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04.86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学习重点: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城市功能分区。
3、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
预习学案(第一课时)一、城市与乡村差别1、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经济、文化中心。
2、乡村:主要从事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城市与乡村差别:城市具有密集、生产效益和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与城市区位(1)区位是指与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①地形与城市区位:大多数城市主要分布在以为主的地区。
②气候与城市区位: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适中的地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河流与城市区位A、城市用水——是限制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B、水运运输——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C、——河流作为防御的屏障对早期城市的选址所起的作用非凡。
(2)经济地理区位丰富的资源,便利的和上的优惠往往是形成城市的优势区位因素。
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
(2)沿河、、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交汇处,或大河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地、大规模的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三、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特点商业用地:,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用地:商业用地的外围工业用地:市区外缘,沿主要分布(第二课时)四、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包括商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通过分析地理要素和空间关系,掌握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提升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认知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本、网络资源等途径,学习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了解乡村与城镇在空间布局上的差异和共同点。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乡村和城镇作为案例,分析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主要功能和空间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空间结构的实际运用。
3. 绘制空间结构图:学生需根据所学的空间结构知识,绘制一幅乡村或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图。
图中应包括主要功能区、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要素,并标注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需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空间结构图,并就图中的布局、功能、交通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深化对空间结构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并做好笔记。
同时,需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丰富对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了解。
2. 案例分析要求: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分析过程中需注重细节,包括功能区的划分、交通网络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等。
3. 绘图要求:空间结构图应布局合理,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应清晰明了。
图例应准确,标注应清晰。
绘图过程中可适当使用颜色和线条来区分不同要素。
4. 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讨论过程中应注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学习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概念和原理,是否能够准确解释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情况:学生选取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分析过程中是否注重细节,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功能区的划分、交通网络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等。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城市形态1.城市形态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1)概念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是城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
深化升华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和生活在城市里。
①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
②城市的特点: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2)类型①集中式;②分散式。
(3)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形、河流。
如平原地区的城市比较规整;山区、丘陵的城市比较破碎。
②社会环境因素:交通线、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如沿交通线分布的城市往往呈条带状。
方法点拨运用关联图法分析城市形态与影响因素图2-12.城市地域形态每个城市地域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形状,这与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城市的地域形态可以分为团块状、条带式或放射状和组团式几大类型,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1)团块状城市主要是在城市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
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在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的地域则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伸,形成团块状的形态。
这种类型的优点是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建设的投资。
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较常见的城市形态。
如成都、合肥和美国的华盛顿。
(2)条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交通条件是城市生产和生活赖以进行的重要条件,城市地域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轴向发展。
在我国南方河网地区、山区河谷城市或沿铁路线的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地域形态,如兰州、常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3)组团状城市由于受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等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或在规划、控制等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外围部分的几片与中心区以及各片之间不相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
1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及形成的原因
重点难点 1. 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知识梳理 夯基固源※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定义:构成城市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城市中不同功能小区有
规律的结合。
2、城市功能区布局
位置 特点 组成
中心商务区 位于 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口 大公司、大商行、大银
行
商业区 城区或 旁,中小城市位于城市中心区 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昂贵、土地利用 商业街和各种商场
住宅区 城市中 的用地方式 由于经济原因,住宅区呈现 与 的分化 住宅楼及配套服务设施
工业区 城市_____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便利 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区;不同程度存在环境问
题
工业小区及配套服务设
施
3、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原因 特例
历史原因 北京故宫、日本
经济原因 地租:距离城市越近,地租 ;交通线路交汇处地租可能
社会原因 由于 、生活方式、 而形成不同的 和
活动区
行政原因 政府政策和
※合作探究,重难突破※
探究一:自然因素解释城市的空间结构
2
阅读课本“探索”栏的资料,结合课本图2-1-1,进行思考:
(1) 马恩是以英国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英国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
型的特点是什么?
(2) 马恩发现英国城市存在东西向分异,即富人集中在城市西部地区,工人和
其他劳动者集中在城市东部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异?
(3) 马恩断言这种格局不可能改变,你们认同这种说法吗?
(4) 马恩有提出城市内部和外部也将出现差异,而且住宅区面积和居住着的社
会经济地位都会随着离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你们认同这种说法
吗?
(5) 我国的城市有这样的分布吗?如果有,会是怎样分布的?
探究二:探究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
1. 读图2-1-10“地租与距离的关系”图,
(1) 在图上找出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不同功能区与距离有什么关系?为
什么?
(2) 根据图2-1-10,填写下表。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距市中心距离
地价
对应地租直线坡度
2.用地租原理解释下列现象
纽约的曼哈顿高楼大厦密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它是如何形成的?在
北京城里找到农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为什么东京闹市区的土地价格比它的
郊区贵1000多倍?
※课堂追踪 知识巩固※
1、在城市各种功能 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分区是( )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行政区
2、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 )
A、金融贸易区 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区 D、出口加工区
3
3、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公共用地
4、城市地域结构是指( )
A、提供城市不同职能的地区 B、城市人口生活和工作的区域
C、不相同功能得小区有规律的结合 D、由交通线路分隔出的各类区域
5、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为 区,对应付租能力 线,原因是 。
(2)B为 区,对应付租能力 线,原因
是 。
(3)C为 区,对应付租能力 线,原因
是 。
(4)上图说明 直接影响地租的高低,在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
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
动 。
(5)图中功能分区有一明显错误,请改正。
6.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别为:Ⅰ________区、Ⅱ________区、Ⅲ________
区,其中用地方式多分布在城市外围的是________区(填代表数字)。
(2)Ⅰ类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该类功能区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人口流量大 ②人口密度较小 ③交通便捷 ④对外联系不便 ⑤地租
水平高 ⑥土地利用集约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3)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市中的Ⅱ类功能区开始出现高级和低级的分化现
象。如果图中城市地区的主导风向与河流的流向大体一致,则高级区应主要分布
在城市________部(按地理方位回答),试简述判断理由。
※自主反思 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