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视化工作流建模工具WorkFlowEditor设计与实现

可视化工作流建模工具WorkFlowEditor设计与实现

可视化工作流建模工具WorkFlowEditor设计与实现
可视化工作流建模工具WorkFlowEditor设计与实现

详细设计-可视化系统

<沧州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 详细设计 -可视化系统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1.1 阅读前的注意事项 (1) 1.2 规范要求 (1) 第二章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2) 3.1 商业智能软件平台 (2) 概述 (2) 限制条件 (2) 界面设计 (3) 业务流程 (3) 输入数据结构 (5) 处理过程 (5) 输出数据结构 (8) 物理及数据存储 (8) 接口设计 (9) 备注 (10) 第三章系统错误处理设计 (11) 4.1 系统访问异常 (11)

第一章综述 1.1阅读前的注意事项 本文件涉及具体的业务知识和大量的技术知识,需要掌握相应的业务和技术知识才能正确完全地理解本文。 1.2规范要求 《GB/T 9385-200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1994.2.18)》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保发[1998]1号)》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1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39号公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1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二章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3.1商业智能软件平台 概述 商业智能平台软件是革命性的商业智能工具,搜索级商业智能,分析过去,监控现在,预测未来,即刻发现业务,做出更智慧的决策。大数据商业智能不仅能提供传统分析工具的全部功能——仪表和警报,多维分析,快速报表等,没有传统商业智能平台实施的局限性、成本和复杂性。商业智能平台软件实施方案能在几天之内被部署,可以在几分钟内培训学会,并且最终用户可以即时得到结果。 限制条件 无

《可视化建模与UML》实验1-5指导教案

可视化建模与UML 实 验 指 导 井大电信学院 2015.03

目录 实验一常用建模软件 (3) 实验二需求定义与陈述 (4) 实验三用例建模 (8) 实验四类图(与对象图)建模 (10) 实验五UML静态模型分析 (11) 实验六交互建模(顺序图与协作图) (14) 实验七行为建模(状态图和活动图) (16) 实验八* 构件图和部署图建模 (20) 实验九* 交互概述图 (22) 实验十* 设计建模实例与分析 (27) 实验十一* 数据库建模实例与分析 (29)

实验一常用建模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UML建模工具。 2.熟练掌握Rational Rose的基本操作 3.掌握UML规则和相关机制。 4.掌握UML的可见性规则和构造型的作用。 【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要求】 Pentium II以上微机,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统,Rational Rose2003,Microsoft Visio,网络。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安装Rational Rose2003或其它任意一种UML建模工具。本项内容实验者根据情况选择并在实验课外完成。 二、练习使用建模工具建立各种UML图形,并对图形进行相应编辑和修改。认识各种UML关系及可见性符号,并用工具表示出来。 【分析与讨论】 1.总结UML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使用UML建模的必要性。 2.比较不同建模工具。 【实验导读】 关于Rational Rose2003的安装。Rational Rose的安装比较麻烦,通过安装Rational Rose2003,并在安装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解决和理解

工作流引擎技术白皮书

工作流引擎 产品功能介绍V0.07

目录 1.1工作流引擎简介 (4) 1.1.1产生背景 (4) 1.1.2发展阶段 (5) 1.1.2.1EDF(电子数据流)阶段 (5) 1.1.2.2TPF(事务处理流)阶段 (5) 1.1.2.3IMF(整体集成管理流)阶段 (5) 1.1.2.4CPF(知识共享和持续改进)阶段 (6) 1.1.3主要特点 (6) 1.1.4流程定义和运行 (7) 1.1.5流程运转模式 (7) 1.1.6工作流引擎不等于OA系统 (9) 1.2XX工作流引擎 (10) 1.2.1XX工作流引擎简介 (10) 1.2.2产品设计 (11) 1.2.2.1工作流是XX电子政务平台的组件之一 (11) 1.2.2.2工作流引擎设计思想 (12) 1.2.2.3工作流引擎产品架构 (14) 1.2.3产品功能 (15) 1.2.3.1支持流程运转模式 (15) 1.2.3.2设计工具 (19) 1.2.3.3控制平台 (21) 1.2.3.4任务列表 (22) 1.2.3.5流程与用户 (24) 1.2.3.6工作流数据 (25) 1.2.3.7事务处理 (26) 1.2.3.8异常处理 (26) 1.2.4产品安全能力 (26) 1.2.5产品集成扩展 (26)

1.2.6运行环境 (27) 1.3XX工作流引擎适应复杂应用的要求 (27) 1.3.1多机构联合作业 (28) 1.3.2流程的定义集中管理 (29) 1.3.3嵌套子流程和和引用子流程 (29) 1.4XX工作流应用实施方法 (29) 1.4.1点面结合,全面推进 (29) 1.4.2分步实施,适当激励 (30) 1.4.3持续改进,形成文化 (30) 1.5XX工作流引擎成功案例 (30) 1.5.1广州移动广州公务机管理系统 (31) 1.5.1.1实现功能 (31) 1.5.1.2实施效果 (32) 1.5.2广州外经贸网上政务-发文管理 (33) 1.5.2.1实现功能 (33) 1.5.2.2实施效果 (35)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知识分享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1.什么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基于商业目的,有目的的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数据,提炼有价信 息的一个过程。其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明确分析目的与框架、数据收集、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数据展现和撰写报告等6个阶段。 1、明确分析目的与框架 一个分析项目,你的数据对象是谁?商业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业务问题?数据分 析师对这些都要了然于心。基于商业的理解,整理分析框架和分析思路。例如,减少新客 户的流失、优化活动效果、提高客户响应率等等。不同的项目对数据的要求,使用的分析 手段也是不一样的。 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按照确定的数据分析和框架内容,有目的的收集、整合相关数据的一个过 程,它是数据分析的一个基础。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以便开展数据分析,它是数据分析前 必不可少的阶段。这个过程是数据分析整个过程中最占据时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 数据仓库的搭建和数据质量的保证。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化等处理方法。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手段、方法和技巧对准备好的数据进行探索、分析,从中发现 因果关系、内部联系和业务规律,为商业目提供决策参考。 到了这个阶段,要能驾驭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就要涉及到工具和方法的使用。其一 要熟悉常规数据分析方法,最基本的要了解例如方差、回归、因子、聚类、分类、时间序 列等多元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原理、使用范围、优缺点和结果的解释;其二是熟悉1+1种数据分析工具,Excel是最常见,一般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通过Excel完成,后而要熟悉一个专业的分析软件,如数据分析工具SPSS/SAS/R/Matlab等,便于进行一些专业的统计分析、数据建模等。 5、数据展现 一般情况下,数据分析的结果都是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俗话说:字不如表,表 不如图。借助数据展现手段,能更直观的让数据分析师表述想要呈现的信息、观点和建 议。 常用的图表包括饼图、折线图、柱形图/条形图、散点图、雷达图等、金字塔图、矩 阵图、漏斗图、帕雷托图等。 6、撰写报告

基于MATLAB平台的可视化图像处理系统设计方法

[收稿日期]20050228 [作者简介]黄书先(1962),女,1983年大学毕业,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与科研管理工作。 基于MATLAB 平台的可视化图像处理系统 设计方法 黄书先 (长江大学科学技术处,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以MATLAB 为工作语言和开发环境,开发了一个在M AT LAB 平台下的可视化图像处理系统, 可实现包括对测井图像在内的一般图像的精细处理,并能和用户开发的程序接口。为M AT LAB 的再开发 和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MATLAB;图像处理;可视化GUI 界面 [中图分类号]TP 31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05)04015803 MAT LAB 的图像处理工具为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灵活的环境,用以解决复杂的图像处理问题。用MAT LAB 语言开发的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在所有支持MAT LAB 的平台上共享。也可以将m 语言算法和现存的C 程序集成在一起或者将MATLAB 开发的m 语言算法和GU Is 编译为C/C++代码,供其他程序调用,或者发布为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下面笔者提出一个基于MATLAB 平台的可视化图像处理系统设计方法,可用于包括测井图像资料在内的一般图像的精细处理。 1 系统总体设计 在MAT LAB 中有个重要的图像处理工具包[1],该工具包是由一系列支持图像处理操作的函数组成的,按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图像显示;图像文件输入与输出;几何操作;像素值统计;图像增强;图像识别;图像滤波;图像变换;邻域和块操作;二值图像操作;颜色映射和颜色空间转换;图像格式转换等。和其他工具包一样,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书写自己的函数,以满足特定的需要;也可以将这个工具包和信号处理工具包或小波工具包等其他工具包联合起来使用。 MAT LAB 提供了交互式的GU I 开发环境[2~4],用户只需要设置各个对象相应的属性,系统自动生成与之对应的界面,大大减少了开发的难度。本设计的MAT LAB 图像处理系统由封面、主界面和各个子功能界面组成,其框图如图1所示。程序总流程图如图2所示。 2 封面界面设计 首先用MAT LAB 编辑封面的脚本文件,生成系统的封面界面,然后再进入处理的主界面。 在设计封面时,要做好封面的总体布局,力求完美。要插入背景,首先要找到所用的函数(这在一般的书中很难找到);其次要注意设置axes 的属性。在显示背景图像时,不能用imshow ()函数,如果用此函数,背景图像只能显示在封面的一部分,不能整屏覆盖;而要用imagesc ()函数。MATLAB 提供修改文本中文字的字体,它支持华文中宋、华文彩云、华文仿宋、楷书、黑体等,功能较强。 在设计封面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技术是要解决时间的显示,如果只用MATLAB 中的clock ()函数,则显示的是静态时间,而不会显示和电脑同步的动态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做一个循环判断语句:while find (get (0,'c hildren'))==h0。成立的条件是,只要是当前窗口循环,否则停止,这样可以减少CPU 的负担。同时,要实时提取clock ()函数,可用fix (clock),使提取的时间更美观。#158#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年4月第2卷第4期/理工卷第2卷第2期 Jour 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Nat Sci Edit)Apr 12005Vol 12No 14/Sci &Eng V,Vol 12No 12

工作流引擎讲解

什么是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它的好处,你想要理解它的好处,就得知道不使用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坏处。 现在我们来讲工作流,什么是工作流?所谓的工作流就是通常所说的业务流程,那么所谓的业务流程换句话来讲就是多个人在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这就可以称之为工作流。流程的本质就是一个参与者参与到一个过程里面来 那么现在我们就想为什么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来了解JBPM 工作流引擎 下面我们就来看关于为什么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实际上它带来的好处就是使某些容易变化的东西抽象出去,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它,然后你就可以对你的某些核心部分不需要做什么变动 现在就通过一个小例子来讲这个工作流引擎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举个请假流程的例子 一个请假的过程 重点讲解UML 里面的内容,确定UML 里面流程图的讲解顺序 请假流程 现在只看左边的内容,右边的后面再讲,我是方便讲解就将这点东西放到这个空白的地方 一个简单的流程图Main 模拟出请假的过程

对提交请假单进行分析 用一个用户来表示普通用户和审批者,只不过他们的权限不同,他们都能够登录到这个系统 现在我们来看用户和请假单,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用户和请假单之间的联系有请假,用户填了一个请假单就创建了一个请假单对象,他们之该是一对多的关系。因为某一个用户可以请多次假 对吧(其实一般是一个请假单对应一个请假者,这个需求就应该得到客户的确定,客户说了算)那么用户和这个请假单之间还有没有其他联系? 接下来是提交请假单。我首先将请假单提交给张三,那么张三就能够看到这个请假单,如果用户将请假单提交给张三,那么就可以在张三和请假单之间建立一个待审关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对多的关系,因为张三可以同时审核几个请假单,就是这意思,一个请假单等待的用户是一个,从现在的需求来看。那么两者之间还有另外一个联系那就是已审,一个用户可以审批过多个请假单,请假单也可以被多个用户审批 比如张三审批以后交给李四审批,李四审批以后交给王五审批,其实这个已审就是记录审批信息的,比如审批时间,审批意见,把它放在审批关联里边 这个就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考虑它的设计,JBPM 实际上就是协助我们把这个请假单从一个用户手上转递到另一个用户手上。当把这个模型分析清楚了我们就要去实现它。 这里重点分析提交,怎样去提交,在SSH 架构体下,提交请假单这个业务逻辑,你可能就需要这样一个业务逻辑类,里边可能有这么一个方法专门来进行提交操作的,那么这个方法怎样设计,以及这个方法怎样去实现。了解这点你就可以了解JBPM 干什么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用自己的话说明一下提交请假单的过程 <读一下那段伪代码>) 在这个过程里边写这些代码是比较麻烦的,现在还只是一个固定的流程,假设我现在在这里边变化一下 那么整个方案都要变动。 我现在希望有一个会签的功能 比如我现在要将这个这样的功能,把这个请假单同时提交给多个审批者审批。 那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够在请假单中间增加一个外键, 把它整成审批者什么的,

简易工作流设计模型

简易工作流设计模型 一、工作流简介 (2) 二、工作流设计思路 (2) (一)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2) 1.业务说明 (2) 2.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2) (二)流程分类和流程实例设计 (3) 1.业务说明 (3) 2.界面设计 (4) 3.后台表-流程分类表 (4) 4.后台表-流程模板表 (5) 5.备注说明 (5) (三)自定义流程表单设计 (5) 1.业务说明 (5) 2.界面设计 (6) 3.后台表-模板表字段表 (6) 4.备注说明 (7) (四)流程步骤定义 (7) 1.业务说明 (7) 2.界面设计 (7) 3.后台表 (8) 4.后台表关系 (8) 5.备注说明 (8) (五)流程实例发起 (9) 1.业务说明 (9) 2.界面设计 (9) 3.后台表 (10) 三、结语 (11)

一、工作流简介 工作流是指一类能够完全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将文档、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 二、工作流设计思路 (一)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1.业务说明 整个工作流后台结构设计图,包含表单设计、流程设置、流程实例发起三个主要部分的后台表结构设计。 2.工作流整体结构图 见下

(二)流程分类和流程实例设计 1.业务说明 建立流程时候,需要先将流程进行分类,便于权限控制和梳理流程的层级关系;另外每个流程实例的数据,需要保存在流程实例表中进行区分(不同的流程实例对应的数据结构不一样,每条流程实例的实例数据也不一样)

2.界面设计 3.后台表-流程分类表 select * from xSYS_TableDefs where xHolderGUID='{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知识可视化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观点

知识可视化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观点——访瑞士知识可视化研究开拓者马丁·爱普教授 2015-06-29 MOOC 本文由《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授权转载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赵慧臣、王淑艳 编者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何有效应用知识可视化优化教学过程,成为图像时代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瑞士卢加诺大学马丁·爱普(Martin J.Eppler)教授是推动知识可视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在促进知识可视化的教学应用方面成绩显著。2004年,他界定了知识可视化的定义,提出视觉传播与视觉认知是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推动知识可视化正式成为新的研究领域。2005年,他整合形式多样的视觉表征形式,形成“可视化方法周期表”,用以揭示不同形式视觉表征的异同。他和团队构建了“视觉素养”在线学习教程,提供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案和案例,大力推动知识可视化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利用可视化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参考。他开发了知识传播网(https://www.doczj.com/doc/955231663.html,)、视觉素养网(https://www.doczj.com/doc/955231663.html,)等知名网站,利用网络课程提升教师、学生的视觉素养,推广知识可视化及其教学应用成果。他与多所高校合作,

开展知识可视化的综合研究,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人员如何开展协同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借助于本次访谈,我们能了解马丁·爱普教授如何看待知识可视化教学应用的最新发展与未来趋势,及其研究团队如何利用知识可视化优化教学的。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可视化教学;知识传播 记者:马丁·爱普教授,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知识可视化研究方面的权威,在知识可视化及其教学应用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您能否先向中国读者简单介绍一下知识可视化是什么?具有什么优势? 马丁·爱普:很高兴接受您的访问。知识可视化指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我们通过绘制草图、知识图表、视觉隐喻等视觉方式表征知识,促进人际间的知识传播和创新。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知识可视化制作工具越来越多,方法更简易。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思维导图软件Mind manager和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 等。 知识可视化的优势可体现在社会、情感和认知三方面。在社会方面,它有助于推动知识在生产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传播;在情感方面,它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图形的意义,有助于从文化情感层面促进知识创新和迁移;在认知方面,它可以呈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习者记

Use Case 可视化自动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93 第 31卷 第15期 Vol.31 15 Use Case 可视化自动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林佳一 何克清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摘 要 围绕UML 中Use case 的可视化自动建模进行了研究设计与实现了一个Use case 可视化自动建模工具 并通过在金融贸易系统需求建模中的应用 说明了这一方法对于提高需求建模的速度确保文档的规范化和模型语法的正确性等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Use case 可视化 自动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Visualized Automatic Modeling of Use Case LIN Jiayi, HE Keqing (State Key Lab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basic research about visual automatic modeling of Use case in UML,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tool which can visualize automatic modeling for Use cas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requirement modeling in financial and trade system, this method plays an appare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peed of requirement modeling and ensuring standardization of document and correctness of model syntax. Key words Use case; Visualization; Automatic modeling; UML 2005年 8月 August 2005 计 算 机 工 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文章编号 1000 3428(2005)15 0093 03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TP311 UML 统一了面向对象建模的基本概念 术语及其图形符号为人们建立了便于交流的共同语言目前UML 获得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支持事实上已经成为可视化建模语 言的工业标准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首先必须对系统需求进行建模尽管UML 提供一种统一的模型描述语言但实际模型的建立过程 目前仍然是手工完成的还没有实现用户需求的自动建模 人工方法效率低文档不规范图形之间经常出现冲突 难以保证语法的正确性而可视化自动建模正是克服这些缺点的有效途径 1 用例视图的概念 用例视图在建模过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客户和开发者共同协商反复讨论确定的系统基本功能是其它视图的核心和基础 用例视图可以用于测试系统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用例视图主要为用户设计人员 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而设置静态描述系统功能对于正在构造的新系统用例视图描述系统应该做什么对于已构造完毕的系统它反映了系统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功能用例视图定义系统发现角色和用例描述用例定义用例之间的关系帮助开发者理解系统应该做什么工作为其将来的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1.1 角色与用例之间关系 角色与用例之间有通信扩展使用和角色一般化 4种关系通信关系描述角色与用例之间的关系扩展和使用描述用例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关系的另一种体现形式角色一般化描述角色之间的关系 1通信关系用例和角色间的关系称为通信关系这种关系表明哪种角色能与该用例通信通信关系是双向的一对一关系即角色可以与用例通信用例也可以与角色通信分别表示角色从用例取值或表示角色向用例发出操作命令 2扩展关系当一个用例与另一个用例相似比另一个所做的动作多一些时要用到扩展关系扩展是将常规的动作放在一个基本用例中将非常规的动作放在它的扩展用例中扩展用例是通过继承基本用例的一些行为来得到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由于不希望开发出的软件在需求改变时需要修改因此设计良好的软件中需求的改变只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新的代码而不是修改原有的代码当需求改变时只需要添加新的用例而不是改变已存在的用例 3使用关系一个用例使用另一个用例时这两个用例之间就构成了使用关系当有许多相似动作跨越几个用例又不想重复描述该动作时就要用到使用关系它的特点是通常执行者不和公共用例相关联如果若干个用例的某些行为都是相同的可以把这些相同的行为提取出来单独作为一个用例这个用例称为抽象用例这样当某个用例使用该抽象用例时就好像这个用例包含了抽象用例的所有行为使用关系类似一个函数调用或子程序被使用的用例被称为抽象使用用例它不能独立存在而必须被其它用例使用 4角色一般化关系表示角色之间有共性当一种角色启动的用例比另一种角色多且包括另一种角色启动的用例时就要考虑使用角色一般化关系一般认为角色属于系统的外部这种关系考虑得较少 1.2 描述用例 图形化表示的用例本身不能提供该用例所具有的全部信息因此还必须描述用例不可能反映在图形上的信息用例的描述其实是一个关于角色与系统如何交互的规格说明描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373086) 作者简介林佳一 1975 )女 硕士生 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 何克清教授 博导 定稿日期 2004-06-15 E-mail a2002ljy@https://www.doczj.com/doc/955231663.html, 万方数据

数据挖掘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数据挖掘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对当前数据可视化工具的种类、质量和灵活性上存在的不足,构建一个数据挖掘可视化平台。将获取的数据集上传到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中,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利用Mahout提供的分类、聚类等挖掘算法对数据集进行挖掘,使用ECharts将挖掘产生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标签:数据挖掘;可视化展示;数据预处理;挖掘算法 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型化处理,从而提取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性信息,帮助企业做出决策。丰富而灵活的数据挖掘结果可视化技术使抽象的信息以简明的形式呈现出来,加深用户对数据含义的理解,更好地了解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数据可视化工具的种类、质量和灵活性较大的影响数据挖掘系统的使用、解释能力和吸引力。 这就需要使用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构建一个数据挖掘可视化平台,通过多种挖掘算法实现对原始数据集进行挖掘,从而发现数据中有用的信息。 1 关键技术 1.1 MapReduce离线计算框架 一种在YARN系统之上的大数集离线计算框架,使用MapReduce可以并行的对原始数据集进行计算处理,从而高效的得出结果。 1.2 HBase分布式数据库 一个构建在Hadoop之上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HBase不同于一般的关系数据库,它是一个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1.3 Mahout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旗下的一个开源项目,提供一些可扩展的机器学习领域经典算法的实现,包括聚类、分类、推荐过滤、频繁子项挖掘等。 1.4 ECharts 一种商业级报表,创建了坐标系,图例,提示,工具箱等基础组件,并在此上构建出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K线图、饼图、雷达图、地图、和弦图、力

工作流引擎技术白皮书

工作流引擎产品功能介绍

目录

1.1工作流引擎简介 1.1.1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以IT 系统建设为基础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共识。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许多企业以当时的IT 发展水平为基础,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搭建了种类繁多的应用系统。回顾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发现长期以来IT 系统的建设一直跟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业务需求的增长而被动地发展着。不论技术手段如何变化,企业仍旧习惯于沿着功能分析的思路为特定的需求开发专有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逐渐积累了许多相互孤立的筒仓式应用系统。不可否认,正是这些应用系统共同构成了当今企业的主要IT 运行环境并有效地支撑了企业早期的业务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些缺乏前期规划、互连性极差的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不能被有效地共享且难于保持一致,业务过程也无法顺畅地流转,它们是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根源。一些企业也曾经尝试采用整理、合并各种需求、统一数据接口、规范业务过程等方式来降低集成的复杂度,但是在经过一番实践后,人们又发现仅仅依靠规范静态信息的交换格式,集合局部的需求等方法并不足以支持更大范围内的应用整合。因此当前的企业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支持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完成协作任务的具有前瞻性的应用集成框架。 当前,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变且难以预测的市场,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

发展,就必需具备对外部变化做出迅速响应的能力。同样,政府部门也面临着转变工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压力,需要不断地为大众提供各种高效的公共服务。各项独立调查表明: 对业务系统和IT 基础设施进行快速调整和扩展一直是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早期的IT 系统设计过程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于系统的稳定性而不是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原先那种僵硬的基于硬编码实现的系统功能扩展和集成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搭建能够实现跨部门、跨企业、跨地理范围的支持流程协作和流程自动化的IT 基础设施”,“如何能够从被动地应对变化到预见变化进而实现前瞻性地主动变化”…这些都是当前每一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挑战。 通过工作流系统把各业务部门的孤立应用系统整合起来是IT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国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大量建设基础信息系统至今,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1.2发展阶段 1.1. 2.1EDF(电子数据流)阶段 此阶段的工作流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仅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减轻人们在流程中的计算强度最主要的特点是仅对企业单项业务进行处理,基本不涉及管理的内容。国内最早成功的产品是财务管理产品,为了配合产生正确的数据,可能要设计一个流程用来协调多个会计统计帐目。 此阶段仅仅停留在诸如文档处理、公文流转以及信息发布等这些简单的业务

基于OA系统的工作流建模与实现概论

XX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基于OA系统的工作流建模与实现 学生: 学号:20044177 指导教师: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XX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OO八年五月 摘要 工作流是业务流程计算机化或自动化,工作流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利用计算机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

档、信息或任务。而工作流模型包含了描述一个工作流执行过程需要的所有信息。过程定义可能引用组织/角色模型中关于组织结构和角色安排的数据,在这样的流程导航过程中,不仅可以设置某个特定的用户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可以将活动和某个角色进行关联。过程定义模型包含了工作流引擎执行过程中需要的所有信息,如流程的开始和完成条件、构成流程的行为、行为间导航规则、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应用的调用、活动的执行者和所有工作流相关数据的定义。 本课题了一个可视化工作流建模系统。这个系统是采用B/S结构,使用My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并应用JavaScript、VML、Ajax、Servlet等技术来实现本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的功能包括新建流程、保存流程、打开流程、修改流程、用户管理。 这篇论文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并介绍了系统实现需用到的技术,然后描述了系统的需求分析。论文还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及系统的实现原理和一些核心代码。 关键词:工作流建模系统、JavaScript、Ajax、VML ABSTRACT

The Workflow is for the automation or computeriz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Workflow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main problem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objective, In a number of computer are used to transfer documents, information or tasks among participa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a scheduled automatic. Workflow model includes a description of all the information which is needed by the Workflow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rocess definition may quotes organization/role model regarding the data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role arrangements. In such a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navigation, not only we can set a specific user as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activities, we also can relate activities with a certain role. Process definition model includes all the information needed by a workflow engine in the cour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For example, the conditions of the beginning and completing of the process、behaviors which Composes of process、navigation rules of behaviors、the task which users need to complete、the call of the application、the actors of those activities and the definition of all the relevant data with Workflow.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build a visual modeling system of Workflow.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Browser/Server model, choosing Myeclipse as the develop tool, and the database server is Microsoft SQL Server. .We use the JavaScript、VML、Ajax and Servlet techolonogy to implement our system. The function of our system consists of creating a process、saving a process、opening a process、change a process and the management of users.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framework,the functions,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ystem.We also introduce the key techniques that we use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Then we describe the requirement analyzes. .We also introduce the architecture of our system,includeing the database design and the theory of implementation and some core code. Keywords:Workflow Modeling System、JavaScript、Ajax、VML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常见的知识可视化的几种工具简介

常见的知识可视化的几种工具简介 (一)概念图(Concept Map) 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 Novak)博士(Novak, J. D. & Gowin, D. B,1984) 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根据诺瓦克(J.D. Novak)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是使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由包含一个概念的节点及连接组成。连接被贴上标签并用箭头符号指示方向,被贴上标签的连接解释节点之间的关系,箭头描绘关系的方向,“概念-连接词-概念“这样一个三元组形成了一个命题。另外,概念图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最高级的概念处在顶端。人们可以用适合的关联词来说明不同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不同分支之间的横向联系。概念图这种知识可视化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对知识的体系结构(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的表达出来,还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概念图还是很好的结构化知识评估工具。为了方便使用计算机辅助创建和评估概念图,美国评估、标准和学生测试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简称CRESST)对概念图的概念和连接词进行了预定义,提出了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s)。 (二)思维导图(Mind Map)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1999)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托尼·巴赞(1999)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草拟和笔记的办法成效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可以不断增多回报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思维导图。尽管思维导图的初始目的只是为了改进笔记方法,它的作用和威力还是在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显现了出来,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三)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认知地图也被称为因果图(Causal Maps),是由Ackerman & Eden(2001)提出的,它将“想法“(ideas)作为节点,并将其相互连接起来。想法不同于概念(concepts),它们大多是句子或段落。认知地图(Eden, 1988;Eden,1992)是以个体建构理论(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为基础提出的,其中的“想法“都是通过带箭头的连接线连起来,但连接上没有连接词,连接线的隐含意思是“因果关系“或“导致“,且没有层次的限制。Cognitive Maps用来帮助人们规划工作,促进小组的决策。 (四)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在心理学中,语义网络被定义为词语或概念的语义相似性或相关程度。然而,Fisher(1990)将其定义为节点和连接组成的网络,有连接词但不严格限制在层次结构上。这样,语义网络更像概念图,而不像主流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定义的那样。与概念图一样,语义网络以概念和有意义的、不受限的连接词为基础,形成基本的实例或命题。Fisher(2000)认为语义网络可以被看成多维的,而非二维的。语义网络可以非常大,包含成百上千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由于它非常大,使用者在某一时刻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与中心概念直接关联的概念。 (五)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 Thinking Maps(Thinking maps,2004)是由David Hyerle

可视化建模与UML餐饮管理系统建模

《可视化建模与UML》课程结业报告 课题名称:餐饮管理系统建模 姓名:吴在兴 学号: 9 0 9 1 4 0 2 6 班级:09 软件本(2)班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夏洁武 完成日期:2012年5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 (3) 1.1 系统目的 (3) 1.2 用户特征 (3) 1.3 运行环境和资源 (3) 1.4 软件的体系结构 (4) 第二章用例模型 (4) 2.1用例图描述 (4) 2.2构建用例图 (5) 2.3结账用例图 (6) 2.4经理用例图 (7) 2.5人事管理和登录管理用例图 (8) 第三章类模型 (9) 3.1类图的描述 (9) 3.2构建类图 (10) 3.3庐陵楼系统登录类图 (10) 第四章交互模型 (14) 4.1顺序图概述 (14) 4.2构建顺序图 (14) 4.3员工(经理)登录顺序图 (14) 4.4删除员工顺序图 (16) 第五章行为模型 (18) 5.1活动图概述 (18) 5.2构建活动图 (18) 5.3状态图和活动图 (19) 5.4用户登入活动图 (21) 5.5餐桌预定活动图 (22) 5.6菜单生成活动图 (23) 5.7点菜状态图 (24) 5.8人事管理状态图 (25) 第6章课程学习小结 (26) 6.1学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解决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待解决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流引擎平台解决方案

工作流引擎平台解决方案 工作流引擎平台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模型建立阶段、模型实例化阶段和模型执行阶段。模型建立阶段利用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各种企业经营过程或者项目管理流程模型的建立,将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或项目管理流程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工作流模型。模型的实例化阶段为每个过程设定运行所需的参数,并分配每个活动执行所需的资源(设备、人员等)。模型执行阶段完成经营过程的执行,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任务是完成人机交互和应用的执行,并对过程与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跟踪 WorkFlow的设计理念是致力于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为企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以及企业流程再造提供坚实的基础平台,成为业界领先的企业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基础平台产品以及企业流程再造的核心产品。有力的简化应用开发的步骤,降低应用开发的难度,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及灵活性,节约应用开发的成本,从而极大的提高应用开发的生产力。WorkFlow产品构成分为三块:模型定义工具、工作流引擎、客户端应用。模型定义工具提供图形化的过程定义工具,而工作流引擎则实现了工作流的后台驱动。后台工作流引擎以COM组件方式实现,为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了方便的编程接口。客户端应用是人机交互的界面、与业务系统的具体应用。 1.模型定义工具 Workflow建模工具以图形界面为建模人员提供了一个友好、方便的建模环境。一个工作流的定义包括模板和实例两个部分,模板用于描述工作流定义,用于工作流应用的设计阶段;实例是将模板定义用于特定工作流程时对模板的拷贝。这样做是为了在模板使用过程中对模板可随时进行修改而不影响已启动的流程。一个工作流程称为一个工作(Job),组成工作的每个执行单元称为活动(Activity),组成活动的更小单位称为任务(Task),活动的入口称为主表单(MasterForm)。每个工作都是由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活动组成,这些逻辑关系构成活动的路由信息。因此,一个工作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具体工作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每个工作都有一个创建者,他是启动此工作的人。每个工作可以有多个拥有者,拥有者具有撤销、挂起、强行终止工作的权力。每个活动都有一个拥有者,他是模板中定义的活动执行人,活动拥有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