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在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0922 终版
- 格式:pptx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5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于我院心脑血管科选取7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使用使用阿司匹林,观察组需将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每组35例患者,并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记录患者的NIHS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7d、14d、30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好转,其中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好转情况更佳,且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其次,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2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黏膜出血、1例泌尿系统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17.1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实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安全性引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高,且根据患者脑血管病灶情况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多种,一般多以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主。
患者一旦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其神经系统功能便会受到损害,并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感知功能等[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处于病症的加重阶段,在该阶段中患者神经功能会逐渐受到影响,因此应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缓解脑血管狭窄、堵塞情况,使脑部神经组织可正常供血。
本次实验中详细分析了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实施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共70例,均为我院心脑血管科收治,患者在病症的影响下存在偏瘫,经影像学诊断分析证实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且患患者无昏迷情况,未接受溶栓治疗、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已征得家属同意。
● 2373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Aug 29(15)够抑制细胞壁细胞分泌,胃黏膜内的质子泵驱动小管中的钾离子同细胞内氢离子发生交换,抑制H+-K+-ATP 酶活性,进而抑制胃酸分泌。
另外,该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且长时间维持药物浓度,使药效持续较长时间,进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在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时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8,9]。
有多项研究表明,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丘质梅[3]对80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还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单一用药效果更佳。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主要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48%,患者输血量395.74±106.25ml、出血量189.45±36.18ml以及止血时间32.19±6.41h,均明显比对照组586.42±179.37ml、326.51±75.53ml、61.36±8.57h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与对照组14.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伟芳等[10]、汪笔琴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联合用药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所用硫糖铝属于一种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酸性环境下,通过借助离解作用分解为带有负点荷的八硫酸蔗糖,再通过聚合作用结合溃疡面或炎症部位正电荷蛋白质渗出物,并形成保护膜,进而覆盖、修复受损胃黏膜,促使其溃疡面愈合,利于胃黏膜再生[3,8]。
将其与奥美拉唑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受损胃黏膜修复,进而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同时也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6]。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了一定数量的患者,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和疗效评价,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脑卒中后恢复的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更好,同时安全性也得到有效评价。
疗效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更快,生活质量提高明显。
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治疗方案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为这一领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临床试验设计、研究方法、临床数据分析、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疗效分析结果、安全性分析结果、临床意义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药物包括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
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减轻血小板粘附来预防血栓的形成,阿司匹林则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联合使用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达到协同效应,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关于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仍不够充分和明确。
本研究旨在对这一治疗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临床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药物选择和治疗方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观察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 分析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3. 探讨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4. 对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脑卒中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出血风险等方面。
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氯吡格雷片聯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巴塞尔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pidogrel tablets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34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pidogrel tablets on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effects,hemorheology index,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Barthel index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64.71%, which was 94.12%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lower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plateletaggregation rat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lower NIHSS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obviously higher Barthel index score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NIHS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viously higher Barthel index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shows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Clopidogrel;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Acute ischemic stroke; Clinical efficacy由于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却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时刻在威胁着高龄人群的生命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尤其危险[1]。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被广泛应用。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这也是我们进行本次研究的初衷。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我们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对比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和安慰剂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为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共纳入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良好的比较性。
在疗效方面,我们观察了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
短期预后主要观察了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的脑血管事件(如再发脑卒中、TIA等)发生率,长期预后主要观察了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的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
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短期预后和长期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安全性方面,我们重点观察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治疗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和出血等,但均可通过对症处理得到缓解,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见。
结合研究结果,我们得出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而且不良反应可控制。
我们建议临床上可以积极推广该治疗方案,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西藏医药2019年第40卷第5期(总146期)743…讨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属临床常见疾患,不仅发病率高,且易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需予以及时治疗。
辛伐他汀可经由阻止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生成,减少胆固醇合成,下调机体内胆固醇水平,且能经由反馈调节机制促进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生成,进而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其残粒经由受体途径代谢,下调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此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同时,有研究指出,辛伐他汀还可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促进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阻力,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增殖,提高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舒张,改善脂代谢紊乱症状[5]。
硝苯地平与氨氯地平均属临床常用降压药,其中前者可经由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连,降低心肌氧耗及能耗,有效保护心肌细胞,且能促进全身血管扩张,抗血小板聚集,起到降压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多,患者耐受性差,影响治疗效果[6];后者能抑制细胞外钙离子通过通道进入至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且对血浆钙离子浓度无明显影响,同时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促进血管扩张,起到降压作用,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7]。
本研究将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方案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提示联合采用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此外,血脂升高会使其于动脉血管内壁附着量提高,致使血管内壁的损伤加剧,且由于血脂有着正电荷,可和血小板及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相结合,造成红细胞聚集性提升、沉降率加快,进而引发血液流变学状况异常,促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有效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为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重要靶点之一[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实验组血浆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
表明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辛伐他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92例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
所有患者均给予TIA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疗程均为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有效30例、无效10例、恶化6例,有效率为65.22%,研究组有效44例、无效2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95.6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严重出血事件。
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效果TIA极易进展为完全性卒中,统计表明大约1/3以上的TIA患者在发病后24 h内并发脑卒中[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人口的老龄化,TIA 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
最新研究表明引起TIA的主要原因在于脑动脉内小栓子一过性阻塞脑血管,这些微栓子大多来自脑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心房内附壁血栓等[2]。
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无论在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指南中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大多为单用阿司匹林,对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TIA的研究并不多见[3]。
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更好的治疗TIA患者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2例TIA 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头颅CT 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制定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4]中关于TIA的诊断标准;②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分;④临床资料完整且坚持完成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