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20春答案50329】
- 格式:rtf
- 大小:22.14 KB
- 文档页数:7
(单选题)1: 研究者托马斯和奇斯曾研究过幼儿的气质,将其分为()个维度。
A: 七
B: 六
C: 八
D: 九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在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中,()的关系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为。
A: 反应-刺激
B: 刺激-反应
C: 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
D: 内在动机-行为反应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结构比较松散,所以被称作为无结构型观察。
A: 非正式观察
B: 间接观察
C: 参与观察
D: 非参与观察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学者()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行为。
A: 斯金纳
B: 维果斯基
C: 班杜拉
D: 华生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是指观察的行为和现象是否可靠。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准确度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是以选定的行为或者事件的发生作为选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
A: 事件取样法
B: 轶事记录法
C: 连续记录法
D: .行为检核法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是从日记法和轶事记录法引发出来的。
15春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36道试题,共72分。
)
1.中班主要依靠()进行思维。
A.逻辑B.动作C.行动D.表象
正确答案:D
2.董奇等将元认知的学习能力划分为三个方面: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
A.学习活动开始的自我监控
B.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
C.学习活动完
的自我监控
D.学习活动完毕后的自我监控正确答案:B
3.()是指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方法。
A.练
习律B.反应律C.塑造D.同化律正确答案:C
4.客体移动时婴儿能够跟踪,甚至客体到了屏幕后面时,他也继续追踪。
这属于皮亚杰所说的儿童注意发展的()。
A.第一阶段(出生到2个月)B.第二阶段(1-4月)C.第三阶段(4-6月)D.第四阶段(6-12月)
正确答案:B
5.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
A.对父母的依恋情绪B.
对父母的反抗行为C.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行为D.对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感
正确答案:B
6.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
这是新生儿的()。
A.吮吸反射。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婴儿在辨别形状的基础上,较多喜欢哪些形状?()A、条纹B、环形C、非同心圆D、人脸2.幼儿主要活动方式是()。
A.游戏B.模仿C.逻辑推理D.阅读识字3.()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A.视觉B.听觉C.嗅觉D.味觉4.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
A.适应现象B.对比现象C.适合现象D.对应现象5.回避失败的倾向(TF)是回避失败的动机(MF)、失败的可能性(PF)和失败诱因值(IF)的函数。
()A.正确B.错误6.5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头算术,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A、从简单到复杂B、从零乱到成体系C、从被动到主动D、从具体到抽象7.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A、错误B、正确8.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A、记忆B、注意C、动作D、口头言语9.空间知觉包括()。
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方位知觉D、距离知觉10.学业不良生与学业成就中等生的研究内容有()、()、()、()。
A.学业不良生的界定与成因B.学业不良的心理特征C.学业不良的诊断与辅导D.学业成就中等生的辅导11.启发式策略是指:把规则指明的所有可能达到目标的步骤全部列出,逐个地尝试所有可能步骤,以求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
()A、错误B、正确12.注意的()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
A、指向性B、集中性C、特质性D、顺序性13.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有()两种形式。
A、情境言语B、游戏言语C、问题言语D、交际言语14.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15.复述策略是为了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组织的策略。
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得分:20V1. 教师通过剖析特定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的差生教育措施是()。
A. 个案分析法B. 策略训练C. 挫折教育D. 合作学习满分:2 分得分:22. 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制定()的能力,即能制定各教学单元的具体目标。
A. 课堂教学目标B. 课程目标C. 学科目标D. 教育目标满分:2 分得分:23. 认为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的迁移理论是()。
A. 能力说B. 布鲁纳论迁移C. 奥苏贝尔论迁移D. 认知迁移理论满分:2 分得分:24.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心理评估B. 心理诊断C. 心理辅导D. 心理测验满分:2 分得分:25.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A. 思维品质B. 学习结果C. 学习内容D. 知识技能满分:2 分得分:26. 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为()。
A. 教学检查B. 教学测验C. 教学测量D. 教学评价满分:2 分得分:27. 掌握学习(Mastery Learning)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一定学习水平的教学模式。
A. 布鲁纳B. 布卢姆C. 维果斯基D. 斯金纳满分:2 分得分:28.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A. 逆向性迁移B. 顺应迁移C. 重组性迁移D. 同化性迁移满分:2 分得分:29. ()指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应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而加以综合考虑,这样才更有可能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它们的必然联系。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满分:2 分得分:210. 桑代克等人通过对知觉、注意、记忆和运动动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此种迁移学说属于是()。
作业一一、选择题1-5:BDACA6-10:CADAA11-15:BDBAC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B)。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D)。
A.神经活动参与B.口腔与手的协调C.手与脚的协调D.眼手协调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A)。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A)。
A.动作和语言B.记忆和动作C.记忆和语言D.语言和情景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C)。
A.感知B.动作C.表象D.语词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8、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9、消极词汇是指(A)。
A.不能理解也不能运用的词汇B.不能理解但能运用的词汇C.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D.能理解也能运用的词汇10、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最恰当的观点是(A)。
A.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B.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C.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D.阻碍儿童去做不良的行为11、儿童情绪的动因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是(B)。
A.1~2岁B.2~3岁C.3~4岁D.4~5岁12、儿童运用情境性言语最多的是在(D)。
A.复述故事时B.看图复述故事时C.看图讲述故事时D.不看图而独立讲故事时13、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是(B)。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0004()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选项【A】:发展心理学
选项【B】:普通心理学
选项【C】:学前教育学
选项【D】:儿童解剖生理学
正确选项:C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选项【A】:记忆
选项【B】:注意
选项【C】:动作
选项【D】:口头言语
正确选项:C
儿童最初的感觉是()。
选项【A】:后天学习得来的
选项【B】:逐渐形成的
选项【C】:与生俱来的
选项【D】:成人训练下形成的
正确选项:C
用作品分析法研究儿童是指()。
选项【A】:通过分析儿童的外部行为揭示儿童的心理活动
选项【B】:通过儿童的谈话内容分析儿童的心理
选项【C】: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儿童的心理
选项【D】: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
正确选项:D
刚吃过巧克力再吃水果,会觉得水果特别酸,这是()现象。
福师大学前心理学网络作业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作业一一、选择题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 C )。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 )。
A.神经活动参与B.口腔与手的协调C.手与脚的协调D.眼手协调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 A )。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 A )。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 D )。
A.动作和语言 B.记忆和动作C.记忆和语言 D.语言和情景6.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C )。
A.感知 B.动作 C.表象 D.语词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8.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 D )。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9.消极词汇是指( A )。
A.不能理解也不能运用的词汇B.不能理解但能运用的词汇C.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D.能理解也能运用的词汇10.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最恰当的观点是( A )。
A.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B.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C.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D.阻碍儿童去做不良的行为11.儿童情绪的动因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是( B )。
(单选题)1: ()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A: 发展心理学 B: 普通心理学 C: 学前教育学 D: 儿童解剖生理学 标准解答:
(单选题)2: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适应外界环境只能依靠感知和( )。 A: 记忆 B: 注意 C: 动作 D: 口头言语 标准解答:
(单选题)3: 儿童最初的感觉是( )。 A: 后天学习得来的 B: 逐渐形成的 C: 与生俱来的 D: 成人训练下形成的 标准解答:
(单选题)4: 用作品分析法研究儿童是指( )。 A: 通过分析儿童的外部行为揭示儿童的心理活动 B: 通过儿童的谈话内容分析儿童的心理 C: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儿童的心理 D: 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了解儿童的心理 标准解答:
(单选题)5: 刚吃过巧克力再吃水果,会觉得水果特别酸,这是( )现象。 A: 味觉适应 B: 嗅觉适应现象 C: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造成的 D: 对比现象 标准解答:
(单选题)6: ()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A: 吮吸反射 B: 眨眼反射 C: 怀抱反射 D: 抓握反射 标准解答:
(单选题)7: 下面对幼儿的无意想象,认识错误的是()。 A: 想像有预定目的 B: 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 想像的主题不稳定 D: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标准解答:
(单选题)8: 视知觉已经有( )参与。 A: 记忆 B: 思维 C: 经验 D: 想像 标准解答:
(单选题)9: 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视力低于成人的主要原因是( )。 A: 他们的角膜发育不全 B: 他们的晶状体不能变形 C: 他们的瞳孔不能变化 D: 他们的眼球小 标准解答:
(单选题)10: 消极词汇是指( )。 A: 不能理解也不能运用的词汇 B: 不能理解但能运用的词汇 C: 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 D: 能理解也能运用的词汇 标准解答:
(单选题)11: 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⑴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⑵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⑶让学生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归因;() A: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B: (4)确定问题所在 C: (4)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方法 D: (4)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活动 标准解答:
15春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C。
6个月左右D。
12个月左右正确答案:A14.幼儿期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
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我认同的建立C.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D.自我控制的提高正确答案:C15.幼儿期的玩具应该具有()的特点。
A.功能性B.趣味性C.美观性D.耐用性正确答案:B16.幼儿期的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为()。
A.语音的掌握B.词汇的增长C.语法的掌握D.交际能力的提高正确答案:B17.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
A.逻辑思维的出现B.抽象思维的出现C.概念形成的开始D.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正确答案:D18.幼儿期的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
A.同伴关系的建立B.性别角色的认同C.道德意识的形成D.自我意识的建立正确答案:A19.幼儿期的游戏可以促进()的发展。
A.身体协调能力B.智力发展C.情感表达能力D.社交能力正确答案:D20.幼儿期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
A.情感体验的丰富化B.情感表达的多样化C.情感调节的能力提高D.情感认知的建立正确答案:A21.幼儿期的行为发展主要表现为()。
A.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B.行为规范的建立C.行为目标的明确化D.行为方式的多样化正确答案:A22.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主要受到()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因素D.个体因素正确答案:B23.幼儿期的语言发展受到()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因素D.个体因素正确答案:B24.幼儿期的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因素D.个体因素正确答案:C25.幼儿期的情感发展受到()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因素D.个体因素正确答案:B26.幼儿期的行为发展受到()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社会因素D.个体因素正确答案:B27.幼儿期的教育应该注重()的培养。
A.智力B.情感C.行为D.社交正确答案:B28.幼儿期的教育应该注重()的培养。
福师20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题目【满分答案】福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作业一-000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需要答案或D做请加昵称一、单选题(共21 道试题,共42 分)1.()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建议采用张拓基、陈会昌变定的“气质量表”进行测试。
A.个性B.气质C.性格D.智力2.小明一向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可是刚上初一时,一次因为迟到挨了班主任的批评,第二天表现出对学校的恐惧,赖在家里不肯上学你认为小明的问题属于()。
A.暂时的心理状态B.青春期心理特点C.个人的人格特质D.社会适应不良3.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C.了解自己跟职业的关系D.了解社会的需求4.在咨询中,咨询者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理解和同情当事人的心情,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振,这称为()。
A.理解B.尊重C.共情D.真诚5.从心理素质结构的层面来考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
A.认知、情感、意志、品德B.认知、情感、意志、行为C.认知、情感、意志、个性D.认知、情感、意志、记忆6.____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他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A.个性B.气质C.性格D.智力7.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
A.情绪情感的良好调控B.正确的自我意识C.远大理想的确立D.未来发展的潜力8.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A.隐性课程B.选修课程C.独立型课程D.必修课程9.()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经历过程。
A.职业角色B.职业生涯C.职业经历D.职业劳动10.()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瓶颈”。
A.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B.校内各部门的紧密配合C.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D.理论研究滞后11.下列哪一项不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特点()A.无生涯性B.强示范性C.合作性D.时空相对无限性12.()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他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福师《学前心理学》在线作业一
红字部分为答案!
单选题
1.幼儿在独立讲述中,逻辑性水平逐渐提高主要表现在()。
A.主题逐渐明确,层次逐渐清楚
B.对话言语逐渐减少,独白言语逐渐增多
C.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上升
D.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迅速发展
2.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A.直观性
B.行动性
C.具体形象性
D.抽象逻辑性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先学前期
D.学龄期
4.幼儿能发现别人说话中的语法错误,他的根据是()。
A.语法规则
B.成人的提示
C.自己的言语习惯
D.不存在的
5.()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A.发展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学前教育学
D.儿童解剖生理学
6.儿童的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和()的发展。
A.形状视觉
B.空间视觉
C.大小视觉
D.视觉敏度
7.中班主要依靠()进行思维。
A.逻辑
B.动作
C.行动
D.表象
8.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可概括为()。
A.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B.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