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清洁度区分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
洁净度等级划分
洁净度等级划分是指将某个地方或物品的洁净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划分的过程。
一般来说,洁净度等级划分通常采用数字或字母代表不同的级别,具体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应用领域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洁净度等级划分的示例:
1. 级别A:要求非常高的洁净度,通常适用于一些高精度的工作场所或实验室,如半导体制造、医药生产等,对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2. 级别B:适用于一些需要较高洁净度的工作场所,比如电子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对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有一定要求。
3. 级别C:适用于一些对洁净度有基本要求的工作场所,例如一般的办公室、商店等,对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有较低的要求。
4. 级别D:用于一些对洁净度要求较低的区域,如一般公共区域、厨房等,对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的要求相对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洁净度等级划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细化,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和级别。
2024实训室卫生检查评分细则1. 实训室整体清洁程度(占比20%):- 地面清洁度:地面是否整洁干净,无明显的灰尘、污渍等。
- 墙面清洁度:墙面是否干净,无污渍、划痕等。
- 天花板清洁度:天花板是否清洁,无明显积尘、蜘蛛网等。
- 空气清新度:空气是否流通,无异味或难闻的气味。
2. 办公桌与椅子的清洁(占比15%):- 桌面清洁度:桌面是否干净整齐,无杂物、污渍等。
- 椅子清洁度:椅子是否干净整洁,无污渍、划痕等。
3. 环境卫生设施的清洁(占比15%):- 厕所清洁度:厕所是否清洁卫生,无污渍、异味等。
- 洗手间设备清洁度:洗手池、镜子、吹风机等设备是否清洁无污渍。
4. 垃圾处理与分类(占比15%):- 垃圾桶及垃圾袋的使用:是否及时清空垃圾桶,垃圾袋是否妥善使用。
5. 消毒措施(占比15%):- 消毒频率:桌面、门把手、洗手间等频繁接触的地方是否进行定期消毒。
- 消毒产品选择:使用的消毒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具备有效杀菌作用。
6. 易耗品管理(占比10%):- 建立易耗品管理制度:是否有建立易耗品的登记、领用和补充制度。
- 补充及存放:易耗品的补充是否及时、存放是否规范。
7. 害虫防控(占比10%):- 防虫措施:是否采取防虫措施,如封堵缝隙、使用防虫药剂等。
- 害虫数量:是否有害虫现象及其数量。
8. 紧急应急措施(占比10%):- 灭火器配置:是否配备灭火器并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
- 安全通道:是否确保安全通道畅通,避免堵塞。
根据以上细则进行评分,总分满分为100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卫生状况评定。
实验室洁净级别的划分实验室洁净级别是指实验室内部空气中的微粒物质数量和尺寸分布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实验质量和结果。
根据不同实验的需求,实验室的洁净级别可以分为不同等级,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室洁净级别划分。
一、ISO 14644洁净级别划分ISO 14644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实验室洁净级别划分标准。
该标准将实验室洁净度分为ISO 1至ISO 9共九个等级,数字越小表示洁净度越高。
ISO 1级实验室被称为“无尘室”,通常应用于特殊领域的实验,如微尘颗粒的研究等。
ISO 1级实验室的洁净度要求非常高,空气中的微尘颗粒数量极少。
ISO 9级实验室则被称为“常规实验室”,是一般科研实验室的洁净度要求,空气中的微尘颗粒数量相对较高。
二、GMP洁净级别划分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药品行业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也制定了实验室洁净级别划分标准。
根据GMP的要求,实验室洁净度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A级洁净度要求最高。
A级实验室是指对生产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的实验室,如药品生产实验室、生物制品实验室等。
A级实验室的洁净度要求非常严格,空气中的微尘颗粒数量极少。
D级实验室则是指对生产产品质量要求相对较低的实验室,如药品包装实验室、药品仓库等。
D级实验室的洁净度要求较低,空气中的微尘颗粒数量相对较高。
三、实验室洁净级别的控制措施为了确保实验室能达到所需的洁净级别,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实验室的空气处理系统是关键。
空气处理系统应具备过滤、通风和净化功能,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微尘颗粒。
实验室应采用合适的洁净室设计和建筑材料。
洁净室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尘埃产生和积聚的机会,建筑材料应具备防尘、易清洁等特性。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穿戴洁净服。
洁净服能够将工作人员的微尘颗粒隔离,避免其进入实验室空气中。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洁净度检测和维护。
通过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洁净度不达标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进行修复。
车间清洁等级划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车间清洁等级划分是指根据车间的清洁程度和维护状况,对车间进行等级划分,以便于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车间环境。
车间清洁等级划分的目的在于保证车间生产环境的卫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根据国家标准,车间清洁等级通常分为四级:A级、B级、C级和D级。
不同等级的车间要求不同的清洁标准和维护措施。
下面将一一介绍各个等级的清洁标准及维护要求。
A级车间是车间清洁等级中最高级别的标准。
A级车间要求车间环境非常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杂物、污渍和灰尘,地面光亮如镜。
A级车间通常是高标准的无尘车间,适用于对生产环境要求尤为严格的企业,如医药、电子等行业。
在A级车间中,通常要求全面实施5S管理,不仅要保持车间干净整洁,还需要做好定期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车间环境的良好状态。
C级车间是相对较低的清洁标准。
C级车间要求车间环境相对较为简单,地面可以有少量杂物和污渍,但不影响正常生产。
C级车间通常是一些简单生产车间的标准,如一些加工车间、装配车间等。
在C级车间中,要求定期清扫车间地面和墙壁,清除杂物和污渍,确保车间环境相对干净整洁。
第二篇示例:车间作为生产制造工厂的重要区域,其整洁度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对车间清洁等级进行划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根据车间的功能和要求对其进行不同等级的清洁划分,以确保车间环境达到工作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一般来说,车间清洁等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A级、B级、C 级、D级和E级。
不同等级的车间清洁要求和管理措施也各有差异,具体如下:A级车间是最高等级的清洁标准,主要用于需要高度洁净环境的生产制造过程,比如医药、电子等行业。
A级车间要求地面无灰尘、无杂物,墙壁和天花板无尘污,生产设备、工作台面等也必须保持干净。
在A级车间中,通风、空气净化等环境设施也需要达到严格标准,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无菌和净化。
B级车间要求相对较高,用于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行业,比如食品加工、化妆品生产等。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食品GMP标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食品工厂良好作业规范通则1 目的本规范为食品工厂在制造、包装及储运等过程中,有关人员、建筑、设施、设备之设置以及卫生、制程及品质等管理均符合良好条件之专业指引,并藉适当运用危害分析重点管制(HACCP)系统之原则,以防范在不卫生条件、可能引起污染或品质劣化之环境下作业,并减少作业错误发生及建立健全的品保体系,以确保食品之安全卫生及稳定产品品质。
2 适用范围2.1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产制供人类消费,并经适当包装之食品制造工厂。
2.2本规范提供作为订定各类专业食品工厂良好作业规范专则之依据。
3 专门用词定义3.1食品:指供人饮食或咀嚼之物品及其原料。
3.2原材料:指原料及包装材料。
3.2.1原料:指成品可食部分之构成材料,包括主原料、配料及食品添加物。
3.2.1.1主原料:指构成成品之主要材料。
3.2.1.2配料:指主原料和食品添加物以外之构成成品的次要材料。
3.2.1.3食品添加物:指食品在制造、加工、调配、包装、运送、贮存等过程中,用以着色、调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质、促进发酵、增加稠度(甚至凝固)、增加营养、防止氧化或其它他用途而添加或接触于食品之物质。
3.2.2包装材料:包括内包装及外包装材料。
3.2.2.1内包装材料:指与食品直接接触之食品容器如瓶、罐、盒、袋等及直接包裹或覆盖食品之包装材料,如箔、膜、纸、蜡纸等,其材质应符合卫生法令规定。
3.2.2.2外包装材料:指未与食品直接接触之包装材料,包括卷标、纸箱、捆包材料等。
3.3产品:包括半成品、最终半成品及成品。
3.3.1半成品:指任何成品制造过程中所得之产品,此产品经随后之制造过程,可制成成品者。
食品生产单位卫生要求及清洁消毒规范1、目的指导生产一部落实食品生产过程中卫生管理,规范其卫生管理行为及其清洁消毒程序,保障产品品质,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2.1 适用于安徽巴莉甜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一部。
2.2 本规范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不同清洁区人员(包括外来人员)、环境、设备及工器具卫生要求和推荐的清洗消毒方法,并明确了相关卫生操作要求。
2.3 生产工艺环节的清洗消毒不在本规范范围之内(如:戚风生产线、哈德曼吐司包装机)。
3、职责3.1 生产主管、班组长负责本规范的具体实施。
3.2 现场品控人员负责本规范的培训,监督执行落实情况。
3.3 质检部负责组织进行效果验证、监督抽查执行情况及考核。
4、术语定义4.1 清洁操作区:指为防止食品被环境污染,清洁要求较高的操作场所。
包括:成品加工包装车间、三明治车间、成品加工烤炉区域、隧道炉出炉口、冷却间、吐司包装车间、包装车间包材间。
具体划分见表1。
4.2 准清洁操作区:指清洁要求次于清洁操作区的操作场所。
包括:醒发烘烤间、面包制作车间、配料制陷间、配料间、冷冻面团车间、成品加工车间前道、冷藏库、冷冻库、原料暂存区等。
具体划分见表1。
4.3 一般操作区:原料处理场所、材料仓库、外包装间及成品仓库等清洁度要求次于准清洁操作区之作业区域。
包括原料预处理间(如原料挑选间、清洗间、解冻间等)、工器具清洗间、打码间、外包装间、冷库等。
具体划分见表1。
4.4 非食品处理区:指办公室、厕所、更衣场所等非直接处理食品的区域。
具体划分见表1。
4.5 清洗:指利用清水清除原料夹带的杂质和原料、工具表面的污物所采取的操作过程。
4.6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破坏、钝化或除去有害微生物的操作,消毒不能完全杀死细菌芽胞。
4.7 外来人员:不直接参与生产的人员均为外来人员(包括检验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人员、参观及审核人员等)。
表1 食品工厂各作业场所之清洁度区分5、卫生要求5.1人员健康及卫生要求5.1.1 员工应参加每年一度的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上岗。
清洁度等级标准清洁度等级标准是一种描述不同程度清洁程度的分类方法。
它用于指导清洁工作的目标和评价清洁效果。
清洁度等级标准根据不同场所、不同需求、不同卫生要求制定各种标准,如医院清洁标准,食品加工厂清洁标准等。
1.一级清洁:需要对表面进行简单清洁,要求表面无明显的痕迹、污渍和油脂等。
2.二级清洁:需要对表面进行基本清洁,要求表面无明显异味、灰尘、细菌、污渍等,应保持干燥,并保持适当温度,防止微生物滋生。
3.三级清洁:需要对表面进行深度清洁,要求表面无细菌、病毒、油脂等,且表面光滑、干燥,对空气质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等有更高的要求,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4.四级清洁:需要对重要区域进行超净清洁,一般指外科手术室和特殊实验室等高危区域,要求无细菌、病毒、含尘等,需保持空气流通、水平高,温湿度控制精准,以确保手术室和实验室的无菌环境。
1.一级清洁:需要对生产车间和设备进行简单清洁,去除表面污渍和油脂等,使生产环境保持干燥,并可以消除各种异味。
2.二级清洁:需要对生产车间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要去除异味、异物、灰尘和细菌等有害物质,保持生产车间及相关设备操作区的无菌状态。
3.三级清洁:需要对生产车间和设备进行严格清洁,严格管控产品跟踪工作,保持生产环境的卫生和清洁,防止产品污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4.四级清洁:需要在生产车间和设备进行超净清洁,在食品生产最高区域或特定区域用于生产高标准的食品,要求水平灵活、可定制化、科技含量高,并保持洁净度达到微纳级别。
1.一级清洁:需要对办公室进行基础清洁,要去除地面的垃圾和灰尘,打扫办公室臭味和污染,保持室内洁净、安全和卫生。
2.二级清洁:需要对办公室进行规范清洁,要求清除办公室内电脑、书桌等设备上的灰尘、油脂,清理地毯、沙发等容易积尘的区域,让办公室更适合员工使用。
3.三级清洁:需要对办公室进行深度清洁,包括清洁办公室内所有角落和角度,如优化空气质量、处理杂物、对厕所进行全面清洁等等。
无尘车间的发展与现代工业、尖端技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目前在生物制药、医疗卫生、食品日化、电子光学、能源、精密器械等行业运用已经相当的普遍且成熟。
无尘车间分为几个等级,分别为1级≥百级级≥千级级≥万级≥十万级≥百万级,越排在前面,级别越高,1级是级别最高的。
最常见的是百级到十万级,不同等级还有着不同的等级标准。
一、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空间单位体积空气中,以大于或等于被考虑粒径的粒子最大浓度限值进行划分的等级标准。
国内按空态、静态、动态对无尘车间进行测试、验收,符合《GB50073-201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591-201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洁净度和控制污染的持续稳定性,是检验无尘车间质量的核心标准,该标准根据区域环境、洁净程度等因素,分为若干等级,常用的有国际标准和国内区域行业标准。
中国GMP(2010年修订)新版GMP附录1 无菌药品.第三章.第九条……洁净区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二、无尘车间(洁净室)等级说明等级定义的模式如下:Class X (at Y μm )其中X是无尘室的等级,例如100或10000等等,Y是粒径如0.2μm , 0.5μm 等,可复选。
意思就是使用者规定,该无尘室微粒含量,在这些粒径必须满足该等级的限度。
这样可以减少纷争,以下是几个例子:Class1 (0.1μm, 0.2μm , 0.5μm)Class 100(0.2μm , 0.5μm )Class 100(0.1μm, 0.2μm , 0.5μm )在Classes 100 (M3.5) and Greater (Class 100,1000,10000....),一般看一个粒径即可。
在Classes Less than 100 (M3.5) (Class 10,1.... ),一般要看多几个粒径。
第二个技巧是规定无尘室的状态,例如:Class X (at Y μm ),At-rest供货商就很清楚知道无尘室要在At-rest状态下验收。
一、车间一~四级卫生要求二、员工作业注意事项或不良行为习惯(1)主要适用于一级和二级卫生要求;(2)三级和四级卫生要求可有选择的执行1.车间现场的管理人员(班长、QC)、其他因事进入车间的人员及闲杂人员不得直接接触工器具、物料、产品;2.在成品库接一切物料时必须使用消毒后的盘子、架子,必须要戴上手套并经清洗、消毒后方可接触物料;3.员工不得捡拾掉到地上的物料或物件,必须由班长、QC捡拾,捡拾后物品须经清洗消毒才允许使用,手也同时清洗消毒、若戴着一次性手套需换掉;4.保护蒸煮或漂烫后的洁净工器具卫生,防止二次污染,如用辅助工具捞漂烫好的器具时,要确保捞具的卫生,用手直接拿时要注意手的卫生等;5.发放洁净工器具:由各工序指定两人,一人负责将现场已使用的工器具回收放在推车或架子车的下层,由另一人将推车或架子车上层洁净的工器具发放到工作现场;发放过程中,洁净工器具拿放者的手不可碰触其他任何地方或物品,如自己或他人的围裙、工衣,不洁净的工器具等;6.各岗位需指定专人拿取经消毒后的洁净工器具,注意手的消毒,避免洁净工器具接触到身体其他部位。
例如煎培根处从架子上下洁净网盘时,7.各班组工器具需消毒时由清洗班清洗工或各班组指定的人员回收,其他人不得回收;8.清洗班清洗作业时,杜绝已污染的水溢入或溅入干净水池(尤其是消毒池)的情况;9.处理内包材料时必须戴手套并消毒后作业;10.架子车、平板车过门帘时应注意:车上的器具不要与门帘产生交叉污染,应一人掀门帘,一人拉车过门帘;11.员工之间交接物料或工器具时注意手部卫生、防止交叉污染;12.杜绝:手接触产品或与产品同等清洁以外的物品后再直接工作,杜绝露鼻子、抓耳挠腮、吐痰、乱摸工器具和不清洁地方等不良行为;13.各岗位员工在生产中间待工时,双手不得按在台面上,应反交叉放于身前,不得靠在围裙上,身体不得依靠台桌面,离开工作台桌面至少5cm距离;14.下班时将干净整洁的环境、物件、工器具交给下一班次,下一班次进行检查,不合格不接班;15.每次磨刀后,刀需要清洗水煮后再使用,磨刀人员必须按洗手消毒程序洗手后戴上手套并经酒精消毒再继续操作;16.戴手套作业的员工必须戴上宽松紧带将手套扎紧,并且用袖套遮住所有手腕,不得出现皮肤外露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