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12
国际经济学章节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可或缺,下面将结合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通。
国际贸易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成本理论和资本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的生产技术都不如其他国家,只要它在某种产品上的生产技术相对较好,它就应当专门生产该种产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产品。
这样,各国都有所专长,相互贸易,可以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2.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国能以较少的劳动时间生产一种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际贸易的益处在于各国分工合作,以提高生产效率。
3.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不能仅是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上。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两国某一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仍可能使双方都从参与贸易中获得利益。
4.资本理论资本理论是指不同国家在使用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上存在着的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劳动力比较密集,而发展中国家资本比较密集。
资本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资本的跨国流动,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或调整贸易收支而实施的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两种。
1.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是指一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关税、配额、进口禁止、出口补贴等。
保护主义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但是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分工难以实现。
国际经济合作第一章第一章导论Introduction一、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有关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其争议1.国际经济合作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首先,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普遍认可的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和研究体系。
我们教学和研究领域之“国际经济合作”,与西方国家的internationalbuine最为接近此外,与internationalproduction/globalproductionytem存在内容的交叉。
其次,西方国家在使用国际经济合作这一概念时,更多是作为一般性政治语言、政策语言,或是外交辞令,而非专门的学术性范畴。
例如APEC上的争论。
第三,国际经济合作并没有成为国标学科分类的三级学科或子学科,国际和国内著名高校在是否设立的这一课程上有争议。
从学科分类、学位点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也可以看出该课程的争议性质。
另一门类似的课程就是世界经济。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许坚2.国际经济合作概念的一般界定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生产要素的跨国(区)流动与配置及其相互间的政策协调。
商品的国际流动是国际贸易活动,货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国际金融活动,包括资本在内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尤其是国际化配置,是国际经济合作活动。
(1)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企业、个人、政府和国际组织都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
但核心主体是企业。
国际经济合作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与跨国配置。
虽然政府与国际组织也从事一定量的要素国际流动与配置,但在当代,要素流动的载体与配置的主体,是企业,更明确地说,就是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合作还涉及到国家地区间的政策协调,在这些领域,政府和国际组织是主体。
相应地,国际经济合作分为微观国际经济合作与宏观国际经济合作。
跨国公司活动的广泛领域属于微观国际经济合作,WTO、区域一体化等,属于宏观国际经济合作。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许坚(2)国际经济合作的领域生产、流通、研发、服务以及各国政策的协调等领域都可以发生国际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