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阿司匹林的功效与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抗凝血药。
它具有以下几个作用和功效:
1. 镇痛作用:阿司匹林可以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例如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
2. 抗炎作用:阿司匹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
3. 降热作用:阿司匹林可降低体温,适用于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4.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从而预防血栓形成,减轻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5. 预防心脏病:长期服用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6. 辅助治疗风湿病:阿司匹林可用于辅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
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哮喘等。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前最好咨询医生并按医嘱使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称:_____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等。
【规格】_____mg/片【用法用量】用法:口服。
肠溶片应整片吞服。
用量:1、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
以后每天 100 200mg。
2、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 100 300mg。
3、中风的二级预防:每天 100 300mg。
4、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 300mg。
5、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每天 100300mg。
6、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 300mg。
7、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每天 100 200mg。
8、用于解热镇痛:一次 300 600mg,一日 3 次。
9、用于抗风湿:一日 3 6g,分 4 次口服。
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2、增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3、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
【禁忌】1、对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他成份过敏者禁用。
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3、出血体质(如血友病患者)禁用。
4、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5、妊娠最后三个月禁用。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时使用本品应谨慎: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阿司匹林的起源和发展阿司匹林,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闻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种药物,更是医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阿司匹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在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发现柳树皮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缓解疼痛和发热。
但当时人们对其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时间来到 19 世纪,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对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
1828 年,德国药剂师约翰·布赫纳成功地从柳树皮中提取出了一种黄色的晶体物质,并将其命名为“水杨苷”。
然而,水杨苷的效果并不稳定,且具有一些副作用。
直到 1897 年,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拜耳公司工作期间,对水杨苷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他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化学性质更为稳定、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物质——乙酰水杨酸。
这个乙酰水杨酸,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因其显著的疗效和相对较小的副作用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早期,阿司匹林主要被用于缓解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同时也被用于治疗发热和炎症。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在20 世纪50 年代,科学家们发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这一发现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开辟了新的领域。
研究表明,血小板的聚集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栓的形成则可能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在临床上,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阿司匹林也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
除了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阿司匹林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例如,在一些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中,阿司匹林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如结肠癌、胃癌等。
阿司匹林使用指南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和发热,同时还具有抗炎和抗凝血的作用。
然而,正确的使用阿司匹林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的使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阿司匹林的使用指南,包括适应症、用量、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等内容。
一、适应症:阿司匹林主要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和肌肉痛等。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用于降低发热和缓解感冒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和喉咙痛。
另外,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
二、用量: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
一般而言,成人每次口服阿司匹林的剂量为325-650毫克,每4-6小时服用一次,但一天总剂量不得超过4000毫克。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年龄和体重确定合适的剂量。
三、注意事项:1. 阿司匹林不适合所有人使用,特别是以下人群:a.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b. 曾有过哮喘、鼻窦炎、鼻息肉等过敏性反应的人;c. 正在服用抗凝血剂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d. 有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倾向的人;e.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2岁以下的儿童。
2. 长期或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和溃疡的风险。
因此,如果您有消化道溃疡、胃出血史或正在服用其他可引起胃肠道出血的药物,请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咨询医生的意见。
3.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可以延长凝血时间。
因此,在进行手术和牙科治疗之前,应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阿司匹林。
4.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肾脏和肝脏的负担,因此,对于有肾脏或肝脏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5. 阿司匹林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使用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
虽然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一些妊娠并发症的风险,但使用时仍需谨慎。
四、副作用: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胃痛、恶心、呕吐和胃肠道出血。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
也有以阿司匹林为名的电影和图书。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英文名称:Aspirin英文别名:Acenterine、Acetard、Acetophen、Acetylsalicylic Acid、Acidum Acetylsalicylicum、Adiro、Albyl、Aluprin、Asadrine、Aspirinetas、Bayaspirina、Bi-Prin、Codral Junior、Ecotri、Ecotrin、Elsprin、Empirin、Enteretas、Novosprin、Rhonal、Salitison、Salicylic Acid Acetate、2-Acetoxybenzoic acid(中文)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邻乙酰水杨酸(中文)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英文)普通命名法:acetylsalicylic acid(英文)IUPAC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分子式:C9H8O4相对分子质量:180.16CAS登录号:50-78-2EINECS登录号:200-064-1水溶性: 3.3g/L(20℃)闪点: 250℃密度: 1.35g/cm³熔点:136℃性质描述: 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
熔点135℃。
无气味,微带酸味。
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缓缓水解成水杨酸和乙酸。
能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微溶于水,在氢氧化碱溶液或碳酸碱溶液中能溶解,但同时分解。
该品1g能溶于300ml水5ml醇10-15ml醚或17ml氯仿。
安全说明: S26:万一接触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送医诊治;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并使用防护眼镜或者面罩。
危险品标志: Xn:有害物质危险类别码: R22:吞咽有害;R36/37/38: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阿司匹林的工作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阿司匹林这个神奇的小药片,你可别小看它,人家本事可大着呢!咱先说说这阿司匹林在身体里就像个超级小卫士。
当我们身体有炎症的时候啊,就像是身体里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小坏蛋在捣乱。
这个时候呢,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种叫前列腺素的东西,这前列腺素可就像是那些小坏蛋的“帮凶”,它会让我们的身体感觉到疼痛、发热,还会让炎症变得更严重。
阿司匹林就闪亮登场啦,它就像一个勇敢的小战士,直接冲向那些前列腺素,把它们的合成过程给打乱。
就好比是在小坏蛋的老巢里搞破坏,让它们没办法聚集起来搞事情。
这样一来呢,炎症就会慢慢减轻啦,疼痛和发热的感觉也会跟着缓解,是不是很厉害呀?再说说这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神奇之处。
咱们的血管啊,就像一条条小河流,血液就在里面流淌。
有时候呢,血管壁上会有一些小损伤,这就容易让血小板聚集在那里,就像一群小伙伴挤在一块儿。
要是聚集得太多了,就会形成血栓,这血栓就像是河流里的大石头,会堵住血液的流动,那就麻烦大了,可能会引发心脏病或者中风呢。
阿司匹林又发挥它的本事啦,它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就像是给血小板们说:“哥儿几个,别都往一块儿凑啦,分散分散。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默默地在我们的身体里守护着心血管的健康。
你知道吗?阿司匹林在身体里工作的时候,就像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战斗。
它在我们的肠胃里被吸收,然后就随着血液循环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它不会挑挑拣拣,只要是有炎症或者有血栓风险的地方,它就会努力去发挥作用。
不过呢,阿司匹林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有时候会让我们的肠胃不太舒服,就像一个有点莽撞的小卫士,在守护身体的时候不小心也会给肠胃带来一点小麻烦。
但是呢,在很多时候,它的好处远远大于这点小毛病啦。
阿司匹林在身体里的工作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
它在微观的世界里,和那些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斗智斗勇。
它的工作原理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想象成它是我们身体里的小英雄,一切就变得好理解多啦。
阿司匹林【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英文通用名称:Aspirin其它名称:安可春、巴米尔、拜阿司匹灵、伯基、博尔心、醋柳酸、东青、力爽、塞宁、司尔利、协美达、延先、乙酰水杨酸、益欣雪、Acetard、Acetylsalicylic、Acetylsalicylic Acid、Acidum Acetylsalicylicum、Adiro、ASA、Aspirinum、Astrix、Bamyl、Bayaspirin、Cemirit、Colfarit、Ecotrin、Feprazoni【临床应用】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痛经等。
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的退热。
本药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它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本药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能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消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它并发症。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药也可用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此外,本药还可缓解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幼年型关节炎的症状及其它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疼痛,但近年来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药。
4.抗血栓:本药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的血栓形成以及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它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
6.可治疗由于X线照射或放疗而引起的腹泻。
7.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8.粉末外用可治足癣。
【药理】1.药效学本药为非甾体抗炎药。
具有如下作用:(1)镇痛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缓激肽、组胺等的合成,产生镇痛作用。
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2)抗炎作用: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本药作用于炎症组织,并抑制前列腺素或其它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有关。
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3)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等,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
该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4)抗风湿作用:本药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5)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
由于本药对生理性环氧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因此也抑制胃和肾组织内的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使胃酸产生过多,胃粘膜生成减少,食管及胃的肌张力减弱,临床出现胃消化不良,甚至胃溃疡。
在某些条件下,肾血流量减少,引起可逆性肾功能不全。
本药还可抑制子宫痉挛性收缩。
2.药动学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
吸收从胃开始,到小肠上部已大部分被吸收。
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
肠溶片剂吸收较慢。
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中,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
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
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蛋白结合率低。
单次服药后,1-2小时即达血药浓度峰值。
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抗风湿、抗炎时为150-300μg/mL。
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一般需7天,但需2-3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本药大部分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中代谢。
代谢物主要为水杨酸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
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
本药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形式从肾脏排泄。
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排泄量增多。
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
尿的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药物半衰期为15-20分钟。
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液pH值,一次服用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
一次口服650mg 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
【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对本药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过敏。
虽然并非绝对,但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2.禁忌症 (1)有活动性溃疡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者。
(2)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3)有本药或其它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者。
(4)孕妇。
3.慎用 (1)有哮喘及其它过敏性反应时。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
(3)痛风患者(本药可影响其它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4)肝功能减退者(本药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化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5)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者(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6)肾功能不全者(本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7)血小板减少者。
4.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用本药易出现毒性反应。
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使用本药,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但在国内尚不多见。
5.药物对老人的影响由于老年患者肾功能下降,服用本药时易出现毒性反应。
6.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本药易通过胎盘。
动物试验中,妊娠头3个月使用本药可致畸胎,出现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
人类也有使用本药后出现胎儿缺陷的报道。
此外,在妊娠后3个月中长期大量使用本药可使妊娠期延长,并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的最后2周用药,可增加胎儿出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
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
曾有报道称,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滥用本药可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过低)。
7.药物对哺乳的影响本药可经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口服650mg,5-8小时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达173-483μg/mL。
故长期大剂量用药时婴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8.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 (1)长期每日用量超过2400m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
(2)可干扰尿酮体试验。
(3)当血药浓度超过130μg/m L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
(4)本药可干扰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
(5)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
(6)本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可使出血时间延长。
剂量小到每日40mg时也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但临床上尚未见小剂量(小于每日150mg)引起出血的报道。
(7)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大于250μg/mL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小时可恢复正常。
(8)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大于300μ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9)每日用量超过5000mg时血清胆固醇可降低。
(10)由于本药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故可导致血钾降低。
(11)大剂量应用本药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素(T3)可得到较低的结果。
(12)由于本药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故可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
9.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血细胞比容、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不良反应】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血药浓度大于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
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胃肠道本药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发生率为3%-9%,停药后多可消失。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血液系统长期使用本药可使凝血酶原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出血的倾向增加。
本药引起的胃肠道潜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本药还可促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
服大剂量本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出现叶酸缺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本药还有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报道。
3.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头痛、精神障碍等,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μg/L后出现。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
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
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呼吸系统可导致严重的哮喘和鼻息肉(参见过敏反应),严重过量时可见过度换气。
老年人长期用本药,特别是吸烟者可发生肺水肿。
6.泌尿系统本药可引起可逆性肾功能不全。
患有涉及肝或肾的严重全身性疾病时,肾功能更易受损。
7.内分泌系统/代谢 (1)有资料报道,小剂量水杨酸能抑制血浆皮质激素浓度,升高血浆胰岛素浓度;中至大剂量水杨酸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大剂量水杨酸能抑制血清胆固醇浓度。
(2)水杨酸还能增加基础代谢、氧耗量和CO2的排出,以及在三羧循环中引起有机酸氧化代谢产物的积聚。
(3)本药治疗量可抑制胶原酶,致正常创伤痊愈时间延缓。
(4)每日服本药1-2g可引起某种程度的尿酸潴留。
(5)本药还干扰维生素C的代谢利用,并抑制(体内、体外)白细胞对维生素C的摄取。
8.过敏反应 0.2%的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
阿司匹林哮喘多发生于易感者,表现为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
有的患者出现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1.甲氧氯普胺可增强本药的吸收。
2.本药可增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血药浓度。
3.本药可加强和加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血糖作用。
4.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醋硝香豆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及其它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有加重凝血障碍并增加出血的危险。
5.尿酸化药可减低本药的排泄,使本药血药浓度升高。
本药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的患者加用尿酸化药后可能导致本药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反应增加。
6.本药可增强巴比妥类药物及苯妥英钠的作用。
因为本药在体内大部分水解为水杨酸盐,而水杨酸盐可竞争性与血浆蛋白结合,从而使这些药物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游离出来,从而增强了它们的作用或毒性。
7.本药可使锂和地高辛中毒的危险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