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骨肿瘤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0
骨肿瘤鉴别诊断病历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特点是以异常增殖的肿瘤细胞在骨组织中生长和扩散。
由于骨肿瘤种类众多且临床表现相似,因此对于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技术,以及常见骨肿瘤的诊断要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提供了整体概述和文章结构介绍。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骨肿瘤的定义、分类和特征,以及其常见症状和体征。
第三部分将介绍当前常用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技术,其中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第四部分将针对常见的三种类型的骨肿瘤(骨肉瘤与骨转移瘤、类骨软组织肉瘤与富血管性巨细胞肿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成骨性纤维表皮样囊性骨嵴上皮样异位化生物模型相似不良反应)进行鉴别诊断的要点进行讲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关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技术,帮助医学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不同类型的骨肿瘤。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骨肿瘤的定义、分类、特征以及常见的临床表现。
同时,通过详细阐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方法,使读者能够掌握相关技术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中。
最后,通过提供常见骨肿瘤的诊断要点,帮助医学专业人员准确判断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骨肿瘤。
2. 骨肿瘤的鉴别诊断2.1 骨肿瘤的定义骨肿瘤是指发生在骨组织中的肿瘤,它可以来源于骨组织本身,也可以是其他器官转移性的。
骨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界限清晰,很少引起严重的破坏;而恶性骨肿瘤则具有浸润性生长、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
2.2 骨肿瘤的分类和特征根据组织学类型以及发展方式,骨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包括:- 骨母细胞肉瘤:一种高度恶性的原始间叶组织起源的骨肉瘤;- 骨巨细胞瘤:一种多核巨噬细胞介导形成的良性或局部侵袭性骨肿瘤;- 基底细胞母细胞癌:一种来源于表皮基底层干细胞的癌变;- 软骨母细胞瘤:一种来源于软骨母细胞的良性或低恶性度骨肿瘤。
骨肿瘤(方剂选)1、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炒研),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
不用引。
此方主治骨槽风、流注、阴疽、脱骨疽、鹤膝风、乳癌、结核、石疽、贴骨疽及漫肿无头,平塌自陷,一切阴凝等症。
麻黄得熟地不发表,熟地得麻黄不凝滞,神用在此。
2、阳和解凝膏(《外科证治全生集》)新鲜大力草即牛蒡子草连根叶三斤,白凤仙花四两活者,上用香油十斤,将二味熬枯去渣,次日再入后药:川芎四两、川附子、桂枝、大黄、当归、草乌、地龙(无则用穿山甲)、僵蚕、赤芍、白芷、白蔹、白芨各二两、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一两。
上熬枯,住火片时,油将冷,用夏布滤净渣,将油称准斤两,用细绢将油入锅内,要清净为度。
用火熬滚,每油一斤加水飞过黄丹六两五钱,徐徐投入搅和,文火慢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
即以湿粗纸罨火,将油锅移冷灶土伤下后药水:制乳香(末),制没药(末)各二两,麝香(末)一两苏合油四两。
上将三味研极细,用药合油入膏溶化搅匀,半月后摊贴。
3、千金托里散(《外科证治全生集》)人参、黄芪(生)、防风、厚朴、当归、官白芷、川芎、桔梗、白芍、甘草、上酒、水各半煎服。
阴疽酌用,一方有金银花。
4、八宝珍珠散(《外科真诠》)牛黄五分、珍珠一钱、琥珀二钱、儿茶五分、明雄一钱、月石三分、朱砂一钱、上片二片、研细末。
5、归化汤(《外科真诠》)当归一两、银花二两、白术一两、杜仲一两、豨签草三钱、防己一钱。
6、托里散(《外科真诠》)生黄芪三分、当归二分、白芍二钱、续断三钱、云苓二钱、香附一钱、枸杞子一钱五分、甲珠一片,银花一钱、甘草七分、福元十枚(引)。
7、红升丹(《外科真诠》)专治一切疮毒,溃后拔毒生肌。
水银一两、火硝二两、白矾二两、皂矾六钱、明雄五钱、朱砂五钱、先将白矾、皂矾、火硝研碎入锅内,加烧酒一杯煅化,俟干即起研细。
再入水银,朱、黄研匀放丹锅内升炼。
内中用酒酿调清使石沫封外,日用盐调香灰封,再用文火二更香久,中火二更香久,武火枝半更香久,升炼,冷,开锅扶下,得黄色者为上,蓝色者不可用。
骨肿瘤(bone tumour)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
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
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流行病学骨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01%。
在骨肿瘤中:良性占50%,恶性占40%,肿瘤样病变占10%左右。
良性骨肿瘤以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软骨瘤较为多见;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为多见。
由于骨组织来源于中胚层组织,发生在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医生们都称之为“肉瘤”,不能称为“骨癌”.骨肿瘤以大腿骨和小腿骨发生最多,如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等。
发生躯体肿瘤较少,如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及软骨肉瘤等。
脊索瘤以脊椎为特发部位,尤以骶椎最多,软骨瘤多发生于手足各骨。
骨肿瘤多发生于男性,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脊索瘤等。
男女之比约为1.5:1。
从发病的年龄上看,有两个高峰阶段,第一个高峰是在10-20岁,第二个高峰是壮年以后,后者主要是转移性骨肿瘤。
二分之一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人发生在10-20岁,尤其是骨肉瘤病人,三分之二发生在这个年龄组内,说明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危害较大。
一般来讲年龄越小,恶性骨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由于在治疗上尚未有重大突破,故预后较差。
好发部位骨肿瘤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肿瘤其好发部位也不尽相同,如骨瘤和骨血管瘤多发于颅骨和颌骨;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多见于胫骨;软骨瘤多见于手骨;一般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生在四肢的长骨,如骨肉瘤、尤文氏肉瘤都好发生在膝关节的上下,即股骨的下端或胫骨的上端;脊索瘤多发生在骶骨;骨髓瘤多发生在颅骨和脊柱; 继发性骨肿瘤多见于骨盆、脊柱和股骨等。
第七十三章骨肿瘤总论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
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生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
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骨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过去,对骨肿瘤的命名、分类及组织发生等方面的看法比较混乱。
国际卫生组织(WHO)决定单纯依据组织学的标准,即依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类型及其产生的细胞间物质的类型进行分类。
凡不符合规范类型者,均属于未分化型的范畴。
分类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预测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
所以,上述的分类虽然并非完全合理,却不失为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一种。
现介绍如下:原发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组织学分类一、成骨性肿瘤(一)良性1.骨瘤(Osteoma)2.骨样骨瘤和骨母细胞瘤(Osteoid Osteoma Osteoblastoma)(二)恶性1.成骨肉瘤(Osteosarcoma)2.皮质旁成骨肉瘤(Juxtacortical osteosarcoma)二、成软骨性肿瘤(一)良性1.软骨瘤(Chondroma)2.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3.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4.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1.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2.近皮质软骨瘤(Juxatcortical Chondrosarcoma)3.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imal Chondrosarcoma)三、骨巨细胞瘤(Ciant Cell Tumor of bone)四、骨髓肿瘤1.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2.骨网织细胞肉瘤(Reticulosarcoma of bone)3.骨淋巴肉瘤(Limphosarcoma of bone)4.骨髓瘤(Myeloma)五、脉管肿瘤(一)良性1.血管瘤(Hemangioma)2.淋巴管瘤(Limphoangioma)3.血管球瘤(Glomangioma)(二)中间型或未定型1.血管内皮瘤(Hemangioendothelioma)2.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三)恶性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六、其它结缔组织肿瘤(一)良性1.成纤维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2.脂肪瘤(Lipoma)1.纤维肉瘤(Fibrosaroma)2.脂肪肉瘤(Liposarcoma)3.恶性间叶瘤(Malignant mesenchymoma)4.未分化肉瘤(Undifferentiated sarcoma)七、其它肿瘤(一)脊索瘤(Chordoma)(二)长管骨“牙釉质瘤”(Adamantinoma of lone bone)(三)神经鞘瘤(Nearilemnoma)(四)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八、未分化类肿瘤九、瘤样病变1.孤立性骨囊肿(Solitary bone cyst)2.动脉瘤样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3.近关节性囊肿(Juxta articular bone cyst)4.干骺端纤维缺损(Metaphseal fibrous defect)5.嗜伊红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oma)6.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7.骨化性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8.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棕色瘤”(“Brown tumor”)骨肿瘤的诊断多数骨肿瘤的诊断较为复杂,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不同骨肿瘤可有相近似的表现,良性骨肿瘤可发生恶变;有些骨肿瘤组织学检查显示分化良性,但临床上表现为高度恶性,常常早期出现肺转移。
还有一些病变的临床,X线或病理表现与骨肿瘤相似。
一般来说,骨肿瘤的诊断必需强调临床,X线表现及病理三结合,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几个问题:①骨肿瘤与非骨肿瘤病性变;②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③原发性骨肿瘤与转移性骨肿瘤。
一、临床表现(一)疼痛是骨肿瘤的一个主要症状,休息后不能缓解,由于外界刺激减少而夜间疼痛加重,尤其是恶性骨肿瘤夜间痛,静止痛更明显,是与创伤及炎症疾病造成的疼痛的主要区别。
(二)肿块往往表现在肢体或躯干的异常隆起,需注意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温度、质地、边界、有无压痛、表面性质、活动度及其生长速度。
(三)年龄分布骨肿瘤的年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人群中因恶性肿瘤死亡者有两个年龄的高峰。
一个为15至20岁,另一个为30至75岁,第一个高峰大多为原发性恶性肿瘤,如6个月婴儿恶生骨肿瘤几乎全为神经母细胞瘤。
尤文氏瘤(Ewing's sarcoma)多发生在儿童,成骨肉髓瘤及转移性肿瘤大多为50岁以上的患者。
(四)部位特征某些骨肿瘤有比较特定的好发部位,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好发部位如图。
一般来说,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疼痛轻重或不痛,除位置表浅者外,早期不易察觉,当肿瘤长大或压迫周围组织时,疼痛加重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始被发现。
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发展迅速,骨皮质破坏后,可蔓延至周围软组织。
患部常呈梭形肿胀,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局部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早期出现疼痛并呈进行性加重。
后期出现贫血及恶液质,并可发生多处转移病灶,其中以肺部转移最多见。
二、放射线检查X线检查对明确骨肿瘤性质、种类、范围及决定治疗方针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是骨肿瘤重要的检查方法。
然而X线片仅是骨肿瘤的投影,骨肿瘤的X线表现不恒定,需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良性骨肿瘤形态规则,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界限清楚,以硬化边为界,骨皮质因膨胀而变薄,但仍保持完整,无骨膜反应,恶性肿瘤的形象不规则,边缘模糊不清,溶骨现象较明显,骨质破坏,变薄,断裂,缺失,原发性恶性肿瘤常出现骨膜反应,其形状可呈阳光放射状,葱皮样及Codman三角。
X线片可为医生提供有关肿瘤发病过程四个信息:(一)骨肿瘤的位置如肿瘤可位于骨骺,也可位于骨骺端,可位于长骨,也可位于扁平骨;青少年骨骺发生的肿瘤应首先考虑软骨母细胞瘤,而成年人上述骨骺部的肿瘤应考虑为骨巨细胞瘤。
(二)肿瘤对宿主骨的影响肿瘤与宿主骨间边界有无浸润性是确定病变性质的首要因素,边界清楚者表明肿瘤生长缓慢且浸润性弱。
反之,边界模糊者则表明肿瘤浸润性强。
(三)宿主对肿瘤的反应宿主总是力图消灭肿瘤,将其包裹,形成纤维组织包膜,生长快速的肿瘤可浸润和破坏这种反应性骨包膜,而仅在肿瘤的一端或两端能见到这种包膜的残余,通常表现为Codman三角。
(四)肿瘤组织的密度骨组织显像中如有任何密度变化,均可怀疑该组织有病变,有些肿瘤为溶骨性病变,如骨巨细胞瘤,而有些为成骨性病变,成骨不规则或为雪花状,如骨肉瘤、软骨肉瘤。
发生在骨盆、脊柱等部位的肿瘤,普通X光片不能很好地显示时,CT扫描、B超、MRI、ECT 等机关报型显像技术可以帮助判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骨扫描可以在普通X光尚未有阳性改变时即显示出原发、继发性骨肿瘤的存在。
对可疑者应选择性地作99锝等的骨扫描。
三、组织学检查骨肿瘤最终诊断的完成有赖于组织学检查,通常经常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
活检术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施行,要保证得到有诊断意义的组织。
切口设计应照顾到后续手术,最低限度地减少肿瘤细胞扩散及对邻近正常组织的污染,决不可认为活检术为小手术而轻率从之,取材应避开坏死区,多取几个部位。
肿瘤的外围部分多为反应区,有时不足以作出肯定的诊断,但是,病理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如疲劳骨折、骨化肌炎容易误诊为骨肉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的棕色瘤易误诊为巨细胞瘤;软骨来源的肿瘤难以区分良恶生等。
某些肿瘤的诊断中,化验检查有一定的帮助,如成骨肉瘤患者硷性磷酸酶可以增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有盆血、尿本周氏蛋白阳性,棕色瘤患者有血钙、血磷异常等。
骨肿瘤的治疗一、良性肿瘤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为主,如能彻底去除,一般不复发,予后良好。
二、恶性肿瘤治疗上尚存在不少困难,尽管近年来采用所谓的综合方法,疗效有所提高,但仍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在“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的原则下,人们在积极地导求更有效的方法。
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截肢、关节离断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由于化疗方法的进步,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作瘤段切除(Enbolc resetion)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体置换。
据称,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效果仍很差。
对于恶性程度偏低的肿瘤,如纤维肉瘤,采取保留肢体的“局部广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辅以化疗等措施,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至用永尸体关节作为置换材料问题,部分作者认为“愈合满意”,但有些病例出现较大的排异反应,尚须研究克服。
化学治疗分全身化疗、局部化疗,常用的药物有阿霉素及大剂量氨甲喋呤,但药物的作用选择性不强,肿瘤细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响化疗的效果。
用单克隆抗体携带药物,选择性攻击瘤细胞(即“导弹方法”),只是一种设想,距实际应用尚有距离。
局部化疗包括动脉内持续化疗及区域灌注效果好,五年生存率得到提高,但达不到完全“化学截除”的作用。
今后需要继续研究以期改善灌注方法,如合理的联合用药、选择灌注液的最适宜温度、灌注后根治性手术的时机等,均需深入探讨,使其日臻完善。
免疫疗法:目前仍停留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阶段,因肿瘤抗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还没有理想的特异性免疫疗法。
干扰素也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但其来源有限,还不能广为应用。
放疗方法对骨肿瘤的治疗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目前也有一些改进(如快中子、射频等的作用)。
各论骨软骨瘤骨软骨瘤又名外生骨疣,也属软骨肿瘤,最为常见,有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
单发性多见。
多发性较少见,常合并骨骼发育异常,最多发生于膝关节及踝关节附近,常为二侧对称性并有遗传性,又称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
发生于关节附近骨端的叫做骺生骨软骨瘤,位于拇趾末节趾骨的叫做甲下骨疣。
骨软骨瘤由纤维组织包膜、软骨帽和骨性基底构成。
其基底可为细长呈蒂状,也可为宽广的基底。
在生长年龄内,骨软骨瘤本身有其自己的骨骺板。
所以在生长年龄结束时,骨软骨瘤的生长也停止。
在骨软骨瘤与周围组织之间,可因磨擦而产生滑囊。
约有1%的单发性骨软骨瘤可恶变,但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生恶变为软骨肉瘤者为10-20%。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病人多为青少年,局部有生长缓慢的骨性包块,本身无症状,多因压迫周围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等影响功能而就医,多发性骨软骨瘤可妨碍正常长骨生长发育,以致患肢有短缩弯曲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