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富山发生痛痛病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预防医学重点!!重点!!重点!!1. 三级预防(1) 三级预防的概念:三级预防,即三级预防策略,是根据健康决定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疾病自然史、全程生命健康观,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目的,有三个等级。
(2) 三个等级: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针对病因,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三早”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五早”—针对传染病,三早+疫情早报告、病人早隔离。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疾病发生后,通过合理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复发,防止合并症、后遗症,防止病残。
2. 中医三级预防: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3. 环境(1) 环境的概念: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者人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者远期作用(WHO)。
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组成)原生环境:天然形成,未受人类影响。
原始森林、人迹罕至的荒漠。
利:存在清洁的空气、水、土壤,适宜的太阳辐射、弱小气候等弊:自然环境某些元素含量过少(多),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次生环境: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
耕地种植园城市等利。
:改造过的环境适应人类需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弊:环境质量劣变,产生次生(第二)环境问题(3) 环境对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考试应该会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见11)①自然环境不断赐予人类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同时为人类提供保持健康的诸多自然条件。
但也存在许多对健康不利的因素。
如各种地质温和象灾害,不良的气侯和天气条件,致病微生物等。
这不利因素往往致病,为健康带来威胁。
②社会环境亦可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状况,同时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心理环境,间接影响人的健康。
(4) 构成环境的因素①生物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物理因素④社会-心理因素4.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或者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或者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食使人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化学污染例子【篇一:化学污染例子】在人类辉煌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化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
它给人类文明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帮助,使得人类能够生活地更好,譬如核能发电;但在人类文明近代史中,由于人类对化学的利用不当,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譬如化学污染。
最近的天津塘沽“8.12爆炸事故”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例。
对于化学,如果人类使用妥当那么便可以为人类造福,反之将给人类带来数不尽的灾难。
no.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
在这种逆温层和大雾的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其积存量接近危害健康的极限。
第三天开始,在二氧化硫(so sub2 sub )和其他几种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污染的综合作用下,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一个星期内就有63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
许多家畜也未能幸免于难,纷纷死去。
尸体解剖结果证实: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
其他组织与器官没有毒物效应。
事件发生以后,虽然有关部门立即进行了调查,但一时不能确证致害物质。
有人认为是氟化物,有人认为是硫的氧化物,其说不一。
以后,又对当地排入大气的各种气体和烟雾进行了研究分析,排除了氟化物致毒的可能性,认为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
据推测,事件发生时工厂排出有害气体在近地表层积累。
据费克特博士在1931年对这一事件所写的报告,推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约为25~100毫克/立方米(9~37微克)。
空气中存在的氧化氮和金属氧化物微粒等污染物会加速二氧化硫向三氧化硫转化,加剧对人体的刺激作用。
而且一般认为是具有生理惰性的烟雾,通过把刺激性气体带进肺部深处,也起了一定的致病作用。
基于日本“痛痛病”的环境反思作者:贾闻婧柯屾胡红刚罗惠方陈志南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7期摘要:指出了重金属污染现象在中国日益严重,其中也包括镉污染在内,而“痛痛病”是由慢性镉中毒引发的最典型的疾病,通过对“痛痛病”的全面研究,有益于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当今社会的镉污染事件进行反思。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痛痛病”的起因、经过、处理的结果,以及日本政府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痛痛病;日本;镉污染;反思1“痛痛病”的起源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各大工业生机勃勃。
而此时,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情况也日益严重。
四大公害病[1]之一的“痛痛病”,其影响程度之深、涉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对当时日本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如其病名一样,痛在日本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心里。
神通川横贯日本中部富饶的富山平原,滋养着两岸的世代人民,这一带也成为日本的主要粮食产地。
20世纪初,神通川里的鱼开始大量死亡,两岸稻田也开始大面积减产[2]。
更严重的是,在河流两岸的地区出现一种怪病。
患者大多是妇女,早期症状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
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骨痛症状愈发严重,行动困难。
到晚期,患者骨骼发生严重软化、变形及骨质疏松等现象,甚至咳嗽都会导致骨折,因疼痛无比,患者常常大喊“痛死了”。
许多人在这样的疼痛中死去,甚至有人无法忍受疼痛而自杀。
至此,此病得名“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イタイイタイ病)[3]。
医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患者的尸体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化验发现:病人疼痛、不能行动是因为骨头多处断裂,有严重的病人骨折竟达70多处。
患者身长都缩短了20~30cm,未断裂的骨骼也已严重变形。
但始终没人知道这种病是怎样产生的[4]。
2“痛痛病”起因调查及证据链的形成最初曾有人认为,“痛痛病”可能是由于中毒引起的,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传染病,因为“痛痛病”的患者集中在一个区域内。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
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
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赤潮(akashiwo,red tide,red water, dis-colored water)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四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有毒物质使水体污染导致鱼类死亡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汇总1.XXX第27届大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逐步形成酸性降水。
3.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臭味的气体,在大气圈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有效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
4.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
5.如果大气中没有“温室气体”,地球表面温度将降低至-23℃,但是,如果温室气体量增加过多过快,就会造成全球性气候变暖。
6.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的水俣病是由于人们食用被甲基汞污染的鱼类后,在体内积累,逐渐引起的神经性疾病。
7.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目前主要有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三项内容。
当污染指数在101-200之间时,空气质量为3级,属轻度污染。
8.ISO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有关环境管理的系列标准。
9.为确保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国家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三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和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两区)的污染。
10.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11.生物圈是联系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中心环节,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
12.如果一个地区的碘元素分布异常,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克汀病。
1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光能细菌和化能细菌,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
14.XXX总部设在瑞士的首都。
15.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16.汽车尾气是全球范围最严重的铅污染源。
17.煤炭不属于清洁能源。
18.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
全球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十大事件"从1972年至1992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1)北美死湖事件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
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
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
美国受酸雨影响的水域达3.6万平方公里,23个州的17059个湖泊有9400个酸化变质。
最强的酸性雨降在弗吉尼亚洲,酸度值(pH)1.4。
纽约州阿迪龙达克山区,1930年只有4%的湖无鱼,1975年近50%的湖泊无鱼,其中200个是死湖,听不见蛙声,死一般寂静。
加拿大受酸雨影响的水域5.2万平方公里,5000多个湖泊明显酸化。
多伦多1979年平均降水酸度值(pH)3.5,比藩茄汁还要酸,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周围1500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卡迪兹号油轮事件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
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
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3)墨西哥湾井喷事件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平台陷入熊熊火海之中,原油以每天4080吨的流量向海面喷射。
后来在伊斯托克井800米以外海域抢打两眼引油副井,分别于9月中、10月初钻成,减轻了主井压力,喷势才稍减。
直到1980年3月24日井喷才完全停止,历时296天,其流失原油45.36万吨,以世界海上最大井喷事故载入史册,这次井喷造成10毫米厚的原油顺潮北流,涌向墨西哥和美国海岸。
饮用水中铁锰超标的危害铁锰是人体买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人的体内缺铁,会得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人体内所需要的铁锰,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饮水.一般以为,铁锰过量对人体无害,在我国铁,锰只作为感观性状指标看待.但是,水中含铁量过量,也会造成危害.据测定,当水中含铁量为mg/L时,色度可达30度以上,达到mg/L时,不仅色度增加,而且会有明显的金属味.铁锰的浓度超过必然限度,就会产生红褐色的沉淀物,生活上,能在白色织物或用水器皿,卫生器具上留下黄斑,同时还容易使铁细菌繁衍,堵塞管道饮用水铁锰过量,可引发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胃肠道紊乱,大便失常.据美国,芬兰科学家研究证明,人体中铁过量对心脏有影响,乃至比胆固醇更危险.因此,高铁高锰水必需通过净化处置才能饮用.饮用水除铁除锰的关键是曝气氧化,你可以购买专门用于净化饮用水的磁扮装置,通过磁化的水恰恰对低价铁锰的氧化具有显著的增进作用,加上絮凝沉淀速度的提高,磁化水有利于除铁除锰是显而易见的砷的毒性及危害环境中存在的砷主要有两种价态:+3价和+5价,无论以哪一种形式存在其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人体摄入无机砷后,无机砷可通过氧化还原和甲基化作用,转化为多种有机砷化物。
目前,虽然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提供的致癌证据有限,但流行病学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无机砷是人类致癌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多数专家以为无机砷化合物的毒性强,且以+3价形式的毒性最强。
砷化物能够造成细胞染色体的异样和基因的突变,会使某些基因信息的表达发生改变,乃至可能诱发癌症。
多项研究证明,长期食用高砷的食物,不仅会引发砷中毒,还可能引发细胞癌化、畸形或突变。
许多流行病学资料都表明无机砷是人类的致癌物质,可以造成典型的皮肤损害,例如掌驼色素沉着和过度角化的发生。
慢性砷中毒常常表现为一般植物神经虚弱症,比较特别的还会有皮肤过度色素沉着、肢体血管痉挛及坏死、末梢神经炎、过度角化症等。
慢性中毒的患者一般还会肝肿大,重病者则还会出现贫血、黄胆、肝硬化等症状,久而久之还可能会引发砷性皮癌。
国外:英国疯牛病;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贸易一项,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欧盟与美国、加拿大的激素牛肉案1993年,美国发生肉类食品大肠杆菌中毒事件;1996年至今肆虐英国和欧洲的疯牛病;1997年和2001年侵袭香港的禽流感;(6人死亡,12人感染,130万只鸡扑杀)1998年席卷东南亚的猪脑炎;1999年比利时的二恶英风波;1999年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是继“疯牛病”之后又一次因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的全球性恐慌。
此次的二恶英事件始于比利时,殃及荷兰、德国和法国,四国的鸡、猪、牛、肉、蛋、奶及其制品遭到封杀1999年,欧洲可口可乐含有害物2000年,日本,奶制品,大肠杆菌事件;法国发生的李斯特菌污染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米糠油混入了多氯联苯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日本人神岗的痛痛病1955年于瑞典由吃猪肉所引起的鼠伤寒杆菌食物中毒(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1996年在日本发生大规模EHEC流行,E.coliO157:H7食物中毒9451人,死亡12人1960年在英格兰南部和东部地区,有十几万只火鸡因食用发霉的花生粉而中毒死亡,发现肝脏出血、坏死,肾肿大。
从霉变的花生粉中分离出一种荧光物质,后来将这种荧光物质命名为黄曲霉毒素。
森永奶粉事件: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由于在奶粉生产中使用含有过量砷酸盐的磷酸二氢钠作为品质改良剂而引起的森永奶粉中毒事件1956年日本的水俣市食品中汞中毒案例——水俣病孟加拉国和印度的砷污染灾难:以含砷量很高地下水作为饮用水(Water Reasearch 2001,12. 34~36)。
国内:非典病毒的果子狸亨氏肯德基卷入苏丹红事件立顿速溶茶涉嫌氟超标三鹿奶粉添加非食品添加剂三氯氰胺雀巢奶粉被指碘超标光明被指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啤酒甲醛风波哈根达斯深圳被查黑作坊PVC保鲜膜被禁用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病事件(new)1959年广西南宁市因吃鸡肉而发生的猪霍乱杆菌食物中毒为最大,中毒1061人。
水污染的事例水污染的事例一:水俣病事件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大批精神失常而自杀的猫和狗。
1953年,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进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的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
最后发现原来是当地一个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
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水污染的事例三: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两岸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中妇女比男士多,患上此病,则全身骨骼疼痛,不能行走,故取名为“痛痛病”。
经调查,这是一种镉中毒事件,起因是附近的电镀厂、蓄电池制造厂及熔接工厂或因采矿工业含镉之废水未经适当处理而径行排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水污染的事例四:泰晤士河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
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
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
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万人死于霍乱。
水污染的事例五:金矿事件2000年,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泄漏出氰化物废水,流到了南联盟境内。
毒水流经之处,所有生物全都在极短时间内暴死。
流经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蒂萨河及其支流内80%的鱼类完全灭绝,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对于日本四大公害的感想23120112203992 张昱日本在高度经济发展时期,也就是1950年代后半到1970年代,因公害造成当地居民多数受害。
其中影响较大的四例被称为“四大公害病”水俣病1956年发生在熊本县水俣湾,原因是有机汞导致的水污染。
第二水俣病(新潟水俣病)1964年发生在新潟县阿贺野川流域,原因与熊本县水俣病相同。
四日市哮喘1960年~1972年发生在三重县四日市市,原因是硫氧化物导致的大气污染。
痛痛病1910年代~1970年代前半发生在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原因是镉造成的水质污染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但由于当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致使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随之泛滥成灾。
日本的工业发展虽然使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和赔偿的代价。
至今为止,因水俣病而提起的旷日持久的法庭诉讼仍然没有完结。
日本在回顾工业化历程时,认为“先污染后治理”给社会和公众造成的损害是惨痛的,所付出的代价比事前污染防治投资高10倍以上。
在中国,若我们选择“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可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超额支付,因为国情和时代的差异,以及我们所依存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很可能在理论推算的污染排放峰值到来之前“生态泡沫”已经破裂。
短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取舍关系,而这根本上讲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较量。
水俣病等等震惊世界的污染事件,给数以万计的受害者造成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痛楚,让人触目惊心;而氮肥公司和当时的政府对公害事件的所作所为,尤其发人深省。
企业和政府极端消极的做法,使污染继续蔓延,灾难继续扩大。
漠视、掩盖和阻挠,导致的是更大的悲剧。
如果想吸取日本的历史教训,不再重蹈覆辙,单单靠喊诸如“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等口号是不能起任何作用的,经济发展带来利益的诱惑和外部竞争的压力,完全能让所有最优的理论暗淡失色,或者在现实的情况下变得没有意义。
龙源期刊网
水俣病与痛痛病
作者:
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3年第03期
1953年,在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水俣镇发生了一场奇怪的流行病。
首先是出现了大批病猫,这些猫疯了一般,步态蹒跚,身体弯曲,纷纷跳海自杀。
不久又出现了一批莫名其妙的病人,病人开始时口齿不清,表情呆滞,后来发展为全身麻木,精神失常,最后狂叫而死。
多年之后,科学家们才找到这种怪病的起因:汞中毒。
原来在水俣镇有一家合醋酸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用汞做催化剂,然后把大量的含汞废水排进了水俣湾。
汞的毒性很大,在水中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鱼、贝等体内富集,人吃了这些被甲基汞污染的生物就得了可怕的水俣病。
甲基汞会聚集在人脑中,损害脑神经系统,因此猫与人都疯了。
痛痛病也在日本发生过。
在日本富山县,当地居民同饮一条叫做神通川河的水,并用河水灌溉两岸的庄稼。
后来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该河上游修建了一座炼锌厂。
炼锌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镉,整条河都被炼锌厂的含镉污水污染了,河水、稻米、鱼虾中富集大量的镉,然后又通过食物链,使这些镉进入人体富集下来,使当地的人们得了一种奇怪的骨痛病(又称痛痛病)。
镉进入人体,使人体骨骼中的钙大量流失,使病人骨质疏松、骨骼萎缩、关节疼痛。
曾有一个患者,打了一个喷嚏,竟使全身多处发生骨折。
另一患者最后全身骨折达73处之多,身长为此缩短了30厘米,病态十分凄惨。
痛痛病在当地流行20多年,造成200多人死亡。
【名人名言】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水污染案例(详解)事件简介:三门峡市陕县观音堂镇南寨村原本是一个平静而普通的小乡村,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淳朴而稳定的日子。
可现如今,全村人心惶惶,村里因患癌症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几十眼井里的水村民不敢饮用,村民说因为这些水已被严重污染,成为患癌的根源所在。
村里主要的饮水源尾矿库早在十年前,还是一池清水。
自从三门峡捷马电化有限公司(下称捷马电化)投产以后,水库成了臭泥沟,排出的废水直接流入黄河。
目前,捷马电化在因环评不达标被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挂牌督办期间,还在向外排污,并直流黄河。
接到村民反映当地有严重污染事件后,记者赴实地探访。
在现场,记者看到尾矿库面积大约有 5 亩,捷马电化厂区内有两条直径30 厘米左右的铁管直通尾矿库,带着臭味的黑灰色泥渣从其中一条管道中喷出,远在10 米之外便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
企业排出的尾渣经过沉淀,剩余的废水按照规定经过泵房,需要完全回收到厂里循环利用,达到废水零排放。
但是,在泵房下面,一条 1 米多宽的河沟正在向下游排着泛着白沫的污水,刺鼻而且流量大,急速的水流最终流向黄河。
观音堂镇南寨村南沟组,距离捷马电化尾矿泵房下游不足50 米。
这十年来,由于尾矿库不间断地排放废水,导致村前面的南沟河河水污染严重。
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记者在村口河沟里看到,一些灌木已经枯死,河流底部有部分沉积的泥污。
村民们说,这就是污水留下的痕迹。
前段时间刚下过雨,冲走了一部分,要不还有更多泥污残留。
此时,一位村民从井里提出来一桶水,放在炉上烧开,倒在碗里,闻着没有异味,10 分钟后,等一些白色絮状物沉淀下来后,尝一口明显感觉偏咸。
等一些白色絮状物沉淀下来后,“不仅是你们感觉咸,以前等一些白色絮状物沉淀下来后尝一口明显感觉偏咸。
我们自己家的亲戚逢年过节来家里吃饭,用井水做饭,他们都说咸。
” 距离河沟不到百米处,有该村的12 口水井。
这些井中的水早已不能饮用。
据一位赵姓村民说,由于水被污染,以前用河水浇地种出的菜送给三门峡的亲戚,亲戚都不敢吃。
1931年日本富山发生“痛痛病”
富山县位于日本中部地区,在富饶的富山平原上,流淌着一条名叫“神通川”的河流。
这条河贯穿富山平原,注入富山湾,不仅是居住在河流两岸人们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也灌
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使之成为日本主要粮食基地的命脉水源。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条命脉水源竟成了“夺命”水源。
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该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又出现了一种怪病,
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
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
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
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
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综合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
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骨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d)中
毒。
据记载,由于工业的发展,富山县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从19世纪80年代成为日本铝
矿、锌矿的生产基地。神通川流域从1913年开始炼锌,“骨痛病”正是由于炼锌厂排放的含
镉废水污染了周围的耕地和水源而引起的。
镉是重金属,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体中的镉主要是由于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气通
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入体内的,大量积蓄就会造成镉中毒。神冈的矿产企业长期将没有处理
的废水排放注入神通川,致使高浓度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源。用这种含镉的水浇灌农田,稻
秧生长不良,生产出来的稻米成为“镉米”。“镉米”和“镉水”把神通川两岸的人们带进了
“骨痛病”的阴霾中。
1961年,富山县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开始了国家级的调查研究。
1967年研究小组发表联合报告,表明“骨痛病”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尤其是镉中毒引起的。
1968年开始,患者及其家属对金属矿业公司提出民事诉讼,1971年审判原告胜诉。被告不
服上诉,1972年再次判决原告胜诉。
摘自自然之友编《20世纪环境警示录》 来源:人民网 200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