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陶瓷工艺原理第六章1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51
界首彩陶烧制工艺
建设单位:蚌埠工艺美术学校
第二节.刻划(划花)工艺
划花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
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器表面用木刀,竹条,铜铁制器等尖状工具浅划出的线条状花纹。
划花最重要的是技术纯熟,画稿在画工心中,不需打底稿,画工以流畅的线条在坯体直接表达出来。
一般来说,划花可以看做以“笔”作画,可用于轮廓以及用线条表现的图案。
而剔花是以“刀”剔除轮廓以外的化妆土,留下图案。
在界首彩陶中,剔花、划花常常结合起来使用。
目前发现最早的界首彩陶刻划纹遗存是南宋时期,到明代刻划工艺已十分成熟,且多以写意的形式表现,线条流畅。
从风格上看既有宋代北方民窑瓷器刻花工艺的粗犷奔放特点,也有当地人们所具备的细腻典雅风格。
陶瓷的生产工艺原理与加工技术陶瓷是一种使用矿物质和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工艺品和装饰品,具有耐磨、耐化学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它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原料准备、成型、干燥、烧结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首先,原料准备是制作陶瓷的首要步骤。
陶瓷的原料通常包括黏土、瓷石和助熔剂等。
黏土是主要成分,提供了陶瓷的粘结性和可塑性。
瓷石是陶瓷的骨料,提供了陶瓷的强度和稳定性。
助熔剂用于降低烧结温度和增加陶瓷的致密性。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均匀等处理,以获得质量稳定、颗粒均匀的陶瓷原料。
其次,成型是陶瓷加工的关键步骤。
成型方式有多种,包括手工造型、注塑成型、压力成型等。
手工造型是传统的方式,需要高度的技巧和经验。
注塑成型是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将糊状原料注入模具中,通过挤压得到所需形状。
压力成型是利用机械力量对原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成所需形状。
成型后的陶瓷需要进行形态修整和表面处理,以确保其外观和质量的一致性。
然后,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经过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陶瓷中的水分,防止在烧结过程中发生开裂和爆炸。
干燥的方式有自然干燥和强制干燥两种。
自然干燥是将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利用自然的空气和温度,使水分逐渐蒸发。
强制干燥是利用热风或微波等方式,加速水分的挥发,缩短干燥时间。
接下来是烧结过程。
烧结是指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进行高温加热,使其颗粒间发生化学反应和晶粒生长,从而形成致密的陶瓷体。
烧结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于陶瓷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烧结温度越高,陶瓷的致密性和强度越高,烧结时间越长,陶瓷的晶粒尺寸越大。
最后是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为了改善陶瓷制品的外观和性能,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上釉、装饰、烧绘等。
上釉是在陶瓷制品表面涂覆一层液体玻璃,经过高温烧结,形成光滑、耐磨的表面。
装饰是利用绘画、雕刻等方式,在陶瓷表面进行艺术处理,增加其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
烧绘是在陶瓷制品上施加特殊的颜料,经过烧结使其与基材相融合,形成持久的图案和花纹。