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_646-1-1992_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 格式:pdf
- 大小:69.51 KB
- 文档页数:1
对“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要求”的诠释(上)作者:北京广播学院/陈善栘即将出台的广播电视行业标准《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以下简称《行标》)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一项用于“全带宽数字电视播出通路”的行业标准。
制订这个标准的目的在于:及时地顺应各台迅速上马的全带宽数字播出系统建设所需和保证播出质量。
也因为,目前正在制订中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数字电视标准尚需酝酿一些时日、暂缓审批。
而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用于卫星传送节目的数字播出通路却早已工作三年有余,全国各省、直辖市电视台节目已都纷纷上星,并正在不断地扩展至数字转播车、数字播控系统……它们都是以未经压缩的、全带宽的基带数字信号为信源;以数字切换台(处理器)、数字信号用宽带矩阵、跳线器等设备为骨干。
建成的数字通路,技术指标好坏直接关系着播出质量和安全。
为此,面对数字电视测量、数字电视信号和数字传输系统指标等一系列新概念、新参数,急需掌握一些初步知识,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践了。
通过贯彻标准,来认识运行规律,积累维护经验。
同时,也是对数字理论知识和数字电视标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
一. 标题从《行标》的标题来看,“电视中心”一词是源于国家标准GB/T 14236-93中的“术语”解释,原文摘要如下:“电视中心TV Centre 系指能自制节目、自办节目、播出节目、并具有录播、直播、微波及卫星传送和接收等功能或部分功能的电视台。
”由此可见,将“电视中心”冠于播控系统之前是有其“传统”含义的,特别是对数字播出通路而言。
目前,正值模拟向数字过渡时期,各台仍有大量的模拟播出设备正在工作着,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凡处在播出线上的任何环节都要慎之又慎,不容忽视。
二. 前言也正因为如此,《行标》在“前言”中指出:“数字电视播控中心是整个电视系统中的核心部门,关键部位。
它的通路技术指标直接关系着播出质量。
GY/T5086-2012 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声学设计规目次1 总则2 术语3 噪声控侧设计3.1 噪声容许标准.3.2 围护结构的隔声3.3 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噪声控制3.4 机电设备的隔振4 音质设计4. 1设计标准4. 2录(播)音室、演播室的的学设计4. 3多声道录音控制室的声学设计阶录A NR噪声评价曲线的l / 1倍频程声压级dB附录B空气中声波的衰减系数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安全、实用、经济地做好广播电视工程设计,并结合广播或电视节目制播的录(播)音室、演播室等相关技术用房对声学环境要求,制订本规。
1.0.2 本规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广播电视录(播)音室、演播室等的声学工程设计。
1.0.3录(播)音室、演播室及其相关技术用房声学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广播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和节目交流的需要,达到良好的声环境。
其基本的技术要:录(播)音室、演播室及相关技术用房应具有合适的混响时间,无明显的声学缺陷;录(播)音室、演播室及相关技术用房应具有符合录播要求的安静声环境。
1.0.4 录(播)音室、演播室施工中,宜安排必要的声学中间测量。
录(播)音室、演播室施工完毕后,应进行现场声学测量。
声学测量时,应在录(播)音室、演播室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
1.0.5录(播)室、演播室声学设计除应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技术用房acoustic requirements room木规所称技术用房是指录(播)音室、电视演播室、电视导演室、录音控制室和审听室等有室声学要求的房间。
2.0.2 录音控制室recording control room指装备有录音用广播电视设备,主要用于节目录制或导播的房间。
2.0.3 多声道录音控制室,mufti-channel sound control room指满足多立体声或环绕声录制工艺要求的录音控制室。
数字演播厅调试的几点体会南京电视台制作部王万泉汪建新由于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信号的格式、采样及处理等截然不同,在我台600平米数字演播厅的调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概念、新问题及和模拟电视不同的解决方法,下面列举出来供同行参考。
数字信号总述CCIR601规定了数字演播室分量信号的基本参数,对分量信号Y的取样频率是13.5MHz, 对Cr和Cb分别是6.75MHz(即4:2:2方式),采用10Bit量化后的数据量为270MbB/s。
数字分量串行接口标准为SMPTE-259M和EBU-Tech-3267标准包括了含数字音频在内的数字复合和数字分量信号。
在传送前对原始数据流进行扰频,并变换为NRZI码确保在接收端可靠地恢复原始数据。
在每一电视有效行的开始前和结束时,分别有4比特的有效视频起始标志SAV(Start of Active Video)和有效视频结束标志EAV(End of Active Video),整个数字有效行包括720个亮度字和720个色度字(Cr、Cb各360个)。
SAV/EVA的码字为3FF000000XYZ,前3个字为前置码,XYZ包含场信息、场消隐和EAV/SAV信息,接收端根据EAV/SAV产生同步信息。
帧同步器数字帧存与模拟帧存相类似,都是把外源信号同步于本系统,不过其输入输出均为数字信号,所以没有A/D、D/A转换等电路,其结构框图如图 1 。
根据CCIR601采样建议可算出每帧的数据为1.08Mx 10bit ,存储器一般用12位且大于1.08M字的大容量FIFO(先进先出)存储器,用SAV/EAV来控制FIFO的写入,只有检测到有效的SAV/EAV信号才将数据写入存储器中,否则输入信号将被忽略即不写入存储器中。
所以当外部信号中断时,帧存可自动保留最后一帧画面(也可手动定帧)。
由外同步来控制FIFO的数据读出,所以能同步外源信号,同时还可修正受干扰的信号,也就是用前一帧画面来替代受干扰的画面。
天津卫视高清同播频道上星传输项目技术需求书第一包高标清信号编码调制及光传输系统技术需求书一、项目概述为保证天津电视台卫视高清节目的上星传输,同时对天津卫视现有的标清信号编码系统进一步完善,依据国家广电总局相关文件的要求,搭建天津卫视高、标清信号上星编码处理及光传输系统。
需要新建一套1+1的高清信号上星编码系统和完善一套1+1的标清上星编码系统。
高、标清信号上星编码复用系统框图如下所示。
二、项目依据的主要标准1.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2.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3.GB/T 17975.3-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音频4.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5.GY/T 156-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6.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7.GY/T 158-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8.GY/T 164-2000 《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9.GB/T 17700-1999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10.GY/T 146-2000 《卫星数字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三、设备清单及技术指标要求(一)采购设备清单四、系统要求:1、总体技术要求投标的系统设备应在其他两处以上卫视上星编码处理系统有可靠的应用,投标方应提供相应的应用案例。
系统中编码器、复用器、调制器、切换开关、接口转换器及卫星接收机应能实现网管统一控制。
投标的系统设备应具备开放性、标准性、安全可靠性、先进性及可扩展性等特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广播电视的相关行业标准或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
投标方应按照招标方的要求完成高、标清卫视上星编码处理及光传输系统的设备购置、系统集成和网管控制等工作,满足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实现招标方预期的各项功能。
数字直播调音台技术要求选择依据:参照国家标准与广电总局行业标准及行业白皮书要求具体如下:●AES3-1992《两通道数字音频串行平衡传输格式及输入输出接口》;●AES-3id-1995《不平衡同轴电缆AES3传输规范》;●AES10-2003《多通道数字音频串行接口(MADI)》;●AES11-2003《演播室数字音频设备同步》;●AES17-1998《数字音频设备测量》;●GY/T 156-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GY/T 158-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GY/T 192-2003《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GY/T 193-2003《数字音频系统同步》;选择原则具有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能扩展性原则。
1.可靠性:充分考虑到广播的特点系统必须做到安全可靠,对控制界面、DSP要有主备电源。
做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定播工作。
2.先进性:系统设计应着眼于未来广播事业的发展,功能和性能上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性。
系统设计保持在节目制作及品质上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
系统和设备采用稳定成熟的先进技术。
3.实用性: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计,系统操控要方便,能满足直播、录播及有听众参与的现场直播。
4.扩展性:要保证系统在以后的若干年内不被淘汰,系统设备可升级和更新.直播调音台要求●调音台必须是采用第三代DSP处理技术,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分开处理。
分体式结构,每模块推子数不能多于6个。
近二三年内设计的新产品。
为国际高端直播系统主流产品,在国内省级台(5台以上)用户应超过5家以上。
●信号处理机箱,DSP处理采用48bit浮点运算,满足96Khz取样输入信号处理。
主备电源。
●支持热插拔。
每个机箱可支持12个以上I/O插槽,以备将来增加输入输出通道时只需增加I/O卡即可。
大量需要输入输出通道时亦可通过I/O接口箱扩展。
●调音台控制面板推子数量至少为12+3。
其中,3个为主输出推子,可任意设定输入或输出。
标清数字电视标准整理文档━幻影一、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GB/T 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625行/50场演播室彩色电视分量信号(Y、R-Y、B-Y信号或者R、G、B信号)的数字编码方式及其参数。
本文档主要说明适用于数字演播室设备间数字信号连接和国际节目交换的基本参数,其亮度和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的比例为4:2:2模式.另一组参数适用于数字电视信号源设备和高质量视频处理其亮度和色差信号或者(R、G、B信号)的取样频率的比例为4:4:4模式.(1)4:2:2模式的编码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4:2:2模式的编码参数(2)量化范围的规定现以100/0/100/0彩条信号为例、说明数字分量信号对量化范围的规定。
亮度分丛的模拟信号电平与其相对废的数字信号样值(即过化电平)之间的关系如图l所示。
图中示出了8比特和比特量化两种情况下的对应样值,这个样值分别以10进制数和16进制数表示其量化级数,(亦称量化电平或数字电平)。
图1 100%彩条中亮度信号之模拟信号与量化电平之间的关系在10比特16化系统中共有1024个数宁电平(210个),用10进制数表示时,其数值范围从0到1023;用16进制数表示时,其数值范围从000到3FF。
数字电平000~003和3FC~3FF为储备电平或称保扩电平,这两部分电平是不允许出现在数据流中的.其中000和3FF用于传送同步信息。
模拟信号近行A/D变换时,其电平不允许超出A/D的基准电平范围,否则会发生限幅,产生非线性失真,其谐波在抽样后会出现频谱混叠,因此,标准规定了储备电平,即使模似信号电平达到储备电个范围仍不会发生限幅,防止了混叠失真。
但储备电平的数字不进入数据流。
D/A后恢复的模拟信号也不会出则储备电平范围的信号。
色差信号的模拟电平与量化电平(即数字电平)之间的关系如图2和图3所示。
色差信号是双极性的,而A/D变换器需要单极性信号,因此,将100%彩条的色差信号电平移350mv,以适合A/D变换器的要求.图2 Cb分量的模拟电平与量化电平之间的关系图2示出Cb分量的模拟电平与8比特和10比特的量化电平之间的关系。
广播电视中心技术能手竞赛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电视播出中心一、基础理论部分1、了解人眼视觉特性与三基色原理1.与电视技术有关的视觉特性主要有:视敏特性、亮度感觉、人眼的分辨力、视觉惰性等。
2.人眼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类:一类是杆状细胞,一类是锥状细胞。
其中锥状细胞既可以感知光的亮度,也可感知光的颜色。
2、了解电视传像基本原理电视传像的方法是将光图像分解为许多个小单元,这些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称为像素;接着将每个像素进行光电转换,得到能代表每个象素亮度、色度(色调和饱和度)信息的相应(三个)电平值;最后按一定的顺序将每个象素的这些电平值构成相应的电信号传送出去。
3、了解PAL制彩色电视信号的形成1.彩色三要素是指彩色光的亮度、色调、饱和度。
2.自然界中几乎所有常见的彩色都能由三种线性无关的色光混配出来,这三种线性无关的色光称为基色,该原理称为三基色原理。
3.现行电视系统采用的是顺序制传送图像的方法。
4.彩色全电视信号由亮度信号、已调色差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复合同步信号、色同步信号组成。
5.为了发送彩色电视信号,要将三基色电信号编码成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对两个色差信号进行频带压缩;将压缩后的两个色差信号对一个副载波进行正交平衡调幅,形成色度信号,然后再与亮度信号相加,形成复合彩色电视信号。
6.PAL制称为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
7. PAL制对已调幅的红色差信号进行了逐行倒相处理8. 全电视信号中A)行周期(标称值)H为64 μs,行消隐脉冲宽度为12 μsB)行同步脉冲宽度ψ为μS,场周期(标称值)为20 msC)亮度信号方程为Y=+0.587G+D)色度信号频率为±scE)色同步信号持续时间为μs,色同步前沿与行同步前沿间隔为μs4、了解彩色全电视信号的调制传输1.电视图像信号调制方式为振幅调制,调制极性为负极性2.伴音载频与图象载频间距为。
3.伴音信号调制方式为调频4.图象已调波上边带宽度(标称值)为6MHZ5.图象已调波下边带宽度(标称值)为电视信号的调制方式为残留边带调幅,并采用负极性调制(用负极性视频信号去调制载波),伴音信号的调制方式为调频。
全省广播电视技术大比武活动知识竞赛答卷全省广播电视技术大比武活动知识竞赛答卷(电视中心)一、填空题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
2、在《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GY/T156-200)中规定,数字音频取样频率优选48KHz。
3、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节目应当具备必要的延时手段和应急措施,加强对节目的监听监看,监督参与直播的人员遵守直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操作规范。
4、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播出环节之间应做到维护界限清晰、责任明确。
5、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突发事件级别分为特别重大(特大)、重大、较大三级。
6、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恢复节目信号播出时,应当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公益、后收费”的原则。
7、我国高清晰度电视标准规定,每个扫描行的有效像素数为1920,每一帧的有效扫描行数为1080。
8、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是20Hz—20KHz。
9、在我国电视制式中,每秒钟需传送25帧电视画面。
二、判断题1、播出单位的施工安排应以减少对播出影响为原则,尽量安排在例行检修时间进行,需要临时停机的,应做好临时停机申请(或备案)和操作通知等工作。
(√)2、电源干扰是一种周期性干扰,在图像上表现为滚道现象。
(√)3、MPEG2是一种在数字电视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信源编码标准。
(×)4、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可以接入、传送、播出境外广播电视节目。
(×)5、重要保障期间,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可以进行例行检修和施工。
(×)6、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
(√)7、《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广电负责IPTV(网络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
√)8、同等条件下,同轴电缆比光缆的损耗低,传输距离长。
(×)9、PSK调制指的是载波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三、单项选择题1、我国模拟电视系统中视频信号的标称带宽为(6MHz)。
2、二进制数1001表示成十进制数为(9)。
十一运会电视转播技术标准所有场馆的电视转播所提供的公用信号,在制作、传输、IBC到各广播电视机构单边机房的各个环节应保持统一技术标准,并使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测试调整。
转播车基本配置原则要求8讯以上数字转播车,具有四通道以上慢动作服务器,并采用数字嵌入音频SDI传输,建议采用新奥特字幕机,具有体育赛事专用软件,并能与十一运场馆信息系统配合使用。
参加转播人员应具备相关赛事转播经验,工作流程符合统一规范,字幕和慢动作符合十一运会统一标识和规范。
视音频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引用标准二、电视转播车和EFP系统数字视频系统技术指标系统应满足GY/T165-2000或SMPTE259M指标,视频系统主通道测试框图如下:视频系统应急通道测试框图如下高清视频系统参考技术指标三、电视转播车和EFP系统数字音频系统技术指标电视转播车和EFP系统数字音频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GY/T 165-2000或AES/EBU标准,具体如下:(注:在48KHz抽样、20或24Bit音频取样字的条件下,1UI=163ns。
)音频系统通道测试框图如下:四、电视转播车和EFP系统嵌入音频规范1、在附属数据空间的嵌入位置1)音频及扩展数据应防治在除切换行第6/319行(625行系统)及紧邻切换行之后的第7/320行(625行系统)以及用于放置EDH错误检出校验字第5/318行(625行系统)之外的EA V与SA V之间的数字行消隐内。
2)必须在可用的附属空间(数字行消隐)内EA V定时基准信号之后,立即嵌入音频及扩展数据。
2、对音频数据包音频通道放置音频内容的规定单声道音频:音频组1(Group 1)的通道1(CH1)放置节目混合声,通道2(CH2)放置国际声。
通道1和2必须严格符合规定。
立体声音频:音频组1(Group 1)的通道1(CH1)放置立体声L声道节目混合声,通道2(CH2)放置立体声R声道节目混合声。
通道3(CH3)放置立体声L声道国际声,通道4(CH4)放置立体声R声道国际声。
高清晰度电视声音识别与校准信号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播、传输链路测试中需要的音频识别与校准信号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制作、交换、播出和传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Y/T 192—2003 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GY/T 313—2017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录制规范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LITS 格氏校准识别音调序列(Graham’s Line up Ident Tone System)BLITS 布莱克莱恩环绕声校准识别音调序列(Black and Lane’s Ident Tones for Surround)4 技术要求4.1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4.1.1 信号类型双声道立体声测试信号。
4.1.2 信号视频示意图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示意图见图1,内容位置图见图2。
图1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示意图图2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内容位置图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内容位置图图示说明见表1。
表1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内容位置图图示说明4.1.3 信号声道内容4.1.3.1 声道内容信息声道内容信息包含识别信号、校准信号和声画同步测试信号三部分(见图3):a)识别信号:该声道的英文语音播报内容为:1)CH1:Complete Mix Left Channel;2)CH2:Complete Mix Right Channel;3)CH3:International Sound Left Channel;4)CH4:International Sound Right Channel。
b)校准信号:CH1至CH4均为频率1kHz、幅度-20dBFS的正弦波信号。
c)声画同步测试信号:GLITS信号,见A.1。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Transmission of digital audio and auxiliary datain the ancillary data space of a digital television stream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嵌入到串行数字视频信号的附属数据空间内的数字音频、辅助数据及其有关控制信息的传输规范,附属数据信号格式符合GY/T 160-2000《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将数字音频及辅助数据嵌入到串行数字视频信号中进行传输的应用场合。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953-2000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GY/T 158-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GY/T 159-20004:4:4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接口GY/T 160-2000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3 定义3.1 音频控制包 audio control packet附属数据包的一种,一场出现一次,其数据用于本标准可选状态的操作。
3.2 音频数据 audio data共23个比特:与一个音频样值关联的AES/EBU音频的20个比特,不包含AES/EBU辅助数据;另外加上下列3个比特:样值有效性(V-比特)、通道状态(C-比特)、用户数据(U-比特)。
3.3 音频数据包 audio data packet附属数据包的一种,包括一个或两个通道对(2个或4个通道)音频数据。
一个音频数据包可以包括与每一个通道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样值的音频数据。
3.4 音频帧号 audio frame number音频帧序列中每一帧的号码,从1开始。
对于3.5节中的例子而言,帧号应为1。
3.5 音频帧序列 audio frame sequence在同步运行中,整数个音频样值所需要的视频帧的数目。
Rec. ITU-R BS.646-1 1 RECOMMENDATION ITU-R BS.646-1*,**
Source encoding for digital sound signals
in broadcasting studios
(1986-1992) The ITU Radiocommunication Assembly,
considering
a)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techniques in the studio for broadcasting applications should improve quality as well as operational facilities;
b)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define a common sampling frequency for sound-programmes and for sound accompanying television programmes in studio applications;
c) that this sampling frequency should be simply related to the 32 kHz sampling frequency recommended for transmission links, and for satellite broadcasting by the ITU-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transcoding equipment;
d) that the dynamic range has to provide adequate headroom for processing and overload margin, taking into account that a dynamic range equivalent to at least 14 bits per sample resolution is recommended for some existing broadcasting applications, and a dynamic range equivalent to 16 bits per sample resolution is proposed for some future services,
recommends
1that the sampling frequency for the digital encoding of sound signals in broadcasting studio applications including recording should have a nominal value of 48 kHz;
2that the sampling frequency for the digital encoding of sound signals in television applications should have the same value;
3that when an item of digital audio equipment is operating in a free-running mode, the maximum tolerance for the internal sampling frequency should be ± 1 × 10–5. When items of digital audio equipment are interconnected, in sound broadcasting or television applications, provision must exist for locking the internal sampling frequency clocks to an external sampling frequency (e.g., television synchronizing signals, broadcasting house master clock, high-accuracy clock from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4that the coding used should have a minimum resolution equivalent to 16 bits per sample uniform coding;
5that where the dynamic range of the service exceeds the equivalent of 14 bits per sample resolution, a resolution of 18 bits per sample is advantageous;
6that no pre-emphasis should be used.
____________________
*This Recommendation should b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Radiocommunication Study Group 6 and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tudy Group 9.
** Radiocommunication Study Group 6 made editorial amendments to this Recommendation in 2002 in accordance with Resolution ITU-R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