力分析,只受重力;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