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2.86 KB
- 文档页数:2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1, 11(4), 1747-1754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1.114251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周海军,白铁成,刘涛,曹波,李恺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胃肠疝外科,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21年3月1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15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2日摘要结直肠癌(the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依然较高,仍存在许多早期、中期患者被忽视或延误病情的情况。
因此,对于CRC的二、三级预防尤为重要。
包括对高危患者行粪便隐血试验OB、电子结肠镜、直肠指诊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此外对于确诊为CRC的,应力争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目前,对于CRC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前全身放化疗降低肿瘤分期的手术切除,转移灶的局部切除治疗以及姑息切除,全身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CR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直肠肿恶性瘤,CRC,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New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Haijun Zhou, Tiecheng Bai, Tao Liu, Bo Cao, Kaipeng Li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Herni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Received: Mar. 19th, 2021; accepted: Apr. 15th, 2021; published: Apr. 22nd, 2021AbstractColorectal cancer (CRC)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igestive 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rate is still high,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early and mid-stage patients who are neglected or delayed in their illness. Therefore,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prevention of CRC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cluding high-risk patients with stool occult blood test OB, electronic colonosco-py, and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are conducive to the early detection of the disease. In addition,周海军等for those diagnosed with CRC, we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prolong lif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CRC include endoscopic resection, radical surgical resection, preoperative systemic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o reduce tumor stage surgical resection, local resection and palliative resection of metastases, systemic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Wai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new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CRC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KeywordsColorectal Cancer, Malignant Tumor of Colorectal Tumor, CR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Colorectal Cancer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CRC (the 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肿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摘要】 V-raf 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 (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RAF )是编码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 )信号通路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的癌基因。
BRAF 是大鼠肉瘤(rat sarcoma ,RAS )蛋白的直接效应因子,它通过激活MAPK/ERK 激酶(MAPK/ERK kinase ,MEK ),产生一系列的级联反应,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存活。
大约10%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BRAF 突变。
研究发现,携带BRAF V600E 突变的结直肠癌与BRAF 野生型结直肠癌在临床病理、对化疗药物的反应和预后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对BRAF V600E 突变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以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n BRAF V600E -mutant colorectal cancerLi Wenfei, Li Jian, Shen Lin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Beijing 100142,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henLin,E-mail:******************.cn 【Abstract 】 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RAF ) is an oncogene encoding a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in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 signaling pathway. BRAF is a direct effector of rat sarcoma (RAS). By activating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kinase (MEK), BRAF generates a cascade of reactions that promote tumor growth and survival. Mutations in BRAF are present in approximately 10%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CRC). Many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treatment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BRAF V600E -mutant CRC provide a stark contrast to BRAF wild type CRC. Here, we summarize the pathogenesis,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recent advances on the therapies of BRAF V600E -mutant CRC.【Key words 】 Colorectal neoplasms;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ReviewBRAFV600E突变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李文斐,李健,沈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消化肿瘤内科,北京 100142)通信作者:沈琳 E-mail :******************.cn2018年,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180万例,死亡病例数约为88万例[1]。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供科学、规范和全面的治疗建议,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编制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CSCO2024)。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1.治疗原则CSCO2024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策略。
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肿瘤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意愿,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早期结直肠癌,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来彻底切除肿瘤。
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可以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和开腹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与肿瘤的高危因素、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等有关。
3.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手术前,可以采用新辅助治疗来减小肿瘤体积和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
化疗的方案和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采用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KRAS突变和BRAF突变等靶点进行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目标主要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等方法。
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肿瘤的病理特征、临床分期和分子分型来确定。
结语CSCO2024指南提供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指南和建议,对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应该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 (中文版)本文档旨在介绍《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的目的和背景。
该报告是关于结直肠癌治疗领域最新进展的权威性资料,由___(ESMO)发布。
该报告的目的是向医学界和公众传达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新的治疗方法和进展,以及对未来结直肠癌治疗的展望。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动态的方式,为医务人员和病患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指导。
通过介绍《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治疗方案和药物研发,以及其对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这些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请继续阅读下文,了解更多关于《结直肠癌治疗新进展2023 ESMO(中文版)》报告的内容。
本报告旨在介绍2023年___(ESMO)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进展。
该报告涵盖了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
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简要介绍结直肠癌的背景和全球流行病学数据。
强调结直肠癌的重要性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探讨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并提供预防和筛查建议。
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和现有的诊断方法。
介绍结直肠癌手术的最新技术和进展。
讨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管理。
总结化学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探讨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简要介绍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提供关于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指南。
探讨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前景和挑战。
讨论最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
介绍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肿瘤复发的监测策略。
提供最新的复发管理指南和建议。
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强调结直肠癌治疗的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该报告通过梳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更新的结直肠癌治疗知识,促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晚期结直肠癌应用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疗效。
方法: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雷替曲塞3 mg/m2,静注15分钟,第1天;3周重复。
结果: 16例均可评价不良反应,10例可评价客观疗效。
疾病控制率为60.7%,中位PFS为3个月,不良反应易耐受,主要为1-2级血液学毒性。
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应用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疗效总有效率为33.3%(2/6),有一定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病人耐受性好,但疗效有限,需进一步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雷替曲塞奥沙利铂晚期结直肠癌【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81-01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3.1/10万-10.7/10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并有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仅上海在20年间发病率就增加了2-3倍[1],全球年累及人数超过100万,死亡数超过50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已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方案。
现将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16例应用雷替曲塞结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疗效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肿瘤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16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6-67岁(中位51岁)。
治疗前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彩超、心电图、胸片、CT等检查,排除有严重基础疾病和明显心、肺、肝、肾功能异常病人。
16例病人卡氏评分均≧60分,无明显化疗禁忌;均有客观可测量病灶,1个月内未接受过化疗,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同意化疗。
16例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中直肠癌6例,结肠癌10例;初治10例,复治6例;低、中、高分化腺癌分别为8例、3例、3例,未分化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6例未行手术治疗,10例为术后复发;伴有肝、肺、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6例、3例、2例、10例,腹腔和腹膜后、盆腔转移8例;既往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羟基喜树碱、顺铂等。
2023结直肠微创外科术式、设备与理念的研究避展(全文)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结直肠外科秉承微创理念,积极开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 L经目I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 M E)等新兴术式。
同时,立足于手术,引进研发更加精准微创的设备,如30、4K腹腔镜,单孔手术机器人。
此外,为改善患者预后,又积极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RAS L全程新辅助治疗(TNT)等新理念。
新的理念孕育新的术式,新的术式又催生出新的设备,在三者的碰撞交流中,我国结直肠微创外科正不断突破极限。
本文将从近十年涌现出的新术式、新设备和新思念三个方面综述结直肠微创外科治疗的进展。
结直肠微创外科的发展离不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从1901年世界第一例腹腔镜检查到1991年世界首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 ], 90年间,微创技术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随后在1993年,国内完成首例腹腔镜直乙结肠癌根治术,翻开了我国结直肠微创外科的新篇章。
30年来,我国结直肠外科的手术术式不断重新,由”五孔”手术到”单孔”手术,由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 , NOSES )到经旺全直肠系膜切除;;1电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a T M E); 腹腔镜系统也在迭代升级,由高清到30、4K超高清,再到腹腔镜手术机器人。
时至今日,结直肠外科治疗仍在不断微创化,本文回顾了我国结直肠微创外科近十年涌现出的新术式、新设备和新理念,井展望真来来发展趋势。
一、结直肠微创外科新术式我国结直肠微创外科发展三十余年,手术术式逐渐成熟:从最初的开腹手术,发展到后来的五孔腹腔镜手术、单孔手术、减孔手术,再到现在的NOSES、taTME。
如今,我国结直肠手术已有半数以上是由腹腔镜完成,而随着新术式的推广应用,我国结直肠外科将进一步微创化。
1.单孔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指使用单一切口(通常为脐),置入特制戳卡套筐相器械来完成腹腔镜手术操作。
结直肠癌肿瘤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摘要】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较差,为了降低死亡率,临床上急需发现一些新的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警以及预后提示。
结直肠癌大部分表现为散发性疾病(约80%)。
目前为止,多个肿瘤分子标记物被证明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例如KRAS、Nras、BRAF基因突变、微卫星不稳定(MSI)以及一些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这些标志物大多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用于指导结直肠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例如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已被用于指导临床是否对患者进行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辅助靶向治疗,基因突变型患者无法从该治疗中获益。
此外,微卫星不稳定性指标已被用于指导临床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能否从5-氟尿嘧啶药物中获益。
本文对结直肠癌诊断、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分子标记物综述如下。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2-0014-02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markers in colorectal cancerHuang Xiaoqing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8,China【Abstract】 Colorectal cancer is one of the leading causes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The prognosis of advanc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is poor. In order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it is urgent to find more new clinical biomarker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majority of colorectal cancer is sporadic (about 80%). So far, many molecular marker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lo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 such as Kras, Nras, BRAF gene mutation,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DNA methylation, most of these mark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curat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For example, Kras, Nras, BRAF, PIK3CA gene mutations have been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RC patients could benefit from anti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argeted therapy, patients with gene mutation cannot benefit from the anti-EGFR treatment. In addition,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ave been used to guide the clinical benefit from 5-fluorouracil in stage II CRC patients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olecular bio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 Tumor biomarker在中国,结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研究
发表时间:
2018-08-03T15:32:08.4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 作者: 庞进宝
[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结直肠癌的诊断方式,分析了治疗手段,简述了治疗模式。
博白县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600
【摘
要】结直肠癌(CRC)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我国消化道肿瘤第3名,且发病趋势逐渐递增。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对于结直肠癌
的治疗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结直肠癌的诊断方式,分析了治疗手段,简述了治疗模式。
【关键词】结直肠癌;诊断;治疗;进展
结直肠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些年我国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
展,当前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中医药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在治疗手段和治疗模式方面都有所变化。
一、结直肠癌的诊断
结直肠癌在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要想在早期进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用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方式也
得以更新,当前的主要诊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排泄物诊断法:根据患者粪便的隐血情况、癌细胞脱落情况以及基因蛋白等进行
检测;(
2)血清学检测;(3)结肠镜检查;(4)气钡双对比造影。此类检测常规方式对结直肠癌分期不同的患者敏感度也有所不同,分
别在
21%-93%不等,但是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有指导价值。除上述提到的常规筛查法之外,近年来,人体正电子体层扫描术和放大内镜检
查等也逐渐被推广使用,实践表明这两种检测方式相比于常规筛查来说准确率更高。
对无症状群体来说,临床建议在50岁时便应参加常规结直肠癌筛查,如果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其后代的发病几率是普通群体的
2-3
倍。有调查显示结直肠癌发生到就诊过程的延误时间平均为35周,因此结直肠癌的筛查和确诊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期意义重大。
二、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
(一)外科手术治疗
CSCO
结直肠癌指南2017版提出:应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采用广泛系膜切除术(切除肿瘤下缘超出
5cm
的直肠系膜)治疗高位直肠癌,而不适合采取常规扩大清扫范围之髂血管旁淋巴结,除非临床诊断伴有其他转移[1]。结肠癌手术采取
的根治方式为结肠切术
+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肿瘤血管起始根部的淋巴结和清扫范围之外的可以转移淋巴结也应进行活检或者切除。有
专家指出采取完整的肠系膜切除术用于结肠癌手术,可能会清扫更多的结肠系膜及淋巴结,存在的风险和获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腹腔镜
结肠癌根治术是当前用于结肠癌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但是将其用于直肠癌治疗,腹腔镜手术的进展并不显著。
2015年初,NEJM杂志中
有研究中指出,从直肠癌根治术效果分析,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并无显著差异,甚至有一定优势。而在同年
10月份JAMA杂志却报道了
与
NEJM杂志相反的结果。另外,2009年德国人Hohenberger等在结肠癌中应用了TME原理,研究结果显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最大
程度减少腹腔肿瘤播散,同时最大限度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进而得到最大程度降低局部复发,提高生存效益。当前还没有明确判定腹腔
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熟优熟劣。有学者提出应用机器人下直肠癌切除术,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二)内科治疗及放化疗
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替吉奥、希罗达类药物是用于结直肠癌化疗的三大类药物。二卡培他滨是氟尿嘧啶的前体口服制
剂,在胸苷嘧啶磷酸化酶(
TP)的活化作用下载以内变成活性产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将此类药物为基础构建化疗放放已经在治疗一、二线
结直肠癌治疗中被公认。由
5-FU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构成的FOLFOX/XELOX方案以及与GPT-11联合构成的FOLFIRI/XELIRI方案用于
结直肠癌治疗可互为一、二线。另外,由于结肠癌治疗的放射野设计以及对放疗技术有极高的要求,因此并未广泛应用,而在直肠癌治疗
中应用广泛。术前放疗有利于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制造机会
[2]。目前对于放疗是否能提升直肠癌患
者的生存几率尚无定论,但有资料显示在术前应用较高的放射剂量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对于初期无法实施结直肠癌切除治疗的患者,在术前需做化疗,以缩小局部肿瘤,控制转移率,为手术治疗奠定基础。当前,市面的
细胞毒性药物主要为以下几种: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这三种药物可独立应用,也可联合应用。
(三)中医药治疗
中医文献中没有“结肠癌”这一词汇,但是有诸如“肠游”、“肠溜”、“肠瓣”等词汇,与结直肠癌的病因和症状类似。中医辨证认为导致结
肠癌的根本发病机制为机体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湿毒蕴滞凝结所致。因此,中医诊治可依据肠游、肠溜、肠瓣等急症的诊治方式。临床
治疗的常用中药制剂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槐耳颗粒等,与放化疗联合使用已取得一定成效。有报道指出,中医药与化疗方案
联合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由于单纯化疗方案,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及
1年的生存率[3]。
当前尚未明确中医辨证与中药应用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进展,对结直肠癌采用中药治疗主要通过对肿瘤细
胞增殖、端粒酶活性、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抑制,加快细胞凋亡速度,阻滞细胞周期、免疫力调节等多种路径。而当
前尚缺少大型临床实践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依据,还无法明确中医药整体辨证的治疗优势。
(四)靶向治疗
随着生物进程机制与分子通路不断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被明确,靶向治疗药物逐渐在临床应用。当前用于结直肠治疗的靶向药物主要包
括: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贝伐单抗、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人源性)和西妥昔单抗(鼠源性)
[4]。目前,靶向药物仅适合用于
IV
期患者的解救性治疗和术前新辅助治疗中,而不适合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应用,对有选择的患者可选择细胞毒类化疗药物联合靶向药物治
疗,或者单独应用
EGFR靶向药物治疗。2010年Tabernero等人在西班牙对连续XELOX和贝伐单抗联用与贝伐单抗单用维持治疗两个方案
进行对比,前者的中位
PFS是10.4个月,后者则是9.7个月。两组的OS显示无明显差异。但是尚无对细胞毒类化疗药物、抗VEGF和抗
EGFR
靶向药物三者联合应用的报道。
三、治疗模式
(一)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也叫术前化疗,其包括新辅助放疗、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放化疗等。其中新辅助化疗更为常用,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组
织反应性水肿及肿瘤负荷,削弱癌细胞的生存能力,缩小肿瘤,为切除提供条件,降低临床分期,避免远处转移
[5]。因此,其在结直肠癌
治疗中已经获取临床医生的认可。
(二)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为针对性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治疗方式,其也是结直肠诊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初筛分析标记物或
组合形成组套检查,获取相应的分子标记物,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
K-RAS基因检检测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癌基因更直接、有效的判
断,在西方国家,已经将
K-RAS检测定为结直肠癌患者内科治疗的常规检查[6]。而对于相关K-RAS基因的预后价值预测却有不同的研究结
果,基于此,可考虑对
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做进一步BRAF分型检测。
参考文献:
[1]
夏秀娟,李粉婷,刘佳,等. 转移性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3165-3169.
[2]
许剑民,钟芸诗,朱德祥.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42(2):250-252.
[3]
马宽生,王青兵. 结直肠癌肝转移射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2):117-122.
[4]
华长江,唐洪建,殷广福,等.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42(2):250-252.
[5]
白向艳,罗丹阳,苏乌云. 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16,56(40):107-109.
[6]
刘盛楠,刘瑞,范婷婷,等. 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17,57(4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