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社会工作策划书最新

老年社会工作策划书最新

老年社会工作策划书最新
老年社会工作策划书最新

老年社会工作小组模拟

老年社会工作小组模拟

活动主题

关爱老人,温暖社会

理论构架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2、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3、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活动背景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更加进步的今天却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到冷落。当代大学生应该以关心社会问题,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己任,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幸福银龄,美丽夕阳。

活动目的与意义

目的:通过一系列活动,达到慰问冷落在家的空巢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的效果。

意义:使空巢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活动时间20XX年6月

活动参与者

活动准备

由六名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一位空巢老人、一位空巢老人的12岁孙女、两名社会工作社作者以及空巢老人的两位女儿

活动流程

第一节

活动名称活动目的用时活动内容备注

你我的红歌组员与老

人建立关

系、活跃气

氛、认识更

多陌生人。

15分

(1)在纸条上写下大家熟悉的短

歌歌词。约选2`3首,每一首歌

可写多张字条;

(2)组员围成圆圈,组长发给每

人一张歌词;

(3)组长说开始,各人大声唱自

己的歌,并寻找同一首歌的人;

(4)必须一边唱一边找人,不可

说出歌名;

(5)组长可突然叫“停”,所有

组员归队;

(6)最早结成队伍的获胜。

所需材

料:写歌

名的纸

条;可边

做动作边

唱歌寻找

队友,将

会更活泼

生动

盲人吃香蕉在组员的

陪伴下,让

老人体验

知觉应变

能力,感悟

生活的乐

15~2

0分

(1)每组2人。蒙眼面对面而坐,

右手各拿香蕉一根。

(2)两人剥香蕉皮,靠感觉将香

蕉送入对方口中,先吃完的获得

胜利。

(3)旁观者可以指示,但不可动

手帮忙。如大家十分熟稔,不怕

引起不快,偶尔也可以故意误导

把香蕉送入鼻子。

材料:每

人一根香

蕉、蒙眼

黑布

青蛙跳水组员陪同

老人,通过

游戏感受

自己身体

和思维的

灵活度,留

意别人的

说话及反

应,让老人

生活更加

充实

20`3

0分

(1)组员围圈坐,组长开始说:

“一只青蛙”,第二人:“一张

嘴”,第三人:“两只眼睛”,

第四人:“四条腿”,第五人:

“扑通!”。第六人:“跳下水”。

(2)继续下一位组员便要说:“两

只青蛙”、“两张嘴”、“四只

眼睛”、“八条腿”、“扑通!

扑通!”“跳下水”。

(3)接不下去的组员便退出,剩

下最后一位是得胜者。

第一节结束,活动分享:

老人分享,老人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

社工分享,这一阶段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老人接受了社工,接受了这周围陌生的人群。

第二节

活动名称活动目的用时活动内容备注

猜猜猜

老人在活

动中结识

更多朋友,

10~1

5分

组员围成一个圈,主持人根据人

数会制作若干张的名片,名片上

面的名字可以是明星、名人也可

以是小组中的组员。组员抽名片

卡,自己不能看,把名片卡贴到

额头上,其他组员可以看到额头

的名片。

围圈轮流提问,组员可以用是或

若干名

缓解孤单和苦闷钟否问句提问,如“他是不是歌星”

等,其他人只能够集体回“Yes”

或者“NO”来回答。Yes答案的

能够继续问,每次上限是三个问

题,如果得到No答案转下一个。

最终被抓的组员接受奖励。

超级数字

让老人在

活动中认

识更多的

朋友,增加

生活的幸

福感,发现

生活的乐

5~10

分钟

所有人围成一圈,需要共同

完成一件任务——数数。数数的

规则是每人按照顺序一个人数

一个数,从1数到50,遇到7

或7的倍数时,就以拍巴掌表

示。然后由原来的逆时针顺序改

为顺时针开始数。

比如,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数

到6以后,数7的人拍一下巴掌,

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数8,当数到

14的时候,拍一下巴掌,方向

又变为顺时针,如此类推,直到

数到50。

第三节

活动分享

扮演者分享,切身体会作为老人的各种不一样的感觉,呼吁社会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和爱。

活动指导者分享,在组织整场活动中的体会,总结成功点和不足点,以及I对本次活动的反思和检讨。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姓名: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介入 1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 3.家庭体系的工作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 (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的常用理论 一、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认为: 1、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够适应社会; 2、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不过,对于活动理论也有人提出一些质疑:第一,怎样界定活动?退休以后在家并不参加社区工作而只是在家种花养鸟或者习字绘画,这是不是活动?第二,晚年生活的满意与否除了活动因素外,是否还和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家庭关糸、机体健康等多个因素有关?第三,一味强调活动是否忽视了老年人个性因素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视个性因素在衰老过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连续性理论。 二、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老年社会工作者会处理老人的这些认知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在有些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帮助老人改变情形,即消除产生情绪问题的因素。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变老人的认知,帮助老人适应情形,因为老人所面对的情形是无法改变的。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对待介入的态度,观察老人是否有抵触情绪。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包括:第一,老人珍惜生活非常重要。第二,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第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第四,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最后,拓展

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社会工作者要把握这些,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精神上关怀老人。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 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2.在老年伴侣工作方面 通过婚姻生活回顾,追寻往事,解决旧时冲突。中华考试论坛 3.家庭体系的工作 包括:(1)帮助家庭“解除羁绊”,把家庭动员起来。(2)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并根据需要拓展新的技能。(3)帮助老人及其家人把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秩序。(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4.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 包括:开办照顾人支持小组;维系住照顾人,给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具体的建议,让照顾事宜效率更高,更有收获。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

特殊困难老年人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 “特困老人”涵义的界定:特困老人系指“三无靠”老人,即本人无工作,单位依靠不上;或子女是残疾人或下岗职工,子女依靠不上;或非孤老,民政救济依靠不上。[1]特殊困难老人简称为“特困老人”,只要是指6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孤寡、高龄、重病、残疾、经济特困等老年人。独居:指与子女不在同一社区(村)居住的年老体弱的、安全无保障的单身老年人。孤寡:指在民政登记注册的无亲属、无子女、年老体弱的、安全无保障的单身居住的老年人;高龄:指年龄在80周岁级以上(含80周岁),虽无经济之忧,但体弱多病者;重病:指民政社会救助认定的大病或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残疾:经济特困:指家庭月人均收入水平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按照北京市相关部门每年公布标准执行)或低收入家庭(按照北京市相关部门每年公布标准执行)老年人。[2] 一、空巢老人的社工介入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按照国际惯例,“老人”常指 60 或 65 岁以上的人,这一点比较明确。空巢老人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独居老人,这种老人有以下四种情况,即从未结婚、离婚、丧偶或者夫妻分居;第二类是老夫妇同住的老人,他们或者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分开住(李杭东,丁峻,2006年)。城市老人在城市居住、有本地户口;在城市居住、没有本地户口,即[1]孙才坚、徐静罡、周裕智、吴国卿、仲伟安、宋佩秋、冯筱明,上海市卢湾区社区特困老人医疗服务的 社会救助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年12月第16卷第12期 [2] ] 关于开展特困老年人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老年社会工作常用的九种的理论(上) 在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中,曾经产生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也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领域借用了许多有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生回顾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社会撤离理论、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社会环境理论、老年次文化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方形生存曲线理论,等等。 一、人生回顾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这个理论。它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的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缘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老人们回顾往事的方式包括: (1)和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2)怀念家乡,尤其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3)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和目前的鸡皮鹤发相比较,并且发出由衷的感慨; (4)一些有较高文化的老人还喜欢撰写有关怀旧的文章。 人生回顾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发在于:在对老年人开展辅导或个案工作时,恰当地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二、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美国有心理学家按照人格和调适情况,将老人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1)成熟型(Mature Type) 具有这种人格特性的老人从幼年至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成就,从而能够平稳地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地表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既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自我防卫。 (2)摇椅型(Rocking Chair Type) 这类老人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而不用在工作单位里忙忙碌碌。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3)防卫型(Armored Type) 这类老人防卫心很强,固执刻板,通常在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方面的成就及贡献。退休后比较不能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寻找工作,期望通过忙碌的工作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Angry Type) 这种人格类型的老人通常在年轻的时候碌碌无为,甚至有失败和遭受重大挫折的经历,因而到了晚年就非常伤悲,但这类老人常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客观因素,或者埋怨环境太差使其无法发展,或者指责他人从中作梗致使自己不能作为,等等,故而常常牢骚满腹,愤世嫉俗,常和别人发生冲突。情绪方面的失衡,又会导致这类老人在生理方面的病症,最终影响健康和寿命。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工作实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十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四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中华考试论坛 一.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1.缅怀往事疗法 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老人回顾以往成功的事、过往的兴趣及痛苦的经历等,从而帮助老人完成“自我完整”的人生任务。此方法对于老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 2.人生回顾疗法 人生回顾疗法的重点既有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负性事件。它的目的是重新建构老人对人生历程一的感悟,使老人现在的生活更满意,更有建设性。在实施人生回顾疗法时,特别注意前测(建立评估基线)和后测(评估介入的效果)两个环节。 3.验证疗法 验证疗法是尊重头脑混乱的老人所感知的世界,运用他所感知的现实,而不是照顾人或社会工作者感知的现实,了解老人想表达什么。明白老人行为的意义,

而不是让老人意识到现实是什么样,是应用验证疗法的要旨。验证疗法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对改善患痴呆症老人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有成效,但它还是一个尚在实践中验证的疗法。 二.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老人在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 其次,还领者自始自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 第三,老人小组工作的节奏要比年轻人的小组慢许多。 2.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 (1)现实辨识小组 现实辩识小组的成员一般是有轻度到中度认知混乱的老人,通过环境中的一些提示,帮助他们确认时间、方位或者是人。现实辨识小组一般是在护理院、医院或者成人日间护理设施中开办。 (2)动机激发小组 动机激发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激发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或投入的老人。小组活动是通过愉悦的活动,帮助老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一直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麻烦的状况。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1’*10 二、多项选择2’*5 三、名词解释5’*4 四、简答题10’*3 五、案例分析题 10’*3名词解释 1.赋权 赋权是一个过程,与老人建立工作关系。强调无论是工作过程还是工作结果都要帮助当事人获得或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 2.缅怀往事 缅怀往事疗法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老人回顾以往成功的事、过往的兴趣及痛苦的经历等,从而帮助老人完成“自我完整”的人生任务。(此方法对于老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 3.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患者(生存时间少于6个月)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的全方位支持和照顾,以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 4.选择优化补偿理论 “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地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 5.延续理论 “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能契合老年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年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老年机构照顾理论包括: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 简答题 1.开展老年小组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 1)注意老人身体和知觉方面的限制。(活动场所的选择) 2)社工的角色。(自始至终的积极) 3)小组的节奏。(会缓慢,注意看到成员点滴的进步) 4)不适合运用小组的情形:老人有搅扰行为;人格问题;处于紧急危机状况。 2.验证疗法的假设前提和原则 验证(Validation)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老年社会工作者内奥米?费尔发展出的一个与痴呆症老人沟通的方法。 1)验证疗法建立的假设: 痴呆症患者的所有行为都受需要的驱动。就是说,即使老人所说的东西对任何人来说都没什么意义,但是老人每次说的东西都是在试图与照顾者和他人沟通。 验证疗法尊重头脑混乱的老人眼中的现实世界,运用老人的现实世界而不是照顾者的现实世界去理解老人,明白他试图传达的信息。

社工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者、外展工作、他人介绍或其他机构转介。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非自愿型(可能存在某些抗拒情绪和行为);现有服务对象(已经使用社工资源或正在接受协助)、潜在服务对象(尚未使用资源)。 3社会支持网络:正式、非正式(自然协助者,如亲朋好友和邻居同事)。 4会谈的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促进并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与服务对象达成一个初步的协议(问题界定、能够提供的服务、相互角色期望),决定后续工作进程(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5会谈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注意倾听、人际沟通---治疗性沟通(提供支持,减轻对象焦虑促成对象有效行动等)和事实性沟通(了解对象问题和期望)。 6服务对象资料收集的方法和途径:询问(直接--问卷、会谈,间接--角色扮演、完成句子),咨询,利用已有资料,观察(实地)。 二预估 1预估的任务: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识别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预估摘要:对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和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对对象自身--优势、解决问题的动机,对对象家庭--家庭基本情况,对所处社会系统--社会网络环境、支持系统及功能等)。 三计划 1计划的目的及目标: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指标,目的是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 2制定计划的原则:尊重对象意愿(案主自决),需要对象参与,计划详细和具体,复核工作的总目的、宗旨。 3狗腚行动计划:资源整合,危机干预,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四介入 1计入的分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的原则: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瞄准服务目标,与对象相互依赖,个别化,考虑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考虑经济效益。 五评估 1评估类型:过程评估---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评估,重点是适时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结果评估:工作完成的最终成果。 2基线测量评估: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3评估应注意的事项:方法与社工价值一致且保密,让对象积极参与评估过程,要符合实际需要,注重社工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六结案 1结案的任务:总结工作、强化改变、解除专业关系、撰写结案记录。 2对象的负面反应:否认、抱怨、愤怒、以来、讨价还价、倒退、忧郁。 3结案的类型:达到目标;对象不愿继续而终止;存在无法实现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社工或对象身份变化。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1成长发展的特点:个体差异性,快速性,阶段性,不均衡性,顺序性,分化和互补性。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习题库

模块一认识老年人。 项目一认知老年人的群体特征。 任务一认知老年人生理特征。 1、由于老年人机体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衰退,所以说老年人所患疾病的病症和特征容易出现不典型性特征。(√) 2、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老年个体的生理特征上都会出现退行性的变化,并且出现某种病症。(×) 3、糖尿病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 4、分泌系统不会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而出现功能上的变化。(×) 任务二认知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5、人的认知是心理活动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6、个体进入老年期之后,智力会发生全面的退行性变化。(√) 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 8、老年期是老人与年轻时可能会具有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 9、抑郁症是老年阶段所特有的一种持续性情绪低落的情感性心理障碍。(×) 10、老年痴呆症的晚期阶段容易出现智力完全丧失,情绪反应迟钝、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语言能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的症状。(√) 任务三认知老年人的社会特征。

A、社会责任。 B、社会尊严。 C、社会义务。 12、老年人社会角色的变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从职业角色转入赋闲角色; 二、从主体角色演变为依赖角色。(√) 13、空巢期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阶段。(√) 项目二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及权益保障。 任务一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及面对的问题。 1、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中属于人类个体较高层次的需求的是:ABC A、社交需求。 B、尊重需求。 C、自我实现。 D、安全需求。 2、中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ABC) A、离退休金。 B、家庭成员的帮助。 C、个人劳动收入。 3、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可以分为三个维度:(ABC) A、自尊的需求 B、期待的需求 C、亲情的需求 任务二保障老年人权益 1、老年人权益保障包括:家庭赡养与抚养、、、、、参与社会发展等六个方面对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做出了具体的规定。ABCD A、社会保障 B、社会服务 C、社会优待 D、宜居环境 2、老年人保障的目标是:、、、、老有所乐。ABCD A、老有所养 B、老有所依 C、老有所为 D、老有所学 3、老年人再婚时,老人的子女可以不去赡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另一位老人。(×)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某案例的服务方案

案例 关某今年60岁,刚刚退休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平时很少回来,就老两口在家。关某擅长写、画,退休前是某乡文化站站长,乡里上上下下文化事宜全由关某来 承担,甚至乡里出一个板报也要找他来匦。每天上班让关某感到很充实,而且文化方 面的工作正是他非常喜欢的,虽然琐事特别多,天天不着家,但是每天都感到特别地 快乐。他妻子是一个热心肠,在家自己干点农活,平时做豆腐卖给村里,规模不大, 但是满村的人都喜欢吃她做的豆腐,她也小有名气。平时她从不埋怨关某不帮她干活,非常支持老伴的工作。关某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闲着,一下子没有事情可做了,他感 到非常失落。关某最近都闷在家里,哪也不想去。老伴让他帮她干活,他也不想做, 这使老伴心里特别着急。 一、理论分析: 1.活跃理论 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 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型态,维持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 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尊重、归属的需要,如渴望自 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人生的满足感、被认同感,感知自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对他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角 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就会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失调。老年人退休的角色转换,包括由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决策角色转 换为平民角色,容易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二、方法:个案工作 三、服务方案设计: 1.问题分析 本案例中,关某当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1)关某退休在家,克服不了内心的障碍,一时难以接受退休的生活; (2)关某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退休后没有人可以倾诉,内 心空虚、孤独。 2.方案目标 帮助关某走出心理困境,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并能继续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 有所乐。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老年社会工作是指老年社会工作机构和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或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是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幸福安度晚年的社会生活 老年个案工作 老年个案工作就是老年社会工作者依托老年服务机构对老年个人或者家庭提供物质和情感支持与服务,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与条件,增强其社会功能,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和应对困难的能力的活动过程 老年小组工作的定义 老年小组工作既通过组织老年人存于小组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功能,协助老年人更好地处理个人、家庭。团体及社区的问题 老年小组活动制定计划 老年人的活动小组根据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成长小组。学习小组、康乐小组、任务小组、任务小组、治疗小组、教育小组、志愿小组、兴趣小组等 老年社区工作含义 老年人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中的老年人为工作对象,通过发动的和组织区内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老年人在社区中的问题和需求,动员社区资源来预防和解决老年人问题,培养老年人的自助、互助、自觉精神,让老年人有愉快晚年生活并维护社区的稳定 社会撤离理论的主要观点 1.老年人身衰体弱,形成了撤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2.老年人心理较为消极,经常想到死亡,甚至盼望死亡 3.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有社会启动 4.老年人的撤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 5.老年人的撤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对社会撤离的批评(对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 1.忽视个体差异 2.忽视个性差异 3.忽视地位差异 4.忽视撤离造成的弊端 5.忽视撤离的文化特征 6.忽视老年完全撤离社会的负面意义 活动理论主要观点 1.活动理论的要点 ①老年期角色与成年期不同,老年期的角色属非强制性的,更加符合个人意愿。 ②非强制性角色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③非强制性角色的数量与老年人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关系 2.活动理论观点的基础 ①老年人角色丧尸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②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 ③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④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对活动理论的评价 1.有利于老年人的重新认识自我 2.活动理论符合社会的价值体系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案例的服务方案

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案例 的服务方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案例关某今年60岁,刚刚退休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平时很少回来,就老两口在家。关某擅长写、画,退休前是某乡文化站站长,乡里上上下下文化事宜全由关某来承担,甚至乡里出一个板报也要找他来匦。每天上班让关某感到很充实,而且文化方面的工作正是他非常喜欢的,虽然琐事特别多,天天不着家,但是每天都感到特别地快乐。他妻子是一个热心肠,在家自己干点农活,平时做豆腐卖给村里,规模不大,但是满村的人都喜欢吃她做的豆腐,她也小有名气。平时她从不埋怨关某不帮她干活,非常支持老伴的工作。关某退休后,就一直在家闲着,一下子没有事情可做了,他感到非常失落。关某最近都闷在家里,哪也不想去。老伴让他帮她干活,他也不想做,这使老伴心里特别着急。 一、理论分析: 1.活跃理论 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型态,维持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尊重、归属的需要,如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人生的满足感、被认同感,感知自己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认为,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对他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转换不当,就会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失调。老年人退休的角色转换,包括由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容易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二、方法:个案工作 三、服务方案设计: 1.问题分析 本案例中,关某当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1)关某退休在家,克服不了内心的障碍,一时难以接受退休的生活; (2)关某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退休后没有人可以倾诉,内心空虚、孤独。 2.方案目标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策划书

.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策划书 项目名称:第二人生 申请团队:蜗牛小组 组员:谭姝 班级:社工121

2014年 12 月 30 日

要求清晰界定本项目可以服务到的人群,并提供其数量、基本特征、具体需求或问题状况等信息。请着重分析受益群体需求。 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主要表现为,性情变化明显,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经常出错;对现实不满,容易怀旧,并产生偏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休综合征。 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

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包括的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包括的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说,凡是协助老年人解决其生活困难或问题、满足其需要,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的服务活动都可以纳入老年社会工作的范畴。具体地说,老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凡方面的内容: (1)老年社会救助。老年社会救助主要指为困难老年人提供经济上的援助,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也称作经济供养。社会工作者需要关心处于经济困难中的老年人,通过各种途径为老年人申请和及时获取有关经济或物质帮助,使老年人顺利度过困难时期。 (2)老年生活服务。老年生活服务主要指为老年人,特别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各种日常生活的帮助与照料,以帮助老年人解决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对于无子女或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得到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可以帮助他们到养老机构集中养老,也可以居家养老,由社区或志愿人员对他们的生活给予适当照顾 (3)老年家庭关系处理。在多数情况下,老年人都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并由子女提供照料服务。但是由于两代

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容易引发家庭矛盾,从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协助老年人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推进老年人与子女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并调适老年夫妻间的一些摩擦与冲突,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发挥家庭的正常功能,也是老年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4)老年心理辅导。老年人在面对逐渐衰退的身体机能、退休以后的生活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收入减少与社会 地位下降、丧偶、患病、家庭变故、亲朋好友生离死别等生活事件时,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忧郁等精神状况,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因此,针对老年人或轻或重的心理不适,需要社会工作者辅导老年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缓解其内心的压力,使其对生活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5)老年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这主要指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服务,鼓励老年人走出家庭,增加老年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以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从而以愉悦的心情安度晚年。

老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老年学概论》课程教 学大纲 授课班级:社会工作13级2班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课程类别】专业课 【教学学时】34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开课专业】社会工作 【选用教材】《老年社会工作实务》(2009.2)中国社会出版社张恺悌主编【参考教材】 1.《老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邬沧萍主编 2.《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云南新兴职业学院自编教材李汉雄编著 3.《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曾岗、刘志红主编 4.《当代老年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袁辑辉主编 5.《老年心理学》中国社会出版社肖键主编 【课程性质、目的】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和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认识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类型、工作范围及指导原则、基本理论、老年社会工作内容、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等,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基本要求】 方法能力: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和课堂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社会工作的界定,了解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社会工作概述 2、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3、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难点:老年社会工作的含义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社会工作概念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发展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二、加强老年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第二章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务原则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务原则,并能说明都是什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2、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 三、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生理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第二节老年社会工作的实务原则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1.缅怀往事疗法 是指社会工作者引导老人回顾以往成功的事、过往的兴趣及痛苦的经历等,从而帮助老人完成“自我完整”的人生任务。此方法对于老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 2.人生回顾疗法 人生回顾疗法的重点既有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负性事件。它的目的是重新建构老人对人生历程一的感悟,使老人现在的生活更满意,更有建设性。在实施人生回顾疗法时,特别注意前测(建立评估基线)和后测(评估介入的效果)两个环节。 3.验证疗法 验证疗法是尊重头脑混乱的老人所感知的世界,运用他所感知的现实,而不是照顾人或社会工作者感知的现实,了解老人想表达什么。明白老人行为的意义,而不是让老人意识到现实是什么样,是应用验证疗法的要旨。验证疗法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对改善患痴呆症老人的行为和情感状态有成效,但它还是一个尚在实践中验证的疗法。 二.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老人在身体上的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 其次,还领者自始自终都要扮演一个比较积极的角色。 第三,老人小组工作的节奏要比年轻人的小组慢许多。 2.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 (1)现实辨识小组 现实辩识小组的成员一般是有轻度到中度认知混乱的老人,通过环境中的一些提示,帮助他们确认时间、方位或者是人。现实辨识小组一般是在护理院、医院或者成人日间护理设施中开办。 (2)动机激发小组 动机激发小组的目的就是要激发那些不再对眼前或将来感兴趣或投入的老人。小组活动是通过愉悦的活动,帮助老人重新与他人建立联系,摆脱一直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麻烦的状况。 3.注意事项 包括: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对老人造成伤害时采取介入措施等。 三.老年机构照顾 1.老年机构照顾理论 包括: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和延续理论。前者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人身体功能的减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以补偿措施。后者则强调老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的物理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能契合老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人便能对照顾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2.老年机构照顾的实务模式 (1)爱登选择模式 是摒弃养老机构僵化的院舍管理方式,倡导“家居”型的院舍环境和人性化的生活安排。其要点是:①认为孤独和无助造成了长期机构照顾的大部分问题;②建立一个“人性化居住”模式; ③充实日常生活;④不强调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权威等。 (2)住房与服务模式 其要点是:①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应当与家类似,有私人空间;②对空间的使用和照顾工作

社工常用理论大全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

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