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净化方式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设计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98.63 KB
- 文档页数:3
污水处理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本污水处理工程方案适用于中小型城市或农村地区,处理能力为XX 吨/日,采用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处理生活污水和少量工业废水。
二、污水处理工艺1.初级处理:将污水经过格栅、沉砂池等物理处理设备去除大颗粒污物和沉积物。
2.次级处理: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曝气搅拌以及好氧菌的作用,去除有机物及部分氮磷物质。
3.深度处理:将次级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送入接触氧化池,经过接触氧化和沉淀处理,去除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三、处理设备选择1.格栅:采用机械格栅进行粗大颗粒物的拦截,防止堵塞后续设备。
2.沉砂池:采用长流程沉砂池进行沉沙除砂,将重颗粒沉积物分离出来。
3.活性污泥池:采用好氧条件下的经过曝气搅拌的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装置,去除有机物。
4.接触氧化池:采用部分好氧条件下的接触氧化和沉淀处理,进一步去除COD、氨氮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四、处理过程控制1.水质调节:根据进水水质进行适当调节,如pH值、温度等。
2.氧化还原:控制曝气搅拌过程中的溶解氧含量,维持好氧条件下的菌群生长。
3.混凝剂投加:根据进水水质情况,适当控制添加混凝剂的量。
4.污泥处理:对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等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
五、处理效果及成本1.处理效果:经过处理后,出水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直接排放或进行再利用。
2.成本控制:在设备选择、工艺控制等方面,采用合理经济的方法,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六、运营管理1.自动化控制: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
2.定期维护:对处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操作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总之,这个污水处理工程方案是基于生物处理工艺,采用一系列处理设备和过程控制措施,以达到处理效果并控制成本。
通过运营管理和操作培训,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满足相关要求。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水系统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传统的排水设计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水体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改造设计,旨在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雨水收集与利用从源头控制雨水的排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绿色设计理念。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在屋顶、道路和广场等地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引导至储水池或渗透设施。
这些设施不仅能够减少城市表面径流,还可以在干旱时期为城市提供宝贵的水资源。
雨水利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用于景观灌溉、冲厕、洗车等日常需要。
在住宅区和商业区中推广雨水利用的设施,不仅可以缓解供水压力,还能使城市面貌更加美观。
通过对雨水的合理利用,城市不仅在水资源上实现自给自足,也减少了对自然水体的负担。
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在城市排水系统改造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至关重要。
这些基础设施通过模拟自然水文过程,有效管理雨水径流。
生物滞留池、植被屋顶、渗透铺装等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物滞留池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能容纳的水量,以及植物的适应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性。
植被屋顶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能有效降低建筑物内的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这对节能也有积极影响。
渗透铺装则是通过使用透水材料,允许雨水自然渗透到地下,从而减少了地表的径流,维护了地下水位的稳定。
这些设计都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使得雨水管理与城市生活紧密相连。
水质净化技术的引入在改造城市排水系统时,水质净化技术应当同步进行。
建设生态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及微生物净化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排水水质。
生态湿地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作,能够自然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低成本,还能为城市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生态美感。
在污水处理方面,可以考虑采用“生态—工程”技术,通过设置多级过滤和微生物降解过程,达到更高的水质标准。
生活污水设计
生活污水是指由日常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水,包括厨房和浴室的污水、洗涤衣物的污水等。
如何处理和利用生活污水,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活污水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生活污水的设计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净化污水。
传统的处理方式包括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但这些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现代生活污水设计更注重利用自然的力量,比如采用人工湿地、植物过滤等方法,来净化污水。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净化污水,还能够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其次,生活污水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污水资源。
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可以回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比如用于农田灌溉、生态养殖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生活污水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排放管道设计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可以减少污水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
综上所述,生活污水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净化污水,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污水资源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兼顾,才能实现生活污水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污水处理厂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成为城市环境管理的重点。
然而,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常常被视为丑陋和恶臭的设施,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并提升污水处理厂的整体形象,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成为了关键的解决方案。
一、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通过引入适当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来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在污水处理厂中,生态修复的主要目标是净化水质、改善空气质量,并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态修复方法:1.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净化系统,可以有效地过滤和吸收污染物。
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可以建造人工湿地来模拟自然湿地功能,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来净化废水。
2.植被覆盖:在污水处理厂周围和内部的空地上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提供栖息地给小型动物,并改善空气质量。
3.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污水处理厂周边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加强巡逻和监测工作,确保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平衡,提高整个区域的生态质量。
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和人工元素,创造一个美观、宜人和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对于污水处理厂,景观设计的重点是改善视觉效果、减轻废水处理设施的压迫感,并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和学习的场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景观设计手法:1.适宜的植物选择:选择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植物要具有观赏价值,并且能够耐受污染物的影响,以保持植被的健康和美观。
2.水景设计:在污水处理厂周围或内部设计水景,如喷泉、人工湖泊等。
水景不仅可以增加视觉的吸引力,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降温、降噪的作用。
3.景观艺术品:在园区内设置适当的雕塑、装置艺术品等,增加景区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观赏和体验价值。
4.教育展示区:在污水处理厂内设置展示区域,通过展板、图文等形式,向游客和居民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净化水质工作方案模板一、背景介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水质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保护水资源、净化水质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净化水质,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可行的净化水质工作方案,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净化水质,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现状分析。
1. 水质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等导致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 饮用水安全问题,部分地区的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3. 水资源短缺,由于过度开采和污染,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四、工作方案。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加强水质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3.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等的治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4.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水质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
五、实施步骤。
1.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建立水质监测站点,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2.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
3. 推广节水技术,通过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5.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质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
六、预期效果。
1.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通过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短缺问题。
城市污水处理的采用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问题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而采用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则成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是指利用水体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加强水体处理机制,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水体本身的水质,使其达到可供人们使用的标准。
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的核心是生态水处理。
也就是通过增加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自净能力,促进水体呼吸、光合作用、硝化反应和其他生态过程,加速水体的自净能力。
这种方法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可以有效地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并且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水温、水流速度、水深、水中的溶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弱程度。
因此,在应用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专门的处理方案。
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还可以分为生物净化和物理净化两种类型。
生物净化是指在水中增加一些有益的生物种群,使其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将它们转化为无害物质。
物理净化则是利用物理方法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如过滤、超滤、膜分离和电化学氧化等。
在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应用中,重点关注如何增加水中的微生物种群和氧化还原电位。
其中,增加微生物种群的方法可以采用添加生化药剂的方式,促进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增加氧化还原电位则可以通过氧气输送、催化剂添加等方法实现。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减少处理污水的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总之,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是一种带有生态保护意识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它可以利用自然水体的自净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不仅可以减少处理污水的成本,还可以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水体自净能力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并应用到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为城市污水处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污水处理方案范文1.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的处理方式。
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植物净化法。
活性污泥法通过将废水与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接触,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但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和大量的能源供应。
生物膜法是通过在人工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生物膜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但需要考虑膜污染和维护的问题。
植物净化法是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一起处理废水,利用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植物净化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但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去除能力有限。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是通过改变废水中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来进行处理的方法。
沉淀是一种将悬浮物质通过重力沉积到废水底部的方法。
通过添加絮凝剂和调节pH值可以提高沉淀效果。
但沉淀处理对于溶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
吸附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附着在吸附剂上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陶粒等。
吸附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后的废物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氧化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无机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氯等。
氧化剂的选择和使用量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进行合理调整。
3.其他处理技术除了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污水处理技术。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废水中的微生物的方法。
紫外线消毒具有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需要较高的能源投入。
反渗透是通过逆向渗透膜将废水中的溶解物质和微生物分离的方法。
反渗透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但需要较高的能源和维护成本。
海绵城市施工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和水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成为了一种趋势和目标。
本文将围绕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目标,探讨其施工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一、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以自然的方式处理和管理城市的水资源,实现城市内外水循环的良性闭合,降低洪涝风险,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包括“渗、蓄、滞、净”,即渗透、蓄水、滞留和净化。
二、施工方案1. 绿地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增加绿地和湿地的建设。
绿地可以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湿地则能够对污水进行净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雨水收集器、雨水廊道和雨水蓄滞洪区,将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雨水的最大化利用。
3. 硬质铺装改造:将部分传统硬质铺装改造为透水铺装,增加地表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和城市内涝。
4. 整体排水系统综合改造:通过建设综合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地下蓄滞洪区等,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类、处理和利用。
5. 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能监测系统,对海绵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三、实施细则1.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海绵城市的方案,制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建设标准: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确保海绵城市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3. 监测评估:建设过程中,设置监测评估机制,对施工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资金投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支持、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筹集相应资金。
5. 宣传推广:开展海绵城市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加市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参与度和支持度。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和实施细则,可以有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和水环境污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自然净化处理工艺一、前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自然净化处理工艺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然净化处理工艺的原理、流程、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二、自然净化处理工艺原理自然净化处理工艺是利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通过生物降解、吸附、沉淀等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模拟自然界中河流、湖泊等水体对废水进行净化的过程。
三、自然净化处理工艺流程1.初级沉淀初级沉淀是将废水中大颗粒杂质通过重力作用沉淀到底部,达到分离液固相目的。
其主要设备包括格栅池和沉砂池两个部分。
格栅池主要用于去除大颗粒杂质,如塑料、布料、枝叶等;沉砂池则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沙子、泥土等颗粒物。
2.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自然净化处理工艺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盐和水。
其主要设备包括好氧池和厌氧池两个部分。
好氧池中的微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进行代谢作用,厌氧池则相反,需要缺氧状态下微生物进行代谢。
3.二级沉淀二级沉淀是将好氧池和厌氧池中未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微生物通过重力作用沉淀到底部。
其主要设备为二沉池。
4.消毒消毒是为了杀死残留在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以达到排放标准。
其主要设备有紫外线消毒器和臭氧消毒器两种。
四、自然净化处理工艺优缺点1.优点:(1)操作简单:自然净化处理工艺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超技术,只需要基本操作和维护,降低了运营成本。
(2)处理效果良好:自然净化处理工艺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
(3)环保节能:自然净化处理工艺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节约了能源。
2.缺点:(1)占地面积大:自然净化处理工艺需要占用较大的土地面积,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2)气味难闻:生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气味,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水排放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因此,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方案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方案,旨在提供对这一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
一、生态湿地处理技术生态湿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方法。
通过植被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降解分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具有零能耗、低投入、高效果的特点,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和农村地区尤为适用。
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通过人工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来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不同于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污水处理要求。
通过人工湿地的设计和维护,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质。
此外,人工湿地还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既能净化水环境,又能提供人们休闲观赏的场所。
三、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技术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通过生物膜的生物附着和活性污泥的反应作用来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
生物膜反应器分为固定膜反应器和浸没式膜反应器两种。
固定膜反应器采用固定化的生物膜,能够更好地抑制生物膜脱落,提高处理效果。
浸没式膜反应器则是将反应器与膜分离,通过压力差使污水从膜表面流过,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生物膜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水质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
四、资源化利用技术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仅仅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者降解,而污水中仍存在许多宝贵的资源。
资源化利用技术则是将这些资源进行回收和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
例如,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制取生物质能源、研发污泥电解技术等。
通过资源化利用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智能化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污水处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岳阳市王家河,是南湖的最长支流,岳阳城区两大主干道从河上横贯而过,新兴小区在河两岸巍然耸立,沿河居民日渐增多,到2008年底,沿河两岸居民已经达到8万人之多,每天排入河中的各类污水达27000吨,最终流入南湖,占排入南湖污水量的一半以上,不仅自身水质日益恶化,生态功能已经基本丧失,而且也成为了南湖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因此,如何控制王家河两岸的污水排放,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其生态功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对南湖水环境保护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处理方案设计1.1设计思路王家河全长约4.1km ,由北向南流入南湖。
巴陵东路将其拦腰切为两段,北段长约1.15km ,南段2.95km ,通过巴陵东路下的隧道相连。
王家河南段两岸为新开发城区,住宅区多为中高档小区,处理设施相对齐备,道路排水设施较为完善,稍经改造后就可将污水截流进入罗家坡污水处理厂和岳阳市污水净化中心处理。
而北段两岸原为城中村,城市扩容后,该地区规划未能及时跟上,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截流改造较为困难,污水除了排入河中,基本上没有其他有效途径可循。
因此,本文将本着北段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提出切合实际的污水处理方案。
王家河北段由大大小小8个塘相连而成,水面总面积达到120000m 2,水流平缓,最高处与最低处落差不到1.5m ,各点之间水流都可设计为自动流入,是一个天然的稳定塘处理系统,只要稍加改造,整体设计,就可建成一个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保障下游水质稳定安全。
设计进水水质和水量见表1。
如表1所示,按照稳定塘负荷公式可计算出稳自然净化方式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设计方案王志勤1李华楹2(1.岳阳市环境保护局,湖南岳阳414000; 2.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岳阳414000)摘要:文章通过对王家河水体的污水排放、水质现状以及水体构型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水解酸化—兼性塘—氧化塘系统这一新型自然净化处理方式,并对处理效果和运营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项目不仅能够有效处理污染物,还能恢复水体生态功能,进而推动下游南湖水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自然净化;处理;生活污水;设计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738X (2009)03-0069-03收稿日期:2009-04-10作者简介:王志勤(1975—),男,湖南岳阳人,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师、注册环保工程师,湖南省应急管理专家。
研究方向:环境评价、环境工程。
项目范围平均值排放标准排水量/(t/d)-15000-COD/(mg/L )144.1~402.0257.6100.0BOD5/(mg/L )51.3~180.693.430.0氨氮/(mg/L )15.5~38.730.415.0悬浮物/(mg/L )154~270212.030.0表1设计进水水质和水量第24卷第3期2009年05月vol.24No.3M ay.2009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1本工艺流程没有采用传统的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模式,主要考虑到:1)厌氧塘一般都产生臭气,孽生蚊虫,对河两岸居民生活产生影响;2)厌氧塘一般要做防渗设计,必将大幅度提高建设成本;3)厌氧塘塘面易产生浮渣,景观效果差。
2.2采用水解反应器代替厌氧塘,不但可以去除40%~50%的COD ,80%的悬浮物,同时利用其较强的水解酸化作用,将污水中复杂的有机物转变为有机酸,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难降解有机物分解为易降解有机物。
通过水解反应器后,BOD/COD 可由进水时的0.35提高到0.5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后续工艺反应动力速率,节省了处理停留时间,缩小了占地面积。
2.3采用跌水曝气,提高氧化塘净化效果。
在本工艺设计中,第三级兼性塘出水围堰的出口,以及各级氧化塘之间围堰的出口均形成一个0.15m 的自然落差,水流出时形成瀑布曝气,经过这样的跌水措施后,水中的溶解氧可增加1mg/L 以上,使氧化塘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得到改善。
2.4采用多级串连塘模式,其流态接近于推流反应器形式,从而减少了短流现象,提高了单位容积的处理效率;其次,从微生物结构上来看,多级串连有助于污水逐级递变,减少了返混现象,使有机物降解趋于稳定,串列稳定塘水质在逐级递变过程中,会产生各自相适应的优势菌种,更有利于发挥微生物的净化作用2.5本工艺考虑了氧化塘的出水除藻问题,在最后一塘放养水生植物(如水葫芦、凤眼莲),覆盖水面,阻隔光照,使藻类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沉淀至塘底,改善出水水质。
同时在塘中混养鱼类、田螺等,形成藻类—浮游生物—鱼类食物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3效益分析3.1建设成本本项目完全利用天然河流、池塘,没有征地、拆迁成本;仅需要建设污水排放通道和相应的预处理系统,各塘根据所赋功能挖深或填方,建跌水堰坝;设计简单易操作,建设周期短,无需采购大型设备;工程量远远小于同等规模、同等处理效果的二级污水处理厂。
3.2运行管理成本定塘的BOD 5负荷:L r =(c o -c e )QL r :稳定塘的BOD 5负荷,kg/104m 2·d;C 0:进水BOD 5浓度,mg/L;C e :出水BOD 5浓度,mg/L;Q :污水流量,t/d;A :稳定塘面积,104m 2。
经计算,稳定塘的BOD 5负荷约为26.6~188.2kg/104m 2·d 之间,平均值为79.2kg/104m 2·d ,水力停留时间可达15天,基本能够达到稳定塘自然净化的负荷要求。
污水中悬浮物浓度较高容易引起河道淤积,减少水体容量,且BOD 5/COD<0.4,污水可生化性不高。
因此,需要采取水解酸化工艺对污水进行预处理。
一般稳定塘工艺氨氮处理效率不高,仅为20%~40%,难以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同时也会对后续的除藻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将三级兼性塘后移至一级氧化塘之后,从而使系统形成缺氧—好氧—缺氧格局,模拟A/O 反应器形式,可有效提高氨氮去除率。
1.2工艺流程基于以上思路,设计出如图1所示工艺流程图。
2工艺特点污水→格栅→沉砂池→水解反应器→→→除藻塘→出水三级兼性塘↓跌水二级氧化塘↓跌水三级氧化塘一级兼性塘↓二级兼性塘↓跌水一级氧化塘图1工艺流程图70第24卷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The Design Program of Natural Purification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Municipal Wastewater WANG Zhi-qin LI Hua-yin(1.Yue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Yueyang,Hunan 414000,2.Yu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College ,Yueyang,Hunan 414000)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ewage discharge,water quality status,water body con -figuration of Wangjia River,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Facultative pond -oxidation pond system,a newly natu -ral purification approach was proposed.After analyzing the relative processing effect and the operation benefit,the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is project not only treat the pollutant effectively,but also restore the water body function as well as improve the south lake water environment.Keywords :nature purification ;treatment ;wastewater;design由于河道平缓,前后落差不大,各段污水均可自流进入,没有高能耗设备运行,运营费用极低;管理人员少,无需专门的机械专业人员,维护成本低。
3.3环境效益该项目不仅每年可减少向南湖排放86.3万kgCOD 、34.7万kgBOD 5,而且王家河自身生态也能得到极大改善。
届时,王家河不再是岳阳的臭水沟、南湖的最大污染源,将推动南湖水质的有效改善。
同时也可考虑沿河整体规划,加大两岸绿化,改善河岸景观,使之成为岳阳市民休闲娱乐场所,这样不仅有利于城市湿地的保护,而且可带动周边地价上涨,促进两岸土地的开发利用,推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完美融和。
4结语通过以上分析,充分利用天然河道优势,采用水解酸化—兼性塘—氧化塘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不仅能够达到污染物达标排放,改善水体生态结构的目的,而且其建设与运营成本在同类处理方案中是最低的,同时还能产生优异社会环境效益,从源头上保障了南湖的水质安全。
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化城市是每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必由之路。
保护好南湖、保护好王家河,恢复水体生态功能,使岳阳城中不仅有青山,而且有碧水,山、水、城有机结合,形成相互融和的城市生态系统,将有力的提升岳阳的城市形象和品位,对“构建和谐岳阳,建设秀美岳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2000:683-712.[2]张木兰.改性沉积物除藻对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1(27):13-17.[3]陈雪初.遮光法控藻的中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11(27):1830-1834.[4]何鉴尧.溶藻细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11):70-74.(责任编校:马余平)王志勤李华楹:自然净化方式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设计方案第3期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