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春季高考语文试卷2024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í)狡黠(xiá)锲而不舍(qiè)B. 炽热(zhì)稽首(qǐ)戛然而止(jiá)C. 殷红(yān)拘泥(nì)长吁短叹(xū)D. 伫立(zhù)遒劲(jìn)相形见绌(chù)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脉搏度假村甘拜下风川流不息。
B. 松弛舶来品一筹莫展再接再励。
C. 精粹明信片凭心而论世外桃源。
D. 气概候车室出奇不意声名鹊起。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的演讲______,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保持______,不能慌乱。
这部小说的情节______,吸引了众多读者。
A. 精彩绝伦镇定自若跌宕起伏。
B. 美轮美奂泰然自若此起彼伏。
C. 无与伦比从容不迫波澜壮阔。
D. 绘声绘色安之若素汹涌澎湃。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
B.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望而却步,要勇往直前。
C. 他在学术研究上一丝不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 我们要学会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好,”他说:“可以借我一支笔吗?”B.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C. 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书画家。
2024年1月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王熙凤D. 王宝钗答案:D2. 以下哪个成语与“滥竽充数”意思相近?A. 班门弄斧B. 推陈出新C. 挂羊头卖狗肉D. 哗众取宠答案:D3. 以下哪个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4. 《水浒传》中,以下哪个英雄好汉绰号是“及时雨”?A. 鲁智深B. 武松C. 林冲D. 宋江答案:D5.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答案:A6. 以下哪句诗句出自《离骚》?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C7. 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A. 北京B. 上海C. 杭州D. 苏州答案:B8. 以下哪部作品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A. 《家》B. 《春》C. 《秋》D. 《寒夜》答案:A9. 以下哪个成语与“掩耳盗铃”意思相近?A. 自欺欺人B. 坐井观天C. 指鹿为马D. 狐假虎威答案:A10. 以下哪个诗人被称为“诗鬼”?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贺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红楼梦》的作者______。
答案:曹雪芹2. 《水浒传》的作者______。
答案:施耐庵3.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______。
答案:唐僧4. 《三国演义》中,曹操字______。
答案:孟德5.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乳名是______。
答案:宝玉6. 《诗经》中,以下哪句诗句描绘了丰收景象?______答案:麦浪翻滚7. 《离骚》中,以下哪句诗句描绘了美好的爱情?______答案:有情人终成眷属8. 《呐喊》中,以下哪篇作品讲述了“狂人”的故事?______答案:《狂人日记》9. 《激流三部曲》中,以下哪部作品讲述了觉慧与翠芬的爱情故事?______答案:《家》10. 《朝花夕拾》中,以下哪篇作品讲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故事?______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2023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2023年上海春季考语文试卷一、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史记》“两个帝王,孟康之为东方苍蝇”中“苍蝇”的正确译法:A. 蝼蚁B. 杂虫C. 蚊虫D. 苍蝇2. 《孔子家语》之中的“晨兴复暮惊”,“晨兴”指的是:A. 早起B. 道学C. 读书D. 修身3. 2016年中国最高学府、最繁荣学术中心地位的科学研究被称为“____”A. 京津学术B. 中西学术C. 八大学术D. 十大学术4. “金玉其外,败絮纷纷,势如火烧,道义薄弱”出自:A.《离骚》B.《思惟》C.《乐府》D.《汉书》二、阅读理解(每小题5分,共30分)文章一:《春》山一程,水一程,林中来,尽日新。
春色恼人眼,花自飘零水自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一盏茶,一本书,一张桌,一把椅。
温馨来,欢喜去,庭前树,梨花飞。
1. 《春》的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景色?A. 湖光山色B. 江南水乡C. 林间小路D. 山水川谷2. 诗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中,诗人想表达的是_____。
A. 春色美丽绚丽B. 各种花卉分外多C. 衣衫披风体现风采D. 人们追求时尚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5分,共20分)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使至塞上》中写道:“既自咫尺,天涯共此时。
”1. 上文中“咫尺”中“咫”指_____。
A. 一尺B. 五尺C. 一里D. 五里2. 下列中不属于上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
A. 相聚在同一时刻B. 志同道合C. 天涯地角相通D. 目的地遥远。
上海语文春考卷一、文言文阅读(共35分)(一)默写与默读(10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段落略)(二)文言文翻译与解析(15分)(文言文段落略)(1)_______(2)_______2. 分析下列句子中的人物形象特点(5分)(1)_______(2)_______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5分)(三)古代诗歌鉴赏(10分)(诗歌略)1. 赏析诗句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5分)2. 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文本略)1. 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5分)2.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5分)3. 评价文章的论证效果(5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文本略)1. 概括故事情节(5分)2.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5分)3. 赏析文本中的艺术手法(5分)4.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5分)5.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文本主题的理解(5分)三、作文(共60分)题目:守望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一、文言文阅读答案(一)默写与默读1.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 (答案略)(二)文言文翻译与解析1. (1)答案略(2)答案略2. (1)答案略(2)答案略3. 答案略(三)古代诗歌鉴赏1. 答案略2. 答案略二、现代文阅读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答案略2. 答案略3. 答案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 答案略2. 答案略3. 答案略4. 答案略5. 答案略三、作文(作文答案略)1.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默写:名句名篇的记忆文言文翻译:实词、虚词、句式等翻译技巧文言文解析:人物形象、观点态度、论证方法等分析能力2.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和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情感态度:诗人情感的理解与分析3.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中心论点概括、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论证效果评价文学类文本: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手法赏析、创作意图探讨、主题理解4. 作文审题:题目理解与立意确定表达:语言组织、逻辑结构、文采展现思想: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各题型知识点详解及示例:1. 文言文翻译: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上海语文春考卷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A. 桃B. 梨C. 杏D. 榴A. 温故知新B. 不耻下问C. 画蛇添足D. 狐假虎威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A. 林黛玉B. 祝英台C. 岳灵珊D. 穆念慈A. 手机B. 书信C. 轿车D. 灯笼A.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B.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C. 月亮姐姐悄悄地爬上了树梢D. 雪花飘飘,大地一片银白A. 三打白骨精B. 大闹天宫C. 智取生辰纲D. 借东风A. 画饼充饥 B. 杯水车薪 C. 掩耳盗铃 D. 亡羊补牢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A. 曹操B. 李世民C. 赵云D. 秦琼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海内存知己,______。
”(4分)2.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
”(4分)3.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
(4分)4. “莫等闲,______,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分)5.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4分)三、古诗文默写(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默写《静夜思》全文。
(4分)2. 默写《泊船瓜洲》全文。
(4分)3. 默写《江畔独步寻花》全文。
(4分)4. 默写《春晓》全文。
(4分)5. 默写《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
(4分)四、文言文阅读(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问题:请解释文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这句话的意思。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春季高考)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①现代汉语,这里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②统一汉语语音,必须以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标准音,不能以虚拟出来的语音或者用各种方音拼凑起来的语音作标准音,也不能以北方整个地域的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每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
多少年来,话剧、电影和广播等大都采用北京语音。
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已为人们所公认。
③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最多。
自十三世纪以来,北方话词汇就随着“官话”和白话文学传播开来,因而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
尤其是建国以来,由于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教育的普及,交通的发展,各地人民接触的频繁,再加上报纸杂志、文学作品以及广播影视的影响,北方话词汇的传播就更加深人、更加广泛了。
④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例如现代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经过许多人反复推敲定稿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些著作在语言规范的巩固和发展上能起一定作用。
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就是说,这种著作是白话的,同时又是现代的,因为语言在不断发展,早期白话文作品有些地方已同现代语法不合了。
“语法规范”还必须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的用例”,也就是最具有普遍性的用例。
⑤现代汉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⑥现代汉语是在近古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近古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出现: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
⑦汉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用“文言”作为统一的书面语。
这种书面语最初必定是建立在口语基础上的,但是后来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能够使用的人只占全民中的极少数。
上海普通高校春季招生语文试卷及答案沪教版高三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共9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
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快阁东西倚晚晴。
(黄庭坚《登快阁》)(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____________。
(柳永《___________》)(3)王维《终南山》中描写山中云气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调皮贪玩,成绩严重滑坡,老师想用一句话来劝诫他,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2分)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下面是在某公司年会上听到的四句话,其中用语正确的一句是()。
(3分)A.王总的讲话抛砖引玉,下面请其他人发言。
B.我的发言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
C.一年来大家给了我许多帮助,我不胜感澈。
D.公司的庆典活动将于下月举行,敬请期待。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艺术美的特殊价值①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具有特殊的价值。
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首先,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其次,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再次,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恒性。
②正因为艺术美比起现实美来,在某些方面有其更为优越的品格,所以,人们并不以现实美为满足,而在享受现实美的同时还热烈地追求艺术美。
这正是艺术美具有特殊价值的原因。
③关干艺术美的价值问题,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认为,艺术的价值可以用一个向外扩展的十字坐标来表现,十字坐标的横轴由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组成,它的纵轴由创造--生产方面和反映--信息方面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多种作用组成的环形图:④如图所示,艺术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图中所列举的这些作用,不仅彼此界限不明,而且有些作用是非艺术品也具有的,因而很难使人准确地把握艺术的特殊价值在哪里。
选择题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是:
A. 《水浒传》
B. 《西游记》(正确答案)
C. 《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下列哪个成语源自《史记》,且与“坚持不懈”意思相近?
A. 破釜沉舟
B. 卧薪尝胆(正确答案)
C. 指鹿为马
D. 滥竽充数
在古代诗词中,“柳”常作为离别意象出现,下列哪句诗未使用此意象?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确答案)
D.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A. 《呐喊》
B. 《沉沦》
C. 《狂人日记》
D. 《呐喊·自序》中的《狂人日记》等作品构成的集子(正确答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正确答案)
D. 王维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A. 苏绣
B. 湘绣
C. 顾绣(正确答案)
D. 蜀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自哪篇古文?
A. 《岳阳楼记》
B. 《醉翁亭记》
C. 《陋室铭》(正确答案)
D. 《爱莲说》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佛”?
A. 李白(诗仙)
B. 杜甫(诗圣)
C. 王维(正确答案)
D. 白居易
下列哪部作品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
A. 《西厢记》
B. 《牡丹亭》
C. 《窦娥冤》(正确答案)
D. 《桃花扇》。
2024春季高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慰藉(jí)炽热(zhì)锲而不舍(qiè)B. 字帖(tiè)殷红(yān)忍俊不禁(jīn)C. 稽首(qǐ)狡黠(xié)戛然而止(jiá)D. 伫立(zhù)粗犷(kuàng)鲜为人知(xiǎ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取缔烦燥颠沛流离。
B. 凛冽镶嵌大庭广众。
C. 愧作厄运妇儒皆知。
D. 霹雳竹蔑深恶痛绝。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______地站在那里,望着远方,若有所思。
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能找到这样一片______的地方,实在是难得。
她的歌声______,让人陶醉其中。
A. 默默安静清脆。
B. 静静宁静悠扬。
C. 悄悄寂静清亮。
D. 呆呆恬静婉转。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总是精益求精。
C.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轻易放弃。
D. 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恍然大悟。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C. 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D. 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那熟悉的山水,那亲切的乡音。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7. 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比喻)B.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C. 他长得很像他的父亲。
(比喻)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对偶)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上海市的春季即将迎来高考,高考语文的备考大家做好准备了吗?语文试卷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题目一积累应用(l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诗经•________•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 )。
(2分)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留存工业文明的记忆①19世纪60年代起,外商开设的工厂,主要集中于苏州河北和黄埔江西岸。
进入21世纪,这些老工厂虽然没落了,但苏州河畔的老厂房与仓库群落除了极少部分被损坏或改建外,大多数还得以保存。
②1990年,我住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界口的一家宾馆,左可俯瞰尚未开发的浦东,右可欣赏浦西外滩那排上海地标性的万国建筑群。
上海的历史告诉我,这江岸水畔的许多老工厂、老仓库是这座名城的历史记忆,它们都还在,保留也大都完整。
在这座城市重新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告诉人们在发展与保存之间,如何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保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
③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的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
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子孙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
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
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
④我的行动是,选择租用其中一栋建于1933年中期的砖木结构老粮仓和一座1923年建成的美国通用电气老工厂,作为设计对象。
⑤老粮仓周围的环境杂乱不堪。
门前是水果批发摊位。
东边是垃圾码头,半开放的小厨房到处都是。
我唯一想做的是一切还原,把加建在上面的附属物一一剥离,才能显示她的美丽,显示原先建造时她的风采。
⑥具有储藏功能的老粮仓,原有的砖木结构空间是灰暗的。
为了把它改造成建筑设计事务所,我们便大开天窗,引入自然光线,让空间变得明亮起来,再间隔成一个个非常个人化的空间,突出现代感,从而实现了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使用功能。
为了防止破坏历史空间的原相,整个仓库里没有用一滴油漆,用来修复的建筑材料也都是从一些拆迁的地方买来的。
今天,她果然美妙无比地站在了苏州河畔。
⑦对于这座老电厂,我决定采取原相封冻法,将珍贵和有趣的痕迹原样保留下来。
我认为那是最好的设计,那是时间的设计,是历史的设计。
这座老工厂,长200公尺,宽15.5公尺,高14公尺,其间没有任何柱子或间隔,末端直抵黄浦江岸。
老电厂的附属码头,曾经是一座货轮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的船坞式工场,次第建造的大大小小形态不同的建筑与空间,更是我们这些向来就喜欢变化求异的创意设计人的最爱。
⑧中国许多城市中的旧产业建筑面临着被拆的命运,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
其实,那些产业建筑即便是结束了原有的功能寿命,它们的物质寿命依然长久。
宽广、开阔、自由度高的空间,完全可以经得起使用功能的多次变更;有历史记忆的空间,因为差异会变得更加丰富且有趣味,也就能激发创造力。
⑨随着老粮仓改造的完成以及设计事务所的迁入,一批艺术家陆续来到苏州河畔,租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河两岸有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影像艺术家等工作室一百多个,聚集了一千多位艺术工作者。
⑩我一直希望优秀设计人才能聚集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激励,打造出属于这座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更希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好,也将努力帮助下一代的年轻人做好它。
1、(2分)第③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2、(1分)第③段空格中应选填的一项是………( B )A、既然B、因为C、因此理由:城市将失去一段记忆是下一代子孙批评我们的原因。
(2分)3、(3分)下列举老粮仓例子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 与老电厂作比较,突出了事务所个性化特征。
B 说明由外围到内部的改造过程是比较合理的。
C 具体说明原样保留是改造老建筑的一个原则。
D 已成功案例具体说明改造老建筑的一种做法。
4、(4分)从全文看,第②段划线句中“更好的平衡点”是指什么?保留旧产业建筑的外貌,变更其使用功能。
5、(4分)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你对此有和评价?在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提出,有现实意义;在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的背景下提出,有普遍意义:认识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长远意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
(21分)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铁凝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
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
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
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
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起来。
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
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
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
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
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
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
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⑦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
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
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
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⑧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
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
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
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
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⑨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
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
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⑩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
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⑾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⑿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
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6、(2分)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叠词的表达效果是: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并有一种音韵美。
7、(3分)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8、第⑥段中画线短语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三个短语的顺序与③到⑤的内容照应;语意逐步推进,作者先写大雾使周遭与自己阻隔起来,再写因“阻隔”而产生“驾驭”的感受,最后与黑夜的阻隔比较,突出只有大雾才能使自己清晰地注视自己。
9、第⑦段对“我”步态的描述富于变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
先用比较舒缓的语言节奏细描四种步态,再用短句组成排比概述其他步态,节奏越来越快,最后用不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已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巧妙地传递出情绪的变化。
10、(3分)第⑩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大雾中的你我不同于现实生活中常态的你我,是本真的,这种难得的状态使我更加珍惜。
11、(4分)下列对标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 C )A “你”指的是不期而遇的那位和文中的“我”。
B 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亲切感。
C 大雾是一种消除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阻隔的象征。
D “得意忘形”表明“你”已处在自我陶醉的境界中。
E 标题陈述的事实意味深长,激发了读者遐想与思考。
12、(3分)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
朱自清独处在月夜下的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
这与大雾使作者获得心灵的自由类似。
(三)默写。
(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13、(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柳永《八声甘州》)(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7)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乾》)(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真州绝句王士禛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直,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