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痛痛病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15
1、预防医学的特点有哪些?2、环境要素有哪些?3、简述人与环境关系?4、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5、常见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方式有哪些?6、简述环境污染物来源?7、简述影响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因素?8、简述环境污染的特点?9、简述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损害?10、简述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1、预防医学:2、三级预防:3、第一级预防:4、第二级预防:5、第三级预防:6、环境:7、原生环境:8、次生环境:9、生态系统:10、生态平衡:11、健康:12、亚健康:13、环境污染:14、公害:15、一次污染物:16、二次污染物:17、生物转化作用:18、生物富集作用:19、蓄积: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A、病人B、健康人C、个体D、确定人群E、个体或确定的人群2、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分析疾病的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B、分析疾病的分布并制定治疗方案C、研究与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D、探讨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方法E、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预防医学的特点有()A、工作对象侧重于病人B、工作方法侧重于微观研究C、采取的对策更利于治愈疾病D、侧重疾病发生后的康复E、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4、临床预防服务,不包括()A、个体健康危险评价B、制定健康维护计划C、药物治疗D、化学预防E、定期健康体检5、既属于第一级预防也属于第二级预防的是()A、治理环境污染B、禁止在公共场所内吸烟C、体力活动促进D、高血压病管理E、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6、属于第二级预防的是()A、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提高防病知识和自我保健B、做好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C、做好婚前检查和优生优育工作D、切断疾病传播途径E、保护环境,防止污染7、疾病类型不同,三级预防措施不同。
下列疾病在采取第一级预防的同时,还应兼顾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A、细菌性痢疾B、恶性肿瘤C、食物中毒D、职业中毒E、营养缺乏病8、根据环境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将环境污染分为()A、物理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污染B、生物污染、放射污染、化学污染C、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致癌性污染D、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E、致癌性污染、致畸性污染、致突变性污染9、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错误的是()A、影响人群范围大B、污染物种类多C、作用时间长D、污染物溶度低E、治理容易10、水俣病与下列哪项有关()A、镉B、铬C、甲基汞D、砷E、铅11、痛痛病与下列哪项有关()A、汞B、铅C、镉D、亚硝酸盐E、氟1、总体:2、样本:3、参数:4、统计量:5、概率:6、小概率事件:7、抽样误差:8、均数的抽样误差:9、计量资料:10、计数资料11、等级资料12、中位数:13、医学参考值范围:14、标准误15、均数的标准误:16、可信区间:17、95%的可信区间:18、率:19、构成比:20、相对比:K型题K型题(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E ①+②+③+④)1、两样本均数比较,得P<0.05,判断下列正确的是:①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②两样本来自不同总体③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④差异可能不是抽样误差引起的2、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正确的是:①位置固定②形态固定③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性固定④位置随着均数的变化而变化3、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①平均数法②百分位数法③标准差法④正态分布法4、标准误的大小取决于:①标准差②均数③样本含量④变异系数5、统计资料可以分为:①计量资料②计数资料③等级资料④频数表资料6、显著性水准α表示:①判断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概率②判断结果出现假阴性的概率③是原来无差别而判断有差别的概率④是原来有差别而判断无差别的概率7、t分布曲线的特点有:①两侧对称②曲线的形状与样本自由度有关③自由度无限增大时,t分布就趋近标准正态分布④曲线的最高点比正态分布的高8、关于住院患者中几种主要疾病的构成资料可用:①直条图②百分条图③直方图④圆图9、为反映某一事物发生的强度应选用:①均数②构成比③相对比④率10、关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值(绝对值),下列叙述哪些正确:①与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之差的绝对值成正比②与标准误成反比③当自由度较小时,对应相同的P值,t值大于u值④t值愈大,P值愈小K型题K型题(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④ E ①+②+③+④)1、两样本均数比较,得P<0.05,判断下列正确的是:①两样本来自同一总体②两样本来自不同总体③差异是抽样误差引起的④差异可能不是抽样误差引起的2、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正确的是:①位置固定②形态固定③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性固定④位置随着均数的变化而变化3、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方法有:①平均数法②百分位数法③标准差法④正态分布法4、标准误的大小取决于:①标准差②均数③样本含量④变异系数5、统计资料可以分为:①计量资料②计数资料③等级资料④频数表资料6、显著性水准α表示:①判断结果出现假阳性的概率②判断结果出现假阴性的概率③是原来无差别而判断有差别的概率④是原来有差别而判断无差别的概率7、t分布曲线的特点有:①两侧对称②曲线的形状与样本自由度有关③自由度无限增大时,t分布就趋近标准正态分布④曲线的最高点比正态分布的高8、关于住院患者中几种主要疾病的构成资料可用:①直条图②百分条图③直方图④圆图9、为反映某一事物发生的强度应选用:①均数②构成比③相对比④率10、关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值(绝对值),下列叙述哪些正确:①与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之差的绝对值成正比②与标准误成反比③当自由度较小时,对应相同的P值,t值大于u值④t值愈大,P值愈小填空题1、统计资料的类型分为、和。
工业革命中的污染问题一、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环境污染由来已久。
早在14世纪初,英国就注意到了煤烟污染;17世纪伦敦煤烟污染加重时,有人著文提出过改善大气品质的方案①。
不过直到这时,污染只在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也较少,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尚不至于造成重大危害。
环境污染发生质的变化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则始于18世纪末叶兴起的工业革命。
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史学家普遍把工业革命视为人类历史或“南一北”差距的分水岭②,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这场革命视为人类环境污染史的分水岭;又由于“从影响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看,主要责任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③,因此,历史地考察西方主要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审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认识或态度,明确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的重要性,就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一、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①从18世纪下半叶起,经过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相继经历和实现了工业革命,最终建立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
这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命,它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力。
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因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
新的煤矿到处开办,煤炭产量大幅度上升,到1900年时,世界先进国家英、美、德、法、日五国煤炭产量总和已达6.641亿吨②。
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
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矿冶工业的发展既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又释放许多重金属,如铅、锌、镉、铜、砷等,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域。
而这一时期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4、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7、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8、一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火山爆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污染D、公害9、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A、大气B、太阳C、宠物D、人工养殖的花卉10、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是()。
A、酸雨B、二氧化碳C、氟氯烃类化合物D、汽车尾气1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不包括()。
A、环境投资B、乡村C、城市绿地D、古墓葬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
A、城市B、名胜古迹C、风景游览区D、社会风气E、水库2、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3、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阳光B、土壤C、空气D、水E、野生动植物4、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人工栽种的次生林5、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名解:1.环境: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称食物链。
3.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污染物被生物体吸收后,一些有毒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合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大大高于环境的浓度,这种作用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4.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转移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升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5.由于各种人为或自然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
6.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该过程被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自净(self-purification)7. 环境污染物通过有机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称吸收(absorption)8.环境污染物吸收入体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称分布(distribution)9.污染物贮存的部位就是毒物直接作用的部位,该部位称靶部位。
1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人类合成的能持续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11. 有些毒物浓度高的部位不一定是靶部位,有的组织器官中化学物质含量高,但未显示明显的毒作用,此部位被称为贮存库(storage depot)12. 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称为物质蓄积。
(material accumulation)13. 毒物进入机体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有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累积,导致机体对该毒物的反应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从能源利用条件看,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是( ) A .煤烟型 B .石油型 C .SO 2型 D .NO 2型 2.水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 A .重金属 B .有机物 C .酸碱 D .钙镁离子 3.下列物质中可作净水剂的是( )
A .胆矾
B .明矾
C .绿矾
D .皓矾
4.大气或饮水被污染时,可能引起人的牙齿、骨骼变得疏松的元素是( )
A .氟
B .氯
C .硫
D .碘
5.化工厂的烟囱里排出的“黄色烟雾”主要成分是( )
A .氯化氢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氮 6.破坏高空臭氧层的气体是( )
A .干冰
B .氟氯烃
C .液氯
D .液氮
7.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 .产生温室效应
B .破坏臭氧层
C .产生酸雨
D .毒害农作物。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第1套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1. 日常食品中有哪些不安全的因素:()A.饮料中的色素、防腐剂B.蔬菜水果中的农药C.高温烘烤过的食品D.油炸食品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 B, C, D您的答案:B, C, D2. 食品安全事件中哪些环节易出问题:()A.食品原料生长或种植过程中B.加工过程中C.运输过程中D.销售过程中E.贮藏过程中参考答案:A, B, C, D, E您的答案:A, B, C, E3. 环境污染包括哪些:()A.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B.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C.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4. 黑脚病是哪种重金属中毒引起的:()A.砷B.镉C.汞D.铅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A5. 痛痛病是哪种重金属中毒引起的:()A.砷B.镉C.汞D.铅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B6. 每日吸20支香烟﹐可吸入多少镉?痛痛病是哪种重金属中毒引起的:()A.0~1μg B.2~4μg C.4~6μg D.7~9μg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7. 下列哪些是有机磷农药:()A.DDT B.艾氏剂和狄氏剂C.甲胺磷D.2,4-D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8. 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后,经常出现的症状包括:()A.呕吐B.腹泻C.发烧D.死亡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 B, C您的答案:A, B, C9. 常见鱼贝类毒素有:()A.麻痹性贝类中毒B.腹泻性贝类中毒C.神经性贝类中毒D.记忆丧失性贝类中毒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 B, C, D您的答案:A, C, D10. 哪些鱼宜导致组胺中毒:()A.青花色B.金枪鱼C.沙丁鱼D.鲤鱼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 B, C您的答案:B, C11. 香蕉和鲜梨中含有的哪些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影响血压:()A.多巴胺B.酪胺C.儿茶酚D.异黄酮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 B您的答案:A, B, D12. 龙葵碱主要存在于:()A.向日葵、牛蒡等菊科植物中B.黄瓜、冬瓜和丝瓜等葫芦科植物中C.马铃薯、西红柿及茄子等茄科植物中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13. 肉制品中过量添加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因是:()A.过量亚硝酸盐会与人体中的生物胺生成亚硝胺,具有致癌性B.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C.亚硝酸盐蓄积造成对人体组织器官的伤害D.亚硝酸盐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亚硝胺,具有致癌性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4. 哪些加工过程会产生丙烯酰胺:()A.油炸B.烘烤C.蒸煮D.煎炒E.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A, B, C, D您的答案:A, B, D15. 易生成有害物质最多做羊肉的方法是:()A.炖羊肉B.涮羊肉C.烤羊肉D.煮羊肉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16. 影响基础代谢率因素包括:()A.性别B.年龄C.气温D.疾病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B17. 粮食不宜加工过细,原因是:()A.粮食加工过细,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B.粮食加工过细,营养损失严重C.粮食加工过细,不易贮存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18. 人体必需氨基酸(含儿童)包括:()A.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B.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C.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D.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9. 食品标签作为食品品质的部分保证对消费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意义。
世界环境污染十大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当时该市的200多万辆汽车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症状,死亡率大大增加。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
事件发生的第一天有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和空气中积聚不散,前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5、四日市哮喘病事件发生于1961年前后的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病症剧增,尤其是使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多人。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了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而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
9、博帕尔毒气事件发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
名解1.〔考〕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素对安康的影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制订防制疾病、增进安康、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就是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土壤里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水摄食后,使体内相应元素过多或者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3.〔考〕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是指地球的有机界,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类、氨基酸等。
4.〔考〕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各个组成部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动态系统,它不断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转移,使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5.〔考〕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形成的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物质的迁移转化,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发展的。
6.〔考〕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者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组成发生不可逆的变化,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安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者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7.〔考〕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作用,生成理化特性与原来彻底不同的新的物质,被称为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8.〔考〕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9.〔考〕剂量-反响关系:是指随着剂量增加,某一辈子物群体中浮现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数增加,通常以浮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
10.〔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SO2使气管和支气管的官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部份炎症或者腐蚀性组织坏死,是COPD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者〕肺气肿。
第一章1.以下属于城市生活垃圾特点的是()答案:可回收成分低;含水率高;有机成分高2.“痛痛病”是由下列哪种金属引起的()答案:镉3.固体废物的控制措施包括()答案:改革生产工艺;进行综合利用;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4.以下属于城市生活垃圾的选项是()答案: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5.呈酸性的渗滤液可以直接回灌填埋场答案:错6.下列不属于固体废物的是:()答案:自己认为无用的闲置的玩具7.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应如何处置:()答案:深地质处置8.下面估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公式为:()答案:GT=GR·M9.下列不属于危险废物特性的是:()答案:刺激性10.固体废物的特性包括:()答案:主观性;种类繁多;产生量大;难处置第二章1.垃圾贮存的方式有()答案:家庭贮存;转运站贮存;单位贮存;公共贮存2.下列属于固体废物分类原则的是()答案: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分开;可回收利用物质与不可回收利用物质分开;可燃物质与不可燃物质分开;工业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3.美国三种垃圾分类系统路边循环收集系统,付费回收系统,抵押系统。
答案:对4.常用的废物收集的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移动容器和固定容器。
答案:错5.固定(定点)容器收集系统操作运行数学模式包括自动装车和人工装车两种方式。
答案:错6.收集路线称为小路线,运载往返路线称为大路线。
答案:对7.转运站按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集中储运站,预处理中转站。
答案:对8.转运站是将收集起来的垃圾运送到一个特定的集中点,通过专门装置,由大型运输车转运到最终处置地点或加工处理中心。
答案:对9.根据操作规模与操作方式可将转运站分为直接排料型;贮存码头型;直接排料与贮存结合型三种类型。
答案:对10.危险废物固有的属性包括化学反应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感染性。
答案:对第三章1.压实的适用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燃;不可燃;易爆废物2.压实器主要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形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王朝霞考点梳理时习卷答案一、基础整合(24分)1.选出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浣妆(huàn)悲天悯人(mǐn)泪水居住泪水(qín)b.籼米(xiān)砭骨(biǎn)举世瞩目(zhǔ)c.安谧(mì)出局(tài)洒脱(xiāo)d.拈轻怕重(niān)擎天(qíng)热忱(chén)2.以下词语中书写全部恰当的一项就是()(2分后)a.轩榭烽烟破斧沉舟墨守陈规b.红遍取舍再接再励独出新裁c.炫丽对峙见风驶舵油然而生d.嘈杂唆使含辛茹苦走投无路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谈了沉迷于网络的益处,列出了许多同学因此而破败学业的例子。
b.神舟升空基地的社会各界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机密的性质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同时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心愿,却以自己积极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表述事情的原委,可以他就是不听到,真是不言而喻。
4.为了使下面的这段话简明、连贯,应做的修改的一项是()(2分)①轮船在海上航行,须要灯塔指明方向,不然就可能将触礁或触礁倾覆。
②航海史上这样的事故出来的太多了,举不胜举。
③这类惨剧给人类增添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散发出深刻的教训。
④在人生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⑤必须有所作为就要存有恰当的人生观并作指导,否则,就可以庸庸碌碌,虚度时光,甚至误入歧途。
a.删去②句b.删去②③句c.删去③句d.删去②④句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当依次插入的一组句子就是()(2分后)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
①就像是不是所有的反对都抒发憎恨②就像是不是所有的眼泪都抒发悲愤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帝王的敬语存有:万岁、圣上、天子、陛下、朕、寡人。
慢性镉中毒(痛痛病)一、污染来源①工业废物排放。
主要用于金属电镀防腐、制造电池、制造光电池、生产颜料和荧光粉。
②农田的污水灌溉。
③吸烟。
镉主要通过食物、水、空气、吸烟等途径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吸收甚微。
一般人群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摄入,职业接触者通过吸入为主。
二、代谢分布①经消化道摄入是机体摄入镉的主要途径。
镉吸收率消化道摄入约为5%,呼吸道吸入高达20%~40%且更容易残留于组织,因而呼吸道吸入毒性更大。
缺泛钙、锌、VitD可增加镉吸收。
②镉→消化道→血液(与血红蛋白和金属硫蛋白结合)→选择蓄积于肝、肾(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重要靶器官)→粪便排出为主。
③镉在人体中的生物半减期长达10~25年,可在体内不断积累。
新生儿<0.1μg →成人15~30mg三、毒作用机制1.与巯基结合,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2.损伤线粒体,引起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3.降低内源性抗氧化物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4.细胞内钙稳态失衡5.诱导富含巯基的金属硫蛋白形成6.引起DNA单链断裂,损害DNA修复,导致细胞凋亡。
靶部位是肾近曲小管,临床特征是管型蛋白尿,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尿钙增多。
骨损伤继发于肾损害。
四、临床表现1、镉的急性吸入毒性主要损伤部位是肺,可引起“铸造热”。
2、患者多为40岁以上多胎生育妇女。
①症状:早期腰、背、膝关节痛,后遍及全身。
刺痛,活动加剧,休息缓解。
由于髋关节活动障碍,步态摇摆。
数年后骨骺变形,身长缩短。
②体征:1.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2.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受压缩短变形,骨软化和骨质疏松,行动困难;3.肾功能损伤,常见贫血症状,最终肾功能衰竭。
五、诊断标准参照《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17-2002),镉暴露史诊断依据:公认的早期改变是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故本标准以肾小管性蛋白尿为诊断起点。
(测定尿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两种。
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高中生物]1.通过分析生物富集的过程,说明生物富集的危害,认同应采取措施减少危害。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进一步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
2.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
一、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实例3.进入生物体方式(1)动、植物直接吸收。
(2)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渐聚集,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4.在生物体的分布: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分布于多种组织细胞中,不易被排出,积蓄在体内。
5.特点:全球性。
判断正误(1)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 )(2)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 )答案 (1)√ (2)√探讨点 分析生物富集现象及其成因1.资料一:不同采样点中水、水底沉积物和中国血蛤体内铅浓度请据图分析,写出分析结果:铅在中国血蛤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
2.对比碳循环,分析铅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原因。
成因:铅在生物体内形成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且不易排出。
3.资料二:水体和多种水生生物体内的铅浓度示意图据图分析,写出分析结果:铅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
4.还有哪些有害物质也有与铅类似的现象?提示 镉、汞等重金属、DDT、六六六等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5.生物富集对生物体有危害吗?提示 对生物体有害,而且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威胁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包括人类)。
6.生物富集现象也有全球性吗?说出你的理由。
提示 它们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因此具有全球性。
7.如何有效地减少生物富集现象?提示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排放,实施垃圾分类,种植能富集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植物等。
核心归纳 重金属盐和DDT等农药的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与能量流动正好相反,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盐则存在“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越高。
[日本水俣病的原凶是]日本水俣病事件(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日本水俣病事件来自热点推荐。
日本水俣病事件第1篇日本水俣病事件第2篇据了解,1953年~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市的公害事件。
1953年发现首例怪病,症状初始是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5年5月又出现了50多例。
经调查分析,是由于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持续排入水俣湾和不知火海水体,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后使生物中毒,人食用有毒生物后,由于摄入甲基汞而引起发病。
这种病因最早发现在水俣湾而命名为“水俣病”。
据1972年日本环境厅统计,水俣湾和新潟县阿贺野川下游有中毒患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日本水俣病事件第3篇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
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
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症状如上。
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
氮用于肥皂、化学调味料等日用品以及醋酸(CH3COOH)、硫酸(H2SO4)等工业用品的制造上。
日本的氮产业始创于1906年,其后由于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使化肥制造业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氮的历史就是日本化学工业的历史”,日本的经济成长是“在以氮为首的化学工业的支撑下完成的”。
然而,这个“先驱产业”肆意的发展,却给当地居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
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日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