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配送_配送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76.36 KB
- 文档页数:2
商超配送不仅见证了物流业这几年的发展,也不断推动着物流业的进步、变化。
从商超配送看物流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商超配送不仅解决了物流业中供应商物流的痛点,而且使得物流行业呈现出两大变化。
接下来就由一号云仓物流公司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多年商超配送解决的物流行业痛点以及促使物流行业呈现出的两大变化。
解决物流痛点
商超配送在十年前的出现解决了供应商物流的痛点。
当时,商超行业的供应商物流,大多企业还是采用谁卖货谁送货的模式,由供应商解决物流问题。
供应商解决物流问题,一种方式是自建配送队伍,供应商自己把商品送到超市,但这种模式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
毕竟超市对产品的需求具有多品种、少批量、高频次的特点,供应商只送自己的商品,就会疲于奔波在前往不同超市的路上,而且还有应对每个超市不同的交货流程。
商超共同配送企业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痛点,这是一种集约化的配送模式,把多个供应商的商品集中起来,按照固定线路的方式配送到不同的门店。
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解决了供应商物流的痛点,也降低了供应商和物流企业的成本,最大限度了减少了车辆的使用。
呈现两大变化
从多年商超配送看物流业发展,总结来说,物流行业呈现出两大变化。
变化一是商超物流行业共同配送已经成为物流业一种主要的运营模式;变化二是由于超市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越来越多,使得本系统内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让共同配送的模式受到削弱。
上文经一号云仓商超配送公司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能从商超配送看物流业发展了。
也正是由于商超配送物流发展进步使得物流行业得以解决痛点、呈现两大变化。
物流配送之共同配送姓名:李勇学号:2012139133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向精致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制造商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纷纷采用高频、少量的配送方式。
国内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物流成本上升、投资物流现代化的能力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物流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对共同配送进行认真的研究,包括共同配送的概念和内涵、共同配送的发展过程、共同配送的形式。
关键词:物流共同配送发展过程配送形式配送现状一、共同配送的概念共同配送,又叫协同配送、联合配送,按日本运输省的定义,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
企业间通过沟通、交流,逐步形成共识,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水平、垂直、同业、异业的整合,以策略联盟、协同组合、物流共同化等合作方式共享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物流配送的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利能力,进而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商业环境现代化及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共同配送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共同配送的萌芽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日本。
当时日本尚未建立大量流通体制,难以物畅其流,亟需实现流通效率化。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出现了共同配送的萌芽状态,形式较为单一,活动范围很小,规模也不大,主要是把多家企业的日用食品杂货订单整合成一个整车发往同一个销售商,当时被简单地称为“库存整合”或“运输整合”。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世纪70到8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随着配送商品种类的日渐增多和商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共同配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日本政府开始运用共同配送的理念,倡导试行“共同配送”,但是日本当时的共同配送是以减少交通量,消减车辆的数量为主要目的,与现在实施的共同配送在思路上有些差别。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对消费者产品需求的日益精细化和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带来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活动,导致配送资源不断浪费,配送费用逐步增高。
共同配送共同配送(common delivery) 也称共享第三方物流服务,指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
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
共同配送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共同配送的本质是通过作业活动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
共同配送是指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以及效益共享。
目录什么是共同配送虽然目前共同配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但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早在1961年时,美国哈灵顿仓储服务公司就将Quaker公司、General Mills公司、Pillsbury公司以及其它公司的日用食品杂货订单整合成一个整车运输发往同一个销售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在当时,这种做法只是被简单地称之为“库存整合”。
虽然那时没有像“共同配送”这样复杂的名词,但是两者其实是一回事。
共同配送的方式有两种运作形式:(1)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
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共同配送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
(2)其他配送方式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上。
这种配送有利于节省运力和提高运输车辆的货物满载率。
共同配送的原因(1)从货主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由于共同配送是多个货主企业共享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设施和设备,从而由多个货主共同分担配送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
另外,由多个不同货主的零散运输通过整合可以变成成本更低的整车运输,从而使得运输费用大幅度降低。
共同配送还可以降低每个货主的日常费用支出,降低新产品上市时的初始投资的风险。
(2)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同样可以降低他们的成本,从而间接地为其客户带来费用的节省。
物流配送之共同配送物流配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许多企业和个人都需要物流配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物流配送并非一项容易的任务,因为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工作协调和合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物流配送中的共同配送,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共同配送,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一、共同配送的概念共同配送是指多个货物共同使用同一辆运输工具进行配送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减少运输成本,并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
在共同配送中,不同的货物可以从不同的供应商或发送方收集,并合并到同一辆运输工具中,然后按照各自的目的地进行分配。
二、共同配送的优势1.成本效益:共同配送可以减少货物的运输成本。
通过将多个货物合并在一起,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运输工具的容量,减少运输次数并节省燃料费用。
2.环境友好:共同配送可以减少交通堵塞和尾气排放,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车辆行驶,共同配送有助于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3.减少货物损坏和丢失:共同配送可以通过集中管理和监控来降低货物损坏和丢失的风险。
运输公司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运输服务,确保货物在配送过程中得到妥善地处理和保护。
三、实施共同配送的关键因素1.信息共享:共同配送的成功实施需要各个参与方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信息共享。
物流公司、供应商和接收方应该建立起高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及时分享相关信息,以实现货物的准确和及时配送。
2.合理的路线规划:共同配送需要进行详细的路线规划,以确定最优的配送路径。
通过利用先进的物流规划软件和技术,可以基于实时数据来制定最佳路线,减少行驶距离和时间。
3.合作伙伴选择: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共同配送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供应商、物流公司和接收方应该根据彼此的需求和实力来选择合作伙伴,确保共同配送的协调和顺畅进行。
四、共同配送的案例分析以电商行业为例,许多电商企业已经采用共同配送来满足快速增长的订单需求。
绿色物流配送有哪些新模式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物流配送成为了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绿色物流配送旨在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那么,绿色物流配送有哪些新模式呢?共同配送模式是绿色物流配送中的一种重要模式。
它是指多个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使用同一配送车辆,对货物进行配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减少车辆的空驶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例如,在一个城市中,多家电商企业可以合作,将各自的货物集中起来,由一辆配送车按照优化后的路线进行配送。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每家企业的配送成本,还能够减少城市中的配送车辆数量,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
电动车辆配送模式也是绿色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使用电动配送车辆。
与传统的燃油车辆相比,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
而且,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在不断提高,能够满足大部分城市配送的需求。
此外,一些企业还在探索使用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小型电动车辆进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些车辆更加灵活便捷,能够在狭窄的街道和小巷中通行,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智能配送模式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对物流配送进行优化和管理。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监控,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行驶速度、货物状态等信息,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预测,提前做好货物的调配和配送计划,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配送路线进行优化,避开拥堵路段,选择最短、最节能的路线。
多式联运配送模式是将不同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货物的高效运输。
例如,对于长途运输,可以采用铁路或水路运输,因为这两种运输方式能源消耗低、排放少;对于短途配送,则可以采用公路运输,以保证配送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物流世界,因诸多方面重构了城市物流配送行业。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全面解析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希望对业界朋友有所启发。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变化的物流世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物流」全面洗牌,新零售的扑面而来,电商自建物流的全面开放,全渠道驱动下的供应链深度整合,社交电商、微电商全面爆发,最后一公里新商业百花齐放,客户的深度服务诉求发生变化等诸多方面重构了城市物流配送行业。
未来的城市物流配送,是服务性社会保障的重要基础,作为支撑力量的城配物流前景必然广阔。
未来又是数字化的时代,更需要依托大数据提供决策支撑,深度贴合技术,靠技术拼智慧,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下面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来全面解析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希望对业界朋友有所启发。
1 直面问题1)城市配送城市配送既是物流活动的中端也是终端,其辐射范围大到城城互通,小到社区、村镇,也是城市流通矛盾的集中地。
城市配送体系由城市配送网络系统、城市配送运营系统、城市配送信息系统三大主体和外部环境(需求、政策)构成。
2)城市共同配送模式城市共同配送模式是在城市配送业务社会化剥离和第三方运作的基础上,基于空间一体化和信息集成共享,将同一需求区域的物资交由统一服务单位的车辆进行统一装载、运输、配送到点的服务模式。
可简单概括为「四共一同」,即共用仓配送中心、共用配送车辆,共享网络信息、共享网点资源,同程配单。
需要经过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统一、集中配送、行业共同配送的发展过程,最后发展到区域共同配送,城市配送将形成「仓共享,线共配」的战略格局。
3)城市共配的关键点■城市共配需求的释放和培育问题■城市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的完善问题■供应链利益机制和信息共享问题■城市配送空间网络合理规划问题■城市共配如何与当前城乡流通模式融合的问题4)城市共配的难点城配企业不但面临着经营规模的压力,更承担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具体体现在十难:■信息化系统应用难■企业空间聚合有难度■社会化剥离难■配送企业盈利难■城区配送作业难■配送中心落地难■行业资源整合难■建立信任机制难■提升优化难■管理促进难2 趋势变化1)城市共同配送时代即将来临2)工业4.0(INDUSTRIE 4.0)给城配物流带来的变化工业4.0推动供应链运营C2B模式:粉丝经济的用户需求驱动,工厂定制化,渠道扁平化,快物流网络,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为支撑。
共同配送国内研究综述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领域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模式。
本文通过从共同配送的概念与内涵、共同配送社会经济效益、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利益分配及费用分摊四个方面来对国内共同配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得到了研究结论。
关键词:共同配送研究综述物流配送近年来,共同配送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
例如日本福冈市滕井区的共同配送系统、京阪神地区12家百货公司的共同配送体系;德国Kaeesl市、不来梅市的共同配送体系;摩纳哥的共同配送系统等。
在我国,尽管共同配送的发展已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共同配送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共同配送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对共同配送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其目的在于探讨共同配送的本质。
共同配送最早产生于日本,其发展在日本得到了充分体现。
日本运输省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运输省流通对策本部《共同运输系统导入推进纲要》)。
日本工业标准(JIS)将共同配送解释为“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
《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认为“共同配送是由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在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共同对某一些地区用户进行配送的组织形式”;张悦来认为“共同配送是集多家连锁企业和工业制造业企业、农业生产商配送网络为一体,经过物流配送多功能服务,进行优化组合后的配送,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快速反馈信息,及时、安全地完成配送作业的目标”。
并认为共同配送具有“技术装备先进;多网络的有机整合;长距离、高稠密度的聚集与发散;人员少且素质高”等特征;牛东来认为“共同配送是以独自进行配送的若干企业,通过共同化将配送的商品集中汇总后进行配送的方式,它是共同物流的一个方面”;左鹏认为“共同配送是由多家配送中心或由多家企业利用自有的物流资源加以联合来完成的配送任务,是一种资源整合的形式,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途径”;尹卫华等认为“共同配送,即由若干个配送企业联合起来,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服务的物流形式。
第24卷 第5期世界海运 Vol. 24 No. 52001年10月 World Shipping October 2001[收稿日期]2001-04-12[修回日期]2001-06-03 [作者简介]何景华(1976-),男,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共同配送——配送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何景华 (上海海运学院,上海 200135) [关键词]共同配送;资源整合;企业联盟;物流业;发展 [摘 要]面对成本与服务的两难权衡,企业如何才能做到既省钱又能确保物畅其流;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以提升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目前商业自动化目标中最关键的话题之一。
针对此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物流运作方式——共同配送,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新的利益。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728(2001)05-0028-02 1 共同配送的概念与内涵 共同配送,又叫协同配送、联合配送,按日本运输省的定义,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运输省流通对策本部《共同运输系统导入推进纲要》)。
共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
也就是把货物都装入在同一条路线运行的车上,用同一台卡车为更多的顾客运货。
共同配送的内涵,在于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的企业联盟。
企业间通过沟通、交流,逐步形成共识,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水平、垂直、同业、异业的整合,以策略联盟、协同组合、物流共同化等合作方式共享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物流配送的整合,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获利能力,进而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商业环境现代化及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2 推行共同配送的需求 物流系统属昂贵且资金密集的投资,它需要广大的土地、许多昂贵的软硬件设施和大量的人力投入。
例如,超市公司筹建一个配送中心,需要投入将近1亿元人民币,光是电脑一项就需投资2 000万元左右。
一般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设备和专门人才,无力单独自建物流系统。
而且,单个或分散的配送中心由于自身业务的局限,必然造成人、财、物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为了实现其自身的最大经济效益,必须通过逐步实现共同化、社会化的方式以求得规模化、集约化所带来的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多家配送企业并存的局面。
每个配送企业都要开辟自己的市场和渠道,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分别建立自己的网络和自己的设施,这样一来,便容易出现或者在用户较多的地区设施不足,或者在用户稀少地区设施过剩,或者出现不同配送企业重复建设设施的浪费状况。
再有,由于近些年出现的“消费个性化”趋势和强调“用户是上帝”,准时送达的配送方式十分盛行,送货或用户车辆的提运货频率很高,这就引发了交通拥挤、环境噪音及车辆废气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采取共同配送方式,可以以共同配送使用的一辆车,代替原来的几辆或几十辆车,自然有利于缓解交通拥挤、减少污染。
3 共同配送的作用与实施难点 共同配送理念的实现,就微观角度而言,企业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好处: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可以节省企业的资源;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core business),促进业务的成长与扩散;扩大市场范围,消除原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荣的环境。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实现共同配送主要有以下好处: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区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可整合制造业者、批发业者、农业生产者及一般零售业者。
有效强化弱势生产供应者,健全商业渠道,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整体规划建立物流专业园区,解决企业土地需求困境,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多数企业对此持赞成态度。
当然,共同配送涉及很多具体的细节问题,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点。
首先,各业种经营的商品不同,有日用百货、食品、酒类饮料、药品、服装乃至厨房用品、卫生洁具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不同的商品特点不同,对配送的要求也不一样,共同配送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各企业的规模、商圈、客户、经营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差距,往往很难协调一致。
还有费用的分摊、泄露商业机密的担忧等。
4 共同配送的类型 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货主为主体的协同配送;另一种是以物流业者为主体的协同配送。
具体如下: 4.1 以货主为主体的协同配送 由有配送需要的厂家、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由它们组建的新公司或合作机构作为主体进行合作,解决个别配送的效率低下问题。
这种配送又可分为发货货主主体型和进货货主主体型。
4.1.1 发货货主主体型 何景华:共同配送——配送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291)与客户的协同配送:用于采购零部件或采办原材料的车,均可用于产品的运输,即都可以参与协同配送; 2)不同行业货主的协同配送:不跑空车,让物流子公司与其他行业合作,装载回程货或与其他公司合作进行往返运输; 3)集团系统内部的协同配送:企业集团、大资本集团、零售商集团等内部的协同配送; 4)同行业货主的协同配送 a. 集团协同配送:组成集团相互合作,共同利用配送储存设施,在配送能力不足的地区互相扶持协同配送; b. 共同出资组建新公司进行协同配送:建立协同物流公司或协同配货公司; c. 建立合作社进行协同配送:组建合作社,一起进货,一起配送; d. 通过同行业VAN增值网进行协同配送:以同行业VAN增值网为基础进行配送。
4.1.2 进货货主主体型 零售商以中心批发商(一级批发商)为窗口,从中间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处统一进货再配送给物流中心或零售商店。
4.2 以物流业者为主体的协同配送 由提供配送的物流业者,或以它们组建的新公司或合作机构作为主体进行合作,克服个别配送的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一类协同配送又可分为公司主体型和合作机构主体型。
4.2.1 公司主体型 1)运送业者的协同配送:向特定交货点运送货物,交货业务合作化; 2)共同出资组建新公司开展协同配送:本地的运送公司(特别零担货物运送业者、包租业者)共同出资组建新公司开展送货到户业务; 4.2.2 合作机构主体型 1)运送业者组成合作机构开展协同配送:运送公司组成合作机构,将各成员在各自收集货物或配送货物地区所收集的货物运到收配货据点,统一配送; 2)运送合作机构和批发合作机构合作,开展协同配送:运送业者的合作机构和批发商的合作机构合作,设置收集货物和配送货物的据点,运送公司的合作机构统一承包批发商的集货和配货的业务。
5 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状况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其他各部(煤炭部、林业部等等)均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领导。
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
近年来,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配送中心的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连锁企业自建配送中心的积极性很高。
目前全国有700多家连锁公司,较大型的连锁公司已在建设自己的配送中心,一些店铺数量少、规模不大的小型连锁企业也在筹建配送中心,以期实现100%的商品由自己配送中心配送。
而一个功能完善的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的投资相当巨大,配送量过小必然造成负债过多、回收期长,反过来又影响连锁企业的发展;同时,社会上又有相当数量的仓库、车辆等设施在闲置,形成了投资上的重复、浪费。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物流业改革现状,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和经验,我国从1992年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原国内贸易部印发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
为了促进物流配送健康快速发展,原国内贸易部又于1996年发出了《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还印发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转换机制,集约经营,完善功能,发展物流,增强实力”的改革与发展方针,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事业的发展,尽快建成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根据掌握的资料,我们对目前国内物流配送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它们大都跨越了简单送货上门的阶段,基本上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物流配送,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经营中存在着种种弊端和问题。
令人可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认识到这些问题,正从宏观调控上努力引导我国物流配送业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方向上发展,一些有识的政府官员、企业界、理论界人士也在共同进行着这方面的探讨,并已开始实践。
o Joint Distribution—A New Trend of Distribution LogisticsHE Jing-hua(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0135,China)[Abstract] Facing the dilemma of being high cost and high service level,how can an enterprise reduce cost while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 operating logistics? Joint distribution,as a new way to organize logistics,will bring new profits for enterprises. [Keywords] joint distribu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enterpris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