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优秀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重点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创作的能力。
二、主题活动内容1. 认识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
2.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3. 观察蝴蝶的生活习性。
4. 创作蝴蝶手工作品。
5. 开展蝴蝶主题的游戏活动。
三、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毛毛虫变蝴蝶》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
3. 观察:组织幼儿观察蝴蝶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活环境。
4. 创作: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蝴蝶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四、主题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蝴蝶,记录蝴蝶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装饰在班级环境中,营造蝴蝶主题的氛围。
3. 区域活动:设置蝴蝶观察区,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观察蝴蝶。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故事课件《毛毛虫变蝴蝶》。
2. 蝴蝶图片、视频资料。
3. 蝴蝶手工作品材料。
4. 观察蝴蝶的设备(如望远镜、放大镜等)。
六、主题活动六:蝴蝶的饮食与生长1. 教学目标:让幼儿知道蝴蝶的饮食习性和生长过程。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常识。
2. 教学内容:了解蝴蝶的食物种类,如花蜜、树液等。
观察蝴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蝴蝶的图片,引起幼儿对蝴蝶饮食与生长的兴趣。
讲解:向幼儿介绍蝴蝶的饮食习性和生长过程,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观察:带领幼儿观察蝴蝶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了解蝴蝶的食性。
活动:进行“蝴蝶生长游戏”,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蝴蝶的生长过程。
七、主题活动七:蝴蝶的保护色与迁徙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蝴蝶的保护色和迁徙行为。
培养幼儿的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观察并表达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毛毛虫图片、蝴蝶图片、生命周期卡片、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的特点。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
3. 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生命周期卡片,加深对毛毛虫变蝴蝶过程的理解。
4. 表达: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让幼儿认识到生命的神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操作和表达环节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以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学习。
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内容: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态环境和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蝴蝶的喜爱,增强幼儿的关爱自然之情。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态环境和习性。
难点:让幼儿表达自己对蝴蝶的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八、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蝴蝶标本、生态环境图片、观察记录表、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蝴蝶标本,引导幼儿说出蝴蝶的特点。
2. 讲解:向幼儿讲解蝴蝶的生态环境和习性,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小班综合公开课《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毛毛虫和蝴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习蝴蝶的生命周期,知道毛毛虫如何变成蝴蝶。
3. 通过观察、实践,掌握蝴蝶的特征。
4. 培养幼儿保护蝴蝶、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蝴蝶图片、毛毛虫图片、蝴蝶生命周期挂图、蝴蝶标本等。
2. 材料: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室内场地,宽敞明亮,便于幼儿观察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蝴蝶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认识毛毛虫:教师展示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特征,并与蝴蝶进行对比。
3. 学习蝴蝶的生命周期:教师讲解蝴蝶的生命周期,引导幼儿了解毛毛虫如何变成蝴蝶。
4. 观察蝴蝶标本:教师展示蝴蝶标本,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蝴蝶的特征,加深对蝴蝶的认识。
5.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进行蝴蝶制作,教师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蝴蝶生命周期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制作的蝴蝶作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倾听幼儿的发言,评价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4. 调查幼儿对蝴蝶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评价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公开课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蝴蝶制作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兴趣。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区域内设置蝴蝶观察角,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蝴蝶的生长过程。
3. 主题展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蝴蝶作品展示出来,让其他班级的幼儿和家长参观,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班综合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毛毛虫和蝴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掌握蝴蝶的生命周期。
3. 进行手工制作,制作自己喜欢的蝴蝶。
4. 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视频、手工材料等。
2. 环境: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和蝴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
3. 手工制作:发放手工材料,引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自己喜欢的蝴蝶。
4.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5.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快乐。
6.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幼儿对毛毛虫和蝴蝶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讨论,评价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毛毛虫和蝴蝶的关注程度,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蝴蝶,增进亲子关系。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观察蝴蝶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3. 主题展览: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布置毛毛虫和蝴蝶的主题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受伤。
2.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小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毛毛虫和蝴蝶的生长转化过程,了解生命的奇妙。
2.能够正确地选择膳食,避免食用不健康的食物。
3.培养好奇心,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内容1.毛毛虫和蝴蝶的生长转化过程。
2.膳食健康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讲故事:《丑小鸟》。
引出“人们常常因为外表丑陋而对一些东西不屑一顾,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它的价值”的主题。
第二步:学习1.给学生讲解蚕的生长转化过程,用图片或模型向学生展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形态变化。
2.讲解膳食健康知识,向学生介绍哪些食物对人体有益,哪些食物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3.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洗菜、切菜、做面食等,增进食品卫生及烹饪知识。
第三步:巩固1.请求学生正确地将食物区分为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
2.大声念出致力于让人们更营养、更健康、更幸福的宣言,以鼓励学生们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第四步:反思1.进行课堂反思,总结今天学了什么,你对毛毛虫和蝴蝶的转化过程有什么感想?你明白了哪些健康饮食的知识?通过做面条、切菜、洗菜等,你有什么收获?2.给家长写一封信,简要介绍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请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健康膳食计划,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注重孩子的饮食健康和卫生。
教学反思这节课虽然是针对小班级的学生设计的,但其教学内容在议定现实和营养健康方面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学生们亲身体验洗菜、切菜、做面食等环节时,他们学会了健康卫生的厨房实践技巧,真正让健康膳食之道生根发芽。
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到了食品标签不仅是食物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品牌对消费者健康的负责,在互联网时代,应引导学员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更加注重健康的膳食。
小班综合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毛毛虫图片、蝴蝶图片、生命周期卡片、彩纸、胶水、剪刀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布置有关蝴蝶的元素。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毛毛虫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的特点。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
3. 操作:分发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毛毛虫和蝴蝶的手工作品。
4.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观察附近的蝴蝶,记录蝴蝶的生长过程。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墙面布置毛毛虫和蝴蝶的主题墙饰,引导幼儿持续关注。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蝴蝶观察角,提供相关书籍、图片等材料,让幼儿自主阅读、观察。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蝴蝶生命周期的认识。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表现,如创意、动手能力等。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和实践情况。
4. 通过幼儿的分享,了解他们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活动资源:1. 故事书《毛毛虫变蝴蝶》。
2. 自然观察视频或图片集,展示毛毛虫到蝴蝶的转变。
3. 音乐曲目《蝴蝶飞飞》。
4. 户外活动场地,适合进行自然探索和观察。
七、活动步骤:1. 故事时间:朗读《毛毛虫变蝴蝶》,引导幼儿跟随故事情节,感受毛毛虫的成长历程。
2. 观察学习:播放自然观察视频或展示图片集,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毛毛虫如何变成蝴蝶。
3. 音乐舞蹈:播放《蝴蝶飞飞》音乐,带领幼儿做蝴蝶飞舞的舞蹈动作,感受蝴蝶的优雅。
4. 户外探索:带幼儿到户外,寻找蝴蝶和毛毛虫,进行实地观察和自然探索。
5. 创作时刻:让幼儿用画笔和纸张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毛毛虫和蝴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幼儿园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蝴蝶和毛毛虫之间的关系,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化而来的。
2. 通过观察、操作和讲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蝴蝶和毛毛虫的图片、视频、蝴蝶的生命周期图解等。
2. 材料: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安静、舒适、光线适中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蝴蝶和毛毛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播放蝴蝶的生命周期视频,讲解蝴蝶是由毛毛虫变化而来的过程。
3. 操作:让幼儿用彩纸、水彩笔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蝴蝶和毛毛虫。
4.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引导幼儿说出蝴蝶和毛毛虫之间的关系,以及蝴蝶的生命周期。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蝴蝶和毛毛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的自然角放置蝴蝶和毛毛虫的模型或图片,营造浓厚的自然氛围。
3.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蝴蝶观察日记”活动,记录蝴蝶的成长过程。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蝴蝶和毛毛虫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4. 通过幼儿的讲述和作品,评价他们对蝴蝶生命周期的理解。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2. 在讲解蝴蝶生命周期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确保幼儿能够理解。
3. 在制作蝴蝶和毛毛虫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蝴蝶和毛毛虫的图片、视频、生命周期图解等。
2. 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3. 相关故事书籍《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学目标】1. 听懂、认读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2. 学习并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语言知识:动物、身体部位、形容词等。
3. 通过朗读、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推理和解决。
【教学内容】《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学重点】1. 生词和句子的掌握。
2. 故事情节、主题的理解。
3.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故事情节的推理和解决。
【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1. 利用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毛毛虫和蝴蝶的特点和生活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播放一段短视频,展示毛毛虫变成了蝴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毛毛虫和蝴蝶之间的关系。
活动2:讲故事1. 以故事《想变蝴蝶的毛毛虫》为例,向学生讲述毛毛虫的成长历程和变身的过程。
2. 利用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故事的推理和解决。
活动3:语言运用1. 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习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如“毛毛虫”、“蝴蝶”、“变成”、“美丽”等。
2. 利用朗读、背诵、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4:拓展思维1. 提出问题或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毛毛虫要变成蝴蝶?变成蝴蝶会有什么好处?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例如通过画画、写作、舞蹈等方式表现蝴蝶的美丽和变幻。
活动5:总结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和所学语言知识,并总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所学到的东西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
【课后作业】1. 背诵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2. 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5句话以上的作文,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和为什么喜欢它。
【板书设计】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毛毛虫 ----- 蝴蝶生词:毛毛虫、蝴蝶、变成、美丽【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一篇小班语言详案教案为例,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毛毛虫和蝴蝶之间的关系,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小班综合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
2.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3. 学习儿歌《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4. 手工制作毛毛虫和蝴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 教学难点:手工制作毛毛虫和蝴蝶,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视频、手工材料等。
2. 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讲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3. 学习儿歌:教唱《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儿歌,让幼儿熟悉歌词并能够跟唱。
4. 手工制作: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毛毛虫和蝴蝶。
5. 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
在手工制作环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毛毛虫和蝴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自然界中的生物,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小实验:让幼儿观察毛毛虫在纸上的爬行速度和轨迹,探索毛毛虫的运动原理。
2. 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户外寻找蝴蝶和毛毛虫,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3.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蝴蝶和毛毛虫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幼儿园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增长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 通过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视频、故事课件等。
2. 材料: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幼儿关于毛毛虫和蝴蝶的知识。
2. 故事分享:讲述《想变蝴蝶的毛毛虫》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3. 观察与思考:播放毛毛虫变蝴蝶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4. 手工制作:引导幼儿剪贴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制作成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思考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意义,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四、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手工制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分析幼儿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蝴蝶和毛毛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去户外观察蝴蝶和毛毛虫,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主题拓展:开展“蝴蝶和毛毛虫”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蝴蝶和毛毛虫的画作。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蝴蝶和毛毛虫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 视频资料:寻找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视频,用于直观展示。
3. 故事课件:制作《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故事课件,便于讲述。
4. 手工材料: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等,用于幼儿手工制作。
七、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蝴蝶和毛毛虫的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2. 故事分享:讲述《想变蝴蝶的毛毛虫》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小班社会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挑食,多吃东西才会快快长大。
2、能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完整的短句及量词:个、支、包、块、串。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练习手膝着地爬行,体验情景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绿色丝袜一只,《虫虫爬》《蝴蝶飞》音乐磁带。
2、红萝卜、黄香蕉、紫葡萄、巧克力、西瓜教具各一个。
3、各种颜色的水果、蔬菜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毛毛虫热身操”(课前知道毛毛虫是怎么爬的)
1、虫宝宝们,跟着妈妈爬到草地上玩吧。
2、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音乐结束时,呼唤虫宝宝围到妈妈身边来)
二、故事“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1、教师在手臂上套上绿色的丝袜扮毛毛虫边表演,边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春天来了,一条绿色的毛毛从卵里慢慢的爬出来了,这只毛毛虫很不开心,毛毛虫怎么了?它为什么不开心呢?
2、请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小结:原来这只毛毛虫很久没有吃东西
了,它觉得很饿!而且不吃东西的话就长不大,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了。
所以它决定去找点吃的东西。
3、教师继续讲完故事后提问“毛毛都吃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引导幼儿学说完整的短句和量词。
4、提问“毛毛虫吃了这么多的东西,后来怎么样了?”教师小结:毛毛虫从不挑食,什么东西都爱吃,就长得很快!最后就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了。
你们也要向毛毛虫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吃,不能专门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一样东西吃得太多了,也会生病的,记住了吗?
三、游戏“毛毛虫吃东西”。
1、我们也来学毛毛虫做个游戏,吃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好吗?
2、交代游戏规则:老师来当毛毛虫妈妈,你们来当毛毛虫宝宝。
我们一起去找吃的东西,宝宝们要听妈妈的话哦,妈妈说吃什么,你们就找什么,找对了才能吃哦,能做到吗?
3、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检查幼儿是否按指令找对物品,找对了之后将物品挂在脖子表示吃掉了。
4、宝宝们,我们都吃饱了,要准备睡觉喽,快来围在妈妈的身边。
(趴下来做睡觉状)
5、音乐起,毛毛虫醒来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了,一起来舞蹈吧。
四、学蝴蝶飞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