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导学单导学单+达标单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8.09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英国哲学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二、检查预习字词辨析信服:相信佩服。
嫩芽(nèn)分歧(qí)取决拆散(ch āi sàn)委屈水波粼粼(lín lín)一霎时(shà):顷刻间;很短的时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用序号标注课文的自然段。
将你不认识的字注上记号。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好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做到抑扬顿挫。
2、整体感知——快速抢答A.散步的人有:。
母亲、我、妻子、儿子B.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C.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原文)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E.“我”是如何处理这个分歧的?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四、问题探究你认为:这是的一家人。
(温馨,和睦,和谐,尊老爱幼)五、语文活动假如你有一束鲜花,你将献给谁?请结合文中写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导学案设计:七年级上《散步》
一、导学目标
1.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学习词汇和短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二、导学过程
1.导入(200字)
在开展导学活动前,教师可以放映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
受大自然的美。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寄白菊与井カスリヲ》的理解。
2.呈现(300字)
放映《散步》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回答以下问题:
a.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美丽的风景?
b.视频中的小女孩感受到了什么?
c.视频中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美丽的画面?
3.讲解(300字)
4.合作创作(400字)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四季的风景主题,准备一段描述风景的短文。
鼓励学生使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帮助读者感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色。
5.整理归纳(200字)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小组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集体评选出最佳的作品。
三、导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活动,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通过观看影片和创作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并提高了对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味,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赏析文学作品。
《散步》【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学习进程】一、整体感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诵课文,边读边试探以下两个问题:1.这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一个如何的故事?(时刻、地址、人物、起因、通过、结果)2.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如何的家庭?二、妙点琢磨每小组从文当选出两处最能感动你的地址,分工协作完成以下任务:(注意圈点勾画)1.喜爱那个家庭里的哪个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2.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情感地朗诵(读出人物性格特点)。
3.选取你的家庭里最感动你的一个画面,细细描述下来。
比比看哪位同窗的描述最让人感动。
(提示:孝顺体谅明白得尊老爱幼……)三、拓展延伸1.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述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句子,并分析这些人物有何特点?2.同窗们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叠词?,用横线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以下叠词“表现了谁的什么情感。
3.“可是,这能全怪我吗?”那个结尾句的益处?四、功效采撷写法指导:以小见大的写法。
文章借散步这件小事告知咱们一个道理。
这确实是以小写大。
文章通过描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那个社会大主题,更反映出传统思想文化中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知识链接】《孝心无价》我不喜爱一个苦小孩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须太在意几年蹉跎?何况这时刻的分分秒秒都苦涩非常,需用母亲的鲜血浇灌!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我也不喜爱父母重病在床,毅然离去的游子,不管你有多少理由。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没必要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在一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失望之心在孤单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小孩,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瓜熟蒂落,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能够从容尽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散步》;(2)理解诗歌《散步》的主题和情感;(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3)通过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和感恩;(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关注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散步》的朗读和背诵;2. 诗歌《散步》的主题和情感的理解;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短语的理解;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3. 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散步》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设备;3. 准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素材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散步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对诗歌《散步》的兴趣。
2. 朗读和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散步》,注意停顿和语调的把握;(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背诵诗歌,提醒学生注意生僻词汇和短语的发音;(3)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朗读和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理解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自然景色和家庭亲情,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4. 分析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2)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描绘、渲染等,并分析其艺术效果;(3)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自己的创作练习。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一、创设情景,布置任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传承弘扬这一美德,我市互联网信息办特招募拍摄团队想将《散步》这一名篇作为脚本,拍摄成公益广告届时在各大平台播放。
假如你是拍摄团队中的一员,请按照要求完成拍摄任务!情境任务: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任务二:拍摄镜头赏人物任务三:揣摩语言悟意蕴二、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请团队成员认真研读脚本,了解作者、文体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梳理脚本的故事情节,并概括内容。
1、走近作者:请团队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莫怀戚(1951—2014) ,_______人,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
作品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篇小说《_________》曾获“四川文学”奖。
2、文体知识——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________”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3、扫清阅读障碍:①字词积累:嫩芽()霎时()拆散()分歧()熬过()粼粼()②词语释义:任凭自己的意思。
七年级《散步》教案导学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散步》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利用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流畅地阅读课文《散步》。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2.2 教学内容课文《散步》的阅读和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探讨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和动机。
2.3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
教师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课文《散步》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课文《散步》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描述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
探讨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贡献。
3.3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和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和提问,帮助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四章:情节与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课文《散步》的主题。
分析情节发展与主题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意义。
4.2 教学内容课文《散步》的主题理解和探讨。
分析情节发展与主题的关联。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课文的主题。
教师引导和提问,帮助学生深入探讨主题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总结和反思课文《散步》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知识目标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
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
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2、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b:过程与方法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领会主旨。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散文,提高审美情趣。
c: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
教学难点:领会表现至善至美的亲情美的主题以及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欣赏与感悟。
导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说感受)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温馨的爱,像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莫怀戚的《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习质疑1、回顾学过的《错过》,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德高望重,心中装满美好情愫的季羡林先生因为燕园中的古藤萝被毁,写下了对灵魂颟顸之人强烈不满的《幽径悲剧》。
宗璞先生没有因为紫藤萝花架的一时被毁而心中惆怅,反而在紫藤萝花瀑前憬悟到生命的永恒。
诵读、咀嚼这些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我们能否感受到存活的斑斓多味?如果想要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和驾驭生活,不贻误生活赐给我们的每一次良机。
2、收集有关作者资料,简介作者。
点拨: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曾任教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选择运动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而在众多的健康运动中,步行的健康价值是被大家所认可的。
那么,我们要怎样进行步行才能真正发挥步行的健康效益呢?下面我们就领略一下七年级上册《散步》预习单导学案设计吧。
一、基础知识(一) 步行对身体的益处步行是一种便捷简单的运动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提升我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长时间的步行锻炼,我们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消耗体内的脂肪,有效改善慢性病疾病,提高免疫力等。
(二) 步行的正确姿势步行的正确姿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站直身体,收紧腹部,抬头挺胸。
2. 动作要平稳,不要身体晃动过大。
3. 步幅不宜过大,步伐要均匀。
4. 步行时手臂不要太紧张,自然地摆动即可。
(三) 步行的禁忌在进行步行时,也需要注意几点禁忌:1. 不要穿着太紧身的衣服和鞋,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 避免在寒冷或者雨季进行步行,以免感冒。
3. 对于有心脏病、肺炎或者其他长期慢性疾病的人,需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因为过度的身体负担而使病情加重。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步行的益处,掌握步行的正确姿势和禁忌。
2. 理解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步行有所不同,探究如何进行合理的步行锻炼。
三、教学活动1. 课前热身问答老师可以在课前对于学生进行一定的热身问答,例如提问“步行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姿势”“步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观看视频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步行的健康视频,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步行的益处、姿势和禁忌,同时可以通过视频的展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步行带给身体的健康活力。
3. 课前预习练习老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练习,并在课前进行自我测试。
七年级上《散步》导学案设计«散步»导学案学习目的1. 能会读会写文章中出现的生字和重点词语的意思。
2. 全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兽性美。
3.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4. 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基础学习(一) 预习反省1、给加点的字注音瞬间() 分离() 水波粼粼() 分歧() 熬过() 蹲下()2、解释词义分歧——冤枉——各得其所——3、摘录文章描写南方初春美景的佳句,并体会其作用。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诵读课文感受亲情1.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并自在地有感情地朗诵。
2.有感情的朗诵下面的语句(留意读出加粗字所包括的情感)。
天气很好。
往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留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划一的桑树,止境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中央,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上去,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上去,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矮小但是很瘦;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的,稳稳地,走得很细心,似乎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品析文句感受美点1.如何了解〝她如今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分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涵义。
2.体会〝天气很好。
往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中加点字表达的感情。
3.体会〝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所包括的亲情。
4.〝她早已习气遵从她强健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气遵从他矮小的父亲〞一句中〝强健〞〝矮小〞在句中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5.母亲为什么改动主意,要走小路?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情感?6.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细心体会〝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的,稳稳地,走得很细心,似乎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散步》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诵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这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二、妙点揣摩
每小组从文中选出两处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分工协作完成以下任务:(注意圈点勾画)1.喜欢这个家庭里的哪个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2.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物性格特点)。
3.选取你的家庭里最感动你的一个画面,细细描述下来。
比比看哪位同学的描述最让人感动。
(提示:孝敬体谅理解尊老爱幼……)
三、拓展延伸
1.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句子,并分析这些人物有何特点?
2.同学们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叠词?,用横线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现了谁的什么感情。
3.“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这个结尾句的好处?
四、成果采撷
写法指导:以小见大的写法。
文章借散步这件小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这就是以小写大。
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更反映出传统思想文化中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知识链接】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
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1《散步》达标单
【达标测试】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嫩.()芽一shà( )间 chāi( )散
各得qí( )所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犄()角
怦()怦藏()刀脸颊()攥()着抹()布
2. 解释词语
委屈:
粼粼:
3.理解句意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赏析语言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作业布置】
1.掌握字词,完成相关练习。
2.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