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12年山西省谷子种植情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50.20 KB
- 文档页数:3
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作者:任君阎小涛秦秀珍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摘要本文从山西省谷子种植区划和分布、栽培管理和加工水平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以及谷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山西省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267-02中国是谷子种植的发源地,距今已有8 7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占世界谷子总种植面积的 80%。
山西省具有天然山区丘陵地形而且干旱贫瘠土地较多,旱地面积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非常适合谷物种植,是仅次于河北的第二大谷子种植省份。
谷子是山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杂粮的重点作物之一。
近年来,由于玉米市场行情持续走高,玉米种植面积一度处于高位,受市场调控影响,杂粮作物在山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谷子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特性,成为山西杂粮种植业发展的首选。
小米市场售价较高,小米稀饭是山西百姓早晚餐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在太行和吕梁老区,至今仍然保留着吃小米粥的传统习俗,地方消费是支撑着谷子产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内生动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小米为我国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小米继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传统谷子种植是耧播,谷子间苗费工费时,劳动成本相对较高,这已经成为制约谷子产业大力发展的瓶颈。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科研人员与谷子种植户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勇敢尝试和积极探索。
目前,谷子精播机械已经问世,大力发展谷子种植产业和山西种植产业转型升级,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壁垒。
在山西,谷子比较优势明显,小谷子发展成大产业有望成为山西百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1 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居多,土地贫瘠,春季干旱少雨,利于谷子蹲苗,夏季降雨集中,利于谷物生长,秋季温差较大,利于谷物灌浆。
·11·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7期摘要:谷子是旱地农业的稳产作物,具有抗旱耐瘠、水利用率高、适应性广稳产性强的特点,而且化肥农药用量少,也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作物,汾阳市4.53万hm 2耕地60%的旱垣丘陵地适宜种植谷子,是汾阳市边山区主导产业。
关键词:谷子生产;存在;问题;对策1 汾阳市谷子生产中存在问题当前汾阳市谷子生产中主要存在问题一是保全苗难,二是间苗难,三是收割难。
1.1 保全苗难生产中常出现:吊根、烧芽、灌耳现象。
由于整地质量不好,疙瘩大、疙瘩多,上虚下虚地(不服实),不利于根系下扎,造成吊根死苗;谷子适播期5月中—下旬,此期种的谷子又容易烧芽,出苗前遇高温(气温高于35℃,土壤温度高于41℃),谷芽与土壤板结层接触,导致烧芽;小苗刚出土,遇急雨,把泥浆灌入心叶,造成泥土於苗,形成“灌耳”。
1.2 间苗难间苗难、劳动量大是谷子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谷子的大面积种植。
一是目前大多数地方还是人工间苗;二是间苗时间仅3~5叶期,时段很短;三是春谷子密度大,一般为2万~3万株/667m 2。
遇雨大年份,有的地块因不能及时间苗造成草荒,谷田变成草滩。
1.3 收割难谷子生产中目前除播种大面积使用机械外,收割仍是人工为主,生产成本高,劳动效率低。
耕作措施落后于玉米,大多数采取人工割倒秸秆—切穗—脱粒(或碾)的方法。
2 应对措施2.1 提高整地质量,把握播种技术,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2.1.1 提高整地质量。
一是秋耕壮垡“秋天谷田划破皮,赛过春天犁出泥”。
耕作质量①一般以25~30cm为宜,在含水量15%~20%范围内作业,质量最好。
②要求地面相对平整,打破犁底层③耕后耙地。
二是“三墒整地”:在秋耕壮垡的基础上,早春耙耱保墒、浅耕踏墒、镇压提墒,即“三墒整地”。
耙耱(耢)保墒:早春通过多次进行耙耱农事操作,破除地面龟裂,弥补裂缝,消灭坷垃,保蓄土壤水分。
山西农业科学 2023,51(6):645-652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晋北谷子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适应性评价李涌泉 1,赵悠悠 2,孙学良 3,陈树俊1(1.山西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太原海关技术中心临汾综合实验室,山西 临汾 043000;3.广灵县泓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 广灵 037500)摘要:2019—2020年,以大白谷为对照,研究晋谷21号、晋谷59号、大同45号、鑫谷4号和8311等谷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旨在为晋北春谷区谷子引种提供指导。
结果表明,供试谷子品种生育期变幅为116~138 d ,晋谷59号生育期最长,为138 d ,8311生育期最短,为116 d ;在2 a 试验中,晋谷59号的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均最大;大同45号和鑫谷4号的千粒质量最大,与其他谷子品种有显著性差异。
晋谷59号和晋谷21号的产量在2 a 试验中均位于第1、2位,晋谷59号的产量分别为6 557.69、6 478.70 kg/hm 2,晋谷21号的产量分别为6 421.14、6 104.65 kg/hm 2。
晋谷21号小米的蛋白质含量在2个年份均为最高,分别为13.90%和10.30%,与其他品种有显著性差异;晋谷59号小米在2019年的脂肪和膳食纤维含量最高,晋谷21号小米在2020年的脂肪和膳食纤维含量最高。
谷子产量、穗宽、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以及小米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
谷子的产量与株高、穗宽、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综合分析显示,晋谷21号和晋谷59号适宜在晋北春谷地区广灵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春谷区;谷子;农艺性状;营养品质;产量;相关性分析中图分类号:S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3)06‒0645‒08Adaptability Evaluation of Agronomic Traits and Nutrient Quality ofMillet in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LI Yongquan 1,ZHAO Youyou 2,SUN Xueliang 3,CHEN Shujun 1(1.School of Life Science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China ;2.Linfen Comprehensive Laboratory ,Taiyuan Customs District Technology Center ,Linfen 043000,China ;3.Guangling Hongyu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Guangling 037500,China )Abstract : In this study, Dabaigu was taken as the control,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nutrient quality of the millet varieties including Jingu 21, Jingu 59, Datong 45, Xingu 4, and 8311 were researche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millet in the spring millet area of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duration of the tested millet varieties was from 116 to 138 days, and Jingu 59 had the longest growth duration, it was 138 days and 8311 had the shortest growth duration, it was 116 days. Both the weight per spike and grain weight per spike of Jingu 59 were the largest in the two years, however, 1000-grain weight of Datong 45 and Xingu 4 was the largest with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other millet vanities. In the two years, the yield of Jingu 59 ranked first and Jingu 21 for second. The yield of Jingu 59 and Jingu 21 was 6 557.69 kg/ha and 6 421.14 kg/ha respectively in 2019, and 6 478.70 kg/ha and 6 104.65 kg/ha in 2020 respectively. The protein content of Jingu 21 was the highest in both years, it was 13.90% and 10.30%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millet varieties. Jingu 59 millet ha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fat and dietary fiber in 2019, and Jingu 21 millet had the highest content of fat and dietary fiber in 2020.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greater for yiled, spike width, weight per spike, grain weight per spike, 1000-grain weight , and the content of protein, fat, and dietary fib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plant height, spike width, weight per spike, grain weight per spike, 1000-grain weight, and protein conten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Jingu 21 and Jingu 59 were suitable for being extened and planted in Guangling county in the spring millet area of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Key words :spring millet area; millet; agronomic traits; nutrient quality; yield; correlation analysis谷子(Setaria italica )是禾本科狗尾草属作物,属于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的农作物,是我国传统doidoi:10.3969/j.issn.1002-2481.2023.06.07收稿日期:2022-11-29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03D221019-4)作者简介:李涌泉(1981-),男,山西大同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作物栽培耕作与环境逆境研究工作。
谷子(Setaria italica )为禾本科黍属作物,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北方农业的主栽作物,摘要:长农47号是以汾选6号为母本、抗除草剂品系RN 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配制选育的抗稀禾啶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具有中矮秆、抗倒伏、宜机收、商品性佳、品质优、适口性好的特点,2017年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食用粟品鉴会上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2020年11月获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登记编号:GDP 谷子(2020)140096﹞。
该品种在2018~2019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050.5kg/hm 2,较对照长农35号增产9.66%,居参试品种第5位;生育期122d ,属春播中晚熟品种;适宜在山西省中南部如长治、晋城、阳泉、晋中、临汾和忻州的部分地区春播,运城、临汾南部复播,也可在陕西延安、辽宁朝阳、甘肃东部无霜期150d 以上的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关键词:谷子;长农47号;抗除草剂品种;稀禾啶;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2)06-0001-05收稿日期:2022-03-01基金项目:山西省重大专项重点实验室项目(202105D121010-06);杂粮种质资源创新与分子育种国家实验室(筹)项目(202204010910001-13);山西种业创新良种联合攻关项目(2022XCZX04-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7-14.5-A10);山西省技术创新中心新立项建设项目(202104010911013-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育种工程项目(YZGC079)作者简介:范惠萍(1968-),女,山西长治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谷子育种与栽培研究。
E-mail :**************。
共同第一作者:赵培悦(1994-),女,山西晋中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谷子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
山西中东部地区适宜谷子品种筛选韩彦青; 孙常青; 车丽; 张丽娜; 王晋【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0【总页数】4页(P1789-1791,1856)【关键词】谷子; 品种; 适宜种植; 山西省中东部【作者】韩彦青; 孙常青; 车丽; 张丽娜; 王晋【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5山西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了小杂粮的王国。
近年来,随着谷子市场行情向好,尤其是山西省杂粮振兴规划实施以来,全省杂粮种植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发展。
谷子作为杂粮的代表作物,在有机旱作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谷子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曾达0.133 亿hm2,是主要的粮食作物[1-2]。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谷子种植面积开始下滑,但山西目前仍是全国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谷子消费的主要区域。
好的谷子品种是谷子产业发展的支撑,但新的优质谷子品种推广却十分缓慢。
2001 年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20 个新审定的谷子品种,每2 a 会有约30 个谷子新品种获得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通过优质食用粟评选办法颁发的优质米证书[3]。
但由于推广时间短及农户种植习惯的影响,新的优质谷子品种在生产中推广面积很小。
2016—2018 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通过在山西省中东部5 个区县内对3 种具有代表性的谷子品种进行连续3 a 试验,对不同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地区谷子品种选择提供帮助。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晋谷21 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1991 年通过山西省审定,是晋汾52 号经过钴60 辐射选育而成。
目前是山西省及全国推广面积最大、认可度最高的优质谷子品种[4],已由中晚熟地区推广至中早熟地区,适应性越来越广。
张杂谷10 号由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历经7 a 育成的两系杂交谷子新品种,2009 年通过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新品种鉴定,同年在第八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高产的同时兼顾了优质[5]。
仍然是大力研究和推广组装适用技术。
什么叫组装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单项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突破愈来愈困难,时限也愈来愈长;而综合组装是运用多项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产生互作和积加效应,发挥科学技术的整体功能,收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之效。
采用综合组装方式,把先进的单项适用技术和传统的精细农艺结合,围绕良田、良制、良种、良法配套,开展一场“秋收革命”,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一是选用高产品种。
玉米高产,七分种,三分管,要在选用品种和播种质量上下功夫。
特别指出,当前新育成品种基本上都是仿“类958”或“335”,依靠延长生育期增加产量,但因耐密性下降,增产效益适得其反。
要跳出模仿育种的怪圈,从缩短生育期、增加密度入手,选用株型紧凑,每667m 2密植5000~6000株,抗逆性好,子粒成熟时脱水快,适宜机械收获作业的品种。
二是深耕整地。
重新提出深耕整地措施有针对性。
深耕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深耕后形成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的活化和矿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减少降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深耕整地破环越冬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病原菌、病虫害的发生。
2014年国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启动深耕整地1亿亩。
三是发展覆膜栽培。
玉米覆膜是增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玉米种植地区快速向东北早熟区及西南高寒区扩展,覆膜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增产增收效果。
四是科学施肥。
施肥的增产作用深入人心。
要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把增产作为首要目的,把效益作为评价手段,把生态作为考量指标。
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充分发挥肥效。
五是节水灌溉。
2014年国家安排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重点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围绕玉米高产开展一场“秋收革命”。
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形势下,玉米育种、栽培、植保等科研单位要加强与农机部门的协调,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技术,推进玉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因地制宜确定机械化收获技术方案和适宜机型。
长治市15个谷子品种种植的综合评价作者:田岗王玉文刘永忠李会霞刘鑫李万星曹晋军刘红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6期摘要为解决长治市谷子生产中存在品种混杂与选种盲目等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田间种植鉴定与室内品尝比较,对15个谷子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晋谷40、长生07、晋汾107、长农35等品种的商品性、适口性及产量俱佳,是适宜长治地区种植的优势谷子品种;晋谷21号、长生13、长杂谷466等品种均各有优缺点,可以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种植。
关键词谷子;品种鉴选;综合评价;长治中图分类号S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9)16-0018-03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15MilletVarietiesPlantedinChangzhiCityTIANGang,WANGYuwen,LIUYongzhongetal(MilletResearchInstitute,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Changzhi,Shanxi046011)AbstractTosolvetheproblemsofhybridvarietiesandblindselectioninmilletproductioninChangzhiCit y,15milletvarietieswereselectedbyrandomizedblockexperimentdesign.Throughfieldplantingidentification andindoortastingcomparison,15varietieswerecomprehensivelyevaluatedandcompared.TheresultsshowedthatJingu40,Changsheng07,Jinfen107andChangnong35hadgoodcommodity,palatabilityandyield,andtheyweresuperiormilletvarietiessuitableforplantinginChangzhiarea.Inaddition,Jingu21,Changsheng13andChangzaogu466hadtheirown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whichcouldbeplantedwithhighyieldcultivationtechniques.KeywordsMillet;Varietyidentification;Comprehensiveassessment;Changzhi谷子[Setariaitalic(L.)Beauv.],古称粟,是有数千年历史的主要栽培作物,在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稳定粮食生产、维持膳食结构多样性及健康饮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
山西小杂粮生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者: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年第08期分析师:李固山西以自身小杂粮品种多而被称为“杂粮王国”,然而近年来,生产面积、产量却有持续减小的趋势,在当前市场行情如此好的情形下,为何小杂粮生产会逐步减少呢,为此,笔者就全省情况做了调研。
▲小杂粮生产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逐渐换种其他大宗农产品。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相对缺乏,农作物生产制约于干旱和生长期。
在同地同期同等气候条件下小杂粮产投比远远低于大宗粮食作物产投比。
二是外出务工多,农业生产能力降低。
农民外出务工较多,农村劳力减少,由于务工收入远高于种植收入,再加上小杂粮多长于贫瘠山地、坡地,广大农户不愿再种植小杂粮,造成种植能力下降。
三是小杂粮加工能力弱,形不成产业规模。
目前山西省小杂粮尽管品种多,但针对小杂粮的加工能力相对有限,大多在中、低档水平徘徊,品牌影响力差,缺乏有效带动,形不成产业规模。
四是缺乏有效的市场引导,卖难问题依然存在。
小杂粮市场变化快,尽管价格行情不错,但依然不能解决卖难和价格稳定的问题,难以摆脱丰年价滥、欠年价高的销售困境。
▲小杂粮产业发展机遇及对策从国内外市场对小杂粮的需求分析看,小杂粮的生产总体上优势大于劣势。
尤其在山西省,由于品种多,适合小杂粮生长的区域多,适合小杂粮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应该从生产、加工、销售和对外贸易等各个环节进行扶持,形成产业规模、创造产业品牌、占领产业市场。
目前山西省正处于资源转型跨越式发展期,为小杂粮做大做强提供了历史机遇,再加上近年来,小杂粮悄然走红中高端市场,为小杂粮做大做强提供了先决条件。
1.建立小杂粮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现阶段的小杂粮主要栽培技术简单粗放,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模式化栽培示范基地,推广旱作栽培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等,增加小杂粮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小杂粮的单产水平,实现小杂粮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2.建立小杂粮加工体系。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包括忻定盆地,晋中地区、吕梁地区、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全部及临汾地区的东西丘陵地区。
玉米播种面积约45万hm2,主要种植中晚熟玉米品种,是山西省玉米主要产区之一。
本区又分为六个亚区。
•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晋西黄土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晋东太行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上党盆地及太岳丘陵中晚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太岳中条丘陵春播晚熟及夏播特早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晋中盆地春播晚熟及夏播特早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一、生态条件海拔高度790—860m,年平均气温8.0—9.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45—155d,≥10℃积温3106.0—3269.6℃(80%保证率),安全生育期144—152d,7月平均气温22.9—23.3℃,能满足中熟玉米品种对热量的要求。
光照充足,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日照时数1391.1—1433.0h,年太阳辐射能130—140千卡/cm2,本亚区春旱,玉米生育前期降水量38.4—39.0mm,中、后期降水量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与玉米需水规律相吻合,全生育期降水量337.2—400mm,玉米多分布于水浇地(表3)。
表3: 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主要气候条件二、土壤类型与种植制度该亚区土壤主要为石灰性褐土和草甸土,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0.7%—1.0%,全氮0.055%,全磷0.08%,全钾1.96%,速效磷3.8mg/kg,速效钾162mg/kg。
土壤除比较缺磷外,基本能满足玉米高产对养分的需求。
本区为冬、春小麦的交错区,也是春播中晚熟玉米的北界,种植制度为不稳定两年三熟制。
近年来,若干种以玉米为主栽作物的立体种植模式逐步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三、主要品种水地: 晋单33号(忻黄单70号)、晋单36号(协单969号)、太单30、农大3138号及农大108号等。
山西省谷子推广前景及地区种植技术初探
谷子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南部的丘陵地带和北部的平原地区。
丘陵地带的特点是
地势起伏,土地比较肥沃,水分充足;平原地区的特点是平坦广阔,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
由于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适宜谷子的生长,因此成为山西省主要的谷子种
植区。
山西省谷子种植的推广仍存在一些问题。
与主粮作物相比,谷子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价格也相对较低,因此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谷子作为传统作物,种植技术相对滞后,
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影响了谷子的产量和质量。
谷子的加工和销售渠道有限,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
这些问题制约了山西省谷子种植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西省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
励农民种植谷子,提高谷子的经济效益。
给予谷子生产的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税收减免等。
加强谷子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管
理能力。
建立谷子加工和销售的网络,拓宽市场渠道,提高谷子的附加值。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山西省谷子的种植和产业化发展。
山西古代谷子(粟)生产与品种选育
古世禄;古兆明;骈跃斌;马建萍;独俊娥;孙常青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2(030)002
【摘要】根据古文献记载,分析了山西省古代对谷子名物认识、栽培演变及品种培育的历史,认为山西谷子的栽培历史距今至少已在5000年以上,是中国谷子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古世禄;古兆明;骈跃斌;马建萍;独俊娥;孙常青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5
【相关文献】
1.吉林省谷子品种资源及生产品种对粟瘟病专化抗性鉴定 [J], 阎万元
2.山西谷子(粟)栽培起源与初始发展 [J], 古世禄;马建萍;古兆明;独俊娥;孙常青
3.山西古代对谷子(粟)生育生态的认识与实践 [J], 古世禄;马建萍;古兆明;独俊娥;孙
常青
4.山西古代谷子(粟)栽培技术 [J], 古世禄;古兆明;骈跃斌;马建萍;独俊娥;孙常青
5.山西谷子(粟)的栽培史 [J], 古世禄;古兆明;骈跃斌;马建萍;独俊娥;孙常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具有抗旱、耐瘠、生育期短的特点。
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在新中国成立前谷子播种面积处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首要地位。
20世纪60年代,我国谷子播种面积在667万~933万hm2;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小麦、玉米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灌溉条件的改善,使得其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而谷子播种面积逐渐减少[1]。
但是,随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髙,同时谷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叶酸、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及硒,作为营养均衡和环境友好型的作物谷子又受到广泛重视。
在旱情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全球饥饿问题严重的现实背景下,谷子的生产和消费逐渐有了新的发展。
山西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也是谷子的起源地和主产区之一。
山西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谷子类型,山西保存谷子资源5572余份,年播种面积23.1万hm2(347万亩)左右。
在古老的名优特品种中,有沁州黄、东方亮、朱砂红、老谷米、谷上谷、猪汉肠软谷、气死鸟等品种,仍然在生产中发挥着作用[2]。
谷子抗旱,水分利用率高,是应对当前水资源短缺日愈严重的重要作物,且饲草兼用,也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
谷子在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998-2012年十五年间全国谷子种植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1998-2012年,15年间全国谷子播种面积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平均播种面积97.7万hm2(1465.56万亩),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0.91%;全国粮食产量的平均值为50287.18×107kg,谷子产量的平均值为185.71×107kg,占粮食产量的0.37%;15年间,全国谷子单产平均为1907.11kg/hm2(127.14kg/亩),2009年谷子单产达到最低(1554.78kg/亩),2012年最高(2439.7kg/hm2)。
1998-2015年间,山西谷子平均播种面积231.07×103hm2(346.61万亩),年平均产量在35.09×107kg,谷子平均产量1485.59kg/hm2。
谷子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7.48%和3.53%(见表2)。
2山西谷子播种情况与全国谷子播种情况的比较
1998-2012年,15年中山西平均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2.88%,粮食产量占1.98%;山西的谷子播种面积和谷子产量分别占全国谷子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3.65%和18.90,山西谷子单产水平远低于全国谷子产量的平均水平,仅占77.90%(见表3)。
1998-2012年,全国谷子播种面积呈逐步降低的趋势(见图1),由1998年的1410.25×103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24%)降低到2012年的735.96×
1998-2012年山西省谷子种植情况分析
田志刚1,2王海岗3
(1.山西农业大学太谷030801;2.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太原030000;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太原030031)
摘要:分析了1998-2012年15年间山西省谷子播种情况,总结山西谷子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提出在山西发展谷子产业的具体措施,即:一要加大良种繁育,二要简化栽培措施,三要谷子产业各环节间的合作,将山西省小谷子做成大产业。
关键词:山西;谷子;种植情况;产业发展
作者简介:田志刚,男,硕士。
E-mail:352189069@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