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44
愚公移山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做王屋山,另一座叫做太行山。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去路,使他的生活十分不便。愚公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挪开。
有人劝他说,“你连一座小山都无法挪移,何况是两座大山呢?”愚公却笑而不答。他说,“我虽然不能挪移山,但是我可以挖洞,将山上的土石运走,慢慢地把山挪开。”。
于是,愚公开始挖山。他每天都拿着锄头、铲子,辛勤地挖土运石。他的儿子也帮着他干活。有些人讥笑他,有些人劝他放弃,但是愚公却依然坚定地挖着。
终于有一个老者对他说,“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呢?你这样挖,一辈子也挖不完山。”。
愚公却说,“我相信只要我不停下来,总有一天会挖开这两座大山的。”。 愚公的坚持引起了神仙的注意。一天晚上,两位神仙化成两个老人来到愚公家中。他们对愚公说,“你们是如此坚持不懈,我们决定帮助你们。”于是,他们使出法术,把王屋山和太行山移到了远远的地方。
愚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的坚持不懈感动了神仙,也感动了周围的人们。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成了一种传奇,激励着人们不断地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愚公移山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就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这句成语大家都知道,那么愚公移山的文言文你又看得懂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住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3、汝:你。
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主要内容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愚公和他的家人为了让他们的家园去掉两座巨山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最终通过耐心和坚韧不拔的努力成功达成目标的故事。
故事的起源是在中国东北的一片平原上,有两座巨山阻挡着愚公家的进展,使他们的生活异常困难。
愚公一家人深受其扰,想方设法想去除这两座巨山,于是愚公义无反顾地决定去做这件事情。
虽然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愚公并没有被别人的嘲笑所打倒,他不断地努力挖山、运石,即使年迈力衰也不放弃。
愚公的坚持和执著最终感动了上苍,天帝派出了两位神仙改变了山体,直到两座山被搬到了海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信仰的力量,教育我们用勤劳和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个故事也有励志的含义,通过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攀越高峰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愚公移山成语故事愚公移山成语故事1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
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
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
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
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
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
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
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愚公移山比喻依靠大家、坚持不懈一定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成语故事2有一天,愚公正在家里闲的无聊玩平板电脑,忽然网络信号不太稳定,wifi 显示已经关闭。
于是愚公准备去移动公司问个明白。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
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
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原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对照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聚室而谋曰:“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
有关愚公移山的故事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有关愚公移山的故事8篇愚公移山故事。
愚公移山故事简述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坚持和努力的精神。
这个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被用来鼓励人们勇于追求梦想和不畏艰难。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的北面,但是山的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这两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出路,影响他们的生活。
愚公非常困扰,因此他决定将这两座山搬走。
愚公的儿子对此表示怀疑,认为搬动如此巨大的山是不可能的。
但是愚公回答说:“只要我们一代一代地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于是愚公和他的儿子开始了长期艰苦的工作。
他们用铁锹、镐头等简单工具,从山的一边挖土,然后从山的另一边倒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的邻居嘲笑他们的愚蠢,认为他们的努力毫无意义。
然而,愚公不以为意,坚定地继续他的工作。
终于,耗费了多年的努力,伟大的愚公意外地打动了上帝的心,上帝派了两位大神仙来帮助他。
当两位大神仙看到愚公和他的儿子正在坚持不懈地努力时,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帮助他们进一步搬山。
终于,他们成功地将太行山和王屋山搬开,打通了家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人们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愚公的坚持精神,让他超越了自己的局限,打动了上帝,最终达成了他的目标。
这个故事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那就是勤奋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愚公移山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寓言,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个故事激励了无数人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以积极的态度坚持自己的追求。
它告诉人们,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故事也被用来教育孩子们,让他们了解到成功不是简单的,它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只有拥有愚公般的坚持精神,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当代社会也需要愚公移山的故事这样的精神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在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都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积极的态度。
最新版愚公移山的故事_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的列御寇创作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该故事讲述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最新版愚公移山的故事_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愚公移山”内容愚公移山的故事1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
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
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
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
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
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
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诉天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愚公移山寓意《愚公移山寓意》愚公移山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故事,它讲述了愚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坚持不懈地努力去移山的故事。
这个寓言故事虽然看似简单,但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神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首先,愚公移山寓意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故事中,愚公面对巍峨的大山,并没有被困难和绝望所击倒,而是毅然决然地决定要移山。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志存高远,坚持不懈”的价值观。
愚公的行为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毫不退缩,就一定能够超越自己,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愚公移山寓意着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看到他的决心和坚持,纷纷加入到愚公的行动中,帮助他去挖山。
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积聚起改变命运的力量。
这个寓意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适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愚公移山寓意着拼搏奋斗的精神。
愚公和他的邻居们在移山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外界的困难和阻碍,还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精力。
然而,他们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地去努力。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努力拼搏”的价值观。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困难和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地付出和努力,才能够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四,愚公移山寓意着信念的力量。
愚公移山的行为貌似荒诞,但他相信只要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这种信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坚定信念”的价值观。
愚公的坚定信念不仅给了他自己动力,也鼓舞了他的邻居们。
这个寓意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成功。
最后,愚公移山寓意着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
愚公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不顾一切地努力去移山。
他的追求梦想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敢于追求梦想,勇敢地去行动,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读读《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