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视频IP传输的业务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26.01 KB
- 文档页数:2
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实践研究摘要:网络IP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传输技术,可以高效地传输广播电视节目,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质量和观看体验。
本文从网络IP技术的技术原理、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其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过对音视频传输、数据广告和直播信息传输以及自适应码率传输原理的介绍,进一步探讨了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具体应用现状。
最后,结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预测了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和改进方向。
关键词:网络IP技术;广播电视台;节目传输;实践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升级,网络IP技术逐渐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成为了广播电视产业的重要支撑技术。
本文将围绕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的应用和实践,从技术原理、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技术原理网络IP技术,是指在网络传输中采用Internet协议(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它的核心是IP协议,能够将数据以分组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端。
在广播电视行业中,通过IP协议传输的数据主要包括音视频数据、数据广告和直播信息等。
这种技术可以将广播电视节目从传统的模拟环境中摆脱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品质,而且能够实现更为便捷和灵活的节目传输。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音视频传输原理、数据广告和直播信息传输原理以及自适应码率传输原理。
网络IP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最主要的应用是音视频传输。
在音视频传输中,IP协议采用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两种传输方式,实现了音视频数据的快速、高效的传输。
通过对音视频数据的分割和压缩等技术处理,网络IP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以及高质量的播放,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质量和观看体验。
数据广告和直播信息传输原理: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数据广告和直播信息等内容的传输也是十分重要的。
浅谈IPv6基本技术原理和特点IPv6是连接互联网设备的新一代协议,具有比IPv4更高效、更安全、更可靠等特点。
本文将基于IPv6的技术原理和特点进行简述。
一、技术原理IPv6的基本技术原理和IPv4类似,都是通过IP地址来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但IPv6相比IPv4更加先进和复杂。
主要原理和技术特点如下:1.扩展地址空间:IPv6的地址长度是128位,相比IPv4的32位,IPv6的地址空间更为广阔,可以提供更多的IP地址。
2.地址分配和管理:IPv6的地址分配和管理采用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即通过DHCPv6协议实现自动地址配置,同时支持经过认证和非认证的状态以及动态地址池。
3.数据报文的封装与解封装:IPv6的数据报文封装和解封装通过IP协议完成,数据载荷长度的字节大小已经扩展到65535字节。
4.邻居发现协议:IPv6邻居发现协议可以实现自动发现局域网内的设备地址。
5.移动IPv6技术:移动IPv6技术可以实现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解决移动设备途中IP地址变化的问题。
二、特点2.协议设计更加先进:IPv6采用的协议设计更加先进,支持更多的功能和特性,从而提高了互联网的效率和安全性。
3.自动地址配置:IPv6的自动地址配置能够使主机自动获取到IP地址,减少了手动设置IP地址的复杂性。
4.支持QOS服务:IPv6支持QOS服务,可以对网络中不同的流量进行优先级处理,提高了网络的质量。
5.移动设备的支持:IPv6的移动设备支持能够使手机、平板等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从而更轻松地使用网络资源。
6.网络管理更加灵活:IPv6的网络管理更加灵活和智能,管理员可以更好地控制网络中的设备、流量和信息安全。
本文通过介绍IPv6的技术原理和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入了解IPv6,为其更好地应用IPv6提供一点参考。
《中国有线电视》2015(07)CHINA DIGITAL CABLE TV·技术交流·中图分类号:TN9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022(2015)07-0815-02作者简介:吴永伟(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广电网络技术工作,E-mail :cxwyw@126.com 。
浅谈IP 广电网络的通信安全□吴永伟(长兴县广播电视台,浙江长兴313100)摘要:IP 数字广电网络是一套基于IP 网络的纯数字化广播系统,基于IP 网络的数字化广播、直播、点播,推送功能强大,灵活性强,并突破了传统模拟广播系统的局限性。
但IP 数字广电网络系统也继承了IP 网络安全的问题,主要分析IP 广电网络所面对的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IP 网络;加密;数字签名IP Broadcast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s Security□WU Yong-wei (Changxing County Radio and TV Station ,Changxing 313100,China )Abstract :The IP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is a fully digital audio-broadcasting system based on the IP net-works.Its physical structure completely syncretize with the IP networks ,it breaks through the function limit of the traditional broadcasting.The IP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has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as it base on the IP network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curity issues about the IP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Key words :IP networks ;encryption ;digital signatures0引言随着IP 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电网络正在向数字化发展。
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分析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市面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监控系统。
它与传统监控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IP网络来传输监控图像,而传统监控系统则使用模拟信号传输。
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有许多优势,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图像传输清晰,延迟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比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更加清晰,可以提供高达1080P的分辨率。
而传统的监控设备因使用模拟信号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信号会发生损失和干扰,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此外,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因使用数字传输,数据的处理速度很快,可以实现很低的延迟。
2、吞吐量大,传输更稳定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使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它的吞吐量很大,可以轻松应对高峰时段的数据传输需求。
而且,IP网络本身就是很稳定的,数据传输更加稳定可靠。
相比之下,传统的监控设备具有一定的传输限制,因为它们使用的是模拟信号传输,无法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
此外,传统设备通常使用有线连接,而线路容易受到干扰而影响数据传输。
3、可远程监控,更具灵活性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远程监控,因为它们可以直接与互联网连接。
这一点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使监控人员远程访问和控制设备,无需身处现场。
此外,它还可以提供更灵活的监控设置,例如按需监测,可以根据设备所在的位置和实际需要实时监控。
传统的监控系统则必须在安装时决定好每个设备的监控范围,无法满足多个设备同时监控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已被广泛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安防管理,还可以用于公共交通、城市治安等方面。
与传统设备相比,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使用更加灵活,功能和性能更加精良,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IP技术在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作者:***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2年第04期【摘要】4K超高清播出已成為趋势,将IP技术与SDI技术架构相互融合,是必然趋势。
传统的基带播出系统都是围绕硬件设备(如矩阵、存储、视频服务器)为核心来设计系统。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以及大众对电视清晰度的要求不断提高,4K超高清播出逐渐成为趋势。
IP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方向。
本文介绍了作者单位近年来播出系统的变革,着重介绍了目前使用的4K超高清播出系统,并通过基带播出系统和IP播出系统的比较,提出了IP播出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结论。
【关键词】SAN架构;4K播出系统;IP化播出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4.002IP化播出系统,不再以硬件设备为核心,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模式。
硬件设备为软件系统提供平台和环境,软件系统为硬件设备提供服务并监控硬件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1. 电视播出系统情况简介我台播出系统经历了多次改造、升级,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总控调度为核心,视频服务器为辅助搭建的播出系统;第二阶段,以存储为核心搭建的播出系统;第三阶段以交换机为核心搭建的播出系统。
1.1 以总控矩阵为核心的播出系统我台硬盘播出系统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搭建。
在此之前播出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网,主要方式为盘带混播,以总控矩阵为核心,信号源由总控矩阵统一调配。
当时受限于播出方式、节目内容等因素影响,视频服务器同时承担着播出和存储的双重责任。
1.2 以存储为核心的播出系统随着全台网的普及,电视台业务不断地拓展,设备的更新换代,原有的播出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播出模式。
新系统的建设不仅要解决日常业务的需要,还要有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
播出系统不再是独立于全台网之外的系统,需要与媒资备播系统相连,由媒资系统完成节目播出单发送及素材的推送工作。
浅谈IPTV宽带接入技术
胡曦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
【年(卷),期】2008(32)1
【摘要】针对目前提供视频业务的DSL网络的瓶颈,提出了IPTV系统的宽带接入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IP边缘综合视频和因特网业务的系统模型.【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胡曦
【作者单位】中国铁通浙江分公司,杭州,3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
【相关文献】
1.浅谈“电力猫”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 [J], 熊兴无;郑家林
2.IPTV中的宽带接入技术 [J], 何晓华
3.浅谈ADSL宽带接入技术及故障处理 [J], 杨宝华
4.浅谈宽带接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J], 梁学如;任玉宝
5.浅谈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在内河通信中应用 [J], 侯国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传输及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和应用也不断得到了提升和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高清晰度、高稳定性、远距离传输和集中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传输及监控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定制化、高可靠性等特点,已成为当前企事业单位、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首选方案。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项目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传输及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对当前市场上常见的视频监控设备,我们将结合网络技术、视频编解码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方面,设计一套性能较为优异、操作更为便捷的视频监控系统。
具体目标如下:1、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IP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前端摄像头设备、中心记录设备、控制管理软件等模块;2、实现高清晰度、高帧率、低延迟、远距离传输等功能,保证视频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通过智能分析算法,对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并提供实时报警和录像功能;4、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和管理。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项目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需求分析: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调研,明确用户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各组件的具体功能和接口。
3、技术选型:根据设计结果,选择合适的IP网络传输协议、视频编解码器、智能分析算法等技术,保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4、系统实现:基于设计结果和技术选型,按照系统架构和接口规范进行系统实现和集成测试。
5、优化调试: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和优化,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项目的研究预期能够开发出一套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传输及监控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高清晰度、高帧率、低延迟、远距离传输等功能,保证视频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智能分析算法能够提供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并提供实时报警和录像功能;3、友好的图形化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和管理。
浅谈远程监控实现异地项目管控物业管理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规范的制度是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测量器。
然而物业管理产品的特点——服务时效性,与业主的消费同时产生。
如:安全员的一个敬礼,业主回一个微笑,就完成了物业服务的生产及消费环节。
人,并非机器能千篇一律完成一个标准,人为因素对物业服务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除了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引导以外,还要通过不断制度的约束和各级责任人的监督实施。
监督实施过程中,往往以驻场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出的问题又多以硬件为主。
地面是否干净、设备是否正常、安防是否完善,均可以走访现场完成。
软件检查处于无形之中,如:工作人员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能影响软件是否过硬。
日常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依据业主满意度调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从自身出发,恪尽职守,以自律来完成物业服务工作。
同时,站在每一个物业管理活动中角色位置出发去看、去想,这个角色可以是业主、租户、外来来访人员、送餐送报人员,甚至可以是小偷。
带着这样的角度去预防问题,检查问题,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检查过程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模式大多都是处于“已知”条件下进行,所发现的问题也很容易演变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将对整个物业服务工作埋下隐患。
提及的问题中,硬件设施可以利用改进设施设备进行提升,而软件则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提高服务素养,以达到客户满意率。
人并不是懒惰,是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该工作队他是一种满足还是惩罚。
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在一个环境或在一种氛围下呆的时间越长,一个人如果喜欢这种模式那么就对它的吸收性越强,反之,抵触性也越强。
作为管理者希望看到的是前面一种情况,后者则需要通过一定的约束力来指挥完成既定目标。
在物业管理活动中,有效的监督可以成为一种约束力,让他们感觉背后总有一只眼在看着他们。
监控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即形成了所谓的“紧箍咒”效应。
IP技术在民航通信业务中的发展IP技术是指基于Internet协议的通信技术,它具有灵活、高效、可拓展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民航通信业务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民航通信业务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对实时性的要求,IP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IP技术在民航通信业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IP技术在民航通信业务中的应用主要有数据传输、语音通信和视频监控三个方面。
在数据传输方面,民航通信业务面临着海量的数据传输需求,传统的专线网络往往难以满足。
采用IP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传输,将数据分成小块进行传输,并且可以通过路由器等设备选择最优路径进行传输,提高了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IP技术还支持多种协议的共存,可以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语音通信方面,民航通信业务中需要频繁进行语音通信,传统的电话系统往往局限于一对一的通话,不适合多方同时通话的需求。
采用IP技术可以实现多方语音通信,如会议电话、组呼等功能。
IP技术还可以与传统电话系统进行互联,实现电话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扩展。
在视频监控方面,民航通信业务需要对机场、机舱等重要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以保障飞行安全。
采用IP技术可以实现视频监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访问,无论是在地面控制中心还是在移动的飞机上,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监控的效率和灵活性。
首先是IP技术的集成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传感器、控制设备等都可以通过IP技术进行连接和管理。
在民航通信业务中,通过将各类设备连接到IP网络上,可以实现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智能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其次是IP技术与无线通信的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成为民航通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采用IP技术可以实现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为无线通信场景提供更好的支持,如移动语音通信、移动视频监控等。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民航通信业务也将面临更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
浅谈甘肃广电IP 微波网组网方法作者简介:余宁甘肃省广播电视局微波传输中心助理工程师余宁甘肃省广播电视局微波传输中心甘肃省兰州市730000【摘要】甘肃广电IP 微波网自2018年开始对传统PDH 微波进行全网IP 化改造,2019年下半年全网进入网络测试运行至今,全网运行平稳。
广电微波网实现IP 化后可通过智慧网管HUAWEIU2000和NECPNMSj 对全网业务进行分层次、高质量、传输配置。
全网均已采用IP 微波传输设备,为甘肃省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传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全省监测监管信号传输以及可扩展传输业务奠定了基础。
本文对甘肃广电IP 微波网电路组网方式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甘肃广电IP 微波网交换机交换方【中图分类号】TN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751(2020)10-0014-04引言分组交换技术在IP 微波网中的广泛使用,使得传统的模拟微波网络无法很好的与互联网快速对接得以改善。
传统模拟微波使用电路交换技术,电路噪声积累多、抗干扰能力差、电路通信效率低、信道使用率低,不适合于现在大规模介入的通信需求。
在数字通信时代,分组交换方式凸显,给通信方式带来飞跃式发展,完全改变了传统通信方式,甘肃省微波网络升级中交换机和IP 微波设备的应用,使得省微波线路实现全网IP 化,可快速部署实现与其它IP 网络的互联互通。
1交换机堆叠堆叠是指将物理上独立的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交换机通过堆叠卡或者业务端口进行连接,在逻辑上模拟成一台交换机,以此增加交换机端口数量。
当两台交换机同时启动后,通过相互竞争或者人为配置,其中优先级高的一台交换机成为主交换机(Master),它负责管理整个堆叠,且堆叠交换机中只有一台是主堆叠交换机。
备交换机(Standby)是主交换机的备份交换机。
堆叠系统中只有一台备交换机。
当主交换机故障时,备交换机会接替原主交换机的所有业务。
另外一台为从交换机(Slave),用于业务转发,堆叠系统中可以有多台从交换机。
《中国有线电视》2009(06)
CHINADIGITALCABLETV·综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1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022(2009)06-0637-02
浅谈视频IP传输的业务管理
◆田 亚
(徐矿集团有线电视台,江苏徐州221006)
摘 要:服务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方法,能够高效分配和管理视频IP资源,进行方便的调度,从而
实现对视频服务的优化。简要介绍基于IP网络进行视频传输业务管理的方法,基于此种方法构建的数
字视频前端系统具有灵活、简便等优点。
关键词:服务管理;视频传输;IP网络
BriefTalkofServiceManagementforVideooverIPNetworks
◆TIANYa
(CATVStationofXuzhouMiningBusinessGroupCo.,Ltd,JiangsuXuzhou221006,China)
Abstract:ServiceManagementisahigh-levelmanagement.WithServiceManagement,wecandivideand
manageIPresourceswithhigherefficiency,andmakeconvenienceschedule.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
ceptofcreatingandmanagingvideoservicesbasedonIPnetworksanditsadvantageslikeflexibility,simplicity
underlyingthisconcept.
Keywords:servicemanagement;videotransfer;IPnetworks
1 引言近年来,日益增长的新型宽带业务,用户对先进、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IP网络开始以迅猛的态势取代传统的ATM和SDH,成为数字视频广播的主要传输介质。同时,IP技术可大幅简化前端的ASI架构,降低其复杂度,无论是在前端之内还是在前端之间,IP网络都能够为数字视频广播提供充足的带宽,满足不断增长的视频传输需求,同时在灵活性和性价比方面也要优于其他传输介质。IP不仅能够降低带宽成本,而且能改善服务管理水平,目前IP网络视频传输的优势逐步被运营商所认识。2 为什么要采用服务管理
服务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方法,能够高效分
配和管理视频IP资源,从而实现对视频服务的优化。
利用服务管理,操作人员只需简单指定“服务内
容”,即可“静观”其执行:操作员指定要创建的服务以
及其属性(端点、处理要求、冗余要求等)。所有的网
络分配、配置和结构连接都由服务管理系统负责计算、
建立和实现,服务管理将以最高的效率、可靠性和性价
比来完成这些任务。
传统视频网络的天生不足限制了服务管理的应
用,而灵活的、以数据包为基础的IP视频网络非常适
于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