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胤禛,东北历史中的隐形人
- 格式:docx
- 大小:17.10 KB
- 文档页数:3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皇帝为什么讨厌十四阿哥胤禵有什么恩怨?导语:胤yìn 禵tí,清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宫中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胤yìn 禵tí,清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为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宫中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亲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雍正帝登基后将胤禵幽禁起来,直至雍正帝死后,胤禵才恢复了自由.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禵"雍正为什么和十四弟不和,九龙夺嫡让雍正踏着兄弟们的尸体走上了皇位,而在所有兄弟中雍正和十四阿哥是同胞兄弟,虽然是同胞兄弟,但是雍正恰恰和这位同胞兄弟关系不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雍正和十四阿哥又有什么样的恩怨存在呢?雍正皇帝一共有两个同胞弟弟,六弟胤祚死得早,只剩下胤禵一个弟弟。
按理说,兄弟二人的关系应该很亲密,有意思的一点是,胤禵与八哥胤禩的关系很好,反而与自己同胞的四哥胤禛关系冷淡。
胤禵与八哥胤禩关系好,并不是什么秘密。
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禩跃跃欲试,被父皇下令看押起来,听候处置。
胤禩亲近的几个兄弟要替他说话,出主意的人是皇九子胤禟,出面讲话的却是十四子胤禵,他冒冒失失地到父皇面前说:“八阿哥无此心,我们愿意为他担保。
”胤禵平时很得父皇的喜爱,但此时康熙皇帝正在气头上,立刻拔出自己的佩刀,要亲手杀掉胤禵,幸亏胤祺在一旁死死抱住父皇,胤禵才算躲过一刀,却被狠狠抽了一顿鞭子。
到了康熙五十四年冬天,胤禩得了伤寒,康熙皇帝知道胤禵和胤禩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雍正皇帝十大极品嗜好!爱闻鼻烟导语:爱新觉罗胤禛(1678 12 131735 10 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康熙三十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
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这个皇帝有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嗜好。
通过对雍正帝生活、情趣、饮食习惯等研究,一个活灵活现且男人本性十足的雍正帝呈现在我们面前:雍正(资料图)1.酗酒。
曾静曾说雍正帝有酗酒的毛病。
传说,雍正帝时与隆科多喝到深夜,把酒临风,来缓解工作压力。
他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
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
”有的资料还煞有介事地介绍雍正帝喜欢喝宁夏产的一种羊羔酒,说他曾密旨给年羹尧,要他秘密进贡这种酒。
2.好色。
曾静确实指责过雍正帝是好色之徒。
近年来,也有专家考证,说雍正帝长期贪图女色,乱服春药。
更拿出一条朝鲜史料,说:“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
”我们考证雍正帝后宫,他一生有后妃25位,并不是最多的。
但是,雍正帝后宫的好多妃嫔确实留下了图像,就有“雍正十二妃”图传世,给人留下他很好色的感觉。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雍正为何要杀自己的母亲?
导语:若问清朝诸多皇帝中,谁最得现在的少女们的喜爱,那小编我只能说属雍正其谁了,想知道雍正的母亲是谁吗?雍正最后为何要杀自己的母亲乌雅氏
若问清朝诸多皇帝中,谁最得现在的少女们的喜爱,那小编我只能说属雍正其谁了,想知道雍正的母亲是谁吗?雍正最后为何要杀自己的母亲乌雅氏呢?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雍正做出了弑母的举动呢,且听小编为您娓娓道来。
雍正的母亲是谁
据历史记载,雍正皇帝的父亲是康熙皇帝,亲生母亲是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养母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德妃是康熙的宠妃,即使迈入老年,仍然得康熙喜爱。
育有六子,三女三子。
不是过继德妃,而是交给皇后佟佳氏抚养,因为乌雅氏那时位份低,无权抚养,至佟佳氏死时才还给乌雅氏。
雍正帝生母太后乌雅氏带着困惑、忧虑离开了人世。
她的死是痛心也是一种牵挂,因为她在临死前也未能与亲生儿子、日夜牵挂的十四阿哥诀别,更没有能够阻止雍正帝放弃骨肉相残。
对于乌雅氏之死,高阳先生在《乾隆韵事》中曾有如下一段虚构:太后先是绝食,宫女们怕受雍正责罚,千方百计劝太后进食,心地善良的太后也不愿连累别人,遂开始喝点稀的,逐渐恢复体力,一天雍正去给太后请安,闲谈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来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
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对雍正生母之死感到疑惑呢?也就有了之后的雍正弑母的说法。
雍正为何要杀自己的母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帝继位后参与争夺皇位的兄弟去哪里了导语:康熙帝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生育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儿子就有20多个。
儿子众多,本应该是件好事情,可是这是帝王之家,未必就是件好康熙帝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生育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儿子就有20多个。
儿子众多,本应该是件好事情,可是这是帝王之家,未必就是件好事情,因为要牵扯到皇位继承人这个问题。
康熙帝生前,众多儿子就各自形成一个实力集团,为争取皇位而努力奋斗,中间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最终四阿哥胤禛成功夺得皇位,成为了大清国的皇帝。
按照一般规律,新的皇帝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他的兄弟一般都会被皇帝打击,轻则革职重则要了兄弟们的命。
这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雍正帝继位后是怎样对待他的兄弟的。
(严格来讲应该是胤禛继位后,为了简单明了起见,就以雍正代替)根据史书记载,康熙的总共有9个儿子参与了皇位的争夺战,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9个儿子总共分为5个集团,咱们分别来说一下。
先是大爷党,也就是大阿哥胤禔为首的集团。
胤禔是康熙帝的大儿子,可惜母亲不是皇后,所以按照清朝规定他是没有权利继承皇位的,不过胤禔心里是不甘心的,在重臣明珠的帮助下积极战斗,可惜用了歪门邪道--巫术来诅咒太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胤礽。
康熙发现后,将胤禔囚禁起来,雍正十二年去世。
太子党,也就是以胤礽为首的集团。
这个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能人也比较多,索额图为代表。
二阿哥胤礽是皇后所生,所以被立为太子,后来因为犯事被罢免了太子之位。
康熙对这个儿子感情很深,借着老大使用巫术妖害胤礽的事件,重新立胤礽为太子。
二度成为太子的胤礽,结党营私勾结大臣打击报复其他阿哥们,康熙帝再一次废掉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竟然逼死亲生母亲,有怎样的爱恨情仇?
导语:清代入关后即位的皇帝与生母的关系,耐人寻味,顺治皇帝与其生母貌合神离,在宗教中寻求安慰。
康熙皇帝生母体弱多病,一直未能照顾他的亲生...
清代入关后即位的皇帝与生母的关系,耐人寻味,顺治皇帝与其生母貌合神离,在宗教中寻求安慰。
康熙皇帝生母体弱多病,一直未能照顾他的亲生儿子,康熙皇帝祖母身兼母职,对于康熙皇帝培养甚为有力,康熙皇帝对其祖母感情深厚。
孝庄太皇太后病重时,康熙皇帝为其祈福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
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词真意切,愿以己身之寿命来为祖母增寿。
整个清代最为真性情的皇帝就是雍正皇帝,大多数帝王压制文人言论自由,要么毁灭文人的文集,要么毁灭文人的生命。
而雍正皇帝接到曾静等谋反的消息,并没有对曾经等人进行肉体上的消灭,而是撰书《大义觉迷录》,自辩满清对于中原统治的合法性,“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即今湖南、湖北、山西,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同时在书中自辩“朕(雍正皇帝)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大义觉迷录》提到雍正皇帝逼母一事,此事在当时沸沸扬扬,算是清朝入关后皇帝与生母关系的又一例子。
雍正皇帝帝生母姓乌雅氏,出生于满洲正黄旗,父亲为护军参将威武,生于顺治十七年,于康熙十七年生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
其后又诞下皇十四子,在康熙皇帝在位时被封为德妃。
清代宫廷惯例,皇妃生下皇子,生母本人不能抚养,于是当时胤禛被交给当时的副后
生活常识分享。
后宫故事-《步步惊心》承欢历史原型雍正帝最宠爱的养女是谁?胤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不管是在真实的历史中,还是在《步步惊心》这部电视剧里,他都是四阿哥胤禛的铁哥们儿。
《步步惊心》中胤祥与胤禛自幼感情深厚,成为胤禛夺嫡的重要辅助,后来更是为保胤禛而被康熙帝圈禁。
绿芜是“明史案”后人,风尘中人,爱慕十三阿哥甚深,后成为十三阿哥红颜知己。
胤祥被圈禁后,绿芜也陪他一同幽禁于养蜂夹道。
在共同度过这段艰苦时光中,二人感情加深,后生下一女承欢。
等到雍正帝继位,胤祥终于被放出。
他有心想要娶绿芜为侧福晋,却遭到绿芜的拒绝。
绿芜因为害怕自己的身份会对胤祥不利,最终选择了离去。
她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说自己因为不习惯王府的生活,想要回到家乡江南。
但实际上却投河自尽,结束了一生。
绿芜的离开给胤祥很大的打击,甚至让他渐渐疏忽女儿承欢。
雍正帝对这个侄女却十分宠爱,颇有照顾。
剧中的承欢在历史上应当是有历史原型的,那就是雍正帝最宠爱的养女和硕和惠公主。
和硕和惠公主是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不过母亲不是绿芜,而是嫡福晋兆佳氏。
和惠是胤祥最小的女儿,如剧中的承欢一样,颇受养父雍正帝的宠爱。
她后来被接到宫中抚养,封为公主。
雍正七年,雍正帝为其择驸马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
这次婚姻不是简单的政治婚姻,雍正帝为和惠选择的是一位实权丈夫。
塞布腾的父亲是喀尔喀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为一旗札萨克。
在部落中拥有生杀大权,也有自己的领地和兵权,并且不用向清朝缴税。
津多尔济去世之后,驸马塞布腾继承了自己父亲的爵位和权利。
有这样一位丈夫在,又有皇帝养父做靠山,和硕和惠公主的婚后生活应当是幸福的。
不过可惜的是,和惠早逝。
雍正九年历史,享年18岁,留下一个儿子博尔济吉特·桑斋多尔济。
父母早逝,博尔济吉特·桑斋多尔济后来被乾隆帝接入内廷养育。
因为是公主的儿子,所以博尔济吉特·桑斋多尔济理所当然的承爵。
长大之后,又娶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为嫡王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弘历是因康熙的喜爱才被雍正立为继承人?导语:爱新觉罗弘历在10岁那年与父亲爱新觉罗胤禛初侍康熙。
因为聪明伶俐而受到康熙帝的喜爱,被康熙帝养育宫中,亲授书课。
关于这件事,大...爱新觉罗·弘历在10岁那年与父亲爱新觉罗·胤禛初侍康熙。
因为聪明伶俐而受到康熙帝的喜爱,被康熙帝养育宫中,亲授书课。
关于这件事,大家有了很多的联想。
有人说,爱新觉罗·胤禛能承继大统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有的说爱新觉罗·弘历能被雍正帝选中,是因为雍正帝看在他早年受到康熙喜爱的缘故……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
那么,乾隆帝真的是因为他早年得到皇爷爷的喜欢,才被自己的父亲雍正帝看中的吗?其实不全是,至于原因,有很多。
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雍正帝活着的儿子中,只有爱新觉罗·弘历有能力,处事公正,做事稳妥等等。
十个儿子,成年的儿子只有四位,分别是:爱新觉罗·弘时、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昼、爱新觉罗·弘曕。
我们再来排除,爱新觉罗·弘曕,生于雍正十一年六月。
雍正帝卒于雍正十三年,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弘曕刚刚两岁,他没有任何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
除去爱新觉罗·弘曕,剩下了三位。
爱新觉罗·弘历就不说了,本文的主角就是他。
说说剩下的两位。
据载(乾隆帝所说)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因而在雍正五年被削除宗籍。
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
雍正初年的时候,胤禛为他延请饱学之士王懋竑为师,教导他的学业和做人。
雍正三年的时候过继给允禩(胤禩)为子。
雍正五年,爱新觉罗·弘时死。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皇帝后宫嫔妃们的真实排名:雍正有多少妃
子?
导语:民间素称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其实这只是对封建帝王后宫的一个笼统说法。
作为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多少女人,在数量
民间素称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其实这只是对封建帝王后宫的一个笼统说法。
作为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多少女人,在数量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也只是形式上的一个制度,皇帝后宫的女人永远只是皇帝的一个附属物,一个皇家生育工具和一个个人玩物,她们在皇帝的淫威和宫廷礼仪的约束中,时而高贵显赫,时而低微卑贱,得宠时炙手可热,失宠时陷入苦海,甚至失去起码的人身保证,没有一点的独立人格。
别人眼里的金碧辉煌建筑,在她们眼里也许就是人间地狱,众多的女人围绕一个男人所引发的争斗,无非是人间的欢乐和生活待遇的高低,伴君如伴虎的悲剧随时会发生,而皇帝打着多子多嗣多福的招牌任意玩弄女性,甚至不理朝政、败坏朝纲。
看封建帝王在后宫的行为,就可以知道帝王的伦理道德是多么的虚伪和狡诈。
通过研究帝王后宫,就会发现那些有“幸”步入后妃行列的女性,很多时候可以涉及她的家族政治地位和社会关系等背景,因为有时候婚姻也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所以研究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制度,也可以从帝王后妃数量、来源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线索。
雍正帝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是他的后妃在数量上却一点也不少。
雍正皇帝的后宫嫔妃高低排名
生活常识分享。
雍正帝亲妹固伦温宪公主简介固伦温宪公主九子夺嫡是康熙晚年非常激烈的一次皇子夺嫡之争,因其戏剧性和各种历史迷案,而受到后世争议,成为影视小说常见情节。
九子夺嫡中,除了四阿哥与八阿哥的争斗之外,还有另一个非常有看点的。
那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两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之间的争斗,两人本应互相依靠的兄弟,却走上了对立面。
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有十四阿哥胤祯这么一位亲兄弟,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除了这个亲弟弟之外,雍正帝还有一位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她就是固伦温宪公主。
德妃乌雅氏一共给康熙生了三子三女,但其中一子两女皆早殇,活到成年的也只有胤禛、胤祯、固伦温宪公主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中,也只有十四子胤祯是从小养在乌雅氏膝下的。
乌雅氏产下胤禛的时候身份低微,根本不能亲自抚养他。
所以胤禛满月后,就被抱到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宫中抚养。
固伦温宪公主与哥哥一样,没有长在德妃膝下,出生后不久就交给了仁宪皇太后抚养。
仁宪皇太后是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的侄女。
康熙帝继位之后,与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
虽然离开了生母,但是长在仁宪皇太后的公主,却比寻常的公主在宫中更有脸面。
在史料《为皇太后皇子公主等预备猪鹅鸡等数目清单》中,四公主和六公主得到的猪肉供应只有4斤,而五公主固伦温宪公主却得5斤。
除此之外,固伦温宪公主还额外得鹅半只、鸡一只。
可以知道,由仁宪皇太后抚养的固伦温宪公主待遇是高于其他同等级公主的。
养在皇太后身边的公主,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祭文赞: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行每谐于箴史。
除此之外,因为养在皇太后膝下的关系,固伦温宪公主也更得康熙宠爱,长大后亲事也更好。
满蒙联姻政策,从努尔哈赤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康熙出嫁的八个公主中,六个远嫁蒙古,只有固伦温宪公主一位嫁给了满清贵族。
康熙给他选择的夫婿,是在当时有佟半朝之称的佟佳氏,驸马为舜安颜,原任銮仪使叶克书之子,佟国维之孙。
雍和宫的历史变迁雍和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964年),为康熙帝赐第四子胤禛府邸,称为雍亲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雍亲王府为行宫,规格仿照故宫例。
乾隆九年(1744年),改行宫为喇嘛庙,称为全国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缮,基本保持了雍和宫的原貌。
时至今日,雍和宫建筑历史达三百一十八年(1964-2012)。
一、“雍和宫”的由来1964年,时为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为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皇十子册封分府,其中,皇四子胤禛为贝勒,所得府邸原址为明代太监住所,成为禛贝勒府。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晋升为“和硕雍亲王”,“禛贝勒府”也随之升格为“雍亲王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即位,迁往紫禁城(故宫),将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雍和宫”自此成为其唯一名称。
二、雍和宫的历史使命随着历史的推进,雍和宫的历史使命主要可以分为三段,即雍亲王府阶段、行宫阶段、佛教寺院阶段。
在雍亲王阶段,雍和宫分别被称为禛贝子府和雍亲王府,见证了雍正帝登基之前的历史。
康熙帝共有三十五位子嗣,四子胤禛和七子胤祐(允祐)第一批被册封为贝勒,并得到开府待遇的儿子。
胤禛因其沉静稳健得到康熙的喜爱,为其夺得皇位奠定了基础。
在此阶段,康熙的众多儿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皇位的斗争,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夺嫡”事件,最终胤禛取得了胜利,根据清朝制度,皇帝登基前的王府被称为“龙潜禁地”,为雍和宫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
同时,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第四子弘历的诞生,也为雍和宫增添了不少分量。
雍和宫是先后出了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故也被称为“龙潜福地”。
在行宫阶段,雍正帝除对东花园进行修缮扩建外,并没有大规模的改建。
但在此阶段,雍正帝在雍和宫内设置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血腥机构“粘杆处”,名义上是为皇帝捕蝉,陪太子读书,实际上则是雍正皇帝监视朝廷内外异己的特务机构,其手段极其残暴,故雍正帝也被民间称为“血滴子皇帝”,雍和宫也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
13年来,他会像外科大夫做心脏手术一样,小小翼翼地删改玄烨东巡的这段历史。
他小心而冷静地在天马行空的康熙大帝身旁,将自己的形象一点点地删去,从此,他与东北的历史毫不相干。
盛京在东,易县在西。
东边是爱新觉罗家族所有祖先的陵园,向西则是他为自己选择的孤零零的陵园。
即使过了多年以后,胤禛也根本无法忘记,当他21岁那年,随着45岁的父亲玄烨来到东北的那103天的畅游。
他忘不了父亲那慈爱满足的目光,忘不掉兄弟们那汗涔涔的笑脸、明澈无邪的眼神,忘不了那用长白山木头烧开的松花江鲟鳇鱼……那是爱新觉罗家族空前绝后的一次东巡。
这个家族的父子们,耗时三个半月,跨越了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五省区,往返数千里,啸傲山林间。
康熙王朝之中的风云人物都在这个队伍当中,未来的夺嫡集团,此刻还是水乳交融的八位阿哥兄弟。
他们农历7月出北京,10月才到达盛京,这注定是爱新觉罗家族人数最多、历时最长、旅程最辛苦,也是最为快乐的东巡之旅。
东巡史上,最欢畅淋漓的假期
多年以后他都会记得,在松花江畔打鱼的时候,他已不再是一个春风得意、年轻得志的皇族贝勒,而是女真族一位普通的酋长之子。
在那无比辛苦的行程之中,每天天刚刚亮时,他们要在寒冷的天气中拆掉这些小屋,将建造小屋的材料运送到前站。
在他们的队伍之中,将会装着49大车的米面、12大车弓箭兵器、12车银两绸缎,让胤禛忍不住微笑的,是70头奶牛也随驾而行,以便随时挤取新鲜的牛奶……
这完全是一场清朝宫廷的“自助旅游”,大到每位王爷、小到每个士兵都要自备行头。
大队人马根据里程,确定每日傍晚该抵达某地的河岸处,吃的很多是在山里打猎来的,喝的就直接喝这些河里面的水,或者就地打井。
王公大臣、皇后格格们都是如此。
两万人住在河堤上临时修建大量的小屋里,宛如一个完整的部落。
胤禛最难以忘怀的,是在松开江上打鱼的情景,他亲眼看到,文武双全的父亲,竟然还是一个手法熟练的渔夫!那是在吉林市附近的松花江河中心,河水碧绿幽深,河谷里吹动了瑟瑟秋风,兄弟们站在颠簸的船上,仍感到非常安全。
父亲的心情特别好,他刚刚接见过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这个神武的英雄刚刚指挥了雅克萨之战,彻底把沙俄人赶出了中国境内。
尽管船随着急流在摇晃,但是玄烨毫不在意,在富饶的松花江上,他的手感特别好。
无论网掷向何处,皆能捕获满网的大鱼小鱼。
回首两岸边,在明丽的阳光下,从北京、沈阳、吉林抽调来的八旗官兵一起奔忙,所有的满洲人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族。
在这艘战舰改装的大船上,爱新觉罗家族的兄弟们一起动手,捞上网的时候,大鱼压得船头直晃,而运到车上时,巨大的运输车,连车轮几乎被压折了。
就在此次出发前不久,胤禛刚刚被封为贝勒,此时此刻,离胤禛全面准备夺储还有15年,此时他还唯皇太子胤禔马首是瞻。
这是生命中最自由的时候,他完全放松下来,以北京来的青年贝勒的心态,带着惊奇身临其境去感受祖先生活方式。
那天晚上月色明亮。
在奔流的松花江岸边,两万人马在夜幕下点燃了熊熊篝火。
在那大火之下,父亲兄弟们架起炉具烹调鲜鱼,鱼的香气弥漫着。
这是现在松花江里已少的鲟鳇鱼,吃着从盛京内务府带来的猪油炒波菜、渍制山里红,水焯茄子,酱烧茄子,吃着辽北的特产榛子等……胤禛不太多说话,虽然他正血气方刚,却很沉稳,他听着兄弟们纷纷议论,这种北方的鱼怎么会这样鲜嫩,有
人回答道,“这里的水凉,还有大半年的结冰时间,所以鱼肉的味道好。
”在响流不停的松花江边,他真的有点孤独。
吃鱼之际,父亲仍想着网罗天下的英才。
年轻的胤禛将永远记得,几天之后父亲在长白山林之中,竟然仅仅凭借山涧的倒影,一箭射入猛虎的肋部,虎应弦而毙。
虽然这些新满洲八旗,都是从大小兴安岭中招徕的勇士,但是玄烨留下令人惊奇的一箭,还是在东北新满洲的军人中流传很久。
无疑,此次东巡是整个清帝东巡中最为热闹、最为悠长的一次。
远赴西北新疆剿灭了噶尔丹,玄烨也想在自己祖先的故土上放松一下。
历次清帝东巡的停驻之所,大约有三十左右处,而此次玄烨带领着儿子们的停驻之所,竟达到84处之多。
长白浑河间,留下如此圆满的东巡之旅,留在历史中的却有一些让人疑窦丛生的空白。
史书上记载,在盛京故宫里摆放的几十桌宴席中,有皇帝玄烨一桌,众阿哥八桌,而清实录中记载的有皇长子、皇三子等七位阿哥,如此准确的清史怎么会算错了一个?第八位阿哥——那位蒸发掉的阿哥是谁?
沈阳故宫背后的幽灵
盛京故宫大政殿里酒宴上的欢笑,仍会回荡在他的耳畔……多年以来,胤禛端坐紫禁城的太和殿里,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徘徊在盛京故宫的记忆中。
雍正帝号中的“雍”字,为文雅大方,从容不迫,即和谐之意;“正”为光明正大。
康熙六十年,在九王夺嫡高潮的阶段,玄烨用盛京之行给他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他代替自己赴一宫三陵举行大祭礼。
登基六十年举行祭祖大典,这在中国帝王中应当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此次行程,胤禛与十二弟允陶,与三哥允祉的儿子弘晟一同前往时,仍然把自己描绘成怡情自适、与世无争的样子:“仙容钓鳌非我意,凭轩惟是羡安流。
”在北镇的望海楼上,他用这句诗,来向自己的兄弟兼政敌,掩饰自己。
不过他当政以后,很快便把允陶降职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不久又降为镇国公;弘晟则与父亲一道,被永远地囚禁在宗人府。
在太和殿灰沉沉的房间里,他已经一个个地除掉了那与他一同呼啸山林的兄弟们。
为什么这些亲兄弟,变成一个个如此职业的政客,变成他当权路上的死敌?盛京的回忆,永远是一个充满温情的陷阱,下面是冰冷无情的利刃绞动心灵。
有一天,他终于将两次东北之行看成是矫揉造作的亲情表演,不动声色地从记忆中完全撕去。
胤禛永远地退出了这段历史,史书中的雨雪风沙,将他在东北走过的一切印记都湮没了。
雍正元年,胤禛就对有关沈阳故宫的维修做出严格的规定:工价银过五十两,物料银超过二百两,必须自行题请,始行修理;三年后又规定,以后修建行宫工程及直隶各省的仓廒工程,凡应动银两处,必须奏请闻后方可动工修建。
雍正八年,胤禛突然了解到沈阳故宫维修有一个“豆腐渣”工程。
在三年的保固限期内,“凤凰楼”等处有裂缝渗漏。
经过严厉的责任倒查,此次工程由原监修官委官艾哈那等人监制,同时胤禛又查出该工程在予算浮多之处,皇帝下了一道还算公正的命令:令艾哈那等人参与官员,均分赔修,甚至藉没家产,以补损失。
回想在盛京的故宫,胤禛已经逐渐忘记了父亲玄烨愿意吃的东北特色小吃——蜜渍山里红,香甜酥脆的萨其玛,“开心小酸菜”与“不开心小酸菜”……这些他都渐渐忘却了,沈阳故宫,褪变成为他统治下的一处普通的国家工程。
在他私人的《雍邸诗集》中,只有一首诗残留他在东北祭祀时的真实观感:奉命趋辽海,猗欤仰旧宫。
圣慈殷孝享,敕谕遣微躬。
肃睹兴京胜,恭承祀典隆。
祖宗光烈在,明发惕愚衷。
“祖先光烈在,明发惕愚衷。
”这句诗中,已经流露出他继承皇业大统气派,不过这首诗
却开了清帝东巡诗篇的一个不好的头,他已经放弃了玄烨对祖先的那种“惭愧”情绪,改成为警惕。
惭愧是亲近,是对祖先一种羞涩、抱歉;警惕是隔阂,是一种小心翼翼与作茧自缚的谨慎。
从此以后,这种拘谨的诗意,被他的儿子乾隆帝弘历、孙子嘉庆帝颙琰、重孙道光帝旻宁不断地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