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7下.采准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采区排水设备选型设计计算说明(推荐)第一篇:采区排水设备选型设计计算说明(推荐)XXXXXX己5采区排水设备选型设计计算说明XXX机电科2005/10/3XXX己5采区排水系统选型设计选型计算基础:根据XXX己5采区初步设计说明书载明的数据,己5采区正常涌水量:小时涌水量160 M³,日涌水量为:3840 M³,最大涌水量为:320 M³/h,日最大涌水量为:7680 M³,己5采区泵房地坪标高-78,斜井地面井口标高为+193.5,查阅矿井基本情况资料:斜井长度311.7M,斜井坡度a1:25°;暗斜井长度562 M,坡度a2:14°。
排水方案:初步设计确定的方案是二级排水,即将己5采区的涌水通过己5采区水泵排至二水平水仓,再由二水平中央水泵通过副井筒主排水管路排至地面。
这一方案增加了二水平中央泵房的负担,使原本排水能力就不富余的二水平主排水系统更趋紧张。
经过有关技术人员的分析论证认为:采用一次集中排水的方案更符合己5采区的实际,即在暗斜井,暗斜井内新辅设一趟管路,再加上两个斜井内原有的一趟8″排水管路,将己5采区的涌水直接排至地面。
这一方案得到了XXX主要领导的认同。
本次排水设备的选型设计计算就是依据上述斜巷集中排水方案和计算基础而进行的。
设备选型计算与台数的确定:一.排水设备能力与台数的确定。
1.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井下主要排水设备必需有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其中工作水泵的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的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在20h内排出24h的最大的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应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25%,水文地质复杂的矿井,可在主排水泵房内预留安装一定数量的水泵位置.2.必须有工作水管和备用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应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内排出24h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应能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的20h排出24h的最大涌水.3.配电设备应同工作.备用及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有突水淹井危险的矿井,可另行增建抗灾强排能力泵房.二.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1.按正常涌水量确定排水设备所必须的排水能力 Q1=Q r/20=3840/20=192(m³/h)------式1.H1=K(H h+5.50)-------------------------式2.=1.35(27105+5.5)=373.95(M)式中H h=193.5-(-78)=271.5(M)K为扬程埙失系数,对于斜井K=1.20---1.35角度大时取K=1.35.根据Q1, H1确定水泵流量和扬程,查阅<煤矿工业设备手册>(上),初步确定水泵型号为:MD280-65/84×6型.2.正常涌水量期间所需的水泵工作台数ηr=Q1/Q=192/280=0.685(台)------式3确定水泵工作台数为1台.同时确定备用水泵1台,检修水泵1台.3.正常涌水量期间一昼夜内工作水泵的开泵时间: T r=Q r/ ηr Q=3840/1×280=13.7(h)--------式 4 4.排水管直径: Dg=√4Q/∏.Vd3600=4×280/∏.2×3600=0.223(M)-------式5 式中Vd------排水管水流速度Vd=1.5---2.2M/S 取Vd=2.0M/S 根椐Dg=0.223查表确定标准管径D=250MM 5.排水管中实际水流速度: V d1=4Q/3600∏D²=1.59(M/S)-------式 6 V d2=4Q/3600∏D∏²=2.48(M/S)6.吸水管直径: Ds=Dg+25(mm)------------式7 =223+25=248(mm)取Ds=250MM 7.吸水管的实际流速VS=0.8---1.5M/SVS=4Q/3600∏Ds²=4×280/3600∏(0.25)²=1.59(M/S)----------式8 8.管路中扬程埙失△ =Haf+Hsf=RTQ²=Lj.λ.Vd2/2g------------式9 式9中:Haf--------排水管中扬程埙失Hsf--------吸水管中扬程埙失 Lj.---------管路计算长度λ------水与管壁摩擦的阻力系数查表可知:Dg=200MM时λ=0.0304,Dg=250MM时λ=0.0284,Lj=Ld+L(M)----------式10 Ld=Hh+L1+L2+L3+h1+h2---------式11 Hh=311.7+562=873.7(m)斜井长度L1=20M---------泵房长度L2=300M--------地面管长度L3=200M--------平巷管路长度h1=2.5M-------环管高度h2=23M--------超井口标高Ld=873.7+20+300+200+2.5+23=1419.2(M)L-------管件的等值长度L=8.8+2.2×8+17.161×3+52×2+2.2×2=185.63M △ =0.0284×(1419.2+185.63)/0.25×1.592/2×9.82=23.5(M)9.吸水高度HS=Hst-(10-Hw)-Hsf-Vs2/2g+(0.24-HO)查表HS=6.8M10.水泵总扬程:Hi=Ha+Hs+Haf+Hsf=294.5+6.8+23.5=318(M)11.选择水泵:选择水泵的扬程应比计算值5----8%,这是考虑水泵经过磨埙使扬程降低,管壁积垢阻力增加时所需的余量扬程。
采06级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河北工程大学学院:资源学院专业班级:采矿(1)班姓名:周万存指导教师:李新旺设计日期:2010.01.20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 (2)第二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 (3)第三章:采区工业和可采储量 (6)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8)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14)第六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8)第七章:采区巷道断面设计 (21)第八章:采区生产系统及设备 (27)第九章:采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5)第十章:安全措施 (36)第一章课程设计大纲一、实践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一项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是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井巷工程”、“采煤方法”、“矿井设计”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生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采区设计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的综合性的教学过程。
通过采区设计要达到下列目的:1.系统地灵活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2.掌握采区开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字编写、绘图、计算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1.编写采区设计说明书一份(30~50页);2.设计图纸部分:①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平面图1:2000,剖面图1:1000);②工作面布置图(平面图1:100或1:200,剖面图1:100或1:50),其中附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及工人出勤表;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加深对采矿工程专业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就业岗位的感性认识;2.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独立完成教学要求,提高设计工作能力;3.使学生能熟练采区设计内容级步骤,提高和培养学生文字编写、绘图、计算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一. 采区的位置及开采范围本采区位于河北某矿4采区(二水平),走向长度2125m,倾向长度1150m/cos13°=1185m。
煤层面积2518125m2.二. 采区地质1、地质构造:本井田储量丰富、地质构造中等,井田为单斜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解决方案编号:LX-FS-A594726106切眼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6106切眼掘进工作面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设计原则及施工区域说明炭窑渠煤矿位于东胜煤田东南部区,井田构造为无褶皱、无断层、无岩侵的简单单斜构造,根据本矿井下实际涌水量统计及水纹地质图显示,炭窑渠煤矿井田内地下水贫乏,实际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m2/h,最大涌水量不足8m2/h,水文地质构造简单。
目前井田内及周边煤矿还未发现有疑突水源,但仍不可忽视古窑老井等积水隐患及有害气体存在的可能。
为确保本矿主要运输大巷延伸掘进工作面不受老窑采空区积水及有害气体威胁,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规定,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探放水的原则,特编制探放水设计。
二、巷道位置、用途6106切眼掘进工作面位于井田6-2煤回风大巷西翼,此最终与6106进风顺槽、6106回风顺槽形成新的综采生产系统。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第一章编制依据1、二○一一年版《煤矿安全规程》2、二0一零年版《采矿工程设计手册》3、《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4、《同生树儿里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地质报告》5、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6、同煤集团矿井采掘生产技术管理办法7、3#煤层西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图第二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简介树儿里井田位于大同市左云县境内小京庄乡树儿里村南部,距大同市城区西南87公里。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7′54″~112°39′18″,北纬:39°48′28″~39°48′47″。
西部8Km处有右玉至山阴的柏油路,距山阴县岱岳镇45km,在岱岳镇交于大(同)—运(城)公路及北同蒲铁路,北距109国道约23km。
井田内地形平坦,村与村之间有公路相通。
井田位于洪涛山脉的西侧,非梁峁状黄土丘陵区。
为缓坡丘陵,是黄土覆盖在波状起伏的丘陵古地形上而成。
地势总体为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东部边界处,海拔1480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海拔,相对高差为。
井田内主要河流有酸茨河,为季节性河流,平时干涸无水,只在雨季才有短暂洪流,向西注入原子河,原子河向东南归入桑干河。
井田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流。
井田形状为一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南北宽,井田面积。
地质资源量为,工业资源储量为。
设计资源储量为,设计可采储量为。
矿井设计规模为a。
矿井服务年限为,本矿井为单水平开采,水平服务年限为。
二、井田开拓方式本井设计按照调整后井田开拓方式为:新掘主斜井、将原副斜井改为回风斜井、原主斜井调整为副斜井,三个井筒位于一个工业场地内。
原有主斜井坡度25°,斜长428米,砌碹,半圆拱断面,净断面,兼并重组后,将其功能调整为副斜井,由于原有井筒采用砌碹支护,受井筒断面的制约也无法对提升设备进行改造,在确保井筒墙体稳定性和满足支架宽度与提升高度的前提下,拆除井筒内原有胶带,对原主井井筒进行扩刷,铺设30kg/m单轨,提升方式为单钩串车提升,主要担负全矿井提矸、下料等任务,兼做进风井及安全出口。
综放面开采方案设计一、开采方案设计编制依据、原则及要求1.设计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第68条:“矿井第一次采用放顶煤开采,或在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变化较大的区域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根据顶板、煤层、瓦斯、自然发火、水文地质、煤尘爆炸性、冲击地压等地质特征和灾害危险性编制开采设计,开采设计应当经专家论证或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评价后报请集团公司或者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2、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安管[2008]167号文《山东省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3、南京设计院设计的《田陈煤矿通风系统技术改造初步设计》。
4、《3下7111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2. 设计编制目的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法规,以及规程、规范和标准为依据,建立健全和完善煤矿放顶煤工作面安全管理,增强放顶煤工作面的综合抗灾能力,解决煤矿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在瓦斯、水害、煤尘、顶板及其它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现特编制《3下7111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方案设计》。
二、工作面方案设计内容1.工作面概况1.1 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工作面地面相对位于圈里村东北约500m,距北风井东北约2900m,地面标高+56.24m,工作面标高-778m~-846m。
工作面东侧靠近尹家洼断层(H=40-110 ∠65-77°),西侧为DF2(H=5-20 ∠75°)、DF4(H=0-15 ∠65°)及DF3(H=5-40 ∠55-75°)断层,北侧临近井田边界,南与3下7111集轨、集运相联,工作面四周无采掘活动。
1.2 地形地物工作面上方地势平坦,总体趋势由东向西缓慢倾斜,地面标高为+54.3~+56.2m,区域内无河流通过,土地绝大部分为农田,田间有小路穿插,植被主要有农作物及树木。
摘要本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为寺河矿300万t/a新井设计。
寺河煤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面,交通便利。
井田走向(东西)长约5.77km,倾向(南北)长约6.30km,井田总面积为36.24km2。
主采煤层为3号煤、9号煤,平均倾角为5°,煤层平均总厚为5.30m。
井田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井田工业储量为38784万t,矿井可采储量27352万t。
矿井服务年限为70.13a, 涌水量不大,矿井正常涌水量为75m3/h,最大涌水量为120m3/h。
矿井瓦斯涌出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
井田为双斜井单水平开拓。
大巷采用胶带运输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设备。
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
矿井年工作日为300d,工作制度为四六”制。
一般部分共包括10章: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井田境界和储量;3.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6.采煤方法;7.井下运输;8.矿井提升;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10.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目录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6)1.1矿区概述 (6)1.2井田地质特征 (8)1.3煤层特征 (14)2 井田境界和储量 (20)2.1 井田境界 (20)2.2 矿井工业储量 (21)2.2矿井可采储量 (23)3 矿井工作制度及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 (27)3.1矿井工作制度 (27)3.2矿井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27)4 井田开拓 (30)4.1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30)4.2 矿井基本巷道 (38)5 准备方式-盘区巷道布置 (52)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52)5.2盘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53)5. 3盘区车场选型设计 (59)6 采煤方法 (59)6.1 采煤工艺方式 (59)6. 2回采巷道布置 (69)7 井下运输 ..................................................... (71)7.1 概述 ................................................... (71)7. 2 盘区运输设备选择... ... ... ... ... ... ... ... ... ... ... ... ... ... ... ... ... ... (73)7. 3 大巷运输设备选择... ... ... ... ... ... ... ... ... ... ... ... ... ... ... ... ... (75)8 矿井提升 (79)8.1 概述 (79)8.2 主副井提升 (79)9 矿井通风与安全 (84)9. 1 矿井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84)9.2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85)9. 3 矿井风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90)9. 4 矿井阻力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94)9.4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00)9.5 安全技术措施 (103)10 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105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交通位置寺河井田位于晋城新区东南部,跨晋城市和阳城、沁水两县。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煤矿2#煤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目录前言 (8)摘要 (9)Abstract (10)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11)1.1 矿区概述 (11)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1)1.1.2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11)1.1.3 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12)1.1.4 矿区的水文简况 (12)1.1.5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12)1.2 井田地质特征 (13)1.2.1井田的位置与地层 (13)1.2.2 井田勘探程度 (16)1.2.3构造 (20)1.2.4 地层的移动角 (20)1.2.5 井田水纹地质概况 (21)1.3 煤层的埋藏特征 (25)1.3.1 煤层赋存特征 (25)1.3.2煤层的性质及品种 (28)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32)2.1 井田境界 (32)2.1.1井田边界的描述 (32)2.1 储量的计算 (33)2.2.1工业储量的计算 (33)2.2.2 设计储量的计算 (34)2.2.3 可采储量的计算 (34)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35)3.1 矿井工作制度 (35)3.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5)3.2.1 矿井生产能力 (35)3.2.2 矿井服务年限 (35)第四章井田开拓 (36)4.1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36)4.1.1 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 (36)4.1.2 阶段垂高及开采水平的规划、位置与数目,以及各开采水平的服务年限 (39)4.1.3 运输大巷、主要石门及暗井的位置、形状及数目 (39)4.1.4 采(盘)区划分及开采程序 (40)4.1.5 方案比较 (41)4.2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44)4.2.1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4)4.2.2 采煤机 (45)4.2.3 液压支架 (47)4.2.4 工作面输送机 (47)4.2.5 转载机 (48)4.2.6 胶带输送机 (48)4.2 上号煤层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汇总 (48)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49)5.1 井筒、石门与大巷 (49)5.2 井底车场 (50)5.3 建井工作计划 (50)第六章采煤方法 (53)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53)6.1.1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53)6.1.2 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产量及装备 (53)6.1.3 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接替 (53)6.1.4 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53)6.2确定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54)6.2.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一 (54)6.3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55)6.3.1 回采工艺 (55)6.3.2 劳动组织形式 (56)6.4盘区的准备和工作面接替 (57)第七章井下运输 (58)7.1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58)7.2 输运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59)7.2.1 矿车、材料车和人车 (59)7.2.2 大巷内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60)第八章矿井提升 (60)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0)9.1 风量的计算 (61)9.2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66)9.2.1 矿井通风系统 (66)9.2.2 风量分配 (70)9.3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一、计算原则 (72)9.4 选取扇风机 (75)9.5 矿井通风网络的风量调节 (79)9.6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81)9.6.1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 (81)9.6.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82)9.6.3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83)9.6.4 火灾预防措施 (84)9.6.5 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85)9.6.6 井下避灾线路 (85)9.6.7 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86)第十章经济部分 (92)10.1 矿井设计概算 (92)10.1.1 投资范围及划分 (92)10.1.2 井巷工程概算编制依据 (92)10.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93)10.2.1 生产作业班次 (93)10.2.2 劳动定员数量与技能素质要求 (93)10.2.3 全员效率 (94)10.3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4)致谢 (98)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掘工程设计审批意见书工程名称:矿区线采场设计与施工作业操作规程矿区年月目录一、设计目的二、矿块地质概况三、采矿方法设计四、采准、切割工程五、回采工艺六、劳动组织与管理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八、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附图:1、矿块地质图2、采场单体设计图一、设计目的:为了合理的利用矿产资源,降低采矿成本,增加黄金产量,保证矿山持续生产,现对矿区中段线脉内进行单体设计。
二、矿块地质概况:1、矿块赋存地质特征:矿块赋存于矿体米中段线之间,矿块沿矿体走向长米,据中段穿脉工程揭露,矿体总体走向,倾向,平均倾角度。
2、矿块厚度、品位变化情况:(1)据中段穿脉工程揭露,矿体是否连续,有矿长度为米,矿体平均厚度为米,矿体平均品位为 g/t。
(2)据米中段穿脉工程揭露,矿体连续,矿体厚度变化较大,矿体平均厚度为米,矿体平均品位为 g/t。
综上所述,整个矿块矿体平均厚度为米,矿体品位变化较大,矿块平均品位 g/t。
3、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及矿化围岩情况:矿石呈暗灰、灰白色,矿石结构以粒状为主,构造以块状、浸染状和条带状为主,矿石类型以黄铁矿石英脉及石英黄铁矿脉型,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矿体上下盘直接围岩主要为厚度在0.2~1.0米之间的绢英岩化混合花岗岩,不稳固,不利于回采作业。
4、水文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为少量裂隙水,利于回采。
5、工作面与邻区关系:矿房在走向方向上,北邻正充填回采的矿房,用间柱隔离后确保相互回采安全;南邻正做采准工作的矿房,应加强相互联系确保安全生产。
6、矿块储量计算表:矿块储量计算表三、采矿方法1、采矿方法的选择:根据矿体赋存条件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并参照类似矿房所采用采矿方法,要求该矿房采用采矿法。
2、矿房布置及构成要素:矿房长轴作沿走向布置,预留米顶柱。
3、矿房总体设计人行井处,南翼与北部各个;中央溜矿井处。
具体方式及技术指标见图纸。
4、矿房构成要素:长度米,宽米,高米。
四、采准、切割工程1、采准布置。
南川宏能煤业有限公司W2512工作面普采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矿井位于南川市城郊,交通四通八达,川湘公路从矿区旁经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现有员工660人,生产能力30万吨/年。
矿井开采范围为南川井田和东胜井田,井田走向长8.6km,宽1.08km,井田内含煤2~4层,仅底部6号层可采。
6号层煤厚0.98~3.46m,平均2.12m,倾角东翼300左右,西翼200左右,煤层含夹矸2~4层,夹矸厚0.1~0.25m,煤层牌号为贫煤和瘦煤。
南川井田(矿井西翼)地质构造简单,东胜井田(矿井东翼)地质构造复杂,其主要构造形态为背斜在西,向斜居东的褶皱,经过两个大的扭曲后在井田边界出现大的断裂和倒转。
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斜井综合开拓,主立井、副斜井位于井田中部的半溪河畔,矿井现开采水平为+150m水平,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均布置在6号煤层底板的茅口灰岩中。
采区按双翼布置,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前进、区内后退式回采,回采、掘进均采用钻眼爆破作业,采煤工作面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支护。
矿井通风方式为对角式,风机房内安设两台FBCDZ54-8-NO21型轴流式风机作抽出式通风,矿井风量4060m3/min,经2008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2.8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8.78m3/min。
煤层自然发火倾向为Ⅲ级,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第二章上高档普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长壁开采技术是目前世界各采煤国采用的主流开采技术。
长壁开采技术包括综采、高档普采、普采等,可实现连续采装运煤,是高效集约化矿井的发展方向,具有单产高、工效高、采出率高等特点,但要求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
南川宏能公司从地奥接手就开始寻找机械化发展道路,目前条件已基本成熟。
2、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拟定了《重庆市加快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该文要求淘汰安全性能低下的技术、工艺、装备及落后产能,大力实施小型煤矿安全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煤矿机械化程度,全面提升小型煤矿生产力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装备水平,走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之路;推进小煤矿机械化,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安全生产环境;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强力推进小型煤矿机械化进程,促进小型煤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6107下—— 6108半下采场采准设 计 说 明
一、设计范围
6107下、6107半下、6108下、6108半下共四条耙道的采准工程设计:走向范围6107下-7.5m~6108半下+7.5m;
标高477m~506.5m。
二、概 况
1、地质概况
设计范围内矿体的主要含矿岩性为绿泥片岩,矿化呈细脉及浸染状,走向160°~170°,倾角60°~
70°,矿体厚度不等,平均19m,较为完整,品位较高。无发现大的断层、破碎带,矿岩较为稳固。
2、工程概况
6107下、6107半下、6108下、6108半下四个采场的电耙道均为穿脉布置。耙道层标高:477m,堑沟层标高:
481.5m,凿岩层标高:492m及501m(底柱),共分三层凿岩。目前,耙道杆、凿岩道、采场溜井及部分槽子
工程等已随《477标高系统设计》及《492标高探采设计》的施工完成,采场的通风和行人系统也已形成。
三、采矿方法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四、采准工程布置(见6107下~6108半下采准设计图)
比例:1:200 ;单位:m 。
五、施工顺序
由于本次采准设计范围内的行人、通风及放矿系统均已形成,在安全的前提下,遵从计划安排各采场及
其各标高可以平行作业。
六、施工技术要求
1、各施工单位要科学管理,认真组织,按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验收标准。特别是斗穿、斗井
施工一定要保证质量,严禁因施工不合理而形成望天斗。
2、每个斗穿口两侧要各打封斗眼:4个×0.5m(斗穿口进0.5m每个帮的腰线及起拱角处各打2个)。结
合以往的生产出矿经验,为达到良好的出矿效果,若采场耙道放矿斗较多,要在采准结束时做好本耙道顶盘
部分放矿斗的封闭工作。
3、由于6108半下耙道杆长达40余米,为提高电耙出矿效率、改善放矿效果,本设计拟定采场爆破后利用
6108半上溜矿井先出底盘7#~13#斗,为此在本采场采准工程交工前要认真做好采场内的封斗、封井工作。
4、上部采场出矿未结束前,采场设计范围内透上部溜矿井的掘进工程暂不施工。
5、生产技术管理单位要及时进行现场施工指导,特别是在工程揭露后矿体发生变化、施工队掘进作业出
现偏差时,要勤沟通,勤协商,以确保不浪费、不重复、高质量、低成本的完成采准施工任务。
6、地质部门要做好采场副产管理。
七、安全注意事项
1、施工单位要加强掘进爆破作业的卡、堵、避炮工作,一方面测量部门要按照《矿山安全生产规程》、《矿
山测量操作规程》及时下达贯通卡炮通知书,一方面掘进作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严防事故发生。
2、作业单位做好井口管理:一是耙道溜井口及时设好防护栏和格筛;二是要及时封闭透井口并处理好井
口浮石;三是要勤检查勤维护。
3、采场邻近区域多作业面同时作业时,施工队一定要认真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施工安全有序。
4、施工中遇到岩体节理发育破碎地段,生产单位一定要采取可靠有效的支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5、各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遵守《矿山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精心施工,要求作业人员认真落实“岗前三分
钟”,做到用电、用风及爆破、出渣作业安全。另外由于上部出矿溜井与设计范围内采场有已贯通连接处,
所以特别要做好防浮尘、防浮石工作。
八、工程量及经济指标(见附表)
二0一0年五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